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菇床栽时可实现四面出菇的方法.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7387520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0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347477.2

申请日:

20130810

公开号:

CN103392509A

公开日:

2013112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1/04

主分类号:

A01G1/04

申请人:

文柳璎

发明人:

文柳璎

地址:

533300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林县乐里镇绕城路科学技术局

优先权:

CN201310347477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平菇床栽时可实现四面出菇的方法。其中包括:首先在室内搭建一个可设三层菇床的立体框架,并用薄木板将底板及周围订制成一个有缝隙的菇床框架。接着在菇床框架共摊撒四层培养料和三层菌种,接种后培养至菌丝体吃透培养料,然后用刀片在菇床板底反面以及围栏的左右、前后之缝隙处,以及正面都布局划破塑料薄膜制备出菇口,最后按常规方法管理至出菇。在整个栽培过程中,菇床的四周均可采摘2~3茬的平菇。通过实施本发明,因为出菇点多,菌丝转化快,所以菌丝保持迅猛的生长状态,菌丝转化率高,产量亦比常规的袋栽出菇要高出近一倍。而且可提早7~10天出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平菇床栽时可实现四面出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构建菇床框架:在室内用木头搭建框架,框架高1.8~2米,设三层菇床,层间距离60~65厘米,框架上设置固定菇床底板,菇床底板由薄木板钉制而成,每根板条之间相距1.5~2.0厘米,菇床宽度有两种,双边管理的宽110厘米,单边管理的宽55厘米,菇床四周围亦是用薄木板钉围栏,每根板条之间相距也是1.5~2.0厘米,围栏的高度是15~18厘米,由此形成一个菇床框架;(2)播种:播种采用层播法,首先在菇床框架铺一层塑料薄膜,其宽度为菇床底板宽度的2.5倍,然后在塑料薄膜上摊撒第一层厚2~3厘米按常规方法发酵好的平菇培养料,接着在第一层平菇培养料上撒第一层菌种,如此共摊撒四层培养料和三层菌种;经压实后,在培养料表面覆盖一层浸过水的湿报纸,最后用塑料薄膜严密包裹整个培养基;(3)出菇管理:接种后培养至菌丝体吃透培养料,此时用刀片在菇床板底反面以及围栏的左右、前后之缝隙处,沿其长度方向间断划破塑料薄膜,直到培养基,每段切缝长度不超过15厘米,切缝之间的横向、纵向间距均应大于15厘米,在其正面亦用刀片按照上述方法切缝,以后每次在菇床喷水时,均要用喷雾器对菇床四周的切缝适量喷水,其余管理同常规;菇床四周都长出菇并收获第一茬菇后,可再用刀片切开菇床四周缝隙处未划过的塑料膜,然后继续管理至出菇;在整个栽培过程中,菇床的四周均可采摘2~3茬的平菇,产量比常规的袋栽多将近一倍。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平菇床栽时可实 现四面出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平菇,是担子菌门下伞菌目侧耳科一种类,属大型木腐菌类,栽培品种分 低温型、中温型、高温型、广温型等多个类型,栽培得法可周年生产。平菇含 丰富的营养物质,每百克于品含蛋白质20-23克,而且氨基酸成分齐全,矿物 质含量十分丰富,氨基酸种类齐全。是大众消费者普遍喜欢的一种食用菌品种, 所以其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传统平菇生产栽培方法是:试管母种→制备原种→制备栽培种→选择原 料→原料处理→装袋→高压或常压灭菌→接入栽培种→培养菌丝→出菇 管理→菇是从两头出→采收。由此可见,传统的平菇生产种植过程用程序多且 繁琐,从试管种到栽培种的制备及到最后培养至出菇,这个过程大约需要3个 月的时间,生产周期很长;栽培料要装袋后再灭菌接种、培菌、出菇,整个生 产过程用工量大;出菇时是布局让菇从两头长出菇来,菌丝转化周期长,菌丝 容易老化,继而影响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全新的一种平菇床栽时可实 现四面出菇的方法。具体包括:首先在室内用木头搭建框架,所搭的框架高1.8~ 2米,设三层菇床,层间距离60~65厘米,框架上设置固定菇床底板,菇床底 板由薄木板钉制而成,每根板条之间相距1.5~2.0厘米,菇床宽度有两种,双 边管理的宽110厘米,单边管理的宽55厘米,菇床四周围亦是用薄木板钉围栏, 每根板条之间相距也是1.5~2.0厘米,围栏的高度是15~18厘米,由此形成 一个菇床框架。然后在菇床框架共摊撒四层培养料和三层菌种,接种培养至菌 丝体吃透培养料,然后用刀片在菇床板底反面以及围栏的左右、前后之缝隙处, 沿其长度方向间断划破塑料薄膜,直到培养基,每段切缝长度不超过15厘米, 切缝之间的横向、纵向间距均应大于15厘米,在其正面亦用刀片按照上述方法 切缝,以后每次在菇床喷水时,均要用喷雾器对菇床四周的切缝适量喷水,其 余管理同常规;菇床四周都长出菇并收获第一茬菇后,可再用刀片切开菇床四 周缝隙处未划过的塑料膜,然后继续管理至出菇;在整个栽培过程中,菇床的 四周均可采摘2~3茬的平菇,产量比常规的袋栽多将近一倍,而且可提早7~ 10天出菇。

