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行制“卜”字形分叉桥和分叉隧道的组合式交通设施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使十字交叉路口机动车交通畅通的交通设施,特别是两个独立的分叉形拱
桥和两个独立的分叉隧道组合成能使十字路口的直行机动车(以下简称:直行车)和左转
弯机动车(以下简称:左转弯车)无交叉占道冲突的交通畅通设施。
背景技术
目前,国际国内的城市干道平交十字路口的交通非常拥挤,经常发生堵塞,是全世界
各大城市的通病。究其原因,是因为两条道路平交,在交叉点上,两条道路重叠变成了一
条道路,两条道路上的机动车辆在节点上只能共用一条道,损失了一半的道路资源。再加
上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混行,拥堵是必然的结果。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人们想到了加
宽路面,增加路口行车道的数量,但路面不可能无限加宽。人们又想到了立交桥,但在现
有立文桥设计方案中,能使十字路口直行车道和左转弯车道无交叉占道冲突的立交桥最小
直径在120米以上,不仅修建成本高,而且旧城区双向六车道的十字路口都不能修建,使
现在旧城区的十字路口堵车非常严重,有的十字路口经常交通瘫痪。
中国专利200720043390.6《单层全畅通立交桥》公开了一种在十字路口设一个直跨桥
和一个环形桥的畅通组合结构联合桥。其缺点:司机在十字路口必须要认清行车标志,一
旦没有看清或看清后已不能变道,会导致在变道交叉点即进十字路口处堵车。从内向外的
直行---左转---右转的道路划分规范不同于现有左转---直行---右转的道路划分规范,这使司
机接近该立交桥后已来不及变道。总之,该立交桥要求的从内向外的直行---左转---右转的
道路划分规范不同于现有左转---直行---右转的道路划分规范,使该立交桥不能在现有规范
的道路上应用。
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直接左、右转互通立交桥》公开了一种立交桥,由于该专
利的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对技术方案的描述很不清楚,但就以说明书附图似乎可理解该网
框形立交桥的结构和缺陷为:一、增加了不需要的高度和长度:在远离十字路口的地面支
道位置,直行桥从对面的左转弯桥下面穿过后再延续一段桥体才与地面连接,使上层桥的
离地面高度很高,增加了桥的总长度,这样使整个桥体又高又长又大,浪费建桥费用,遮
挡了城市景观。二、局部损坏导致整体损坏:左转弯桥从左侧地面支道的直行桥和左转弯
桥下面穿过后,与右侧地面支道的直行桥的下桥段平接后再与地面连接,也使上层桥的离
地面高度很高,增加了桥的总长度,还使全部桥体连接为一个大型整体桥,一但该大型整
体桥的局部有地质变化,其局部被损坏就将导致全部大型整体桥损坏。三、整个桥成网框
形占用面积太大:立交桥的整体形状为有两条对角线的网框形桥体,要求十字路口没有建
筑物的空地圆形最小直径115.0米,而在旧城区的双向六车道十字路口,直径达到115米
的几乎没有,也就是该说明书附图提供的立交桥几乎不能用于旧城区双向六车道十字路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符合现有右行制交通规范的道路车道排列,在双向六车道的小面
积十字路口能修建,两个“卜”字形分叉桥和两个“卜”字形分叉隧道组合成在十字路口,
直行车道和左转弯车道无交叉占道冲突,无交织道段,且离开十字路口的多个车道有较长
的合并车道区段而不易堵车的两桥加两隧道组合式交通设施。
本发明解决交叉占道冲突点的构思是:把十字交叉路口平面交通的多个冲突点分为三
种冲突点:第一种是直行车道和对面的左转弯车道有占道冲突;第二种是四条直行车道分
为两组在十字路口中心区域有交叉占道冲突;第三种是左转弯车道与该左转弯车道所到达
地面支道的直行车道和左转弯车道有交叉占道冲突。
解决第一种,直行车道和对面的左转弯车道有占道冲突的技术方案:十字交叉路口相
对面的两个地面支道上的直行桥和左转弯桥为一组,每组的上桥端都与同一条地面支道连
接。相对直行的两个直行桥是相互独立的,使一个直行桥在跨过十字交叉路口后,经过地
面从对面的“卜”字形分叉形拱桥的左转弯桥下穿过,解决了直行车道与对面的左转弯车
道的交叉冲突问题。十字交叉路口另一组相对面的两个地面支道下的直行隧道和左转弯隧
道为一组,每组的进隧道端都与同一条地面支道连接。相对直行的两个直行隧道是相互独
立的,使一个直行隧道在穿过十字交叉路口后,车辆上到地面从对面的“卜”字形分叉隧
道的左转弯隧道上面跨过,解决了直行隧道与对面的左转弯隧道的交叉冲突问题。该技术
方案解决了四个占道冲突点。
解决第二种,四条直行车道分为两组在十字路口中心区域有交叉占道冲突的技术方案:
交叉行驶的四个直行车道一组为地上的两个独立的直行桥和另一组地下的独立的直行隧道
分别通行,成立体交通,解决了四条直行车道在十字路口中心区域的交通冲突问题。该技
术方案解决了四个占道冲突点。
解决第三种,是左转弯车道与所到达地面支道的直行车道和左转弯车道有交叉占道冲
突的技术方案:从左转弯桥的接地端下到左侧地面支道上的车辆,上跨左侧地面支道下面
的直行隧道和左转弯隧道;同理从左转弯隧道的接地端上到左侧地面支道上的车辆下穿左
侧地面支道上方的直行桥和左转弯桥。解决了左转弯车道与到达的地面支道的直行车道和
左转弯车道的交叉冲突问题。该技术方案解决了八个占道冲突点。
这样,平面交通十字路口的十六个占道冲突点被完全实现了立体交通,全部车辆之间
不再有占道冲突点。
本发明新功能的构思:为尽量减少本发明组合设施占用地面和空间,把行车路线完全
可以相同的左转弯车道和该左转弯车道左侧地面支道的右转弯车道,用一个能相反方向行
驶的左、右合并桥或隧道,一个左、右转合并桥或隧道的宽度比并排的两个单独左转弯桥
或隧道和右转弯桥或隧道的总宽度可减少5.0米左右的宽度。所以,本发明不用中国专利
200820230509.5《直接左、右转互通立交桥》的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左、右转是两个独立
桥的方式,而是把左转弯桥或隧道设计成左、右转合并桥或隧道达到减少组合设施占用地
面和空间的目的。
为避免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直接左、右转互通立交桥》附图提供的大型立交桥
在桥体位置有地质变化,对桥体一个局部的破坏而导致整个桥体的破坏,也避免大型立交
桥不能用于旧城区双向六车道小型十字路口的问题,把可以不相连接的这种大型立交桥分
为两个小型的同向分叉“卜”字形叉桥,和两个小型的同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在地
上和地下分别通行。并且把地面还道给非机动车和行人。
本发明不仅要解决十字路口的行车线路无交叉冲突问题,还提供在离开十字路口的地
