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状块、顶盖及建筑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瓦状块、顶盖及建筑结构.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781980A43申请公布日20140507CN103781980A21申请号201280020786222申请日2012042611104140820110426HKE04D1/30200601E04D1/02200601E04B7/12200601E04B1/0020060171申请人连梓坚地址中国香港新界马鞍山嘉华星涛湾2座11楼H室72发明人连梓坚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11399代理人龚建华54发明名称瓦状块、顶盖及建筑结构57摘要提供一种瓦状块(100)。所述瓦状块(100)包括配对表面(120)和顶盖表面(110),其中所述顶盖表面高于所述配对。
2、表面,并且适合于当所述配对表面安置在水平表面上时,在重力影响下,所述顶盖表面的形状使其可引导或指引液体从上游第一端(112)流向下游第二端(114),并且其中所述配对表面包括配对或结合装置(130),所述配对或结合装置(130)适合于与具有互补配对或结合装置的支撑构件(24)或支撑表面进行互补配对或结合连接。还提供一种包括多个瓦状块的顶盖和包括由多个瓦状块构成的顶盖的建筑结构。30优先权数据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31028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PCT/IB2012/05207920120426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2/147039EN2012110151I。
3、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8页附图6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8页附图6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781980ACN103781980A1/2页21一种瓦状块,包括配对表面和顶盖表面,其中所述顶盖表面高于所述配对表面,并且当所述配对表面安置在水平表面上时,在重力影响下,所述顶盖表面的形状使其可引导或指引液体从上游第一端流向下游第二端,并且其中所述配对表面包括配对或结合装置,所述配对或结合装置适合于与具有互补配对或结合装置的支撑构件或支撑表面进行互补配对或结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瓦状块,其中所述顶盖表面的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于所述水平表面处。
4、于不同的高度水平,并且当所述配对表面安置在所述水平表面上时,所述顶盖表面的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共同定义所述顶盖表面上的排水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瓦状块,其中所述支撑构件或支撑表面上的所述配对或结合装置包括结合或连接表面,该结合或连接表面上形成有多个结合或连接构件的结合或连接表面,所述多个结合或连接构件沿着第一和第二正交轴以具有划一间距的正则矩阵分布;并且其中在所述瓦状块的配对表面上的所述配对或结合装置包括多个结合或连接构件,所述多个结合或连接构件适合于与所述支撑构件或支撑表面上的所述多个结合或连接构件进行互补配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瓦状块,其中所述瓦状块的配对表面上的所述多个结。
