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737520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808.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945232.9

申请日:

2015.12.16

公开号:

CN105544993A

公开日:

2016.05.0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G 21/14申请日:20151216|||公开

IPC分类号:

E04G21/14; E04B2/88

主分类号:

E04G21/14

申请人:

江苏嘉泽建设有限公司

发明人:

费文桥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运东开发区庞金路148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代理人:

郑兴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施工方法及搬运车,通过在搬运车上加装直线滑轨和滑移垫件,取代现有的操作人员搀扶起单元板的操作过程,单元板由水平至倾斜再至竖直的过渡过程中,持续受到直线滑轨以及滑移垫件的支撑力,避免了操作人员过于靠近起吊层边缘带来的作业风险,同时减缓了传统的吊起过程操作人员瞬间释放产生的钟摆运动,使单元板吊起过程稳定,方便可靠。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施工方法,其特征是: 步骤一、配置一搬运车(b5),该搬运车(b5)的货叉(1)朝外的一端为前端(11),朝内的一端为后端(12),将搬运车(b5)以前端(11)朝向起吊层(b2)外且货叉(1)垂直于起吊层(b2)边缘方向推至前端(11)接近起吊层(b2)边缘位置,以后端(12)所在位置为定位点(6),测得定位点(6)与起吊层(b2)边缘的垂直距离L1; 步骤二、在吊具层(b3)的楼面外安装吊具(b31),测得吊具(b31)的吊绳进出点(7)与楼面的垂直距离L2; 步骤三、测得单元板(b1)顶部的吊点(8)与外壁面之间的垂直距离L3; 步骤四、制作直线滑轨(2),该直线滑轨(2)的长度为L1、L2、L3的和,将该直线滑轨(2)平行于所述搬运车(b5)的货叉(1)的长度方向固定连接于货叉(1)上,该直线滑轨(2)朝外的一端为头部(21),另一端为尾部(22),尾部(22)与货叉(1)的后端(12)对齐,头部(21)伸出货叉(1)之外且由限位块(23)封闭,制作一滑移垫件(3),将其滑移连接在直线滑轨(2)内并将其滑移至尾部(22); 步骤四、取一计划安装的单元板(b1),调整单元板(b1)的方位,使其外壁面朝下,将单元板(b1)的底部放置在滑移垫件(3)上,然后将单元板(b1)平放在直线滑轨(2)上,将自吊具(b31)伸出的吊绳(b32)固定连接在单元板(b1)顶部的吊点(8)上; 步骤五、以头部(21)朝向起吊层(b2)外且直线滑轨(2)与起吊层(b2)边缘垂直方向,将搬运车(b5)推至直线滑轨(2)的尾部(22)与定位点(6)对齐位置,固定搬运车(b5); 步骤六、吊具(b31)起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五中,搬运车(b5)的固定方式为由操作人员把控或踩压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五中,搬运车(b5)的固定方式为在起吊层(b2)的定位点(6)处设置固定物,将搬运车(b5)与固定物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设置固定物的方式为将一Z形钩片(61)固定连接于起吊层(b2)的定位点(6)处地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搬运车(b5)与固定物的连接方式为在货叉(1)的侧面对齐直线滑轨(2)的尾部(22)位置固定连接一卡板(5),将搬运车(b5)推至尾部(22)与定位点(6)对齐同时,使卡板(5)卡接于Z形钩片(61)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六中,当起吊至单元板(b1)的底部到达直线滑轨(2)的头部(21)时,吊具(b31)停转,使单元板(b1)以竖直状态作3至5秒停留后继续起吊。 7.一种搬运车,包括货叉(1),所述货叉(1)朝外的一端为前端(11),朝内的一端为后端(12),其特征是:货叉(1)上连接有直线滑轨(2),该直线滑轨(2)平行于货叉(1)的长度方向,直线滑轨(2)朝外的一端为头部(21),朝内的一端为尾部(22),尾部(22)与后端(12)对齐,头部(21)设有限位块(23),直线滑轨(2)内滑移连接有滑移垫件(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搬运车,其特征是:所述滑移垫件(3)包括底盘(31),底盘(31)下方设有滚轮(32),底盘(31)上方设有垫片(3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搬运车,其特征是:所述垫片(33)呈L形,其折角处与底盘(31)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搬运车,其特征是:所述货叉(1)的侧面对齐直线滑轨(2)的尾部(22)位置固定连接一卡板(5)。

