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沐足盆.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7329452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4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0853965.4

申请日:

20170714

公开号:

CN207996166U

公开日:

2018102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K3/022,A61H39/04,A61H33/06

主分类号:

A47K3/022,A61H39/04,A61H33/06

申请人:

刘青,贵阳中医学院

发明人:

刘青,刘颖,金莉萍

地址:

550000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北京路贵医2002级学生集体宿舍

优先权:

CN201720853965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罗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医沐足盆,包括位于下部的盆体以及位于上部的盆盖,所述盆盖能够可分离地扣合在所述盆体上;在所述盆盖上设置有两个通孔,从而使用者的双腿可以穿过所述通孔进入到盆体内;所述盆体包括外壳体以及位于外壳体内侧的可分离设置的内胆体,所述内胆体为方桶状,在所述内胆体的两个相对的内侧面上分别开设有槽;至少一个按摩组件位于所述内胆体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中医沐足盆,即能够起到良好的熏的效果,还可避免烫伤,在辅助治疗消渴痹症及护理技术操作方面均有较好的创新,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生产和使用非常方便、结构牢靠,而且还制造成本低,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中医沐足盆,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下部的盆体以及位于上部的盆盖,所述盆盖能够可分离地扣合在所述盆体上;在所述盆盖上设置有两个通孔,从而使用者的双腿可以穿过所述通孔进入到盆体内;所述盆体包括外壳体以及位于外壳体内侧的可分离设置的内胆体,所述内胆体为方桶状,在所述内胆体的两个相对的内侧面上分别开设有槽,所述槽包括水平设置与所述内侧面中部的水平槽以及至少位于所述水平槽的一端的向上延伸的竖直槽;至少一个按摩组件位于所述内胆体内;所述按摩组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位于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之间的若干安装轴、位于每个所述安装轴上的若干按摩辊,并且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两端分别插入到两个相对的所述内侧面上的槽内,并且所述第一支杆能够沿着所述竖直槽上下移动,所述第二支杆能够沿着所述水平槽水平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沐足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槽的宽度大于所述水平槽的宽度,所述第一支杆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支杆的外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医沐足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竖直槽的下端还开设有延长部,所述延长部的宽度与所述水平槽的宽度相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医沐足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槽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水平槽的两端;所述按摩组件为两个。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医沐足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胆体的上边缘设置有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搭在所述外壳体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医沐足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胆体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壁之间至少部分设置有间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医沐足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盆盖包括相互拼合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医沐足盆,属于中医医疗器械或养生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医学中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无相应明确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及体征应属于中医学的“痹证力”、“萎症力”、“痛症”范畴。古代医书对本病的记载有:消渴病久出现“肾消口干,眼涩阴萎,手足烦痛”(《普济方》)。《丹溪心法》中记载消渴日久可出现“腿膝枯细,骨节酸痛”。本病系因消渴而起,痰瘀互阻是其发病的关键环节,初期以气阴两虚血瘀为主,阴虚燥热,灼伤阴液,血黏成瘀,筋脉阻滞。阴损气耗,而成气阴两虚,气血运行不畅,伤及肝阴,筋脉失养,故出现肢体末端疼痛剧烈;中期以脾虚痰瘀为主,脾主运化水湿,过食肥甘,致脾胃损伤,精液不能正常输布,聚而成痰,痰阻筋脉,影响气血运行,筋脉失养则麻,肌肉不荣则萎;后期以痰瘀阻滞肾络为主,痰瘀阻滞肾络,气血不能通达四末,进一步阴损及阳,可致阴阳两虚,寒凝血滞,故有“手足麻木,肢凉如冰”之表现。不少医者认为,消渴痹症病变属本虚标实证。本虚为气阴双亏,标实为血瘀。消渴病久不愈,耗伤气血津液,气虚不能帅血,血行不畅,而致血络瘀滞;气血不能运行至四肢术端,筋脉失养,见肢端麻木。由虚致实,瘀血内阻,疼痛并见。在《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指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病机是以气虚、阴虚、阳虚为本,以瘀血、痰浊为标,血瘀贯穿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始终。临床当首辨虚实,虚当辨气虚、阴虚、阳虚之所在,实当辨瘀与痰之所别,但总以虚中夹实最为多见。综上所述,消渴痹症病变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为痰浊血瘀,共同作用于本病的发生发展。中药沐足汤是中医护理常用的方法,在内分泌科常用于消渴痹症的患者,由于中药汤沐足不仅能够带给患者不同程度的舒适感、愉悦感,而且能够使消渴痹症患者改善症状,减轻不适,从而辅助和支持医疗效果,所以颇受患者的欢迎。消渴痹症从四肢、双下肢的远端开始,出现感觉障碍一直到疼痛难忍,常常导致患者痛苦不堪,而且常常因此而容易造成外伤、感染和足病,因此对消渴痹症的患者如此专科护理方法是有意和重要的。现有技术中的中药熏洗双足在使用时,没有充分得到熏的治疗,如果患者将双足踩在盆缘边上进行熏足,容易踩滑,同时在熏蒸时不能对足部按摩,或者在浸泡时不能对小腿部按摩。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便于熏蒸,同时在熏蒸时可以对足底按摩的中医沐足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医沐足盆,包括位于下部的盆体以及位于上部的盆盖,所述盆盖能够可分离地扣合在所述盆体上;在所述盆盖上设置有两个通孔,从而使用者的双腿可以穿过所述通孔进入到盆体内;所述盆体包括外壳体以及位于外壳体内侧的可分离设置的内胆体,所述内胆体为方桶状,在所述内胆体的两个相对的内侧面上分别开设有槽,所述槽包括水平设置与所述内侧面中部的水平槽以及至少位于所述水平槽的一端的向上延伸的竖直槽;至少一个按摩组件位于所述内胆体内;所述按摩组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位于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之间的若干安装轴、位于每个所述安装轴上的若干按摩辊,并且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两端分别插入到两个相对的所述内侧面上的槽内,并且所述第一支杆能够沿着所述竖直槽上下移动,所述第二支杆能够沿着所述水平槽水平移动。

