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挡水板结构的顶降式防汛挡水门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汛阻水门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具有双挡水板结构的顶降式
防汛挡水门。
背景技术
受夏季台风和全球气候异常的影响,暴雨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对于地下室、
地下车库、以及交通洞等地下建筑设施,由于出入口通常为敞开设置,低洼的
地势极易积蓄地表尚未来得及排放的水量,若地下建筑设施内部排水不畅,存
放于地下建筑设施内的财产因被水淹、水浸而造成严重损失。
为了防止地下建筑设施被淹,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地下车库阻水装置,
该大型地下车库阻水装置包括阻挡在车库门口的拦水板,拦水板两端下侧分别
设有穿过混凝土墙壁的短轴,混凝土墙壁中设有支撑短轴的轴承,至少一端的
短轴端部与旋转臂一端相连,旋转臂另一端连接在气缸活塞的伸出端,气缸缸
体铰接在混凝土基础上。工作时,气缸可驱动旋转臂转动,带动拦水板立起或
倾倒,其立起时,可拦阻水流,倾倒时,可放行车辆。但是,采用此种结构的
大型地下车库阻水装置需要在安装地表上开挖凹坑,施工量大;并且,当挡水
板倾倒在凹坑中并与地面平滑过渡时,车辆需从挡水板上驶过,则就需要挡水
板的结构强度要求苛刻,制造成本高昂。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4940211U)公开了一种顶降式阻
水门,该顶降式阻水门包括:一门框,由两根立柱和一根顶部横梁搭接形成;
一升降式挡水板,横跨于两根立柱之间;以及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升降式挡
水板沿立柱上下移动;其中,驱动机构包含:动力源和两组传动组件,动力源
安装于门框的顶部且靠近其中一立柱,每根立柱分别内置一组传动组件,并且,
两组传动组件由平行于顶部横梁的同步轴传动连接。相对于传统的大型地下阻
水装置,该顶降式阻水门无需开挖凹坑。
但是,在上述结构的顶降式阻水门中,升降式挡水板为整体式,难以根据
外部积水位的高低选择适当的挡水高度,当升降式挡水板降至门框底部时,不
便于行人通行。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具有双挡水板结构的顶降
式防汛挡水门,可根据外部积水位的高低选择适当的挡水高度,在外部积水位
较低的情况下只降下单块挡水板,从而方便行人通行。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双挡水板结构的顶降式防汛挡水门,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一
门框,由顶部横梁和两根规格相同的立柱搭接形成;第一升降挡水板,横跨于
两根立柱之间;以及第二升降挡水板,横跨于两根立柱之间;且位于第一升降
挡水板的上方;一主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升降挡水板竖向移动,或者,驱动第
一升降挡水板和第二升降挡水板同步竖向移动;保险装置,用于防止处于所述
门框顶部时的所述第二升降挡水板坠落;其中,主驱动装置包含两个传动机构
和一个动力源,每根立柱分别内置一个传动机构,并且,两个传动机构由安装
于顶部横梁上的同步轴传动连接,动力源固定于顶部横梁的中心部位用于驱动
同步轴旋转。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双挡水板结构的顶降式防汛挡水门中,还
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动力源包含:减速电机、传动连接减速电机和同步轴的
带传动机构;每个传动机构均具有:竖向设置在立柱内的丝杠、沿丝杠轴向滑
动的滚珠螺母;其中,丝杠和同步轴由锥齿轮副传动连接,并且,滚珠螺母固
定有起升块。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双挡水板结构的顶降式防汛挡水门中,还
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每根立柱分别沿竖向开设第一导向槽;第一升降挡水板
于横向的两端中部分别伸出一根第一中心转轴,每根第一中心转轴贯穿相应的
第一导向槽并与起升块连接;第二升降挡水板于横向的两端中部分别伸出一根
