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丽蚜小蜂与噻虫嗪协同防治粉虱的方法.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7324715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5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0610148.5

申请日:

20180613

公开号:

CN108901504A

公开日:

2018113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13/00,A01M1/20,A01N51/00,A01P7/04

主分类号:

A01G13/00,A01M1/20,A01N51/00,A01P7/04

申请人:

山东永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发明人:

梁增文,袁辉,梁秀芹,李冬梅,李金玲,郭永军

地址:

262712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西外环与寿济路路口向北1000米路东

优先权:

CN201810610148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丽蚜小蜂与噻虫嗪协同防治粉虱的方法,日光温室蔬菜栽培过程中同步释放丽蚜小蜂和使用噻虫嗪控制粉虱危害。该方法既能有利于实现保护和利用丽蚜小蜂持续控制白粉虱、烟粉虱等害虫的同时,又能快速压低白粉虱、烟粉虱等害虫的虫口密度,杀虫效果好,且能够实现生物防治与蔬菜作物非接触性化学农药防治的有机统一。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丽蚜小蜂与噻虫嗪协同防治粉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日光温室蔬菜栽培过程中同步释放丽蚜小蜂和使用噻虫嗪控制粉虱危害;丽蚜小蜂寄生粉虱;噻虫嗪触杀粉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丽蚜小蜂与噻虫嗪协同防治粉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丽蚜小蜂,主要过程为:蔬菜定植7-10天后,发现粉虱开始释放丽蚜小蜂,667m按2000头,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3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丽蚜小蜂与噻虫嗪协同防治粉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噻虫嗪,通过悬挂杀虫板的方式实现,667m均匀悬挂杀虫板30-40张;所述杀虫板由塑料丝布、噻虫嗪、麦芽酚和壳聚糖组成;所述塑料丝布长30-40cm、宽20-25cm,由丝径为0.8mm的复合单丝按经线和纬线采用平织方式连续编织而成,复合单丝的表面吸附有噻虫嗪、麦芽酚和壳聚糖,复合单丝的表面多次吸附有噻虫嗪、麦芽酚和壳聚糖;所述复合单丝由聚四氟乙烯、纳米氧化硅和黄色母料为原料制作而成,制作步骤如下:1)用聚四氟乙烯、黄色母料和纳米氧化硅在挤出机中混匀、捏合,制成混合物;2)将步骤1)中捏合的混合物作为绞股挤出;3)将步骤2)中挤出的绞股拉伸成直径0.8mm的复合单丝;所述复合单丝的表面吸附有噻虫嗪、麦芽酚和壳聚糖,具体步骤如下:a)将25%的噻虫嗪配制成800倍水溶液;b)再向步骤a)配制的水溶液中分别加入麦芽酚、壳聚糖,使麦芽酚、壳聚糖均呈饱和状态,使麦芽酚呈饱和状态,制成噻虫嗪、麦芽酚和壳聚糖混合水溶液;c)将编制好的塑料丝布放入步骤b)配制的混合水溶液中浸制2-3小时,复合单丝微孔的表面吸附噻虫嗪、麦芽酚和壳聚糖;d)捞出后在15-20℃条件下阴干;所述复合单丝的表面多次吸附有噻虫嗪、麦芽酚和壳聚糖,具体步骤如下:)每次杀虫板连续悬挂20-30天后,将杀虫板摘下;)用清水将摘下的杀虫板洗净后,放入35-40℃的温水浸泡30分钟,活化塑料丝布中复合单丝的吸附能力;)将25%的噻虫嗪配制成800倍水溶液,再加分别加入麦芽酚、壳聚糖,使麦芽酚、壳聚糖均呈饱和状态,制成噻虫嗪、麦芽酚和壳聚糖混合水溶液;)将步骤)中经过活化处理的塑料丝布放入步骤)配制的混合水溶液中浸制2-3小时,复合单丝微孔的表面吸附噻虫嗪、麦芽酚和壳聚糖;)捞出后在15-20℃条件下阴干。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同步利用丽蚜小蜂与噻虫嗪协同防治日光温室蔬菜粉虱的方法,属于植物保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日光温室蔬菜栽培释放丽蚜小蜂控制白粉虱、烟粉虱等害虫是不可缺少的绿色防控措施。具有保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有利于延缓白粉虱、烟粉虱等害虫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在连续使用的情况下,对白粉虱、烟粉虱等害虫也具有连续而持久的控制作用等优点。但也存在防治效果较缓慢的缺陷,特别是白粉虱、烟粉虱等害虫虫口密度较大时,难以迅速压低虫口密度,必须借助化学防治来快速压低虫口密度。由于化学农药对天敌有一定的杀伤作用,日光温室蔬菜栽培中难以做到同时释放天敌和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也就是说现有技术还无法实现化学防治与释放天敌协同使用。

现有化学农药的使用方式多通过叶面喷施或根部施用,化学农药和蔬菜作物接触,势必造成蔬菜农药残留。也就是说,现有的化学防治存在难以实现蔬菜作物非接触性化学农药防治的缺陷。

对于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的重要害虫,如何实现化学防治与释放天敌协同使用以及作物非接触性化学农药防治是绿色蔬菜生产亟须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同步利用丽蚜小蜂与噻虫嗪协同防治日光温室蔬菜粉虱的方法,既能有利于实现保护和利用丽蚜小蜂持续控制白粉虱、烟粉虱等害虫的同时,又能快速压低白粉虱、烟粉虱等害虫的虫口密度,杀虫效果好,且能够实现生物防治与蔬菜作物非接触性化学农药防治的有机统一。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丽蚜小蜂与噻虫嗪协同防治粉虱的方法,日光温室蔬菜栽培过程中同步释放丽蚜小蜂和使用化学农药噻虫嗪控制粉虱危害;

所述丽蚜小蜂,一种生物天敌,寄生粉虱;

所述噻虫嗪,一种烟碱类高效低毒杀虫剂,触杀粉虱。

一种优化方案:所述释放丽蚜小蜂,主要过程为:蔬菜定植7-10天后,发现粉虱开始释放丽蚜小蜂,667m2按2000头,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3次。

