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及由该方法制成的超拉力绳索.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73464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78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22547.0

申请日:

2014.08.25

公开号:

CN104153224A

公开日:

2014.11.19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 IPC(主分类):D07B 1/02申请公布日:2014111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07B 1/02申请日:20140825|||公开

IPC分类号:

D07B1/02; D07B3/00

主分类号:

D07B1/02

申请人:

东莞市碳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建恒; 尹涛; 李书清; 胡艳民

地址:

523876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厦边管理区沿河路16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代理人:

张海英;胡彬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S10、将多股碳纤维束的第一端固定在一起;S20、使碳纤维束的第一端固定不动,捻动每一股碳纤维束的第二端使碳纤维束单独旋转;S30、碳纤维束的第一端保持固定不动,将多股碳纤维束的第二端固定在一起;S40、碳纤维束的第一端保持固定不动,捻动固定在一起的碳纤维束的第二端使碳纤维束沿与单独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共同旋转。一种由上述方法制成超拉力绳索,包括多股螺旋绞合在一起的碳纤维束,碳纤维束呈中心对称分布。提供一种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及由该方法制成的超拉力绳索,以实现简单、高效、可靠地生产超拉力绳索,并满足不同设备、工具对于高强度的抗拉绳索的使用要求。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固定第一端:将两股或者两股以上的碳纤维束的第一端固定在一起;
S20、单股自转:使固定在一起的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一端固定不动,捻动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二端使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单独旋转,且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的单独旋转的方向相同;
S30、固定第二端:固定在一起的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一端保持固定不动,将单独旋转后的两股或者两股以上的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二端固定在一起;
S40、多股反转:固定在一起的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一端保持固定不动,捻动固定在一起的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二端使两股或者两股以上的所述碳纤维束共同旋转,且共同旋转的方向与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单独旋转的方向相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中所述的两股或者两股以上的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一端通过打结固定在一起。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0通过将打结后的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一端夹紧在固定设备上使所述碳纤维束固定不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中所述的两股或者两股以上的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一端通过夹紧工装固定在一起。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0通过将所述夹紧工装紧固在固定设备上使所述碳纤维束固定不动。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的单独旋转的圈数相同。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 在于,步骤S30的中所述的单独旋转后的两股或者两股以上的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二端通过打结固定在一起,或者通过夹紧工装固定在一起。

8.
  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制成的超拉力绳索,其特征在于,包括两股或者两股以上所述碳纤维束,所述碳纤维束螺旋绞合在一起,所述碳纤维束呈中心对称分布。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超拉力绳索,其特征在于,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包括至少一千根碳纤维丝。

