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渔用电化水的应用,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渔用电化水用于去除鲜活淡水鱼腥味的应用,属于水产养殖领域。
背景技术
2012年,我国淡水鱼产量2497.71万吨,从消费品种看,我国的水产品消费中,鱼类占一半以上,在消费的鱼类产品中,消费量超过200万吨的有草鱼、鲢鱼、鳙鱼、鲤鱼和鲫鱼,这五大类占淡水鱼消费量的70%以上。然而,我国淡水鱼出口态势并不理想,在国外已被打上低质产品的标签,同类商品价格比竞争对手低很多,这给我国淡水鱼产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害,罪魁祸首就是鱼体腥味。
鱼腥味主要成分是鱼体产生的三甲胺和放线菌的代谢产物等,可能来源于饲料、水环境、外来污染等。腥味物质会影响食用口感,降低商品价值,甚至有些腥味物质成分对人体有害,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威胁。国内一般都在烹饪阶段对活鱼进行简要的处理,烹饪前利用清水净养几天,烹饪时添加一些调味品来调剂、掩盖鱼腥味。而在生产阶段,鱼腥味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大的生产商和加工厂生产带有商标的产品,他们能通过好的质量管理来解决腥味问题;而众多的中小型生产商和加工厂生产的一些没有商标的产品,常常不太关注腥味的问题。这致使我国淡水鱼出口陷入低质量低价格的恶性循环,在将来会造成更大损失。
近年来,鱼腥味已成为人们看待水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低成本、有效、可大规模应用的去除腥味的方法,对改善中国鲜活鱼淡水鱼的品质,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4.3.26公开了一件公开号为CN103663838A,名称为“一种电化水集成综合水处理设备”的发明,该发明公开一种电化水集成综合水处理设备,包括一级强磁化器、至少一组二级电解水反应器、三级过滤器以及四级紫外线杀菌器,上述各级设备通过管道依次连通。该发明属于物理方法灭菌、藻综合技术的集成创新,水经设备多级杀菌、灭藻处理后有效杀灭水体中的病毒和细菌、藻类,确保水质“健康”,处理后的水因为强氧化剂的存在保证了其持续杀菌、消毒、灭藻的功能。设备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的鱼卵孵化提高孵化率,水产养殖用水处理和鲜活鱼净养以及水产食品加工消毒灭菌方面,推动了养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从源头开始确保水产食品安全,为人们提供安全无污染的食品。
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5.3.4公开了一件公开号为CN104381187A,名称为“一种采用渔用电化水净养、运输鲜活鱼的方法”的发明,该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渔用电化水净养、运输鲜活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筛选鱼、制取渔用电化水、运鱼、设净养池净养鲜活鱼和配送到目的地。利用该发明提供的方法采用安全、高效和无污染的渔用电化水,对鲜活草鱼、鲫鱼、鲢鱼、鲤鱼、青鱼、鳙鱼、鮰鱼、鲇鱼、鲟鱼、虹鳟等商品鱼进行净养和运输。有效杀灭鲜活鱼体表和净养水体中的细菌,抑制氨氮和亚硝酸盐的生成。提高鲜活鱼净养和运输存活率,提升鲜活鱼品质。该方法工艺简单,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5.3.11公开了一件公开号为CN104396815A,名称为“一种渔用电化水在运输草鱼或鲫鱼成鱼中的应用”的发明,该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涉及渔用电化水在运输草、鲫鱼中的应用。采用零污染、无菌藻、安全环保的渔用电化水对草鲫鱼等四大家鱼进行运输,能够有效提高运输后成鱼品质和单位水体运输能力,同时延长运输时间。该发明中的应用及方法操作简单、可控性强、见效快、节能环保,应用前景广泛。
