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杀螨组合物,具体涉及氟啶胺与另一杀螨活性成分喹螨醚复配的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螨组合物,该组合物应用于害螨的防治。
背景技术
氟啶胺(Fluazinam)化学名称为3-氯-N-(3-氯-5-三氟甲基-2-吡啶基)-α,α,α-三氟-2,6-二硝基-p-甲苯胺,属于2,6-二硝基苯胺类化合物,是一种新型取代苯胺类保护性杀菌剂和杀螨剂,残效和耐雨水冲刷能力强,可阻断螨类的能量合成,其对柑橘树上的红蜘蛛和锈壁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喹螨醚(Fenazaquin)化学名称为4-特-丁基苯乙基喹唑啉,是一种喹啉类杀螨剂,通过触杀作用于昆虫的线粒体和染色体组I,并占据辅酶Q的结合点,其对柑橘、苹果红蜘蛛有较好的防效,持效期长,杀卵,对天敌安全,且与现有杀螨剂无交互抗性,特别适合防治对现有杀螨剂产生抗性的害螨。但单剂长期大量使用易使害螨产生抗性。
螨类害虫包括叶螨科、瘿螨科等害虫,其中,为害最大的是全爪螨、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害螨多聚集在叶片背面用口针刺入叶内吮吸汁液,造成植物叶片绿色素受损,影响光合作用,严重时叶片枯死脱落,甚至因叶片落光造成植株死亡。害螨具有发生世代多,繁殖能力强,自交程度高等特点,因而害螨易对杀螨剂产生抗药性,同时,频繁用药也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加剧了环境的污染。
因此,将不同品种或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螨剂复配或杀螨剂与杀虫剂复配是解决抗性害螨的防治和害螨产生抗药性的有效途径。
发明人采用不同机理的杀螨剂或杀虫剂进行复配,并进行了大量的筛选试验,发现喹螨醚与氟啶胺混用后对害螨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且可延缓害螨抗药性的产生,尤其适用于抗性害螨的治理,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含有氟啶胺和喹螨醚的农药组合物,该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防治谱广、速效性好且持效期长,能减少用量、延缓害螨抗药性的产生,可用于防治果树、蔬菜、棉花或花卉等作物上的害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组合物在果树、蔬菜、棉花或花卉等作物上害螨的防治应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含有氟啶胺和喹螨醚的农药组合物,包括有效量的活性成分氟啶胺和喹螨醚;其中,活性成分氟啶胺和喹螨醚的重量份数比为20∶1~1∶20;更优选地,活性成分氟啶胺和喹螨醚的重量份数比为10∶1~1∶2;更优选地,活性成分氟啶胺和喹螨醚的重量份数比为2∶1。
进一步地,所述农药组合物中活性成分氟啶胺和喹螨醚的重量之和占组合物总重量的百分比为1%~90%,其余为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
进一步地,所述农药组合物可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将活性成分氟啶胺和喹螨醚加入助剂及赋型剂制成农业上可以应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更优选地,所述剂型为乳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或微乳剂剂型。
本发明提供的农药组合物可用于防治农作物的害螨。
进一步地,一种含有氟啶胺和喹螨醚的农药组合物的应用中,所述害螨为全爪螨、朱砂叶螨或二斑叶螨。
进一步地,一种含有氟啶胺和喹螨醚的农药组合物的应用中,所述防治农作物为果树、棉花、蔬菜和花卉,更优选为,防治茄子朱砂叶螨、柑橘红蜘蛛、苹果二斑叶螨。
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1、组合物中的两种活性成分结合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提高了防治效果,减少了活性成分的用量,对各生育期的害螨均有较好的防效;
2、组合物由不同作用机理的化合物复配,有效的延缓了害螨抗药性的产生,延长了药剂的使用寿命,对害虫的综合治理有着重要意义;
3、本发明的组合物安全性好,对有益昆虫安全,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同时,减少了整个生长季节的用药次数,降低了防治成本及农药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简洁明了,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绝非仅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阐述的仅为本发明比较好的实施案例,仅仅用于描述本发明,不可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各实施例中若未特别说明的均采用99%喹螨醚原药、95%氟啶胺原药。
(一)配方及制剂实例
实施例1:31.5%氟啶胺·喹螨醚乳油
将活性成分原药、乳化剂和溶剂等,按配方比例依次加入反应釜,搅拌均匀,即得31.5%氟啶胺·喹螨醚乳油。(氟啶胺和喹螨醚的质量比为20∶1)
实施例2:22%氟啶胺·喹螨醚悬浮剂
将活性成分原药、分散剂、抗冻剂、增稠剂和消泡剂等,按配方比例依次加入反应釜中研细,在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即得22%氟啶胺·喹螨醚悬浮剂。(氟啶胺和喹螨醚的质量比为10∶1)
实施例3:32%氟啶胺·喹螨醚可湿性粉剂
