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震散压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吸震散压结构.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104587 U (45)授权公告日 2012.01.11 CN 202104587 U *CN202104587U* (21)申请号 201120212210.9 (22)申请日 2011.06.22 A47C 27/00(2006.01) A47C 21/04(2006.01) A47G 27/02(2006.01) (73)专利权人 富声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市 (72)发明人 陈富景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11239 代理人 孙刚 (54) 实用新型名称 吸震散压结构 (57) 摘要 一种吸震散压结构, 包含。
2、了一吸震散压层。 该 吸震散压层由多个横向弹性支撑壁、 多个纵向弹 性支撑壁构成多个框体, 并由每个框体的双对角 线设置多个第一斜向弹性支撑壁及第二斜向弹性 支撑壁交错连接构成一具有多个散热孔的弹性 支撑结构, 因此, 当使用者躺卧于该吸震散压层上 时, 该吸震散压层能够同时朝横向、 纵向及双斜向 将压力分散, 导致使用者身体的下压压力能够延 伸分布于整张床上, 不会有触底的下陷感受, 以达 到良好的压缩性及柔软性及支撑性, 且该吸震散 压层由多个纵向弹性支撑壁、 横向弹性支撑壁及 双斜向弹性支撑壁交错构成, 故具有重量轻、 节省 制造材料与制造成本及透气性佳等诸多优点。 (51)Int.Cl。
3、.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9 页 CN 202104591 U1/1 页 2 1. 一种吸震散压结构, 其特征在于, 包含 : 一吸震散压层, 由多个横向弹性支撑壁及多个纵向弹性支撑壁交错形成多个框体, 并 自每个框体的两个对角线分别延伸出第一斜向弹性支撑壁及第二斜向弹性支撑壁, 该第一 斜向弹性支撑壁及第二斜向弹性支撑壁除本身交错外, 并会与多个横向弹性支撑壁及多个 纵向弹性支撑壁的交错点相互交错, 以形成多个散热孔。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吸震散压结构, 其特征在于, 该横向弹性支撑壁、 该纵向弹性支 撑。
4、壁、 第一斜向弹性支撑壁及第二斜向弹性支撑壁的侧边高度皆相同。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吸震散压结构, 其特征在于, 该横向弹性支撑壁、 该纵向弹性支 撑壁、 第一斜向弹性支撑壁及第二斜向弹性支撑壁的侧边宽度皆相同。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吸震散压结构, 其特征在于, 该横向弹性支撑壁、 纵向弹性支撑 壁、 第一斜向弹性支撑壁及第二斜向弹性支撑壁为凝胶材料、 乳胶材料、 硅胶、 软质橡胶、 软 质合成胶或是软质 PU 胶制成。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吸震散压结构, 其特征在于, 更包含一包覆体, 该包覆体具有一 容置空间, 该吸震散压层容置于该包覆体的容置空间中。 6. 如权利。
5、要求 1 所述的吸震散压结构, 其特征在于, 更包含一缓冲材料层, 该缓冲材料 层的顶端表面与吸震散压层的底端表面相结合。 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吸震散压结构, 其特征在于, 散热孔为贯穿的透孔。 8.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吸震散压结构, 其特征在于, 该吸震散压层的其中一端表面为 封闭表面, 散热孔的一端为封闭状。 9. 一种吸震散压结构, 其特征在于, 包含 : 一缓冲材料层 ; 多个吸震散压层, 该吸震散压层由多个横向弹性支撑壁及多个纵向弹性支撑壁交错形 成多个框体, 并自每个框体的两个对角线分别延伸出第一斜向弹性支撑壁及第二斜向弹性 支撑壁, 该第一斜向弹性支撑壁及第二斜向弹性。