面道路上有足够长的合并车道区段,解决合并车道在桥上仅仅只有一个点而产生堵车的问
题。十字路口的直行车辆和左转弯车辆不仅要做到没有占道冲突点,还要做到来自不同地
面支道的直行车辆、左转弯车辆、右转弯车辆在离开十字路口地面支道上有多个合并车道
点的合并车道区段。本发明把合并车道区段设在地面,虽然合并车道区段是地面道路划分
的规则,不属于本发明立交桥的结构内容,但本发明立交设施的结构能使地面支道可以获
得合并车道区段。而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直接左、右转互通立交桥》的说明书附图
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可理解为在离开十字交中心后的多个桥体在一个点合并车道,使直
行车辆、左转弯车辆和右转弯车辆在桥上只有一个合并车道点,这种三条车道在立交桥上
同用一个合并车道点,很易造成在桥上堵车的后果。而本发明用可提供在地面一定长度的
合并车道区段进行车道合并,能很好的解决来自不同桥体上的车辆因合并车道点太少太窄
而产生的堵车问题。所以,本发明不仅可解决十字路口各条地面支道的直行车辆和左转弯
车辆无交叉占道畅通,还能解决来自不同地面支道上的车辆在一条地面支道上离开十字路
口时,有很宽裕的地面作为合并车道区段,相比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的说明书附图所
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只有一个位置合并车道,则本发明可成倍减少因合并车道点太少太窄
而产生的堵车问题。
本发明新结构的构思:
一、左转弯桥不跨过左侧同向分叉“卜”字形隧道:用独立的两个同向分叉“卜”字
形叉桥,分叉口两两相对的组成分组桥,左转桥接地端与左侧地面支道连通。从左转弯桥
下到左侧地面支道的车辆,从地面跨过左侧同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的深位置区段完成
左转。该左转桥接地端还能与左侧地面支道的右转弯车道连通,右转弯车辆能用该左转弯
桥的外侧桥面实现右转,把该左转弯桥变为左、右转两用桥。
左转弯隧道不穿过左侧同向分叉“卜”字开叉桥:用独立的两个同向分叉“卜”字开
叉隧道,分叉口两两相对的组成分组隧道,左转隧道接地端与左侧地面支道连通。从左转
弯隧道上到左侧地面支道的车辆,从地面下穿左侧同向分叉“卜”字形叉桥的高位置区段
完成左转。该左转隧道接地端还能与左侧地面支道的右转弯车道连通,该右转弯车辆能用
该左转弯隧道的外侧隧道面实现右转,把该左转弯隧道变为左、右转两用隧道。
二、用独立的两个同向分叉“卜”字形叉桥,分叉口两两相对的组成一个分组桥,分
组桥的两个直行拱桥分别与对面同向分叉“卜”字形叉桥的左转弯桥在远离十字路口的地
面支道位置进行立体交通。左弯桥单行段的形状是向分组桥和分组隧道的直行桥和直行隧
道成立体十字形结构中心区域内凹的弧形结构,弧形结构延长了左转弯桥长度,从而减少
了左转弯桥因坡度需要的桥长要在十字路口占用很大面积的问题,使十字路口对角方向建
筑物之间的距离只需要55米以上,就能满足左转弯桥的需要,也就能满足本发明组占用地
面和空间小的需要。这就要求相对面的两个同向分叉“卜”字形叉桥相反方向行车的两个
直行拱桥相互独立、不用同一个桥,且有纵向错位,即一个直行拱桥的下桥段直桥接地端
与对面那一个直行拱桥的地面上桥段共同起桥接地端之间有间隔距离而不在同一个位置,
直行拱桥的下桥段直桥接地端更接近十字路口中心,直桥接地端只要在接近对面直行拱桥
的中段高位置区域之前接地面,就为对面直行拱桥让出左侧的上方空间,即让对面的左转
弯桥直接在左转弯一侧分叉出左弯桥单行段,实现直行拱桥与对面的左转弯桥在十字路口
以外的地面支道上立体交通。两个直桥单行段的部分下桥区段位于对面同向分叉“卜”字
形叉桥的分叉口之中,成直桥单行段部分下桥区段嵌入对面同向分叉“卜”字形叉桥分叉
口之中的结构,但直桥单行段不穿过对面左弯桥单行段,使该位置的左弯桥单行段下面没
有直桥单行段而呈一层桥体的结构。
用独立的两个同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分叉口两两相对的组成分组隧道,分组隧
道的两个直行隧道分别与对面同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的左转弯隧道在远离十字路口的
地面支道位置进行立体交通。左弯隧道单行段的形状是向分组桥和分组隧道的直行桥和直
行隧道成立体十字形结构中心区域内凹的弧形结构,弧形结构延长了左转弯隧道长度,从
而减少了左转弯隧道因坡度需要的隧道长要在十字路口占用很大面积的问题,使旧城区小
十字路口也能实行车辆不交叉占道畅通。这就要求相对面的两个同向分叉“卜”字形叉隧
道相反方向行车的两个直行隧道相互独立、不用同一个隧道,且有纵向错位,即一个直行
隧道的出隧道段直隧道接地端与对面那一个直行隧道的地面下隧道段共同进隧道接地端之
间有间隔距离而不在同一个位置,直行隧道的出隧道段接地端更接近十字路口中心,直隧
道出隧道接地端只要在接近对面直行隧道的中段深位置区域之前接地面,就为对面直行隧
道让出左侧的下方位置,即让对面的左转弯隧道直接在左转弯一侧分叉出左弯隧道单行段,
实现直行隧道与对面的左转弯隧道在十字路口以外的地面支道位置立体交通。两个直隧道
单行段的部分出隧道区段位于对面同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的分叉口之中,成直隧道单
行段部分出隧道区段嵌入对面同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分叉口之中的结构,但直隧道单
行段不穿过对面左弯隧道单行段,使该位置的左弯隧道单行段上面没有直隧道单行段而呈
一层隧道的结构。
本发明的结构是:
右行制“卜”字形分叉桥和分叉隧道的组合式交通设施,包括两个分叉形拱桥和两个
分叉隧道,其特征在于:两个分叉形拱桥都有一个直行拱桥2和一个左转弯桥3,左转弯
桥3位于直行拱桥2的左侧,左转弯桥3都在左转弯一侧与直行拱桥2分叉,该分叉部位
为分叉点15,使一个直行拱桥2和一个左转弯桥3组成一个同向分叉“卜”字形叉桥1;
两个分叉隧道都有一个直行隧道22和一个左转弯隧道23,左转弯隧道23位于直行隧道22
的左侧,左转弯隧道23都在左转弯一侧与直行隧道22分叉,该分叉部位为分叉点35,使
一个直行隧道22和一个左转弯隧道23组成一个同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21;
每个同向分叉“卜”字形叉桥1的直行拱桥2和左转弯桥3有共同起桥接地端4,和
共同起桥接地端4到分叉点15之间的两桥并排段14;在同向分叉“卜”字形叉桥1中段
高位置区域,左转弯桥3与直行拱桥2分叉;左转弯桥3离开直行拱桥2的高位置区域为
分叉段7;直行拱桥2还有一个直桥接地端5,左转弯桥3也还有一个左转桥接地端6;从
分叉点15到直桥接地端5为直桥单行段8;从分叉点15到左转桥接地端6为左弯桥单行