说明书

一种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及由该方法制成的超拉力绳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绳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及由该方法制成的超拉力绳索。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进步,人们对于各类装备产生了更高的性能要求和更高的可靠性要求,从而促使了用于制备各类装备的各类材料不断向着轻量化、微型化和高强度等方向发展。
碳纤维是其中一种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的材料。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材料,碳纤维具有耐高温,耐烧蚀,热膨胀系数小,及高比强度、高比模量的特性,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等领域。碳纤维在国际上被誉为“黑色黄金”,同时碳纤维也被称为继石器和钢铁后的“第三代材料”。用碳纤维制成的复合材料具有极高的抗拉强度,而且该复合材料很轻,因此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而且随着碳纤维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特别是大丝束纤维生产技术的开发成功,碳纤维的应用正在由传统的纯军事用途,日益向文体用品、机械、电子、建筑等居民用品领域拓展。
基于上述情况,厂家不断钻研碳纤维的生产技术,并提供了一种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及由该方法的超拉力绳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以实现简单、 高效地生产超拉力绳索。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拉力绳索,以满足高强度的抗拉使用要求。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固定第一端:将两股或者两股以上的碳纤维束的第一端固定在一起。
S20、单股自转:使固定在一起的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一端固定不动,捻动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二端使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单独旋转,且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的单独旋转的方向相同。
具体地,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单独旋转的旋转轴线均是各自的中心轴线。
S30、固定第二端:固定在一起的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一端保持固定不动,将单独旋转后的两股或者两股以上的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二端固定在一起。
具体地,由于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均经过单独旋转,因此所述碳纤维束具有较大的反向回旋的作用力,将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一端保持固定不动,可以有效防止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一端在反向回旋的作用力下发生转动甚至散架,保证单独旋转的效果。
S40、多股反转:固定在一起的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一端保持固定不动,捻动固定在一起的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二端使两股或者两股以上的所述碳纤维束共同旋转,且共同旋转的方向与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单独旋转的方向相反。
具体地,共同旋转的方向与单独旋转的方向相反,使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单独旋转时形成的反向回旋力得到释放,同时共同旋转使两股或者两股以上的所述碳纤维束绞合在一起,形成自锁的螺旋式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S10中所述的两股或者两股以上的所述碳 纤维束的第一端通过打结固定在一起,或者通过夹紧工装固定在一起。
具体地,该超拉力绳索制成后,当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一端的绳结被解开,或者所述夹紧工装被拆卸,该超拉力绳索的螺旋式绞合结构能够保持原有结构,不会自动散架。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S20通过将打结后的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一端夹紧在固定设备上使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一端固定不动,或者通过将所述夹紧工装紧固在所述固定设备上使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一端固定不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的单独旋转的圈数相同,可以有效保证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的单独旋转形成的反向回旋力相同,避免某一股所述碳纤维束的反向回旋力过大导致该超拉力绳索的螺旋式绞合结构不稳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S30的单独旋转后的两股或者两股以上的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二端通过打结固定在一起,或者通过夹紧工装固定在一起。
具体地,该超拉力绳索制成后,当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二端的绳结被解开,或者所述夹紧工装被拆卸,该超拉力绳索的螺旋式绞合结构能够保持原有结构,不会自动散架。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由所述的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制成的超拉力绳索,包括两股或者两股以上所述碳纤维束,所述碳纤维束螺旋绞合在一起,所述碳纤维束呈中心对称分布。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共同旋转的方向与单独旋转的方向相反,使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单独旋转时形成的反向回旋力得到释放,同时共同旋转使两股或者两股以上的所述碳纤维束绞合在一起,因此所述超拉力绳索具有能够自锁且不自动散架的螺旋式绞合结构。
优选的,所述超拉力绳索的直径是0.2mm,所述超拉力绳索具有两股所述碳 纤维束。
优选的,所述超拉力绳索的直径是0.4mm,所述超拉力绳索具有两股或者四股所述碳纤维束。
优选的,所述超拉力绳索的直径是0.6mm,所述超拉力绳索具有两股或者三股所述碳纤维束。
优选的,所述超拉力绳索的直径是1mm,所述超拉力绳索具有两股或者三股所述碳纤维束。
优选的,所述超拉力绳索的直径是2mm,所述超拉力绳索具有两股或者三股所述碳纤维束。
优选的,所述超拉力绳索的直径是3mm,所述超拉力绳索具有三股或者六股所述碳纤维束。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包括至少一千根碳纤维丝。
