一种钢筋混凝土多孔圆管涵的洞身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742745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9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1000391.8

申请日:

2015.12.25

公开号:

CN105625200A

公开日:

2016.06.01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1F 5/00申请日:20151225|||公开

IPC分类号:

E01F5/00

主分类号:

E01F5/00

申请人: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孟令刚

地址:

300384 天津市滨海新区华苑产业区榕苑路2号4-2101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代理人:

刘英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钢筋混凝土多孔圆管涵的洞身施工方法,其步骤为:S1预制侧部混凝土垫块、顶部混凝土垫块和中部混凝土垫块;S2开挖基槽;S3浇筑混凝土垫层;S4绑扎多个钢筋笼;S5安装外侧模板;S6浇筑底板混凝土;S7放置侧部混凝土垫块;S8穿设橡胶芯模,并充气80%;S9放置中部混凝土垫块;S10橡胶芯模充气100%;S11放置顶部混凝土垫块;S12一次性浇筑侧墙混凝土和顶板混凝土;S13拆除橡胶芯模和外侧模板。本施工方法加快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涵洞内部的顺直度和多个孔洞的平行度、且减少了混凝土浇筑后冷裂缝的出现。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钢筋混凝土多孔圆管涵的洞身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
下工序:
S1预制侧部混凝土垫块、顶部混凝土垫块和中部混凝土垫块,其中在
侧部混凝土垫块的一侧面上、顶部混凝土垫块的下端面上及中部混凝土垫块
的两侧面上均设置有圆弧形定位面,三种垫块上的圆弧形定位面为等径圆弧
面;
S2开挖基槽;
S3基槽内浇筑混凝土垫层;
S4在混凝土垫层上按照设定的孔洞数及孔洞之间的距离,绑扎多个钢
筋笼;
S5在基槽的两侧安装外侧模板;
S6在混凝土垫层的上部浇筑底板混凝土;
S7沿着基槽的槽长方向,在最外侧的两个钢筋笼的外侧与对应侧的外
侧模板之间按照设定间距放置多块侧部混凝土垫块,使侧部混凝土垫块上的
圆弧形定位面朝向钢筋笼内部;
S8在每个钢筋笼内均穿入橡胶芯模,并对橡胶芯模进行充气,使充气
量达到80%;
S9沿着基槽的槽长方向,在两相邻的钢筋笼之间按照设定的间距放置
多块中部混凝土垫块,使每块中部混凝土垫块的两侧圆弧形定位面分别朝向
两侧的钢筋笼;
S10对穿设到钢筋笼内的橡胶芯模再次充气,使充气量达到100%,此
时,每块侧部混凝土垫块的外侧平面与对应侧外模板压紧,而位于内侧的圆
弧形定位面与对应位置的橡胶芯模的外表面相接触,而每块中部混凝土垫块
的两侧圆弧形定位面分别与两侧的橡胶芯模的侧部相接触,通过上述侧部混
凝土垫块与中部混凝土垫块的配合使用,使每个橡胶芯模的两侧形成限位;
S11沿着基槽的槽长方向,在每个钢筋笼的上端部按照设定的间距放置
顶部混凝土垫块,使顶部混凝土垫块位于下端的圆弧形定位面与对应位置的
橡胶芯模的上端部形成接触,对橡胶芯模形成上限位;
S12一次性浇筑侧墙混凝土和顶板混凝土;
S13待侧墙混凝土和顶板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橡胶芯模和两侧的外侧模
板,此时,侧部混凝土垫块、中部混凝土垫块和顶部混凝土垫块嵌筑到孔洞
墙身的浇筑混凝土中,成为洞身的一部分,至此完成了钢筋混凝土多孔圆管
涵的洞身的整个施工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多孔圆管涵的洞身施工方法,其
特征在于:S7中的侧部混凝土垫块、S9中的中部混凝土垫块及S11中的顶
部混凝土垫块均按照1m的间距进行布置。

说明书

一种钢筋混凝土多孔圆管涵的洞身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圆管涵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多孔圆管涵
的洞身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圆管涵是农村公路路基排水中最常用的涵洞结构类型,圆管涵由洞身及
洞口两部分组成。圆管涵中最常见的是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根据孔洞的数量
的多少,钢筋混凝土圆管涵被分为钢筋混凝土单孔圆管涵和钢筋混凝土多孔
圆管涵。目前钢筋混凝土多孔圆管涵的洞身普遍采用的施工方法为:1、开挖
基槽;2、基槽内浇筑混凝土垫层;3、在混凝土垫层上按照设定的孔洞数及
孔洞之间的距离,绑扎多个钢筋笼;4、在基槽的两侧安装外侧模板;5、在
混凝土垫层的上部浇筑底板混凝土,并预埋12#铁丝,放在钢筋笼的下面;6、
将橡胶芯模穿入到钢筋笼内、并进行充气;7、用预埋的铁丝、竹胶板、木楔
子、脚手架管子等固定橡胶芯模;8、浇筑侧墙混凝土到橡胶芯模顶面下15cm
左右;9、拆除固定橡胶芯模用的竹胶板、木楔子、脚手架管子等;10、浇筑
顶板混凝土;11、拆除橡胶芯模和两侧的外侧模板。