另一种优化方案:所述使用化学农药噻虫嗪,通过悬挂杀虫板的方式实现,667m2均匀悬挂杀虫板30-40张;

所述杀虫板由塑料丝布、噻虫嗪、麦芽酚和壳聚糖组成;

所述塑料丝布长30-40cm、宽20-25cm,由丝径为0.8mm的复合单丝按经线和纬线采用平织方式连续编织而成,复合单丝的表面吸附有噻虫嗪、麦芽酚和壳聚糖,复合单丝的表面多次吸附有噻虫嗪、麦芽酚和壳聚糖;

所述复合单丝由聚四氟乙烯、纳米氧化硅和黄色母料为原料按质量比20:2:1制作而成,制作步骤如下:

1)将聚四氟乙烯、黄色母料和纳米氧化硅在挤出机中混匀、捏合,制成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捏合的混合物作为绞股挤出;

3)将步骤2)中挤出的绞股拉伸成直径0.8mm的复合单丝;

所述复合单丝的表面吸附有噻虫嗪、麦芽酚和壳聚糖,具体步骤如下:

a)将25%的噻虫嗪配制成800倍水溶液;

b)再向步骤a)配制的水溶液中分别加入麦芽酚、壳聚糖,使麦芽酚、壳聚糖均呈饱和状态,制成噻虫嗪、麦芽酚和壳聚糖混合水溶液;

c)将编制好的塑料丝布放入步骤b)配制的混合水溶液中浸制2-3小时,复合单丝微孔的表面吸附噻虫嗪、麦芽酚和壳聚糖;

d)捞出后在15-20℃条件下阴干;

所述复合单丝的表面多次吸附有噻虫嗪、麦芽酚和壳聚糖,具体步骤如下:

)每次杀虫板连续悬挂20-30天后,将杀虫板摘下;

)用清水将摘下的杀虫板洗净后,放入35-40℃的温水浸泡30分钟,活化塑料丝布中复合单丝的吸附能力;

)将25%的噻虫嗪配制成800倍水溶液,再分别加入麦芽酚、壳聚糖,使麦芽酚、壳聚糖均呈饱和状态,制成噻虫嗪、麦芽酚和壳聚糖混合水溶液;

)将步骤)中经过活化处理的塑料丝布放入步骤)配制的混合水溶液中浸制2-3小时,复合单丝微孔的表面吸附噻虫嗪、麦芽酚和壳聚糖;

)捞出后在15-20℃条件下阴干。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该方法对丽蚜小蜂等天敌昆虫几乎没有杀伤力,有利于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可实现化学防治与释放丽蚜小蜂等天敌协同使用,有利于快速和持续控制白粉虱、烟粉虱等害虫,提高杀虫效果。

(2)该方法防治白粉虱、烟粉虱等害虫,能够有效和快速降低虫口密度,完全能够实现蔬菜作物非接触性化学农药防治,化学农药不接触蔬菜,不会造成蔬菜农药残留,有利于实现绿色蔬菜生产。

(3)该方法不污染环境,安全高效;省时、省工、省力。

(4)该方法用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控,防控效果十分理想,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率1.9%-2.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核心内容。

实施例,一种丽蚜小蜂与噻虫嗪协同防治粉虱的方法,日光温室蔬菜栽培过程中同步释放丽蚜小蜂和使用化学农药噻虫嗪控制白粉虱、烟粉虱危害;

所述丽蚜小蜂,一种生物天敌,寄生白粉虱、烟粉虱;

所述噻虫嗪,一种烟碱类高效低毒杀虫剂,触杀白粉虱、烟粉虱。

所述释放丽蚜小蜂,主要过程为:蔬菜定植7-10天后,发现白粉虱、烟粉虱开始释放丽蚜小蜂,667m2按2000头,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3次。

所述使用化学农药噻虫嗪,通过悬挂杀虫板的方式实现,667m2均匀悬挂杀虫板30-40张;

所述杀虫板由塑料丝布、噻虫嗪、麦芽酚和壳聚糖组成;

所述塑料丝布长30-40cm、宽20-25cm,由丝径为0.8mm的复合单丝按经线和纬线采用平织方式连续编织而成,复合单丝的表面吸附有噻虫嗪、麦芽酚和壳聚糖,复合单丝的表面多次吸附有噻虫嗪、麦芽酚和壳聚糖;

所述复合单丝由聚四氟乙烯、纳米氧化硅和黄色母料为原料按质量比20:2:1制作而成,制作步骤如下:

1)用聚四氟乙烯、黄色母料和纳米氧化硅在挤出机中混匀、捏合,制成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捏合的混合物作为绞股挤出;

3)将步骤2)中挤出的绞股拉伸成直径0.8mm的复合单丝;

所述复合单丝的表面吸附有噻虫嗪、麦芽酚和壳聚糖,具体步骤如下:

a)将25%的噻虫嗪配制成800倍水溶液;

b)再向步骤a)配制的水溶液中分别加入麦芽酚、壳聚糖,使麦芽酚、壳聚糖均呈饱和状态,制成噻虫嗪、麦芽酚和壳聚糖混合水溶液;

c)将编制好的塑料丝布放入步骤b)配制的混合水溶液中浸制2-3小时,复合单丝微孔的表面吸附噻虫嗪、麦芽酚和壳聚糖;

d)捞出后在15-20℃条件下阴干;

所述复合单丝的表面多次吸附有噻虫嗪、麦芽酚和壳聚糖,具体步骤如下:

)每次杀虫板连续悬挂20-30天后,将杀虫板摘下;

)用清水将摘下的杀虫板洗净后,放入35-40℃的温水浸泡30分钟,活化塑料丝布中复合单丝的吸附能力;

)将25%的噻虫嗪配制成800倍水溶液,再分别加入麦芽酚、壳聚糖,使麦芽酚、壳聚糖均呈饱和状态,制成噻虫嗪、麦芽酚和壳聚糖混合水溶液;