第二中心转轴,每根第二中心转轴贯穿相应的第一导向槽并与起升块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双挡水板结构的顶降式防汛挡水门中,还
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每根立柱均包含:两个相对向设置的槽钢、于门框内搭
接两个槽钢的钢板;其中,第一导向槽开设在钢板上。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双挡水板结构的顶降式防汛挡水门中,还
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两根立柱分别为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并且,所述
第一立柱的顶部和所述第二立柱的顶部均设有相搭接的横板和竖板,所述竖板
平行于所述钢板;所述保险装置包含:两个旋转夹块,分别与相应的所述竖板
铰接,并且,所述旋转夹块具有用于夹持所述第二中心转轴的夹臂;手摇轴,
安装在所述第一立柱的后侧壁上;拨片,可偏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一立柱的内侧
壁顶部;连杆,内置于所述第一立柱中,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拨片和所述手摇
轴;锁杆,由一销轴与拨片铰接,并延伸至所述第二立柱内;锁止开关,内置
于所述第二立柱中且与所述横板铰接;其中,所述拨片垂直于所述钢板,并且,
所述拨片于所述销轴的贯穿部位开设弧形槽;所述锁杆开设有两个分别对应于
每一所述旋转夹块的第一豁口和一个对应于所述锁止开关的第二豁口;所述锁
止开关由第一弹簧连接所述横板,内置于所述第二立柱中的所述旋转夹块由第
二弹簧连接所述钢板。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双挡水板结构的顶降式防汛挡水门中,还
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钢板于第一导向槽的两侧分别开设第二导向槽和第三导
向槽;第二导向槽具有:平行于第一导向槽的第一直槽、与第一直槽顶部连通
的第一弧形翻转槽;第三导向槽具有:平行于第一导向槽的第二直槽、与第二
直槽顶部连通的第二弧形翻转槽,并且,第一弧形翻转槽和第二弧形翻转槽的
翻转方向相反;第一升降挡水板的顶部两端分别伸出一第一短轴,并且,各第
一短轴分别沿相应的第二导向槽移动;第二升降挡水板的顶部两端分别伸出一
第二短轴,并且,各第二短轴分别沿相应的第三导向槽移动。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双挡水板结构的顶降式防汛挡水门中,还
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每根立柱内还设有平行于丝杠的滑动导杆,并且,起升
块安装有沿滑动导杆轴向滑动的直线轴承。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双挡水板结构的顶降式防汛挡水门中,还
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一辅助驱动装置;其中,辅助驱动装置包含:安
装在其中一根立柱后侧壁上的手摇链轮,套装在同步轴一端的从动链轮,以及
传动连接手摇链轮和从动链轮的链条。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双挡水板结构的顶降式防汛挡水门中,还
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顶部横梁包含:两根相平行的横杆、和若干根等间距纵
向连接两根横杆的筋板;同步轴由若干轴向对齐的传动轴组成,并且,每相邻
两根传动轴分别由一联轴器连接;传动轴和筋板之间由轴承座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双挡水板结构的顶降式防汛挡水门中,还
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升降挡水板和第二升降挡水板的下端均安装有密封
条;并且,每根立柱的侧壁底部于门框内侧分别安装密封条。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双挡水板结构的顶降式防汛挡水门,通过设置两块升降
挡水板,从而可根据外部积水位的高低选择适当的挡水高度,当外部积水位较
低时,只降下单块挡水板,从而方便行人通行;当外部积水位较高时,同步降
