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茶冲泡工艺与便携式茶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功夫茶冲泡工艺与便携式茶杯.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11203035.0 (22)申请日 2016.12.23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657996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7.04.26 (73)专利权人 王昆玉 地址 255300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正阳路 南首 (72)发明人 王昆玉 (74)专利代理机构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 限公司 37212 代理人 马俊荣 (51)Int.Cl. A47G 19/22(2006.01) A47J 31/18(2006.01) (56)对比。
2、文件 CN 206586767 U,2017.10.27, 审查员 杨爽 (54)发明名称 功夫茶冲泡工艺与便携式茶杯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日用品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 功夫茶冲泡工艺与便携式茶杯, 包括杯体, 杯体 自上而下分为相互连接的饮水室、 茶室和保温室 三个腔室, 茶室的内部设置滤网, 茶室的壳体上 设置控制水流与保温室相互连通的开关组件, 饮 水室的壳体上设置控制水流与茶室相互连通的 开关组件, 杯体的内部设置有将饮水室和茶室相 互连通的上导气管以及将茶室与保温室相互连 通的下导气管; 本发明结构新颖, 使用方便, 能够 实现白水与茶水的分离, 实现随时喝茶, 随时浸 泡, 。
3、随时过滤, 随时饮用的功能, 提高了茶水的品 质, 也不会对茶叶进行浪费; 另外, 也可以将咖啡 等饮料放置到茶室内, 进行浸泡、 饮用, 实现一物 多用的功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8页 CN 106579969 B 2018.10.09 CN 106579969 B 1.一种便携式茶杯, 包括杯体, 杯体的上端设置杯盖 (1) , 其特征在于, 杯体自上而下分 为相互连接的饮水室 (6) 、 茶室 (5) 和保温室 (3) 三个腔室, 保温室 (3) 为双层结构, 茶室 (5) 的内部设置滤网 (9) , 茶室 (5) 的壳体上设置控制水流与保温室 (3) 相互连通的开关组件 。
4、(7) , 饮水室 (6) 的壳体上设置控制水流与茶室 (5) 相互连通的开关组件 (7) , 杯体的内部设 置有将饮水室 (6) 和茶室 (5) 相互连通的上导气管 (12) 以及将茶室 (5) 与保温室 (3) 相互连 通的下导气管 (10) ; 上导气管 (12) 的一端设置在饮水室 (6) 腔体内部的下侧, 另一端设置在 茶室 (5) 腔体内部的下侧; 下导气管 (10) 的一端设置在茶室 (5) 腔体内部的下侧, 另一端设 置在保温室 (3) 腔体内部的下侧; 开关组件 (7) 包括活动架 (7.5) 和杠杆力臂 (7.1) , 杠杆力 臂 (7.1) 的左端插装在活动架 (7.5)。
5、 内, 活动架 (7.5) 的上端套装塞体, 活动架 (7.5) 的下端 设置复位弹簧 (7.6) , 杠杆力臂 (7.1) 的下部设置支杆 (7.7) , 杠杆力臂 (7.1) 的右端插装在 按钮 (7.3) 的内部, 位于支杆 (7.7) 与按钮 (7.3) 之间的杠杆力臂 (7.1) 的外侧套装按钮弹簧 (7.4) , 按钮 (7.3) 的外部设置密封环 (7.2)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茶杯, 其特征在于, 茶室 (5) 和饮水室 (6) 外壳的下部分 别设置连通空腔 (14) 和安装腔 (13) , 开关组件 (7) 安装在连通空腔 (14) 和安装腔 (13) 内。 