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莼菜饮料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莼菜饮料及其制备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3251094 B (45)授权公告日 2014.08.13 CN 103251094 B (21)申请号 201310183479.2 (22)申请日 2013.05.17 A23L 2/02(2006.01) A23L 1/29(2006.01) A23L 2/84(2006.01) (73)专利权人 邹桂怀 地址 445400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利川市腾龙工业园多仁多实业有限公 司 专利权人 湖北工业大学 (72)发明人 邹桂怀 汪超 邹承君 李冬生 周明全 柯卫东 (74)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代理人 孔敏 CN 1024。
2、50707 A,2012.05.16, 权利要求 1-2. CN 103005592 A,2013.04.03, 权利要求 1. CN 1099586 A,1995.03.08, 全文 . CN 1719986 A,2006.01.11, 全文 . 严鸿等.竹荪保健饮料. 竹荪与灰树花 .贵 州科技出版社 ,2002, 第 62-63 页 . 于新等 . 野菜加工的前处理、 野菜汁及野 菜汁饮料的加工技术 .野菜的加工、 食用与药 用 .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第 38-40 页 . 刘程等 . 魔芋葡甘聚糖、 酶用于果蔬加 工 .当代新型食品 .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 社 ,1998, 。
3、第 520-521、 860-861 页 . (54) 发明名称 一种莼菜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莼菜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包 括如下步骤 : A、 筛选原料 : 选取新鲜莼菜、 淡竹叶 洗净, 切丁, 1L水中加入400g的莼菜和淡竹叶, 莼 菜和淡竹叶的重量比为5582, 将莼菜、 淡 竹叶分隔漂烫, 调酸护色 ; B、 将步骤 A 处理后莼菜 粉碎、 酶解得到莼菜酶解液, 将步骤 A 处理后的淡 竹叶经过粉碎得到淡竹叶浆液 ; 莼菜酶解液与淡 竹叶浆液混合得到果蔬溶液 ; C、 过滤 ; D、 调味 ; E、 均质和脱气 : 采用超声波均质机均质和脱气, 灭 菌, 。
4、灌装, 即可得到一种风味独特的莼菜饮料。本 发明的莼菜饮料, 是以莼菜、 淡竹叶、 魔芋葡甘聚 糖为原料复配而成, 营养丰富, 具有增强免疫、 清 凉解热、 降低胆固醇等多重保健效果。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罗美琪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3251094 B CN 103251094 B 1/1 页 2 1. 一种莼菜饮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A、 筛选原料 : 选取新鲜莼菜、 淡竹叶洗净, 切丁, 1L 水中加入 400。
5、g 的莼菜和淡竹叶, 莼 菜和淡竹叶的重量比为 5 5 8 2, 在 60 90的温度下将莼菜、 淡竹叶分隔漂烫 15min 30min, 调酸护色, pH 范围 3 4 ; B、 粉碎、 酶解 : 将步骤 A 处理后的莼菜放入石磨中磨碎后, 再次通过胶体磨超细粉碎, 按复合酶与莼菜 1 1000 1 100 的重量比分次加入复合酶, 每 100g 复合酶含有 70g 纤维素酶和 30g 果胶酶, 酶解 1h 3h, 灭活, 得到莼菜酶解液 ; 将步骤 A 处理后的淡竹叶放 入石磨中磨碎后, 再次通过胶体磨超细粉碎, 得到淡竹叶浆液 ; 将莼菜酶解液与淡竹叶浆液 混合得到果蔬溶液 ; C、 过。