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平菇床栽时可实现四面出菇的方法,技术方案中包括如下步骤:

1、构建菇床框架:在室内用木头搭建框架,框架高1.8~2米,设三层菇 床,层间距离60~65厘米,框架上设置固定菇床底板,菇床底板由薄木板钉制 而成,每根板条之间相距1.5~2.0厘米,菇床宽度有两种,双边管理的宽110 厘米,单边管理的宽55厘米,菇床四周围亦是用薄木板钉围栏,每根板条之间 相距也是1.5~2.0厘米,围栏的高度是15~18厘米,由此形成一个菇床框架。

2、播种:播种采用层播法,首先在菇床框架铺一层塑料薄膜,其宽度为菇 床底板宽度的2.5倍,然后在塑料薄膜上摊撒第一层厚2~3厘米按常规方法发 酵好的平菇培养料,接着在第一层平菇培养料上撒第一层菌种,如此共摊撒四 层培养料和三层菌种;经压实后,在培养料表面覆盖一层浸过水的湿报纸,最 后用塑料薄膜严密包裹整个培养基。

3、出菇管理:接种后培养至菌丝体吃透培养料,此时用刀片在菇床板底反 面以及围栏的左右、前后之缝隙处,沿其长度方向间断划破塑料薄膜,直到培 养基,每段切缝长度不超过15厘米,切缝之间的横向、纵向间距均应大于15 厘米,在其正面亦用刀片按照上述方法切缝,以后每次在菇床喷水时,均要用 喷雾器对菇床四周的切缝适量喷水,其余管理同常规;菇床四周都长出菇并收 获第一茬菇后,可再用刀片切开菇床四周缝隙处未划过的塑料膜,然后继续管 理至出菇;在整个栽培过程中,菇床的四周均可采摘2~3茬的平菇,产量比常 规的袋栽多将近一倍。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既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所提出的平菇栽培方法技术措施独特,工艺简单,容易实施。

2、通过实施本发明,采用室内框架式栽培平菇,通常框架式栽培平菇只有 在床正面产菇,其生产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而本发明所进行的框架式菇床 栽培平菇是在四周围同时产菇,出菇场面十分壮观。可在不增加单位面积培养 料用量和菌种播量的基础上,平均每平方米产菇15.5千克,其中反面及前后左 右产菇18.6千克,产量比在正面产菇增产还要多,而且可提早7~10天出菇。

3、通过实施本发明,因为出菇点多,菌丝转化快,所以菌丝保持迅猛的生 长状态,菌丝转化率高,产量亦比常规的袋栽出菇要高出近一倍。

4、通过实施本发明,采取开放式播种,而且不用装袋后再逐一往每袋进行 接种、搬运,省工省力又省时。

6、通过实施本发明,播种采用层播法,培养料与大量的菌种接触在一起, 使菌种遍布并于整个培养料内,菌种一但萌发、菌丝很快就长满培养料。

6、通过实施本发明,培养料使用发酵料,减少了蒸煮环节,不但节约了大 量耗能,而且省时省力。

7、通过本发明所生产的平菇产量高,生产成本低,效益高;非常适合平菇 工厂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值得大力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说明。

一种平菇床栽时可实现四面出菇的方法,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构建菇床框架:在室内用木头搭建框架,框架高1.8~2米,设三层菇 床,层间距离60~65厘米,框架上设置固定菇床底板,菇床底板由薄木板钉制 而成,每根板条之间相距1.5~2.0厘米,菇床宽度有两种,双边管理的宽110 厘米,单边管理的宽55厘米,菇床四周围亦是用薄木板钉围栏,每根板条之间 相距也是1.5~2.0厘米,围栏的高度是15~18厘米,由此形成一个菇床框架。

