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拼装现浇式加筋土挡墙及其施工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快速拼装现浇式加筋土挡墙
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加筋土挡墙作为一种轻型支挡结构,在土木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根据
面板的组成可以分为两类:分块式加筋土挡墙、整体式加筋土挡墙。
分块式加筋土挡墙指面板由预制砌块构成。该面板形式的加筋土挡墙面板
砌块样式多变,结构美观,预制生产,施工迅速,可缩减施工周期,显著降低
施工费用,但现有研究表明,预制砌块构成的面板,整体刚度较小,墙体变形
较大,抗震性能不足,如既有专利:文献1:专利《预制模块式面板土工格栅加
筋尾矿砂挡墙》(CN204370473U,吕鹏),公开文献:文献2:叶观宝,张振,邢
皓枫,徐超.《面板对路堤式加筋土挡墙力学特性的影响[J].岩土力
学,2012,33(3):881-888.。
整体式加筋土挡墙指面板由完整的现浇混凝土构成。该面板形式的加筋土
挡墙面板整体刚度大,墙体变形小,结构稳定性能好,但现场浇筑工序复杂,
混凝土立模难度大,费用高。如既有专利:文献3:专利《混凝土面板加筋挡土
墙》(CN203808101U,夏飞),公开文献:文献4:
TATSUOKAF,TATEYAMAM,MOHRIY,etal.RemedialTreatmentofSoilStructuresUsi
ngGeosyntheticreinforcingTechnology[J].GeotextilesandGeomembranes,20
07,25(4/5):256-265.。
目前,还没有一种将分块式加筋土挡墙的结构、施工优越性与整体式加筋
土挡墙的力学特性优越性相结合的加筋土挡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快速拼装现浇式加筋土
挡墙及其施工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一种快速拼装现浇式加筋土挡墙,包括面板和包裹式土工格栅加筋
墙体,所述面板由预制砌块和现浇混凝土构成,所述预制砌块位于现浇混凝土
外侧,所述面板底部设有条形基础,所述包裹式土工格栅加筋墙体与所述预制
砌块面板之间通过现浇混凝土、锚固连接钢筋、钢筋网、预制砌块面板方形钢
筋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所述的预制砌块为钢筋混凝土预制块,所述的预制砌块顶部预埋
钢筋,底部预留插销孔,所述的预制砌块通过顶部预埋钢筋和底部预留插销孔
连接在一起,所述预制砌块后侧面预埋方形钢筋,方形连接钢筋超出所述预制
砌块后侧面10cm。
进一步,所述包裹式土工格栅加筋墙体由透水土工袋装砂卵石、单向土工
格栅、填料、锚固连接钢筋组成,所述土工格栅返包透水土工袋,返包长度不
小于2.0m,所述锚固连接钢筋由锚固连接钢筋、角钢组成,所述角钢焊接在所
述锚固连接钢筋末端,所述钢筋网铺挂在所述包裹式土工格栅加筋墙体外侧。
具体地,所述方形钢筋与所述钢筋网焊接,所述预制砌块与所述包裹式土
工格栅加筋墙体之间现浇20.0cm厚的混凝土。
进一步,所述预制砌块前面与后面设有前后相通的排水孔。
一种快速拼装现浇式加筋土挡墙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包括如下步
骤:
(1)材料确定: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稳定性理论计算,确定条形基础7大小,
土工格栅6长度、竖向间距、材料力学性能指标,锚固连接钢筋13大小等;
(2)根据景观设计要求,预制不同形式的预制砌块1;
(3)基础施工:根据设计测量放线,按要求开挖和平整,并浇筑条形基础
7;
(4)铺设土工格栅:平整地面,按照设计位置平铺土工格栅6并预留出返
包部分,为保证土工格栅拉紧,用U型钉每隔1.0-1.5m将平铺的土工格栅6固
定在地面上;
(5)返包并碾压:放置透水土工袋装砂卵石3,将土工格栅预留出的返包
部分包裹透水土工袋装砂卵石3,并拉紧平铺在同层格栅上,采用机械进行填土
并碾压,碾压标准应符合相应设计规范;
(6)在指定设计位置高度放置锚固连接钢筋13;
(6)重复步骤(4)、(5)、(6)至设计高度;
(7)挂置钢筋网9;在返包格栅外侧,沿整个墙面挂放钢筋网,将钢筋网
9与锚固钢筋4焊接;
(8)预制砌块面板施工;用钢丝绳穿过预制砌块上的排水孔12,采用吊车
吊装预制砌块1,使底部预制砌块1的预埋钢筋8插入顶部预制砌块的插销内
11;
(9)将钢筋网9与预制砌块1上的方形钢筋连接钢筋10焊接;
(10)浇筑混凝土;在预制砌块1与包裹土工格栅加筋墙体之间浇筑20cm
厚混凝土2;
(11)重复步骤(8)、(9)、(10)至设计高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是一种快速拼装现浇式加筋土挡墙及其施工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采用砌块式加筋土挡墙与整体式加筋土挡墙相结合的形式,具有以下技
术效果:
(1)预制砌块形式多样,结构美观;
(2)预制砌块批量生产,缩短施工周期;
(3)预制砌块构成浇筑混凝土模板,避免现浇混凝土立模工序,造价低廉;
(4)现浇混凝土保证面板整体性,刚度大,变形小,力学性能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快速拼装现浇式加筋土挡墙结构图;