5、合或连接构件以矩阵分布,所述矩阵沿着第一和第二正交轴具有划一间隔,所述划一间隔与所述支撑构件或支撑表面的所述结合或连接表面上的矩阵的间隔相同。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瓦状块,其中所述顶盖表面是通过抬高装置高于所述配对表面的,当所述配对表面与所述支撑构件或支撑表面进行配对或结合连接时,所述抬高装置设定所述第一端的高度和所述第二端的高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瓦状块,其中所述配对表面上的所述配对或结合装置是所述抬高装置的整体部分。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瓦状块,其中所述抬高装置包括从所述顶盖表面向下延伸的多个抬高构件,并且其中所述瓦状块的所述配对或结合装置由所述多个抬高构件的自由端共同定。
6、义。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瓦状块,其中所述瓦状块的每个抬高构件包括支撑柱,所述瓦状块的支撑柱共同定义所述抬高装置,并且每个支撑柱设定轴向孔,所述轴向孔适合于与所述支撑构件或支撑表面上的结合或连接构件进行单独配对连接或结合。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瓦状块,其中所述顶盖表面的下游第二端可以悬垂或者伸出超过所述瓦状块的配对表面。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瓦状块,其中所述顶盖表面包括将所述顶盖表面的所述上游第一端和下游第二端相互连接的第一和第二横侧,所述横侧垂悬或伸出超过所述瓦状块的配对表面。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瓦状块,其中所述顶盖表面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横侧适合于当所述瓦状。
7、块安装在所述支撑构件或支撑表面上以形成顶盖时与相邻的瓦状块的横侧搭接。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瓦状块,其中所述顶盖表面是排液表面或者集液表面,所述排液表面适合于当被所述顶盖表面收集的液体从所述上游第一端流向所述下游第二端时,指引所述液体向所述顶盖表面的所述横侧分散,并且所述集液表面适合于当权利要求书CN103781980A2/2页3被所述顶盖表面收集的液体从所述上游第一端流向所述下游第二端时,指引所述液体聚集到所述顶盖表面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横侧中间的所述顶盖表面的部分中。1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瓦状块,其中所述顶盖表面在所述上游第一端和所述下游第二端之间具有划一的弓形形貌。1。
8、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瓦状块,其中所述顶盖表面沿着对称轴凸形或凹形弯曲,所述对称轴在所述上游第一端和所述下游第二端之间延伸,并且在所述顶盖表面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横侧中间。1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瓦状块,其中所述顶盖表面包括上游第一端、下游第二端和下游第三端,所述上游第一端在所述下游第二端和第三端中间;其中所述上游第一端是分液脊,其适合于分割在所述顶盖表面下落的液体以流向所述下游第二端或下游第三端。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瓦状块,其中所述上游第一端跨所述顶盖表面的所述两个横侧延伸。17一组瓦状块,包括权利要求12至16中任一项所述第一类型的瓦状块和第二类型的瓦状块,每个第一类型的瓦状。