2、播种:播种采用层播法,首先在菇床框架铺一层塑料薄膜,其宽度为菇 床底板宽度的2.5倍,然后在塑料薄膜上摊撒第一层厚2~3厘米按常规方法发 酵好的平菇培养料,接着在第一层平菇培养料上撒第一层菌种,如此共摊撒四 层培养料和三层菌种;经压实后,在培养料表面覆盖一层浸过水的湿报纸,最 后用塑料薄膜严密包裹整个培养基。

3、出菇管理:接种后培养至菌丝体吃透培养料,此时用刀片在菇床板底反 面以及围栏的左右、前后之缝隙处,沿其长度方向间断划破塑料薄膜,直到培 养基,每段切缝长度不超过15厘米,切缝之间的横向、纵向间距均应大于15 厘米,在其正面亦用刀片按照上述方法切缝,以后每次在菇床喷水时,均要用 喷雾器对菇床四周的切缝适量喷水,其余管理同常规;菇床四周都长出菇并收 获第一茬菇后,可再用刀片切开菇床四周缝隙处未划过的塑料膜,然后继续管 理至出菇;在整个栽培过程中,菇床的四周均可采摘2~3茬的平菇,产量比常 规的袋栽多将近一倍。

一种平菇床栽时可实现四面出菇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平菇床栽时可实现四面出菇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平菇床栽时可实现四面出菇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平菇床栽时可实现四面出菇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平菇床栽时可实现四面出菇的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9250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11.20 CN 103392509 A *CN103392509A* (21)申请号 201310347477.2 (22)申请日 2013.08.10 A01G 1/04(2006.01) (71)申请人 文柳璎 地址 533300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林县 乐里镇绕城路科学技术局 (72)发明人 文柳璎 (54) 发明名称 一种平菇床栽时可实现四面出菇的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新技术领域, 具 体涉及到一种平菇床栽时可实现四面出菇的方 法。其中包括 : 首先在室内搭建一个可设三层菇 床。

2、的立体框架, 并用薄木板将底板及周围订制成 一个有缝隙的菇床框架。接着在菇床框架共摊撒 四层培养料和三层菌种, 接种后培养至菌丝体吃 透培养料, 然后用刀片在菇床板底反面以及围栏 的左右、 前后之缝隙处, 以及正面都布局划破塑料 薄膜制备出菇口, 最后按常规方法管理至出菇。 在 整个栽培过程中, 菇床的四周均可采摘 2 3 茬 的平菇。通过实施本发明, 因为出菇点多, 菌丝转 化快, 所以菌丝保持迅猛的生长状态, 菌丝转化率 高, 产量亦比常规的袋栽出菇要高出近一倍。 而且 可提早 7 10 天出菇。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

3、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92509 A CN 103392509 A *CN103392509A* 1/1 页 2 1. 一种平菇床栽时可实现四面出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1) 构建菇床框架 : 在室内用木头搭建框架, 框架高 1.8 2 米, 设三层菇床, 层间距离 60 65 厘米, 框架上设置固定菇床底板, 菇床底板由薄木板钉制而成, 每根板条之间相距 1.52.0厘米, 菇床宽度有两种, 双边管理的宽110厘米, 单边管理的宽55厘米, 菇床四周 围亦是用薄木板钉围栏, 每根板条之间相距也是 1.5 2。

4、.0 厘米, 围栏的高度是 15 18 厘 米, 由此形成一个菇床框架 ; (2) 播种 : 播种采用层播法, 首先在菇床框架铺一层塑料薄膜, 其宽度为菇床底板宽度 的 2.5 倍, 然后在塑料薄膜上摊撒第一层厚 2 3 厘米按常规方法发酵好的平菇培养料, 接 着在第一层平菇培养料上撒第一层菌种, 如此共摊撒四层培养料和三层菌种 ; 经压实后, 在 培养料表面覆盖一层浸过水的湿报纸, 最后用塑料薄膜严密包裹整个培养基 ; (3) 出菇管理 : 接种后培养至菌丝体吃透培养料, 此时用刀片在菇床板底反面以及围 栏的左右、 前后之缝隙处, 沿其长度方向间断划破塑料薄膜, 直到培养基, 每段切缝长度不。