说明书

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施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单元式幕墙安装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单元式幕墙,是指由各种墙面板与支承框架在工厂制成完整的幕墙结构基本单位。随着建筑越来越往高层发展,单元式幕墙以其工厂集中化批量生产以及安装的便捷性,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现有技术中,在楼层外安装单元式幕墙的施工方法如图1至4所示,将单元板b1堆放在施工现场的安全区域,此时地面为起吊层b2,通过叉车将单元板b1运输到起吊地点,并架设在支架b21上,使其呈顶部朝上的倾斜状,在吊具层b3的楼面外安装吊具b31,将自吊具b31伸出的吊绳b32固定连接在单元板b1顶部的连接挂耳上,单元板b1底部的两个顶角分别各固定连接一根防撞流绳b22,起吊开始,吊具b31通过吊绳b32上拉单元板b1的顶部,此时位于单元板b1后方的两位操作人员同时回拉两根防撞流绳b22,单元板b1在两端拉力的作用下上升并脱离地面及支架b21,位于单元板b1前方的操作人员随即抽走支架b21,操控防撞流绳b22的操作人员要保证单元板b1在被吊起瞬间不翻转,同时配合吊具b31的吊起速度,使单元板b1在空中稳定地上升并慢慢地向楼面靠近,不能发生剧烈摇摆或碰撞楼面等,在运输至安装层b4后,由操作人员将单元板b1调整就位,解除吊绳b32以及防撞流绳b22,并进行后续的安装。

但上述施工方法只适用于较矮楼层的单元式幕墙的安装,对于较高楼层的单元式幕墙的安装,吊绳和防撞流绳组成的操作线则明显过长,高空操作,难度高,危险系数大。

高楼层的单元式幕墙的安装需采用在楼层内安装的方式,其施工过程如图5至9所示,将单元板b1存放于楼层内,施工开始时,将单元板b1放置在搬运车b5的货叉上,并通过搬运车b5将单元板b1运输到起吊层b2的边缘,在吊具层b3的楼面外安装吊具b31,将自吊具b31伸出的吊绳b32固定连接在位于起吊层b2的单元板b1顶部的连接挂耳上,吊具b31通过吊绳b32上拉单元板b1顶部,此时位于手动搬运车b5两侧的操作人员需要配合扶起单元板b1,后方的操作人员则需要稳定好搬运车b5,使单元板b1从水平状态逐渐立起呈倾斜状态,单元板b1被进一步被上拉脱离搬运车b5并愈发趋近于竖直状态,操作人员直至距离楼房边缘的极限位置,即单元板b1最接近于竖直状态时,才释放对单元板b1的搀扶,待单元板b1在空中悬停稳定之后,吊具b31再将单元板b1运输到安装层b4,由操作人员将单元板b1调整就位,解除吊绳b32,并进行后续的安装。

该施工方法同样存在弊端,其在于,为保证吊运的单元板能上下自由地运输,单元板不与楼面发生碰撞,吊具必须安装在离楼面一定距离的位置,而操作人员只能站在起吊层内对单元板进行搀扶,因此单元板顶部的吊点与操作人员对单元板底部的搀扶点存在水平距离,因此即使在操作人员接近楼层边缘的极限位置释放对单元板的搀扶,单元板仍旧在倾斜状态下瞬间失去操作人员的水平支持力,并在重力作用下向外摆去,在空中做钟摆运动,这使得操作人员尽可能地接近起吊层的边缘,增加了潜在的坠楼风险,同时单元板的钟摆运动难以克服,存在单元板碰撞楼面、坠落等风险,增加了高空作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方法,能减弱单元板在起吊时发生的钟摆运动,降低作业风险。