9、块具有集液表面,每个第二类型的瓦状块具有排液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类型的瓦状块安装在支撑构件或支撑表面上时,不同类型的相邻瓦状块的横侧搭接,所述第一类型的瓦状块的横侧部分在所述第二类型的瓦状块的搭接的横侧部分正下方。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组瓦状块,其中所述搭接的侧部是互补弯曲的,使得当安装在支持构件或支撑表面上时,被所述第二类型的瓦状块排下的液体被所述第一类型的瓦状块收集。19一种顶盖,包括组装在支撑构件或支撑表面上的多个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瓦状块,其中所述瓦状块被组装以形成包括多个相间布置的排液脊和集液通道的波状顶盖。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顶盖,其中每个排液脊由多个瓦状。
10、块组装而成,每个瓦状块具有排液表面,并且每个集液通道由多个瓦状块组装而成,每个瓦状块具有集液表面。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顶盖,其中所述顶盖中的所述第一类型的瓦状块或所述第二类型的瓦状块通过三个相邻的瓦状块垂悬,并且使另外三个相邻的瓦状块垂悬。22一种建筑结构,包括由多个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瓦状块构成的顶盖。权利要求书CN103781980A1/8页4瓦状块、顶盖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顶盖瓦状块,尤其涉及具有配对表面的模块化顶盖瓦状块,该配对表面用于配对插入到结构的支撑表面以快速组装。本发明还涉及包括顶盖瓦状块的顶盖和建筑结构。背景技术0002在许多建筑结构中都存。
11、在顶盖,以屏蔽不利的天气,例如,雨、热和雪或冰雹。传统的屋顶典型地包括倾斜的顶盖表面结构以排掉雨水,并且该倾斜表面典型地高于支撑表面以提供隔热。在美国专利US5660004号和US7866092号中已经公开了这种典型的顶盖。0003典型的顶盖由全套的顶盖嵌板或顶盖瓦构成。例如在美国专利US4890432号、US6519905号和US7003922号中公开了示例性的顶盖嵌板和顶盖瓦。例如,US6519905号的顶盖系统适合于被支撑在支撑表面上,并且该系统包括以部分搭接的关系排列以形成顶盖的多个嵌板。每个嵌板具有第一和第二侧边缘、提供一系列桶和盘的上下表面、第一侧区域和第二侧区域,其中在所述第一侧。
12、区域设定桶的一部分和第一圆柱形配对表面以及在所述第二侧区域设定盘的一部分和第二圆柱形配对表面,其中所述嵌板以搭接的关系排列,使得第一和第二配对表面密封结合。0004US4890432号的顶盖系统包括互锁的顶盖瓦,形成具有至少两个瓦元件的单个整体构件,所述至少两个瓦元件位于不同平面,使得它们之间形成台阶。所述瓦元件沿着行方向和垂直于行方向彼此偏离,使得瓦元件成行排列并且横向上彼此偏离。0005US7003922号的顶盖系统公开一种压成的混凝土互锁顶盖瓦,其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上边缘和下边缘、两个相对的侧边缘,上表面具有邻近上边缘的在两个相对的边缘之间横向延伸的凹槽,用于以搭接的关系接收相邻的瓦的。
13、下边缘区域,并且其中整体的间隔物作用于凹槽底面和相邻瓦的下表面之间。0006已知的顶盖系统的顶盖瓦典型地位于并紧固在具有预定倾斜度的顶盖框架上,并且顶盖瓦还排列成使得相邻的顶盖瓦也互锁。尽管这种顶盖瓦已经被使用了很长时间,但是仍有必要改进。发明内容0007提供一种瓦状块,其包括配对表面和顶盖表面,其中所述顶盖表面高于所述配对表面,并且当所述配对表面安置在水平表面上时,在重力影响下,所述顶盖表面的形状使其可引导或指引液体从上游第一端流向下游第二端,并且其中所述配对表面包括配对或结合装置,所述配对或结合装置适合于与具有互补配对或结合装置的支撑构件或支撑表面进行互补配对或结合连接。0008在一个例子。
