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可纵向运动的重型扇页的紧凑型滑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用于窗或门的扇页的滑车的改进 ( 作为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扇页在纵向方向上运动并且在此具有平行支放位置。从所述支放位置起, 所述扇 页可运动到合上的、 同样平行的姿态中, 以便使窗或门闭合。扇页借助于至少两个滑车运 动, 每个滑车具有至少两个滑轮, 并且所述滑车可在扇页运动时可移动地支撑扇页。
要求保护的本发明建议了一些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 所述改进的决定性的贡献 是: 要求保护的滑车具有更小的结构高度和用于较高及较重的扇页的更高承载重量。 在此, 所述重量在双重实施的情况下可高达 200kg 并且在标准实施的情况下可高达 160kg。所述 滑轮相对于接收它们的壳体足够大, 从而实现稳定的滑行特性。它们被掩盖并且整个滑车 尽管结构方式紧凑也能够对于扇页以高达 125mm( 在平行支放位置中 ) 的显著展开路径工 作。
特别是在 DE-A 32 34 677 和配属的 EP-B 103 725(GU) 可找到所述现有技术的解 决方案, 其中, 两个滑车用支放臂使扇页在平行支放位置中运动, 并且展开臂的合上位置在 那里的图 4 和 5 中示出。所述展开臂是拱曲的并且控制臂 ( 在那里是 19) 是直线状的。滑 车本身具有在前的控制区段 ( 在那里是 23), 并且可以利用由弹簧加载的闭锁机构 39( 所述 闭锁机构作用在所述展开臂上 ) 锁止在闭合位置中。
另一解决方案是 EP-B 201 717(GU), 按照那里的图 5, 其利用两个长形延伸的直 线状展开臂工作。所述两个臂可摆动地布置在一个滑车上并且通过一个耦合杆 ( 在那里是 25) 彼此连接。它们同样具有向前从滑车突出的控制区段 ( 在那里是图 3 中的 21、 22、 23), 并且导向铰链 21 在控制臂 19 上的卡入位置的脱开由滑轨上方的接收部实现, 向下突出的 导向栓 21 嵌接在其中, 为此参见首次提到的 GU 资料, 那里的图 4 利用凸起 23 进行控制, 即 向下突出的导向栓 21 和接收部 32, 所述接收部布置在一个装配在装饰框架上的支座上并 且这样构成, 使得当锁栓的下端部止挡在脱开间隙或 - 缝槽 ( 在那里是 32) 上时, 控制臂的 自由端现在靠触在那里。那里的作为向下突出的栓的锁止机构 21 的导出允许下展开臂的 相对运动并且允许扇页往回摆动到固定框架 ( 装饰框架 ) 上, 参见那里的第 7 栏第 46 行至 第 8 栏第 23 行。
只要在那里 ( 以及在这里 ) 扇页不是通过滑车保持在下边缘上、 被导向和运动, 而 是也在扇页的上端部上设置可运动的用于引导扇页的剪刀机构, 则不需要专门对其描述, 因为这里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重点在于扇页的下部区域, 即这个或这些滑车的相对于如上 所述的现有技术改进的几何结构和构造。
EP-B 619 410(Hautau)——那里的图 1——也利用滑车壳体上的在前的控制区段 工作。两个展开臂可摆动地布置在该滑车上, 所述滑车具有板形构成的凸起 5, 一个单个的 仅仅向下突出的栓借助于缝槽 4 在所述凸起 5 中被导向。两个臂都是直线状并且长形延伸 的, 没有任何一个是弯曲地构成的。扇页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可通过主展开臂的摆
出实现的展开路径在那里的图 3 中阐述。那里的主展开臂 10 在那里的摆出位置中示出。 发明内容 要求保护的本发明提出的问题是, 使滑车紧凑并且同时是有工作能力的。 “有工作 能力” 在此不仅涉及接收高力并且从而大扇页重量、 在平行支放位置中导向并且同时不占 据大结构形状的可能性, 而且其在闭合位置中也可以狭长和优美时髦地装配到扇页下方的 低结构区域中并且在滑轨上运动。展开路径 ( 即滑车使扇页与固定框架间隔开的能力 ) 应 是大的。即对于滑车应提出的所有要求是 : 同时有工作能力且紧凑。
本发明做出多个建议, 所述建议概括在权利要求 1 中。所述概括通过特征 (a) 至 (g) 进行, 所述特征分别单个地但是也可以组合地被概括。 权利要求第一部分的特征 ( 三个 小横线 ) 对于单个的特征 (a) 至 (g) 并且对于所述七个最小特征的所有可能的组合同样地 适用。
一个替代的解决方案是权利要求 10 的解决方案。在此结合与权利要求 1 相应的 前序段落累积地包含两个特征 (A) 和 (E)。就此而言这些特征应理解为 “特征组” 。
如果提到任意组合都是可以的, 则这也涉及两个或多个特征的组合, 例如特征 (a) 和 (b) 或者特征 (a) 和 (g)。 同样所述七个特征的任意多重组合也是可以的, 在此公开和涉 及的是, 作为例子, (d)、 (f) 和 (g) 或者特征 (a) 至 (c) 或者特征 (b)、 (f) 和 (g)。
要求保护的滑车或方法 ( 作为工作方法或装配方法 ) 使扇页在平行支放位置中运 动。该滑车具有紧凑的结构形状或者应该具有紧凑的结构形状。使其运动的滑轮应相对于 壳体区域大地构成, 即, 至少占据壳体区域的结构高度的 90%至 95%。优选滑轮从上部不 能被接近并且所述壳体区域在上侧封闭, 以便从上面遮盖滑轮。
所述滑轮布置在一个壳体区域中。所述壳体区域具有支承部位, 展开臂利用所述 支承部位可摆动地支承在所述壳体区域上。所述展开臂是主臂, 其接收扇页的载荷并且将 该扇页保持在平行支放位置中、 相对于固定不动的框架 ( 作为装饰框架 ) 以大的展开路径 间隔开。为此, 所述展开臂具有一个远支承部位, 利用所述远支承部位保持和支承所述扇 页。对于控制臂的一个端部设置一个靠近壳体区域上的支承部位的支承部位, 所述控制臂 控制所述展开臂的运动。前述控制臂也具有一个端部区域, 所述端部区域在一个控制区段 中被导向, 所述控制区段从壳体区域延续地沿纵向方向延伸。 所述控制区段具有导向装置, 所述导向装置对所述控制臂的所述 “另外的” 端部区域进行导向并且预给出所述臂的确定 的运动流程。
