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杯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杯承.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415037.6 (22)申请日 2017.10.30 (73)专利权人 张春升 地址 521000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黄冈镇 霞中何表祠西巷5号之一 (72)发明人 张春升 (51)Int.Cl. A47G 19/2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杯承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杯承, 包括杯承表面 部、 以及杯承托盘部, 所述杯承表面部封闭所述 杯承托盘部的开口, 所述杯承托盘部的内部是中 空的, 所述杯承表面部上具有用于向所述杯承托 盘部。
2、的内部倒入水的倒水孔、 以及将所述杯承托 盘部的内部中的水倒出的排水口。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7996126 U 2018.10.23 CN 207996126 U 1.一种杯承, 其特征在于, 包括杯承表面部、 以及杯承托盘部, 所述杯承表面部封闭所 述杯承托盘部的开口, 所述杯承托盘部的内部是中空的, 所述杯承表面部上具有用于向所 述杯承托盘部的内部倒入水的倒水孔、 以及将所述杯承托盘部的内部中的水倒出的排水 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承, 其特征在于, 所述杯承表面部和所述杯承托盘部一体成 型, 所述杯承表面部上具有增加摩擦力的花纹。 3.根据权利要求1。
3、或2所述的杯承, 其特征在于, 所述杯承托盘部呈盘状、 鼓状、 或者杯 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杯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倒水孔位于所述杯承表面部的中 间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杯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倒水孔均匀地分布在所述杯承表 面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杯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倒水孔包括位于所述杯承表面部 中央的中央倒水孔、 以及围绕所述中央倒水孔呈对称分布的外围倒水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杯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围倒水孔包括围绕所述中央倒水孔 呈对称分布的四个外围倒水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杯承,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所。
4、述杯承表面部上 并靠近所述杯承托盘部的开口的边缘。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杯承,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所述杯承表面部的 外侧并与杯承托盘部的内部相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杯承,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口呈壶嘴形状。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996126 U 2 一种杯承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器皿, 特别涉及一种杯承。 背景技术 0002 常见的杯承 (例如泡茶用的杯承) 仅作为例如茶杯的杯垫使用, 当例如用完茶后需 要将剩余的茶水倒入大茶盘中, 使用起来并不方便。 而且, 当茶杯中的水盛的太满时容易使 得水溢出而弄湿桌子。 发明。
5、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杯承, 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以上问题和其他潜在问题。 0004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杯承, 包括杯承表面部、 以及杯承托盘 部, 所述杯承表面部封闭所述杯承托盘部的开口, 所述杯承托盘部的内部是中空的, 所述杯 承表面部上具有用于向所述杯承托盘部的内部倒入水的倒水孔、 以及将所述杯承托盘部的 内部中的水倒出的排水口。 0005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 所述杯承表面部和所述杯承托盘部一体成型, 所述杯承表 面部上具有增加摩擦力的花纹。 0006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 所述杯承托盘部呈盘状、 鼓状、 或者杯状。 0007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 所述。
6、倒水孔位于所述杯承表面部的中间位置。 0008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 所述倒水孔均匀地分布在所述杯承表面部上。 0009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 所述倒水孔包括位于所述杯承表面部中央的中央倒水孔、 以及围绕所述中央倒水孔呈对称分布的外围倒水孔。 0010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 所述外围倒水孔包括围绕所述中央倒水孔呈对称分布的四 个外围倒水孔。 0011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 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所述杯承表面部上并靠近所述杯承托盘 部的开口的边缘。 0012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 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所述杯承表面部的外侧并与杯承托盘部 的内部相通。 0013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 所述排水口呈壶嘴形状。 。
7、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公开的所述杯承托盘部的内部是 中空的, 可以通过杯承表面部上的倒水孔向所述杯承托盘部的内部倒入水, 从而可以方便 地在用完茶后将剩余的茶水倒入杯承托盘部中; 而且还可以通过杯承表面部上的排水口将 所述杯承托盘部的内部中的水倒出, 非常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0015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 附图作简单的介绍, 显而易见的,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7996126 U 3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8、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 的附图。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杯承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杯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的描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 不是全部的实施 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 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9 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杯承, 包括杯承表面部1、 以及杯承托盘 部2, 所述杯承表面部封闭。
9、所述杯承托盘部的开口3, 所述杯承托盘部的内部4是中空的, 所 述杯承表面部上具有用于向所述杯承托盘部的内部倒入水的倒水孔5、 以及将所述杯承托 盘部的内部中的水倒出的排水口6。 0020 例如, 本公开的所述杯承托盘部的内部是中空的, 可以通过杯承表面部上的倒水 孔向所述杯承托盘部的内部倒入水, 从而可以方便地在用完茶后将剩余的茶水倒入杯承托 盘部中; 而且还可以通过杯承表面部上的排水口将所述杯承托盘部的内部中的水倒出, 非 常方便实用。 0021 而且, 在茶杯中的水盛的较满时, 即使有水溢出, 也会通过杯承表面部上的倒水孔 流入所述杯承托盘部的内部, 从而防止弄湿桌子。 0022 根据本。
10、公开的实施例, 所述杯承表面部和所述杯承托盘部一体成型, 所述杯承表 面部上具有增加摩擦力的花纹。 0023 例如, 一体成型的杯承表面部和所述杯承托盘部, 在制作时更加方便, 节省成本。 例如, 由于所述杯承表面部上具有增加摩擦力的花纹, 因此, 可以使得例如茶杯防止在杯承 表面部上时不易滑落。 0024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 所述杯承托盘部呈盘状、 鼓状、 或者杯状。 0025 例如, 如图1所示, 杯承托盘部呈鼓状; 如图2所示, 杯承托盘部呈杯状。 0026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 所述倒水孔位于所述杯承表面部的中间位置。 0027 例如, 如图1-图2所示, 倒水孔都位于杯承表面部的中。
11、间位置, 可以将杯承表面部 的中间位置做的较低, 而两边位置较高, 方便倒水而不会洒出。 0028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 所述倒水孔均匀地分布在所述杯承表面部上。 0029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 所述倒水孔包括位于所述杯承表面部中央的中央倒水孔7、 以及围绕所述中央倒水孔呈对称分布的外围倒水孔8。 0030 例如, 如图1-图2所示, 一个中央倒水孔位于所述杯承表面部中央, 而外围倒水孔 围绕所述中央倒水孔呈对称分布。 0031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 所述外围倒水孔包括围绕所述中央倒水孔呈对称分布的四 个外围倒水孔。 0032 例如, 如图1-图2所示, 存在四个外围倒水孔围绕一个中央倒水孔呈。
12、对称分布。 更 加美观。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7996126 U 4 0033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 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所述杯承表面部上并靠近所述杯承托盘 部的开口的边缘。 0034 如图1所示, 排水口设置在所述杯承表面部上 (即杯承表面部的内侧位置) 并靠近 所述杯承托盘部的开口的边缘, 从而方便沿着杯承托盘部的开口的边缘倒出水。 0035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 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所述杯承表面部的外侧 (即杯承表面部 的外侧外置) 并与杯承托盘部的内部相通。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 所述排水口呈壶嘴形状。 0036 如图2所示, 呈壶嘴形状的排水口位于杯承表面部的外侧, 由于与杯承托盘部的内 部相通, 因此可以倒出水。 0037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实用新型还 可以通过其他结构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并不局限于上述较佳的实施例。 任何熟悉该 项技术的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内, 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修饰, 都应涵盖在本实用 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7996126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207996126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