段13;每个同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21的直行隧道22和左转弯隧道23有共同进隧道
接地端24,和共同进隧道接地端24到分叉点35之间的两隧道并排段34;在同向分叉“卜”
字形叉隧道21中段深位置区域,左转弯隧道23与直行隧道22分叉;左转弯隧道23离开
直行隧道22的深位置区段为分叉段27;直行隧道22还有一个直隧道接地端25,左转弯隧
道23也还有一个左转隧道接地端26;从分叉点35到直隧道接地端25为直隧道单行段28;
从分叉点35到左转隧道接地端26为左弯隧道单行段33;
分叉口相对的两个同向分叉“卜”字形叉桥1组成一个分组桥,分叉口相对的两个同
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21组成一个分组隧道,分组桥的两个直桥单行段8与分组隧道
的两个直隧道单行段2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直桥单行段8的部分区段位于对面同向分叉
“卜”字形叉桥1的分叉口之中,成为双嵌入式分组桥,直隧道单行段28的部分区段位于
对面同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21的分叉口之中,成为双嵌入式分组隧道;左弯桥单行段
13位于所在的同向分叉“卜”字形叉桥1与左侧同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21之间,
左弯隧道单行段33位于所在的同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21与左侧同向分叉“卜”字形
叉桥1之间。
本发明左转弯桥3的结构特点使左转弯桥3成为左、右转共用桥,减少组合桥中心区
域的占地面积:左弯桥单行段13位于所在的同向分叉“卜”字形叉桥1与左侧同向分叉
“卜”字形叉隧道21之间,即左转弯桥3的左弯桥单行段13不穿过、不跨过本左转弯桥
3左侧的同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21。使左转桥接地端6与左侧的地面支道的右转弯车
道连通,左侧地面支道的右转弯车可以直接用该左转弯桥3的外侧作为右转弯桥使用,实
现右转弯。也就是相邻地面支道的左转车和右转车可共用左转弯桥3达到各自转弯的目的,
只是左转车在左转弯桥3靠两组直桥单行段8和直隧道单行段2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的内侧
桥面,而右转车在靠外侧桥面。左转车和右转车共用左转弯桥3实现左转和右转,比用左
转桥和右转桥两个桥实现左转和右转更少占用十字路口的地面和空间,成更小形化的组合
桥,有利于在更小的十字路口可以使用这种组合桥,也减少建桥费用。
本发明左转弯隧道23的结构特点使左转弯隧道23成为左、右转共用隧道,减少组合
隧道中心区域的占地面积:左弯隧道单行段33位于所在的同向分叉“卜”字开叉隧道21
与左侧同向分叉“卜”字开叉桥1之间,即左转弯隧道23的左弯隧道单行段33不穿过、
不跨过本左转弯隧道23左侧的同向分叉“卜”字开叉桥1。使左转弯隧道接地端26与左
侧的地面支道的右转弯车道连通,左侧地面支道的右转弯车可以直接用该左转弯隧道23
的外侧作为右转弯隧道使用,实现右转弯。也就是相邻地面支道的左转车和右转车可共用
左转弯隧道23达到各自转弯的目的,只是左转车在左转弯隧道23靠两组直隧道单行段28
和直桥单行段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的内侧隧道面,而右转车在靠外侧隧道面。左转车和右
转车共用左转弯隧道23实现左转和右转,比用左转隧道和右转隧道两个隧道实现左转和右
转更少占用十字路口的地面和空间,成更小形化的组合隧道,有利于在更小的十字路口可
以使用这种组合隧道,也减少建隧道费用。
本发明直行拱桥2的结构特点增加合并车道的长度防止堵车:分组桥的每个直桥单行
段8的部分区段位于对面同向分叉“卜”字形叉桥1的分叉口之中,但不穿过或不跨过对
面同向分叉“卜”字形叉桥1的左弯桥单行段13,该分组桥为双嵌入式分组桥。这样从直
桥单行段8的直桥接地端5下桥的直行车辆在地面,与从左侧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21
的左转隧道接地端26出隧道到地面的左转弯车辆合并车道,则可以在地面车道的较长一个
区段合并车道,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一个合并车道点,这样可以解决因合并车道的位点太少
太窄而造成的堵车问题。
本发明直隧道单行段28的结构特点增加合并车道的长度防止堵车:分组隧道的每个直
隧道单行段28的部分区段位于对面同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21的分叉口之中,但不跨
过或不穿过对面同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21的左弯隧道单行段33,该分组隧道为双嵌
入式分组隧道。这样从直隧道单行段28的直隧道接地端25出隧道的直行车辆在地面,与
从左侧同向分叉“卜”字形叉桥1左转弯桥3的左转桥接地端6下桥到地面的左转弯车辆
合并车道,则可以在地面车道的较长一个区段合并车道,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一个合并车道
点,这样可以解决因合并车道的位点太少太窄而造成的堵车问题。
同向分叉“卜”字形叉桥1是指左转弯桥3与直行拱桥2有一段并排,但左转弯桥3
在直行拱桥2的中段高位置区域左侧有分叉点15。在分叉点15附近的左转弯桥3和直行
拱桥2区段最好有合符交通规范的4.5米以上净高,使其下面能通过机动车辆。左转弯桥3
作为机动车辆左转弯使用。同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21是指左转弯隧道23与直行隧道
22有一段并排,但左转弯隧道23在直行隧道22的中段深位置区域左侧有分叉点35。在分
叉点35附近的左转弯隧道23和直行隧道22区段最好有合符交通规范的净深空间高度,使
其地表上面能通过机动车辆。左转弯隧道23作为机动车辆左转弯使用。
“同向”是指每个“卜”字形叉桥的左转弯桥3与直行拱桥2的分叉方向,和每个“卜”
字形叉隧道的左转弯隧道23与直行隧道22的分叉方向都相同。
一个同向分叉“卜”字形叉桥1的整体形状是:一个左转弯桥3和一个直行拱桥2在
共同起桥接地端4到分叉点15是并排的,该并排段为两桥并排段14。分叉后的直行拱桥2
为直桥单行段8,分叉后的左转弯桥3为左弯桥单行段13。两桥并排段14、直桥单行段8
和左弯桥单行段13都可以是直线形或弯曲形,用直线形或弯曲形以实际的十字路口地面支
道需要而确定;
