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酸角果冻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酸角果冻及其制备方法.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3141726 B (45)授权公告日 2014.07.23 CN 103141726 B (21)申请号 201310085403.6 (22)申请日 2013.03.15 A23L 1/06(2006.01) (73)专利权人 宋正彩 地址 325409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万全镇岗 上村 (72)发明人 宋正彩 (74)专利代理机构 云南派特律师事务所 53110 代理人 张怡 CN 101803694 A,2010.08.18, CN 102132807 A,2011.07.27, CN 1203031 A,1998.12.30, 郝利平主编 .(四) 果冻。
2、加工 .园艺产品贮 藏加工学 .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第 1 版 ), 余铭等 . 酸角风味软糖的研制 .安徽农业 科学 .2011, 第 39 卷 ( 第 10 期 ), 无 . 酸角冻 (异形果冻) . http:/auction1. 4#nolink .2013, 朱红业等 . 云南酸角资源及其水保经济林开 发 .云南热作科技 .1996, 第 19 卷 ( 第 1 期 ), (54) 发明名称 一种酸角果冻及其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酸角果冻及其制备方法, 涉 及食品生产领域。它的配方及其重量百分含量 组成为 : 水 55% 75%、 酸角汁 10% 25。
3、%、 果冻 粉 0.1% 0.5%、 苹果酸 0.1% 0.6%、 柠檬酸钠 0.02% 0.09%、 香精 0.05% 0.3%、 山梨酸钾 0.01% 0.06%、 安赛蜜 0.008% 0.04%、 白砂糖 5% 25% 和焦糖色素 0.05% 0.3%。本发明的有 益效果是 : 产品风味独特, 具有良好的弹性和丰 富的口感口味, 其食用携带方便。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赖燕娜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3141726 B CN 1031。
4、41726 B 1/1 页 2 1. 一种酸角果冻, 其特征在于 : 其配方及其重量百分含量组成为 : 水 60% 70%、 酸角 汁 15% 20%、 果冻粉 0.2% 0.4%、 苹果酸 0.2% 0.5%、 柠檬酸钠 0.03% 0.08%、 香精 0.1% 0.2%、 山梨酸钾 0.02% 0.05%、 安赛蜜 0.01% 0.03%、 白砂糖 10% 20% 和焦糖 色素 0.1% 0.2%。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酸角果冻, 其特征在于 : 其配方及其重量百分含量组成 为 : 水 66%、 酸角汁 18%、 果冻粉 0.3%、 苹果酸 0.3%、 柠檬酸钠 0.05%、。
5、 香精 0.15%、 山梨酸钾 0.04%、 安赛蜜 0.02%、 白砂糖 15% 和焦糖色素 0.14%。 3. 根据权利要求 1-2 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酸角果冻,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水选自去离子水、 纯净水或蒸馏水中的一种。 4. 一种基于权利要求 3 所述酸角果冻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将水加热, 然后加入酸 角汁搅拌均匀, 再依次加入果冻粉、 苹果酸、 柠檬酸钠、 香精、 山梨酸钾、 安赛蜜、 白砂糖和焦 糖色素, 搅拌均匀, 熬煮, 灌装, 灭菌, 冷却, 烘干, 得成品。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酸角果冻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水加热的温度为 90 100。 6。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酸角果冻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熬煮的时间为0.52 小时。 7.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酸角果冻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灭菌的方法采用高温 灭菌。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41726 B 2 1/2 页 3 一种酸角果冻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食品生产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酸角果冻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酸角 (Tamarindus indica L.) , 又称罗望子, 为苏木科酸豆属的一种常绿大型乔 木, 为单属单科植物。 原产非洲热带, 现全世界热带、 南亚热带地区均有引种和栽培, 尤以印 度、 苏丹、 印。
