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芯及枕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枕芯及枕头.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072493.3 (22)申请日 2017.02.09 (71)申请人 王涛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钟村镇 汉溪长隆大道南国奥林匹克花园北奥 一路一区六座501房 (72)发明人 王涛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代理人 刘哲源 (51)Int.Cl. A47G 9/10(2006.01) (54)发明名称 枕芯及枕头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枕芯及枕头, 涉及床上用 品技术领域, 包括枕芯本体。
2、, 枕芯本体包括底部 支撑层、 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 第一支撑部 包括多层第一调节层, 且多层第一调节层与底部 支撑层配合形成阶梯结构, 且底部支撑层以及每 一层第一调节层设置有配合颈部的第一凹陷; 每 一层第一调节层具有头部支撑部, 且每一个头部 支撑部的中间设置有圆孔, 圆孔内可拆卸地安装 有头部垫片; 第二支撑部位于头部支撑部的两侧 分别设置有垫片安装槽, 每个垫片安装槽内安装 有多层肩部垫片。 该枕芯可根据使用者的身高、 肩宽以及对日常生活中枕头的要求科学性地改 变枕头内枕芯的高度以提及枕芯上某些部位的 软硬舒适度, 提升使用者的舒适性体验以及健康 度。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3、 附图2页 CN 106724520 A 2017.05.31 CN 106724520 A 1.一种枕芯,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枕芯本体, 所述枕芯本体包括底部支撑层、 第一支撑部 和第二支撑部, 沿所述底部支撑层的厚度方向, 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底部支 撑层的同侧; 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沿所述底部支撑层的厚度方向叠置的多层第一调节层, 且多层所 述第一调节层与所述底部支撑层配合以在所述第一支撑部背离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侧表 面形成阶梯结构, 且所述底部支撑层的前部边缘以及每一层所述第一调节层背离所述第二 支撑部的前部边缘设置有配合颈部的第一凹陷; 每一层所述第一调节层具有。
4、向所述第二支 撑部凸起的头部支撑部, 且每一个所述头部支撑部的中间设置有圆孔, 所述圆孔内可拆卸 地安装有头部垫片; 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中部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二凹陷, 且所述第二支撑 部位于所述头部支撑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垫片安装槽, 每个所述垫片安装槽内安装有沿所 述底部支撑层的厚度方向叠置的多层肩部垫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芯, 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底部支撑层朝向所述第一支撑部的 方向, 每一层所述第一调节层上的所述圆孔尺寸依次增大, 且与其一一对应的所述头部垫 片的尺寸依次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枕芯, 其特征在于, 每层所述第一调节层上的所述圆孔背离所 述底部。
5、支撑层的一侧开口大, 靠近所述底部支撑层的一侧开口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枕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部垫片的形状呈圆台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芯, 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底部支撑层朝向所述第二支撑部的 方向, 所述垫片安装槽的尺寸依次减小, 且与其一一对应的所述肩部垫片的尺寸依次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支撑层、 每层所述第一支撑部、 所 述第二支撑部、 所述头部垫片以及所述肩部垫片的外侧裹覆有包裹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与所述肩部垫片一一 对应的多层第二调节层, 多层所述第二调节层沿所述底部支撑层。