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5.3.4公开了一件公开号为CN104381166A,名称为“一种渔用电化水在运输罗非鱼鱼苗中的应用”的发明,该发明属于鱼苗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渔用电化水在运输罗非鱼鱼苗中的应用。采用零污染、无菌藻虫、安全环保的渔用电化水运输鱼苗,对罗非鱼名优鱼种进行运输,能够有效提高鱼苗运输存活率和鱼苗品质,有利于延长运输时间和提高运输能力。该发明中的应用及方法操作简便、见效快,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上述第一件发明中的电化水集成综合水处理设备能够得到渔用电化水,而后面三件发明则将这种渔用电化水应用于鱼类的净养和运输。但是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将这种渔用电化水应用于去除鲜活淡水鱼腥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很好地去除鱼腥味以及渔用电化水没有应用于去除鱼腥味的问题,提供一种渔用电化水用于去除鲜活淡水鱼腥味的应用,能够有效去除鱼体的鱼腥味,同时保证活鱼的良好外观,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解决鱼腥味带来的诸多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其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渔用电化水用于去除鲜活淡水鱼腥味的应用。
上述渔用电化水为已公开发明“一种电化水集成综合水处理设备”(公开号为CN103663838A)中的设备制备得到。
本发明所述的渔用电化水是在电流为30-110A,电压为12.6-26V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
本发明所述的渔用电化水中溶解氧浓度为10.1-11.2mg/L,pH值为7.1-7.6。
本发明所述的渔用电化水中O3为0.4-0.6mg/L,H2O2为0.3-0.4mg/L。
本发明所述的渔用电化水氨氮浓度≤0.01mg/L,亚硝酸盐氮浓度≤0.004mg/L,且砷、镉等三十四项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本发明优选的,采用渔用电化水去除鲜活淡水鱼腥味的步骤包括:
A、处理前准备
筛选鲜活淡水鱼,捕捞前进行停食处理;
B、制备渔用电化水
在捕捞鲜活淡水鱼前开始制备渔用电化水;
上述渔用电化水为已公开发明“一种电化水集成综合水处理设备”(公开号为CN103663838A)中的设备制备得到。
C、去除鱼腥味
捕捞鲜活淡水鱼,投放至暂养池,开启充氧设备,控制水温,采用所述渔用电化水进行暂养透析,去除鱼腥味,直至暂养透析完成。
上述暂养透析是指将鲜活淡水鱼放置在控温充氧的暂养池中暂养即可。
本发明在步骤A中,所述的处理前准备为筛选相同规格的鲜活淡水鱼,捕捞前停食1-2天。
本发明在步骤B中,所述的捕捞鲜活淡水鱼前开始制备渔用电化水是指在捕捞鲜活淡水鱼前1-1.5小时开始制备渔用电化水。
本发明在步骤C中,所述的暂养透析是指暂养透析18-24小时,每3-6小时换一次所述渔用电化水,换水量为整个水体的1/3-1/2。
本发明在步骤C中,采用所述渔用电化水进行暂养透析时,鱼和渔用电化水的质量比为1:6.67-10。
本发明在步骤C中,所述控制水温是指将水温控制为18-24℃。
本发明适用于鲫鱼、草鱼、乌鱼、鲤鱼、乌鲫等多种鲜活淡水鱼暂养透析去除鱼腥味。
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
1、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很好地去除鱼腥味以及渔用电化水没有应用于去除鱼腥味的问题,本发明将渔用电化水应用于去除鲜活淡水鱼的腥味,能够有效去除鱼腥味,保证商品鱼良好的外观、品质。本发明中的应用及方法操作简单、可控性强、见效快,填补了去腥鱼产品市场空白和技术空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方法不但可有效解决鲜活淡水鱼腥味去除难的问题,而且操作简便、可控性强、环保高效无污染。