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茶杯, 其特征在于, 茶室 (5) 内设置双层滤网 (9) , 双层 滤网 (9) 分别固定在茶室 (5) 内部的上下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茶杯, 其特征在于, 保温室 (3) 分为外壳和内管 (11) , 外 壳和内管 (11) 之间为真空隔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茶杯, 其特征在于, 外壳为透明玻璃外壳, 内管 (11) 设 置保温涂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茶杯, 其特征在于, 外壳和内管 (11) 采用不锈钢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茶杯, 其特征在于, 杯盖 (1) 内侧上部的外沿处设置密 封圈 (8) 。。
7、 8.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便携式茶杯的功夫茶冲泡工艺, 其特征在于, 包括 以下步骤: a、 将保温室 (3) 和茶室 (5) 旋开, 将茶叶放入滤网 (9) 之间, 并将白水倒入保温室 (3) 内, 将保温室 (3) 和茶室 (5) 旋紧; b、 泡茶时, 将杯体倒置, 按住茶室 (5) 处的开关 (2) , 白水通过茶室 (5) 处的连通空腔 (14) 由保温室 (3) 流入茶室 (5) 内, 在白水慢慢流入的过程中, 位于茶室 (5) 内的空气会由下 导气管 (10) 进入保温室 (3) , 保证压力平衡, 加水完毕后, 松开开关 (2) , 连通空腔 (14) 关闭, 将杯。
8、体放正; c、 根据茶叶的不同, 泡制一段时间; d、 泡茶完毕要饮用时, 将杯体倒置, 按住饮水室 (6) 处的开关 (2) , 茶水会通过饮水室 (6) 处的连通空腔 (14) 流入饮水室 (6) , 饮水室 (6) 内的空气会通过上导气管 (12) 进入茶室 (5) , 保证压力平衡, 倒入完毕后, 松开开关 (2) , 将杯体放正; e、 饮用时, 打开杯盖 (1) 饮用; f、 下次饮用时, 重复上述a到e的过程。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579969 B 2 功夫茶冲泡工艺与便携式茶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日用品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功夫茶冲泡工。
9、艺与便携式茶杯。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功夫茶泡茶工艺一般是将茶叶放到茶壶里, 然后往茶壶里倒水, 泡制一定 的时间, 泡好后, 将茶水倒入杯子里, 一杯一杯的喝, 传统的保温杯一般为一个腔室, 在泡茶 时, 茶叶往往是一直浸泡在水中, 无法实现茶水与白水的分区, 导致浸泡时间过长, 无法保 证茶水的口感, 无法像功夫茶一样, 将茶叶浸泡一定的时间, 立即饮用。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便携式茶杯, 结构 新颖, 能够使用杯体内的白水多次泡茶, 实现茶水与白水的分区存放。 0004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
10、 所述便携式茶杯, 包括杯体, 杯体的上端设置杯盖, 杯体自上而下分为相互连接的 饮水室、 茶室和保温室三个腔室, 茶室的内部设置滤网, 茶室的壳体上设置控制水流与保温 室相互连通的开关组件, 饮水室的壳体上设置控制水流与茶室相互连通的开关组件, 杯体 的内部设置有将饮水室和茶室相互连通的上导气管以及将茶室与保温室相互连通的下导 气管; 上导气管的一端设置在饮水室腔体内部的下侧, 另一端设置在茶室腔体内部的下侧; 下导气管的一端设置在茶室腔体内部的下侧, 另一端设置在保温室腔体内部的下侧。 0006 进一步优选, 茶室和饮水室外壳的下部分别设置连通空腔和安装腔, 开关组件安 装在连通空腔和安装。
11、腔内。 0007 进一步优选, 开关组件包括活动架和杠杆力臂, 杠杆力臂的左端插装在活动架内, 活动架的上端套装塞体, 活动架的下端设置复位弹簧, 杠杆力臂的下部设置支杆, 杠杆力臂 的右端插装在按钮的内部, 位于支杆与按钮之间的杠杆力臂的外侧套装按钮弹簧, 按钮的 外部设置密封环。 0008 进一步优选, 茶室内设置双层滤网, 双层滤网分别固定在茶室内部的上下两侧。 0009 进一步优选, 保温室为双层结构, 保温室分为外壳和内管, 外壳和内管之间为真空 隔层。 0010 进一步优选, 外壳为透明玻璃外壳, 内管设置保温涂层。 0011 进一步优选, 外壳和内管采用不锈钢制成。 0012 进。