)将步骤)中经过活化处理的塑料丝布放入步骤)配制的混合水溶液中浸制2-3小时,复合单丝微孔的表面吸附噻虫嗪、麦芽酚和壳聚糖;

)捞出后在15-20℃条件下阴干。

试验1:在同一日光温室番茄进行烟粉虱防治试验,将日光温室一分为五。供试番茄品种不抗黄化曲叶病毒病。

处理1:1/5采用上述本发明的方法。具体技术方案:除667m2按2000头释放丽蚜小蜂,隔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3次外,其它措施不变。

处理2:1/5采用常规生物防治方法+常规化学防治方法。常规生物防治方法:定植7-10天后,发现烟粉虱开始释放丽蚜小蜂,667m2按2000头,隔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3次。同时,喷施25%的噻虫嗪1500倍液,隔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3次。

处理3:1/5采用常规生物防治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定植7-10天后,发现烟粉虱开始释放丽蚜小蜂,667m2按2000头,隔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3次。

处理4:1/5采用常规化学防治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定植7-10天后,发现烟粉虱喷施25%的噻虫嗪1500倍液,隔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3次。

处理5:1/5不采用任何防治措施。

据调查:第1次释放丽蚜小蜂15天后,处理1、处理2、处理3和处理4粉虱的防治率分别为69.8%、58.3%、46.5%和57.4%。方差分析,处理1分别与处理2、处理3和处理4之间均达显著水平;第1次释放丽蚜小蜂30天后,处理1、处理2、处理3和处理4粉虱的防治率分别为90.5%、74.2%、81.3%和73.9%。方差分析,处理1与处理3之间达显著水平,处理1与处理2和处理4之间均达极显著水平,处理3与处理2和处理4之间均达显著水平。

第1次释放丽蚜小蜂15天调查丽蚜小蜂死亡情况,处理1未见丽蚜小蜂死亡,处理2丽蚜小蜂全部死亡,处理3未见丽蚜小蜂死亡。

整个生育期内调查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情况,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和处理5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率分别为2.1%、11.4%、13.2%、11.5%和41.8%。

试验2:在同一日光温室进行烟粉虱防治试验,将日光温室一分为五。种植作物为番茄,供试品种不抗黄化曲叶病毒病。

处理1:1/5采用上述本发明的方法。

处理2:1/5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具体为:日光温室蔬菜栽培过程中同步释放丽蚜小蜂和使用化学农药噻虫嗪控制烟粉虱危害;

释放丽蚜小蜂,主要过程为:蔬菜定植7-10天后,发现烟粉虱开始释放丽蚜小蜂,667m2按2000头,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3次。

使用化学农药噻虫嗪,通过悬挂杀虫板的方式实现,667m2均匀悬挂杀虫板30-40张;

杀虫板由塑料丝布、噻虫嗪组成;

塑料丝布长30-40cm、宽20-25cm,由丝径为0.8mm的复合单丝按经线和纬线采用平织方式连续编织而成,复合单丝的表面吸附有噻虫嗪,复合单丝的表面多次吸附有噻虫嗪;

复合单丝由聚四氟乙烯、纳米氧化硅和黄色母料为原料按质量比20:2:1制作而成,制作步骤如下:

1)用聚四氟乙烯、黄色母料和纳米氧化硅在挤出机中混匀、捏合,制成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捏合的混合物作为绞股挤出;

3)将步骤2)中挤出的绞股拉伸成直径0.8mm的复合单丝;

所述复合单丝的表面吸附有噻虫嗪,具体步骤如下:

a)将25%的噻虫嗪配制成800倍水溶液;

b)将编制好的塑料丝布放入步骤a)配制的水溶液中浸制2-3小时,复合单丝微孔的表面吸附噻虫嗪;

c)捞出后在15-20℃条件下阴干;

复合单丝的表面多次吸附有噻虫嗪,具体步骤如下:

)每次杀虫板连续悬挂20-30天后,将杀虫板摘下;

)用清水将摘下的杀虫板洗净后,放入35-40℃的温水浸泡30分钟,活化塑料丝布中复合单丝的吸附能力;

)将25%的噻虫嗪配制成800倍水溶液;

)将步骤)中经过活化处理的塑料丝布放入步骤)配制的水溶液中浸制2-3小时,复合单丝微孔的表面吸附噻虫嗪;

)捞出后在15-20℃条件下阴干。

处理3:1/5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具体为:日光温室蔬菜栽培过程中同步释放丽蚜小蜂和使用化学农药噻虫嗪控制白粉虱、烟粉虱危害。

所述释放丽蚜小蜂,主要过程为:蔬菜定植7-10天后,发现白粉虱、烟粉虱开始释放丽蚜小蜂,667m2按2000头,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3次。

所述使用化学农药噻虫嗪,通过悬挂杀虫板的方式实现,667m2均匀悬挂杀虫板30-40张;

所述杀虫板由塑料丝布、噻虫嗪、麦芽酚组成;

所述塑料丝布长30-40cm、宽20-25cm,由丝径为0.8mm的复合单丝按经线和纬线采用平织方式连续编织而成,复合单丝的表面吸附有噻虫嗪、麦芽酚,复合单丝的表面多次吸附有噻虫嗪、麦芽酚;

所述复合单丝由聚四氟乙烯、纳米氧化硅和黄色母料为原料按质量比20:2:1制作而成,制作步骤如下:

1)用聚四氟乙烯、黄色母料和纳米氧化硅在挤出机中混匀、捏合,制成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捏合的混合物作为绞股挤出;

3)将步骤2)中挤出的绞股拉伸成直径0.8mm的复合单丝;

所述复合单丝的表面吸附有噻虫嗪、麦芽酚,具体步骤如下:

a)将25%的噻虫嗪配制成800倍水溶液;

b)再向步骤a)配制的水溶液中加入麦芽酚,使麦芽酚呈饱和状态,制成噻虫嗪、麦芽酚混合水溶液;

c)将编制好的塑料丝布放入步骤b)配制的混合水溶液中浸制2-3小时,复合单丝微孔的表面吸附噻虫嗪、麦芽酚;

d)捞出后在15-20℃条件下阴干;