将活性成分原药、润湿剂、分散剂和填料等,按配方比例均匀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即得32%氟啶胺·喹螨醚可湿性粉剂。(氟啶胺和喹螨醚的质量比为15∶1)
实施例4:30%氟啶胺·喹螨醚微乳剂
将活性成分原药、助剂和溶剂剂等加在一起溶解成均匀油相,搅拌下缓慢加入水中,再经搅拌加热迅速转相,冷却至室温,即得30%氟啶胺·喹螨醚微乳剂。(氟啶胺和喹螨醚脲的质量比为2∶1)
实例5:30%氟啶胺·喹螨醚可分散粒剂
将上述原料混合均匀,气流粉碎,加入适量水并捏合,把所得的混合物造粒,即得30%氟啶胺·喹螨醚可分散粒剂。(氟啶胺和喹螨醚的质量比为1∶1)
实例6:30%氟啶胺·喹螨醚水乳剂
将原药、助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剩余部分水作为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油相和水相混合,制得25%喹螨醚·虱螨脲水乳剂。(氟啶胺和喹螨醚的质量比为1∶2)
(二)本发明组合物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和田间药效验证
1、室内毒力测定
1)以茄子上的朱砂叶螨成螨为试验对象,采用叶蝶喷雾法(见《NY/T1154.13-2008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第13部分:叶蝶喷雾法》),测定喹螨醚和氟啶胺不同比例复配的增效作用大小。依据孙云沛法计算复配药剂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50/供试药剂)×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ATI/TTI×100
按照共毒系数(CTC)的划分标准,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
表1氟啶胺和喹螨醚复配在茄子朱砂叶螨上的室内毒力测定
从表1可得,氟啶胺和喹螨醚在20∶1-1∶20之间的范围内复配,其对茄子朱砂叶螨防治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明氟啶胺和喹螨醚复配在20∶1-1∶20的配比范围内都能表现出增效作用,尤其是10∶1-1∶2之间,增效作用明显,共毒系数在130以上。
2)以柑橘红蜘蛛为试验对象,采用叶蝶喷雾法(见《NY/T1154.13-2008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第13部分:叶蝶喷雾法》),测定氟啶胺和喹螨醚不同比例复配的增效作用大小。依据孙云沛法计算复配药剂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50/供试药剂)×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ATI/TTI×100
按照共毒系数(CTC)的划分标准,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
表2氟啶胺和喹螨醚复配在柑橘红蜘蛛上的室内毒力测定
从表2可得,氟啶胺和喹螨醚在20∶1-1∶20之间的范围内复配,其对柑橘红蜘蛛防治都能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尤其是10∶1-1∶2之间的范围内,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共毒系数在130以上。
3)以苹果二斑叶螨为试验对象,采用叶蝶喷雾法(见《NY/T1154.13-2008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第13部分:叶蝶喷雾法》),测定氟啶胺和喹螨醚不同比例复配的增效作用大小。依据孙云沛法计算复配药剂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50/供试药剂)×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ATI/TTI×100
按照共毒系数(CTC)的划分标准,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
表3氟啶胺和喹螨醚复配在苹果二斑叶螨上的室内毒力测定
从表3可得,氟啶胺和喹螨醚在20∶1-1∶20之间的范围内复配,其对苹果二斑叶螨的防治都能表现出增效作用,尤其是10∶1-1∶2范围之间,增效作用明显,共毒系数在130以上。
2、氟啶胺与喹螨醚复配防治柑橘红蜘蛛的田间试验
试验采用田间喷雾法。在田间选择害螨发生比较均匀的区域,每小区2-3棵树,每组药剂设置3次重复,每次重复选出2棵树按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各固定一个枝条做调查对象。先进行虫口基数调查,然后按照实验设计的稀释倍数和施药方法进行均匀喷雾。分别于药后1天、7天和21天检查活螨数,计算防效。
表4喹螨醚与单甲脒复配对柑橘红蜘蛛田间防效
从表4可得,喹螨醚和氟啶胺复配具有增效作用,施药后1天,各复配药剂对柑橘红蜘蛛的防效都在90%以上,高于喹螨醚单剂的防效89.41%,说明氟啶胺和喹螨醚复配后速效性提高;药后21天,各药剂的防效都在90%以上,最高为94.58%,氟啶胺和喹螨醚复配的持效性好于氟啶胺单剂的防效80.25%,说明氟啶胺和喹螨醚复配的持效性显著提高。其中当氟啶胺和喹螨醚质量比为2∶1时,对柑橘红蜘蛛田间防效最佳。
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有效量的两种活性成分氟啶胺和喹螨醚复配后得到的农药组合物,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与现有的单一制剂相比,防治害螨的效果明显提高,且持效期长,减少了用药量,对作物安全,值得在农业生产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