6、滤 : 步骤 B 所得果蔬溶液经筛滤后, 静置 2 4h, 经板框压滤 ; D、 调味 : 取步骤 C 所得滤液, 加入滤液重量 0.1 1.5的魔芋葡甘聚糖、 0.05 0.2的维生素 C、 6 12的蔗糖、 1 4的麦芽糖浆、 0.1 1的柠檬酸苹果酸 钙, 调节 pH 范围 5.6 6.8 ; E、 均质和脱气 : 将步骤 D 得到的溶液采用超声波均质机均质和脱气, 灭菌, 灌装, 即可 得到莼菜饮料。 2. 一种按照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制备的莼菜饮料。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251094 B 2 1/3 页 3 一种莼菜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食品。
7、加工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莼菜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莼菜 (Brasenia schreberi Gmel), 又名水葵、 马蹄草、 水菜等, 据 齐民要术 描 述 :“莼, 性纯而易生。种以浅深为候, 水深则茎肥而叶少, 水浅则茎瘦而叶多。其性逐水而 滑, 故谓之药菜, 并得葵名” 。 莼菜含有丰富的胶质蛋白、 碳水化合物, 脂肪、 多种维生素和矿 物质, 具有药食两用的保健作用, 合黄帝内经药食同源的理念。 另外, 据 中药大词典 记载 : 莼菜具有清热补血、 利尿、 解毒润肺、 止泻功效, 对热痢、 黄疸、 肿痛、 疮疱等也有疗效 ; 其主 要药用成分分为多糖体和黏质部。。
8、 0003 淡竹, 学名 Phyllostachys glauca McClure, 又名竹叶门冬青、 米身草、 竹叶麦冬 等。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至长江流域间, 移植母竹栽培, 发笋率很强。具有去烦热、 利小便、 清心等作用。据 纲目拾遗 :“能去目翳, 功同熊胆” 。同时,现代实用中药 中记载其有 : “清凉解热, 利尿。治热病口渴, 小便涩痛, 烦热不寐, 牙龈肿痛, 口腔炎” 。淡竹的茎、 叶中含 三萜化合物 : 芦竹素、 印白茅素、 蒲公英赛醇和无羁萜, 另谓地上部分含酚性成分、 氨基酸、 有机酸、 糖类。具有药食两用的保健作用, 合黄帝内经药食同源的理念。 0004 魔芋是一种多年生。
9、草木植物。地下块茎为扁球形, 个大, 叶柄粗壮, 圆柱形, 淡绿 色, 有暗紫色斑, 掌状复叶, 生长在疏林下, 具有水平降血糖、 降血脂、 降压, 散毒、 养颜、 通 脉、 减肥、 开胃等多功能。 魔芋主要成份葡甘露糖富含食物纤维, 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经 常食用对人体好处很多 : (1) 降低胆固醇, 防治高血压, 高血脂 ; (2) 对防治糖尿病有好的作 用 ; (3) 防治肥胖, 延年益寿 ; (4) 帮助消化, 防治消化系统疾病。 0005 目前, 国内外莼菜的深加工研究甚少, 莼菜加工出口一般是杀青后以 2冰醋酸 浸泡桶装出口, 产品结构单一, 国内市场上也有少量平味莼菜罐头,。