所述复合单丝的表面多次吸附有噻虫嗪、麦芽酚,具体步骤如下:

)每次杀虫板连续悬挂20-30天后,将杀虫板摘下;

)用清水将摘下的杀虫板洗净后,放入35-40℃的温水浸泡30分钟,活化塑料丝布中复合单丝的吸附能力;

)将25%的噻虫嗪配制成800倍水溶液,再加入麦芽酚,使麦芽酚呈饱和状态,制成噻虫嗪、麦芽酚混合水溶液;

)将步骤)中经过活化处理的塑料丝布放入步骤)配制的混合水溶液中浸制2-3小时,复合单丝微孔的表面吸附噻虫嗪、麦芽酚;

)捞出后在15-20℃条件下阴干。

处理4:1/5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具体为:日光温室蔬菜栽培过程中同步释放丽蚜小蜂和使用化学农药噻虫嗪控制白粉虱、烟粉虱危害。

所述释放丽蚜小蜂,主要过程为:蔬菜定植7-10天后,发现白粉虱、烟粉虱开始释放丽蚜小蜂,667m2按2000头,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3次。

所述使用化学农药噻虫嗪,通过悬挂杀虫板的方式实现,667m2均匀悬挂杀虫板30-40张;

所述杀虫板由塑料丝布、噻虫嗪、壳聚糖组成;

所述塑料丝布长30-40cm、宽20-25cm,由丝径为0.8mm的复合单丝按经线和纬线采用平织方式连续编织而成,复合单丝的表面吸附有噻虫嗪、壳聚糖,复合单丝的表面多次吸附有噻虫嗪、壳聚糖;

所述复合单丝由聚四氟乙烯、纳米氧化硅和黄色母料为原料按质量比20:2:1制作而成,制作步骤如下:

1)用聚四氟乙烯、黄色母料和纳米氧化硅在挤出机中混匀、捏合,制成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捏合的混合物作为绞股挤出;

3)将步骤2)中挤出的绞股拉伸成直径0.8mm的复合单丝;

所述复合单丝的表面吸附有噻虫嗪、壳聚糖,具体步骤如下:

a)将25%的噻虫嗪配制成800倍水溶液;

b)再向步骤a)配制的水溶液中加入壳聚糖,使壳聚糖呈饱和状态,制成噻虫嗪、壳聚糖混合水溶液;

c)将编制好的塑料丝布放入步骤b)配制的混合水溶液中浸制2-3小时,复合单丝微孔的表面吸附噻虫嗪、壳聚糖;

d)捞出后在15-20℃条件下阴干;

所述复合单丝的表面多次吸附有噻虫嗪、壳聚糖,具体步骤如下:

)每次杀虫板连续悬挂20-30天后,将杀虫板摘下;

)用清水将摘下的杀虫板洗净后,放入35-40℃的温水浸泡30分钟,活化塑料丝布中复合单丝的吸附能力;

)将25%的噻虫嗪配制成800倍水溶液,再加入壳聚糖,使壳聚糖呈饱和状态,制成噻虫嗪、壳聚糖混合水溶液;

)将步骤)中经过活化处理的塑料丝布放入步骤)配制的混合水溶液中浸制2-3小时,复合单丝微孔的表面吸附噻虫嗪、壳聚糖;

)捞出后在15-20℃条件下阴干。

处理5:1/5不采用任何防治措施。

天敌释放后15天调查烟粉虱的防治率和天敌的死亡率。

天敌释放后15天后,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烟粉虱的防治率分别为70.5%、62.2%、64.1%、59.7%;处理1未见丽蚜小蜂死亡,处理2丽蚜小蜂死亡率为10.7%,处理3丽蚜小蜂死亡率为7.4%,处理4丽蚜小蜂死亡率为0。

整个生育期内调查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情况,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和处理5发生率分别为1.9%、13.5%、11.8%、9.3%和45.9%。

结果表明增施麦芽酚和壳聚糖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杀虫板对烟粉虱的诱杀效果,也更利于控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丽蚜小蜂接触塑料丝布的机会,保护丽蚜小蜂不被噻虫嗪触杀。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发明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丽蚜小蜂与噻虫嗪协同防治粉虱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丽蚜小蜂与噻虫嗪协同防治粉虱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丽蚜小蜂与噻虫嗪协同防治粉虱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丽蚜小蜂与噻虫嗪协同防治粉虱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丽蚜小蜂与噻虫嗪协同防治粉虱的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610148.5 (22)申请日 2018.06.13 (71)申请人 山东永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 262712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西外环 与寿济路路口向北1000米路东 (72)发明人 梁增文 袁辉 梁秀芹 李冬梅 李金玲 郭永军 (51)Int.Cl. A01G 13/00(2006.01) A01M 1/20(2006.01) A01N 51/00(2006.01) A01P 7/0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丽蚜小蜂与噻虫嗪协同防治粉虱的方。

2、 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丽蚜小蜂与噻虫嗪协同 防治粉虱的方法, 日光温室蔬菜栽培过程中同步 释放丽蚜小蜂和使用噻虫嗪控制粉虱危害。 该方 法既能有利于实现保护和利用丽蚜小蜂持续控 制白粉虱、 烟粉虱等害虫的同时, 又能快速压低 白粉虱、 烟粉虱等害虫的虫口密度, 杀虫效果好, 且能够实现生物防治与蔬菜作物非接触性化学 农药防治的有机统一。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CN 108901504 A 2018.11.30 CN 108901504 A 1.一种丽蚜小蜂与噻虫嗪协同防治粉虱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日光温室蔬菜栽培过程 中同步释放丽蚜小蜂和使用噻虫嗪控制粉虱危害; 丽蚜小蜂。