6、支撑壁除本身交错外, 并会与多个横向弹 性支撑壁及多个纵向弹性支撑壁的交错点相互交错, 以形成多个散热孔 ; 将多个吸震散压层结合于该缓冲材料层表面上, 每个吸震散压层间并保持一间距, 而 在吸震散压层之间形成多个凹状通道。 10. 如权利要求 9 所述的吸震散压结构, 其特征在于, 更包含一包覆体, 具有一容置空 间, 该结合多个吸震散压层的缓冲材料层容置于该包覆体的容置空间中。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104587 U CN 202104591 U1/5 页 3 吸震散压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吸震散压结构, 特别是指一种藉由多个横向、 纵向及双斜向 弹性支撑壁。
7、交错连接而成, 使压力能够不断地延伸分布, 让使用者不会有触底的下陷感受, 而达到良好的支撑性、 柔软性及透气性等特性, 并可被应用于床垫、 坐垫、 靠垫及脚踏垫上。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市面上所贩售的床垫或背垫或坐垫或脚踏垫的结构有一种是一泡棉层上覆 盖一凝胶层, 并将该覆盖凝胶层的泡棉层套于一密封在一外套内, 以便使用者躺于或靠于 或坐于或脚踏于该床垫或背垫或坐垫或脚踏垫上时, 能够藉由凝胶层及该泡棉层来分散身 体的重量, 但由于考量到为了要使该泡棉层及该凝胶层能够承受较完整的压力, 故会设计 成一整面且大面积的结构, 但是设计成整面且无空隙的结构, 除了会造成透气性不足的缺 点之。
8、外, 制造厂商也必须花费许多的材料才能够制成面积够大的床垫, 而当整体制作出成 品后, 由于使用一整面的泡棉材料, 故也会大幅度地增加了整体的重量, 因此除了对床垫或 坐垫或脚踏垫搬运人员造成更重的搬运负担之外, 亦会导致运送成本的增加 ; 另外使用者 若是要更换新的床垫或背垫或坐垫或脚踏垫, 不但重量过重难以移动之外, 该床垫或背垫 或坐垫或脚踏垫的整面式的组成结构也无法进行折叠处理。 0003 另外, 使用者躺于或靠于或坐于或脚踏于整片式的凝胶床垫或背垫或坐垫或脚踏 垫上时, 由于整片式凝胶床垫过于柔软, 所以会有触底的下陷感受, 而下陷的触底感受让使 用者有不易进行翻身, 导致支撑性效果。
9、不彰。 0004 因此, 若能提供一种吸震散压结构, 该吸震散压结构的结构并非为一整面式的, 同时亦能够达到有效分散压力, 如此将可大幅度的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由于吸震散压结构 是由弹性支撑材料所构成, 因此会具有重量轻、 且透气性佳等特点, 如此应为一最佳解决方 案。 发明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吸震散压结构, 能够提供一种分布交错的弹性 支撑壁结构, 使压力能够朝四面八方分散出去, 以达到良好的透气性、 支撑性及柔软性。 0006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吸震散压结构, 透过多个纵向弹性支撑 壁、 横向弹性支撑壁及双斜向弹性支撑壁交错而成, 使其在制作时不需。
10、要使用大量的弹性 材料, 以达到节省成本及降低重量目的。 0007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 可达成上述新型目的的吸震散压结构, 包含了 一吸震散压层, 该吸震散压层由多个横向弹性支撑壁、 多个纵向弹性支撑壁及多个第一斜 向弹性支撑壁及第二弹性支撑壁交错连接构成一弹性支撑框体结构, 因此当使用者躺卧于 该吸震散压层上时, 该吸震散压层能够同时朝横向、 纵向、 双斜向来将压力分散, 因此使用 者身体的下压压力能够平均延伸分布于吸震散压层的每个角落, 不会产生触底的下陷感 受, 以达到良好的支撑性及柔软性, 另外, 由于该吸震散压层由多个横向弹性支撑壁、 多个 说 明 书 CN 202104。
11、587 U CN 202104591 U2/5 页 4 纵向弹性支撑壁及多个第一斜向弹性支撑壁及第二弹性支撑壁交错连接构成, 以形成多个 散热孔, 而具有整体重量轻、 节省制造材料与成本及透气性佳等优点。 0008 更具体的说, 所述横向弹性支撑壁、 纵向弹性支撑壁、 第一斜向弹性支撑壁及第二 斜向弹性支撑壁的侧边高度及宽度皆相同。 0009 更具体的说, 所述第一斜向弹性支撑壁及第二斜向弹性支撑壁会穿过该横向弹性 支撑壁与该纵向弹性支撑壁的交错点。 0010 更具体的说, 所述横向弹性支撑壁、 纵向弹性支撑壁及斜向弹性支撑壁交错连接 之间会形成多个散热孔。 0011 更具体的说, 所述吸震散。