6、的厚度方向叠置; 每层所述第二调节层上设置有通孔, 且多个所述通孔形成所述垫片安装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枕芯, 其特征在于, 每层所述第二调节层的外侧裹覆有包裹 层。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枕芯, 其特征在于, 所述枕芯本体的材料为聚氨酯 泡棉。 10.一种枕头, 其特征在于, 包括枕套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枕芯, 所述枕套 裹覆于所述枕芯本体的外侧。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724520 A 2 枕芯及枕头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床上用品技术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枕芯及枕头。 背景技术 0002 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繁忙、 生活紧张,。
7、 此时进行舒适程度高的睡眠, 是缓解一 天疲劳、 补充精神与体力的最佳途径。 更重要的是, 人生约有1/3的时间处于睡眠中。 谈到睡 眠, 枕头的选择也是需要学问的, 如果不合适不仅影响睡眠, 久而久之也会影响身体健康。 选个适合的枕头, 才能让身体舒舒服服。 0003 枕头的高度较低时, 使用者的头颈势必会后仰, 前凸曲度加大, 使椎体前方的肌肉 和韧带过度紧张, 时间长了会出现疲劳, 甚至引起慢性损伤, 加速退行性变; 当枕头的高度 较高时头颈会前屈, 则颈椎后方的肌群与韧带易引起劳损, 同时椎管硬膜囊后壁被拉紧, 脊 髓前移, 并对脊髓造成压迫。 久而久之, 会加速颈椎的退行性变, 破坏。
8、了颈椎的自然生理形 态和平衡, 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枕头是维持头颈正常位置的主要工具。 这个 “正常” 位置是指 维持头颈段本身的生理曲线。 这种生理曲线既保证了颈椎外在肌肉平衡, 又保持了椎管内 的生理解剖状态。 枕头的适宜高度, 较正常人要稍微低一点, 以610厘米较为合适。 最理想 的枕头高度是可以在仰卧和侧卧位时保持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 原则上是睡在枕上不会使 颈部扭曲。 0004 但是, 市面上的枕头内的枕芯大小固定并不能完美的适应不同身高、 不同肩宽以 及不同需求的市场人群。 针对不同人群并不能营造出最为舒适、 最为健康、 枕芯与人的颈部 以及肩部最为贴合的状态。 发明内容 000。
9、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枕芯及枕头, 以解决现有枕头内的枕芯大小固定不能 完美的适应不同身高、 不同肩宽以及不同需求的市场人群, 让使用者在使用枕头时处于最 为舒适、 最为健康状态的技术问题。 0006 一方面, 本发明提供一种枕芯, 包括: 枕芯本体, 所述枕芯本体包括底部支撑层、 第 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 0007 沿所述底部支撑层的厚度方向, 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底 部支撑层的同侧; 0008 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沿所述底部支撑层的厚度方向叠置的多层第一调节层, 且多 层所述第一调节层与所述底部支撑层配合以在所述第一支撑部背离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 侧表面形成阶梯结构。
10、, 且所述底部支撑层的前部边缘以及每一层所述第一调节层背离所述 第二支撑部的前部边缘设置有配合颈部的第一凹陷; 每一层所述第一调节层具有向所述第 二支撑部凸起的头部支撑部, 且每一个所述头部支撑部的中间设置有圆孔, 所述圆孔内可 拆卸地安装有头部垫片; 0009 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中部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二凹陷, 且所述第二 说 明 书 1/6 页 3 CN 106724520 A 3 支撑部位于所述头部支撑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垫片安装槽, 每个所述垫片安装槽内安装有 沿所述底部支撑层的厚度方向叠置的多层肩部垫片。 0010 进一步地, 由所述底部支撑层朝向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方向, 每一。
11、层所述第一调节 层上的所述圆孔尺寸依次增大, 且与其一一对应的所述头部垫片的尺寸依次增大。 0011 进一步地, 每层所述第一调节层上的所述圆孔背离所述底部支撑层的一侧开口 大, 靠近所述底部支撑层的一侧开口小。 0012 进一步地, 所述头部垫片的形状呈圆台状。 0013 进一步地, 由所述底部支撑层朝向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方向, 所述垫片安装槽的尺 寸依次减小, 且与其一一对应的所述肩部垫片的尺寸依次减小。 0014 进一步地, 所述底部支撑层、 每层所述第一支撑部、 所述第二支撑部、 所述头部垫 片以及所述肩部垫片的外侧裹覆有包裹层。 0015 进一步地, 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与所述肩部垫片一。
