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的是用于提高杀虫、杀菌、除草、植物生长调节等农 药防治或使用效果的化学组合物。
以杀虫农药为例,长期以来,由于连年大量使用化学农药,致使 农业害虫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同时,也有资料报导,因不可避 免及风吹、气温等自然因素造成农药在使用中的飘移、蒸发、分解或 降解等造成的损失,使得农药有效成分的利用率常不足0.1%。因此, 为提高杀虫效果,特别是为了防治抗性害虫,不得不使用更大剂量和 更高浓度的杀虫农药,以及增加施药次数,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其 结果,一方面造成害虫的抗药性种群成指数地增长,以致根本无法控 制虫害,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对大气、水域和土壤等生态环境和农产 品的污染,直接威胁着全社会人们的身体健康、其它相关养殖业的安 全及野生生物资源的存亡,影响和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
面对这一情况,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努力地寻求有效措施加以 解决。例如正在研制开发的有生物农药、低毒农药、农药增效剂等。 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尚未能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生物农药目前由 于其杀灭范围专一和防效不佳等原因,应用进展缓慢。低毒农药虽然 目前发展迅猛,但筛选开发耗资大,周期长,并且投入使用后同样存 在会产生抗药性问题,而随着用量加大,又会产生恶性循环,也就失 去了低毒的实际意义。农药增效剂也是目前国内外正在大力研制开发 的一类产品,通常都是通过对有害生物体内的代谢酶系统的抑制作用, 减少农药有效成分在体内的降解而达到增加防效的目的。但目前由于 在制造难度、成本及其光稳定性等方面的原因,其推广和使用尚有明 显的局限性。在化学农药还是控制农业病虫害的主要有效措施的今天, 解决杀虫农药的污染和抗性是当前的一个主要研究课题。
除杀虫药外,其它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用药物目前同 样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效果下降的趋势,为保持和提高使用效果,也存 在因用量逐渐加大所带来的环境、经济、社会等诸方面的问题。
本发明首先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可显著克服农业害虫的 抗药性,因而既可大大降低目前多种杀虫农药的用量,又能显著提高 防治效果的农药增效助剂,在解决目前杀虫药的污染和抗性两方面具 有较为理想和发展前景的积极效果。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除可 用于杀虫药外,还可以广泛用于农业杀菌、除草及作物生长调节剂等 多种农用药物,同样可以取得减小用量,提高使用效果的农药增效助 剂,使其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和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根据目前的上述现状,本发明的研究者从另一角度,即,不是以 生物体内酶抑制剂方式直接控制农药在生物体内的降解作用,而是通 过增强润湿作用,减少蒸发量,和增加渗透速度和渗透量,提高进入 靶标的药量,以提高农药的实际有效利用率的方式增强农药的使用效 果。并因此而使本发明的农药增效助剂不仅局限于杀虫药类,而可在 杀虫、杀菌、除草及植物生长调节等多方面被广泛应用。
本发明的农药增效助剂由吐温类表面活性剂,N-R-2-吡咯烷 酮化合物,及必要时的农药常用溶剂组成。其中吡咯烷酮化合物中的 取代基R可以为H为或C1-12烷基中的一种。各组分的体积含量百分比 为:
吐温类表面活性剂 10~98
N-R-2-吡咯烷酮化合物 2~90
农药常用溶剂 0~50。
目前各类农药中通常使用的多种溶剂,如甲醇、乙醇、甲苯、二 甲苯、丙酮、N,N-二甲基甲酰胺或N,N-二甲基乙酰胺等小分子溶 剂,在必要时,也可以在本发明的农药增效助剂中选择使用。当然, 如认为没有必要,也可以不使用。