12、压层的弹性支撑壁具有吸收震动、 分散冲击力道的特性, 而该吸震散压结构的弹性支撑壁为凝胶材料、 乳胶材料、 硅胶、 软质橡胶、 软质合成胶或是 软质 PU 胶等弹性材料所制成。 0012 所述吸震散压结构更可包含一包覆体, 该包覆体具有一容置空间, 该吸震散压层 容置于该包覆体的容置空间中。 0013 所述吸震散压结构更可包含一缓冲材料层, 该缓冲材料层的顶端表面与吸震散压 层的底端表面相结合。 0014 所述吸震散压结构, 散热孔为贯穿的透孔。 0015 所述吸震散压结构, 该吸震散压层的其中一端表面为封闭表面, 散热孔的一端为 封闭状。 001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 提供了一。
13、种吸震散压结构, 其包含 : 一缓冲材 料层 ; 多个吸震散压层, 该吸震散压层由多个横向弹性支撑壁及多个纵向弹性支撑壁交错 形成多个框体, 并自每个框体的两个对角线分别延伸出第一斜向弹性支撑壁及第二斜向弹 性支撑壁, 该第一斜向弹性支撑壁及第二斜向弹性支撑壁除本身交错外, 并会与多个横向 弹性支撑壁及多个纵向弹性支撑壁的交错点相互交错, 以形成多个散热孔 ; 将多个吸震散 压层结合于该缓冲材料层表面上, 每个吸震散压层间并保持一间距, 而在吸震散压层之间 形成多个凹状通道。 0017 所述吸震散压结构更可包含一包覆体, 具有一容置空间, 该结合多个吸震散压层 的缓冲材料层容置于该包覆体的容置。
14、空间中。 001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其中所包含的吸震散压层由多个横向弹性支撑壁、 多个纵向弹性支撑壁及多个第一斜向弹性支撑壁及第二弹性支撑壁交错连接构成一弹性 支撑框体结构, 因此当使用者躺卧于该吸震散压层上时, 该吸震散压层能够同时朝横向、 纵 向、 双斜向来将压力分散, 因此使用者身体的下压压力能够平均延伸分布于吸震散压层的 每个角落, 不会产生触底的下陷感受, 以达到良好的支撑性及柔软性, 另外, 由于该吸震散 压层由多个横向弹性支撑壁、 多个纵向弹性支撑壁及多个第一斜向弹性支撑壁及第二弹性 支撑壁交错连接构成, 以形成多个散热孔, 而具有整体重量轻、 节省制造材料与成本及透。
15、气 性佳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9 图 1A : 为本实用新型吸震散压结构的第一实施结构立体图 ; 0020 图 1B : 为图 1A 的 A-A 剖面图 ; 说 明 书 CN 202104587 U CN 202104591 U3/5 页 5 0021 图 2 : 为本实用新型吸震散压结构的分散压力示意图 ; 0022 图 3 : 为本实用新型吸震散压结构的第二实施示意图 ; 0023 图 4 : 为本实用新型吸震散压结构的第三实施示意图 ; 0024 图 5 : 为本实用新型吸震散压结构的使用示意图 ; 0025 图 6 : 为本实用新型吸震散压结构的第一实施折叠示意图 ; 0026 图。
16、 7 : 为本实用新型吸震散压结构的第四实施结构立体图第三实施折叠示意图 ; 以及 0027 图 8 : 为本实用新型吸震散压结构的第三实施结构立体图第四实施折叠示意图 ; 0028 图 9A : 为本实用新型吸震散压结构的第四实施结构立体图第五实施示意图 ; 0029 图 9B : 为图 9A 的 B-B 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有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 特点与功效, 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 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 将可清楚的呈现。 0031 请参阅图1A, B及图2所示, 为本实用新型吸震散压结构的第一实施结构立体图及 使用示意图, 包含 : 0032 一吸震散压层。
17、1, 该吸震散压层1由多个横向弹性支撑壁11、 多个纵向弹性支撑壁 12 交错形成一框体, 以形成多个交错点, 并自框体的两对角线延伸出第一斜向弹性支撑壁 13 及第二斜向弹性支撑壁 14, 以交错连接构成一弹性支撑结构, 其中该第一斜向弹性支撑 壁 13 及第二斜向弹性支撑壁 14 除本身交错外, 并会穿过该横向弹性支撑壁 11 与该纵向弹 性支撑壁 12 的交错点, 而该横向弹性支撑壁 11、 该纵向弹性支撑壁 12、 第一斜向弹性支撑 壁13交错连接及第二斜向弹性支撑壁14之间会形成多个散热孔15, 该散热孔15为贯穿的 透孔, 以利空气流通, 达到散热目的 ; 0033 如图 2 所示。
