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查井井圈组件.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732132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9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21653.6

申请日:

2010.10.27

公开号:

CN102454172A

公开日:

2012.05.1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2D 29/14申请公布日:20120516|||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29/14申请日:20101027|||公开

IPC分类号:

E02D29/14

主分类号:

E02D29/14

申请人:

江苏邗建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有山; 徐永海; 汪万飞

地址:

225009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路326号建工大厦七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代理人:

江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检查井井圈组件,涉及市政、邮电、电力、供暖、供水、供气、消防等部门地下设施用的管道井(如下水井、检查井)的技术领域,包括井盖,还包括第一检查井圈,第一检查井圈的下端固定连接环形内底,第一检查井圈的内侧设置第二检查井圈,第二检查井圈设置在环形内底上,第二检查井圈的上表面高于第一检查井圈的上表面,第二检查井圈的上端内侧径向设置环形凹槽,井盖的边缘设置在环形凹槽内。施工时,路面分层铺设,检查井圈由低往高依次安装,从而使得路面平整,同时也降低了施工难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检查井井圈组件, 包括井盖, 其特征在于 : 还包括第一检查井圈, 第一检查井圈 的下端固定连接环形内底, 第一检查井圈的内侧设置第二检查井圈, 第二检查井圈设置在 环形内底上, 第二检查井圈的上表面高于第一检查井圈的上表面, 第二检查井圈的上端内 侧径向设置环形凹槽, 所述井盖的边缘设置在环形凹槽内。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检查井井圈组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检查井圈的上方设 置第三检查井圈, 所述第三检查井圈套置在第二检查井圈的外侧, 第三检查井圈的上表面 低于第二检查圈的上表面。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检查井井圈组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检查井圈与第二检 查井圈之间设置第三检查井圈, 所述第三检查井圈设置在环形内底上, 第三检查井圈的上 表面高于第一检查井圈的上表面且低于第二检查井圈的上表面。

