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支挡结构设计方法.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740096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2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081376.9

申请日:

2016.02.05

公开号:

CN105586974A

公开日:

2016.05.18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17/04申请日:20160205|||公开

IPC分类号:

E02D17/04

主分类号:

E02D17/04

申请人: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文华; 侯靖; 彭书生; 王群敏; 王烨晟; 吴勇; 黄江华

地址:

310014 浙江省杭州市潮王路2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代理人:

刘晓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坑支挡结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基坑支挡结构的计算模型;计算基坑支挡结构的内支撑轴力;计算挡土构件水平位移分布值及其最大值;判断最大值是否满足工程要求;采用对内支撑施加变形来控制挡土构件的水平位移。本发明考虑温度影响和支撑点水平位移限值来设计内支撑结构,可充分利用内支撑的刚度和强度,优化挡土结构,有效控制挡土结构位移,降低基坑施工风险,具有简单、实用、经济等优点,可用于风险预防和应急处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坑支挡结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基坑支挡结构的计算模型;
(2)在考虑温度变化和施加轴向变形的影响的情况下计算基坑支挡结构的
内支撑轴力;
(3)步骤(1)的支挡结构计算模型和步骤(2)的内支撑轴力计算挡土构
件水平位移分布值及其最大值;
(4)判断步骤(3)中的最大值是否满足工程要求;
(5)采用对内支撑施加变形来控制挡土构件的水平位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挡结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
坑支挡结构的计算模型包括挡土构件,所述挡土构件的内侧设有内支撑,所述挡
土构件的下部伸入基坑内土体中,基坑内土体中设有沿所述挡土构件的下部的外
侧均布的垂直于所述挡土构件的多根土内模拟弹簧,所述挡土构件的上端与内支
撑齐平,所述挡土构件的上端设有与所述土内模拟弹簧方向一致的内支撑模拟弹
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挡结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确定内支撑的温度变化为△T及其轴力变化为△FT
b)对内支撑施加轴力△FC使其产生轴向变形△δC
c)获取内支撑的支撑点水平位移△VR及其水平力变化△Fh
d)根据式(7)计算内支撑轴力Fh(kN);
F h = ( α · Δ T + Δδ C l 0 ) E · A + k R · V R - - - ( 7 ) ]]>
式中:α——内支撑材料的线膨胀系数;
E——内支撑材料的弹性模量;
A——内支撑的截面积;
I0——内支撑的长度;
kR——计算宽度内弹性支点刚度系数,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中规定计算或取值;
VR——挡土构件在支点处的水平位移值;
VR0——设置支点时,支点的初始水平位移值;
Ph——挡土构件计算宽度内的法向预加力。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挡结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骤(2)中考虑温度变化具体是指根据当地气温变化,分别确定和计算△T与△δC
的取值范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挡结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骤(5)具体是指根据式(8),通过增大或减小内支撑产生的轴向变形△δC来控
制挡土构件在支点处的水平位移值VR;
0.25 σ C m a x E l 0 Δδ C 0.75 σ C m a x E l 0 - - - ( 8 ) . ]]>

说明书

一种基坑支挡结构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坑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地下工程建设方兴未艾,深大基坑开挖不断
涌现,在基坑工程中,其支挡结构常采用地连墙+内支撑结构。《建筑基坑支护技
术规程》(JGJ120-2012)中规定,在计算作用在支挡结构上的水平荷载时,应考
虑“冻胀、温度变化等产生的作用”,而相关计算公式中未考虑温度变化的影响;
在结构分析时,“内支撑结构可按平面结构进行分析,挡土结构传至内支撑的荷
载应取挡土结构分析时得出的支点力;对挡土结构和内支撑结构分别进行分析
时,应考虑其相互之间的变形协调”。因此,当周边环境工程对变形要求比较高
时,常采用加固地基土和提高支挡结构刚度等措施,但在加固土体施工时先扰动
土体,扰动土体常影响周边环境工程变形,造成如道路路面隆起、开裂等情况;
提高支挡结构刚度将加大投资等,也由于岩土工程的复杂性,其计算参数的不准
确,设计计算的力和变形常与实际不符合,因此,在基坑工程施工时,工程安全
风险突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坑支挡结构设计方法,考虑环境温
度对支撑变形与受力及支撑点变形限值,解决基坑工程支挡结构设计计算与控制
方法存在的不足,控制基坑周边环境工程的变形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坑支挡结构设计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基坑支挡结构的计算模型;