所述竖直槽的宽度大于所述水平槽的宽度,所述第一支杆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支杆的外径。

在所述竖直槽的下端还开设有延长部,所述延长部的宽度与所述水平槽的宽度相等。

所述竖直槽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水平槽的两端;所述按摩组件为两个。

在所述内胆体的上边缘设置有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搭在所述外壳体上。

在所述内胆体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壁之间至少部分设置有间隙。

所述盆盖包括相互拼合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中医沐足盆,通过在盆体内设置按摩组件,当进行熏蒸时,使用者的双脚可以踩在所述按摩辊上进行熏蒸和按摩脚底,避免烫伤;当熏蒸完毕后,待水温降至38°C~42°C时,将按摩组件上的第一支杆向上移动,同时第二支杆水平移动,直至按摩组件竖立起来,从而可以将双脚放置入盆体的水内进行浸泡,同时还可以使用按摩辊按摩小腿部。本实用新型的中医沐足盆,即能够起到良好的熏的效果,还可避免烫伤,在辅助治疗消渴痹症及护理技术操作方面均有较好的创新,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生产和使用非常方便、结构牢靠,而且还制造成本低,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内胆体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按摩组件处于倾斜的移动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5为按摩组件处于竖立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中医沐足盆,包括位于下部的盆体1以及位于上部的盆盖2,所述盆盖2能够可分离地扣合在所述盆体1上;在所述盆盖2上设置有两个通孔21,从而使用者的双腿可以穿过所述通孔进入到盆体内;所述盆体1包括外壳体11以及位于外壳体11内侧的可分离设置的内胆体12,所述内胆体12为方桶状,在所述内胆体12的两个相对的内侧面12a上分别开设有槽,所述槽包括水平设置与所述内侧面12a中部的水平槽121以及至少位于所述水平槽121的一端的向上延伸的竖直槽122;至少一个按摩组件3位于所述内胆体12内;所述按摩组件3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杆31和第二支杆32、位于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之间的若干安装轴33、位于每个所述安装轴33上的若干按摩辊34,并且所述第一支杆31和第二支杆32的两端分别插入到两个相对的所述内侧面12a上的槽内,并且所述第一支杆31能够沿着所述竖直槽122上下移动,所述第二支杆能够沿着所述水平槽121水平移动。

所述竖直槽122的宽度大于所述水平槽121的宽度,所述第一支杆31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支杆32的外径。

在所述竖直槽122的下端还开设有延长部123,所述延长部123的宽度与所述水平槽121的宽度相等。

所述竖直槽122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水平槽121的两端;所述按摩组件3为两个。