在一个简短的概括中描述了两个可摆动的臂 ( 作为导杆 ) 和一个壳体区域, 其中, 一个控制区段控制所述臂相对壳体的运动。就此而言, 如果提到了 “闭合姿态” ( 位置 S) 和 打开姿态 ( 位置 O), 则指的是展开臂的摆动靠触在壳体上的状态或展开臂的支放的、 限定 扇页的大展开路径和平行支放姿态的摆动姿态。 由此也间接地指的是扇页的闭合姿态和扇 页的打开姿态, 但在此涉及的是在没要求保护扇页的情况下滑车的臂的相应位置和摆动位 置。
这里也应指出的是, 在扇页上侧上的剪刀件导向和多个剪刀件布置结构无需特别 地阐述, 因为它们是通常的结构方式并且可以从现有技术中得到。重点是要求保护的滑车 和滑车的构型。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替代方案, 展开臂这样构造, 使得其允许完全遮盖控制臂。 特征 组 (a) 参照摆动平面对此进行了描述。所述摆动平面平行于水平的平面, 并且因此处于展 开臂的上侧下方和下侧上方。所述展开臂在此具有在体积方面的构型, 该构型允许限定上 方和下方的面, 并且所述面在水平的延展中可被视为平面。
如果这两个平面 ( 上面的和下面的 ) 平行地与摆动平面间隔距离, 所述摆动平面 通过控制臂的运动限定, 则 “从外部” 、 即在观察展开臂外侧的情况下不能看见摆动臂。 该摆 动臂特别是在闭合姿态中被完全遮盖, 并且不是在展开臂上侧上或上方并且不是在展开臂 下侧上方铰接和运动。
现有技术的最后的布置通常用两个面状的导杆工作, 这些导杆铰接地彼此连接, 没有任何一个导杆是体积状地 ( 考虑到体积 ) 构成的并且能够从一个观察侧遮盖另一个导 杆。从外部的视向可以这样表达, 它是展开臂的位于控制导杆对面的侧。
在滑车的装配姿态中, 该滑车通常指向室内, 因此请不要将术语 “外部” 与装配地 点的外空间混淆, 而是仅仅相对于滑车而言的, 所述滑车被视为内部, 并且从外部的视向是 观察到承载扇页的展开臂的背侧的视向。
在另一替代方案中, 特别是与首次提到的替代方案累积地, 描述了闭合位置。 所述 位置 S 如上所述地可以说是展开臂的一个构造。 所述展开臂具有缝槽区段 ( 间隙区段 ), 所 述缝槽区段这样构造, 使得控制臂的大部分、 但是至少区段地可被接收在其中。 这涉及的是 闭合位置。 在打开位置中, 控制导杆从所述缝槽或间隙中摆出。
显然所述缝槽 / 间隙在展开臂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朝向滑车的壳体区域。所述 缝槽 / 间隙允许接收控制臂、 按照特征 (a) 改善了该控制臂的遮盖并且此外提供安全姿态 或安全, 因为控制臂在所述闭合位置中不能向上偏移。由此有利于防止抬出或者提供防止 抬出的安全措施。
所述缝槽或间隙与所述在体积方面构成的展开臂的上侧具有一个距离并且与其 下侧具有一个距离。所述缝槽在高度方向上不是太显著, 以便不会由于使控制臂沉入所需 的尺寸而削弱展开臂的承载力。
特别是这也可结合特征 (f) 来观察, 或者优选这样构成, 使得所述缝槽或间隙在 深度方向上 ( 权利要求 6) 受到限制。由此可使支放臂的刚性并且从而使其承载能力保持 高, 特别是对于那些在本说明书的引言部分中给出的重量。
防止向上 ( 沿竖直方向, 垂直于所述水平平面 ) 的逃逸运动的附加闭锁通过向上 闭合的控制块确保, 所述控制块具有驶入开口并且在驶入开口上方在上侧具有闭合的壁或 面, 所述壁或面借助于一个描述的向上突出的优选作为栓的凸起实现所述作用 ( 在权利要 求 6 结束处 )。
在另一替代方案中描述所述滑车的打开位置, 所述替代方案也可以看作是前述替 代方案的一个或多个的累加, 即就此而言可被视为公开。所述位置 O 涉及摆动开的展开臂。 特征组 (c) 中的不同特征的作用是从下面对具有拱曲 / 弯曲的端部区域的控制臂进行导向 并且从上面使所述端部区域脱开。
为此, 所述向上突出的凸起和所述向下突出的凸起在双凸起的意义上使用, 所述 双凸起从控制臂的先前所述的摆动平面中向上或向下突出。 所述凸起优选可构造为栓并且
进一步优选构造有套筒形外套以降低导向和脱开运动的摩擦。
控制区段承担从下面导向的功能, 所述控制区段沿所述壳体区域的纵向方向从所 述壳体区域起延续并且具有特别是呈深槽形式的导向装置。 所述向下突出的凸起嵌入到所 述槽中并且由所述槽导向。所述向上突出的凸起被控制。对于所述控制特别是应理解为脱 开, 其中, 所述凸起并且承载所述凸起的拱曲形端部区域与所述凸起一起以及整个控制臂 解锁或松脱。
所述解锁或松脱涉及可松脱的卡入位置, 所述卡入位置通过导向槽的相对于向下 突出的凸起弯角的区段实现。所述位置 O 是用于扇页的平行支放运动的展开位置并且通过 控制导杆保持, 所述控制导杆通过向下突出的凸起卡入所述导向槽的弯角区段中, 所述展 开臂的摆动位置是恒定的。
为了离开所述展开位置并且使扇页重新在装饰框架的方向上运动, 控制臂从上面 通过所述向上突出的凸起脱开, 并且优选一个控制块用于此动作, 所述控制区段驶入到所 述控制块中并且该控制块具有轨道状的作为向下敞开的类似于盲孔的凹槽的驶入部, 在驶 入时所述凹槽抓住所述向下突出的凸起并且使其相对于控制区段运动。
在所述向下突出的凸起解锁或松脱之后, 所述向下突出的凸起可以沿着所述导向 装置在纵向方向上往回运动, 以便允许展开臂在通过控制臂控制的情况下合上。
所述特征在导向和控制之间是有区别的。 所述导向通过所述双凸起的所述向下突 出的凸起从下面或在控制臂下方的下部区域中进行。 所述双凸起的所述向上突出的凸起在 作用方面被委以控制作用, 所述控制特别是涉及从导向装置的弯角的端部区段中控制出, 并且从而实现从位置 O 解锁或松脱。
所述特征特别是可以与前述特征 (a) 或 (b) 之一或者与这两个特征组合。
在另一替代方案中详细描述所述导向装置的构造。 为了允许所述导向装置相对于 所述向下突出的凸起在沿纵向方向移动的意义上的导向, 所述导向装置构造为导向槽, 所 述导向槽向上敞开。 所述导向槽本身具有不连续的端部, 即不完全向下敞开, 而是区段地闭 合。 但是, 所述槽向下的闭合是不完全的, 而是不大于 “以区段的方式” , 以便留下贯通开口, 可能落入到所述槽中的污物可穿过所述贯通开口向下掉出。
所述掉出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支持, 即, 从上面嵌入到导向槽中的所述向下突出 的凸起携带所述污物并且将其供应给底部中的一个或另一个开口, 所述污物通过所述开口 优选在导向槽的相应端部上从导向槽中掉出。所述自清洁的类型与控制区段的加强相关, 所述控制区段承载有所述导向槽。