(2)在考虑温度变化和施加轴向变形的影响的情况下计算基坑支挡结构的
内支撑轴力;

(3)步骤(1)的支挡结构计算模型和步骤(2)的内支撑轴力计算挡土构
件水平位移分布值及其最大值;

(4)判断步骤(3)中的最大值是否满足工程要求;

(5)采用对内支撑施加变形来控制挡土构件的水平位移。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同时,本发明还可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以下进一步的
技术方案:

所述基坑支挡结构的计算模型包括挡土构件,所述挡土构件的内侧设有内支
撑,所述挡土构件的下部伸入基坑内土体中,基坑内土体中设有沿所述挡土构件
的下部的外侧均布的垂直于所述挡土构件的多根土内模拟弹簧,所述挡土构件的
上端与内支撑齐平,所述挡土构件的上端设有与所述土内模拟弹簧方向一致的内
支撑模拟弹簧。

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确定内支撑的温度变化为△T(单位:m)及其轴力变化为△FT(单位:kN);

b)对内支撑施加轴力△FC(单位:kN)使其产生轴向变形△δC(单位:m);

c)获取内支撑的支撑点水平位移△VR(单位:m)及其水平力变化△Fh(单位:
kN);

d)根据式(7)计算内支撑轴力Fh(单位:kN);

F h = ( α · Δ T + Δδ C l 0 ) E · A + k R · V R - - - ( 7 ) ]]>

式中:α——内支撑材料的线膨胀系数;

E——内支撑材料的弹性模量(单位:kN/m4);

A——内支撑的截面积(单位:m2);

I0——内支撑的长度(单位:m);

kR——计算宽度内弹性支点刚度系数(单位:kN/m),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
规程》(JGJ120-2012)中规定计算或取值;

VR——挡土构件在支点处的水平位移值(单位:m);

VR0——设置支点时,支点的初始水平位移值(单位:m);

Ph——挡土构件计算宽度内的法向预加力(单位:kN)。

根据内支撑的温度变化为△T(单位:m)及其轴力变化为△FT(单位:kN),内
支撑变形控制系统施加给内支撑产生的轴向变形为△δC(单位:m)及其轴力
△FC(单位:kN),支撑点水平位移为△VR(单位:m)及其水平力变化△Fh(单位:kN),
内支撑轴力Fh(单位:kN)的计算公式如下:

Fh=ΔFT+ΔFC+ΔFh+Ph(1)

ΔFT=α·ΔT·E·A(2)

ΔF C = Δδ C l 0 · E · A - - - ( 3 ) ]]>

ΔFh=kR·ΔVR(4)

Ph=kR·VR0(5)

VR=ΔVR+VR0(6)

将式(2)~式(6)代入式(1),则内支撑轴力的计算公式为:

所述步骤(2)中考虑温度变化具体是指根据当地气温变化,分别确定和计
算△T与△δC的取值范围。

所述步骤(5)具体是指根据式(8),通过增大或减小内支撑产生的轴向变
形△δC来控制挡土构件在支点处的水平位移值VR

0.25 σ C m a x E l 0 Δδ C 0.75 σ C m a x E l 0 - - - ( 8 ) , ]]>

式中:σCmax——取内支撑材料极限抗压强度标准值与内支撑失稳时应力设
计标准值的小值(kPa)。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考虑温度影响和支撑点水平位移限值来设计内
支撑结构,可充分利用内支撑的刚度和强度,优化挡土结构,有效控制挡土结构
位移,降低基坑施工风险,具有简单、实用、经济等优点,可用于风险预防和应
急处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基坑支挡结构的计算模型示意图,其中,q0为地面均布荷载,
A点是支撑点,即计算点。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

为了解决内支撑4受温度变化影响产生温度应力和温度荷载,同时也为了控
制挡土结构1水平位移,针对支挡结构计算模型中相关计算参数,提出了基坑支
挡结构设计计算与控制方法。

一种基坑支挡结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基坑支挡结构的计算模型;所述基坑支挡结构的计算模型包括挡
土构件1,所述挡土构件1的内侧设有内支撑4,所述挡土构件1的下部伸入基
坑内土体中,基坑内土体中设有沿所述挡土构件1的下部的外侧均布的垂直于所
述挡土构件的多根土内模拟弹簧3,所述挡土构件1的上端与内支撑4齐平,所
述挡土构件1的上端设有与所述土内模拟弹簧3方向一致的内支撑模拟弹簧2。

(2)在考虑温度变化和施加轴向变形的影响的情况下计算基坑支挡结构的
内支撑轴力;