采用上述施工方法,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只能对橡胶芯模的上部进行固定,而橡胶芯模的侧部无法进行固定,
特别是多孔管涵,位于中间的橡胶芯模很难实现固定,这样在浇筑侧墙混凝
土的过程中,橡胶芯模会出现左右方向的移动或摆动,导致成型后的钢筋混
凝土圆管涵洞身内部顺直度及多个孔洞的平行度与设定值相差较大,从而降
低了圆管涵的成型质量。

2、在侧墙浇筑后,需要拆除固定橡胶芯模的竹胶板、木楔子和脚手架管
子等,这需要占用大量的劳动用工,增加了施工成本。

3、侧墙的浇筑和顶板的浇筑分两次完成,一方面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差,
两次浇筑混凝土的凝固时间不同步,导致浇筑后的混凝土结构容易出现冷裂
缝;另一方面施工时间较长,影响了施工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加快施工效率、降
低施工成本、提高涵洞内部的顺直度和多个孔洞的平行度和减少冷裂缝出现
的钢筋混凝土多孔圆管涵的洞身施工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钢筋混凝土多孔圆管涵的洞身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
序:

S1预制侧部混凝土垫块、顶部混凝土垫块和中部混凝土垫块,其中在侧
部混凝土垫块的一侧面上、顶部混凝土垫块的下端面上及中部混凝土垫块的
两侧面上均设置有圆弧形定位面,三种垫块上的圆弧形定位面为等径圆弧面;

S2开挖基槽;

S3基槽内浇筑混凝土垫层;

S4在混凝土垫层上按照设定的孔洞数及孔洞之间的距离,绑扎多个钢筋
笼;

S5在基槽的两侧安装外侧模板;

S6在混凝土垫层的上部浇筑底板混凝土;

S7沿着基槽的槽长方向,在最外侧的两个钢筋笼的外侧与对应侧的外侧
模板之间按照设定间距放置多块侧部混凝土垫块,使侧部混凝土垫块上的圆
弧形定位面朝向钢筋笼内部;

S8在每个钢筋笼内均穿入橡胶芯模,并对橡胶芯模进行充气,使充气量
达到80%;

S9沿着基槽的槽长方向,在两相邻的钢筋笼之间按照设定的间距放置多
块中部混凝土垫块,使每块中部混凝土垫块的两侧圆弧形定位面分别朝向两
侧的钢筋笼;

S10对穿设到钢筋笼内的橡胶芯模再次充气,使充气量达到100%,此时,
每块侧部混凝土垫块的外侧平面与对应侧外模板压紧,而位于内侧的圆弧形
定位面与对应位置的橡胶芯模的外表面相接触,而每块中部混凝土垫块的两
侧圆弧形定位面分别与两侧的橡胶芯模的侧部相接触,通过上述侧部混凝土
垫块与中部混凝土垫块的配合使用,使每个橡胶芯模的两侧形成限位;

S11沿着基槽的槽长方向,在每个钢筋笼的上端部按照设定的间距放置
顶部混凝土垫块,使顶部混凝土垫块位于下端的圆弧形定位面与对应位置的
橡胶芯模的上端部形成接触,对橡胶芯模形成上限位;

S12一次性浇筑侧墙混凝土和顶板混凝土;

S13待侧墙混凝土和顶板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橡胶芯模和两侧的外侧模
板,此时,侧部混凝土垫块、中部混凝土垫块和顶部混凝土垫块嵌筑到孔洞
墙身的浇筑混凝土中,成为洞身的一部分,至此完成了钢筋混凝土多孔圆管
涵的洞身的整个施工过程。

本发明还可以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S7中的侧部混凝土垫块、S9中的中部混凝土垫块及S11中的顶部混凝土
垫块均按照1m的间距进行布置。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对穿设在每个钢筋笼中的橡胶芯模的两侧及顶部设置垫
块,通过三个方向的作用点对橡胶芯模形成稳定的固定,从而避免了在后续
浇筑的过程中,橡胶芯模出现左右移动和摆动,进而提高了浇筑后的涵洞内
部的顺直度和多个孔洞的平行度。

2、侧墙混凝土和顶板混凝土浇筑后,所有的侧部混凝土垫块、中部混凝
土垫块和顶部混凝土垫块均嵌注到浇筑的混凝土中,成为洞身的一部分,这
样,一方面不需要对垫块进行拆除,从而大幅度减少了用工,另一方面嵌筑
到混凝土中的垫块对孔洞的周边形成加强,这样,也提高了圆管涵的外部和
内在质量。