12、一步优选, 杯盖内侧上部的外沿处设置密封圈。 0013 一种采用便携式茶杯的功夫茶冲泡工艺, 包括以下步骤: 0014 a、 将保温室和茶室旋开, 将茶叶放入滤网之间, 并将白水倒入保温室内, 将保温室 和茶室旋紧; 0015 b、 泡茶时, 将杯体倒置, 按住茶室处的开关, 白水通过茶室处的连通空腔由保温室 流入茶室内, 在白水慢慢流入的过程中, 位于茶室内的空气会由下导气管进入保温室, 保证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6579969 B 3 压力平衡, 加水完毕后, 松开开关, 连通空腔关闭, 将杯体放正; 0016 c、 根据茶叶的不同, 泡制一段时间; 0017 d、 泡茶。
13、完毕要饮用时, 将杯体倒置, 按住饮水室处的开关, 茶水会通过饮水室处的 连通空腔流入饮水室, 饮水室内的空气会通过上导气管进入茶室, 保证压力平衡, 倒入完毕 后, 松开开关, 将杯体放正; 0018 e、 饮用时, 打开杯盖饮用; 0019 f、 下次饮用时, 重复上述a到e的过程。 0020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 本发明结构新颖, 使用方便, 分为三个腔室, 保温室内盛装白水, 茶室内填装茶叶, 浸泡后成为茶水, 腔室之间相互分离, 能够实现白水与茶水的分离, 实现随时喝茶, 随时浸 泡, 随时过滤, 随时饮用的功能, 提高了了茶水的品质, 也不会对茶叶进。
14、行浪费; 另外, 也可 以将咖啡等饮料放置到茶室内, 进行浸泡、 饮用, 实现一物多用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22 图1本发明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本发明爆炸图; 0024 图3本发明爆炸后正视图; 0025 图4本发明爆炸后右视图; 0026 图5本发明线框示意图; 0027 图6本发明开关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8 图7本发明饮水室壳体结构示意图; 0029 图8本发明饮水室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0 图中: 1、 杯盖; 2、 开关; 3、 保温室; 4、 底座; 5、 茶室; 6、 饮水室; 7、 开关组件; 8、 密封 圈; 9、 滤网; 10、 下导气管; 11、 内。
15、管; 12、 上导气管; 13、 安装腔; 14、 连通空腔; 15、 导气管固定 孔; 7.1、 杠杆力臂; 7.2、 密封环; 7.3、 按钮; 7.4、 按钮弹簧; 7.5、 活动架; 7.6、 复位弹簧; 7.7、 支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0032 如图1-8所示, 本发明所述便携式茶杯, 包括杯体, 杯体上设置开关2, 杯体的上端 设置杯盖1, 杯体自上而下分为相互连接的饮水室6、 茶室5和保温室3三个腔室, 三个腔室为 分体结构, 保温室3安装在底座4的上部, 杯盖1旋接在饮水室6的上端, 饮水室6、 茶室5和保 温室3之间也采取旋。
16、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茶室5的内部设置滤网9, 具体的滤网9为双层滤网, 双层滤网分别固定在茶室5内部的上下两侧, 设置时, 茶室5内部分别设置卡槽, 双层滤网卡 装在卡槽内部, 茶室5的壳体上设置控制水流与保温室3相互连通的开关组件7, 饮水室6的 壳体上设置控制水流与茶室5相互连通的开关组件7, 开关组件7上下对称设置, 杯体的内部 设置有将饮水室6和茶室5相互连通的上导气管12以及将茶室5与保温室3相互连通的下导 气管10; 上导气管12的一端设置在饮水室6腔体内部的下侧, 另一端设置在茶室5腔体内部 的下侧, 具体的, 上导气管12分为两段, 位于饮水室6内部的一段直接固定在饮水室6壳体。
17、底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6579969 B 4 部的导气管固定孔15内, 位于茶室5内部的一段固定在茶室5内部, 并穿过滤网9, 端部位于 茶室5的下端, 这两段的相接处采用剪切式密封, 当饮水室6与茶室5旋接完毕, 对接时, 不会 出现进水、 漏气的状况; 下导气管10的一端设置在茶室5腔体内部的下侧, 另一端设置在保 温室3腔体内部的下侧, 下导气管10插装在茶室5外壳底部的导气管固定孔15内, 通过导气 管固定孔15进行固定。 0033 其中, 茶室5和饮水室6外壳的下部分别设置连通空腔14和安装腔13, 开关组件7安 装在连通空腔14和安装腔13内, 具体的, 开关组。