一个同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21的整体形状是:一个左转弯隧道23和一个直行隧
道22在共同进隧道接地端24到分叉点35是并排的,该并排段为两隧道并排段34。分叉
后的直行隧道22为直隧道单行段28,分叉后的左转弯隧道23为左弯隧道单行段33。两隧
道并排段34、直隧道单行段28和左弯隧道单行段33都可以是直线形或弯曲形,用直线形
或弯曲形以实际的十字路口地面支道需要而确定;
同一个同向分叉“卜”字形叉桥1的直行拱桥2和左转弯桥3的共同起桥接地端4可
以是一个小区域,则直行拱桥2起桥点和左转弯桥3起桥点在相同区域;在这个相同区域
中,直行拱桥2起桥点和左转弯桥3起桥点可以是同一位置,或有一定的前后距离。同一
个同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21的直行隧道22和左转弯隧道23的共同进隧道接地端24
可以是一个小区域,则直行隧道22进隧道点和左转弯隧道23进隧道点在相同区域;在这
个相同区域中,直行隧道22进隧道点和左转弯隧道23进隧道点可以是同一位置,或有一
定的前后距离。
直行拱桥2是用于十字路口相对面的两条地面支道通行的桥,直行隧道22是用于十字
路口相对面的两条地面支道通行的隧道,“直行”是指机动车辆到达十字路口对面道路的
意义,“直行”不是指形状,而是指用途。
左转弯桥3是用于十字路口右行交通制度的左转弯桥,“左转弯”是用途为左转弯的意
义。左转弯隧道23是用于十字路口右行交通制度的左转弯隧道,“左转弯”是用途为左转
弯的意义。
左转弯桥3的分叉段7是用于来自对面的直行拱桥2的机动车辆从地面穿过通行之用
的桥段,分叉段7的高度需要满足下面有机动车辆穿过需要的高度,所以同一个同向分叉
“卜”字形叉桥1的左转弯桥3与直行拱桥2最好在满足交通规范的高位置区域分叉。左
转弯隧道23的分叉段27是用于来自对面的直行隧道22的机动车辆从地面跨过通行之用的
隧道段,分叉段27的深度需要满足上面有机动车辆通行需要的深度,所以同一个同向分叉
“卜”字形叉隧道21的左转弯隧道23与直行隧道22最好在满足交通规范的深位置区域分
叉。
左转桥接地端6最好位于接近左转弯要到达的地面支道的同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
21的分叉点35附近的地面,左弯桥单行段13不跨过左转弯要到达的地面支道的同向分叉
“卜”字形叉隧道21,以便左转弯机动车辆从地面跨过所到达的地面支道的同向分叉“卜”
字形叉隧道21。左转弯机动车辆在地面与右侧同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21直行隧道22
内上到地面的直行车辆合并车道,可以有较长的合并车道地面区段,而不是只有一个合并
车道点。避免了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要使左转弯
车辆与右侧地面支道上来的直行车辆在两个桥的桥体位置合并车道,但在桥上的合并车道
点太少太窄而容易产生堵车的问题。
左转隧道接地端26最好位于接近左转弯要到达的地面支道的同向分叉“卜”字形叉
桥1的分叉点15附近的地面,左弯隧道单行段33不穿过左转弯要到达的地面支道的同向
分叉“卜”字形叉桥1,以便左转弯机动车辆从地面穿过所到达的地面支道的同向分叉
“卜”字形叉桥1。左转弯机动车辆在地面与右侧同向分叉“卜”字形叉桥1直行拱桥2
下到地面的直行车辆合并车道,可以有较长的合并车道地面区段,而不是只有一个合并车
道点。避免了合并车道点太少太窄而容易产生堵车的问题。
同向分叉“卜”字形叉桥1的中段设有高位置区域,以便来自右侧同向分叉“卜”
字形叉隧道21的左转弯车辆从左转隧道接地端26到地面后从其下面穿过,从而实现本同
向分叉“卜”字形叉桥1与来自右侧的左转弯车辆能立体交通。同向分叉“卜”字形叉
隧道21的中段设有深位置区域,以便来自右侧同向分叉“卜”字形叉桥1的左转弯车辆
从左转桥接地端6到地面后从其上面跨过,从而实现本同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21与来
自右侧的左转弯车辆能立体交通。
分组桥是由分叉口相对的两个同向分叉“卜”字形叉桥1的组合结构,作为十字路口
相对面的两条地面支道的相反方向行驶的直行车实现直行、和左转弯车实现左转弯的组合
桥。分组隧道是由分叉口相对的两个同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21的组合结构,作为十
字路口相对面的两条地面支道的相反方向行驶的直行车实现直行、和左转弯车实现左转弯
的组合隧道。一个十字路口需要一个分组桥的直桥单行段8和一个分组隧道的直隧道单行
段2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
直桥单行段8和直隧道单行段2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的“十字”意义并不限定互相呈
90度角交叉,这里的“十字”与十字路口的“十字”含义相同,即“十字”泛指两条道有
交叉,不限定交叉角度。所以,直桥单行段8和直隧道单行段28如果有弯曲也仍然视为十
字形结构。立体十字形结构的形状是指在十字形结构的上方俯视,直桥单行段8和直隧道
单行段2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但直桥单行段8和直隧道单行段28并不相连接,有上下空
间距离,且能满足机动车辆通行。
直桥接地端5的优选位置:双嵌入式分组桥的直桥接地端5在接近对面同向分叉“卜”
字形叉桥1的分叉段7下方地面位置。使其直行车辆可从地面穿过分叉段7,则分叉段7
的高度能尽量降低,即只要一层桥的高度。直隧道接地端25的优选位置:双嵌入式分组隧
道的直隧道接地端25在接近对面同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21的分叉段27上方地面位置。
使其直行车辆可从地面跨过分叉段27,则分叉段27的深度能尽量减少。
左转弯桥3的优选结构:左转弯桥3的左弯桥单行段13最好是向两个直桥单行段8
和两个直隧道单行段2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中心区域内凹的弧形结构。左转弯隧道23的优
选结构:左转弯隧道23的左弯隧道单行段33最好是向两个直隧道单行段28和两个直桥单
行段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中心区域内凹的弧形结构。为了延长左弯桥单行段13和左弯隧
道单行段33的长度,而满足坡度符合交通规范要求,并尽量少占用十字路口地面、空间、
地下位置,而将左弯桥单行段13和左弯隧道单行段33的转弯部分设置成向内凹的弧形结
构。这种优选结构使本发明可用于十字路口对角处建筑物之间只有55米以上,并且双向六
车道的小型十字路口,都能修建本发明的组合畅通设施。这就使本发明可用于旧城市的干
道十字路口,实现人们希望的旧城市干道十字路口直行车和左转车无交叉占道畅通。