3、侧墙混凝土和顶板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成,这样一方面缩短了施工周期,
提高了施工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使浇筑后的混凝土
结构不易出现冷裂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施工方法形成的多孔圆管涵洞身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中:1、侧部混凝土垫块;2、顶部混凝土垫块;3、中部混凝土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
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一种钢筋混凝土多孔圆管涵的洞身施工方法,包括如下工
序:

S1预制侧部混凝土垫块1、顶部混凝土垫块2和中部混凝土垫块3。其
中在侧部混凝土垫块的一侧面上、顶部混凝土垫块的下端面上及中部混凝土
垫块的两侧面上均设置有圆弧形定位面,三种垫块上的圆弧形定位面为等径
圆弧面。

S2开挖基槽。

S3基槽内浇筑混凝土垫层,混凝土垫层的厚度一般取5cm。

S4在混凝土垫层上按照设定的孔洞数及孔洞之间的距离,绑扎多个钢筋
笼,即沿着基槽的宽度方向,每间隔一个设定距离绑扎一个钢筋笼,钢筋笼
的数量与孔洞的数量一致。

S5在基槽的两侧安装外侧模板,即在基槽的两侧分别设置一组外侧模
板。

S6在混凝土垫层的上部浇筑底板混凝土,底板混凝土的厚度通常取
20cm。

S7沿着基槽的槽长方向,在最外侧的两个钢筋笼的外侧与对应侧的外侧
模板之间按照设定间距放置多块侧部混凝土垫块,使侧部混凝土垫块上的圆
弧形定位面朝向钢筋笼内部,具体的,侧部混凝土垫块的外侧平面与对应侧
的外侧模板靠近,其下端面支撑在对应钢筋笼的纵向钢筋上。

S8在每个钢筋笼内均穿入橡胶芯模,并对橡胶芯模进行充气,使充气量
达到80%,此时,两侧的橡胶芯模与设置在对应侧的侧部混凝土垫块的圆弧
形定位面还未形成接触。

S9沿着基槽的槽长方向,在两相邻的钢筋笼之间按照设定的间距放置多
块中部混凝土垫块,使每块中部混凝土垫块的两侧圆弧形定位面分别朝向两
侧的钢筋笼,具体的,将中部混凝土垫块支撑在两侧的钢筋笼的纵向钢筋上。

S10对穿设到钢筋笼内的橡胶芯模再次充气,使充气量达到100%,此时,
每块侧部混凝土垫块的外侧平面与对应侧外模板压紧,而位于内侧的圆弧形
定位面与对应位置的橡胶芯模的外表面相接触,而每块中部混凝土垫块的两
侧圆弧形定位面分别与两侧的橡胶芯模的侧部相接触,通过上述侧部混凝土
垫块与中部混凝土垫块的配合使用,使每个橡胶芯模的两侧形成限位;

S11沿着基槽的槽长方向,在每个钢筋笼的上端部按照设定的间距放置
顶部混凝土垫块,使顶部混凝土垫块位于下端的圆弧形定位面与对应位置的
橡胶芯模的上端部形成接触,对橡胶芯模形成上限位,具体的,将顶部混凝
土垫块固定在对应钢筋笼的环向钢筋与橡胶芯模之间。

S12一次性浇筑侧墙混凝土和顶板混凝土。

S13待侧墙混凝土和顶板混凝土凝固后,拆除两侧的外侧模板和橡胶芯
模,此时,侧部混凝土垫块、中部混凝土垫块和顶部混凝土垫块嵌筑到孔洞
墙身的浇筑混凝土中,成为洞身的一部分,至此完成了钢筋混凝土多孔圆管
涵洞身的整个施工过程。

上述施工方法中,S7中的侧部混凝土垫块、S9中的中部混凝土垫块及
S11中的顶部混凝土垫块均优选按照1m的间距进行布置。

综上,本钢筋混凝土多孔圆管涵的洞身施工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混凝土浇筑连续性强,不易出现冷裂缝;

2、减少了周转材料的使用,比如铁丝、竹胶板、木楔子、脚手架管子
等;

3、劳动用工减少,特别是建筑木工工人人员数量大大减少;

4、施工周期缩短,施工效率大幅度提高,提高了将近30%。

一种钢筋混凝土多孔圆管涵的洞身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钢筋混凝土多孔圆管涵的洞身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钢筋混凝土多孔圆管涵的洞身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钢筋混凝土多孔圆管涵的洞身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钢筋混凝土多孔圆管涵的洞身施工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钢筋混凝土多孔圆管涵的洞身施工方法,其步骤为:S1预制侧部混凝土垫块、顶部混凝土垫块和中部混凝土垫块;S2开挖基槽;S3浇筑混凝土垫层;S4绑扎多个钢筋笼;S5安装外侧模板;S6浇筑底板混凝土;S7放置侧部混凝土垫块;S8穿设橡胶芯模,并充气80;S9放置中部混凝土垫块;S10橡胶芯模充气100;S11放置顶部混凝土垫块;S12一次性浇筑侧墙混凝土和顶板混凝土;S13拆除橡胶芯模和外侧模板。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