所述控制区段在壳体的纵向方向上突出并且在该方向上延续, 所述控制区段不仅 包括环绕的壁——所述壁的刚性可能不足, 而且在底部侧通过横支撑加强, 所述横支撑作 为优选面状的连接部也可被视为底部的部分。
优选在导向槽的相应端部区段中所述底部利用贯通开口敞开。
在横向方向上剖割的话在所述控制区段的纵向方向的至少几个部位上得到 U 形 轮廓。
由此可改善所述控制区段的导向装置的刚性和可靠性。这是可以的, 如果所述控 制区段在前或者支承在前面, 并且没有通过其他壳体区段在侧面、 上方或下方加强的话。
所述特征特别是可以与前述特征组合, 或者也可以与所述特征组 (a) 或 (b) 之一组合。 在另一实施例中 ( 特征组合 (e)), 权利要求 1 描述用于控制所述控制臂的控制区 段的构造。一个控制块参与进一步控制, 所述控制块单独地布置在滑轨型材上的车道端部 上。 所述特征在其功能方面以控制臂的卡入位置为出发点, 即这样一个位置, 控制臂的处于 这里的端部卡在该控制区段的导向装置的一个端部上。
所述卡入是可松脱的卡入并且所述松脱通过从导向装置的一个端部中的带出实 现, 所述端部是作为端部区域的弯角端部, 相对于作为导向槽的导向装置的主组成部分的 纵向延伸弯角。
控制区段是细长的并且突出地这样构造, 使得该控制区段在滑车车道的端部上可 嵌入到所述控制块的一个横向贯通的接收部中。所述控制区段不仅仅是嵌入, 而且也穿过 所述横向贯通 ( 侧向贯通地敞开 ) 的接收部地进行贯穿配合。
在所述细长的凸鼻形控制区段的所述贯穿配合的时间上的端部区段中, 控制块从 上面开始起作用。所述控制块在此这样构造, 使得该控制块能够从上面起作用地将所述控 制臂从其卡入位置中带出, 确切地说从所述导向装置的弯角的端部区域中控制出。
用于所述控制出的构造优选构造为轨道状的驶入部, 所述驶入部向着侧面敞开、 倾斜地延伸并且在上面通过一个壁封闭, 所述壁可涉及控制块的整个上侧。
在特别的构型中, 通过双凸起实现对控制臂从下面的导向和对控制臂从上面的控 制, 所述双凸起按照意义可构造为相对于控制臂的摆动平面向上和向下突出的销。优选该 特征与下述特征 (f) 和 (g) 之一组合, 特别优选由这两个特征共同地组合。另外的组合可 能性在于特征 (a)、 特征 (c) 和特征 (a), 其描述控制臂的摆动平面。所述特征中的两个或 多个结合特征 (e) 的组合也包括在公开范围内。
在另一替代实施方式中限定所述特征 (a) 的另外的表述。这里涉及的是展开臂的 在体积方面的构型。
在体积方面的构型是在本体方面厚的、 强度大的构造, 其不是导杆的板形形状, 而 是比相对扁平的具有板形状的控制导杆显著更厚地构造为考虑体积的臂, 但是所述控制导 杆可附加地通过在高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在纵向方向上指向的压印部加强。然而, 与考虑体 积构成的展开臂相反的是, 尽管具有所述加强部, 所述控制导杆也是板形构成的导杆。
至少在位置 O 中、 即在摆出姿态中, 展开臂是直线状的。所述展开臂在支承区域中 具有凹槽 ( 弯曲部 ), 但是所述凹槽在打开姿态中看不见并且保持在壳体区域内部。相反, 控制臂具有笔直区段和弯曲区段, 所述弯曲区段向着控制区段指向。 由此可以掩盖控制臂、 施加高承载载荷并且仍然实现具有展开臂的滑车的紧凑结构。
在另一替代方案中详细描述双栓, 所述替代方案也可以视为与前述特征中的一个 或多个的累加, 所述双栓布置在控制导杆的端部区域上, 所述端部区域是 “另一” 端部区域, 该端部区域按照权利要求 1 的第三小横线配置给控制区段的导向装置。
所述双栓作为凸起向上且向下突出, 其中, 下凸起被设置用于进行导向并且上凸 起被设置用于从卡入位置脱开 ( 也可视为工作方法, 权利要求 21)。 所述卡入位置是扇页平 行支放时的位置 O。所述扇页不是滑车装置的组成部分, 但是可以参与到所述工作方法。
在此明确提及这个两侧的双栓的对比。从上部被 ( 控制块 ) 脱开, 并且从下部或 者 “在下部” 被导向 ( 在控制区段中 )。在所述双栓的装配区域中 ( 该装配区域安置在所述
控制导杆的在构型方面优选为弯曲区段的端部区域上 ) 得到环绕的凸缘, 所述凸缘沿径向 方向超过所述控制栓的尺寸。所述凸缘为了另外的安全目的还将详细描述。
可松脱的卡入位置 ( 权利要求 2) 通过向下突出的凸起在导向装置的弯角的端部 区域中实现。 所述位置可被保持, 一个弹簧元件用于这个目的, 所述弹簧元件在水平方向上 施加压力或力。所述力通过侧面的板凸施加到作为其前端部区域的拱曲区段上。所述力至 少部分地在所述弯角的轨道区段的方向上起作用。
所述弹簧元件本身是可更换的 ( 权利要求 14、 18)。 该弹簧元件为此在功能上设有 一个保持区段, 所述保持区段是直线状的, 并且然后优选以半弧延伸, 以便能够被接收在一 个室中, 所述室可具有一个侧凹, 以便卡锁地定位所述弹簧元件的所述保持区段的自由端。 所述室也可以向上敞开, 以便松脱所述弹簧的卡锁, 从而使得可更换该弹簧。
优选所述弹簧元件的施加所述压力的区段是拱曲的, 以便得到向外朝所述控制导 杆的拱曲 ( 弯曲 ) 的端部区段指向的凸拱部。
除了弹簧力及其保持作用之外, 可设置所述壳体区域的一个搭接区段, 所述搭接 区段作用在所述拱曲的控制区段的侧面的板凸上 ( 权利要求 2、 15、 16)。
所述搭接可以在所述卡入位置中存在, 并且在具有向上突出的销的所述控制臂由 所述控制块从所述卡入位置控制出期间所述搭接也可以存在, 并且在其保持作用方面由所 述控制块及其轨道形的驶入部接收。 控制区段上的卡入位置向装饰框上的控制块的交换附加地通过所述搭接区段确 保 ( 权利要求 16)。由此有效地禁止解锁或者向上掉出。
在所述壳体的另一部位上、 在一个端部区域中可设置一个布置在上部的弹簧段, 所述弹簧段可以沿横向方向移动 ( 权利要求 3、 10)。
所述弹簧段至少区段地为板形并且优选具有两个卡锁位置 ( 权利要求 4、 5)。 一个 更靠外, 一个更靠内。
所述弹簧段在放入在轮廓成型的滑车轨中的姿态中支撑所述滑车的安全姿态。 所 述滑车在此首先翻转, 并且通过向内运动的旋转在放入 -/ 翻转运动的意义上在滑车滑轮 上被导向地放入到所述滑车轨中, 所述滑车滑轮形成瞬时旋转点。 为此, 滑车距所述滑车轨 的上搭接区段具有最小间距 ( 间隙 ), 以便能够实施所述摆动运动。 所述壳体区域的一个保 持凸起作用在该搭接区段下面, 但是为了摆入需要所述间隙 ( 权利要求 16)。 这也在装配方 法 ( 权利要求 21) 的范围内。