3、寄生粉虱; 噻虫嗪触杀粉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丽蚜小蜂与噻虫嗪协同防治粉虱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释放 丽蚜小蜂, 主要过程为: 蔬菜定植7-10天后, 发现粉虱开始释放丽蚜小蜂, 667m2按2000头, 隔7-10天释放一次, 连续释放2-3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丽蚜小蜂与噻虫嗪协同防治粉虱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使用 噻虫嗪, 通过悬挂杀虫板的方式实现, 667m2均匀悬挂杀虫板30-40张; 所述杀虫板由塑料丝布、 噻虫嗪、 麦芽酚和壳聚糖组成; 所述塑料丝布长30-40cm、 宽20-25cm, 由丝径为0.8mm的复合单丝按经线和纬线采用平 织方式连续编织而成,。

4、 复合单丝的表面吸附有噻虫嗪、 麦芽酚和壳聚糖, 复合单丝的表面多 次吸附有噻虫嗪、 麦芽酚和壳聚糖; 所述复合单丝由聚四氟乙烯、 纳米氧化硅和黄色母料为原料制作而成, 制作步骤如下: 1) 用聚四氟乙烯、 黄色母料和纳米氧化硅在挤出机中混匀、 捏合, 制成混合物; 2) 将步骤1) 中捏合的混合物作为绞股挤出; 3) 将步骤2) 中挤出的绞股拉伸成直径0.8mm的复合单丝; 所述复合单丝的表面吸附有噻虫嗪、 麦芽酚和壳聚糖, 具体步骤如下: a) 将25%的噻虫嗪配制成800倍水溶液; b) 再向步骤a) 配制的水溶液中分别加入麦芽酚、 壳聚糖, 使麦芽酚、 壳聚糖均呈饱和状 态, 使麦芽酚。

5、呈饱和状态, 制成噻虫嗪、 麦芽酚和壳聚糖混合水溶液; c) 将编制好的塑料丝布放入步骤b) 配制的混合水溶液中浸制2-3小时, 复合单丝微孔 的表面吸附噻虫嗪、 麦芽酚和壳聚糖; d) 捞出后在15-20条件下阴干; 所述复合单丝的表面多次吸附有噻虫嗪、 麦芽酚和壳聚糖, 具体步骤如下: ) 每次杀虫板连续悬挂20-30天后, 将杀虫板摘下; ) 用清水将摘下的杀虫板洗净后, 放入35-40的温水浸泡30分钟, 活化塑料丝布中复 合单丝的吸附能力; ) 将25%的噻虫嗪配制成800倍水溶液, 再加分别加入麦芽酚、 壳聚糖, 使麦芽酚、 壳聚 糖均呈饱和状态, 制成噻虫嗪、 麦芽酚和壳聚糖混合。

6、水溶液; ) 将步骤 ) 中经过活化处理的塑料丝布放入步骤) 配制的混合水溶液中浸制2-3小 时, 复合单丝微孔的表面吸附噻虫嗪、 麦芽酚和壳聚糖; ) 捞出后在15-20条件下阴干。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901504 A 2 一种丽蚜小蜂与噻虫嗪协同防治粉虱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同步利用丽蚜小蜂与噻虫嗪协同防治日光温室蔬菜粉虱的 方法, 属于植物保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日光温室蔬菜栽培释放丽蚜小蜂控制白粉虱、 烟粉虱等害虫是不可缺少的 绿色防控措施。 具有保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不污染环境, 对人、 畜安全, 有利于延。

7、缓白粉 虱、 烟粉虱等害虫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 在连续使用的情况下, 对白粉虱、 烟粉虱等害虫也 具有连续而持久的控制作用等优点。 但也存在防治效果较缓慢的缺陷, 特别是白粉虱、 烟粉 虱等害虫虫口密度较大时, 难以迅速压低虫口密度, 必须借助化学防治来快速压低虫口密 度。 由于化学农药对天敌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日光温室蔬菜栽培中难以做到同时释放天敌 和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还无法实现化学防治与释放天敌协同使用。 0003 现有化学农药的使用方式多通过叶面喷施或根部施用, 化学农药和蔬菜作物接 触, 势必造成蔬菜农药残留。 也就是说, 现有的化学防治存在难以实现蔬菜作物非接触。

8、性化 学农药防治的缺陷。 0004 对于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的重要害虫, 如何实现化学防治与释放天敌协同使用以 及作物非接触性化学农药防治是绿色蔬菜生产亟须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 提供一种能够同步利用丽蚜小蜂与噻 虫嗪协同防治日光温室蔬菜粉虱的方法, 既能有利于实现保护和利用丽蚜小蜂持续控制白 粉虱、 烟粉虱等害虫的同时, 又能快速压低白粉虱、 烟粉虱等害虫的虫口密度, 杀虫效果好, 且能够实现生物防治与蔬菜作物非接触性化学农药防治的有机统一。 0006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丽蚜小蜂与噻虫嗪协同防 治粉虱的方法, 。

9、日光温室蔬菜栽培过程中同步释放丽蚜小蜂和使用化学农药噻虫嗪控制粉 虱危害; 所述丽蚜小蜂, 一种生物天敌, 寄生粉虱; 所述噻虫嗪, 一种烟碱类高效低毒杀虫剂, 触杀粉虱。 0007 一种优化方案: 所述释放丽蚜小蜂, 主要过程为: 蔬菜定植7-10天后, 发现粉虱开 始释放丽蚜小蜂, 667m2按2000头, 隔7-10天释放一次, 连续释放2-3次。 0008 另一种优化方案: 所述使用化学农药噻虫嗪, 通过悬挂杀虫板的方式实现, 667m2 均匀悬挂杀虫板30-40张; 所述杀虫板由塑料丝布、 噻虫嗪、 麦芽酚和壳聚糖组成; 所述塑料丝布长30-40cm、 宽20-25cm, 由丝径为0。