18、件7包括活动架7.5和杠杆力臂7.1, 杠杆力 臂7.1的左端插装在活动架7.5内, 活动架7.5的上端套装塞体, 活动架7.5的下端设置复位 弹簧7.6, 杠杆力臂7.1的下部设置支杆7.7, 杠杆力臂7.1的右端插装在按钮7.3的内部, 位 于支杆7.7与按钮7.3之间的杠杆力臂7.1的外侧套装按钮弹簧7.4, 按钮7.3的内部为斜面 结构, 按钮7.3的外部设置密封环7.2, 支杆7.7、 密封环7.2、 按钮弹簧7.4以及杠杆力臂7.1 的一部分均安装在安装腔13的内部, 塞体可以上下活动, 连通或关闭连通空腔14, 使用时, 按下按钮7.3, 按钮7.3向前移动, 按钮7.3内部的斜。
19、面推动杠杆力臂7.1向上或向下运动, 杠 杆力臂7.1的另一侧绕支杆7.7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带动活动架7.5上下移动, 控制连通空腔 14的打开, 松开按钮7.3, 按钮7.3在复位弹簧7.6的作用下复位。 0034 另外, 保温室3为双层结构, 保温室3分为外壳和内管11, 外壳和内管11之间为真空 隔层, 能够防止热传导, 起到较好的保温效果; 具体的, 外壳为透明玻璃外壳, 内管11设置保 温涂层, 保温涂层的颜色为黑色的, 能够吸收太阳能, 进一步起到保温、 加热的效果; 外壳和 内管11也可以采用不锈钢制成, 与金属保温杯的保温原理相同, 也可以采用暖瓶式的保温 方法。 0035 。
20、另外, 杯盖1内侧上部的外沿处设置密封圈8, 具体的, 在杯盖1内侧旋接螺纹的上 端设置O型密封圈8, 采用侧壁密封, 这样既可以保证密封效果, 还能够有效的解决杯盖1难 以取下的问题。 0036 一种采用便携式茶杯的功夫茶冲泡工艺, 包括以下步骤: 0037 a、 将保温室3和茶室5旋开, 将茶叶放入滤网9之间, 并将白水倒入保温室3内, 将保 温室3和茶室5旋紧; 0038 b、 泡茶时, 将杯体倒置, 按住茶室5处的开关2, 白水通过茶室5处的连通空腔14由 保温室3流入茶室5内, 在白水慢慢流入的过程中, 位于茶室5内的空气会由下导气管10进入 保温室3, 保证压力平衡, 加水完毕后,。
21、 松开开关2, 连通空腔14关闭, 将杯体放正; 0039 c、 根据茶叶的不同, 泡制一段时间; 0040 d、 泡茶完毕要饮用时, 将杯体倒置, 按住饮水室6处的开关2, 茶水会通过饮水室6 处的连通空腔14流入饮水室6, 饮水室6内的空气会通过上导气管12进入茶室5, 保证压力平 衡, 倒入完毕后, 松开开关2, 将杯体放正; 0041 e、 饮用时, 打开杯盖1饮用; 0042 f、 下次饮用时, 重复上述a到e的过程。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6579969 B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8 页 6 CN 106579969 B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8 页 7 CN 106579969 B 7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8 页 8 CN 106579969 B 8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8 页 9 CN 106579969 B 9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5/8 页 10 CN 106579969 B 10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6/8 页 11 CN 106579969 B 11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7/8 页 12 CN 106579969 B 12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 8/8 页 13 CN 106579969 B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