在放入状态中, 为此变得自由的间隙是有干扰的。因此通过将所述弹簧插入并且 从而使得所述间隙在高度方面至少降低而使得所述间隙在尺寸方面降低。
所述移动可以由所述弹簧段的卡锁姿态到同一弹簧段的一个另外的更靠内 ( 向 着滑车轨 ) 的卡锁姿态。
如果又应取走滑车, 则所述弹簧向外回移, 以便能够利用反向指向的翻转运动使 滑车从滑车轨中摆出并且取走。
所述展开臂可以在其作为位置 O 的摆入姿态中靠置在壳体区域上。在此, 控制区 段 ( 该控制区段相对于纵向导向装置弯角 ) 的侧面区域中的鼓肚形的凸拱部被接收在所述 展开臂的港湾形的凹槽中 ( 权利要求 7)。
优选高度尺寸和高度关系涉及所述展开臂的高度 ( 权利要求 9、 19) 和所述展开臂
的强度是相对于控制臂而言的 ( 权利要求 8)。
所述凸起的优选构型是栓段 ( 权利要求 11)。所述栓段可以具有相同的轴线。所 述控制块优选在上侧通过具有上侧的壁封闭 ( 权利要求 12)。
在具有特征 (A) 和 (E) 的权利要求 10 中得到一个概括性的解决方案 ( 以权利要 求 1 的特征 (a) 和 (e) 为基础 )。这种滑车利用权利要求 10 引言中的三个小横线通过两个 臂和一个壳体区域限定, 补充地具有控制区段。
所述控制区段控制所述控制臂并且接收一个向下突出的凸起以便可移动地进行 纵向导向。向上突出的凸起由一个控制块操作、 即控制, 确切地说在滑车的车道的端部上。 控制区段配合到所述控制块的一个接收部中, 而所述向上突出的凸起在这个第一配合的端 部上配合到所述控制块的一个轨道状的、 倾斜延伸的驶入部中, 并且使所述控制臂的弯曲 的 / 拱曲的区段运动并且从而将整个控制臂从驶入位置中带出。
所述带出通过从上部的反向控制并且从下部的导向实现 ( 也作为用于控制扇页 的方法, 权利要求 21)。
为了能够使控制区段驶入到控制块中并且该控制区段不被构造得体积太庞大, 所 述控制区段凸鼻形细长地构成。这里指的是非常长的凸鼻, 其就其横截面尺寸而言相对于 其长度是细长的。 所述控制块本身需在装饰框上在滑轨中装配在向着房间内部指向的侧上 并且沿纵向方向处于滑车的、 确切地说其壳体区域的车道中。其布置在用于滑轮的导轨上 方并且在展开臂的位置 O 中形成所述滑车的车道的端部。其通过向上突出的凸起将控制臂 从移入位置中控制出, 从而使得滑车可沿反方向在滑轮上向回运动、 将凸起可靠地接收并 保持在所述控制块的轨道状的驶入部中, 并且所述展开臂由控制臂控制地往回运动到位置 O 中。所述扇页接近装饰框和闭合位置。 由于所述在体积方面构造的展开臂的构型可确保承载力, 同时从观察侧覆盖, 当 所述缝槽接收控制臂的一部分、 特别是接收其主要的区段并且所述缝槽不是完全地横穿展 开臂而是仅仅有限地在深度方向上延伸时。
应指出, 权利要求清楚且简要地描述了本发明。为此在说明书的一般部分中下位 的解释范围更广并且更详尽, 以便使得权利要求更容易理解并且支持权利要求。如果在权 利要求的支持与权利要求本身之间不存在句子和单词上的等同, 则这不意味着说明书与权 利要求相矛盾且应将所述一般部分中的说明书的内容补入权利要求中, 而是权利要求首先 用于解释自身, 并且为了支持性的解释可参照说明书的配属段落。 这与矛盾无关, 仅仅是满 足权利要求的简要性的法律要求, 例如得到说明书的支持。 符合 “权利要求优先” , 对于所申 请的保护也是这样。
本发明的下述实例是本发明的通用实例, 尽管没有在每一页和每一句中使用术语 “例如” 或 “特别是” 。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于多个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和补充, 其中, 相应的发明由滑 车的不同区域预给出。
图 1 是具有壳体区域 10、 处于闭合姿态 ( 位置 S) 中展开臂 30 的滑车的斜视图, 所 述展开臂 30 是合上的, 没有摆出,
图 2 是图 1 中的同一滑车处于打开姿态中 ( 位置 O), 具有摆出的展开臂 30、 铰接 在展开臂上的控制臂 35、 引导该控制臂 35 的控制区段和壳体区域 10,
图 2a 是图 2 的区域 A 的局部放大图,
图 2b 是所述区域 A 的俯视图, 沿作为突出的销的凸起 39a 的轴线方向,
图 3 是相应于图 1 的视图, 具有用于未示出的扇页的支承部位 100, 其中, 详细描述 了控制区段 40 中具有笔直区段 41a 和弯角的卡锁区段 41b 的槽 41,
图 4a, 4b 是图 3 中的壳体区段的右端部的斜视图和前视图, 其中, 可看到通往另一 滑车的用于耦合杆的接收开口 19。可看到从上部卡入第一姿态中的弹簧元件 60,
图 5a, 5b 类似于图 4a、 4b 地示出同一端部的斜视图和前视图, 区别仅仅是弹簧 60 卡在另一卡锁位置中,
图 6a 是从展开臂 30 的观察侧 ( 从外部 ) 示出滑车的斜视图, 臂 30 处于闭合姿态 中,
图 6b 示出相同的视图, 展开臂 30 摆出, 其中, 同样可看见控制导杆 35, 以及所述向 上突出的凸起 39a 配合 ( 嵌接 ) 到控制块 50 的凹槽中, 分别可看见作为型材轨 70 的滑车 轨, 滑车利用滑轮在所述滑车轨上可沿纵向方向运动,
图 7a, 7b 是具有不同开口或凹槽 51、 52、 53 以及盖壁 55 的控制块 50 的两个视图,
图 8 是滑车的开启姿态, 具有摆出的展开臂 30、 可见的控制臂 35 和两个已经提及 过的滑轮 20、 21, 所述滑轮被从相反侧覆盖, 但是在下部为了支撑在滑车轨 70 的轨道 75 上 是自由的,
图 9 是从下面观察图 8 的视图, 其中, 是在展开臂 30 上观察滑车外侧的侧视图, 并 且可看到其相对于壳体区段 10 的高度尺寸的高度尺寸,
图 10 是作为控制区段 40 中的导向装置的导向槽 41 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 控制区 段具有鼓肚形凸拱的侧面区域 42,
图 11 是从上面观察的斜视图, 可清楚地看到导向槽 41 和向下突出的凸起 39 的嵌 接配合, 所述导向槽 41 沿着控制区段 40 布置,