14、中,所述顶盖表面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于所述水平表面处于不同的高度水平,并且当所述配对表面安置在所述水平表面上时,所述顶盖表面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共同定义所述顶盖表面上的排水斜面。说明书CN103781980A2/8页50009所述支撑构件或支撑表面上的所述配对或结合装置可以包括其上形成有多个结合或连接构件的结合或连接表面,所述多个结合或连接构件沿着第一和第二正交轴以具有划一间距的正则矩阵分布;并且其中在所述瓦状块的配对表面上的所述配对或结合装置包括多个结合或连接构件,所述多个结合或连接构件适合于与所述支撑构件或支撑表面上的所述多个结合或连接构件进行互补配对连接。0010所述瓦状块的配对表面上的所述。
15、多个结合或连接构件可以以矩阵分布。通常,所述矩阵沿着第一和第二正交轴具有划一间隔。所述划一间隔典型地与所述支撑构件或支撑表面的所述结合或连接表面上的矩阵的间隔相同。0011一般来说,所述顶盖表面是通过抬高装置高于所述配对表面的,当所述配对表面与所述支撑构件或支撑表面进行配对或结合连接时,所述抬高装置设定所述第一端的高度和所述第二端的高度。0012为了提高结构完整性和可靠性,所述配对表面上的所述配对或结合装置可以是所述抬高装置的整体部分。0013作为例子,所述抬高装置可以包括从所述顶盖表面向下延伸的多个抬高构件,并且其中所述瓦状块的所述配对或结合装置由所述多个抬高构件的自由端共同定义。0014所。
16、述瓦状块的每个抬高构件可以包括支撑柱。所述瓦状块的支撑柱可以共同定义所述抬高装置,并且每个支撑柱设定轴向孔,所述轴向孔适合于与所述支撑构件或支撑表面上的结合或连接构件进行单独配对连接或结合。0015所述顶盖表面的下游第二端可以悬垂或者伸出超过所述瓦状块的配对表面。0016所述顶盖表面典型地包括将所述顶盖表面的所述上游第一端和下游第二端相互连接的第一和第二横侧,并且所述横侧垂悬或伸出超过所述瓦状块的配对表面。0017所述顶盖表面的第一和第二横侧可以适合于当所述瓦状块安装在所述支撑构件或支撑表面上以形成顶盖时与相邻的瓦状块的横侧搭接。0018一般来说,所述顶盖表面可以是排液表面或者集液表面,所述排。
17、液表面适合于当被所述顶盖表面收集的液体从所述上游第一端流向所述下游第二端时,指引所述液体向所述顶盖表面的所述横侧分散,并且所述集液表面适合于当被所述顶盖表面收集的液体从所述上游第一端流向所述下游第二端时,指引所述液体聚集到所述顶盖表面的第一和第二横侧中间的所述顶盖表面的部分中。0019所述顶盖表面在所述上游第一端和下游第二端之间可以具有划一的弓形形貌。0020所述顶盖表面可以沿着对称轴凸形或凹形弯曲,所述对称轴在所述上游第一端和下游第二端之间延伸,并且在所述顶盖表面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横侧中间。0021所述顶盖表面典型地包括上游第一端、下游第二端和下游第三端,所述上游第一端在所述下游第二端和第三端。
18、中间;其中所述上游第一端是分液脊,其适合于分割在所述顶盖表面下落的液体以流向所述下游第二端或下游第三端。0022所述上游第一端可以正交地延伸跨过所述顶盖表面的所述两个横侧。0023所述上游第一端可以大约在所述下游第二端和第三端之间的中间。0024所述顶盖表面和所述配对表面可以整体成型为单件。0025所述顶盖表面和所述配对表面可以是硬塑成型的。0026还提供一组瓦状块,包括第一类型的瓦状块和第二类型的瓦状块,每个第一类型说明书CN103781980A3/8页6的瓦状块具有集液表面,每个第二类型的瓦状块具有排液表面。所述第一和第二类型的瓦状块使得当安装在支撑构件或支撑表面上时,不同类型的相邻瓦状块。
19、的横侧搭接,所述第一类型的瓦状块的横侧部分在所述第二类型的瓦状块的搭接的横侧部分正下方。0027所述搭接的侧部可以是互补弯曲的,使得当安装在支持构件或支撑表面上时,被所述第二类型的瓦状块排下的液体被所述第一类型的瓦状块收集。0028一种顶盖可以包括在此描述的并且组装在支撑构件或支撑表面上的多个瓦状块,其中所述瓦状块被组装以形成包括多个相间布置的排液脊和集液通道的波状顶盖。0029每个排液脊可以由多个瓦状块组装而成,每个瓦状块具有排液表面;每个集液通道可以由多个瓦状块组装而成,每个瓦状块具有集液表面。0030在该例子中,所述顶盖中的所述第一类型的瓦状块或所述第二类型的瓦状块通过三个相邻的瓦状块垂。