本发明的目的二在于提供一种搬运车,方便单元板的平稳起吊。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施工方法,

步骤一、配置一搬运车,该搬运车的货叉朝外的一端为前端,朝内的一端为后端,将搬运车以前端朝向起吊层外且货叉垂直于起吊层边缘方向推至前端接近起吊层边缘位置,以后端所在位置为定位点,测得定位点与起吊层边缘的垂直距离L1;

步骤二、在吊具层的楼面外安装吊具,测得吊具的吊绳进出点与楼面的垂直距离L2;

步骤三、测得单元板顶部的吊点与外壁面之间的垂直距离L3;

步骤四、制作直线滑轨,该直线滑轨的长度为L1、L2、L3的和,将该直线滑轨平行于所述搬运车的货叉的长度方向固定连接于货叉上,该直线滑轨朝外的一端为头部,另一端为尾部,尾部与货叉的后端对齐,头部伸出货叉之外且由限位块封闭,制作一滑移垫件,将其滑移连接在直线滑轨内并将其滑移至尾部;

步骤四、取一计划安装的单元板,调整单元板的方位,使其外壁面朝下,将单元板的底部放置在滑移垫件上,然后将单元板平放在直线滑轨上,将自吊具伸出的吊绳固定连接在单元板顶部的吊点上;

步骤五、以头部朝向起吊层外且直线滑轨与起吊层边缘垂直方向,将搬运车推至直线滑轨的尾部与定位点对齐位置,固定搬运车;

步骤六、吊具起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吊具通过吊绳缓慢起吊单元板,单元板的顶部由吊绳拉起上升使水平的单元板逐渐倾斜,同时在吊绳牵引下单元板的重心向起吊层外方向移动,单元板的底部在滑移垫件的支撑下沿着直线滑轨向外滑移,直线滑轨的长度为定位点至吊具的吊绳进出点的水平距离与单元板顶部吊点至外壁面距离的总和,即直至单元板完全过渡到竖直状态,单元板底部恰好通过滑移垫件移动至直线滑轨的头部,由此在单元板被吊起脱离直线滑轨瞬间,单元板以接近竖直状态脱离滑移垫件的支撑,平稳地被吊起,省去了操作人员的搀扶,减缓了受操作空间限制导致的释放瞬间到来的较大的钟摆运动,减少了单元板坠落或撞毁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避免了操作人员靠近楼层的边缘带来的作业危险。

进一步,步骤五中,搬运车的固定方式为由操作人员把控或踩压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虽然单元板的部分重力由吊绳承担,但搬运车上的直线滑轨仍要承受部分重力,在单元板的底部愈接近直线滑轨的头部时,存在直线滑轨的头部受压使搬运车向楼层外倾翻的风险,对于重量较轻的单元板,在尾部对齐定位点位置,由操作人员把控或踩压固定搬运车即可。

进一步,步骤五中,搬运车的固定方式为在起吊层的定位点处设置固定物,将搬运车与固定物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应对重量较大的单元板,由操作人员固定搬运车难以支撑单元板或存在较大操作风险时,在起吊层的定位点处设置固定物,并将搬运车与固定物连接,为单元板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撑,同时保证搬运车不向外倾翻,保证操作人员以及作业过程的安全性。

进一步,设置固定物的方式为将一Z形钩片固定连接于起吊层的定位点处地面。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Z形钩片与地面连接轻便快捷,且连接后与地面之间形成敞口,可方便地通过绳套、链条等套入Z形钩件内,然后连接搬运车,操作方便。