图 12 是从上面观察双销 39 的上凸起的另一局部图, 其中, 导轨 41 的右端部区段 具有底部侧的穿口, 如图 10 中所示。 也可看见弹簧 14 和搭接的安全区段 15, 其作用在控制 臂 35 的端部区域 35b 的凸缘 35b′上。所述凸缘包围所述双销, 所述双销布置在控制臂 35 的拱曲 / 弯曲的区段上。 具体实施方式
图 1 以视向朝内侧的斜视图示出一个滑车。可以看见壳体区域 10、 壳体区域右边 的端部区域, 一个至少区段地板形构成的弹簧元件可移动地支承在所述端部区域上。同样 可看见臂区域以及控制区段 40, 所述臂区域具有作为展开臂的主臂 30 和控制臂 35。可看 见轴承 12、 11, 在所述轴承中分别支承着一个用于所述壳体区域的相应滑轮的轴。轴承 12 的几何轴线是 20a 并且配属的滑轮 20 可以在图 8 中看到。滑轮 21 间隔距离地布置在所述 壳体区域 10 上并且布置在用于展开臂 30 的主轴承 16 的另一侧。所述轴承 11 可转动地支 承轴 21′, 所述轴的几何轴线是 21a 并且所述滑轮 21 也在图 8 中从下面可见地示出。
壳体区域 10 在上部在滑轮上方是封闭的, 从而使得所述滑轮从上面被遮盖并且被保护免受落入的污物。滑轮本身具有大的直径, 其在图 9 中在滑轮 21 处的切掉区域中可 看见。 所述滑轮实际上占据所述壳体区段的整个高度 H, 减去所述壳体区域的上部遮盖的壁 10a。
所述滑轮的尺寸至少是所述壳体区域的结构高度的 90%。 所述壳体区域的结构高 度在图 9 中可以作为 H10 看到。通过所述壳体 10、 所述滑轮、 所述臂和所述控制区域形成滑 车, 扇页可纵向运动。扇页可经由翻转位置运动到平行支放位置中, 为此, 这里未详细描述 的控制臂布置在该扇页的上边缘上并且同样是可移动的。 所述扇页也可以在没有位于其间 的翻转位置的情况下仅仅平行地支放。在平行的支放位置中, 扇页通过所述滑车移动。
可设置两个滑车, 所述滑车间隔距离并且在下边缘上可移动地承载所述扇页。所 述扇页在此可转动地铰接在所述展开臂 30 上, 为此, 那里的接收部用作具有几何轴线 100a 的轴承 100。布置在扇页上的栓嵌接配合到所述凹槽中作为轴承并且将扇页耦合到展开臂 30 上。
所述两个间隔距离的滑车可以相同地构成, 但是也可以这样程度不同地构造, 使 得仅仅一个滑车使用控制区段, 另一滑车不具有这种控制区段 40。
所述两个间隔距离的滑车分别具有两个按照图 8 的滑轮, 所述滑车此外相同地构 成。这些滑车通过耦合杆 Ks( 或 19) 耦合, 所述耦合杆放入到接收部 19′中, 如图 8 中所 示。所述耦合杆通过孔 19a 中的装配螺钉 19b 固定在每个滑车上。所述孔具有几何轴线 19a′, 所述几何轴线垂直于附图中未示出的耦合杆的延伸方向延伸。 所述耦合杆优选是圆 形的并且在其距离方面与水平的扇页尺寸这样地协调, 使得两个滑车可支撑扇页并且在滑 车的位置 S 中处于扇页边缘下面, 但是可以沿水平方向从中突出。
扇页下方的结构尺寸小, 优选 40mm 以下, 特别是在基本上 35mm 的范围内。扇页重 量限定了必要的承载力, 所述承载力由这个展开臂 30( 或者两个滑车的情况下由这些展开 臂 30) 接收并且必须传递到壳体 10 上。如果扇页由于隔热要求而变得越来越厚, 则它们会 变得越来越重。如果扇页由于感观要求而越来越高, 则它们同样变得越来越重。对于较厚 的扇页来说需要较大的展开宽度, 从而需相应地构造展开臂 30, 同时需确保接收由于现代 扇页的几何尺寸 ( 高度、 厚度 ) 导致的越来越高的承载力。
按照图 8 的滑轮 20、 21( 它们通过其轴 21′、 20′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壳体 10 的 侧面壁中 ) 支撑滑车并且在一个运行轨迹上运行, 所述运行轨迹由可装配在装饰框下部上 的轮廓成型的滑车轨 70 提供。
在图 4a、 5a 中可看到这种运行轨迹 75。滑车轨 70 在此在下装饰框自由尺寸的区 域中装配在装饰框上。 未示出的扇页槽口的下端部与装饰框下侧之间的尺寸具有前述的低 于 40mm 的大小。尽管该自由尺寸大大降低, 滑轮在直径方面也构造得大。具有壳体区域 10 的滑车适配于该自由尺寸、 可移动地在运行轨迹 75 上移动并且仍然可通过该壳体的上壁 10a 实现滑轮的上部遮盖。
也没有示出并且对于整个操作使用的是, 通过手柄进行抓持控制, 所述手柄控制 在上部保持在滑架中的剪刀件。所述剪刀件可通过所述手柄强制控制, 或者所述手柄本身 用于使扇页沿垂直于装饰框平面的方向运动。 所述手柄也可以用于使扇页在平行支放的位 置中沿纵向方向移动、 通过滑轮可移动地支撑在具有运行轨道 75( 也称为运行轨迹 ) 的滑 车轨 75 上。按照图 1 的位置 S( 闭合位置 ) 在展开臂 30 摆出之后作为位置 O( 打开位置 ) 在 图 2 中可见。导向销 39 具有上凸起 39a 和下凸起 39b, 所述导向销 39 靠触在轨道导向装置 ( 作为导向槽 )41 的相反的端部 ( 右边 ) 上并且在那里可松脱地卡入一个弯角的轨道区段 41b 中, 为此, 所述下凸起 39b 优选用作栓。所述栓 39b 在图 1 的位置 S 中靠置在控制区段 40 的导向槽 41 的左端部上。这两个销或栓可以具有同一轴线或者是 “轴线相同的” 。
借助于与图 1 相应的图 3 可更清楚看到所述轨道导向装置并且详细阐述所述控制 区段 40 的轨道导向装置。控制区段 40 具有槽 41, 所述槽包括直区段 41a 和从所述直区段 向左弯角地延伸的卡入区段 41b。所述卡入区段限定图 2 的位置 O。直的轨道区段 41a 的 端部限定图 1 和 3 的位置 S。
控制导杆 35 如图 2 或 8 所示弯角或拱曲, 即不是完全笔直地构成。该控制导杆具 有较长的笔直区段和从所述笔直区段弯角 / 拱曲地延伸的前端部区段, 所述端部区段承载 在两个方向上向上和向下延伸的双凸起 39。后述的凸起 39 这样地布置在所述前端部区段 上, 使得形成所述控制导杆 35 的板材料厚度的环绕凸缘, 所述环绕凸缘在控制区段 40 及其 上侧上滑动, 而向下突出的凸起 39b 在轨道 41b、 41a 中被导向。
所述导杆 35 在其另一端部上通过轴 37 可摆动地支承在展开臂 35 的轴承中。支 承开口 38 和轴 37 具有几何轴线 37a。 控制导杆 35 通过支承部位 37/38 在展开臂 30 上的支承以及展开臂 30 通过具有 几何轴线 36a 的支承部位 36/16 在壳体区域 10 上的摆动支承允许摆动和摆动的控制 ( 由 控制区段 40 进行控制 )。