向内凹弧形的左弯桥单行段13和左弯隧道单行段33最小转弯半径设计:以两个直桥
单行段8和两个直隧道单行段2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的中心点为中心,左弯桥单行段13是
向立体十字形结构中心内凹的弧形,左弯隧道单行段33是向立体十字形结构中心内凹的弧
形;相对的左弯桥单行段13和左弯隧道单行段33的最短距离长度为L,弧形左弯桥单行
段13或弧形左弯隧道单行段33的最小转弯半径为R,当30.0米≤L≤80.0米的范围内,L
和R的数学关系式为:R=L÷4+8。当L=60.0米时,R=23.0米。L越长,说明十字路
口面积越大,则转弯半径R可以越大,弧形左弯桥单行段13和弧形左弯隧道单行段33可
承受机动车越快的行驶速度。
在十字路口,由于右行制的右转弯不存在机动车辆之间交叉占道冲突问题,所以右转
弯不是本专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从地面右转弯可以不用立交桥和隧道,但要与非机动车
和行人有交叉占道冲突。为避免该交叉占道冲突,可将左转弯桥3和左转弯隧道23的外侧
即左侧扩宽,用于左侧地面支道的右转弯车使用,也就是左转弯桥3和左转弯隧道23成为
本地面支道的左转弯车和左侧地面支道的右转弯车共同使用的两用桥或隧道。左转弯桥3
和左转弯隧道23的结构没有任何变化,就成为左、右转两用桥或左、右转两用隧道,使本
发明成为十字路口的四条直行道、四条左转弯道、四条右转弯道完全畅通,没有一个交叉
占道冲突点的全互通组合式交通设施,即实现了十字路口全部车道畅通的全互通立体交通
设施。但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要达到十字路口全部
车道畅通的立体交通,设置了右转弯专用桥,即右转弯桥和左转弯桥是两个立体交叉并排
的桥。按照立交桥和隧道设计规范,本发明的左、右转两用桥或隧道的最小宽度可以是10.0
米,但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的右转弯桥和左转弯桥
并排的最小宽度为15.0米。其结果是,单侧实现左、右转,本发明减少了5.0米的占地宽
度;仅此就一项比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减少了10.0
米的占地面宽度。这10.0米的宽度差,使本发明的组合式交通设施可用于几乎任何双向六
车道的十字路口,而有很多的双向六车道的十字路口都不能使用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
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也就是说,使本发明的组合式交通设施比中国专利
200820230509.5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有更广泛的使用性,使本发明的组合式
交通设施能解决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的任何问题
外,还能解决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不能解决的更小
十字路口的立体交通问题。
本发明所述的左边或右边、左面或右面、左侧右侧的“左”“右”是指人站在某一个同
向分叉“卜”字形叉桥1的共同起桥接地端4位置,或是某个“卜”字形叉隧道21的共同
进隧道接地端24位置,面对两个“卜”字形叉桥1的两个直桥单行段8和两个“卜”字形
叉隧道21的两个直隧道单行段28组成的立体十字形结构中心去判断“左”或“右”。
本发明所述的两桥并排段14和两隧道并排段34至少包括两条车道。
本发明所述的车道、桥、隧道至少可通行一辆机动车,但不限定宽度,即可增加宽度
并排多辆车。
本发明所述的直行拱桥2是指机动车辆在桥上的行驶方向是直行为目的跨过十字路口
的桥,直行隧道22是指机动车辆在隧道内的行驶方向是直行为目的穿过十字路口的隧道。
但有水平高度意义的上坡和下坡,所以形状可以是直线形状或弯曲形状,在实际建桥或隧
道时,以地面道路的形状为依据确定。
本发明所述的左转弯桥3是指用于左转弯机动车辆使用的桥。右行制的左转桥在直行
拱桥2的高位置左侧分叉,使左转弯桥3直接向左转弯的方向转弯,不需从右边地面支道
和对面地面支道作多余的绕行。本发明所述的左转弯隧道23是指用于左转弯机动车辆使用
的隧道。右行制的左转隧道在直行隧道22的深位置左侧分叉,使左转弯隧道23直接向左
转弯的方向转弯,不需从右边地面支道和对面地面支道作多余的绕行。
本发明所述的左转弯桥3可只作为左转弯使用,也可以作为本左转弯桥3左侧地面支
道的右转弯桥使用,即左转弯桥3可以是左、右转弯两用桥。本发明所述的左转弯隧道23
可只作为左转弯使用,也可以作为本左转弯隧道23左侧地面支道的右转弯隧道使用,即左
转弯隧道23可以是左、右转弯两用隧道。
本发明所述的右行制,指机动车辆靠右行驶的交通管理制度。
本发明所述的交叉占道冲突指在十字路口机动车辆之间的交通冲突。
本发明所述的高位置区域是指下面能通行机动车辆高度的桥体区段。本发明所述的深
位置区域是指隧道的深度能满足上方地面能通行机动车辆的隧道区段。
本发明没有指明是非机动车的“车”或“车辆”是指机动车或指机动车辆。
本发明的优点:
一、把大型交通设施分为四个小型交通设施的组合,减少地质变化的灾害程度:中国
专利200820230509.5《直接左、右转互通立交桥》的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是
连为一体的一个整体大型网框式立交桥,总长度很长,占地面积很大,当在总长度和占地
面积内有地质变化,就会对该立交桥产生破坏,导致整个大型立交桥不能使用,该十字路
口交通完全瘫痪。而本发明把上述的整体大型立交桥拆分为两个独立不相连接的同向分叉
“卜”字形叉桥即小型立交桥,和两个独立不相连接的同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即小型
隧道,用这两个小型立交桥和两个小型隧道分别完成十字路口四条道路的左转和直行畅通
功能,在相同的行车时速、相同的桥体坡度等技术参要条件下,相比中国专利
200820230509.5说明书附图的大型网框立交桥,本发明的每个小型立交桥和每个小型隧道
比现在的大型立交桥的总长度缩短30-35%,两个小型立交桥和两个小型隧道总面积减少
30-50%;基本不占用道路自身以外的地面,以及该地面的地下和地上空间;也就是本发明
大大减小了局部损坏对整体损坏的程度;这样大大减小了地质变化造成损坏的经济损失,
也能使十字路口的交通不会完成瘫痪;总之,本发明用大大降低了地质灾害的风险。
二、左转弯和右转弯共用左转弯桥或左转弯隧道:左转桥接地端或左转弯隧道接地端
与左侧地面支道的右转车道相连通,就可以作为左侧地面支道的右转弯车共用桥或共用隧
道。共用桥或隧道的最小宽度比两个独立桥或两个独立隧道的总宽度要减少5.0米左右。