图2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预制砌块侧视图;
图4为预制砌块前侧面示意图;
图5为预制砌块后侧面示意图;
图6为预制砌块砌筑前侧面示意图;
图7为预制砌块砌筑后侧面示意图。
图中:1-预制砌块;2-现浇混凝土;3-透水土工袋装砂卵石;4-锚固钢筋;
5-角钢;6-土工格栅;7-条形基础;8-预埋钢筋;9-钢筋网;10-预埋方形钢筋;
11-插销孔;12-排水孔;13-锚固连接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一种快速拼装现浇式加筋土挡墙,包括面板和
包裹式土工格栅加筋墙体,所述面板由预制砌块1和现浇混凝土2构成,所述
预制砌块1位于现浇混凝土2外侧,所述面板底部设有条形基础7,所述包裹式
土工格栅加筋墙体与所述预制砌块面板之间通过锚固连接钢筋13、现浇混凝土
2、钢筋网9、预埋方形钢筋10连接为一体。所述预制砌块1顶面预埋预埋钢
筋8,底部预留插销孔11。施工中所述预埋钢筋8插入上方相邻预制块钢筋柱
孔11内。所述预制砌块1后侧面预埋封闭方形钢筋10,所述方形钢筋10超出
所述预制砌块1后侧面10cm。所述包裹式土工格栅加筋墙体由土工格栅6、填
料、透水土工袋装砂卵石3、锚固连接钢筋13,所述土工格栅6返包包裹所述
透水土工袋装砂卵石3,返包长度不小于2.0m。所述锚固连接钢筋13由锚固钢
筋4、角钢5组成,所述角钢5焊接在所述锚固钢筋4末端。所述钢筋网9铺挂
在所述包裹式土工格栅加筋墙体外侧。所述锚固钢筋4与所述钢筋网9相交并
焊接,所述预埋方形钢筋10与所述钢筋网9焊接。
进一步,所述预制砌块1前面与后面设有前后相通的排水孔12。
一种快速拼装现浇式加筋土挡墙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材料确定: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稳定性理论计算,确定条形基础7大小,
土工格栅6长度、竖向间距、材料力学性能指标,锚固连接钢筋13大小等;
(2)根据景观设计要求,预制不同形式的预制砌块1;
(3)基础施工:根据设计测量放线,按要求开挖和平整,并浇筑条形基础
7;
(4)铺设土工格栅:平整地面,按照设计位置平铺土工格栅6并预留出返
包部分,为保证土工格栅拉紧,用U型钉每隔1.0-1.5m将平铺的土工格栅6固
定在地面上;
(5)返包并碾压:放置透水土工袋装砂卵石3,将土工格栅预留出的返包
部分包裹透水土工袋装砂卵石3,并拉紧平铺在同层格栅上,采用机械进行填土
并碾压,碾压标准应符合相应设计规范;
(6)在指定设计位置高度放置锚固连接钢筋13;
(6)重复步骤(4)、(5)、(6)至设计高度;
(7)挂置钢筋网9;在返包格栅外侧,沿整个墙面挂放钢筋网,将钢筋网
9与锚固钢筋4焊接;
(8)预制砌块面板施工;用钢丝绳穿过预制砌块上的排水孔12,采用吊车
吊装预制砌块1,使底部预制砌块1的预埋钢筋8插入顶部预制砌块的插销内
11;
(9)将钢筋网9与预制砌块1上的方形钢筋连接钢筋10焊接;
(10)浇筑混凝土;在预制砌块1与包裹土工格栅加筋墙体之间浇筑20cm
厚混凝土2;
(11)重复步骤(8)、(9)、(10)至设计高度。
快速拼装现浇式加筋土挡墙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地基处理→基础土
方开挖→条形基础施工→包裹式土工格珊加筋墙体施工→预制砌块面板拼装→
现浇混凝土。
混凝土面板加筋挡土墙施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按设计要求对地基进行挖除换填或复合地基处理;
(2)按设计要求开挖基坑,平整基底并压实后施工基础垫层和条形基础;
(3)包裹式土工格珊加筋墙体施工:
①铺设受力格栅,预留出土工格栅反包部分所需的长度,按设计码放充满
砂砾石的土工袋并夯实,用连接棒将返包回折部分与铺好的土工格栅连接,将
连接好的受力格栅用张拉梁拉紧,每隔1.5-2.0m用U型钉或木楔固定,然后放开
张拉梁;
②分层碾压夯实回填土,用斗式挖掘机或是带有铲斗的推土机进行填土,再
用压实机械分层碾压,机械履带与土工格栅之间至少有20cm厚的填土层;在临近
结构面的1.5m范围内,用轻型的压实机械压实填土;包裹体与砌块之间使用小型
震动碾压机械碾压;
③埋设带有后缀角钢的螺纹钢筋网;
④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完成全部填土施工;
⑤待包裹体沉降稳定后,在预留钢筋上挂设钢筋网;
(4)预制砌块施工:
a预制砌块面板
b用大型机械将砌块吊起并在设计位置安放,通过脚手架保持其临时稳定,
在预制面板之间的接触面粘贴宽5cm海棉条,使上下砌块缝隙严密防止漏浆,进
而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
c将预制分块预留的方形钢筋与钢筋网焊接连接;
d预制面板泄水孔内安插PVC管;
(5)现浇混凝土施工:分层分次浇筑混凝土,每隔10-15m设置一道伸缩
缝。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
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
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
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
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