所述控制导杆 35 的笔直区段是 35a, 在所述笔直区段前面拱曲或弯角地延伸的区 段是 35b。
在图 6a 和 6b 中从其他的视向 ( 视线从外部观察到展开臂 30 的外部的扁平侧 30′ ) 示出所述两个位置 O 和 S。在图 6a 中可看见展开臂 30 的弯角的端部, 其在位置 O 中 时从外部看不见。该臂直线状并且长形拉伸地起作用。相反, 控制导杆 35 弯角, 其中, 弯角 区域承载导向销 39, 所述导向销的上凸起 39a 在图 6b 中与控制块 50 相互作用, 所述控制块 具有上壁, 所述上壁限定封闭的表面 55, 所述表面向上指向。所述控制块在滑车的车道的 一个端部上装配在滑车轨上。其与向上突出的凸起 39a 相互作用, 对此后面还将详细阐述。 按照图 2a、 2b, 在向下突出的凸起 39b 的卡入导向槽 41 的弯角区段 41b 内的卡入位置中也 由弯曲的区段 35b 的凸缘和突出的凸鼻 15 进行相互作用。所述相互作用同样在后面详细 阐述。
从图 6a( 该图是图 3 的另一视向 ) 可以看出, 展开臂 30 从观察到臂表面 30′的 观察侧 ( 从外部观察 ) 完全掩盖控制臂 35。控制臂 35 如图 8 中所示在此不是布置在上侧 30″上方和展开臂 30 的下侧下方, 而是其摆动平面这样构造, 使得它处于所述两个侧 ( 上 侧、 下侧 ) 之间, 即, 前侧 30′ ( 从外部观察 ) 实现控制臂 35 的遮盖。为此, 板形构成的导 杆 35 在高度方向上比在体积方面构成的展开臂 30 窄。所述在体积方面的构造也优选适合 于下述情况 : 其可接收一个间隙或缝槽 31, 这在图 2 的观察到臂与壳体区域 10 之间的内部 区域上的视图中可以看见。所述间隙 / 缝槽 31 被设置用于在位置 S 中接收控制臂 35 并且 为此也相应地进行构造。所述缝槽 31 也处于控制臂 35 的摆动平面中, 所述摆动平面没有 单独示出, 但是通过板形控制臂的在水平方向上平坦的延长部可以容易地想象。
尽管控制臂 35 在中间区域中稍稍强烈凸拱, 但是它仍保持板形扁平的。起加强作 用的凸拱部 35c 与控制导杆 35 一起由缝槽 / 间隙 31 接收。在图 3 的闭合位置中, 弯曲区 段 35b 的一段从所述间隙本身中向外伸出, 并且所述控制导杆 35 的纵向区段 35a 在所述闭 合位置 S 中几乎完全地被接收在所述间隙 / 缝槽 31 中。
所述缝槽 / 间隙 31 沿展开臂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没有穿过展开臂 30 的在体积方 面的构造, 而是在观察侧 30′保留尽可能大的材料剩余区域, 以便保持展开臂 30 的刚性。 由此沿纵向方向在多个剖割平面上 ( 横向于纵向方向的剖面 ) 得到展开臂的 U 形轮廓, 其 具有一个相对厚的连接腿和两个接片, 其中一个接片按照图 2 较厚并且另一个接片较窄地 构成。所述间隙或缝槽因此不是处于展开臂上侧与下侧之间的中间, 而是稍稍向上错位。
因此在闭合位置中所述缝槽或间隙 31 可至少区段地接收控制导杆 35, 并且可使 其为了位置 O 而摆动出。控制导杆在位置 S 中至少区段地被接收, 其中, 笔直区段几乎完全 被接收, 并且弯曲区段 35b 为了允许导向控制区段 40 也可在位置 S 中从展开臂 30 伸出。
“至少区段地” 应这样理解 : 即, 其不大于 “区段地” , 以便在控制区段 40 的导向槽 41 中通过双凸起 39( 特别是构造为双栓 ) 得到控制功能。
对于臂几何结构方面的实施例的一般结构而言, 得到笔直区段 35a 和弯曲区段 35b( 这里常常也称为弯曲区域 )。在体积方面相对于控制臂 35 较厚地构成的展开臂至少 在下述区域中基本上直线状延伸地构成, 所述区域在图 2 的位置 O 中从壳体 10 伸出。所述 臂的几何结构也可以在图 8 中在从下面观察的视图中看出。按照图 6a, 剩余段 34( 所述剩 余段在位置 S 中可从外部看见 ) 被挖槽, 但是在图 6b 的位置 O 中从观察侧 ( 从外部观察 ) 几乎不能被看见。 尽管支承部位 36/16、 即展开臂 30 的支承端部上的所述挖槽端部, 该展开 臂 30 也被称为是长形延伸的直线状。其在体积方面的构造已经结合间隙 / 缝槽 31 阐述过 了。
这些几何结构的协调允许得到细长的紧凑结构形式, 并且同时允许控制, 并且在 闭合位置中几乎表现为完全紧凑, 这在图 6a 中非常清楚地示出。
已经提及过的控制通过双凸起 39 进行, 所述双凸起具有向上突出的凸起 39 和向 下突出的凸起 39b。这两个凸起优选构造为栓, 进一步优选的是设有可旋转的套筒, 以便能 够更容易地进行导向并且在进行导向时产生较少摩擦。可从图 2、 图 6b 和图 11 及 12 的局 部放大图中看出的双凸起在构型基本上相同的情况下在上部和下部具有两个不同的功能 或任务。所述双凸起布置在控制导杆 35 的拱曲 ( 弯曲 ) 的端部区域 35b 中。所述双凸起 允许凸缘围绕自身作为板形凸缘、 即不是完全直到控制臂 35 的外边缘地伸入到其区域 35b 中。
向下突出的凸起 39b 被设置用于从下面进行导向。所述向上突出的凸起 39b 的任 务和功能是按照图 2 从卡入位置中脱出。卡入位置是用于平行支放扇页的位置。所述脱出 从上部进行。 所述脱开这样进行, 就像在图 6b 中通过向上突出的凸起 39b 进入到控制块 50 的侧向凹槽 51 中实现的那样。
所述控制块 50 在图 7a、 7b 中以两个倾斜视图进行阐述。 在此示出所述向上突出的 凸起 39a 沿方向 V39 的进入, 确切地说进入到一个倾斜接收部 51 中 ( 作为轨道形的驶入 ), 所述控制块 50 可具有两个倾斜接收部, 以便可用于左边止挡的和右边止挡的应用。
控制块 50 装配在滑车轨 70 上。其具有上部封闭的壁 55。具有壳体 10 的所述车在图 6b 中在臂 30 打开的情况下从左向右滑动, 其中, 所述车在车道的端部上利用在前的 ( 向前远离地突出的 ) 控制区段 40 配合到控制块 50 的另一横向贯通的凹槽 53 中。
所述另一凹槽允许按照图 7a 沿方向 V40 进行嵌入配合, 这比仅仅一个嵌入配合、 特 别是贯穿配合多, 所述贯穿配合通过控制区段 40 的前端部的空闲在图 6b 中看出。
在所述嵌入配合、 特别是穿过接收部 53( 该接收部横向贯通地设置在控制块 50 中 ) 的所述贯穿配合的一个时间上的端部区域中具有一个时间点, 在该时间点所述轨道状 的驶入部 51 以控制的方式作用于所述向上突出的凸起 39a。
