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式雨水调蓄装置.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742422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66.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1027282.5

申请日:

2015.12.31

公开号:

CN105604175A

公开日:

2016.05.25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3F 5/10申请日:20151231|||公开

IPC分类号:

E03F5/10

主分类号:

E03F5/10

申请人:

武汉美华禹水环境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习洪; 马佳; 刘银; 马妮

地址: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力北路18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代理人:

俞鸿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式雨水调蓄装置,它包括多个并排布置呈拱形的调蓄单元、与调蓄单元两端卡接的端盖、设置在调蓄单元一侧的雨水管、以及铺设在调蓄单元四周的砾石层;所述调蓄单元由调蓄室依次卡接组合而成,所述调蓄单元内部形成沿其轴向的调蓄腔,所述调蓄腔与雨水管相连通,所述调蓄单元底部的砾石层内设有穿孔管;其中,沿水流方向布置的第一个调蓄单元底部的砾石层上铺设有透水土工布层。本发明不仅可过滤初期雨水中淤泥、杂物等污染物,同时还具备易安装、清理维护简单、成本低、绿色环保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模块式雨水调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多个并排布
置呈拱形的调蓄单元(1)、与调蓄单元(1)两端卡接的端盖(2)、
设置在调蓄单元(1)一侧的雨水管(3)、以及铺设在调蓄单元(1)
四周的砾石层(4);所述调蓄单元(1)由调蓄室(5)依次卡接组合
而成,所述调蓄单元(1)内部形成沿其轴向的调蓄腔,所述调蓄腔
与雨水管(3)相连通,所述调蓄单元(1)底部的砾石层(4)内设
有穿孔管(6);其中,沿水流方向布置的第一个调蓄单元(1)底部
的砾石层(4)上铺设有透水土工布层(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雨水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蓄单元(1)的出水口与排水管(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块式雨水储存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调蓄单元(1)的侧面开有连接孔(9),所述相邻两个调蓄
单元(1)之间通过连接孔(9)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块式雨水储存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相邻两个调蓄单元(1)之间的连接管(3)内部设有溢流装
置(1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块式雨水储存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调蓄单元(1)的顶部设有用于与连接井连接的观察口(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雨水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沿水流方向布置的第一个调蓄单元(1)两端设有检查井(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雨水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蓄室(5)为两端和底面开口的拱形中空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模块式雨水储存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调蓄室(5)的外壁呈连续性波纹结构,所述连续性波纹结
构形成向外侧凸起的沟槽(13)。
9.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模块式雨水储存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调蓄室(5)外壁的一端设有沿径向设置的凸起卡扣,所述
调蓄室(5)外壁的另一端设有与凸起卡扣形状相匹配的卡扣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雨水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盖(2)一侧的边缘设置有与调蓄室(5)的凸起卡扣相匹配的
卡槽。

说明书

一种模块式雨水调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水调蓄装置,具体地指一种模块式雨水调蓄装置。

背景技术

降雨初期,雨水中溶解了空气中的污染性气体,降落地面后,又
由于冲刷道路、建筑工地等,使得初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淤泥、杂物
等污染物质,因此初期雨水的污染程度较高。如果将初期雨水直接排
入自然水体中,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目前,国内常见的调蓄装置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此类装置不仅功
能单一、工序烦多、运输困难、施工期长、不可拆装移位、不可重复
利用,而且占地面积大、工程费用和运行管理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模块式雨水调蓄装置,
不仅可过滤初期雨水中淤泥、杂物等污染物,同时还具备易安装、清
理维护简单、成本低、绿色环保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一种模块式雨水调蓄装置,它
包括多个并排布置呈拱形的调蓄单元、与调蓄单元两端卡接的端盖、
设置在调蓄单元一侧的雨水管、以及铺设在调蓄单元四周的砾石层;
所述调蓄单元由调蓄室依次卡接组合而成,所述调蓄单元内部形成沿
其轴向的调蓄腔,所述调蓄腔与雨水管相连通,所述调蓄单元底部的
砾石层内设有穿孔管;其中,沿水流方向布置的第一个调蓄单元底部
的砾石层上铺设有透水土工布层。

进一步地,所述调蓄单元的出水口与排水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调蓄单元的侧面开有连接孔,所述相邻两个调蓄
单元之间通过连接孔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相邻两个调蓄单元之间的连接管内部设有溢流装
置。

