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现浇剪力墙结构.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736710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390460.0

申请日:

2012.10.16

公开号:

CN102877576A

公开日:

2013.01.1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4B 2/86申请公布日:20130116|||公开

IPC分类号:

E04B2/86; E04B1/76

主分类号:

E04B2/86

申请人:

沈阳市东陵区(浑南新区)卓科技术开发中心

发明人:

任凯

地址:

110180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三义街6-1号19层14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预制现浇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页墙、保温材料层、内页墙,所述保温材料层介于所述外页墙与内页墙间,所述内页墙设置凸起部分,外页墙设置凹形部分,所述凸起部分和凹形部分预留露出的钢筋,通过水泥浇灌使外页墙与内页墙固结为一体;在外页墙与内页墙间没有直接接触的部分,设置连接外页墙与内页墙的拉筋。本发明的优点是:1.提高了建筑质量;2.节能环保;3.缩短工期,适合工厂化生产;4.提高施工安全性。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一种预制现浇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页墙、保温材料层、内页墙,所述保温材料层介于所述外页墙与内页墙间,所述内页墙设置凸起部分,外页墙设置凹形部分,所述凸起部分和凹形部分预留露出的钢筋,通过水泥浇灌使外页墙与内页墙固结为一体;在外页墙与内页墙间没有直接接触的部分,设置连接外页墙与内页墙的拉筋;
所述内页墙由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组成,内页墙预制部分的面积小于所述外页墙,所述内页墙预制部分预留横向和纵向的钢筋,所述外页墙、保温材料层、内页墙预制部分预先制成一体;所述预制部分预留横向和纵向的钢筋埋入内页墙的现浇部分。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页墙还设置吊装点、钢筋拉手、位置调整装置。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页墙预制部分的上部宽度大于下部宽度,且设置斜边。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页墙预制部分与所述外页墙的长度差小于600mm。