在导向槽 41 的槽区段 41b 同样倾斜布置的情况下通过倾斜布置的轨道 51 进行的 控制导致控制导杆 35 被带出、 或者说向下突出的凸起 39b 被从弯角地延伸的槽区段 41b 带 出并且导致离开位置 O, 如图 6b 中所示。
所述车往回运动 ( 在图 6b 中向左下方 ) 并且展开臂 30 摆入, 直到该展开臂达到 图 6a 中的姿态为止。在那里所述壳体 10 明显地与控制块 50 间隔距离, 而其在 ( 所述双栓 39) 的从卡入位置中的 “从上面作用的带出” 开始时靠触在该控制块 50 上。在后述位置中 控制区段 40 穿过控制块 50 地进行贯穿配合。
所述 “带出” 涉及双栓 39 的下区段 39b 从导轨 41 的弯角端部 41b 中的离开, 和从 上面通过双栓的向上突出的区段 39a“承担保持功能” 。其被接收在轨道形的驶入部 51 中 ( 或者在另一止挡方向的情况下接收在 52 中 )。为此, 控制区段 40 穿过所述控制块 50 的 所述另一贯通的凹槽 53 地贯穿配合。
对于所述贯穿配合富有帮助的是, 控制区段 40 向前超前 ( 突出 ) 地构成。该控制 区段在此凸鼻形细长地构造, 其中, 控制区段 40 仍然加固地构成, 这借助于图 10-12 详细阐 述。
在凸鼻形细长地构成的控制区段 40 中设置具有两个区段 41a、 41b 的导向槽 41。 弯角的区段 41b 在此按照图 10 定位在鼓肚形凸拱的侧面区域 42 中 ( 鼓肚部 ), 所述侧面区 域本身在展开臂 30 的位置 S 中嵌入配合到港湾形的凹槽 33 中。 “鼓肚部” 42 在港湾部 33 中的嵌入配合位置——如图 2 中清楚地看出的那样——是图 6a 中的嵌入配合位置。
由此可以的是, 通过所述弯角的区段 41b 实现用于平行支放的位置 O, 并且展开臂 30 仍然紧挨着壳体 30, 并且在此占据相对于滑车轨 70 几乎平行的位置, 其处于位置 S。
可以清楚地看出, 所述港湾形的凹槽 33 布置在所述缝槽 / 间隙 31 下方, 并且由此 应将尽可能少的材料从所述在体积方面构造的展开臂 30 中取出以保持其刚性, 但同时应 允许闭合位置 S 尽可能靠近壳体区段 10 和滑车轨 70。在图 2 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出, 所述港 湾形的凹槽 33 在高度方向上不是一直贯穿到展开臂的下侧, 而是所述展开臂 30 在三侧上 在表面方面被封闭。
导向槽 41 也不是完全向下封闭, 而是具有不大于 “区段地” 封闭的底部结构。换 句话说, 所述底部区段地存在, 这可从图 10 和 12 以及图 8 中看出。
在图 10 中在从上面观察到槽 41 中的情况下可看到其轨道形状 ; 区段 41 是直线状 的区段并且弯角的区段 41b 以稍小于 90°的角度向下延伸。 由此其构成用于向下指向的凸 起 39b 的卡入位置 S 的袋形凹槽。
在所述槽 41 的底部通过开口 41′、 41″和 41″′在保留在图 10 的实例中的两个 底部段 44a、 44b 的情况下中断之后提高了向前伸出的控制区段 40 的刚性。在多个垂直于纵向延伸尺寸的剖割平面中给出 U 形的轮廓, 所述 U 形轮廓确保所述凸鼻形细长的控制区 段 40 的刚性。
污物颗粒以及其他污物可穿过底部开口进入, 它们可能损害轨道控制。在较长时 间运行的情况下也不排除即使在按照图 6a 从上面很大程度上覆盖的方案中也会有干扰性 的污物材料进入到轨道 41 中。在所述向下突出的凸起 39b 运动时, 只要污物颗粒沉积在为 了加固而使用的底部段 44a、 44b 上, 则所述污物颗粒就被清除。所述向下突出的凸起 39b 与底部开口 41′、 41″和 41* 相结合具有自清除作用。
在图 2 和 6b 中以及同样在图 8 中示出的位置 O 不仅通过所述弯角的区段 41b 固 定, 而且通过两个另外的措施可靠地保持。
在图 6b 中示出的时刻, 凸起 39a 可靠地由控制块 50 及其轨道状的驶入部 51 接纳。 另外的措施如下所述地结构化地并且功能地构成。
一个在图 2a、 2b 的局部放大图中示出的搭接区段 15 搭接在凸缘 35b′上, 所述凸 缘包围所述双凸起 39( 并且其是控制臂 35 的拱曲区段 35b 的一部分 )。通过凸鼻形凸起 15 进行的所述搭接确保所述凸起 39b 从导向槽 41 竖直地运动出或者跳出并且确保控制导 杆 35 竖直地移位。
所述搭接不仅在位置 O 的卡入位置中进行, 而且在按照图 6b 的驶入时、 并且在向 上突出的凸起 39a 的进入运动中所述导向槽 41 的弯角区段 41b 的保持功能转移到控制块 50 的轨道形驶入部 51 上时进行。
在此, 控制臂 35 的拱曲区段 35b 的凸缘区段进一步运动到凸鼻形凸起 15 下面、 加 载布置在凸起下面的允许所述运动的弹簧元件 14、 并且所述凸起 39a 到达所述控制块 50 的 驶入部或轨道, 在那里所述凸起被可靠地保持。所述嵌入配合区域由于控制块 50 的上部封 闭的壁 55 而向上封闭 55b。可靠地防止掉出、 竖直运动出或者跳出。
在使用控制块 50 的另一止挡方向时, 对于另一轨道形驶入部 52 及其封闭的盖也 相应地适用。
所提及的作为弹簧元件 14 的弹簧在图 2b 的俯视图中并且在图 2a 中可清楚地看 见。其具有底部区域, 该底部区域区段地在凸鼻 15 旁边可见, 但是主要区段布置在凸鼻形 搭接的区段 15 的下方。
所述弹簧元件 14 延续到保持区段 14b、 14c 中, 该保持区段构造为 U 形并且在图 2b 中可穿过保持室 13 的上部敞开的窗看见。所述弹簧在此从下面插入到一个开口中, 并且以 其自由端部 14c 卡在保持室 13 中的一个凸起后面。由此所述弹簧被位置固定, 但是同时当 利用工具使所述自由端部 14c 离开所述凸起并且将弹簧 14 向下取出时可进行更换。之后 可将一个新的相同构造的弹簧元件 14 从下面插入并且进行固定。
按照图 2 或图 8 或者图 11 和 12, 卡入位置中的固定位置由所述弹簧元件 14 附加 地保持。 该弹簧元件将压力施加到所述控制臂 35 的拱曲区段的作为凸缘的侧面板凸 35b′ 上, 并且将其可靠地压入到导向槽 41 的弯角区段 41b 端部上的卡入位置中。
所述保持弹簧 14 的弧形构成的区段在此布置在凸鼻 15 下方, 并且布置在控制区 段 40 上侧的上方。