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的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的左转桥和右转桥是都两个
独立桥。所以,本发明整个组合桥或组合隧道比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说明书附图所公
开的网框形立交桥减少了10.0米以上的占用地面圆直径。则本发明可用于更小的十字路口,
可使用的范围更广。
三、离开十字路口的车辆有较宽的地面作为合并车道区段:两个小型立交桥,和两个
小型隧道独立不相连接,使其离开十字路口的车辆能到达地面再与其它离开十字路口的车
辆在地面合并车道,而不在桥上或隧道内合并车道。在地面合并车道可以有很宽很长的合
并车道区段,不易因合并车道而堵车。避免了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的说明书附图所公
开的网框形立交桥在桥体上合并车道位置太小太窄而导致的堵车问题。
四、基本同于平面交通原线路而无多余绕行:能使双向六车道十字路口直行机动车道
和左转弯车机动道无交叉占道畅通,解决了在十字路口因两条道路平交而产生的堵车、堵
塞交通问题。这是一种没有多余绕行线路,在十字路口机动车辆仅有上坡和下坡不同于平
面交通,而行车线路基本同于现行有红绿灯的平面道路上的行车线路,不改变人们在平交
十字路口的行车方向和习惯,不会在十字路口的通行过程中因多余的绕行而迷失方向,另
外修建桥的工程量少于现有的任何全互通立交桥,节约建桥工程费用。
五、双向六车道的小十字路口可用:本发明只用两个同向“卜”字形分叉形拱桥和两
个同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组合成十字路口的交通设施,就实现了十字路口无交叉占道
冲突的完全畅通,比现有绕行的全互通立交桥,和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的说明书附图
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大量减少了桥的长度,大量减少了占地面积,使其在十字路口地面
和空间圆形直径只有55米的城市双向六车道小面积十字路口也能实现立交畅通,即没有交
叉占道冲突点,也没有交织段,为解决世界性的城市干道机动车交通拥堵问题提供了新的
设计方案。
六、只用一层桥:地面只用一层立交桥。对城市景观影响更小。
七、在十字路口地面实现人车分流,部分还道于人:在使用本专利设施的十字路口,
机动车全部在桥上或隧道下运行,地面上没有机动车,所以在十字路口中心及两个左转弯
桥下的对角地面可供行人和非机动车自由通行。
八、地面立交桥更小型化:使用本发明交通设施的十字路口,直行机动车辆和左转弯
机动车辆都从立交桥上或隧道中交通,没有机动车辆从十字路口地面通行,只有行人和非
机动车从十字路口地面通行。则地面的立交桥在十字路口只需2.5-3.0米净空高度就能满足
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的要求。2.5-3.0米净空高度的立交桥比要通行机动车的4.5米净空高
度立交桥减少1.5-2.0米净空高度,即可减少30%-40%净空高度,则就可减少30%-40%的
桥体长度,使本发明的两个同向“卜”字形分叉形拱桥的总长度只要400.0米左右,这使
本发明的立交桥不会产生两个十字路口之间的道路太短而不能使用的问题。
本发明的发明点是:
一、按十字路口地面支道的条数设相同个数、分叉方向相同、互不连接的两个小型
“卜”字形立交桥和两个小型“卜”字形隧道: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直接左、右转
互通立交桥》的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是连为一体的一个整体大型网框式立交
桥,把十字路口各种行车道的全部立体桥连接为一体。而本发明用叉口两两相对的两个同
向分叉“卜”字形叉桥组成一个组合桥,和叉口两两相对的两个同向分叉“卜”字形叉
隧道组成一个组合隧道,组合桥在地上面与组合隧道在地下面两者成立体十字交叉结构,
不占用道路自身以外的地面,以及该地面的地下和地上空间,使桥和隧道完全分别立体交
通,没有任何交叉占道点。交通设施小型化并不相连接,可以减少局部地质变化对整个十
字路口的交通设施造成破坏、使双向六车道的小型十字路口可使用等方面,都优于中国专
利200820230509.5《直接左、右转互通立交桥》的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式立交桥。也
就是说:从单个比较,本发明把网框式立交桥拆分为两个小型“卜”字形立交桥和两个小
型“卜”字形隧道;从整体比较,两个小型“卜”字形立交桥和两个小型“卜”字形隧道
的组合交通设施成占地面积小的十字形,而不是占地面积宽的网框形。
二、把交通冲突点移到远离十字路口的支道位置去立体交通:本发明不是在平面交通
状态发生交叉占道冲突的位置,即不在十字路口范围内的位置,解决来自不同地面支道的
直行车道和左转弯车道,以及左转弯车道之间的交叉占道冲突,而是创造性的把这两类交
通冲突点移到远离十字路口的四条地面支道上立体交通解决交通冲突,从而能最少地占用
十字路口的地面和空间。本发明对十字路口的环形区域地面面积要求大大降低。十字路口
直径55米以上的地面和空间就能建成本发明的交通设施,实现旧城六车道的十字路口交通
畅通,对于解决旧城区小十字路口交通堵塞有开创性的意义。
三、在两对面的地面支道上,直行桥的地面延长车道下穿对面的左转弯桥:相对直行
即相反方向直行的两个双向直行拱桥,相互独立、不共用一个桥;即直桥接地端比对面同
向分叉“卜”字形叉桥的共同起桥接地端更接近分组桥两个直桥单行段和分组隧道两个直
隧道单行段成立体十字形结构的中心;直桥接地端在接近对面同向分叉“卜”字形叉桥的
分叉段之前接地,这样直桥接地端留出了对面同向分叉“卜”字形叉桥的高位置区段左侧
空间,让对面的左弯桥单行段可以直接在左转弯一侧与对面的直行拱桥分叉,两桥分叉使
左转弯车辆可直接左转弯而不需要多余的绕行,又能使离开直桥接地端的车辆能从相对面
左转弯桥的分叉段下方地面穿过,实现直行车辆与对面左转弯车辆的立体交通,而且只有
一层桥的高度。
四、在两对面的地面支道下,直行隧道的地面延长车道跨过对面的左转弯隧道:相对
直行即相反方向直行的两个双向直行隧道,相互独立、不共用一个隧道;即直隧道接地端
比对面同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的共同进隧道接地端更接近分组桥两个直桥单行段和分
组隧道两个直隧道单行段成立体十字形结构的中心;直隧道接地端在接近对面同向分叉
“卜”字形叉隧道的分叉段之前接地,这样直隧道接地端留出了对面同向分叉“卜”字形
叉隧道的深位置区段左侧空间,让对面的左弯隧道单行段可以直接在左转弯一侧与对面的
直行隧道分叉,两隧道分叉使左转弯车辆可直接左转弯而不需要多余的绕行,又能使离开