12、一对应的多层第二调节层, 多 层所述第二调节层沿所述底部支撑层的厚度方向叠置; 0016 每层所述第二调节层上设置有通孔, 且多个所述通孔形成所述垫片安装槽。 0017 进一步地, 每层所述第二调节层的外侧裹覆有包裹层。 0018 进一步地, 所述枕芯本体的材料为聚氨酯泡棉。 0019 另一方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枕头, 包括枕套和如以上技术方案中任一项中所述 的枕芯, 所述枕套裹覆于所述枕芯本体的外侧。 0020 本发明提供的枕芯和枕头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0021 本发明提供一种枕芯, 包括: 枕芯本体, 枕芯本体包括底部支撑层、 第一支撑部和 第二支撑部, 沿底部支撑层的厚度方向, 第一。
13、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设置于底部支撑层的同 侧; 第一支撑部包括沿底部支撑层的厚度方向叠置的多层第一调节层, 且多层第一调节层 与底部支撑层配合以在第一支撑部背离第二支撑部的一侧表面形成阶梯结构, 且底部支撑 层的前部边缘以及每一层第一调节层背离第二支撑部的前部边缘设置有配合颈部的第一 凹陷; 每一层第一调节层具有向第二支撑部凸起的头部支撑部, 且每一个头部支撑部的中 间设置有圆孔, 圆孔内可拆卸地安装有头部垫片; 第二支撑部的中部设置有开口朝向第一 支撑部的第二凹陷, 且第二支撑部位于头部支撑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垫片安装槽, 每个垫 片安装槽内安装有沿底部支撑层的厚度方向叠置的多层肩部垫片。 00。
14、22 在使用时, 根据使用者的肩宽、 身高以及生活习惯科学性地调节多层第一调节层 的数目, 使沿底部支撑层的厚度方向叠置的多层第一调节层的高度适应使用者的需求以及 人体在使用枕头时应有的健康身体状态。 使用者在平躺时, 其颈部倚靠在多层第一调节层 与底部支撑层配合形成的阶梯结构上, 且颈部贴合底部支撑层的前部边缘以及每一层第一 调节层背离第二支撑部的前部边缘的第一凹陷, 颈部更加舒适; 头部置于头部支撑部上, 且 头部受力点位于头部支撑部的圆孔内的头部垫片上。 根据使用者对枕芯软硬度的需求, 调 节头部垫片的安装数目, 以便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感达到最佳。 使用者侧卧时, 头部会枕在第 二支撑部位。
15、于头部支撑部的两侧位置上, 根据使用者的需求, 调节垫片安装槽内的多层肩 部垫片的数目, 以改变软硬程度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0023 本发明提供的枕芯可根据使用者的身高、 肩宽以及对日常生活中枕头的要求科学 性地改变枕头内枕芯的高度以及枕芯上某些部位的软硬舒适度, 提升使用者的舒适性体验 说 明 书 2/6 页 4 CN 106724520 A 4 以及健康度。 附图说明 002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具体 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 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16、,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 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枕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枕芯中的底部支撑层和第一支撑部结构示意图; 0027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枕芯中第二支撑部为整体结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枕芯中第二支撑部包括多层第二调节层时的结构示意 图。 0029 图标: 100底部支撑层; 200第一支撑部; 210头部支撑部; 211头部垫片; 300第二支撑部; 310垫片安装槽; 320肩部垫片; 400第一凹陷。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
17、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 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1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 术语 “中心” 、“上” 、“下” 、“左” 、“右” 、“竖直” 、 “水平” 、“内” 、“外”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 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 术语 “第一” 、“第。