借助于图 4a 至 5b 阐述滑车向滑车轨中的摆入。所述滑车的这里示出的端部区段 是在图 1 和 2 中处于右边的端部区段。它是这样一个端部区段, 连接杆 19 插入到该端部区段中, 所述连接杆通过未示出的螺纹孔 19a 利用装配螺钉固定。在用于所述连接杆的所述 固定区段 19′的上方设置一个弹簧段 60, 所述弹簧段具有两个卡锁位置, 下面对所述卡锁 位置进行描述。
弹簧 60 也可在图 1 中看见并且在那里具有在图 4a 的斜视图以及图 4b 的前视图 中可看见的位置。其是一个通过第一槽 18a 实现的卡入位置, 所述第一槽在上部布置在滑 车端部上 ( 滑车的壳体 )。
第二槽在第一槽左边用 18b 表示并且具有一个距离。由此其是两个间隔距离的槽 区段, 如在图 4a 中可见的那样。
弹簧段 60 布置在上部并且具有由多个区段构成的形状。弹动区段 62 具有 U 或 V 形形状并且在端部上具有抓持区段 63。所述抓持区段在图 5b 中最清楚地看出并且卡在槽 区段 18b 中的第二卡锁位置中。
所述弹簧段 60 此外具有突出的扁平区段 61, 所述扁平区段在所示的例子中通过 具有返回部的回弯部 61a 实现, 所述返回部具有附加的加强用波形部 61b。这个 “前区段” 也可以是由足够稳定的材料构成的简单板形段, 其在右端部上设有弹簧区段。所述弹簧区 段相应于可在图 4a 中自由看见的区段 62、 63。
所述弹簧段 60 的作用首先是, 它能够移动。
所述弹簧段在第一卡锁位置中定位在槽区段 18a 中并且所述弹簧的前区段 61 几 乎不突出并且在所示的例子中不延伸到滑车轨 70 的搭接区段 71。 在弹簧段 60 的所述卡锁 位置中, 滑车可摆入到滑车轨 70 的滑车型材中并且从中摆动出。换句话说, 当滑车倾斜放 置时可放入所述车 ( 滑轮放置在轨道 75 上 ) 并且通过滑车的向内指向的摆动运动定位在 型材中。所述位置在图 4a、 4b 中示出。同样, 滑车的取出可通过沿反方向的往回摆动进行。 也可以或者只有当弹簧段定位在图 4b 中的位置中并且弹簧段用卡锁区段 62 卡入到槽 18a 中时才进行。
所述弹簧段 60 沿方向 F60 移动, 如图 5a 中所示。该弹簧段于是达到所述槽 18b 中 的第二卡锁位置。 在此, 区段 61 大程度地突出并且闭锁一个间隙 71a, 所述间隙之前还是自 由的。所述自由的间隙对于滑车的摆入和摆出是必要的。如果滑车摆入并且放入, 则所述 间隙 71a 干扰可靠的运动并且可导致滑车从其轨道 75 中跳出。这可以通过弹簧段 60 沿水 平方向的插入防止, 如果弹簧占据所述槽 18b 中的第二卡锁位置并且所述前区段 61 减小了 间隙开口的话。
如果力在滑车的摆出或跳出方向上起作用, 则所述弹簧段 60 的类似于板的前区 段 61 可防止滑车脱离滑车轨。
可以看出, 整体由弹簧板构成的弹簧段 60 按照图 4a 至 5b 在区域 62 中可具有仅 仅一个弹簧区段, 并且所述前部的 ( 类似于板的 ) 区段 61 能够以未示出的方式板形地构成 或者构造为板, 其中, 适当地选择板厚度 ( 强度 ), 以便在间隙 71a 的高度尺寸方面减小该间 隙 71a。
即, 板形状占据不大于一个区段。所述至少一个、 优选两个槽对 18a、 18b 用于弹簧 段的卡锁位置, 换言之其位置处于允许摆入的姿态中 ( 按照图 4b) 和防止掉出或摆出的姿 态中 ( 按照图 5b)。
所述弹簧段的在意义方面板形的区段 61 固定在间隙 71a 中。间隙 71a 在此显著变小。变小的程度使得该间隙几乎完全闭合, 如图 5b 中所示。
应指出的是, 所述卡锁位置 18a、 18b 之一也可以取消或者可以是弹簧段的通过摩 擦或夹紧保持的位置。所述卡锁位置优选是槽对 18a 的卡锁位置。在此, 弹簧也可以在无 单独地在边缘侧卡在凹陷部中的情况下仅仅被定位, 参见图 5a。仅仅弹簧段的插入 F 60 和 在槽对 18b 中的卡入对于间隙 71 的可靠闭锁是有意义的。
图 9 详细阐述滑车和展开臂的结构高度。展开臂在此是从外部的观察侧观察的。 其具有结构高度 H30。 该结构高度给予展开臂 30 高的刚性和可承载性。 所述结构高度 H30 几 乎就是涉及滑车的壳体区域 10 的结构高度 H10。所述结构高度 H30 在此大于所述高度尺寸 H10 的至少 80%、 优选大于该高度尺寸的 90%。
同样可看见滑轮 21 直径的尺寸, 该尺寸也几乎具有所述尺寸 H10, 在此高于所述高 度 H10 的 90%至高于 95%。
与控制臂 35 相比, 展开臂 30 的结构高度 H30 厚得多并且在此在高度方向上至少是 它的四倍。控制臂 35 的高度延伸尺寸在此本身与加强用的压印部 35c 一起总是被视为板 形。
从图 9 中也可以看出, 在展开臂 30 的上侧上方和下侧下方不存在或不设置控制 臂, 并且从而使得展开臂 30 的结构高度可总体上用于该臂的可承载性和刚性, 特别是当待 设置的间隙 31 在一个例子中不是完全地在展开臂 30 的横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在纵向方向上 仅仅延伸一段时。因此不引起展开臂 30 的可承载性和刚性的降低。
滑车从作为滑车轨的型材轨 70 的几何结构中的跳出通过一个凸起 17 防止, 所述 凸起可在图 1、 2 并且在图 4b、 5b 的前视图中看见。所述凸起安置在壳体 10 上, 并且可被视 为该壳体的一部分。
所述间隙 71a 在滑车轨 70 的突出区段 71 下方这样确定尺寸, 使得所述凸起 17 可 在 71 的下方摆入并且然后当所述间隙变小时确保防止跳出。所述凸起 17 在滑车滑动到一 个障碍物上时止挡在向下突出的凸起 71 上, 并且在弹簧段 60 推入的情况下承接靠置在该 凸起 17 上的板形区段 61 的所述止挡功能。所述区段 61 为此由所述足够稳定的材料制成。
所述凸起 7 的纵向延伸尺寸可以如图 2 中所示受到限制。优选所述弹簧段 60 以 其板状区段在所述凸起 17 的两个端部区段上超过所述凸起沿纵向方向突出, 以便避免弹 簧段 60 的通过运行中的运动导致的滑出。
在作用方面板形的区段 61 在此也可以向内超过所述凸起的前端部伸出, 如图 5b 中所示。那里所示的弹簧段以其类似于板的区段 61( 通过具有加强部的弹簧板的 U 形回 弯 ) 在前侧上 ( 向左观察 ) 超过所述安全凸起 17 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