10、.8mm的复合单丝按经线和纬线采用平 织方式连续编织而成, 复合单丝的表面吸附有噻虫嗪、 麦芽酚和壳聚糖, 复合单丝的表面多 次吸附有噻虫嗪、 麦芽酚和壳聚糖; 说 明 书 1/7 页 3 CN 108901504 A 3 所述复合单丝由聚四氟乙烯、 纳米氧化硅和黄色母料为原料按质量比20:2:1制作而 成, 制作步骤如下: 1) 将聚四氟乙烯、 黄色母料和纳米氧化硅在挤出机中混匀、 捏合, 制成混合物; 2) 将步骤1) 中捏合的混合物作为绞股挤出; 3) 将步骤2) 中挤出的绞股拉伸成直径0.8mm的复合单丝; 所述复合单丝的表面吸附有噻虫嗪、 麦芽酚和壳聚糖, 具体步骤如下: a) 将2。

11、5%的噻虫嗪配制成800倍水溶液; b) 再向步骤a) 配制的水溶液中分别加入麦芽酚、 壳聚糖, 使麦芽酚、 壳聚糖均呈饱和状 态, 制成噻虫嗪、 麦芽酚和壳聚糖混合水溶液; c) 将编制好的塑料丝布放入步骤b) 配制的混合水溶液中浸制2-3小时, 复合单丝微孔 的表面吸附噻虫嗪、 麦芽酚和壳聚糖; d) 捞出后在15-20条件下阴干; 所述复合单丝的表面多次吸附有噻虫嗪、 麦芽酚和壳聚糖, 具体步骤如下: ) 每次杀虫板连续悬挂20-30天后, 将杀虫板摘下; ) 用清水将摘下的杀虫板洗净后, 放入35-40的温水浸泡30分钟, 活化塑料丝布中 复合单丝的吸附能力; ) 将25%的噻虫嗪配制。

12、成800倍水溶液, 再分别加入麦芽酚、 壳聚糖, 使麦芽酚、 壳聚 糖均呈饱和状态, 制成噻虫嗪、 麦芽酚和壳聚糖混合水溶液; ) 将步骤) 中经过活化处理的塑料丝布放入步骤) 配制的混合水溶液中浸制 2-3小时, 复合单丝微孔的表面吸附噻虫嗪、 麦芽酚和壳聚糖; ) 捞出后在15-20条件下阴干。 0009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 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以下优点: (1) 该方法对丽蚜小蜂等天敌昆虫几乎没有杀伤力, 有利于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 可实 现化学防治与释放丽蚜小蜂等天敌协同使用, 有利于快速和持续控制白粉虱、 烟粉虱等害 虫, 提高杀虫效果。 0010 (2) 该方法防治白粉虱。

13、、 烟粉虱等害虫, 能够有效和快速降低虫口密度, 完全能够 实现蔬菜作物非接触性化学农药防治, 化学农药不接触蔬菜, 不会造成蔬菜农药残留, 有利 于实现绿色蔬菜生产。 0011 (3) 该方法不污染环境, 安全高效; 省时、 省工、 省力。 0012 (4) 该方法用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控, 防控效果十分理想, 番茄黄化曲叶病 毒病的发生率1.9%-2.1%。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本实施例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 而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核心 内容。 0014 实施例, 一种丽蚜小蜂与噻虫嗪协同防治粉虱的方法, 日光温室蔬菜栽培过程中 同步释放丽蚜小蜂和使用化学农药噻虫嗪控。

14、制白粉虱、 烟粉虱危害; 所述丽蚜小蜂, 一种生物天敌, 寄生白粉虱、 烟粉虱; 说 明 书 2/7 页 4 CN 108901504 A 4 所述噻虫嗪, 一种烟碱类高效低毒杀虫剂, 触杀白粉虱、 烟粉虱。 0015 所述释放丽蚜小蜂, 主要过程为: 蔬菜定植7-10天后, 发现白粉虱、 烟粉虱开始释 放丽蚜小蜂, 667m2按2000头, 隔7-10天释放一次, 连续释放2-3次。 0016 所述使用化学农药噻虫嗪, 通过悬挂杀虫板的方式实现, 667m2均匀悬挂杀虫板 30-40张; 所述杀虫板由塑料丝布、 噻虫嗪、 麦芽酚和壳聚糖组成; 所述塑料丝布长30-40cm、 宽20-25cm。

15、, 由丝径为0.8mm的复合单丝按经线和纬线采用平 织方式连续编织而成, 复合单丝的表面吸附有噻虫嗪、 麦芽酚和壳聚糖, 复合单丝的表面多 次吸附有噻虫嗪、 麦芽酚和壳聚糖; 所述复合单丝由聚四氟乙烯、 纳米氧化硅和黄色母料为原料按质量比20:2:1制作而 成, 制作步骤如下: 1) 用聚四氟乙烯、 黄色母料和纳米氧化硅在挤出机中混匀、 捏合, 制成混合物; 2) 将步骤1) 中捏合的混合物作为绞股挤出; 3) 将步骤2) 中挤出的绞股拉伸成直径0.8mm的复合单丝; 所述复合单丝的表面吸附有噻虫嗪、 麦芽酚和壳聚糖, 具体步骤如下: a) 将25%的噻虫嗪配制成800倍水溶液; b) 再向步。

16、骤a) 配制的水溶液中分别加入麦芽酚、 壳聚糖, 使麦芽酚、 壳聚糖均呈饱和状 态, 制成噻虫嗪、 麦芽酚和壳聚糖混合水溶液; c) 将编制好的塑料丝布放入步骤b) 配制的混合水溶液中浸制2-3小时, 复合单丝微孔 的表面吸附噻虫嗪、 麦芽酚和壳聚糖; d) 捞出后在15-20条件下阴干; 所述复合单丝的表面多次吸附有噻虫嗪、 麦芽酚和壳聚糖, 具体步骤如下: ) 每次杀虫板连续悬挂20-30天后, 将杀虫板摘下; ) 用清水将摘下的杀虫板洗净后, 放入35-40的温水浸泡30分钟, 活化塑料丝布中 复合单丝的吸附能力; ) 将25%的噻虫嗪配制成800倍水溶液, 再分别加入麦芽酚、 壳聚糖,。