下两块升降挡水板,因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具有双挡水板结构的顶降式防汛挡水门在第
一升降挡水板和第二升降挡水板均位于门框底部位置时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具有双挡水板结构的顶降式防汛挡水门在第
一升降挡水板位于门框底部位置时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具有双挡水板结构的顶降式防汛挡水门在第
一升降挡水板和第二升降挡水板均位于门框顶部位置时的立体图;
图4为图1中字母A对应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字母B对应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具有双挡水板结构的顶降式防汛挡水门在第
一升降挡水板和第二升降挡水板均位于门框底部位置时的后视图;
图7为沿图6中A-A剖面线所得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具有双挡水板结构的顶降式防汛挡水门在第
一升降挡水板和第二升降挡水板均位于门框顶部位置时的俯视图;
图9为沿图8中B-B剖面线所得的剖视图;
图10为第一立柱的内部结构图;
图11为图10中字母C对应部分的放大图;
图12为图10中字母D对应部分的放大图;
图13为图10中字母E对应部分的放大图;
图14为第二立柱的内部结构图;
图15为图14中字母F对应部分的放大图;
图16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旋转夹块在第一升降挡水板位于门框底部位
置时的状态图;
图17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旋转夹块在第一升降挡水板和第二升降挡水
板均位于门框底部位置时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
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双门板结构的具有双挡水板结构的顶
降式防汛挡水门作具体阐述。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具有双挡水板结构的顶降式防汛挡水门在第
一升降挡水板和第二升降挡水板均位于门框底部位置时的立体图;图2为本发
明提供的实施例中具有双挡水板结构的顶降式防汛挡水门在第一升降挡水板位
于门框底部位置时的立体图;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具有双挡水板结构
的顶降式防汛挡水门在第一升降挡水板和第二升降挡水板均位于门框顶部位置
时的立体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双门板结构的具有双挡
水板结构的顶降式防汛挡水门包括:一门框、第一升降挡水板3、第二升降挡水
板4、一主驱动装置、一辅助驱动装置、以及一保险装置。并且,在本实施例中,
将顶降式防汛挡水门朝向积水的方向定义为前方向。
具体的,门框由顶部横梁1、第一立柱2a、第二立柱2b搭接形成。第一升
降挡水板3和第二升降挡水板4均横跨于第一立柱2a和第二立柱2b之间,并
且,第二升降挡水板4位于第一升降挡水板3的上方。主驱动装置用于以电动
方式驱动第一升降挡水板3竖向移动,或者,主驱动装置还可驱动第一升降挡
水板3和第二升降挡水板4同步竖向移动。保险装置用于防止处于门框顶部时
的第二升降挡水板4坠落,进而提高安全性。辅助驱动装置用于在主驱动装置
断电状态下以手动方式驱动第一升降挡水板3竖向移动,或者是驱动第一升降
挡水板3和第二升降挡水板4同步竖向移动。
图10为第一立柱的内部结构图。如图2和图10所示,具体的,在本实施
例中,主驱动装置包含两个传动机构5和一个动力源6,第一立柱2a和第二立
柱2b分别内置一个传动机构5,并且,两个传动机构5由安装于顶部横梁1上
的同步轴7传动连接,动力源6固定于顶部横梁1的中心部位用于驱动同步轴7
旋转。
图4为图1中字母A对应部分的放大图。如图1和图4所示,更为具体的,
动力源6包含:减速电机61、传动连接减速电机61和同步轴7的带传动机构
62。
在本实施例中,顶部横梁1包含:、平行于横杆11的横杆12、和若干根等
间距纵向连接横杆11和横杆12的筋板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同步轴7由
若干轴向对齐的传动轴71组成,并且,每相邻两根传动轴71分别由一联轴器