上述组成中的吐温类表面活性剂,可以为目前常用的吐温-20、 吐温-40、吐温-60、吐温-65、吐温-80或吐温-85中的至少一 种。试验结果显示,在这些吐温类表面活性剂中,品种的改变或组合 一般讲不是影响使用效果的主要因素,而其使用量的多少则与效果的 相关性较大。同样,组成中的N-R-2-吡咯烷酮化合物,取代基R可 以在H及C1-12烷基中选择,如,2-吡咯烷酮、N-甲基-2-吡咯烷 酮、N-乙基-2-吡咯烷酮、N-辛基-2-吡咯烷酮、N-十二烷基 -2-吡咯烷酮等均可使用。试验结果也显示,在上述各种吡咯烷酮 化合物中,取代基R的改变也不是影响使用效果的主要因素,而吡咯 烷酮类化合物的用量则对使用效果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这些情况在下 述的试验结果中可以清楚看出。
由农药检测机构的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本发明的农药增效助剂与 杀虫药配合使用后,能大大加快药物渗透进入虫体的速度,对比试验 显示,加入本发明增效助剂后的农药一般渗入速度为15~30秒,未加 入增效助剂农药的同等渗入一般需15分钟,速度相差30~60倍。
根据西南农业大学的室内活性试验表明,加入本发明的上述增效 助剂可以使敌杀死防治棉铃虫的毒力增加1倍以上;使氧化乐果防治 棉蚜虫的毒力增加近1倍;使杀虫单防治水稻螟虫的毒力增加2倍以 上;使灭扫利防治螨类的毒力增加9倍以上;使尼索朗与氧化乐果复 配制剂防治红蜘蛛的毒力增加14倍以上。在若干省作大面积农田试验 中,农达、克芜踪分别减半量后加用适量本发明增效助剂用于杀灭 各种杂草,普遍与单独使用原药全量的防效相当。在小面积农田试验 中,对敌杀死、来福灵、功夫、灭扫利、速扑杀、尼索朗、1605、氧 化乐果、水胺硫磷、辛硫磷、杀虫单、杀虫双、盖草能、苯黄隆、托 布津、多菌灵、以及其它一些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在常 规用量减半后加入本发明增效助剂适量,结果均基本与单独使用全量 相应农药的防效相当。
以下用若干具体实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农药增效助剂。但是很 显然,不应将这些实例理解为是对本发明上述主题范围的限制。
表1是本发明若干实例的具体组成。将各例的组分按比例混合均 匀即可。
表2是将表1中的各例增效助剂分别以3~30%(体积)与不同农药 混合后,对不同害虫、病菌或杂草的防治,以及对作物生长调节促进 的试验结果。这些结果显示出本发明的农药增效助剂与多种农药相配 合使用后,都能取得减小农药的用量,提高使用效果的理想结果,具 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有价值的发展前景。
表1 本发明农药增效助剂的若干组成实例 V% 例1 例2 例3 例4 例5 例6 例7 例8 吐温-20 85 60 吐温-40 70 吐温-60 50 吐温-65 30 吐温-80 15 45 吐温-85 60 N-甲基-2-吡咯烷酮 8 18 30 40 45 25 15 N-乙基-2-吡咯烷酮 N-辛基-2-吡咯烷酮 N-十二烷基-2-吡咯 烷酮 2-吡咯烷酮 40 甲 醇 乙 醇 甲 苯 二 甲 苯 丙 酮 N,N-二甲基乙酰胺 7 20 40 N,N-二甲基甲胺 12 30 15 40
(续):表1 本发明农药增效助剂的若干组成实例 V% 例9 例10 例11 例12 例13 例14 例15 例16 吐温-20 15 吐温-40 20 吐温-60 40 吐温-65 72 50 吐温-80 35 吐温-85 98 10 N-甲基-2-吡咯烷酮 N-乙基-2-吡咯烷酮 10 75 50 N-辛基-2-吡咯烷酮 50 8 N-十二烷基-2-吡咯 烷酮 2 60 2-吡咯烷酮 90 甲 醇 50 乙 醇 30 甲 苯 20 二 甲 苯 10 丙 酮 5 N,N-二甲基乙酰胺 N,N-二甲基甲酰胺