说明书

一种预制现浇剪力墙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说是一种预制现浇剪力墙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住宅建造方式难以满足人们快速提高的居住要求。因此,如何快速实现住宅生产形成了社会的客观要求,以此为契机,欧美日等国均对传统的建造方式进行了变革,引入了制造领域的生产方式,住宅生产逐渐实现了工业化,各国形成了自身成熟的工业化住宅体系。
工业化住宅是目前美、日等发达国家主要的生产方式,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满足社会对住宅的需求,中国的住宅生产方式也需变革。工业化住宅的常用预制构件有预制外墙板、预制阳台、预制楼梯、预制楼板,其中预制剪力墙是整个工业化技术体系的核心和难点。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适应工业化生产的具有强度高、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预制现浇剪力墙结构。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方案为:
一种预制现浇剪力墙结构,包括外页墙、保温材料层、内页墙,所述保温材料层介于所述外页墙与内页墙间,所述内页墙设置凸起部分,外页墙设置凹形部分,所述凸起部分和凹形部分预留露出的钢筋,通过水泥浇灌使外页墙与内页墙固结为一体;在外页墙与内页墙间没有直接接触的部分,设置连接外页墙与内页墙的拉筋;
所述内页墙由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组成,内页墙预制部分的面积小于所述外页墙,所述内页墙预制部分预留横向和纵向的钢筋,所述外页墙、保温材料层、内页墙预制部分预先制成一体;所述预制部分预留横向和纵向的钢筋埋入内页墙的现浇部分。
所述内页墙还设置吊装点、钢筋拉手、位置调整装置。
所述内页墙预制部分的上部宽度大于下部宽度,且设置斜边。
所述内页墙预制部分与所述外页墙的长度差小于600mm。
本发明的优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从质量方面:
⑴外墙、门窗渗漏水0.01%;
⑵表面平整度以㎜计,偏差小于0.1%;
⑶外墙瓷片拉拔强度提高9倍。
2.从节能环保方面:
⑴建筑节能比传统方式高出50%以上;
⑵可回收材料占60%;
⑶产生的建筑垃圾比传统模式减少83%;
⑷瓷片损耗是传统模式的40%;
⑸钢筋损耗是传统模式的75%;
⑹混凝土损耗是传统模式的65%。
3.从工期方面:
⑴主体和外装饰的总工期比传统建造模式减少约70%。
⑵施工劳动力比传统建造模式减少约89%。
⑶省去了外墙脚手架,高空作业量减少了近90%,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叠合剪力墙结构预制构件开洞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
图3是图1的B‑B剖面;
图4是图2的C‑C剖面;
图5是图4的D‑D剖面;
图6是图4的E‑E剖面;
图7是叠合剪力墙结构预制构件示意图;
图8是图7的A‑A剖面;
图9是图7的B‑B剖面;
图10是图8的C‑C剖面;
图11是外页墙与现浇混凝土墙做法示意;
图12是剪力墙边缘构件预制部分与现浇部分连接做法示意。
其中:1.钢筋拉手2.内页墙施工预埋件B 3.钢筋吊装点4.施工预留孔5.内页墙施工预留孔6.内页墙7.外页墙8.保温材料层9.现浇与预制部分混凝土的水平连接钢筋10.现浇与预制部分混凝土叠合梁箍筋11.剪力墙边缘构件在预制墙板内的纵筋12.叠合梁底筋13.叠合梁腰筋14.内页墙水平钢筋15.内页墙竖向钢筋16.外页墙与现浇部分墙体的拉结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6所示的为一种带有窗口的剪力墙结构,包括外页墙7、保温材料层8、内页墙6,所述保温材料层8介于所述外页墙7与内页墙6间,所述内页墙6设置凸起部分61,外页墙7设置凹形部分71,所述凸起部分61和凹形部分71露出的钢筋通过水泥浇灌使外页墙与内页墙固结为一体。
所述内页墙6与外页墙7间其他部分通过拉筋30连接,所述内页墙6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预制部分,另一部分为现浇部分31,所述内页墙预制部分位于外页墙7的中间部位,所述内页墙预制部分的面积小于所述外页墙7以留出现浇部分的空间,在内页墙6和外页墙7及保温材料层8预留窗口的位置,并且将窗框与预制部分制成一体;如图4~图6所示,所述内页墙预制部分预留横向的现浇与预制部分混凝土水平连接钢筋9.和纵向的剪力墙边缘构件在预制墙板内的纵筋11,所述钢筋上设置现浇与预制部分混凝土叠合梁箍筋10.在窗框的上部设置叠合梁底筋12和叠合梁腰筋13;在窗框的下部设置.内页墙水平钢筋14和内页墙竖向钢筋15,所述外页墙7、保温材料层8、内页墙预制部分预先制成一体;所述预制部分预留的横向和纵向的钢筋埋入内页墙的现浇部分。
所述内页墙还设置吊装点3、钢筋拉手1、位置调整装置;所述位置调整装置为设置在内页墙预制部分上的用于调整墙体垂直度的预埋件2、为方便调整墙体的上下高度及水平,内页墙预制部分底部的预留孔5。
为便于施工,所述内页墙6还设置施工预留孔4;为满足浇筑混凝土的施工要求,所述内页墙预制部分的上部宽度大于下部宽度,且设置斜边32。
如图11所示,为保证强度,所述内页墙预制部分与所述外页墙的长度差Y小于600mm。
如图12所示,内页墙6的现浇部分与外页墙7间设置拉结筋16,所述拉结筋16的埋入深度X按建筑施工标准即可。
所述外页墙与所述内页墙现浇部分接触的面为粗糙不平的麻面。
实施例2
图7~图10为本发明的另外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剪力墙没有预留孔(窗口),而是整体的,同实施例1一样,包括外页墙7、保温材料层8、内页墙6,所述保温材料层8介于所述外页墙7与内页墙6间,所述内页墙6与外页墙7间通过拉筋30连接,所述内页墙6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预制部分,另一部分为现浇部分31,所述内页墙预制部分位于外页墙7的中间部位,所述内页墙预制部分的面积小于所述外页墙7以留出现浇部分的空间,所述内页墙还设置吊装点3、钢筋拉手1、位置调整装置;所述位置调整装置为设置在内页墙预制部分上的用于调整墙体垂直度的预埋件2、为方便调整墙体的上下高度及水平,内页墙预制部分底部的预留孔5。为便于施工,所述内页墙6还设置施工预留孔4;如图10所示,所述内页墙预制部分预留横向的现浇与预制部分混凝土水平连接钢筋9和纵向的剪力墙边缘构件在预制墙板内的纵筋11,所述钢筋上设置现浇与预制部分混凝土叠合梁箍筋10.在上部设置叠合梁底筋12和叠合梁腰筋13;在窗框的下部设置.内页墙水平钢筋14和内页墙竖向钢筋15,所述外页墙7、保温材料层8、内页墙预制部分预先制成一体;所述预制部分预留的横向和纵向的钢筋埋入内页墙的现浇部分。
本实施例中,内页墙6的预制部分与外页墙7间采用拉筋30连接,内页墙6的现浇部分31与外页墙7间采用拉结筋16连接。