72连接。此外,为了防止传动轴71的旋转运动受到干涉,传动轴71和筋板13
之间由轴承座73连接。
图11为图10中字母C对应部分的放大图;图13为图10中字母E对应部
分的放大图。如图10、图11、图13所示,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传动机构5
具有:竖向设置在立柱内的丝杠51、沿丝杠51轴向滑动的滚珠螺母52。其中,
丝杠51和同步轴7由锥齿轮副74传动连接,并且,滚珠螺母52固定有起升块
53。
图5为图1中字母B对应部分的放大图。如图1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
中,第二立柱2b均包含:两个相对向设置的槽钢21、于门框内搭接两个槽钢
21的钢板22,并且,钢板22可任意做成整体式或分体式(上下结构)。在本实
施例中,第一立柱2a和第二立柱2b规格相同。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具有双挡水板结构的顶降式防汛挡水门在第
一升降挡水板和第二升降挡水板均位于门框底部位置时的后视图;图7为沿图6
中A-A剖面线所得的剖视图。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立柱2a和第二立柱2b
分别沿竖向开设第一导向槽221,并且,第一导向槽221的顶部具有向后上方倾
斜的折弯段221a。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导向槽221开设在钢板22上。
如图1、图5、图7、图13所示,第一升降挡水板3于横向的两端中部分别
伸出一根第一中心转轴31,每根第一中心转轴31贯穿相应的第一导向槽221并
与起升块53连接;第二升降挡水板4于横向的两端中部分别伸出一根第二中心
转轴41,每根第二中心转轴41贯穿相应的第一导向槽221并与起升块53连接。
并且,为了防止因第一中心转轴31和第二中心转轴41轴向晃动导致升降困难,
第一中心转轴31和第二中心转轴41于起升块53的夹持部位分别套装滑动挡圈
311。
图14为第二立柱的内部结构图;图15为图14中字母F对应部分的放大图。
另外,如图10、图11、图14、图15所示,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本实施例
中,第一立柱2a的顶部和第二立柱2b的顶部均设有相搭接的横板23和竖板24,
竖板24平行于钢板22。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具有双挡水板结构的顶降式防汛挡水门在第
一升降挡水板和第二升降挡水板均位于门框顶部位置时的俯视图;图9为沿图8
中B-B剖面线所得的剖视图;图12为图10中字母D对应部分的放大图。如图8
至15所示,保险装置包含:手摇轴81、拨片82、连杆83、锁杆84、旋转夹块
85a、旋转夹块85b、以及锁止开关86。
手摇轴81安装在第一立柱2a的后侧壁上,拨片82垂直于钢板22且可偏
转地安装于第一立柱2a的内侧壁顶部。连杆83内置于第一立柱2a中,其两端
分别由一杆端关节轴承831连接拨片82和手摇轴81。锁杆84由一销轴87与拨
片82铰接,并且,锁杆84延伸至第二立柱2b内。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拨片
82优选为垂直于钢板22的V型薄片,并且,拨片82于销轴87的贯穿部位开设
弧形槽821;
旋转夹块85a内置于第一立柱2a中且与竖板24铰接;旋转夹块85b内置
于第二立柱2b中且与竖板24铰接。并且,旋转夹块85a和旋转夹块85b均平
行于竖板24。其中,旋转夹块85a、旋转夹块85b均具有凸轮状的本体和用于
夹持第二中心转轴41的夹臂851。
锁止开关86内置于第二立柱2b中且与竖板24铰接并且,锁止开关86平
行于旋转夹块85b。锁杆84开设有两个分别对应于每一旋转夹块的第一豁口841
和一个对应于锁止开关86的第二豁口842,并且,锁止开关86由第一弹簧88
连接横板23,内置于第二立柱2b中的旋转夹块85b由第二弹簧89连接钢板22。
此外,如图5至图7所示,钢板22于第一导向槽221的两侧分别开设第二
导向槽222和第三导向槽223。第一升降挡水板3的顶部两端分别伸出一第一短
轴32,并且,各第一短轴32分别沿相应的第二导向槽222移动。第二升降挡水
板4的顶部两端分别伸出一第二短轴42,并且,各第二短轴42分别沿相应的第
三导向槽223移动。
具体的,第二导向槽222具有:平行于第一导向槽221的第一直槽222a、
与第一直槽222a顶部连通的第一弧形翻转槽222b。第三导向槽223具有:平行
于第一导向槽221的第二直槽223a、与第二直槽223a顶部连通的第二弧形翻转