直隧道接地端的车辆能从相对面左转弯隧道的分叉段上方地面跨过,实现直行车辆与对面
左转弯车辆的立体交通,并且只要一层隧道的深度。
五、左转弯桥的地面延长车道下穿左侧地面支道的直行桥和左转弯桥:左弯桥单行段
按左转弯方向直接到达接近左侧的同向分叉“卜”字形叉桥的高位置区域附近接地,其地
面延长车道与该同向分叉“卜”字形叉桥的高位置区域立体交通,就解决了左转弯车辆与
左转弯要到达的地面支道的直行车和左转弯车的交叉占道冲突问题。左转弯车辆不绕行,
减少了不必要的交通冲突点。
六、左转弯隧道的地面延长车道跨过左侧地面支道的直行隧道和左转弯隧道:左弯隧
道单行段按左转弯方向直接到达接近左侧的同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的深位置区域附近
接地面,其地面延长车道与该同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的深位置区域立体交通,就解决
了左转弯车辆与左转弯要到达的地面支道的直行车和左转弯车的交叉占道冲突问题。左转
弯车辆不绕行,减少了不必要的交通冲突点。
七、把左转弯桥设计成左、右转弯两用桥:把左转弯桥不跨过左侧同向分叉“卜”
字形叉隧道,并且左转桥接地端能与左侧地面支道的右转弯车道连通,左转弯桥就成为左、
右转弯两用桥。而不需要两个桥分别作为左、右转弯使用。
八、把左转弯隧道设计成左、右转弯两用隧道:把左转弯隧道不穿过左侧同向分叉
“卜”字开叉桥,并且左转弯隧道接地端能与左侧地面支道的右转弯车道连通,左转弯隧
道就成为左、右转弯两用隧道。而不需要两个隧道分别作为左、右转弯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同向分叉“卜”字形叉桥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同向分叉“卜”字开叉隧道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
意义为上坡桥车道,
意义为平行桥车道,
意义为下坡桥
车道。说明书附图中,“①”意义为上坡出隧道车道,“②”意义为平行隧道,“③”意义为
下坡进隧道车道。
图中:1是同向分叉“卜”字形叉桥、2是直行拱桥、3是左转弯桥、4是共同起桥接地端、5
是直桥接地端、6是左转桥接地端、7是分叉段、8是直桥单行段、13是左弯桥单行段、14
是两桥并排段、15是分叉点、21是同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22是直行隧道、23是左转
弯隧道、24是共同进隧道接地端、25是直隧道接地端、26是左转隧道接地端、27是分叉段、
28是直隧道单行段、33是左弯隧道单行段、34是两隧道并排段、35是分叉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右行交通制度的十字路口,由一个同向分叉“卜”字形叉分组桥和一个同
向分叉“卜”字形叉分组隧道组成的组合式交通设施。如图1、2、3。
十字形主体结构
十字路口有四条地面支道,两条相对面的地面支道与另外两条相对面的地面支道成十
字形结构。两条相对面的地面支道上建有两个同向分叉“卜”字形叉桥1组成的分组桥,
另外两条相对面的地面支道上建有两个同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21组成的分组隧道。分
组桥的直行拱桥2和分组隧道的直行隧道22的中间隔有地面地成立体十字形结构。
分组桥的结构
一、一个同向分叉“卜”字形叉桥1的结构:每个同向分叉“卜”字形叉桥1的直
行拱桥2和左转弯桥3有共同起桥接地端4,和共同起桥接地端4到分叉点15之间的两桥
并排段14;在同向分叉“卜”字形叉桥1中段高位置区域,左转弯桥3在左转弯一侧与直
行拱桥2分叉;左转弯桥3离开直行拱桥2的分叉区段为分叉段7;直行拱桥2还有一个
直桥接地端5,左转弯桥3也还有一个左转桥接地端6;从分叉点15到直桥接地端5为直
桥单行段8;从分叉段7到左转桥接地端6为左弯桥单行段13。
二、分组桥的结构:分叉口两两相对的两个同向分叉“卜”字形叉桥1组成一个分组
桥。两个同向分叉“卜”字形叉桥1的两桥共同接地端4分别与两条地面支道远离十字路
口的直行车道和左转弯车道连通。
三、双嵌入式分组桥的直桥单行段8结构:双嵌入式分组桥的每个直桥单行段8的部
分区段跨过十字路口并伸入到对面同向分叉“卜”字形叉桥1的分叉口之中,其直桥接地
端5位于接近对面的同向分叉“卜”字形叉桥1分叉段7的下方地面。双嵌入式分组桥中
的两个直桥单行段8从上向下的正投影成部分并排形,且人占在直桥单行段8某一侧地面
看该两个直桥单行段8成立体交叉结构。
四、双嵌入式分组桥的左转弯桥3的结构:在同向分叉“卜”字形叉桥1中,左转弯
桥3的分叉段7在直行拱桥2中段高位置区域的左边分叉。适用于右行制交通规则机动车
辆从直行拱桥2的左侧分道进入左弯桥单行段13实现左转弯。
分组隧道的结构
一、一个同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21的结构:每个同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21
的直行隧道22和左转弯隧道23有共同进隧道接地端24,和共同进隧道接地端24到分叉
点35之间的两隧道并排段34;在同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21中段深位置区域,左转弯
隧道23在左转弯一侧与直行隧道22分叉;左转弯隧道23离开直行隧道22的分叉区段为
分叉段27;直行隧道22还有一个直隧道接地端25,左转弯隧道23也还有一个左转隧道接
地端26;从分叉点35到直隧道接地端25为直隧道单行段28;从分叉段27到左转隧道接
地端26为左弯隧道单行段33。
二、分组隧道的结构:分叉口两两相对的两个同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21组成一
个分组隧道。两个同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21的两个共同进隧道接地端24分别与两条
地面支道远离十字路口的直行车道和左转弯车道连通。
三、双嵌入式分组隧道的直隧道单行段28结构:双嵌入式分组隧道的每个直隧道单行
段28的部分区段穿过十字路口并伸入到对面同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21的分叉口之中,
其直隧道接地端25位于接近对面的同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21的分叉段27的上方地
面。同一个双嵌入式分组隧道中的两个直隧道单行段28从上向下的正投影成部分并排形,
但侧视该两个直隧道单行段28成立体交叉结构。
四、双嵌入式分组隧道的左转弯隧道23的结构:在同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21