进一步,搬运车与固定物的连接方式为在货叉的侧面对齐直线滑轨的尾部位置固定连接一卡板,将搬运车推至尾部与定位点对齐同时,使卡板卡接于Z形钩片内。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定位点与固定物结合,在将单元板推运至直线滑轨的尾部与定位点对齐时,只需将卡板卡入Z形钩件内即可,一次操作实现定位、固定两个目的,操作方便快捷。

进一步,步骤六中,当起吊至单元板的底部到达直线滑轨的头部时,吊具停转,使单元板以竖直状态作3至5秒停留后继续起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单元板由倾斜状态完全过渡到竖直状态,由于惯性的存在,竖直瞬间,单元板底部的水平方向速度并未完全消失,而微撞击限位块,使搬运车以及单元板均产生略微的晃动,因此在此时作3至5秒的停留,待该微晃动消失,单元板稳定之后继续起吊。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搬运车,包括货叉,所述货叉朝外的一端为前端,朝内的一端为后端,货叉上连接有直线滑轨,该直线滑轨平行于货叉的长度方向,直线滑轨朝外的一端为头部,朝内的一端为尾部,尾部与后端对齐,头部设有限位块,直线滑轨内滑移连接有滑移垫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滑移垫件预先滑移至尾部,将计划吊装的单元板的底部放置在滑移垫件上,然后平放于直线滑轨上,单元板的顶部吊点连接吊绳,由此在起吊过程中,单元板顶部上升使本体逐渐倾斜,滑移垫件支撑单元板底部逐步向头部滑移,配合单元板由水平向倾斜,由倾斜向竖直状态平稳过渡,直至滑移垫件滑移至头部,单元板处于或接近于竖直状态,被吊离滑移垫件,方便单元板的平稳起吊。

进一步,所述滑移垫件包括底盘,底盘下方设有滚轮,底盘上方设有垫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垫件通过滚轮滚动连接在直线滑轨内,实现在直线滑轨内的滑移,滑移垫件与直线滑轨之间的摩擦力小,滑动更加流畅,配合单元板的吊起更到位。

进一步,所述垫片呈L形,其折角处与底盘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L形的垫片与单元板底部的轮廓相配合,在单元板逐渐由水平至倾斜再至竖直过程中,垫片通过其铰接轴配合转动,使单元板的吊起过程稳定流畅。

进一步,所述货叉的侧面对齐直线滑轨的尾部位置固定连接一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卡板卡接在地面的固定物上,固定搬运车,使单元板吊起过程更加平稳。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单元板由水平至倾斜再至竖直的过渡过程中,持续受到直线滑轨以及滑移垫件的支撑力,避免了操作人员过于靠近起吊层边缘带来的作业风险,同时减缓了传统的吊起过程操作人员瞬间释放产生的钟摆运动,使单元板吊起过程稳定,方便可靠。

附图说明

图1至图4为现有技术中楼层外施工的过程示意图;

图5至图9为现有技术中楼层内施工的过程示意图;

图10为LI、L2、L3的等效示意图;

图11为搬运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搬运车将单元板运输至起吊层边缘准备起吊时状态示意图;

图13至图17为单元板吊起过程示意图。

图中,b1、单元板;b2、起吊层;b21、支架;b22、防撞流绳;b3、吊具层;b31、吊具;b32、吊绳;b4、安装层;b5、搬运车;1、货叉;11、前端;12、后端;2、直线滑轨;21、头部;22、尾部;23、限位块;3、滑移垫件;31、底盘;32、滚轮;33、垫片;4、橡胶垫;5、卡板;6、定位点;61、Z形钩片;7、吊绳进出点;8、吊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0所示,配置一搬运车b5,货叉1朝外的一端为前端11,朝内的一端为后端12,将搬运车b5推至起吊层b2边缘位置,前端11朝外且货叉1与边缘垂直,同时使前端11等于起吊层b2边缘位置或超出或小于10cm范围内,此时于货叉1的后端12的侧向位置记录下定位点6,用卷尺测量定位点6到起吊层b2边缘的垂直距离并记录为L1。