一种预制现浇剪力墙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种预制现浇剪力墙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种预制现浇剪力墙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预制现浇剪力墙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预制现浇剪力墙结构.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877576A43申请公布日20130116CN102877576ACN102877576A21申请号201210390460022申请日20121016E04B2/86200601E04B1/7620060171申请人沈阳市东陵区(浑南新区)卓科技术开发中心地址110180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三义街61号19层14号72发明人任凯54发明名称一种预制现浇剪力墙结构57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预制现浇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页墙、保温材料层、内页墙,所述保温材料层介于所述外页墙与内页墙间,所述内页墙设置凸起部分,外页墙设置凹形部分,所述凸起部分和凹形部分预留露出的钢筋,通。

2、过水泥浇灌使外页墙与内页墙固结为一体;在外页墙与内页墙间没有直接接触的部分,设置连接外页墙与内页墙的拉筋。本发明的优点是1提高了建筑质量;2节能环保;3缩短工期,适合工厂化生产;4提高施工安全性。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8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8页1/1页21一种预制现浇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页墙、保温材料层、内页墙,所述保温材料层介于所述外页墙与内页墙间,所述内页墙设置凸起部分,外页墙设置凹形部分,所述凸起部分和凹形部分预留露出的钢筋,通过水泥浇灌使外页墙与内页墙固结为一体;在外页墙与内页墙间没有直接接触的部分,。

3、设置连接外页墙与内页墙的拉筋;所述内页墙由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组成,内页墙预制部分的面积小于所述外页墙,所述内页墙预制部分预留横向和纵向的钢筋,所述外页墙、保温材料层、内页墙预制部分预先制成一体;所述预制部分预留横向和纵向的钢筋埋入内页墙的现浇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页墙还设置吊装点、钢筋拉手、位置调整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页墙预制部分的上部宽度大于下部宽度,且设置斜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页墙预制部分与所述外页墙的长度差小于600MM。权利要求书CN102877576A1/3页3一种预制现浇剪力墙结构技术领域0。

4、001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说是一种预制现浇剪力墙结构。背景技术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住宅建造方式难以满足人们快速提高的居住要求。因此,如何快速实现住宅生产形成了社会的客观要求,以此为契机,欧美日等国均对传统的建造方式进行了变革,引入了制造领域的生产方式,住宅生产逐渐实现了工业化,各国形成了自身成熟的工业化住宅体系。0003工业化住宅是目前美、日等发达国家主要的生产方式,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满足社会对住宅的需求,中国的住宅生产方式也需变革。工业化住宅的常用预制构件有预制外墙板、预制阳台、预制楼梯、预制楼板,其中预制剪力墙是整个工业化技术体系的核心和难点。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适应工。

5、业化生产的具有强度高、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预制现浇剪力墙结构。发明内容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方案为0005一种预制现浇剪力墙结构,包括外页墙、保温材料层、内页墙,所述保温材料层介于所述外页墙与内页墙间,所述内页墙设置凸起部分,外页墙设置凹形部分,所述凸起部分和凹形部分预留露出的钢筋,通过水泥浇灌使外页墙与内页墙固结为一体;在外页墙与内页墙间没有直接接触的部分,设置连接外页墙与内页墙的拉筋;0006所述内页墙由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组成,内页墙预制部分的面积小于所述外页墙,所述内页墙预制部分预留横向和纵向的钢筋,所述外页墙、保温材料层、内页墙预制部分预先制成一体;所述预制部分预留横向。

6、和纵向的钢筋埋入内页墙的现浇部分。0007所述内页墙还设置吊装点、钢筋拉手、位置调整装置。0008所述内页墙预制部分的上部宽度大于下部宽度,且设置斜边。0009所述内页墙预制部分与所述外页墙的长度差小于600MM。0010本发明的优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00111从质量方面0012外墙、门窗渗漏水001;0013表面平整度以计,偏差小于01;0014外墙瓷片拉拔强度提高9倍。00152从节能环保方面0016建筑节能比传统方式高出50以上;0017可回收材料占60;0018产生的建筑垃圾比传统模式减少83;0019瓷片损耗是传统模式的40;说明书CN102877576A2/3页40020钢筋损耗。

7、是传统模式的75;0021混凝土损耗是传统模式的65。00223从工期方面0023主体和外装饰的总工期比传统建造模式减少约70。0024施工劳动力比传统建造模式减少约89。0025省去了外墙脚手架,高空作业量减少了近90,具有更好的安全性。附图说明0026图1是叠合剪力墙结构预制构件开洞示意图;0027图2是图1的AA剖面;0028图3是图1的BB剖面;0029图4是图2的CC剖面;0030图5是图4的DD剖面;0031图6是图4的EE剖面;0032图7是叠合剪力墙结构预制构件示意图;0033图8是图7的AA剖面;0034图9是图7的BB剖面;0035图10是图8的CC剖面;0036图11是外。