在所述内胆体12的上边缘设置有翻边结构12b,所述翻边结构12b搭在所述外壳体11上。

在所述内胆体12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壳体11的内侧壁之间至少部分设置有间隙,间隙的作用是降低散热速度。

所述盆盖2包括相互拼合的第一部分2a与第二部分2b。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中医沐足盆,通过在盆体内设置按摩组件,当进行熏蒸时,使用者的双脚可以踩在所述按摩辊上进行熏蒸和按摩脚底,避免烫伤;当熏蒸完毕后,待水温降至38°C~42°C时,将按摩组件上的第一支杆向上移动,同时第二支杆水平移动,直至按摩组件竖立起来,从而可以将双脚放置入盆体的水内进行浸泡,同时还可以使用按摩辊按摩小腿部。本实用新型的中医沐足盆,即能够起到良好的熏的效果,还可避免烫伤,在辅助治疗消渴痹症及护理技术操作方面均有较好的创新,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生产和使用非常方便、结构牢靠,而且还制造成本低,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中医沐足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医沐足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医沐足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沐足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沐足盆.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853965.4 (22)申请日 2017.07.14 (73)专利权人 刘青 地址 550000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北京路 贵医2002级学生集体宿舍 专利权人 贵阳中医学院 (72)发明人 刘青 刘颖 金莉萍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11344 代理人 罗东 (51)Int.Cl. A47K 3/022(2006.01) A61H 39/04(2006.01) A61H 33/0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中医沐足盆 (57)摘。

2、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医沐足盆, 包括位 于下部的盆体以及位于上部的盆盖, 所述盆盖能 够可分离地扣合在所述盆体上; 在所述盆盖上设 置有两个通孔, 从而使用者的双腿可以穿过所述 通孔进入到盆体内; 所述盆体包括外壳体以及位 于外壳体内侧的可分离设置的内胆体, 所述内胆 体为方桶状, 在所述内胆体的两个相对的内侧面 上分别开设有槽; 至少一个按摩组件位于所述内 胆体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中医 沐足盆, 即能够起到良好的熏的效果, 还可避免 烫伤, 在辅助治疗消渴痹症及护理技术操作方面 均有较好的创新, 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生 产和使用非常方便、 结构牢靠, 而且还制造。

3、成本 低, 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07996166 U 2018.10.23 CN 207996166 U 1.一种中医沐足盆, 其特征在于: 包括位于下部的盆体以及位于上部的盆盖, 所述盆盖 能够可分离地扣合在所述盆体上; 在所述盆盖上设置有两个通孔, 从而使用者的双腿可以 穿过所述通孔进入到盆体内; 所述盆体包括外壳体以及位于外壳体内侧的可分离设置的内 胆体, 所述内胆体为方桶状, 在所述内胆体的两个相对的内侧面上分别开设有槽, 所述槽包 括水平设置与所述内侧面中部的水平槽以及至少位于所述水平槽的一端的向上延伸的竖 直槽; 至少一个按摩组件位。

4、于所述内胆体内; 所述按摩组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杆 和第二支杆、 位于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之间的若干安装轴、 位于每个所述安装轴上的若干 按摩辊, 并且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两端分别插入到两个相对的所述内侧面上的槽 内, 并且所述第一支杆能够沿着所述竖直槽上下移动, 所述第二支杆能够沿着所述水平槽 水平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沐足盆, 其特征在于: 所述竖直槽的宽度大于所述水平槽的 宽度, 所述第一支杆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支杆的外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医沐足盆,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竖直槽的下端还开设有延长 部, 所述延长部的宽度与所述水平槽的宽度相等。 4.如权利要求3。

5、所述的中医沐足盆, 其特征在于: 所述竖直槽为两个, 分别位于所述水 平槽的两端; 所述按摩组件为两个。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医沐足盆,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胆体的上边缘设置有翻边结 构, 所述翻边结构搭在所述外壳体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医沐足盆,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胆体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壳体 的内侧壁之间至少部分设置有间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医沐足盆,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盆盖包括相互拼合的第一部分与 第二部分。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996166 U 2 中医沐足盆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医沐足盆, 属于中医医疗器械或养生器。