20、悬,并且使另外三个相邻的瓦状块垂悬。0031如这些例子中所示,描述了包括由本文公开的多个瓦状块构成的顶盖的建筑结构。0032所述顶盖可以支撑在底座结构上。所述底座结构可以包括用于与所述顶盖瓦状块上的配对表面进行配对连接的配对表面。0033所述底座结构可以由多个建筑块构成,每个建筑块具有上配对表面,所述上配对表面包括排列成矩阵或阵列的多个上配对突起物,所述矩阵或阵列沿着第一和第二正交轴具有划一的间隔。附图说明0034下面以举例的方式并且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0035图1是示出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的顶盖瓦状块的模型建筑结构的立体图,0036图1A和1B分别是图1的模型建筑结构的前视。
21、图和侧视图,0037图2是图1的模型建筑结构的去除两个顶盖瓦状块以露出建筑顶盖支撑底座部分的立体图,0038图2A是图1的模型建筑结构的去除所有顶盖瓦状块以露出建筑顶盖支撑底座的俯视图,0039图3、3A、3B、3C和3D分别是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顶盖瓦状块的俯视图、仰视图、侧视图、顶部立体图和底部立体图,0040图4、4A、4B、4C和4D分别是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顶盖瓦状块的俯视图、仰视图、侧视图、顶部立体图和底部立体图,0041图5、5A、5B、5C和5D分别是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顶盖瓦状块的俯视图、仰视图、侧视图、顶部立体图和底部立体图,0042图6、6A、6B、6C。
22、和6D分别是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顶盖瓦的俯视图、仰视图、侧视图、顶部立体图和底部立体图,0043图7是示出狗舍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说明书CN103781980A4/8页70044图1、1A和1B中所示的模型建筑结构10描绘了包括由多个顶盖瓦状块组装而成的建筑顶盖结构的建筑结构的示例性实施例。模型建筑结构10包括支撑在建筑顶盖支撑底座20上的建筑顶盖结构30。建筑顶盖支撑底座20由多个模块化建筑块组装而成。所述模块化建筑块排列成使得建筑顶盖支撑底座20具有从中间最高部向两侧逐渐下降的台阶状下降形貌。0045形成建筑顶盖支撑底座20的每个建筑顶盖支撑建筑块22包括上配对表面和下配对表面,上。
23、配对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建筑上配对突起物24,下配对表面用于与下面的建筑块进行配对连接。所述建筑上配对突起物被排列成阵列或矩阵,例如,具有统一间隔的24圆柱形突起物的阵列或矩阵,使得相邻突起物之间的纵向和横向间距不变或划一。建筑顶盖支撑底座20的结构是通过将模块化建筑块堆叠成锥形支撑表面而形成的。为了形成这种锥形支撑结构,只需向该结构的顶部修建时逐渐减少建筑块的数目。0046如图2A中所示,在底座结构的顶面上露出的建筑上配对突起物均匀分布在该顶面上,具有划一的纵向和横向间隔,和各个建筑块上的配对突起物的间隔一致。0047图1、1A、1B中所示的顶盖是由根据本发明的4个实施例的顶盖瓦状块构成的。每个。
24、顶盖瓦状块包括顶盖表面和斜度定义了配对表面。0048在图33D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顶盖瓦状块中,顶盖瓦状块100是由硬塑料成形的,并且包括顶盖表面110和配对表面120。配对表面在顶盖表面的下方,并且包括抬高机构以支撑和抬高顶盖表面,使得当配对表面安置在水平支撑表面上时,顶盖表面处于预定的斜度。0049图3的顶盖瓦状块的顶盖表面形成排水表面,并且包括下游端114和上游端112,上游端高于下游端。该排水表面包括在上游端和下游端之间延伸的具有恒定或基本恒定曲率的凸形曲面。该凸形曲面的曲率与在上游端和下游端之间延伸并且穿过排水表面中部的对称轴对称或基本对称。在该排水表面中部的对称轴还定义了该凸形曲面。