表2 本发明农药增效助剂的使用效果及对照试验结果 增效助 剂组成 增效 助剂 (V%) 农药种类 每亩用药量 棉铃虫 防 效 % 棉蚜虫 虫防效 % 水稻纹 枯病防 效% 稻田杂 草防效 % 柑桔 保果 % 例1 3 敌杀死 20ml 75.4 8 敌杀死 20ml 82.1 15 敌杀死 20ml 93.4 30 敌杀死 20ml 67.2 例4 5 敌杀死 20ml 63.2 15 敌杀死 20ml 67.5 30 敌杀死 20ml 62.8 例5 5 敌杀死 20ml 63.2 10 敌杀死 20ml 75.1 15 敌杀死 20ml 84.1 30 敌杀死 20ml 88.2 例10 5 敌杀死 20ml 79.4 10 敌杀死 20ml 88.7 20 敌杀死 20ml 87.8 30 敌杀死 20ml 88.5 例13 5 敌杀死 20ml 84.2 10 敌杀死 20ml 85.7 15 敌杀死 20ml 88.9 30 敌杀死 20ml 90.0 对照例 / 敌杀死 40ml 83.6
(续):表2 本发明农药增效助剂的使用效果及对照试验结果 增效助 剂组成 增效 助剂 (V%) 农药种类 每亩用药量 棉铃虫 防 效 % 棉蚜虫 防 效 % 水稻纹 枯病防 效% 稻田杂 草防效 % 柑桔 保果 % 例2 3 氧化乐果 60g 79.6 8 氧化乐果 60g 92.8 20 氧化乐果 60g 84.3 例4 3 氧化乐果 60g 52.3 8 氧化乐果 60g 67.4 15 氧化乐果 60g 75.0 30 氧化乐果 60g 94.8 例8 3 氧化乐果 60g 60.5 8 氧化乐果 60g 84.7 15 氧化乐果 60g 92.3 30 氧化乐果 60g 94.7 例15 3 氧化乐果 60g 67.4 8 氧化乐果 60g 90.1 15 氧化乐果 60g 94.2 30 氧化乐果 60g 93.8 对照例 / 氧化乐果 100g 93.7
(续);表2本发明农药增效助剂的使用效果及对照试验结果 增效助 剂组成 增效 助剂 (V%) 农药种类 每亩用药量 棉铃虫 防 效 % 棉蚜虫 防 效 % 水稻纹 枯病防 效% 稻田杂 草防效 % 柑桔 保果 % 例5 3 多菌灵* 60g 59.8 8 多菌灵 60g 62.0 15 多菌灵 60g 62.1 30 多菌灵 60g 64.2 例6 3 多菌灵 50g 72.1 7 多菌灵 50g 86.4 14 多菌灵 50g 87.2 28 多菌灵 50g 86.4 例3 3 多菌灵 50g 70.5 8 多菌灵 50g 77.4 15 多菌灵 50g 89.3 30 多菌灵 50g 88.2 例11 3 多菌灵 50g 50.0 8 多菌灵 50g 64.2 15 多菌灵 50g 79.4 30 多菌灵 50g 81.2 例12 3 多菌灵 50g 45.0 8 多菌灵 50g 57.2 15 多菌灵 50g 61.2 30 多菌灵 50g 77.8 对照例 / 多菌灵 100g 85.3
(续):表2本发明农药增效助剂的使用效果及对照试验结果 增效助 剂组成 增效 助剂 (V%) 农药种类 每亩用药量 棉铃虫 防 效 % 棉蚜虫 防 效 % 水稻纹 枯病防 效% 稻田杂 草防效 % 柑桔 保果 % 例7 3 克芜踪 50ml 87.2 8 克芜踪 50ml 93.4 16 克芜踪 50ml 93.7 30 克芜踪 50ml 95.2 例3 4 克芜踪 50ml 94.3 8 克芜踪 50ml 96.7 15 克芜踪 50ml 98.1 30 克芜踪 50ml 97.5 例9 3 克芜踪 50ml 67.8 8 克芜踪 50ml 90.1 15 克芜踪 50ml 100.0 30 克芜踪 50ml 100.0 例13 3 克芜踪 50ml 54.1 8 克芜踪 50ml 60.1 15 克芜踪 50ml 67.8 30 克芜踪 50ml 99.6 例16 3 克芜踪 50ml 68.7 8 克芜踪 50ml 75.4 15 克芜踪 50ml 100.0 30 克芜踪 50ml 100.0 对照例 / 克芜踪 100ml 97.8
(续):表2本发明农药增效助剂的使用效果及对照试验结果 增效助 剂组成 增效 助剂 (V%) 农药种类 每亩用药量 棉铃虫 防 效 % 棉蚜虫 防 效 % 水稻纹 枯病防 效% 稻田杂 草防效 % 柑桔 保果 % 例6 3 九二○ 浓度15ppm 48 8 九二○ 浓度15ppm 50 15 九二○ 浓度15ppm 59 30 九二○ 浓度15ppm 67 例12 3 九二○ 浓度15ppm 17.4 8 九二○ 浓度15ppm 29.5 15 九二○ 浓度15ppm 57.5 30 九二○ 浓度15ppm 61.2 例15 3 九二○ 浓度15ppm 55.1 8 九二○ 浓度15ppm 61.2 15 九二○ 浓度15ppm 67.1 30 九二○ 浓度15ppm 17.2 对照例 / 九二○ 浓度30ppm 65 *注:其中多菌灵所用原药的浓度为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