6、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医学中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无相应明确的病名, 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及体征 应属于中医学的 “痹证力” 、“萎症力” 、“痛症” 范畴。 古代医书对本病的记载有: 消渴病久出 现 “肾消口干, 眼涩阴萎, 手足烦痛” ( 普济方 )。丹溪心法 中记载消渴日久可出现 “腿膝 枯细, 骨节酸痛” 。 本病系因消渴而起, 痰瘀互阻是其发病的关键环节, 初期以气阴两虚血瘀 为主, 阴虚燥热, 灼伤阴液, 血黏成瘀, 筋脉阻滞。 阴损气耗, 而成气阴两虚, 气血运行不畅, 伤及肝阴, 筋脉失养, 故出现肢体末端疼痛剧烈; 中期以脾虚痰瘀为主, 脾主运化水湿, 过食 肥甘,。

7、 致脾胃损伤, 精液不能正常输布, 聚而成痰, 痰阻筋脉, 影响气血运行, 筋脉失养则麻, 肌肉不荣则萎; 后期以痰瘀阻滞肾络为主, 痰瘀阻滞肾络, 气血不能通达四末, 进一步阴损 及阳, 可致阴阳两虚, 寒凝血滞, 故有 “手足麻木, 肢凉如冰” 之表现。 不少医者认为, 消渴痹 症病变属本虚标实证。 本虚为气阴双亏, 标实为血瘀。 消渴病久不愈, 耗伤气血津液, 气虚不 能帅血, 血行不畅, 而致血络瘀滞; 气血不能运行至四肢术端, 筋脉失养, 见肢端麻木。 由虚 致实, 瘀血内阻, 疼痛并见。 在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 中指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病机 是以气虚、 阴虚、 阳虚为本, 以瘀。

8、血、 痰浊为标, 血瘀贯穿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始终。 临 床当首辨虚实, 虚当辨气虚、 阴虚、 阳虚之所在, 实当辨瘀与痰之所别, 但总以虚中夹实最为 多见。 综上所述, 消渴痹症病变属本虚标实, 虚实夹杂, 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 标实为痰浊血 瘀, 共同作用于本病的发生发展。 中药沐足汤是中医护理常用的方法, 在内分泌科常用于消 渴痹症的患者, 由于中药汤沐足不仅能够带给患者不同程度的舒适感、 愉悦感, 而且能够使 消渴痹症患者改善症状, 减轻不适, 从而辅助和支持医疗效果, 所以颇受患者的欢迎。 消渴 痹症从四肢、 双下肢的远端开始, 出现感觉障碍一直到疼痛难忍, 常常导致患者痛苦不堪,。

9、 而且常常因此而容易造成外伤、 感染和足病, 因此对消渴痹症的患者如此专科护理方法是 有意和重要的。 现有技术中的中药熏洗双足在使用时, 没有充分得到熏的治疗, 如果患者将 双足踩在盆缘边上进行熏足, 容易踩滑, 同时在熏蒸时不能对足部按摩, 或者在浸泡时不能 对小腿部按摩。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因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提供一种便于熏蒸, 同时在 熏蒸时可以对足底按摩的中医沐足盆。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医沐足盆, 包括位于下部的盆体以及位 于上部的盆盖, 所述盆盖能够可分离地扣合在所述盆体上; 在所述盆盖上设置有两个通孔, 从而使用者。

10、的双腿可以穿过所述通孔进入到盆体内; 所述盆体包括外壳体以及位于外壳体 内侧的可分离设置的内胆体, 所述内胆体为方桶状, 在所述内胆体的两个相对的内侧面上 分别开设有槽, 所述槽包括水平设置与所述内侧面中部的水平槽以及至少位于所述水平槽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7996166 U 3 的一端的向上延伸的竖直槽; 至少一个按摩组件位于所述内胆体内; 所述按摩组件包括两 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 位于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之间的若干安装轴、 位于每 个所述安装轴上的若干按摩辊, 并且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两端分别插入到两个相对 的所述内侧面上的槽内, 并且所述第一支杆能够沿着所。

11、述竖直槽上下移动, 所述第二支杆 能够沿着所述水平槽水平移动。 0005 所述竖直槽的宽度大于所述水平槽的宽度, 所述第一支杆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支 杆的外径。 0006 在所述竖直槽的下端还开设有延长部, 所述延长部的宽度与所述水平槽的宽度相 等。 0007 所述竖直槽为两个, 分别位于所述水平槽的两端; 所述按摩组件为两个。 0008 在所述内胆体的上边缘设置有翻边结构, 所述翻边结构搭在所述外壳体上。 0009 在所述内胆体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壁之间至少部分设置有间隙。 0010 所述盆盖包括相互拼合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 0011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中医沐足盆, 通过。