25、上的分水线,使得当水在该分水线的轴的一个横侧下落时,水向该横侧的横向末端流动,另一个横侧也一样。0050作为形成在排水表面的下侧的多个向下延伸的配对元件的例子,配对表面120包括22个管状元件130的矩阵。这些管状元件分布在由正交轴的交叉点形成的正则网格的节点处,使得在同一轴上相邻的管状元件之间的间隔相同。如图3B的侧视图和正视图中所示,下游端的管状元件的长度短于上游端的管状元件的长度,但是上游端或下游端相同轴向距离的管状元件的长度相同。管状元件的这种配置定义了顶盖表面的斜度,并且提供顶盖表面的分布式支撑。如果沿着轴的长度分布超过两个管状元件,则上游端和下游端之间(或者沿着对称轴的方向)管状元。
26、件的高度逐渐改变,以设定该斜度并且提供分布式支撑。0051除了设定顶盖表面的斜度和提供顶盖表面的分布式支撑以外,每个管状元件还是适合于与形成在建筑顶盖支撑底座20上的互补形状的配对元件进行配对连接的机械配对元件。更具体来说,每个管状元件适合于安装在形成于建筑屋顶支撑底座上的竖直延伸的突起物上,并且管状元件和互补的突起物之间的安装连接共同形成可分开的配对连接。如图3A中所示,顶盖表面110的周边悬于全体配对元件之上,以提供稍后说明的额外的或搭接的遮水表面。换句话说,顶盖表面110的覆盖区超过全体配对元件的覆盖区。0052图44D中所示的顶盖瓦状块200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顶盖瓦状块。除了说。
27、明书CN103781980A5/8页8顶盖表面被构造成集水表面以外,顶盖瓦状块200与顶盖瓦状块100基本相同。与顶盖瓦状块200的各部分的特征相同或等同的顶盖瓦状块100的各部分的特征适当地包含于此,并且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只是增加了100。0053与图33D的顶盖瓦状块100类似,该顶盖瓦状块是由硬塑料整体成形的,并且包括顶盖表面210和配对表面220。配对表面220包括形成在集水表面下侧的多个向下延伸的管状元件230。这些管状元件分布在由正交轴的交叉点形成的正则网格的节点处,使得同一轴上相邻管状元件之间的间隔相同。同样地,顶盖表面210的周边悬于全体配对元件220之上,以提供稍后说明。
28、的额外的或搭接的遮水表面。换句话说,顶盖表面210的覆盖区超过全体配对元件220的覆盖区。0054图4的顶盖表面210被配置为集水表面,并且包括下游端214和上游端212,上游端高于下游端。该集水表面包括在上游端和下游端之间延伸的具有恒定或基本恒定曲率的凹形曲面。该凹形曲面的曲率与在上游端和下游端之间延伸并且穿过集水表面中部的对称轴对称或基本对称。在该集水表面中部的对称轴还定义了该凹形曲面上的水流线,使得由于朝向该水流线的凹形曲率,顶盖表面上的水滴被引导向该水流线或该对称轴流动。0055图55D中所示的顶盖瓦状块300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顶盖瓦状块。顶盖瓦状块300与顶盖瓦状块100相同。
29、之处在于它包括顶盖表面310和支撑并设定顶盖表面的配对表面320。顶盖瓦状块300与顶盖瓦状块100不同之处在于顶盖表面的斜面在位于顶盖表面的两个自由端中间的分水脊或分水线处弯折。作为分水器312的例子,该分水脊或分水线横跨顶盖表面延伸。另外,该分水器还设定顶盖表面310上的最高顶盖高度,并因此是顶盖瓦状块300的上游端。顶盖瓦状块314的这两个自由端在该分水器的两侧,并且低于该分水器的高度。同样地,这两个自由端成为相对于该分水器的下游端。顶盖瓦状块300的顶盖表面310还是凸形弯曲的排水表面,并且曲率与在所述两端之间延伸并且和所述分水器的中部相交的对称线对称。尽管顶盖表面310在该分水器处弯。