5、 超过 15 厘米, 切缝之间的横向、 纵向间距均应大于 15 厘米, 在其正面亦用刀片按照上述方 法切缝, 以后每次在菇床喷水时, 均要用喷雾器对菇床四周的切缝适量喷水, 其余管理同常 规 ; 菇床四周都长出菇并收获第一茬菇后, 可再用刀片切开菇床四周缝隙处未划过的塑料 膜, 然后继续管理至出菇 ; 在整个栽培过程中, 菇床的四周均可采摘23茬的平菇, 产量比 常规的袋栽多将近一倍。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392509 A 2 1/3 页 3 一种平菇床栽时可实现四面出菇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新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到一种平菇床栽时可实现四面 出菇的方法。

6、。 背景技术 0002 平菇, 是担子菌门下伞菌目侧耳科一种类, 属大型木腐菌类, 栽培品种分低温型、 中温型、 高温型、 广温型等多个类型, 栽培得法可周年生产。 平菇含丰富的营养物质, 每百克 于品含蛋白质 20-23 克, 而且氨基酸成分齐全, 矿物质含量十分丰富, 氨基酸种类齐全。是 大众消费者普遍喜欢的一种食用菌品种, 所以其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0003 传统平菇生产栽培方法是 : 试管母种制备原种制备栽培种选择原料原料 处理装袋高压或常压灭菌接入栽培种培养菌丝出菇管理菇是从两头出采 收。 由此可见, 传统的平菇生产种植过程用程序多且繁琐, 从试管种到栽培种的制备及到最 后培养至出菇。

7、, 这个过程大约需要 3 个月的时间, 生产周期很长 ; 栽培料要装袋后再灭菌接 种、 培菌、 出菇, 整个生产过程用工量大 ; 出菇时是布局让菇从两头长出菇来, 菌丝转化周期 长, 菌丝容易老化, 继而影响产量。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全新的一种平菇床栽时可实现四 面出菇的方法。具体包括 : 首先在室内用木头搭建框架, 所搭的框架高 1.8 2 米, 设三层 菇床, 层间距离6065厘米, 框架上设置固定菇床底板, 菇床底板由薄木板钉制而成, 每根 板条之间相距 1.5 2.0 厘米, 菇床宽度有两种, 双边管理的宽 110 厘米, 单边管理的宽 55 。

8、厘米, 菇床四周围亦是用薄木板钉围栏, 每根板条之间相距也是 1.5 2.0 厘米, 围栏的高 度是 15 18 厘米, 由此形成一个菇床框架。然后在菇床框架共摊撒四层培养料和三层菌 种, 接种培养至菌丝体吃透培养料, 然后用刀片在菇床板底反面以及围栏的左右、 前后之缝 隙处, 沿其长度方向间断划破塑料薄膜, 直到培养基, 每段切缝长度不超过 15 厘米, 切缝之 间的横向、 纵向间距均应大于 15 厘米, 在其正面亦用刀片按照上述方法切缝, 以后每次在 菇床喷水时, 均要用喷雾器对菇床四周的切缝适量喷水, 其余管理同常规 ; 菇床四周都长出 菇并收获第一茬菇后, 可再用刀片切开菇床四周缝隙处。

9、未划过的塑料膜, 然后继续管理至 出菇 ; 在整个栽培过程中, 菇床的四周均可采摘 2 3 茬的平菇, 产量比常规的袋栽多将近 一倍, 而且可提早 7 10 天出菇。 0005 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 0006 一种平菇床栽时可实现四面出菇的方法, 技术方案中包括如下步骤 : 0007 1、 构建菇床框架 : 在室内用木头搭建框架, 框架高1.82米, 设三层菇床, 层间距 离 60 65 厘米, 框架上设置固定菇床底板, 菇床底板由薄木板钉制而成, 每根板条之间相 距 1.5 2.0 厘米, 菇床宽度有两种, 双边管理的宽 110 厘米, 单边管理的宽 55 厘米, 菇床 四周围。

10、亦是用薄木板钉围栏, 每根板条之间相距也是 1.5 2.0 厘米, 围栏的高度是 15 说 明 书 CN 103392509 A 3 2/3 页 4 18 厘米, 由此形成一个菇床框架。 0008 2、 播种 : 播种采用层播法, 首先在菇床框架铺一层塑料薄膜, 其宽度为菇床底板宽 度的 2.5 倍, 然后在塑料薄膜上摊撒第一层厚 2 3 厘米按常规方法发酵好的平菇培养料, 接着在第一层平菇培养料上撒第一层菌种, 如此共摊撒四层培养料和三层菌种 ; 经压实后, 在培养料表面覆盖一层浸过水的湿报纸, 最后用塑料薄膜严密包裹整个培养基。 0009 3、 出菇管理 : 接种后培养至菌丝体吃透培养料,。