优选的,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包括一千根所述碳纤维丝。
优选的,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包括三千根所述碳纤维丝。
优选的,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包括六千根所述碳纤维丝。
优选的,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包括一万二千根所述碳纤维丝。
优选的,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包括二万四千根所述碳纤维丝。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及由该方法制成的超拉力绳索,以实现简单、高效、可靠地生产超拉力绳索,并满足不同设备、工具对于高强度的抗拉绳索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所述的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实施例所述的超拉力绳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中:
1、超拉力绳索;2、碳纤维束;3、碳纤维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提供一种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固定第一端:将三股碳纤维束2的第一端以打结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S20、单股自转:将打结后固定在一起的碳纤维束2的第一端夹紧在固定设备上使碳纤维束2的第一端固定不动,捻动每一股碳纤维束2的第二端使每一股碳纤维束2单独旋转,每一股碳纤维束2单独旋转的旋转轴线均是各自的中心轴线,每一股碳纤维束2的单独旋转的方向相同。
同时每一股碳纤维束2的单独旋转的圈数也相同,有效保证每一股碳纤维束2的单独旋转形成的反向回旋力相同,避免某一股碳纤维束2的反向回旋力过大导致超拉力绳索1的螺旋式绞合结构不稳定。
S30、固定第二端:固定在一起的碳纤维束2的第一端保持固定不动,将单独旋转后的三股碳纤维束2的第二端以打结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具体地,由于每一股碳纤维束2均经过单独旋转,因此碳纤维束2具有较大的反向回旋的作用力,将碳纤维束2的第一端保持固定不动,可以有效防止碳纤维束2的第一端在反向回旋的作用力下发生转动甚至散架,保证单独旋转的效果。
S40、多股反转:固定在一起的碳纤维束2的第一端保持固定不动,捻动固定在一起的碳纤维束2的第二端使三股碳纤维束2共同旋转,且共同旋转的方向与每一股碳纤维束2单独旋转的方向相反。
具体地,共同旋转的方向与单独旋转的方向相反,使每一股碳纤维束2单独旋转时形成的反向回旋力得到释放,同时共同旋转使三股碳纤维束2绞合在一起,形成自锁的螺旋式结构。
提供一种由上述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制成的超拉力绳索1,包括三股碳纤维束2,碳纤维束2螺旋绞合在一起,碳纤维束2呈中心对称分布,超拉力绳索1的直径是0.6mm,每一股碳纤维束2包括三千根碳纤维丝3。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共同旋转的方向与单独旋转的方向相反,使每一股碳纤维束2单独旋转时形成的反向回旋力得到释放,同时共同旋转使三股碳纤维束2绞合在一起,因此超拉力绳索1具有能够自锁且不自动散架的螺旋式绞合结构。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超拉力绳索1包括两股碳纤维束2,步骤S10的两股碳纤维束2的第一端通过夹紧工装固定在一起。步骤S20通过将所述夹紧工装紧固在固定设备上使碳纤维束2的第一端固定不动。步骤S30的单独旋转后的两股碳纤维束2的第二端通过夹紧工装固定在一起。
一种超拉力绳索1,包括两股碳纤维束2,碳纤维束2螺旋绞合在一起,碳纤维束2呈中心对称分布,超拉力绳索1的直径是0.2mm,每一股碳纤维束2包括一千根碳纤维丝3。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
超拉力绳索1包括四股碳纤维束2,每一股碳纤维束2包括一千根碳纤维丝3,超拉力绳索1的直径是0.4mm。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
超拉力绳索1包括两股碳纤维束2,每一股碳纤维束2包括三千根碳纤维丝3,超拉力绳索1的直径是0.4mm。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
超拉力绳索1包括两股碳纤维束2,每一股碳纤维束2包括六千根碳纤维丝3,超拉力绳索1的直径是0.6mm。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
超拉力绳索1包括三股碳纤维束2,每一股碳纤维束2包括六千根碳纤维丝3,超拉力绳索1的直径是1mm。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
超拉力绳索1包括两股碳纤维束2,每一股碳纤维束2包括一万二千根碳纤维丝3,超拉力绳索1的直径是1mm。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
超拉力绳索1包括三股碳纤维束2,每一股碳纤维束2包括一万二千根碳纤维丝3,超拉力绳索1的直径是2mm。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
超拉力绳索1包括两股碳纤维束2,每一股碳纤维束2包括二万四千根碳纤维丝3,超拉力绳索1的直径是2mm。
实施例十: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
超拉力绳索1包括六股碳纤维束2,每一股碳纤维束2包括一万二千根碳纤维丝3,超拉力绳索1的直径是3mm。
实施例十一: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
超拉力绳索1包括三股碳纤维束2,每一股碳纤维束2包括二万四千根碳纤维丝3,超拉力绳索1的直径是3mm。
本文中的“第一”、“第二”仅仅是为了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一种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及由该方法制成的超拉力绳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及由该方法制成的超拉力绳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及由该方法制成的超拉力绳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及由该方法制成的超拉力绳索.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及由该方法制成的超拉力绳索.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53224A43申请公布日20141119CN104153224A21申请号201410422547022申请日20140825D07B1/02200601D07B3/0020060171申请人东莞市碳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地址523876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厦边管理区沿河路160号72发明人杨建恒尹涛李书清胡艳民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代理人张海英胡彬54发明名称一种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及由该方法制成的超拉力绳索57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S10、将多股碳纤维束的第一端固定在一起;S20、使碳纤维束的第一端固定不动,捻动每。