18、二” 、 “第三” 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2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 “安装” 、“相 连” 、“连接” 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一体地连接; 可 以是机械连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 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 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3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的是, 此处所描 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 并不。
19、用于限制本发明。 0034 枕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很少的床上用品。 当代社会人们的工作繁忙、 生活 节奏快, 繁忙的日常工作生活结束后, 躺在床上美美地睡一觉是每个人最为需要的状态。 但 是目前市面上的枕头内的枕芯的填充物一般为棉花、 荞麦皮以及弹性记忆棉等, 这些枕芯 在投入市场后同一个产品的同一批次大小相同、 高度相同, 针对同一款枕头的购买者, 不同 身高及不同使用需求的使用者来说, 他们只能自我调节, 从而适应枕头内枕芯的高度。 0035 需要说明的是, 使用者在使用时的舒适性体验极差, 因为不同使用者的身高、 肩宽 比例以及对枕头的高度要求并不相同, 在不同使用者使用同款枕头的过。
20、程中, 大多数使用 者的脊柱状态并不能达到健康状态。 说 明 书 3/6 页 5 CN 106724520 A 5 0036 基于此, 本发明提供一种枕头, 包括枕套和如以下任一种技术方案中的枕芯, 枕套 裹覆于枕芯本体的外侧。 0037 需要说明的是, 枕套裹覆于枕芯的外侧, 为了方便枕套的安装与拆卸可在枕套上 设置开口。 0038 优选地, 在枕套上设置拉链, 一方面拉上拉链整个枕芯被完整地封闭于枕套内, 另 一方面在需要取出枕芯时可以便捷地通过打开拉链的方式取出枕芯。 0039 如图13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枕芯, 包括: 枕芯本体, 枕芯本体包括底部支撑层 100、 第一支撑部200和。
21、第二支撑部300, 0040 沿底部支撑层100的厚度方向, 第一支撑部200与第二支撑部300设置于底部支撑 层100的同侧; 0041 第一支撑部200包括沿底部支撑层100的厚度方向叠置的多层第一调节层, 且多层 第一调节层与底部支撑层100配合以在第一支撑部200背离第二支撑部300的一侧表面形成 阶梯结构, 且底部支撑层100的前部边缘以及每一层第一调节层背离第二支撑部300的前部 边缘设置有配合颈部的第一凹陷400; 每一层第一调节层具有向第二支撑部300凸起的头部 支撑部210, 且每一个头部支撑部210的中间设置有圆孔, 圆孔内可拆卸地安装有头部垫片 211; 0042 第二支。
22、撑部300的中部设置有开口朝向第一支撑部200的第二凹陷, 且第二支撑部 300位于头部支撑部2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垫片安装槽310, 每个垫片安装槽310内安装有沿 底部支撑层100的厚度方向叠置的多层肩部垫片320。 0043 在使用时, 根据使用者的肩宽、 身高以及生活习惯科学性地调节多层第一调节层 的数目, 使沿底部支撑层100的厚度方向叠置的多层第一调节层的高度适应使用者的需求 以及人体在使用枕头时应有的健康身体状态。 使用者在平躺时, 其颈部倚靠在多层第一调 节层与底部支撑层100配合形成的阶梯结构上, 且颈部贴合底部支撑层100的前部边缘以及 每一层第一调节层背离第二支撑部300。
23、的前部边缘的第一凹陷400, 颈部更加舒适; 头部置 于头部支撑部210上, 且头部受力点位于头部支撑部210的圆孔内的头部垫片211上。 根据使 用者对枕芯软硬度的需求, 调节头部垫片211的安装数目, 以便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感达到最 佳。 使用者侧卧时, 头部会枕在第二支撑部300位于头部支撑部210的两侧位置上, 根据使用 者的需求, 调节垫片安装槽310内的多层肩部垫片320的数目, 以改变软硬程度满足使用者 的需求。 0044 本发明提供的枕芯可根据使用者的身高、 肩宽以及对日常生活中枕头的要求科学 性地改变枕头内枕芯的高度以及平枕芯上某些部位的软硬舒适度, 提升使用者的舒适性体 验以。
24、及健康度。 0045 需要说明的是, 可以在售卖枕头时, 对客户的身高以及其他身体数据进行测量, 并 且听取客户对枕头的软硬以及高度的需求, 科学性地设置沿底部支撑层100的厚度方向叠 置在底部支撑层100上的多层第一调节层的数目。 0046 在设置好多层第一调节层的数目后, 根据使用者对头部软硬程度的需求科学性的 调节每层第一调节层上的圆孔内的头部垫片211。 由于每层多层调节层上的圆孔内都安装 头部垫片211时, 该状态所有头部垫片211叠置在一起, 头部枕在头部垫片211上时感受到的 硬度以及高度最大, 当使用者对头部所处位置软硬程度以及高度有改变的需求时, 可以减 说 明 书 4/6 。