进一步地,所述调蓄单元的顶部设有用于与连接井连接的观察口。

进一步地,所述沿水流方向布置的第一个调蓄单元两端设有检查
井。

进一步地,所述调蓄室为两端和底面开口的拱形中空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调蓄室的外壁呈连续性波纹结构,所述连续性波
纹结构形成向外侧凸起的沟槽。

再进一步地,所述调蓄室外壁的一端设有沿径向设置的凸起卡扣,
所述调蓄室外壁的另一端设有与凸起卡扣形状相匹配的卡扣凹槽。

更进一步地,所述端盖一侧的边缘设置有与调蓄室的凸起卡扣相
匹配的卡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其一,本发明在沿水流方向布置的第一个调蓄单元底部的砾石层
上铺设有透水土工布层,可以有效过滤初期雨水中的淤泥、杂物;

其二,本发明的调蓄室可采取注塑、模压、滚塑、吹塑等多种工
艺成型,具有强度高、承载高、耐低温、绿色环保等优良特性;

其三,本发明的调蓄室之间可互相卡扣,安装便捷,相邻调蓄单
元之间的空隙可提供额外的调蓄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中调蓄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溢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调蓄单元、2-端盖、3-雨水管、4-砾石层、5-调蓄室、6-
穿孔管、7-透水土工布层、8-排水管、9-连接孔、10-溢流装置、11-
观察口、12-检查井、13-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的一种模块式雨水调蓄装置,它包括多个并排布置呈拱
形的调蓄单元1、与调蓄单元1两端卡接的端盖2、设置在调蓄单元
1一侧的雨水管3、以及铺设在调蓄单元1四周的砾石层4;所述调
蓄单元1由调蓄室5依次卡接组合而成,所述调蓄单元1内部形成沿
其轴向的调蓄腔,所述调蓄腔与雨水管3相连通,所述调蓄单元1底
部的砾石层4内设有穿孔管6;其中,沿水流方向布置的第一个调蓄
单元1底部的砾石层4上铺设有透水土工布层7,起到预沉降的作用,
所述调蓄单元1的出水口与排水管8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调蓄单元1的侧面开有连接孔9,所述相
邻两个调蓄单元1之间通过连接孔9相连通。所述相邻两个调蓄单元
1之间的连接管3内部设有溢流装置10。所述调蓄单元1的顶部设有
用于与连接井连接的观察口11,可根据需要利用镶块在成型时予以
开通或闭合,通过连接井可在地面观察地下装置内情况。沿水流方向
布置的第一个调蓄单元1两端设有检查井12,当需要维护清理时,
工作人员可通过检查井12进入调蓄单元进行清理维护。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调蓄室5的外壁呈连续性波纹结构,所述
连续性波纹结构形成向外侧凸起的沟槽13。调蓄室5外壁的一端设
有沿径向设置的凸起卡扣,调蓄室5外壁的另一端设有与凸起卡扣形
状相匹配的卡扣凹槽,端盖2一侧的边缘设置有与调蓄室5的凸起卡
扣相匹配的卡槽。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雨水经由雨水管3进入第一个调蓄单元1,
调蓄单元1底部铺透水土工布层7,初期雨水经过透水土工布层7过
滤后,淤泥、杂物等被拦截在第一个调蓄单元1内,雨水通过穿孔管
6慢慢流入砾石层;当第一个调蓄单元1储满后,后期污染较小雨水
溢流进入其他调蓄单元,根据实际的地质情况,后续调蓄单元底部铺
可以铺设防水膜或者透水土工布,构成非渗透或渗透调蓄单元;当后
续进水量超过装置的容积时,通过溢流装置9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
降雨结束后,未渗透的雨水通过最后一个调蓄单元的排水管直接排放
到自然水体或市政管网,排水管也可以是多个后续调蓄单元排水管并
联在一起的总排水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任何熟悉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
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模块式雨水调蓄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模块式雨水调蓄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模块式雨水调蓄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模块式雨水调蓄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模块式雨水调蓄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式雨水调蓄装置,它包括多个并排布置呈拱形的调蓄单元、与调蓄单元两端卡接的端盖、设置在调蓄单元一侧的雨水管、以及铺设在调蓄单元四周的砾石层;所述调蓄单元由调蓄室依次卡接组合而成,所述调蓄单元内部形成沿其轴向的调蓄腔,所述调蓄腔与雨水管相连通,所述调蓄单元底部的砾石层内设有穿孔管;其中,沿水流方向布置的第一个调蓄单元底部的砾石层上铺设有透水土工布层。本发明不仅可过滤初期雨水中淤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