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丘区水土保持坡面截流促渗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737277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07.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036440.1

申请日:

2016.01.20

公开号:

CN105544696A

公开日:

2016.05.0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3F 1/00申请日:20160120|||公开

IPC分类号:

E03F1/00; E03F5/10; E02B11/00

主分类号:

E03F1/00

申请人: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发明人:

田增刚; 黄延军; 王大勇; 耿灵生; 周士勇; 陈凤琴; 李国会; 韩合忠

地址:

250013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历山路12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鲁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14

代理人:

周长义;崔民海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山丘区水土保持坡面截流促渗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上游坡面的冲洪积层(6)开挖截渗沟(5)作为滤池,使上游地表径流汇水和壤中流在截渗沟(5)内富集和蓄积,截渗沟(5)下游边坡和底部铺设一层环保无纺布(2),减少集蓄的径流水体对下游坡面的浸润和渗透,截渗沟(5)内布设上下两层反滤结构,用于过滤径流中的悬浮固体和其他杂质,上层为级配碎石滤层(4),下层为砂滤层(3),通过多层过滤的地表径流进而通过原有水井或新建渗流井(1)补充地下水,渗流井(1)需掘进至基岩(7)裂隙,与地下水产生水力联系,以最大限度实现蓄水和补源的目的。本发明工艺简单、便于施工、蓄水补源迅速。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山丘区水土保持坡面截流促渗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截渗沟和渗流井两部分,通过在上游坡面的冲洪积层(6)开挖截渗沟(5)作为滤池,使上游地表径流汇水和壤中流在截渗沟(5)内富集和蓄积,截渗沟(5)下游边坡和底部铺设一层环保无纺布(2),减少集蓄的径流水体对下游坡面的浸润和渗透,截渗沟(5)内布设上下两层反滤结构,用于过滤径流中的悬浮固体和其他杂质,上层为级配碎石滤层(4),下层为砂滤层(3),通过多层过滤的地表径流进而通过原有水井或新建渗流井(1)补充地下水,根据上游来水量大小可沿截渗沟(5)布设多眼渗流井(1),渗流井(1)需掘进至基岩(7)裂隙,与地下水产生水力联系,以最大限度实现蓄水和补源的目的。

说明书

一种山丘区水土保持坡面截流促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水土保持蓄水促渗技术领域,是一种缓解坡面径流排导压力、增加地表径流快速就地入渗、改善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山丘区水土保持坡面截流促渗方法。

背景技术

山前冲洪积扇往往因其背山面水、周围环境优美而为当今房地产开发商选址所青睐。工程建设深基坑处理势必截断原有地表径流的水平排泄渠道,而不得不花费较大代价来排泄上游坡面地表径流洪涝威胁,常规硬质的排泄措施又进一步加剧了对下游的冲刷和影响;另一方面,下游承泄区水体大多被污染,上游净水排泄后再利用难度较大,成本较高;第三、地下工程的硬化也截断了地表径流竖向联系渠道,虽在地表尽力增加绿化措施和渗水工程,但蓄水促渗功效相对微弱,难以弥补地表径流快速就地入渗的缺憾。水土保持的基本功能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通过截流促渗措施增加地表水的截蓄,减少地表径流的流失,快速使其由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进行存储或再利用,既减少了地表径流对下游的冲刷,又涵养了水源,维持了原有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自然条件下层间越流补给难度较大,以及坡面径流排导和蓄水促渗之间矛盾而创造的一种适用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具有水源涵养、地下水补给要求的丘陵地区蓄水促渗水土保持新方法。该方法是截渗沟与渗流井相结合,主动开启入渗人工天窗,打破层间越流补给障碍,从而实现地表径流就地入渗、涵养水源的功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山丘区水土保持坡面截流促渗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截渗沟和渗流井两部分,通过在上游坡面的冲洪积层开挖截渗沟作为滤池,使上游地表径流汇水和壤中流在截渗沟内富集和蓄积,截渗沟下游边坡和底部铺设一层环保无纺布,减少集蓄的径流水体对下游坡面的浸润和渗透,截渗沟内布设上下两层反滤结构,用于过滤径流中的悬浮固体和其他杂质,上层为级配碎石滤层,下层为砂滤层,通过多层过滤的地表径流进而通过原有水井或新建渗流井补充地下水,根据上游来水量大小可沿截渗沟布设多眼渗流井,渗流井需掘进至基岩裂隙,与地下水产生水力联系,以最大限度实现蓄水和补源的目的。

本发明的优点是:工艺简单、便于施工、蓄水补源迅速、就地取材、一次建成多年使用,费省效宏,对周围生态和景观基本没有影响,极易推广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山丘区水土保持坡面截流促渗结构示意图.

图中:1、渗流井,2、无纺布,3、砂滤层,4、级配碎石滤层,5、截渗沟,6,冲洪积层,7、基岩。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一种山丘区水土保持坡面截流促渗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截渗沟和渗流井两部分,通过在上游坡面的冲洪积层6开挖截渗沟5作为滤池,使上游地表径流汇水和壤中流在截渗沟5内富集和蓄积,截渗沟5下游边坡和底部铺设一层环保无纺布2,减少集蓄的径流水体对下游坡面的浸润和渗透,截渗沟5内布设上下两层反滤结构,用于过滤径流中的悬浮固体和其他杂质,上层为级配碎石滤层4,下层为砂滤层3,通过多层过滤的地表径流进而通过原有水井或新建渗流井1补充地下水,根据上游来水量大小可沿截渗沟5布设多眼渗流井1,渗流井1需掘进至基岩7裂隙,与地下水产生水力联系,以最大限度实现蓄水和补源的目的。

本发明的创新点如下:

a、通过截渗沟和渗流井配合,解决地表径流安全、有效、快速下渗补源的难题,较传统纯地面渗漏涵养水源效率更高、更直接。

b、转变了城市建设中地表径流“先排再用”、“以排为主”的旧理念,提倡地表径流就地就近蓄积利用,解决防洪防冲压力的同时充分利用和保护了当地水资源,避免了水土流失,是海绵城市建设“渗、滞、蓄、净、用”的必然要求。

c、可充分结合已有废弃水井作为渗流井,同时采用价格低廉、就地可取的可换填滤料,大大减少了建设和管护成本,保障系统长期稳定发挥功效。

d、改变径流排导方向,使水平方向排泄的径流转变为竖向的蓄积、下渗、补源,建立地表水、地下水快速转换通道,保持了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产、蓄平衡。

一种山丘区水土保持坡面截流促渗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山丘区水土保持坡面截流促渗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山丘区水土保持坡面截流促渗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山丘区水土保持坡面截流促渗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山丘区水土保持坡面截流促渗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山丘区水土保持坡面截流促渗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上游坡面的冲洪积层(6)开挖截渗沟(5)作为滤池,使上游地表径流汇水和壤中流在截渗沟(5)内富集和蓄积,截渗沟(5)下游边坡和底部铺设一层环保无纺布(2),减少集蓄的径流水体对下游坡面的浸润和渗透,截渗沟(5)内布设上下两层反滤结构,用于过滤径流中的悬浮固体和其他杂质,上层为级配碎石滤层(4),下层为砂滤层(3),通过多层过滤的地表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