说明书


一种检查井井圈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 邮电、 电力、 供暖、 供水、 供气、 消防等部门地下设施用的管道井 ( 如下水井、 检查井 ) 的技术领域。背景技术
     路面结构一般由上至下包括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层、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 粗粒式 沥青混凝土层、 二灰碎石层和石灰土层。检查井是在地下管线位置上每隔一定距离修建的 竖井, 主要供检修管道、 清除污泥及用以连接不同方向、 不同高度的管线使用。检查井的上 方设置井圈, 现有的井圈是一个整体, 高度固定, 使得在沥青路面分层摊铺时, 很难做到井 盖、 井圈与摊铺好的路面相平, 井盖、 井圈凹凸现象普遍存在, 也增加了路面施工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使路面平整、 减小施工难度 的检查井井圈组件。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 一种检查井井圈组件, 包括井盖, 还包括第一检查井 圈, 第一检查井圈的下端固定连接环形内底, 第一检查井圈的内侧设置第二检查井圈, 第二 检查井圈设置在环形内底上, 第二检查井圈的上表面高于第一检查井圈的上表面, 第二检 查井圈的上端内侧径向设置环形凹槽, 所述井盖的边缘设置在环形凹槽内。
     施工时, 将第一检查井圈安装在检查井的上方, 在二灰碎石层上铺粗粒式沥青混 凝土层, 使第一检查井圈的上表面与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层上表面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再将 第二检查井圈安装在第一检查井圈的内侧, 由于第二检查井圈的上表面高于第一检查井圈 的上表面, 再铺上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层, 使第二检查井圈的上表面与路面保持在同一平面 上, 从而使得路面平整, 同时也降低了施工难度。
     当沥青混凝土层为三层时, 所述第一检查井圈的上方设置第三检查井圈, 所述第 三检查井圈套置在第二检查井圈的外侧, 第三检查井圈的上表面低于第二检查圈的上表 面。
     同上, 所述第一检查井圈与第二检查井圈之间设置第三检查井圈, 所述第三检查 井圈设置在环形内底上, 第三检查井圈的上表面高于第一检查井圈的上表面且低于第二检 查井圈的上表面。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 2 为实施例 1 使用场合的一种参照图。 图 3 为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 4 为实施例 2 使用场合的一种参照图。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 如图 1 所示, 为一种检查井井圈组件, 包括第一检查井圈 4, 第一检查井圈 4 的下端固定 连接环形内底 4-1, 第一检查井圈 4 的上方设置第三检查井圈 3, 第一检查井圈 4 和第三检 查井圈 3 的内侧设置第二检查井圈 2, 第二检查井圈 2 设置在环形内底 4-1 上, 第二检查井 圈 2 的上表面高于第三检查井圈 3 的上表面, 第二检查井圈 2 的上端内侧径向设置环形凹 槽 2-1, 井盖 1 的边缘设置在环形凹槽 2-1 内。
     如图 2 所示, 11 为路床, 10 为石灰土层。施工时, 将第一检查井圈 4 安装在检查 井 5 的上方, 在二灰碎石层 9 上铺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层 8, 使第一检查井圈 4 的上表面与粗 粒式沥青混凝土层上表面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再将第三检查井圈 3 放置在第一检查井圈 4 上, 铺上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 7, 再将第二检查井圈 2 安装在第一检查井圈 4 和第三检查井 圈 3 的内侧, 由于第二检查井圈 2 的上表面高于第三检查井圈 3 的上表面, 再铺上细粒式沥 青混凝土层 6, 使第二检查井圈 2 的上表面与路面保持在同一平面上。
     实施例 2 如图 3 所示, 为另一种检查井井圈组件, 包括第一检查井圈 4, 第一检查井圈 4 的下端固 定连接环形内底 4-1, 第一检查井圈 4 的内侧套置第三检查井圈 3, 第三检查井圈 3 的内侧 套置第二检查井圈 2, 第二检查井圈 2 和第三检查井圈 3 分别设置在环形内底 4-1 上, 第三 检查井圈 3 的上表面高于第一检查井圈 4 的上表面且低于第二检查井圈 2 的上表面。第二 检查井圈 2 的上端内侧径向设置环形凹槽 2-1, 井盖 1 的边缘设置在环形凹槽 2-1 内。
     如图 4 所示, 11 为路床, 10 为石灰土层。施工时, 将第一检查井圈 4 安装在检查井 5 的上方, 在二灰碎石层 9 上铺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层 8, 使第一检查井圈 4 的上表面与粗粒 式沥青混凝土层上表面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再将第三检查井圈 3 安装在第一检查井圈 4 的 内侧, 铺上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 7, 再将第二检查井圈 2 安装在第三检查井圈 3 的内侧, 再铺 上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层 6, 使第二检查井圈 2 的上表面与路面保持在同一平面上。

一种检查井井圈组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检查井井圈组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检查井井圈组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检查井井圈组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检查井井圈组件.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454172A43申请公布日20120516CN102454172ACN102454172A21申请号201010521653622申请日20101027E02D29/1420060171申请人江苏邗建集团有限公司地址225009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路326号建工大厦七楼72发明人陈有山徐永海汪万飞74专利代理机构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32106代理人江平54发明名称一种检查井井圈组件57摘要一种检查井井圈组件,涉及市政、邮电、电力、供暖、供水、供气、消防等部门地下设施用的管道井如下水井、检查井的技术领域,包括井盖,还包括第一检查井圈,第一检查井圈的下端固定连接环形内底,第。

2、一检查井圈的内侧设置第二检查井圈,第二检查井圈设置在环形内底上,第二检查井圈的上表面高于第一检查井圈的上表面,第二检查井圈的上端内侧径向设置环形凹槽,井盖的边缘设置在环形凹槽内。施工时,路面分层铺设,检查井圈由低往高依次安装,从而使得路面平整,同时也降低了施工难度。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2页1/1页21一种检查井井圈组件,包括井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检查井圈,第一检查井圈的下端固定连接环形内底,第一检查井圈的内侧设置第二检查井圈,第二检查井圈设置在环形内底上,第二检查井圈的上表面高于第一检查井。

3、圈的上表面,第二检查井圈的上端内侧径向设置环形凹槽,所述井盖的边缘设置在环形凹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井井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查井圈的上方设置第三检查井圈,所述第三检查井圈套置在第二检查井圈的外侧,第三检查井圈的上表面低于第二检查圈的上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井井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查井圈与第二检查井圈之间设置第三检查井圈,所述第三检查井圈设置在环形内底上,第三检查井圈的上表面高于第一检查井圈的上表面且低于第二检查井圈的上表面。权利要求书CN102454172A1/2页3一种检查井井圈组件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市政、邮电、电力、供暖、供水、供气、消防等部门地。