17、 使麦芽酚、 壳聚 糖均呈饱和状态, 制成噻虫嗪、 麦芽酚和壳聚糖混合水溶液; ) 将步骤) 中经过活化处理的塑料丝布放入步骤) 配制的混合水溶液中浸制 2-3小时, 复合单丝微孔的表面吸附噻虫嗪、 麦芽酚和壳聚糖; ) 捞出后在15-20条件下阴干。 0017 试验1: 在同一日光温室番茄进行烟粉虱防治试验, 将日光温室一分为五。 供试番 茄品种不抗黄化曲叶病毒病。 0018 处理1: 1/5采用上述本发明的方法。 具体技术方案: 除667m2按2000头释放丽蚜小 蜂, 隔10天释放一次, 连续释放3次外, 其它措施不变。 0019 处理2: 1/5采用常规生物防治方法+常规化学防治方法。。

18、 常规生物防治方法: 定植 7-10天后, 发现烟粉虱开始释放丽蚜小蜂, 667m2按2000头, 隔10天释放一次, 连续释放3次。 同时, 喷施25%的噻虫嗪1500倍液, 隔10天喷施一次, 连续喷施3次。 0020 处理3: 1/5采用常规生物防治方法。 具体技术方案: 定植7-10天后, 发现烟粉虱开 说 明 书 3/7 页 5 CN 108901504 A 5 始释放丽蚜小蜂, 667m2按2000头, 隔10天释放一次, 连续释放3次。 0021 处理4: 1/5采用常规化学防治方法。 具体技术方案: 定植7-10天后, 发现烟粉虱喷 施25%的噻虫嗪1500倍液, 隔10天喷施。

19、一次, 连续喷施3次。 0022 处理5: 1/5不采用任何防治措施。 0023 据调查: 第1次释放丽蚜小蜂15天后, 处理1、 处理2、 处理3和处理4粉虱的防治率分 别为69.8%、 58.3%、 46.5%和57.4%。 方差分析, 处理1分别与处理2、 处理3和处理4之间均达显 著水平; 第1次释放丽蚜小蜂30天后, 处理1、 处理2、 处理3和处理4粉虱的防治率分别为 90.5%、 74.2%、 81.3%和73.9%。 方差分析, 处理1与处理3之间达显著水平, 处理1与处理2和处 理4之间均达极显著水平, 处理3与处理2和处理4之间均达显著水平。 0024 第1次释放丽蚜小蜂1。

20、5天调查丽蚜小蜂死亡情况, 处理1未见丽蚜小蜂死亡, 处理2 丽蚜小蜂全部死亡, 处理3未见丽蚜小蜂死亡。 0025 整个生育期内调查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情况, 处理1、 处理2、 处理3、 处理4和 处理5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率分别为2.1%、 11.4%、 13.2%、 11.5%和41.8%。 0026 试验2: 在同一日光温室进行烟粉虱防治试验, 将日光温室一分为五。 种植作物为 番茄, 供试品种不抗黄化曲叶病毒病。 0027 处理1: 1/5采用上述本发明的方法。 0028 处理2: 1/5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具体为: 日光温室蔬菜栽培过程中同步释放丽蚜小 蜂和使用化学农药噻虫。

21、嗪控制烟粉虱危害; 释放丽蚜小蜂, 主要过程为: 蔬菜定植7-10天后, 发现烟粉虱开始释放丽蚜小蜂, 667m2 按2000头, 隔7-10天释放一次, 连续释放2-3次。 0029 使用化学农药噻虫嗪, 通过悬挂杀虫板的方式实现, 667m2均匀悬挂杀虫板30-40 张; 杀虫板由塑料丝布、 噻虫嗪组成; 塑料丝布长30-40cm、 宽20-25cm, 由丝径为0.8mm的复合单丝按经线和纬线采用平织方 式连续编织而成, 复合单丝的表面吸附有噻虫嗪, 复合单丝的表面多次吸附有噻虫嗪; 复合单丝由聚四氟乙烯、 纳米氧化硅和黄色母料为原料按质量比20:2:1制作而成, 制 作步骤如下: 1) 。

22、用聚四氟乙烯、 黄色母料和纳米氧化硅在挤出机中混匀、 捏合, 制成混合物; 2) 将步骤1) 中捏合的混合物作为绞股挤出; 3) 将步骤2) 中挤出的绞股拉伸成直径0.8mm的复合单丝; 所述复合单丝的表面吸附有噻虫嗪, 具体步骤如下: a) 将25%的噻虫嗪配制成800倍水溶液; b) 将编制好的塑料丝布放入步骤a) 配制的水溶液中浸制2-3小时, 复合单丝微孔的表 面吸附噻虫嗪; c) 捞出后在15-20条件下阴干; 复合单丝的表面多次吸附有噻虫嗪, 具体步骤如下: ) 每次杀虫板连续悬挂20-30天后, 将杀虫板摘下; ) 用清水将摘下的杀虫板洗净后, 放入35-40的温水浸泡30分钟,。

23、 活化塑料丝布中 复合单丝的吸附能力; 说 明 书 4/7 页 6 CN 108901504 A 6 ) 将25%的噻虫嗪配制成800倍水溶液; ) 将步骤) 中经过活化处理的塑料丝布放入步骤) 配制的水溶液中浸制2-3小 时, 复合单丝微孔的表面吸附噻虫嗪; ) 捞出后在15-20条件下阴干。 0030 处理3: 1/5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具体为: 日光温室蔬菜栽培过程中同步释放丽蚜小 蜂和使用化学农药噻虫嗪控制白粉虱、 烟粉虱危害。 0031 所述释放丽蚜小蜂, 主要过程为: 蔬菜定植7-10天后, 发现白粉虱、 烟粉虱开始释 放丽蚜小蜂, 667m2按2000头, 隔7-10天释放一次,。