18、, 当吸震散压层 1 受力时, 该横向弹性支撑壁 11 能够横向分散压力, 而 该纵向弹性支撑壁 12 能够纵向分散压力, 且该第一斜向弹性支撑壁 13 及第二斜向弹性支 撑壁 14 则能够斜向分散压力, 因此, 压力能够朝四面八方延伸出去, 以达到良好缓冲及散 压效果。 0034 值得一提的是, 该吸震散压层1的横向弹性支撑壁11、 纵向弹性支撑壁12、 第一斜 向弹性支撑壁13及第二斜向弹性支撑壁14具有吸收震动、 分散冲击力道的特性, 而该吸震 散压层 1 的横向弹性支撑壁 11、 纵向弹性支撑壁 12、 第一斜向弹性支撑壁 13 及第二斜向弹 性支撑壁14为凝胶材料、 乳胶材料、 硅胶。
19、、 软质橡胶、 软质合成胶或是软质PU胶等弹性材料 所制成。 0035 值得一提的是, 该横向弹性支撑壁 11、 该纵向弹性支撑壁 12、 该第一斜向弹性支 撑壁 13 及第二斜向弹性支撑壁 14 为一体成型制作而成。 0036 值得一提的是, 该横向弹性支撑壁 11、 该纵向弹性支撑壁 12、 该第一斜向弹性支 撑壁 13 及第二斜向弹性支撑壁 14 的侧边高度皆相同。 0037 值得一提的是, 该横向弹性支撑壁 11、 该纵向弹性支撑壁 12、 该第一斜向弹性支 撑壁 13 及第二斜向弹性支撑壁 14 的侧边宽度皆相同。 0038 请参阅图3所示, 为本实用新型吸震散压结构的第二实施结构立。
20、体图, 其与图1的 说 明 书 CN 202104587 U CN 202104591 U4/5 页 6 差异处在于, 将吸震散压层 1 容置于一包覆体 2 的容置空间 21 中, 以将吸震散压层包覆, 使 吸震散压层可被应用于床垫、 靠垫、 坐垫或脚踏垫的领域中。 0039 值得一提的是, 该包覆体 2 是以织布或弹性针织布或真皮革或人造皮革制作而 成。 0040 请参阅图 4 所示, 为本实用新型吸震散压结构的第三实施结构立体图, 由图中可 知, 与图2不同之处在于, 该吸震散压层1底部能够结合一缓冲材料层3, 并将该吸震散压层 1 及缓冲材料层 3 一并置于该包覆体 2 的容置空间 21。
21、 中 ; 其中该缓冲材料层 3 能够有效的 支撑该吸震散压层 1, 同时亦能够分担一部份由该吸震散压层 1 所向下的撞击力与压力。 0041 值得一提的是, 该缓冲材料层 3 为泡棉或记忆泡棉或高密度泡棉或人造棉或天然 棉制作而成。 0042 请一并参阅图 2 及图 5 所示, 为本实用新型吸震散压结构的分散压力示意图及使 用示意图, 由图中可知, 该吸震散压层 1 是被用应用于床垫领域, 当使用者 4 身体压力向下 压于该吸震散压层 1 上时, 由于该横向弹性支撑壁 11、 该纵向弹性支撑壁 12 及第一斜向弹 性支撑壁13及第二斜向弹性支撑壁14为相互交错连接的结构, 故能将压力经由横向分。
22、力、 纵向分力及斜向分力的方式, 来将压力延伸分布于全部的横向弹性支撑壁 11、 该纵向弹性 支撑壁12及第一斜向弹性支撑壁13及第二斜向弹性支撑壁14上 ; 因此压力会经由横向分 力(横向弹性支撑壁11)、 纵向分力(纵向弹性支撑壁12)及双斜向分力(第一斜向弹性支 撑壁 13、 第二斜向弹性支撑壁 14), 不断将下压压力经由分力来分散, 使点状的压力点转变 为网状的压力分布, 故能来达到极好的吸收震动、 分散冲击力道等效果。导致使用者 4 身体 的下压压力能够延伸分布于整张床上, 不会有触底的下陷感受, 以达到良好的压缩性及柔 软性及支撑性。 0043 另外, 且该吸震散压层由多个纵向弹。
23、性支撑壁、 横向弹性支撑壁及双斜向弹性支 撑壁交错构成, 而产生多个散热孔 15, 除具有重量轻、 节省制造材料与制造成本及透气性 佳等诸多优点外, 该散热孔 15 会有空气对流的效果, 供使用者在睡眠上享有清凉舒适的感 受, 不会有闷热感, 避免皮肤出现红疹、 褥疮或过敏等现象。 0044 请参阅图 6 所示, 为本实用新型吸震散压结构的第一实施折叠示意图, 由图中可 知, 由于该吸震散压层 1 是由弹性材料制作而成, 使其具有可弯曲特性, 使用者可进行对折 叠合, 以缩减吸震散压层 1 整体的体积, 易于收藏, 且由于吸震散压层的重量轻, 故体积缩 减后, 更易于携带, 因此可方便床垫搬运。
24、人员进行运送或是便于使用者自行更换旧的吸震 散压结构。 0045 请参阅图7及图8所示, 为本实用新型吸震散压结构的第四实施结构立体图, 由图 中可知, 于该缓冲材料层 3 表面上各自分布了多个吸震散压层 1, 而每个吸震散压层 1 间皆 保持一间距, 使多个吸震散压层1之间会形成多个凹状通道16, 供使用者4透过该凹状通道 16 进行对折叠合, 以缩小缓冲材料层 3 的整体体积, 易于携带或藏纳。 0046 请参阅图9A, B所示, 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示意图, 其与图1的差异处在于, 该吸震 散压层 1 至少一表面为封闭表面, 使横向弹性支撑壁 11、 该纵向弹性支撑壁 12、 第一斜向 弹。