4、下设施用的管道井如下水井、检查井的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路面结构一般由上至下包括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层、二灰碎石层和石灰土层。检查井是在地下管线位置上每隔一定距离修建的竖井,主要供检修管道、清除污泥及用以连接不同方向、不同高度的管线使用。检查井的上方设置井圈,现有的井圈是一个整体,高度固定,使得在沥青路面分层摊铺时,很难做到井盖、井圈与摊铺好的路面相平,井盖、井圈凹凸现象普遍存在,也增加了路面施工的难度。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路面平整、减小施工难度的检查井井圈组件。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检查井井圈组。

5、件,包括井盖,还包括第一检查井圈,第一检查井圈的下端固定连接环形内底,第一检查井圈的内侧设置第二检查井圈,第二检查井圈设置在环形内底上,第二检查井圈的上表面高于第一检查井圈的上表面,第二检查井圈的上端内侧径向设置环形凹槽,所述井盖的边缘设置在环形凹槽内。0005施工时,将第一检查井圈安装在检查井的上方,在二灰碎石层上铺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层,使第一检查井圈的上表面与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层上表面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再将第二检查井圈安装在第一检查井圈的内侧,由于第二检查井圈的上表面高于第一检查井圈的上表面,再铺上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层,使第二检查井圈的上表面与路面保持在同一平面上,从而使得路面平整,同时也降低了。

6、施工难度。0006当沥青混凝土层为三层时,所述第一检查井圈的上方设置第三检查井圈,所述第三检查井圈套置在第二检查井圈的外侧,第三检查井圈的上表面低于第二检查圈的上表面。0007同上,所述第一检查井圈与第二检查井圈之间设置第三检查井圈,所述第三检查井圈设置在环形内底上,第三检查井圈的上表面高于第一检查井圈的上表面且低于第二检查井圈的上表面。附图说明0008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0009图2为实施例1使用场合的一种参照图。0010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0011图4为实施例2使用场合的一种参照图。说明书CN102454172A2/2页4具体实施方式0012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为一种。

7、检查井井圈组件,包括第一检查井圈4,第一检查井圈4的下端固定连接环形内底41,第一检查井圈4的上方设置第三检查井圈3,第一检查井圈4和第三检查井圈3的内侧设置第二检查井圈2,第二检查井圈2设置在环形内底41上,第二检查井圈2的上表面高于第三检查井圈3的上表面,第二检查井圈2的上端内侧径向设置环形凹槽21,井盖1的边缘设置在环形凹槽21内。0013如图2所示,11为路床,10为石灰土层。施工时,将第一检查井圈4安装在检查井5的上方,在二灰碎石层9上铺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层8,使第一检查井圈4的上表面与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层上表面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再将第三检查井圈3放置在第一检查井圈4上,铺上中粒式沥青混。

8、凝土层7,再将第二检查井圈2安装在第一检查井圈4和第三检查井圈3的内侧,由于第二检查井圈2的上表面高于第三检查井圈3的上表面,再铺上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层6,使第二检查井圈2的上表面与路面保持在同一平面上。0014实施例2如图3所示,为另一种检查井井圈组件,包括第一检查井圈4,第一检查井圈4的下端固定连接环形内底41,第一检查井圈4的内侧套置第三检查井圈3,第三检查井圈3的内侧套置第二检查井圈2,第二检查井圈2和第三检查井圈3分别设置在环形内底41上,第三检查井圈3的上表面高于第一检查井圈4的上表面且低于第二检查井圈2的上表面。第二检查井圈2的上端内侧径向设置环形凹槽21,井盖1的边缘设置在环形凹槽21内。0015如图4所示,11为路床,10为石灰土层。施工时,将第一检查井圈4安装在检查井5的上方,在二灰碎石层9上铺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层8,使第一检查井圈4的上表面与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层上表面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再将第三检查井圈3安装在第一检查井圈4的内侧,铺上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7,再将第二检查井圈2安装在第三检查井圈3的内侧,再铺上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层6,使第二检查井圈2的上表面与路面保持在同一平面上。说明书CN102454172A1/2页5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454172A2/2页6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2454172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