如图13所示,在吊具层b3的楼面外安装吊具b31,吊具b31可采用电动葫芦或吊机,测量吊具b31的吊绳进出点7与楼面的垂直距离并记录为L2,图10中示意了竖直状态垂吊于空中的单元板b1,则L2等效于单元板b1顶部吊绳b32的吊点8到楼面的垂直距离。

测得单元板b1顶部的吊点8与外壁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并记录为L3。

参照图11,制作两条相同的直线滑轨2,直线滑轨2的长度为L1、L2、L3的和,将直线滑轨2平行于所述搬运车b5的货叉1的长度方向分别固定连接于两条货叉1上,该直线滑轨2朝外的一端为头部21,另一端为尾部22,尾部22与货叉1的后端12对齐,头部21伸出货叉1之外且由限位块23封闭,限位块23的顶部延伸至直线滑轨2的上端面以上,可在单元板b1水平放置时,提供支撑,在限位块23的顶部设置橡胶垫4防止磨损单元板b1外壁面,直线滑轨2的横断面形状为凹形,直线滑轨2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货叉1上,依据直线滑轨2的大小,制作相匹配的滑移垫件3,滑移垫件3包底盘31,底盘31下方设有滚轮32,底盘31上方设有L形垫片33,垫片33的折角处与底盘31的上端铰接,同样垫片33与单元板b1接触内端面铺有橡胶垫4,防止磨损单元板b1的底部,垫片33应在保证强度的同时,连同橡胶垫4的厚度尽可能地将总厚度做小,减少其在滑移至直线滑轨2的头部21时,其厚度占用L3的长度,对单元板b1达到竖直状态造成的影响,将滑移垫件3置于直线滑轨2内,滑移垫件3可通过滚轮32在直线滑轨2中自由移动,将滑移垫件3滑移至直线滑轨2的尾部22为初始状态,货叉1的侧面对齐直线滑轨2的尾部22位置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一卡板5,该卡板5呈L形。

参照图12,在定位点6处地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一Z形钩片61,其连接后与地面之间形成敞口。取一计划安装的单元板b1,调整单元板b1的方位,使其外壁面朝下,将单元板b1的底部放置在滑移垫件3的L形垫片33上,然后将单元板b1平放在直线滑轨2上,单元板b1的中前部由限位块23的顶部支撑,将自吊具b31伸出的吊绳b32固定连接在单元板b1顶部的吊点8上,以头部21朝向起吊层b2外且直线滑轨2与起吊层b2边缘垂直方向,将搬运车b5推至直线滑轨2的尾部22与定位点6对齐位置,卡板5随即卡入Z形钩件61与地面形成的敞口内,同时实现搬运车b5的定位和固定两个目的,随后吊具b31起吊。

图13至17示意了单元板b1被逐渐吊起的过程,吊具b31的起吊速度需要缓慢,以尽可能地使单元板b1平稳地由水平过渡至倾斜再过渡至竖直状态,当单元板b1到达如图16所示的竖直状态时,停转吊具b31,使单元板b1以该状态作3至5秒的停留,减少单元板b1底部由于惯性微碰撞限位块23产生的振动,待其稳定后继续缓慢起吊,直至单元板b1脱离滑移垫件3之后,如图17所示状态,操作人员将搬运车b5拉回楼层内,操作人员可继续后续的吊运和安装作业。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搬运车b5的固定方式可由操作人员把控或踩压固定,在计划安装的单元板b1重量较轻时,可采用该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方法.pdf(2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施工方法及搬运车,通过在搬运车上加装直线滑轨和滑移垫件,取代现有的操作人员搀扶起单元板的操作过程,单元板由水平至倾斜再至竖直的过渡过程中,持续受到直线滑轨以及滑移垫件的支撑力,避免了操作人员过于靠近起吊层边缘带来的作业风险,同时减缓了传统的吊起过程操作人员瞬间释放产生的钟摆运动,使单元板吊起过程稳定,方便可靠。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