中,左转弯隧道23的分叉段27在直行隧道22中段深位置区域的左边分叉。适用于右行制
交通规则机动车辆从直行隧道22的左边分道进入左弯隧道单行段33实现左转弯。
畅通组合结构
一个双嵌入式分组桥的两组直行拱桥2在地上面,与在地下的一个双嵌入式分组隧道
的两组直行隧道22成立体十字形结构,具体是一组直行拱桥2的直桥单行段8与一组直行
隧道22的直隧道单行段28成中间隔有地面的上下层立体十字形结构。上层分组桥的两组
直行拱桥2在十字路口中心位置离地面净空高差2.5米。直行隧道22的最大深度区域在十
字路口中心位置地下面,最大深度为能保证十字路口中心位置地面的车辆通行为准。
每个同向分叉“卜”字形叉桥1的直行拱桥2和左转弯桥3的共同起桥接地端4在远
离十字路口,分别与一条地面支道的右侧车道连通,每个两桥并排段14分别位于一条地面
支道的右侧车道上方,每个直桥单行段8分别从空中跨过十字路口中心后下坡,伸入到对
面同向分叉“卜”字形叉桥1的分叉口之间,每个左弯桥单行段13沿本地面支道范围的
上方直行,到接近十字路口中心再向左转弯,左转弯后又沿左边地面支道范围下坡。
每个同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21的直行隧道22和左转弯隧道23的共同进隧道接
地端24在远离十字路口,分别与一条地面支道的右侧车道连通,每个两隧道并排段34分
别位于一条地面支道的右侧车道的地下面,每个直隧道单行段28分别从地下穿过十字路口
中心后上坡,伸入到对面同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21的分叉口之间,每个左弯隧道单
行段33沿本地面支道范围的地下方直行,到接近十字路口中心再向左转弯,左转弯后又沿
左边地面支道范围的地下上坡。
在分组桥上的车辆行车线路
一、使用本实施例的十字路口,上层的双嵌入式分组桥上直行车的行车路线为:某地
面支道----共同起桥接地端4----两桥并排段14[图中的
]----直行拱桥2与左弯桥3分叉
的中段高位置区域,即直行拱桥2达到4.5米净空高度[图中的
]----直桥单行段8[图
中的
]----跨过十字路口中心,达到2.5米净空高度----直桥接地端5----从地面下穿对面的
同向分叉“卜”字形叉桥1分叉段7,到达对面的地面支道的离开十字路口车道,实现在
十字路口直行。
二、使用本实施例的十字路口,左转弯车的行车路线为:某地面支道----共同起桥接地
端4----两桥并排段14[图中的
]----直行拱桥2与左弯桥3分叉的中段高位置区域,即达
到4.5米净空高度[图中的
]----向左转进入分叉段7[图中的2]----左弯桥单行段13下
坡段[图中的3]----左转弯桥接地端6----从地面上跨左侧支道的同向分叉“卜”字形叉
隧道21,到达左边地面支道的离开十字路口车道,实现在十字路口左转弯。
三、使用本实施例的十字路口,右转弯车的行车路线为:某地面支道----右侧地面支道
的左转弯桥接地端6的外侧----左弯桥单行段13的外侧----分叉段7的外侧----直行拱桥2
与左弯桥3分叉的中段高位置区域的右侧----两桥并排段14----共同起桥接地端4的右侧,
到达右边的地面支道的离开十字路口车道,实现在十字路口右转弯。
在分组隧道内的车辆行车线路
一、使用本实施例的十字路口,双嵌入式分组隧道内直行车的行车路线为:某地面支
道----共同进隧道接地端24----两隧道并排段34[图中的③]----直行隧道22与左弯隧道23
分叉的中段深位置区域,即地面能通行车辆的隧道深度[图中的②]----直隧道单行段28
穿过十字路口中心[图中的②]----直隧道单行段28[图中的①]----直隧道接地端25----
从地面跨过对面的同向分叉“卜”字形叉隧道21的分叉段27到达对面的地面支道的离开
十字路口车道,实现在十字路口直行。
二、使用本实施例的十字路口,左转弯车的行车路线为:某地面支道----共同进隧道接
地端24----两隧道并排段34[图中的③]----直行隧道22与左弯隧道23分叉的中段深位置
区域,即地面能通行车辆的隧道深度[图中的②]----向左转进入分叉段27[图中的②]----
左弯隧道单行段33上坡段[图中的①]----左转弯隧道接地端26----从地面下穿左侧支道的
同向分叉“卜”字形叉桥1,到达左边的地面支道的离开十字路口车道,实现在十字路口
左转弯。
三、使用本实施例的十字路口,右转弯车的行车路线为:某地面支道----右侧地面支道
的左转弯隧道接地端26的外侧----左弯隧道单行段33的外侧----分叉段27的外侧----直行隧
道22与左转弯隧道33分叉的中段深位置区域的右侧----两隧道并排段34的右侧----到达右
边的地面支道离开十字路口车道,实现在十字路口右转弯。
实施例2、右行交通制度的十字路口,两个左弯桥单行段为内凹的弧形组合式交通设施。
包括实施例1的全部结构,并且双嵌入式分组桥的直桥接地端5在接近对面同向分叉
“卜”字形叉桥1的分叉段7下方地面位置。左弯桥单行段13是向两个直桥单行段8和两
个直隧道单行段2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中心区域内凹的弧形结构。以两个直桥单行段8和两
个直隧道单行段2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的中心点为中心,分组桥的两个弧形左弯桥单行段
13相对最短距离长度为L,该两个弧形左弯桥单行段13的最小转弯半径为R,当30.0米
≤L≤80.0米的范围内,L和R的数学关系式为:R=L÷4+8。本实施例R=16.5米,L=34.0
米,加上两条左弯桥单行段13宽度之和的21.0米,则本实施例的立交桥在十字路口的地
上面只占用直径为55.0米的圆形空间区域,就能使该两条支道的直行和左转弯车辆实现无
交叉占道畅通。
实施例3、右行交通制度的十字路口,两个左弯隧道单行段为内凹的弧形组合式交通设施。
包括实施例1的全部结构,并且双嵌入式分组隧道的直隧道接地端25在接近对面同向
分叉“卜”字形叉隧道21的分叉段27上方的地面位置。左弯隧道单行段33是向两个直
隧道单行段28和两个直桥单行段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中心区域内凹的弧形结构。以两个直
隧道单行段28和两个直桥单行段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的中心点为中心,分组隧道的两个弧
形左弯隧道单行段33相对最短距离长度为L,该两个弧形左弯隧道单行段33的最小转弯
半径为R,当30.0米≤L≤80.0米的范围内,L和R的数学关系式为:R=L÷4+8。本实
施例R=16.5米,L=34.0米,加上两条左弯隧道单行段33宽度之和的21.0米,则本实施例
的隧道在十字路口的地下只占用直径为55.0米的圆形地下区域,就能使该两条支道的的直
行和左转弯车辆实现无交叉占道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