24、 连续释放2-3次。 0032 所述使用化学农药噻虫嗪, 通过悬挂杀虫板的方式实现, 667m2均匀悬挂杀虫板 30-40张; 所述杀虫板由塑料丝布、 噻虫嗪、 麦芽酚组成; 所述塑料丝布长30-40cm、 宽20-25cm, 由丝径为0.8mm的复合单丝按经线和纬线采用平 织方式连续编织而成, 复合单丝的表面吸附有噻虫嗪、 麦芽酚, 复合单丝的表面多次吸附有 噻虫嗪、 麦芽酚; 所述复合单丝由聚四氟乙烯、 纳米氧化硅和黄色母料为原料按质量比20:2:1制作而 成, 制作步骤如下: 1) 用聚四氟乙烯、 黄色母料和纳米氧化硅在挤出机中混匀、 捏合, 制成混合物; 2) 将步骤1) 中捏合的混合。

25、物作为绞股挤出; 3) 将步骤2) 中挤出的绞股拉伸成直径0.8mm的复合单丝; 所述复合单丝的表面吸附有噻虫嗪、 麦芽酚, 具体步骤如下: a) 将25%的噻虫嗪配制成800倍水溶液; b) 再向步骤a) 配制的水溶液中加入麦芽酚, 使麦芽酚呈饱和状态, 制成噻虫嗪、 麦芽酚 混合水溶液; c) 将编制好的塑料丝布放入步骤b) 配制的混合水溶液中浸制2-3小时, 复合单丝微孔 的表面吸附噻虫嗪、 麦芽酚; d) 捞出后在15-20条件下阴干; 所述复合单丝的表面多次吸附有噻虫嗪、 麦芽酚, 具体步骤如下: ) 每次杀虫板连续悬挂20-30天后, 将杀虫板摘下; ) 用清水将摘下的杀虫板洗净后。

26、, 放入35-40的温水浸泡30分钟, 活化塑料丝布中 复合单丝的吸附能力; ) 将25%的噻虫嗪配制成800倍水溶液, 再加入麦芽酚, 使麦芽酚呈饱和状态, 制成 噻虫嗪、 麦芽酚混合水溶液; ) 将步骤) 中经过活化处理的塑料丝布放入步骤) 配制的混合水溶液中浸制 2-3小时, 复合单丝微孔的表面吸附噻虫嗪、 麦芽酚; ) 捞出后在15-20条件下阴干。 0033 处理4: 1/5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具体为: 日光温室蔬菜栽培过程中同步释放丽蚜小 蜂和使用化学农药噻虫嗪控制白粉虱、 烟粉虱危害。 0034 所述释放丽蚜小蜂, 主要过程为: 蔬菜定植7-10天后, 发现白粉虱、 烟粉虱开始释。

27、 说 明 书 5/7 页 7 CN 108901504 A 7 放丽蚜小蜂, 667m2按2000头, 隔7-10天释放一次, 连续释放2-3次。 0035 所述使用化学农药噻虫嗪, 通过悬挂杀虫板的方式实现, 667m2均匀悬挂杀虫板 30-40张; 所述杀虫板由塑料丝布、 噻虫嗪、 壳聚糖组成; 所述塑料丝布长30-40cm、 宽20-25cm, 由丝径为0.8mm的复合单丝按经线和纬线采用平 织方式连续编织而成, 复合单丝的表面吸附有噻虫嗪、 壳聚糖, 复合单丝的表面多次吸附有 噻虫嗪、 壳聚糖; 所述复合单丝由聚四氟乙烯、 纳米氧化硅和黄色母料为原料按质量比20:2:1制作而 成, 制。

28、作步骤如下: 1) 用聚四氟乙烯、 黄色母料和纳米氧化硅在挤出机中混匀、 捏合, 制成混合物; 2) 将步骤1) 中捏合的混合物作为绞股挤出; 3) 将步骤2) 中挤出的绞股拉伸成直径0.8mm的复合单丝; 所述复合单丝的表面吸附有噻虫嗪、 壳聚糖, 具体步骤如下: a) 将25%的噻虫嗪配制成800倍水溶液; b) 再向步骤a) 配制的水溶液中加入壳聚糖, 使壳聚糖呈饱和状态, 制成噻虫嗪、 壳聚糖 混合水溶液; c) 将编制好的塑料丝布放入步骤b) 配制的混合水溶液中浸制2-3小时, 复合单丝微孔 的表面吸附噻虫嗪、 壳聚糖; d) 捞出后在15-20条件下阴干; 所述复合单丝的表面多次吸。

29、附有噻虫嗪、 壳聚糖, 具体步骤如下: ) 每次杀虫板连续悬挂20-30天后, 将杀虫板摘下; ) 用清水将摘下的杀虫板洗净后, 放入35-40的温水浸泡30分钟, 活化塑料丝布中 复合单丝的吸附能力; ) 将25%的噻虫嗪配制成800倍水溶液, 再加入壳聚糖, 使壳聚糖呈饱和状态, 制成 噻虫嗪、 壳聚糖混合水溶液; ) 将步骤) 中经过活化处理的塑料丝布放入步骤) 配制的混合水溶液中浸制 2-3小时, 复合单丝微孔的表面吸附噻虫嗪、 壳聚糖; ) 捞出后在15-20条件下阴干。 0036 处理5: 1/5不采用任何防治措施。 0037 天敌释放后15天调查烟粉虱的防治率和天敌的死亡率。 0。

30、038 天敌释放后15天后, 处理1、 处理2、 处理3、 处理4烟粉虱的防治率分别为70.5%、 62.2%、 64.1%、 59.7%; 处理1未见丽蚜小蜂死亡, 处理2丽蚜小蜂死亡率为10.7%, 处理3丽蚜 小蜂死亡率为7.4%, 处理4丽蚜小蜂死亡率为0。 0039 整个生育期内调查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情况, 处理1、 处理2、 处理3、 处理4和 处理5发生率分别为1.9%、 13.5%、 11.8%、 9.3%和45.9%。 0040 结果表明增施麦芽酚和壳聚糖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杀虫板对烟粉 虱的诱杀效果, 也更利于控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 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丽蚜小蜂 接触塑料丝布的机会, 保护丽蚜小蜂不被噻虫嗪触杀。 0041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 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 说 明 书 6/7 页 8 CN 108901504 A 8 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 任何基于本发明的技术 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 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7/7 页 9 CN 108901504 A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