2、一股碳纤维束的第二端使碳纤维束单独旋转;S30、碳纤维束的第一端保持固定不动,将多股碳纤维束的第二端固定在一起;S40、碳纤维束的第一端保持固定不动,捻动固定在一起的碳纤维束的第二端使碳纤维束沿与单独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共同旋转。一种由上述方法制成超拉力绳索,包括多股螺旋绞合在一起的碳纤维束,碳纤维束呈中心对称分布。提供一种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及由该方法制成的超拉力绳索,以实现简单、高效、可靠地生产超拉力绳索,并满足不同设备、工具对于高强度的抗拉绳索的使用要求。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1页10申请公。

3、布号CN104153224ACN104153224A1/1页21一种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0、固定第一端将两股或者两股以上的碳纤维束的第一端固定在一起;S20、单股自转使固定在一起的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一端固定不动,捻动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二端使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单独旋转,且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的单独旋转的方向相同;S30、固定第二端固定在一起的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一端保持固定不动,将单独旋转后的两股或者两股以上的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二端固定在一起;S40、多股反转固定在一起的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一端保持固定不动,捻动固定在一起的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二端使两股或者两股以上的所述碳纤维束。

4、共同旋转,且共同旋转的方向与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单独旋转的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中所述的两股或者两股以上的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一端通过打结固定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0通过将打结后的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一端夹紧在固定设备上使所述碳纤维束固定不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中所述的两股或者两股以上的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一端通过夹紧工装固定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0通过将所述夹紧工装紧固在固定设备上使所述碳纤。

5、维束固定不动。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的单独旋转的圈数相同。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0的中所述的单独旋转后的两股或者两股以上的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二端通过打结固定在一起,或者通过夹紧工装固定在一起。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制成的超拉力绳索,其特征在于,包括两股或者两股以上所述碳纤维束,所述碳纤维束螺旋绞合在一起,所述碳纤维束呈中心对称分布。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超拉力绳索,其特征在于,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包括至少一千根碳纤维丝。权利要求书CN104。

6、153224A1/5页3一种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及由该方法制成的超拉力绳索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绳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及由该方法制成的超拉力绳索。背景技术0002随着工业的进步,人们对于各类装备产生了更高的性能要求和更高的可靠性要求,从而促使了用于制备各类装备的各类材料不断向着轻量化、微型化和高强度等方向发展。0003碳纤维是其中一种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的材料。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材料,碳纤维具有耐高温,耐烧蚀,热膨胀系数小,及高比强度、高比模量的特性,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等领域。碳纤维在国际上被誉为“黑色黄金”,同时碳纤维也被称为继石器和钢铁后的“第三代材料”。用碳纤维。

7、制成的复合材料具有极高的抗拉强度,而且该复合材料很轻,因此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而且随着碳纤维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特别是大丝束纤维生产技术的开发成功,碳纤维的应用正在由传统的纯军事用途,日益向文体用品、机械、电子、建筑等居民用品领域拓展。0004基于上述情况,厂家不断钻研碳纤维的生产技术,并提供了一种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及由该方法的超拉力绳索。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以实现简单、高效地生产超拉力绳索。0006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拉力绳索,以满足高强度的抗拉使用要求。0007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0008一方面,提。

8、供一种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09S10、固定第一端将两股或者两股以上的碳纤维束的第一端固定在一起。0010S20、单股自转使固定在一起的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一端固定不动,捻动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二端使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单独旋转,且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的单独旋转的方向相同。0011具体地,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单独旋转的旋转轴线均是各自的中心轴线。0012S30、固定第二端固定在一起的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一端保持固定不动,将单独旋转后的两股或者两股以上的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二端固定在一起。0013具体地,由于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均经过单独旋转,因此所述碳纤维束具有较大的反向回旋的作用力,将所述碳纤。