8、页墙与现浇混凝土墙做法示意;0037图12是剪力墙边缘构件预制部分与现浇部分连接做法示意。0038其中1钢筋拉手2内页墙施工预埋件B3钢筋吊装点4施工预留孔5内页墙施工预留孔6内页墙7外页墙8保温材料层9现浇与预制部分混凝土的水平连接钢筋10现浇与预制部分混凝土叠合梁箍筋11剪力墙边缘构件在预制墙板内的纵筋12叠合梁底筋13叠合梁腰筋14内页墙水平钢筋15内页墙竖向钢筋16外页墙与现浇部分墙体的拉结筋具体实施方式0039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0040实施例10041如图1图6所示的为一种带有窗口的剪力墙结构,包括外页墙7、保温材料层8、内页墙6,所述保温材料层8介于所述外页墙7与内页墙6。

9、间,所述内页墙6设置凸起部分61,外页墙7设置凹形部分71,所述凸起部分61和凹形部分71露出的钢筋通过水泥浇灌使外页墙与内页墙固结为一体。0042所述内页墙6与外页墙7间其他部分通过拉筋30连接,所述内页墙6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预制部分,另一部分为现浇部分31,所述内页墙预制部分位于外页墙7的中间部位,所述内页墙预制部分的面积小于所述外页墙7以留出现浇部分的空间,在内页墙6和外页墙7及保温材料层8预留窗口的位置,并且将窗框与预制部分制成一体;如图4图6所示,所述内页墙预制部分预留横向的现浇与预制部分混凝土水平连接钢筋9和纵向的剪力墙边缘构件在预制墙板内的纵筋11,所述钢筋上设置现浇与预制部。

10、分混凝土叠合梁箍说明书CN102877576A3/3页5筋10在窗框的上部设置叠合梁底筋12和叠合梁腰筋13;在窗框的下部设置内页墙水平钢筋14和内页墙竖向钢筋15,所述外页墙7、保温材料层8、内页墙预制部分预先制成一体;所述预制部分预留的横向和纵向的钢筋埋入内页墙的现浇部分。0043所述内页墙还设置吊装点3、钢筋拉手1、位置调整装置;所述位置调整装置为设置在内页墙预制部分上的用于调整墙体垂直度的预埋件2、为方便调整墙体的上下高度及水平,内页墙预制部分底部的预留孔5。0044为便于施工,所述内页墙6还设置施工预留孔4;为满足浇筑混凝土的施工要求,所述内页墙预制部分的上部宽度大于下部宽度,且设置。

11、斜边32。0045如图11所示,为保证强度,所述内页墙预制部分与所述外页墙的长度差Y小于600MM。0046如图12所示,内页墙6的现浇部分与外页墙7间设置拉结筋16,所述拉结筋16的埋入深度X按建筑施工标准即可。0047所述外页墙与所述内页墙现浇部分接触的面为粗糙不平的麻面。0048实施例20049图7图10为本发明的另外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剪力墙没有预留孔(窗口),而是整体的,同实施例1一样,包括外页墙7、保温材料层8、内页墙6,所述保温材料层8介于所述外页墙7与内页墙6间,所述内页墙6与外页墙7间通过拉筋30连接,所述内页墙6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预制部分,另一部分为。

12、现浇部分31,所述内页墙预制部分位于外页墙7的中间部位,所述内页墙预制部分的面积小于所述外页墙7以留出现浇部分的空间,所述内页墙还设置吊装点3、钢筋拉手1、位置调整装置;所述位置调整装置为设置在内页墙预制部分上的用于调整墙体垂直度的预埋件2、为方便调整墙体的上下高度及水平,内页墙预制部分底部的预留孔5。为便于施工,所述内页墙6还设置施工预留孔4;如图10所示,所述内页墙预制部分预留横向的现浇与预制部分混凝土水平连接钢筋9和纵向的剪力墙边缘构件在预制墙板内的纵筋11,所述钢筋上设置现浇与预制部分混凝土叠合梁箍筋10在上部设置叠合梁底筋12和叠合梁腰筋13;在窗框的下部设置内页墙水平钢筋14和内页。

13、墙竖向钢筋15,所述外页墙7、保温材料层8、内页墙预制部分预先制成一体;所述预制部分预留的横向和纵向的钢筋埋入内页墙的现浇部分。0050本实施例中,内页墙6的预制部分与外页墙7间采用拉筋30连接,内页墙6的现浇部分31与外页墙7间采用拉结筋16连接。说明书CN102877576A1/8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877576A2/8页7图3说明书附图CN102877576A3/8页8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2877576A4/8页9图6说明书附图CN102877576A5/8页10图7图8说明书附图CN102877576A106/8页11图9说明书附图CN102877576A117/8页12图10说明书附图CN102877576A128/8页13图11图12说明书附图CN102877576A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