12、在盆体内设置按摩组件, 当进 行熏蒸时, 使用者的双脚可以踩在所述按摩辊上进行熏蒸和按摩脚底, 避免烫伤; 当熏蒸完 毕后, 待水温降至38 C42 C时, 将按摩组件上的第一支杆向上移动, 同时第二支杆水平移 动, 直至按摩组件竖立起来, 从而可以将双脚放置入盆体的水内进行浸泡, 同时还可以使用 按摩辊按摩小腿部。 本实用新型的中医沐足盆, 即能够起到良好的熏的效果, 还可避免烫 伤, 在辅助治疗消渴痹症及护理技术操作方面均有较好的创新, 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生产和使用非常方便、 结构牢靠, 而且还制造成本低, 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附图说明 001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

13、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0015 图3为内胆体的局部剖视图。 0016 图4为按摩组件处于倾斜的移动状态时的示意图。 0017 图5为按摩组件处于竖立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 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 只通过说 明的方式描述了。

14、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 毋庸置疑,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 认识到, 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 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 实施例进行修正。 因此, 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 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 范围。 0019 如图1-5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中医沐足盆, 包括位于下部的盆体1以及位于上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7996166 U 4 部的盆盖2, 所述盆盖2能够可分离地扣合在所述盆体1上; 在所述盆盖2上设置有两个通孔 21, 从而使用者的双腿可以穿过所述通孔进入到盆体内; 所述盆体1包括外壳体11以及位于 外壳体11内侧的可分。

15、离设置的内胆体12, 所述内胆体12为方桶状, 在所述内胆体12的两个 相对的内侧面12a上分别开设有槽, 所述槽包括水平设置与所述内侧面12a中部的水平槽 121以及至少位于所述水平槽121的一端的向上延伸的竖直槽122; 至少一个按摩组件3位于 所述内胆体12内; 所述按摩组件3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杆31和第二支杆32、 位于第一 支杆和第二支杆之间的若干安装轴33、 位于每个所述安装轴33上的若干按摩辊34, 并且所 述第一支杆31和第二支杆32的两端分别插入到两个相对的所述内侧面12a上的槽内, 并且 所述第一支杆31能够沿着所述竖直槽122上下移动, 所述第二支杆能够沿着所述水平。

16、槽121 水平移动。 0020 所述竖直槽122的宽度大于所述水平槽121的宽度, 所述第一支杆31的外径大于所 述第二支杆32的外径。 0021 在所述竖直槽122的下端还开设有延长部123, 所述延长部123的宽度与所述水平 槽121的宽度相等。 0022 所述竖直槽122为两个, 分别位于所述水平槽121的两端; 所述按摩组件3为两个。 0023 在所述内胆体12的上边缘设置有翻边结构12b, 所述翻边结构12b搭在所述外壳体 11上。 0024 在所述内胆体12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壳体11的内侧壁之间至少部分设置有间隙, 间 隙的作用是降低散热速度。 0025 所述盆盖2包括相互拼合的第一。

17、部分2a与第二部分2b。 0026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中医沐足盆, 通过在盆体内设置按摩组件, 当进 行熏蒸时, 使用者的双脚可以踩在所述按摩辊上进行熏蒸和按摩脚底, 避免烫伤; 当熏蒸完 毕后, 待水温降至38 C42 C时, 将按摩组件上的第一支杆向上移动, 同时第二支杆水平移 动, 直至按摩组件竖立起来, 从而可以将双脚放置入盆体的水内进行浸泡, 同时还可以使用 按摩辊按摩小腿部。 本实用新型的中医沐足盆, 即能够起到良好的熏的效果, 还可避免烫 伤, 在辅助治疗消渴痹症及护理技术操作方面均有较好的创新, 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生产和使用非常方便、 结构牢靠, 而且还制。

18、造成本低, 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0027 显然, 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 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 对于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 动。 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 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 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7996166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6 CN 207996166 U 6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7 CN 207996166 U 7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8 CN 207996166 U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