11、 此时用刀片在菇床板底反面以及 围栏的左右、 前后之缝隙处, 沿其长度方向间断划破塑料薄膜, 直到培养基, 每段切缝长度 不超过 15 厘米, 切缝之间的横向、 纵向间距均应大于 15 厘米, 在其正面亦用刀片按照上述 方法切缝, 以后每次在菇床喷水时, 均要用喷雾器对菇床四周的切缝适量喷水, 其余管理同 常规 ; 菇床四周都长出菇并收获第一茬菇后, 可再用刀片切开菇床四周缝隙处未划过的塑 料膜, 然后继续管理至出菇 ; 在整个栽培过程中, 菇床的四周均可采摘23茬的平菇, 产量 比常规的袋栽多将近一倍。 0010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 本发明既有如下优点 : 0011 1、 本发明所提出的平菇。

12、栽培方法技术措施独特, 工艺简单, 容易实施。 0012 2、 通过实施本发明, 采用室内框架式栽培平菇, 通常框架式栽培平菇只有在床正 面产菇, 其生产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而本发明所进行的框架式菇床栽培平菇是在四周 围同时产菇, 出菇场面十分壮观。 可在不增加单位面积培养料用量和菌种播量的基础上, 平 均每平方米产菇15.5千克, 其中反面及前后左右产菇18.6千克, 产量比在正面产菇增产还 要多, 而且可提早 7 10 天出菇。 0013 3、 通过实施本发明, 因为出菇点多, 菌丝转化快, 所以菌丝保持迅猛的生长状态, 菌丝转化率高, 产量亦比常规的袋栽出菇要高出近一倍。 0014 。

13、4、 通过实施本发明, 采取开放式播种, 而且不用装袋后再逐一往每袋进行接种、 搬 运, 省工省力又省时。 0015 6、 通过实施本发明, 播种采用层播法, 培养料与大量的菌种接触在一起, 使菌种遍 布并于整个培养料内, 菌种一但萌发、 菌丝很快就长满培养料。 0016 6、 通过实施本发明, 培养料使用发酵料, 减少了蒸煮环节, 不但节约了大量耗能, 而且省时省力。 0017 7、 通过本发明所生产的平菇产量高, 生产成本低, 效益高 ; 非常适合平菇工厂化、 集约化、 规模化生产, 值得大力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说明。 0019 一种平菇床栽时。

14、可实现四面出菇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 0020 1、 构建菇床框架 : 在室内用木头搭建框架, 框架高1.82米, 设三层菇床, 层间距 离 60 65 厘米, 框架上设置固定菇床底板, 菇床底板由薄木板钉制而成, 每根板条之间相 距 1.5 2.0 厘米, 菇床宽度有两种, 双边管理的宽 110 厘米, 单边管理的宽 55 厘米, 菇床 四周围亦是用薄木板钉围栏, 每根板条之间相距也是 1.5 2.0 厘米, 围栏的高度是 15 18 厘米, 由此形成一个菇床框架。 0021 2、 播种 : 播种采用层播法, 首先在菇床框架铺一层塑料薄膜, 其宽度为菇床底板宽 说 明 书 CN 10。

15、3392509 A 4 3/3 页 5 度的 2.5 倍, 然后在塑料薄膜上摊撒第一层厚 2 3 厘米按常规方法发酵好的平菇培养料, 接着在第一层平菇培养料上撒第一层菌种, 如此共摊撒四层培养料和三层菌种 ; 经压实后, 在培养料表面覆盖一层浸过水的湿报纸, 最后用塑料薄膜严密包裹整个培养基。 0022 3、 出菇管理 : 接种后培养至菌丝体吃透培养料, 此时用刀片在菇床板底反面以及 围栏的左右、 前后之缝隙处, 沿其长度方向间断划破塑料薄膜, 直到培养基, 每段切缝长度 不超过 15 厘米, 切缝之间的横向、 纵向间距均应大于 15 厘米, 在其正面亦用刀片按照上述 方法切缝, 以后每次在菇床喷水时, 均要用喷雾器对菇床四周的切缝适量喷水, 其余管理同 常规 ; 菇床四周都长出菇并收获第一茬菇后, 可再用刀片切开菇床四周缝隙处未划过的塑 料膜, 然后继续管理至出菇 ; 在整个栽培过程中, 菇床的四周均可采摘23茬的平菇, 产量 比常规的袋栽多将近一倍。 说 明 书 CN 103392509 A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