2、本发明的渔用电化水为采用通威渔用电化水处理成套设备,通过调节电流电压(电流30-110A,电压12.6-26V)对井水或自来水处理制成。渔用电化水由井水或自来水经磁化、电催化、过滤、紫外消毒等综合处理后制成,呈现小分子团、高溶氧、零污染、无菌藻的特点,并含有微量H2O2、O3 等强氧化性杀菌物质,可为鲜活淡水鱼净养提供温和的无菌和抑菌环境。
3、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的渔用电化水是在电流为30-110A,电压为12.6-26V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不同电流电压制备出来的渔用电化水有所区别(其中溶氧、杀菌物质等含量有所差异),都是为适应不同品种淡水鱼而研究决定的。本发明采用的特定电流电压应用范围广,能够使大多数种类鲜活淡水鱼都能适应,既能避免鲜活淡水鱼出现应激或不良反应,又防止去腥效果不明显或延长处理时间。
4、本发明步骤A中筛选鲜活淡水鱼,捕捞前进行停食处理。捕捞前进行停食处理能够减少后续操作时鱼体的排泄,以避免大量排泄分解产生过多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给去除腥味的过程带来隐患。优选的,捕捞前停食1-2天,该特定时间不仅能降低鱼体耗氧和新陈代谢,还可最大限度地排出鱼体内的废物,减少降低鱼体在后续操作自身体重减少。
5、本发明步骤B中在捕捞鲜活淡水鱼前开始制备渔用电化水。即制即用能够充分利用渔用电化水中小分子团的渗透力强、粘度小、流动性强的特性,提高去腥效率。优选的,在捕捞鲜活淡水鱼前1-1.5小时开始制备渔用电化水,更能够充分利用渔用电化水的特性。
6、本发明在步骤C中,所述的暂养透析是指暂养透析18-24小时,每6小时换一次所述渔用电化水,换水量为整个水体的1/3-1/2。限定上述特定的工艺方法和工艺参数能够更好地排除脏水,更换新制渔用电化水,保证水的洁净程度,持续实现去除腥味。
7、本发明在步骤C中,采用所述渔用电化水进行暂养透析时,鱼和渔用电化水的质量比为1:6.67-10。上述特定的重量比例范围是规定了一般的鲜活淡水鱼暂养时的投放比例,超过该范围说明鱼群密度过小或过大,避免过小造成资源浪费,也防止了过大影响暂养效果甚至会导致活鱼死亡。
8、本发明在步骤C中,所述控制水温是指将水温控制为18-24℃。上述特定温度的限定可以保证鱼体新陈代谢降低、耗氧降低,可以更好的降低操作风险、降低鱼体自身有体重减少,提高水体载运的鱼重量。因此,控制到这一水温可保证鲜活鱼适宜的生存环境,避免水温过高或过低导致活鱼出现应激或不良反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渔用电化水用于去除鲜活淡水鱼腥味的应用。
本发明将渔用电化水应用于去除鲜活淡水鱼的腥味,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很好地去除鱼腥味的问题,也解决了加食盐去除鱼腥味虽然效果好,但是使最终商品鱼质量大幅度下降的问题。
上述渔用电化水是一种特定的电化水,是由已公开发明“一种电化水集成综合水处理设备”(公开号为CN103663838A)中的设备制备得到的。
实施例2
一种渔用电化水用于去除鲜活淡水鱼腥味的应用。
本发明将渔用电化水应用于去除鲜活淡水鱼的腥味,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很好地去除鱼腥味的问题,也解决了加食盐去除鱼腥味虽然效果好,但是使最终商品鱼质量大幅度下降的问题。
上述渔用电化水是一种特定的电化水,是由已公开发明“一种电化水集成综合水处理设备”(公开号为CN103663838A)中的设备制备得到的。
优选的,所述的渔用电化水是在电流为30A,电压为12.6V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
实施例3
一种渔用电化水用于去除鲜活淡水鱼腥味的应用。
本发明将渔用电化水应用于去除鲜活淡水鱼的腥味,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很好地去除鱼腥味的问题,也解决了加食盐去除鱼腥味虽然效果好,但是使最终商品鱼质量大幅度下降的问题。
上述渔用电化水是一种特定的电化水,是由已公开发明“一种电化水集成综合水处理设备”(公开号为CN103663838A)中的设备制备得到的。
优选的,所述的渔用电化水是在电流为110A,电压为26V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