9、维束的第一端保持固定不动,可以有效防止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一端在反向回旋的作用力下发生转动甚至散架,保证单独旋转的效果。0014S40、多股反转固定在一起的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一端保持固定不动,捻动固定在一起的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二端使两股或者两股以上的所述碳纤维束共同旋转,且共同旋转说明书CN104153224A2/5页4的方向与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单独旋转的方向相反。0015具体地,共同旋转的方向与单独旋转的方向相反,使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单独旋转时形成的反向回旋力得到释放,同时共同旋转使两股或者两股以上的所述碳纤维束绞合在一起,形成自锁的螺旋式结构。0016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S10中所述的两股。

10、或者两股以上的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一端通过打结固定在一起,或者通过夹紧工装固定在一起。0017具体地,该超拉力绳索制成后,当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一端的绳结被解开,或者所述夹紧工装被拆卸,该超拉力绳索的螺旋式绞合结构能够保持原有结构,不会自动散架。001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S20通过将打结后的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一端夹紧在固定设备上使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一端固定不动,或者通过将所述夹紧工装紧固在所述固定设备上使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一端固定不动。001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的单独旋转的圈数相同,可以有效保证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的单独旋转形成的反向回旋力相同,避免某一股所述碳纤维束的反向回。

11、旋力过大导致该超拉力绳索的螺旋式绞合结构不稳定。002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S30的单独旋转后的两股或者两股以上的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二端通过打结固定在一起,或者通过夹紧工装固定在一起。0021具体地,该超拉力绳索制成后,当所述碳纤维束的第二端的绳结被解开,或者所述夹紧工装被拆卸,该超拉力绳索的螺旋式绞合结构能够保持原有结构,不会自动散架。0022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由所述的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制成的超拉力绳索,包括两股或者两股以上所述碳纤维束,所述碳纤维束螺旋绞合在一起,所述碳纤维束呈中心对称分布。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共同旋转的方向与单独旋转的方向相反,使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单独旋转时形成的反向。

12、回旋力得到释放,同时共同旋转使两股或者两股以上的所述碳纤维束绞合在一起,因此所述超拉力绳索具有能够自锁且不自动散架的螺旋式绞合结构。0023优选的,所述超拉力绳索的直径是02MM,所述超拉力绳索具有两股所述碳纤维束。0024优选的,所述超拉力绳索的直径是04MM,所述超拉力绳索具有两股或者四股所述碳纤维束。0025优选的,所述超拉力绳索的直径是06MM,所述超拉力绳索具有两股或者三股所述碳纤维束。0026优选的,所述超拉力绳索的直径是1MM,所述超拉力绳索具有两股或者三股所述碳纤维束。0027优选的,所述超拉力绳索的直径是2MM,所述超拉力绳索具有两股或者三股所述碳纤维束。0028优选的,所述。

13、超拉力绳索的直径是3MM,所述超拉力绳索具有三股或者六股所述碳纤维束。002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包括至少一千根碳纤维丝。0030优选的,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包括一千根所述碳纤维丝。0031优选的,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包括三千根所述碳纤维丝。0032优选的,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包括六千根所述碳纤维丝。说明书CN104153224A3/5页50033优选的,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包括一万二千根所述碳纤维丝。0034优选的,每一股所述碳纤维束包括二万四千根所述碳纤维丝。003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及由该方法制成的超拉力绳索,以实现简单、高效、可靠地生产超拉力绳。

14、索,并满足不同设备、工具对于高强度的抗拉绳索的使用要求。附图说明0036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37图1为实施例所述的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0038图2为实施例所述的超拉力绳索的结构示意图。0039图2中00401、超拉力绳索;2、碳纤维束;3、碳纤维丝。具体实施方式0041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0042实施例一0043如图1和图2所示,提供一种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44S10、固定第一端将三股碳纤维束2的第一端以打结的方式固定在一起。0045S20、单股自转将打结后固定在一起的碳纤维束2的第一端夹紧在固定。