25、性支撑壁 13 交错连接及第二斜向支撑体 14 之间会形成数个封闭的散热孔 17, 由于散热 孔 17 的孔径较大, 所以当散热孔 17 受到挤压变形时, 同样可将空气经由开放表面导引出, 达到散热之目的, 而其他结构皆与图 1 相同, 于此不再赘述。 说 明 书 CN 202104587 U CN 202104591 U5/5 页 7 0047 另外, 图 9A、 B 所示之吸震散压层 1 同样可与图 2 至图 8 所揭露内容实施, 于此不 再赘述。 0048 另外, 该结合多个吸震散压层 1 的缓冲材料层 3 容置于该包覆体 2 的容置空间 21 中。 0049 另外, 上述的各种实施例的。
26、吸震散压层 1 皆可被制作成床垫或靠垫或坐垫或脚踏 垫或枕垫或颈枕等产品。 0050 另外, 在制造过程为方便脱模, 该横向弹性支撑壁 11、 该纵向弹性支撑壁 12、 第一 斜向弹性支撑壁 13 及第二斜向弹性支撑壁 14 的交错点为圆形态样, 以利脱模。 0051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吸震散压结构, 与其他习用技术相互比较时, 更具备下列优 点 : 0052 1. 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分布交错的弹性支撑结构, 以使压力能够沿着四面八 方分散出去, 因此这一种非一整面式的吸震散压结构, 不需要使用大量的材料来制成该吸 震散压层, 故能够节省整体制造成本。 0053 2. 本实用新型的吸震散压。
27、层上具有多个散热孔, 使该吸震散压层除具有重量轻、 可节省制造材料与成本等诸多优点外, 并可经由散热孔进行空气流通, 将人体产生的热气 迅速逸散, 避免皮肤因久压而长出红疹或褥疮或其他过敏现象。 0054 藉由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 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精 神, 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加以限制。 相反地, 其目 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实用新型所欲申请的专利范围的范畴内。 说 明 书 CN 202104587 U CN 202104591 U1/9 页 8 图 1A 图 1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104587 U。
28、 CN 202104591 U2/9 页 9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104587 U CN 202104591 U3/9 页 10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104587 U CN 202104591 U4/9 页 11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104587 U CN 202104591 U5/9 页 12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104587 U CN 202104591 U6/9 页 13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104587 U CN 202104591 U7/9 页 14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104587 U CN 202104591 U8/9 页 15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104587 U CN 202104591 U9/9 页 16 图 9A 图 9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104587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