10、 但因风味、 消费习惯等 原因一直没有很大的市场。因此, 莼菜饮料已逐渐成为其深加工研究方向之一, 也是其走 入市场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上述问题, 相关研究者提供了口感多样的莼菜饮料工艺, 如 中国专利申请号 201010519328.6 公开的 “一种莼菜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中国专利申请号 201110138443.3 公开的 “天然莼菜饮料” ; 而张驰 ( 张弛, 刘信平, 周大寨, 冯峰, 莼菜饮料的 研制 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5, 26(2) : 89 92) 等均探讨性研究莼菜饮料的开发。但是, 将莼菜、 淡竹叶为原料复配饮料尚未见报道。 0006 因此, 本发明提供。
11、的一种莼菜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以莼菜与淡竹叶为原料, 采用胶 体磨超细粉碎, 加入纤维素酶酶解促进植物有效成分溶出, 加入果胶酶酶解促进胶质有效 成分溶出, 其中, 包括胶质中锌、 硒等有机物质, 有利于人体吸收。所得饮料营养丰富, 具有 增强免疫、 清凉解热、 降低胆固醇等多重保健效果。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提供一种莼菜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该方法先将莼菜与淡竹叶为原料, 在加 说 明 书 CN 103251094 B 3 2/3 页 4 工过程中减少果蔬营养成分的破坏, 同时, 加入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复合酶解, 促进有效溶 出, 通过超声波均质机, 加入淡竹叶增强饮料口感, 同时, 加入。
12、柠檬酸苹果酸钙等调配即可 制备口感柔和的天然莼菜饮料。具体步骤如下 : 0008 A、 筛选原料 : 选取新鲜莼菜、 淡竹叶洗净, 切丁, 1L 水中加入 400g 的莼菜和淡竹 叶, 莼菜和淡竹叶的重量比为 5 5 8 2, 在 60 90的温度下将莼菜、 淡竹叶分隔 漂烫 15min 30min, 调酸护色, pH 范围 3 4 ; 0009 B、 粉碎、 酶解 : 将步骤 A 处理后的莼菜放入石磨中磨碎后, 再次通过胶体磨超细粉 碎, 按复合酶与莼菜 1 1000 1 100 的重量比分次加入复合酶, 每 100g 复合酶含有 70g 纤维素酶和 30g 果胶酶 ; 酶解 1h 3h, 。
13、灭活, 得到莼菜酶解液 ; 将步骤 A 处理后的淡竹 叶放入石磨中磨碎后, 再次通过胶体磨超细粉碎, 得到淡竹叶浆液 ; 将莼菜酶解液与淡竹叶 浆液混合得到果蔬溶液 ; 0010 C、 过滤 : 步骤 B 所得果蔬溶液经筛滤后, 静置 2 4h, 经板框压滤 ; 0011 D、 调味 : 取步骤 C 所得滤液, 加入滤液重量 0.1 1.5的魔芋葡甘聚糖、 0.050.2的维生素C、 612的蔗糖、 14的麦芽糖浆、 0.11的柠檬酸 苹果酸钙, 调节 pH 范围 5.6 6.8 ; 0012 E、 均质和脱气 : 将步骤 D 得到的溶液采用超声波均质机均质和脱气, 灭菌, 灌装, 即可得到一。
14、种风味独特的莼菜饮料。 0013 所述超声波均质机的均质速率为 : 10000 转 / 分 30000 转 / 分, 超声波功率为 : 15kHz 25kHz。 0014 本发明实现的一种莼菜饮料的制备方法具有以下特征 : 本发明的莼菜饮料, 是以 莼菜、 淡竹叶、 魔芋葡甘聚糖为原料复配而成, 营养丰富, 具有增强免疫、 清凉解热、 降低胆 固醇等多重保健效果, 通过合理组方, 采用复合酶解方法促进有效溶出, 并通过胶体磨、 板 框压滤和超声波均质机技术, 减少加工过程中果蔬营养成分的损失 ; 同时, 以此加维生素 C、 蔗糖、 麦芽糖浆、 柠檬酸苹果酸钙调配而成, 其中, 柠檬酸苹果酸钙具。
15、有高溶解性、 高生物 学吸收利用性、 减少铁吸收阻碍、 增强人体骨密度、 风味良好且安全无毒的优点, 适合大众 的口感要求, 可长期贮存, 饮用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 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0016 实施例 1 0017 一种天然莼菜饮料的制备方法, 其步骤如下 : 0018 A、 筛选原料 : 选取新鲜莼菜和淡竹叶作为果蔬原料, 洗净, 切丁, 1L 水中加入 400g 莼菜和淡竹叶, 其中莼菜和淡竹叶的重量比为 5 5, 在 60的温度下将莼菜、 淡竹叶分隔 漂烫 15min, 调酸护色, pH 值为 3 ; 其中分隔漂烫的实现方式有。