实施例4
一种渔用电化水用于去除鲜活淡水鱼腥味的应用。
本发明将渔用电化水应用于去除鲜活淡水鱼的腥味,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很好地去除鱼腥味的问题,也解决了加食盐去除鱼腥味虽然效果好,但是使最终商品鱼质量大幅度下降的问题。
上述渔用电化水是一种特定的电化水,是由已公开发明“一种电化水集成综合水处理设备”(公开号为CN103663838A)中的设备制备得到的。
优选的,所述的渔用电化水是在电流为70A,电压为19.3V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
实施例5
一种渔用电化水用于去除鲜活淡水鱼腥味的应用。
本发明将渔用电化水应用于去除鲜活淡水鱼的腥味,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很好地去除鱼腥味的问题,也解决了加食盐去除鱼腥味虽然效果好,但是使最终商品鱼质量大幅度下降的问题。
上述渔用电化水是一种特定的电化水,是由已公开发明“一种电化水集成综合水处理设备”(公开号为CN103663838A)中的设备制备得到的。
优选的,所述的渔用电化水是在电流为100A,电压为15V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
实施例6
一种渔用电化水用于去除鲜活淡水鱼腥味的应用。
优选的:
本发明所述的渔用电化水中溶解氧浓度为10.1mg/L,pH值为7.1。
本发明所述的渔用电化水中O3为0.4mg/L,H2O2为0.3mg/L。
本发明所述的渔用电化水氨氮浓度≤0.01mg/L,亚硝酸盐氮浓度≤0.004mg/L,且砷、镉等三十四项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实施例7
一种渔用电化水用于去除鲜活淡水鱼腥味的应用。
优选的:
本发明所述的渔用电化水中溶解氧浓度为11.2mg/L,pH值为7.6。
本发明所述的渔用电化水中O3为0.6mg/L,H2O2为0.4mg/L。
本发明所述的渔用电化水氨氮浓度≤0.01mg/L,亚硝酸盐氮浓度≤0.004mg/L,且砷、镉等三十四项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实施例8
一种渔用电化水用于去除鲜活淡水鱼腥味的应用。
优选的:
本发明所述的渔用电化水中溶解氧浓度为10.65mg/L,pH值为7.4。
本发明所述的渔用电化水中O3为0.5mg/L,H2O2为0.35mg/L。
本发明所述的渔用电化水氨氮浓度≤0.01 mg/L,亚硝酸盐氮浓度≤0.004 mg/L,且砷、镉等三十四项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实施例9
一种渔用电化水用于去除鲜活淡水鱼腥味的应用。
优选的:
本发明所述的渔用电化水中溶解氧浓度为11mg/L,pH值为7.5。
本发明所述的渔用电化水中O3为0.55mg/L,H2O2为0.36mg/L。
本发明所述的渔用电化水氨氮浓度≤0.01 mg/L,亚硝酸盐氮浓度≤0.004 mg/L,且砷、镉等三十四项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实施例10
采用渔用电化水去除鲜活淡水鱼腥味的步骤包括:
A、处理前准备
筛选鲜活淡水鱼,捕捞前进行停食处理;
B、制备渔用电化水
在捕捞鲜活淡水鱼前开始制备渔用电化水;
上述渔用电化水为已公开发明“一种电化水集成综合水处理设备”(公开号为CN103663838A)中的设备制备得到。
C、去除鱼腥味
捕捞鲜活淡水鱼,投放至暂养池,开启充氧设备,控制水温,采用所述渔用电化水进行暂养透析,去除鱼腥味,直至暂养透析完成。
实施例11
采用渔用电化水去除鲜活淡水鱼腥味的步骤包括:
A、处理前准备
筛选鲜活淡水鱼,捕捞前进行停食处理;
B、制备渔用电化水
在捕捞鲜活淡水鱼前开始制备渔用电化水;
上述渔用电化水为已公开发明“一种电化水集成综合水处理设备”(公开号为CN103663838A)中的设备制备得到。
C、去除鱼腥味
捕捞鲜活淡水鱼,投放至暂养池,开启充氧设备,控制水温,采用所述渔用电化水进行暂养透析,去除鱼腥味,直至暂养透析完成。
优选的,本发明在步骤A中,所述的处理前准备为筛选相同规格的鲜活淡水鱼,捕捞前停食1天。
优选的,本发明在步骤B中,所述的捕捞鲜活淡水鱼前开始制备渔用电化水是指在捕捞鲜活淡水鱼前1小时开始制备渔用电化水。