30、折,但是该凸形弯曲的排水表面的曲率在这两个自由端之间基本恒定。同样地,顶盖表面310的周边悬于全体配对元件320之上,以提供稍后说明的额外的或搭接的遮水表面。换句话说,顶盖表面310的覆盖区超过全体配对元件320的覆盖区。与顶盖瓦状块300的各部分的特征相同或等同的顶盖瓦状块100的各部分的特征适当地包含于此,并且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只是增加了200。0056图66D中所示的顶盖瓦状块400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顶盖瓦状块。顶盖瓦状块400与顶盖瓦状块100相同之处在于它包括顶盖表面410和支撑并设定顶盖表面的配对表面420。顶盖瓦状块400与顶盖瓦状块100不同但与顶盖瓦状块300类。
31、似之处在于顶盖表面的斜面在位于顶盖表面的两个自由端中间的分水脊或分水线处弯折。与顶盖瓦状块300类似,作为顶盖瓦状块400的分水器412的例子,该分水脊或分水线横跨顶盖表面延伸。同样地,顶盖表面410的周边悬于全体配对元件420之上,以提供稍后说明的额外的或搭接的遮水表面。换句话说,顶盖表面410的覆盖区超过全体配对元件420的覆盖区。另外,该分水器还定义了顶盖表面410上的最高顶盖高度,并因此是顶盖瓦状块400的上游端。顶盖瓦状块414的这两个自由端在该分水器的两侧,并且低于该分水器的高度。同样地,这两个自由端成为相对于该分水器的下游端。与顶盖瓦状块200类似但是与顶盖瓦状块300不同,顶盖。
32、瓦状块400的顶盖表面410是凹形弯曲的集水表面,并且曲率与在所述两说明书CN103781980A6/8页9端之间延伸并且和所述分水器的中部相交的对称线对称。尽管顶盖表面410在该分水器处弯折,但是该凹形弯曲的集水表面的曲率在这两个自由端之间基本恒定。与顶盖瓦状块100、200和300的各部分的特征相同或等同的顶盖瓦状块100的各部分的特征适当地包含于此,并且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只是分别增加了300、200和100。0057下面描述使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组装图1、1A和1B中所示的模型建筑结构。0058首先,在图2A中示出作为顶盖支撑结构的例子的包括4个台阶层并且由多个模块化建筑块组装而成。
33、的顶盖支撑底座20。顶盖支撑底座20设置成中间的建筑块处于最高垂直高度,并且支撑层3、2、1的垂直高度按照建筑块的高度逐渐减小。该示例性的顶盖支撑底座的宽度恒定,并且等于模块化建筑块的宽度,该模块化建筑块具有包括24矩阵的建筑上配对突起物24的上配对表面。每个22矩阵的建筑上配对突起物适合于与顶盖瓦状块100400上的22矩阵的配对元件互补配对,并且该24矩阵的建筑上配对突起物24适合于与两个顶盖瓦状块100400互补配对。每个顶盖瓦状块100400的顶盖表面的周边被构造成使得当顶盖瓦状块与建筑顶盖支撑底座上对应矩阵的建筑上配对突起物配对时,顶盖表面将伸出超过限定建筑上配对突起物24的块的边界。
34、,并且延伸到下一个块或下一个矩阵的建筑上配对突起物24的边界内。例如,该顶盖表面伸出超过建筑顶盖支撑建筑块22的宽度。如果顶盖表面处于建筑顶盖支撑建筑块24的末端,则顶盖表面伸出超过该末端。如果顶盖表面不在建筑顶盖支撑建筑块24的末端,则顶盖表面部伸到被相邻顶盖表面覆盖的区域内。因此,一般来说,顶盖表面被构造成使得相邻顶盖表面相互搭接并且/或者连续接触以设定搭接的顶盖部分,用于提高遮水性。0059关于图1的示例性组装顶盖的方法,首先将第一顶盖瓦状块200放置在一层顶盖支持块上,然后与第一顶盖瓦状块相邻地插入顶盖瓦状块100。当这样放好顶盖瓦状块100和200时,顶盖瓦状块100的外围顶盖表面在。
35、顶盖瓦状块200的对应相邻外围顶盖表面上方并且与其搭接。如图1和1A中所示,第一和第二类型的顶盖瓦状块100、200的外围表面的相对高度适合于使得当在具有互补配对结构的水平表面上插入它们时,第一顶盖瓦状块的外围顶盖表面在第二顶盖瓦状块的对应外围顶盖表面的正上方并且与其处于搭接的互锁关系。同样地,第三和第四类型的顶盖瓦状块300、400适合于放在结构的分水脊上,并且与相邻的顶盖瓦状块具有相同或类似的搭接关系。相邻的顶盖瓦状块之间的这种相互搭接关系意味着相邻顶盖瓦状块有更好的互锁以及更好的遮水,因为垂悬部分有助于将水从顶盖瓦状块排放到更远离外围或边缘的位置处的相邻瓦状块。0060图7示出包括由上文。