16、多种, 例如可将莼菜和淡竹叶 分别放置在两个网兜中, 然后在容器中放入 1L 水, 加热至 60后, 将装有莼菜和淡竹叶网 兜放入水中进行漂烫, 网兜的作用是将莼菜和淡竹叶分隔开, 高温的水可进入网兜对莼菜 或淡竹叶进行漂烫, 而莼菜或淡竹叶又不会从网兜中溢出, 实现莼菜、 淡竹叶的分隔漂烫, 后续步骤使用时将网兜提出即可将莼菜、 淡竹叶分开捞出 ; 又或者可将莼菜、 淡竹叶置于一 个中间使用滤网隔开的容器中 ( 滤网将容器分隔成两个腔室 ) 进行漂烫, 在容器中加入 1L 说 明 书 CN 103251094 B 4 3/3 页 5 水, 加热至 60后, 将莼菜和淡竹叶分别置于滤网分隔开的。
17、两个腔室, 可实现莼菜、 淡竹叶 的分隔漂烫, 便于后续步骤分开捞出备用。 0019 B、 粉碎、 酶解 : 将步骤 A 处理后的莼菜放入石磨中磨碎后, 再次通过胶体磨超细粉 碎, 按复合酶与莼菜重量比 1 1000 分次加入复合酶, 每 100g 复合酶含有 70g 纤维素酶和 30g 果胶酶, 酶解 1h, 灭活, 得到莼菜 ; 将步骤 A 处理后的淡竹叶放入石磨中磨碎后, 再次通 过胶体磨超细粉碎, 得到淡竹叶浆液 ; 将莼菜酶解液与淡竹叶浆液混合得到果蔬溶液 ; 0020 C、 过滤 : 步骤 B 所得果蔬溶液经筛滤后, 静置 2h, 经板框压滤 ; 0021 D、 调味 : 取步骤 。
18、C 所得滤液, 加入滤液重量 0.1的魔芋葡甘聚糖、 0.05的维生 素 C、 6的蔗糖、 1的麦芽糖浆、 0.1的柠檬酸苹果酸钙, 调节 pH 为 6 ; 0022 E、 均质和脱气 : 将步骤 D 得到的溶液采用超声波均质机均质和脱气, 灭菌, 灌装, 即可得到一种风味独特的莼菜饮料。 0023 实施例 2 0024 一种天然莼菜饮料的制备方法, 其步骤如下 : 0025 A、 筛选原料 : 选取新鲜莼菜和淡竹叶洗净, 切丁, 1L 水中加入 400g 的莼菜和淡竹 叶, 莼菜和淡竹叶的重量比为 8 2, 在 90的温度下将莼菜、 淡竹叶分隔漂烫 30min, 调酸 护色, pH 为 4 。
19、; 其中分隔漂烫的实现方式有多种, 例如可将莼菜和淡竹叶分别放置在两个网 兜中, 然后置于 90的水中漂烫 ; 或者可将莼菜、 淡竹叶置于一个中间使用滤网隔开的容 器中进行漂烫 ( 如实施例 1 所述, 在此不再赘述 )。 0026 B、 粉碎、 酶解 : 将步骤 A 处理后的莼菜放入石磨中磨碎后, 再次通过胶体磨超细粉 碎, 按复合酶与莼菜重量比 1 100 分次加入复合酶, 酶解 3h, 灭活, 得到莼菜酶解液 ; 将步 骤 A 处理后的淡竹叶放入石磨中磨碎后, 再次通过胶体磨超细粉碎, 得到淡竹叶浆液 ; 将莼 菜酶解液与淡竹叶浆液混合得到果蔬溶液 ; 0027 C、 过滤 : 步骤 B。
20、 所得果蔬溶经筛滤后, 静置 4h, 经板框压滤 ; 0028 D、 调味 : 取步骤 C 所得滤液, 加入滤液重量 1.5的魔芋葡甘聚糖、 0.2的维生素 C、 12的蔗糖、 4的麦芽糖浆、 1的柠檬酸苹果酸钙, 调节 pH 为 6.5 ; 0029 E、 均质和脱气 : 将步骤 D 得到的溶液采用超声波均质机均质和脱气, 灭菌, 灌装, 即可得到一种风味独特的莼菜饮料。 0030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 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 都应 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说 明 书 CN 103251094 B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