(3)步骤(1)的支挡结构计算模型和步骤(2)的内支撑轴力计算挡土构
件水平位移分布值及其最大值;

(4)判断步骤(3)中的最大值是否满足工程要求;

(5)采用对内支撑施加变形来控制挡土构件的水平位移。

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确定内支撑的温度变化为△T(单位:m)及其轴力变化为△FT(单位:kN);

b)对内支撑施加轴力△FC(单位:kN)使其产生轴向变形△δC(单位:m);

c)获取内支撑的支撑点水平位移△VR(单位:m)及其水平力变化△Fh(单位:
kN);

d)根据式(7)计算内支撑轴力Fh(单位:kN);

F h = ( α · Δ T + Δδ C l 0 ) E · A + k R · V R - - - ( 7 ) ]]>

式中:α——内支撑材料的线膨胀系数;

E——内支撑材料的弹性模量(单位:kN/m4);

A——内支撑的截面积(单位:m2);

l0——内支撑的长度(单位:m);

kR——计算宽度内弹性支点刚度系数(单位:kN/m),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
规程》(JGJ120-2012)中规定计算或取值;

VR——挡土构件在支点处的水平位移值(单位:m);

VR0——设置支点时,支点的初始水平位移值(单位:m);

Ph——挡土构件计算宽度内的法向预加力(单位:kN)。

根据内支撑的温度变化为△T(单位:m)及其轴力变化为△FT(单位:kN),内
支撑变形控制系统施加给内支撑产生的轴向变形为△δC(单位:m)及其轴力
△FC(单位:kN),支撑点水平位移为△VR(单位:m)及其水平力变化△Fh(单位:kN),
内支撑轴力Fh(单位:kN)的计算公式如下:

Fh=ΔFT+ΔFC+ΔFh+Ph(1)

ΔFT=α·ΔT·E·A(2)


ΔFh=kR·ΔVR(4)

Ph=kR·VR0(5)

VR=ΔVR+VR0(6)

将式(2)~式(6)代入式(1),则得到内支撑轴力的计算公式-式(7)。

所述步骤(2)中考虑温度变化具体是指根据当地气温变化,分别确定△T
和计算△δC

所述步骤(5)具体是指根据式(8),通过增大或减小内支撑产生的轴向变
形△δC来控制挡土构件在支点处的水平位移值VR

本发明的实践中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一: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相关规定,分别计算
支挡结构外侧各层土中计算点的主动土压力强度标准值pak(kPa)与土压力计算
宽度ba(m)、内侧各土层分布土反力ps(kPa)与初始土反力ps0(kPa)及计算宽
度b0(m)等。

步骤二:计算或选取式(7)和式(8)中的相关常量值,包括α、E、A、l0、kR
和σCmax

步骤三:根据当地气温变化和式(8),分别确定和计算△T与△δC的取值范围。

步骤四:分别取△T和△δC的平均值,利用式(7)建立Fh与VR线性关系,并
代入图1所示的支挡结构设计计算模型,计算出挡土构件水平位移分布值及其最
大值。判断其最大值是否满足工程要求,若不满足工程要求,则需进一步优化设
计挡土结构1或采取加固土体措施(例如挡土结构加宽、加深,土体采用高压旋
喷桩加固等),直至满足工程要求为止。

步骤五:由于土体参数取值的不准确性和基坑工程施工复杂性,在基坑工程
施工全过程,需要对温度、轴力、水平位移及地下水位等进行监控量测与信息反
馈,并根据实测数据,通过式(8),不断调整△δC值来控制VR值,以满足工程要
求,

0.25 σ C m a x E l 0 Δδ C 0.75 σ C m a x E l 0 - - - ( 8 ) , ]]>

式中:σCmax——取内支撑材料极限抗压强度标准值与内支撑失稳时应力设
计标准值的小值(kPa)。

一种基坑支挡结构设计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基坑支挡结构设计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基坑支挡结构设计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基坑支挡结构设计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基坑支挡结构设计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坑支挡结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基坑支挡结构的计算模型;计算基坑支挡结构的内支撑轴力;计算挡土构件水平位移分布值及其最大值;判断最大值是否满足工程要求;采用对内支撑施加变形来控制挡土构件的水平位移。本发明考虑温度影响和支撑点水平位移限值来设计内支撑结构,可充分利用内支撑的刚度和强度,优化挡土结构,有效控制挡土结构位移,降低基坑施工风险,具有简单、实用、经济等优点,可用于风险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