7、度尼西亚、 泰国、 中国、 巴基斯坦等国种植最普遍, 在我国云南、 四川、 海南等地 较常见。 酸角是集多种用途于一身的重要经济树种, 其含有丰富的多种营养成分、 矿物质元 素, 其味酸甜适口, 深受人们的喜爱。 近年来, 虽然以酸角为原料进行了系列产品的开发, 如 酸角糕、 酸角饮料等, 但以酸角为原料制作果冻鲜有报道。而且现开发的酸角糕、 酸角饮料 存在着食用携带不方便和口感口味单一等缺点。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用携带方便和口感口味丰富的酸角果冻。 0004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该酸角果冻的制备方法。 0005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酸角果冻, 其配方及。
8、其重量百分含量组成为 : 水 55%75%、 酸角汁10%25%、 果冻粉0.1%0.5%、 苹果酸0.1%0.6%、 柠檬酸钠0.02% 0.09%、 香精 0.05% 0.3%、 山梨酸钾 0.01% 0.06%、 安赛蜜 0.008% 0.04%、 白砂糖 5% 25% 和焦糖色素 0.05% 0.3%。 0006 作为优选, 其配方及其重量百分含量组成为 : 水 60% 70%、 酸角汁 15% 20%、 果 冻粉 0.2% 0.4%、 苹果酸 0.2% 0.5%、 柠檬酸钠 0.03% 0.08%、 香精 0.1% 0.2%、 山梨 酸钾 0.02% 0.05%、 安赛蜜 0.01%。
9、 0.03%、 白砂糖 10% 20% 和焦糖色素 0.1% 0.2%。 0007 作为优选, 其配方及其重量百分含量组成为 : 水 66%、 酸角汁 18%、 果冻粉 0.3%、 苹 果酸 0.3%、 柠檬酸钠 0.05%、 香精 0.15%、 山梨酸钾 0.04%、 安赛蜜 0.02%、 白砂糖 15% 和焦糖 色素 0.14%。 0008 作为优选, 所述水选自去离子水、 纯净水或蒸馏水中的一种。 0009 本发明酸角果冻可以采用的常规制备方法来制备。 而将上述各原料制成本发明酸 角果冻优选的制备方法是 : 将水加热, 然后加入酸角汁搅拌均匀, 再依次加入果冻粉、 苹果 酸、 柠檬酸钠、。
10、 香精、 山梨酸钾、 安赛蜜、 白砂糖和焦糖色素, 搅拌均匀, 熬煮, 灌装, 灭菌, 冷 却, 烘干, 得成品。 0010 作为优选, 所述水加热的温度为 90 100。 0011 作为优选, 所述熬煮的时间为 0.5 2 小时。 0012 作为优选, 所述灭菌的方法采用高温灭菌。 001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 产品呈胶冻状, 风味独特, 具有良好的弹性和丰富的 口感口味, 其食用、 携带方便。 在食用时会有少量汁水喷出, 从而刺激味蕾, 能让食用者更具 有食欲。 (2) 产品的保质期为 24 个月, 相比其它酸角产品 12 个月的保质期, 提高了一倍。 说 明 书 CN 103。
11、141726 B 3 2/2 页 4 (3) 本发明质量稳定, 色泽均匀一致。 (4) 本发明在制备方法中, 灭菌后采用冷却、 烘干的工 艺, 是为了防止有水珠残留在产品表面, 有利于进行包装和保证产品质量, 并使产品的风味 更加独特好吃。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详细了解本发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效果, 下面以具体的生产 实例来进一步介绍本发明的应用和技术效果。 0015 实施例一 : 0016 将 66kg 去离子水加热至 95, 然后加入 18kg 酸角汁搅拌均匀, 再依次加入 0.3kg 果冻粉、 0.3kg 苹果酸、 0.05kg 柠檬酸钠、 0.15kg 香精、 0.。
12、04kg 山梨酸钾、 0.02kg 安赛蜜、 15kg 白砂糖和 0.14kg 焦糖色素, 搅拌均匀, 熬煮 1 小时, 灌装, 高温灭菌, 冷却, 烘干, 得成 品。 经检测, 本实施例所得产品的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为22%, 重金属、 卫生学指标经符合相 关规定。 0017 实施例二 : 0018 将 60kg 去离子水加热至 90, 然后加入 20kg 酸角汁搅拌均匀, 再依次加入 0.2kg 果冻粉、 0.4kg苹果酸、 0.03kg柠檬酸钠、 0.2kg香精、 0.03kg山梨酸钾、 0.01kg安赛蜜、 19kg 白砂糖和 0.13kg 焦糖色素, 搅拌均匀, 熬煮 0.5 小时, 。
13、灌装, 高温灭菌, 冷却, 烘干, 得成品。 经检测, 本实施例所得产品的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为 20%, 重金属、 卫生学指标经符合相关 规定。 0019 实施例三 : 0020 将 70kg 蒸馏水加热至 100, 然后加入 19kg 酸角汁搅拌均匀, 再依次加入 0.4kg 果冻粉、 0.2kg苹果酸、 0.06kg柠檬酸钠、 0.2kg香精、 0.02kg山梨酸钾、 0.02kg安赛蜜、 10kg 白砂糖和 0.1kg 焦糖色素, 搅拌均匀, 熬煮 2 小时, 灌装, 高温灭菌, 冷却, 烘干, 得成品。经 检测, 本实施例所得产品的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为 24%, 重金属、 卫生学指标经符合相关规 定。 0021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尽管参照 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依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 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 其均应涵盖在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说 明 书 CN 103141726 B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