15、设备上使碳纤维束2的第一端固定不动,捻动每一股碳纤维束2的第二端使每一股碳纤维束2单独旋转,每一股碳纤维束2单独旋转的旋转轴线均是各自的中心轴线,每一股碳纤维束2的单独旋转的方向相同。0046同时每一股碳纤维束2的单独旋转的圈数也相同,有效保证每一股碳纤维束2的单独旋转形成的反向回旋力相同,避免某一股碳纤维束2的反向回旋力过大导致超拉力绳索1的螺旋式绞合结构不稳定。0047S30、固定第二端固定在一起的碳纤维束2的第一端保持固定不动,将单独旋转后的三股碳纤维束2的第二端以打结的方式固定在一起。0048具体地,由于每一股碳纤维束2均经过单独旋转,因此碳纤维束2具有较大的反向回旋的作用力,将碳纤维。

16、束2的第一端保持固定不动,可以有效防止碳纤维束2的第一端在反向回旋的作用力下发生转动甚至散架,保证单独旋转的效果。0049S40、多股反转固定在一起的碳纤维束2的第一端保持固定不动,捻动固定在一起的碳纤维束2的第二端使三股碳纤维束2共同旋转,且共同旋转的方向与每一股碳纤维束2单独旋转的方向相反。0050具体地,共同旋转的方向与单独旋转的方向相反,使每一股碳纤维束2单独旋转时形成的反向回旋力得到释放,同时共同旋转使三股碳纤维束2绞合在一起,形成自锁的螺旋式结构。0051提供一种由上述超拉力绳索的制造方法制成的超拉力绳索1,包括三股碳纤维束2,碳纤维束2螺旋绞合在一起,碳纤维束2呈中心对称分布,超。

17、拉力绳索1的直径是06MM,每一股碳纤维束2包括三千根碳纤维丝3。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共同旋转的方向与单独旋转说明书CN104153224A4/5页6的方向相反,使每一股碳纤维束2单独旋转时形成的反向回旋力得到释放,同时共同旋转使三股碳纤维束2绞合在一起,因此超拉力绳索1具有能够自锁且不自动散架的螺旋式绞合结构。0052实施例二005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0054超拉力绳索1包括两股碳纤维束2,步骤S10的两股碳纤维束2的第一端通过夹紧工装固定在一起。步骤S20通过将所述夹紧工装紧固在固定设备上使碳纤维束2的第一端固定不动。步骤S30的单独旋转后的两股碳纤维束2的第二端通过夹紧工装固定在一。

18、起。0055一种超拉力绳索1,包括两股碳纤维束2,碳纤维束2螺旋绞合在一起,碳纤维束2呈中心对称分布,超拉力绳索1的直径是02MM,每一股碳纤维束2包括一千根碳纤维丝3。0056实施例三005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0058超拉力绳索1包括四股碳纤维束2,每一股碳纤维束2包括一千根碳纤维丝3,超拉力绳索1的直径是04MM。0059实施例四006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0061超拉力绳索1包括两股碳纤维束2,每一股碳纤维束2包括三千根碳纤维丝3,超拉力绳索1的直径是04MM。0062实施例五006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0064超拉力绳索1包括两股碳纤维束2,每一股碳纤维束2包。

19、括六千根碳纤维丝3,超拉力绳索1的直径是06MM。0065实施例六006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0067超拉力绳索1包括三股碳纤维束2,每一股碳纤维束2包括六千根碳纤维丝3,超拉力绳索1的直径是1MM。0068实施例七006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0070超拉力绳索1包括两股碳纤维束2,每一股碳纤维束2包括一万二千根碳纤维丝3,超拉力绳索1的直径是1MM。0071实施例八007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0073超拉力绳索1包括三股碳纤维束2,每一股碳纤维束2包括一万二千根碳纤维丝3,超拉力绳索1的直径是2MM。0074实施例九007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0076超拉力绳。

20、索1包括两股碳纤维束2,每一股碳纤维束2包括二万四千根碳纤维丝3,超拉力绳索1的直径是2MM。0077实施例十说明书CN104153224A5/5页7007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0079超拉力绳索1包括六股碳纤维束2,每一股碳纤维束2包括一万二千根碳纤维丝3,超拉力绳索1的直径是3MM。0080实施例十一008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0082超拉力绳索1包括三股碳纤维束2,每一股碳纤维束2包括二万四千根碳纤维丝3,超拉力绳索1的直径是3MM。0083本文中的“第一”、“第二”仅仅是为了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0084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说明书CN104153224A1/1页8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153224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绳;除电缆以外的缆索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