优选的,本发明在步骤C中,所述的暂养透析是指暂养透析18小时,每3小时换一次所述渔用电化水,换水量为整个水体的1/3。
优选的或更进一步的,本发明在步骤C中,采用所述渔用电化水进行暂养透析时,鱼和渔用电化水的质量比为1:6.67。
优选的或更进一步的,本发明在步骤C中,所述控制水温是指将水温控制为18℃。
实施例12
采用渔用电化水去除鲜活淡水鱼腥味的步骤包括:
A、处理前准备
筛选鲜活淡水鱼,捕捞前进行停食处理;
B、制备渔用电化水
在捕捞鲜活淡水鱼前开始制备渔用电化水;
上述渔用电化水为已公开发明“一种电化水集成综合水处理设备”(公开号为CN103663838A)中的设备制备得到。
C、去除鱼腥味
捕捞鲜活淡水鱼,投放至暂养池,开启充氧设备,控制水温,采用所述渔用电化水进行暂养透析,去除鱼腥味,直至暂养透析完成。
优选的,本发明在步骤A中,所述的处理前准备为筛选相同规格的鲜活淡水鱼,捕捞前停食2天。
优选的,本发明在步骤B中,所述的捕捞鲜活淡水鱼前开始制备渔用电化水是指在捕捞鲜活淡水鱼前1.5小时开始制备渔用电化水。
优选的,本发明在步骤C中,所述的暂养透析是指暂养透析24小时,每6小时换一次所述渔用电化水,换水量为整个水体的1/2。
优选的或更进一步的,本发明在步骤C中,采用所述渔用电化水进行暂养透析时,鱼和渔用电化水的质量比为1:10。
优选的或更进一步的,本发明在步骤C中,所述控制水温是指将水温控制为24℃。
实施例13
采用渔用电化水去除鲜活淡水鱼腥味的步骤包括:
A、处理前准备
筛选鲜活淡水鱼,捕捞前进行停食处理;
B、制备渔用电化水
在捕捞鲜活淡水鱼前开始制备渔用电化水;
上述渔用电化水为已公开发明“一种电化水集成综合水处理设备”(公开号为CN103663838A)中的设备制备得到。
C、去除鱼腥味
捕捞鲜活淡水鱼,投放至暂养池,开启充氧设备,控制水温,采用所述渔用电化水进行暂养透析,去除鱼腥味,直至暂养透析完成。
优选的,本发明在步骤A中,所述的处理前准备为筛选相同规格的鲜活淡水鱼,捕捞前停食1.5天。
优选的,本发明在步骤B中,所述的捕捞鲜活淡水鱼前开始制备渔用电化水是指在捕捞鲜活淡水鱼前1.25小时开始制备渔用电化水。
优选的,本发明在步骤C中,所述的暂养透析是指暂养透析21小时,每4.5小时换一次所述渔用电化水,换水量为整个水体的2/5。
优选的或更进一步的,本发明在步骤C中,采用所述渔用电化水进行暂养透析时,鱼和渔用电化水的质量比为1:8.3。
优选的或更进一步的,本发明在步骤C中,所述控制水温是指将水温控制为21℃。
实施例14
采用渔用电化水去除鲜活淡水鱼腥味的步骤包括:
A、处理前准备
筛选鲜活淡水鱼,捕捞前进行停食处理;
B、制备渔用电化水
在捕捞鲜活淡水鱼前开始制备渔用电化水;
上述渔用电化水为已公开发明“一种电化水集成综合水处理设备”(公开号为CN103663838A)中的设备制备得到。
C、去除鱼腥味
捕捞鲜活淡水鱼,投放至暂养池,开启充氧设备,控制水温,采用所述渔用电化水进行暂养透析,去除鱼腥味,直至暂养透析完成。
优选的,本发明在步骤A中,所述的处理前准备为筛选相同规格的鲜活淡水鱼,捕捞前停食1.5天。
优选的,本发明在步骤B中,所述的捕捞鲜活淡水鱼前开始制备渔用电化水是指在捕捞鲜活淡水鱼前1.2小时开始制备渔用电化水。
优选的,本发明在步骤C中,所述的暂养透析是指暂养透析22小时,每5小时换一次所述渔用电化水,换水量为整个水体的45%。
优选的或更进一步的,本发明在步骤C中,采用所述渔用电化水进行暂养透析时,鱼和渔用电化水的质量比为1:9.5。
优选的或更进一步的,本发明在步骤C中,所述控制水温是指将水温控制为19℃。
实施例15
下面所用渔用电化水是由通威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渔用电化水处理成套设备(TW-FC-JY/2),通过调节电流电压(30-110A,12.6-26V)对井水或自来水进行综合处理制成的。
本发明中应用及方法适用于各种鲜活淡水鱼,特别是鲫鱼、草鱼、乌鱼、鲤鱼、乌鲫等暂养透析去除鱼腥味。
案例一:
采用30A、15V的电流电压处理自来水制得的渔用电化水对乌鲫成鱼进行净养透析,其中溶氧为10.1mg/L左右,氨氮为0.008mg/L左右,亚硝酸盐为0.001mg/L左右,O3为0.5 mg/L左右,H2O2为0.3 mg/L左右。设置对比试验,分别为自来水、100%渔用电化水和1.2%盐浓度电化水三组,每组三次重复。操作流程如下:
(1)筛选相同规格的乌鲫成鱼(平均0.2kg左右),捕捞前停食1天,捕捞操作是人工操作熟练,防止鱼体受伤受损。