25、页 6 CN 106724520 A 6 少头部垫片211的数目。 0047 需要说明的是, 根据使用者对侧卧时侧卧支撑位高低和软硬的需求可科学性地调 节第二支撑部300的垫片安装槽310内的多层肩部垫片320的数目。 同样的, 所有肩部垫片 320安装于垫片安装槽310内时, 侧卧支撑位最高, 硬度最大; 当减少肩部垫片320的数目后, 侧卧支撑位的高度随之降低, 柔软度提高。 0048 另外, 如图2所示, 由底部支撑层100朝向第一支撑部200的方向, 每一层第一调节 层上的圆孔尺寸依次增大, 且与其一一对应的头部垫片211的尺寸依次增大。 0049 具体的, 每层第一调节层上的圆孔尺寸。
26、设置成沿底部支撑层100朝向第一支撑部 200的方向逐渐增大的形式, 与之对应的头部垫片211在该方向上也依次增大。 0050 需要说明的是, 沿底部支撑层100朝向第一支撑部200的方向头部垫片211的尺寸 依次增大, 在需要改变头部所处位置的软硬以及高低时, 可以先取下较大的头部垫片211增 加头部所处位置的柔软度、 改变高度。 由于较大的头部垫片211处于表层, 在需要拆卸头部 垫片211直接将表层的头部垫片211取下或者按照需求依次从表层向底部支撑层100的方向 取下头部垫片211。 在取下部分头部垫片211后, 由于沿枕头本体表层向底部支撑层100的方 向, 圆孔尺寸依次减小, 在使。
27、用者使用时, 每层第一调节层上较大尺寸的头部垫片211在使 用时不会移位进入到与其相邻的处于下层的第一调节层的圆孔内, 保证了使用时头部垫片 211的位置稳定性, 提高了客户使用的舒适感。 0051 另外, 每层第一调节层上的圆孔背离底部支撑层100的一侧开口大, 靠近底部支撑 层100的一侧开口小。 0052 另外, 头部垫片211的形状呈圆台状。 0053 需要说明的是, 为了更好的防止靠近顶部的第一调节层上的圆孔内的头部垫片 211进入与其相邻的靠近底部支撑层100的第一调节层上的孔洞内, 将每层第一调节层上的 圆孔设置成背离底部支撑层100的一侧开口大, 靠近底部支撑层100的一侧开口。
28、小的形式, 并且与之对应的, 将头部垫片211设置成圆台状。 0054 在使用时, 头部垫片211受到向底部支撑层100方向的力的作用, 由于每层第一调 节层上的圆孔设置成背离底部支撑层100的一侧开口大, 靠近底部支撑层100的一侧开口 小, 且头部垫片211呈凸台状, 头部垫片211圆形较大的一端与圆孔开口较大的一端相配合, 虽然头部垫片211受到向底部支撑层100方向的力, 但是头部垫片211的较大一端受到圆孔 尺寸设计的限制, 无法向底部支撑层100方向移动, 保证了头部垫片211在圆孔内的稳定性。 0055 另外, 如图3所示, 由底部支撑层100朝向第二支撑部300的方向, 垫片安。
29、装槽310的 尺寸依次减小, 且与其一一对应的肩部垫片320的尺寸依次减小。 0056 需要说明的是, 为了改变侧卧时侧卧支撑位的高低和软硬, 可调节肩部垫片320的 数量。 将垫片安装槽310的尺寸设计成由底部支撑层100朝向第二支撑部300的方向尺寸依 次减小的形式。 与之对应的, 由底部支撑层100朝向第二支撑部300的方向, 与其一一对应的 肩部垫片320的尺寸依次减小, 即靠近底部支撑层100的肩部垫片320的尺寸大。 在拿走表层 的较小的肩部垫片320后安装于垫片安装槽310内的肩部垫片320依旧稳定, 有利于保持使 用时肩部垫片320在垫片安装槽310内的稳定性, 提高使用者的舒。
30、适性体验。 0057 另外, 底部支撑层100、 每层第一支撑部200、 第二支撑部300、 头部垫片211以及肩 部垫片320的外侧裹覆有包裹层。 说 明 书 5/6 页 7 CN 106724520 A 7 0058 需要说明的是, 包裹层的材料优选无纺布, 但是也可以根据需求更改使用其他材 料。 0059 另外, 如图4所示, 第二支撑部300包括与肩部垫片320一一对应的多层第二调节 层, 多层第二调节层沿底部支撑层100的厚度方向叠置; 0060 每层第二调节层上设置有通孔, 且多个通孔形成垫片安装槽310。 0061 具体地, 可以将第二支撑部300的形状进行变形, 将第二支撑部3。
31、00也设计成多层 结构, 在使用者对侧卧时肩部支撑位的高低有需求时, 调节底部支撑层100上沿底部支撑层 100的厚度方向叠置的多层第二调节层的数目。 0062 需要说明的是, 每层第二调节层需与肩部垫片320一一对应, 即肩部垫片320正好 安装于每层第二调节层上的通孔内。 此外, 多层第二调节层上的通孔形成垫片安装槽310。 0063 另外, 每层第二调节层的外侧裹覆有包裹层。 0064 另外, 枕芯本体的材料为聚氨酯泡棉。 0065 需要说明的是, 优选枕芯本体的材料为聚氨酯泡棉, 聚氨酯泡棉高回弹的特性不 仅能够满足使用者对枕头软硬度的需求, 而且能延长枕头的使用寿命。 0066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制; 尽 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 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 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 方案的范围。 说 明 书 6/6 页 8 CN 106724520 A 8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9 CN 106724520 A 9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10 CN 106724520 A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