槽223b,并且,第一弧形翻转槽222b由竖向向后逐渐翻转成横向,第二弧形翻
转槽223b由竖向向前逐渐翻转成横向;即第一弧形翻转槽222b和第二弧形翻
转槽223b的翻转方向相反。此种结构将上升至门框顶部的第一升降挡水板3和
第二升降挡水板4翻转至水平状态,既能作为遮挡屋檐,还能在有限的高度范
围内尽量提高通行高度。
如图13和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起升块53偏转,第一立柱
2a内和第二立柱2b内均设有平行于丝杠51的滑动导杆25,并且,起升块53
安装有沿滑动导杆25轴向滑动的直线轴承26。
如图10至12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辅助驱动装置包含:安装在第一立
柱2a后侧壁上的手摇链轮91,套装在同步轴7一端的从动链轮92,以及传动
连接手摇链轮91和从动链轮92的链条93。另外,辅助驱动装置还可以包含数
个导向链轮94。当然,在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双挡水板结构的顶降式防汛挡水门
中,辅助驱动装置同样可以安装在第二立柱2b中。
如图3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积水经第一升降挡水板3和
第二升降挡水板4之间的缝隙、第一升降挡水板3与地面之间的缝隙、立柱与
第一升降挡水板3之间的缝隙、立柱与第二升降挡水板4之间的缝隙渗入室内,
第一升降挡水板3和第二升降挡水板4的下端均安装有密封条101,并且,每根
立柱的侧壁底部于门框内侧分别安装密封条102。
另外,为了增强第一升降挡水板3和第二升降挡水板4的结构强度,第一
升降挡水板3的后侧壁和第二升降挡水板4的后侧壁还可设置若干加强筋,另
外,还可在第一升降挡水板3的前侧壁和第二升降挡水板4的后侧壁设置设置
电子显示屏。
以下内容针对第一升降挡水板的下降过程进行描述:
图16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旋转夹块在第一升降挡水板位于门框底部位
置时的状态图;如图9、图11、图15、图16所示,通常情况下,第二升降挡水
板4处于锁止状态,夹持第二中心转轴41的旋转夹块85b在锁杆84的阻挡作
用下无法沿图16中顺时针方向旋转,因而第二中心转轴41被锁止在第一导向
槽221的折弯段221a内,此时,起升块53只能带动第一中心转轴31下降。
以下内容针对第一升降挡水板和第二升降挡水板同步下降的过程进行描
述。
图17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旋转夹块在第一升降挡水板和第二升降挡水
板均位于门框底部位置时的状态图。如图9、图11、图15、图17所示,当需
要同时降下第一升降挡水板3和第二升降挡水板4时,通过正向转动手摇轴81,
使得锁杆84横第二立柱2b横向移动,进而使得两个第一豁口841分别与旋转
夹块85a和旋转夹块85b对齐,第二豁口842咬合锁止开关86。此时,受第二
弹簧89的拉力作用,旋转夹块85b沿图19中逆时针方向偏转至夹臂851平行
于第一直槽222a,并且,在旋转夹块85b的偏转过程中,旋转夹块85a跟随旋
转夹块85b同步偏转。在旋转夹块85a和旋转夹块85b的带动作用下,第二中
心转轴41沿折弯段221a斜向下滑动至第一直槽222a中并与起升块53连接。
此时,起升块53可带动升降挡水板3和第二升降挡水板4同步下降。
另外,当起升块53带动升降挡水板3和第二升降挡水板4同步上升时,第
二中心转轴41沿第一直槽222a斜向上滑动至折弯段221a中,第二中心转轴41
在沿折弯段221a继续向上滑动时,带动夹臂851沿图17中的顺时针方向偏转
至原始位置,并且,起升块53向上顶起锁止开关86,使得锁止开关86和第二
豁口842分离。最后,反向转动手摇轴81,使得锁杆84横向移动至原始位置,
从而实现第二升降挡水板4的锁止。
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双挡水板结构的顶降式防汛挡水门,通过设置两块升
降挡水板,从而可根据外部积水位的高低选择适当的挡水高度,当外部积水位
较低时,只降下单块挡水板,从而方便行人通行;当外部积水位较高时,同步
降下两块升降挡水板,因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
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
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