(2)捕捞乌鲫成鱼前1-1.5小时开始制备渔用电化水,分别置于三个暂养池内,水量相同。现制现用是为了充分利用渔用电化水中小分子团的渗透力强、粘度小、流动性强的特性,提高去腥效率,同时充分利用其中微量H2O2、O3等强氧化性杀菌物质的抑菌能力。
(3)自来水组和100%渔用电化水组采用方案a:投放乌鲫成鱼,鱼水重量比例为1:10,开启充氧设备,控制水温,开始暂养透析,每3小时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整个水体的1/3~1/2;
1.2%盐浓度电化水组采用方案b:投放乌鲫成鱼,鱼水重量比例为1:10,开启充氧设备,控制水温,开始暂养,6-8小时后(体内食物大体排出),添加一定量的食盐使盐浓度为1.5-0.3%,继续净养6~8小时后换渔用电化水继续暂养。整个过程中每3小时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整个水体的1/3-1/2。
(4)达到透析时间(方案a 透析时间为18-24小时,方案b 透析时间为6-8小时)后,各组取出等量的乌鲫成鱼(3尾),锡箔纸包裹,电磁炉上清水蒸煮,其他条件一致。蒸煮熟后,请多人(10人以上)品尝,进行感官评定,记录,交由蒸煮人员。
注意:蒸煮熟后的样品只有蒸煮人员清楚编号,其他人员不知情。
试验设计及结果见表1-2:
表1 渔用电化水净养透析乌鲫成鱼试验设计
表2 渔用电化水净养乌鲫成鱼试验结果
试验表明:
1)相比于自来水,100%渔用电化水净养透析乌鲫成鱼24小时后,鱼体腥味去除效果更显著,肉质、粘液及鳞片等情况基本一致;
2)相比于100%渔用电化水,1.2%盐浓度电化水暂养透析乌鲫成鱼6小时后,虽相应的处理时间短,鱼体腥味去除效果更显著,肉质更有嚼劲、肌肉纤维密度更大,但体表粘液保存情况稍差,鳞片易脱落,严重降低了后期鱼的品质。
结果说明添加盐分追求时间与良好品质不可兼得,还会增加生产成本,因此采用100%渔用电化水净养透析对乌鲫成鱼来说是最适宜的去腥方案,腥味去除显著,外观、品质都较好。
案例二:
采用110A、26V的电流电压处理井水制得的渔用电化水对鲫鱼、乌鱼等成鱼进行净养透析,其中溶氧为10.8mg/L左右,氨氮为0.01mg/L左右,亚硝酸盐为0.002mg/L左右,O3为0.6mg/L左右,H2O2为0.4 mg/L左右。选择同规格的鲫鱼、乌鱼等成鱼(分别为0.25kg、0.3kg左右),设置对照试验,分别为井水组和100%渔用电化水组,每组三次重复,鱼水重量比例分别为1:8、1:6.67。采用方案a,透析时间为24小时,其他同案例一。设置对照试验如下:
表3 渔用电化水净养透析鲫鱼、乌鱼等成鱼试验设计
试验结果如下:
表4 渔用电化水净养透析鲫鱼、乌鱼等成鱼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100%渔用电化水净养透析鲫鱼、乌鱼等成鱼24小时后,腥味去除效果明显比井水组显著,且粘液保存情况较好,肉质、鳞片等保存情况基本一致。采用渔用电化水暂养透析鲫鱼、乌鱼等成鱼,腥味去除效果显著,外观、品质较好。
案例三:
采用62A、12.6V的电流电压处理井水制得的渔用电化水对草鱼、鲤鱼等成鱼进行净养透析,其中溶氧为11.2mg/L左右,氨氮为0.008mg/L左右,亚硝酸盐为0.004mg/L左右,O3为0.5mg/L左右,H2O2为0.4 mg/L左右。选择同规格的草鱼、鲤鱼等成鱼(分别为0.6kg、0.45kg左右),设置对照试验,分别为自来水组和100%渔用电化水组,每组三次重复,鱼水重量比例分别为1:6.67、1:8.89。采用方案a,透析时间分别为24小时、18小时,其他同实施例1。设置对照试验如下:
表5 渔用电化水净养透析草鱼、鲤鱼等成鱼试验设计
试验结果如下:
表6 渔用电化水净养透析草鱼、鲤鱼等成鱼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100%渔用电化水分别净养透析草鱼24小时、暂养透析鲤鱼18小时后,腥味去除效果比井水组显著,且体表粘液保存情况较好,肉质、鳞片等保存情况基本一致。采用渔用电化水净养透析草鱼、鲤鱼等成鱼,腥味去除效果显著,外观、品质较好。
渔用电化水应用于鲜活淡水鱼净养透析去腥味,不仅可达到去除鱼体腥味的目的,还能保证活鱼良好的外观、品质。本发明中应用及方法可大规模推广应用,成本低廉,可提升鲜活淡水鱼品质,改善我国淡水鱼产品出口现状,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