36、描述并且在图33D、44D、55D和66D中示意性示出的多个顶盖瓦状块组装而成的顶盖结构的狗舍。该狗舍包括由配对相互连接的多个建筑块组装而成的舍底座40。每个建筑块包括具有上配对表面和下配对表面的主体。该上配对表面包括多个上配对突起物,下配对表面包括相同或对应的多个下配对突起物。所述配对突起物排列成正则矩阵或阵列。该矩阵或阵列是规则的,意思是沿着第一和第二正交轴的相邻配对突起物之间具有划一的间隔。所述多个建筑块共同定义该狗舍的壁,并且形成舍底座40。所述上配对突起物分布在该舍底座的最高的自由端上,并且被露出以与顶盖瓦状块配对相互连接,从而通过配对的结合连接可以将顶盖结构组装在舍底座40上。00。
37、61如图7中所示,该顶盖结构是波状的,并且包括相间的集水通道行和排水脊行。每个集水通道由具有集水表面的多个顶盖瓦状块200构成。每个排水脊由具有排水表面的多说明书CN103781980A7/8页10个顶盖瓦状块100构成。该集水通道和排水脊被组装成使得集水通道的横侧部分在对应的排水脊的对应横侧部分正下方,从而当水从排水脊的上游端流向下游端时,被排水脊排下的水被集水通道收集。利用这种结构,该顶盖结构收集的水将被分流,以沿着排水脊之间的集水通道流动。为了减轻收集的水从排水脊转移到集水脊时渗水的风险,顶盖瓦状块被组装成使得相邻的顶盖瓦的侧部搭接,从而在相邻的排水脊和集水通道之间没有间隙。关于这一点,。
38、应当注意,顶盖瓦状块的侧部伸出超过其下配对表面的覆盖区。为了进一步减轻渗水,相邻布置的顶盖瓦状块的侧部互补地弯曲。此外,相邻布置的顶盖瓦状块的侧部可以是连续的,从而通过飞溅来减轻渗透。顶盖瓦状块的伸出端或伸出後半部份还便于在该顶盖结构的末端处形成阳台式的搭接,以提供强化了的遮雨挡板。该顶盖结构还包括由具有两个下游端的顶盖瓦状块300、400形成的分水脊。该分水脊範圍定义了该顶盖结构的局部顶端。0062在这些例子中,应当理解,顶盖瓦状块的顶盖表面通过抬高装置高于配对表面。在这些例子中示出的抬高装置是圆柱,每个圆柱具有内孔,作为用于与舍底座40上的建筑块进行配对连接的结合或连接装置。结合或连接装置。
39、集成到抬高装置中对于结构完整性、可靠性和成本节约都是有利的。尽管该内孔被用作连接装置的例子,但是应当理解,柱本身或其他机构也可以用作连接装置。例如,如果舍底座上的结合或连接装置包括网格,则柱的外部可用作与该网格互锁的连接装置,以便于配对结合。当然,该柱不需要是圆形的,并且在不丧失一般性的情况下可以是椭圆、正方形或多边形的。0063尽管已经参考上述例子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非限制性例子,并且不应当被认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例如,尽管参考塑料成形件说明了顶盖瓦状块的实施方式,但是应当理解,该顶盖瓦状块可以由诸如钢或铝等金属通过铸造或压制形成的,或者由混凝土形成。
40、。此外,尽管第三和第四瓦状块每个包括凸形弯曲或凹形弯曲的顶盖表面,但是应当理解,在不丧失一般性的情况下,分水器的相反侧的顶盖表面可以是相反的曲率。例如,顶盖表面的一侧可以是凹形弯曲的,而另一侧是凸形弯曲的。0064附图标记表006510建筑结构20建筑顶盖支撑底座22建筑顶盖支撑建筑块24建筑上配对突起物30建筑顶盖结构40舍底座50舍顶盖说明书CN103781980A108/8页11100200300400顶盖瓦状块110210310410顶盖表面120220320420配对表面130230330430管状元件112212上游端114214下游端312412分水器314414自由端说明书CN103781980A111/6页12图1图1A图1B说明书附图CN103781980A122/6页13图2图2A图3图3A说明书附图CN103781980A133/6页14图3B图3C图3D图4图4A图4B说明书附图CN103781980A144/6页15图4C图4D图5图5A图5B图5C图5D说明书附图CN103781980A155/6页16图6图6A图6B图6C图6D说明书附图CN103781980A166/6页17图7说明书附图CN103781980A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