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坡浅层排水系统.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731420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9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101198.9

申请日:

2011.04.21

公开号:

CN102296580A

公开日:

2011.12.2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2B 11/00申请公布日:20111228|||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B 11/00申请日:20110421|||公开

IPC分类号:

E02B11/00; E03F1/00; E02D17/20

主分类号:

E02B11/00

申请人:

长沙理工大学

发明人:

蒋中明; 付宏渊; 曾铃; 李磊

地址:

410004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代理人:

邓建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边坡浅层排水系统,边坡(6)的底层平台设有排水沟(4),在所述的边坡(6)上密集布置有多排多列的排水钻孔(1),所述的排水钻孔(1)之间的距离为2~3m,深度为3~4m,仰角为0~10°,在每个所述的排水钻孔(1)内设有排水管,所述的边坡(6)的坡面布置有与每个所述的排水管的出口对接的纵向微型集水沟(2)和/或横向微型集水沟(3),所述的纵向微型集水沟(2)和/或横向微型集水沟(3)与所述的排水沟(4)连通。本发明是一种快速高效排出降雨入渗到边坡浅层土体内的地下水的边坡浅层排水系统。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边坡浅层排水系统,其特征是:边坡(6)的底层平台设
有排水沟(4),在所述的边坡(6)上密集布置有多排多列的排水钻孔
(1),所述的排水钻孔(1)之间的距离为2~3m,深度为3~4m,仰角
为0~10°,在每个所述的排水钻孔(1)内设有排水管,所述的边坡
(6)的坡面布置有与每个所述的排水管的出口对接的纵向微型集水
沟(2)和/或横向微型集水沟(3),所述的纵向微型集水沟(2)和/或
横向微型集水沟(3)与所述的排水沟(4)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浅层排水系统,其特征是:上、
下排所述的排水钻孔(1)之间错开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边坡浅层排水系统,其特征是:
每级边坡最下一层所述的排水管高出底层平台20~3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边坡浅层排水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的排水管为高孔隙率排水管(5)。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边坡浅层排水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的纵向微型集水沟(2)和横向微型集水沟(3)的断面为20cm×
1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边坡浅层排水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的排水钻孔(1)的仰角为5~10°。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边坡浅层排水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的排水钻孔(1)的直径为75~110mm。

说明书

一种边坡浅层排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技术涉及用于公路、铁路、水利水电工程等领域边坡浅层排水设计及施工工艺,尤其是针对降雨条件下土质边坡的坡体排水。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条件下,对于大量的土质边坡而言,边坡排水系统一般采用在坡面布置排水沟和坡体内布置深层排水管的方式排出降雨入渗到坡体中的地下水。大多数工程只在第一级边坡的底部布置一排排水孔,少量工程采用在每一级边坡的台阶上布置一排深度5~10m的排水孔。其工法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排水系统中排水管数量较少,不能及时排出降雨入渗到坡体中的地下水,严重影响边坡体内的排水效果,容易引起边坡失稳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高效排出降雨入渗到边坡浅层土体内的地下水的边坡浅层排水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边坡浅层排水系统,边坡的底层平台设有排水沟,在所述的边坡上密集布置多排多列的排水钻孔,所述的排水钻孔之间的距离为2~3m,所述的排水钻孔的深度为3~4m,所述的排水钻孔的仰角为0~10°,在每个所述的排水钻孔内设有排水管,所述的边坡的坡面布置有与每个所述的排水管的出口对接的纵向微型集水沟和/或横向微型集水沟,所述的纵向微型集水沟和/或横向微型集水沟与所述的排水沟连通。 

上、下排所述的排水钻孔之间错开布置。 

每级边坡最下一层所述的排水管高出底层平台20~30cm。 

所述的排水管为高孔隙率排水管。 

所述的纵向微型集水沟和横向微型集水沟的断面为20cm×10cm。 

所述的排水钻孔的仰角为5~10°。 

所述的排水钻孔的直径为75~110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边坡浅层排水系统,通过在每级边坡上设置多排排水钻孔缩小排水钻孔之间的间距,形成较高密度的排水钻孔布置体系,实现增强排水效果,加大排水流量的目的;通过合理缩短排水管的长度,既保证排水管的排水能力,又能合理控制工程造价。通过在坡面设置微型集水沟,防止排水管流出的地下水通过坡 面二次入渗进入坡体,同时也能起到防止坡面被冲刷的作用。该浅层排水系统工艺设计合理,施工方法简单,可以较大幅度提高边坡的排水能力和抗冲刷能力,减少相应的支护加固措施,增加边坡稳定性,节省工程造价。 

本发明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在边坡上密集布置深度不大的排水钻孔快速、高效排出渗入到土体浅层中的地下水,在坡体表面设置微型排水沟将排水管流出的水体引入到排水沟中,防止坡面被冲刷。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一种快速高效排出降雨入渗到边坡浅层土体内的地下水的边坡浅层排水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边坡浅层排水系统的立面布置图; 

图2是边坡浅层排水系统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和图2,边坡6的底层平台设有排水沟4,在边坡6上密集布置多排多列的排水钻孔1,上、下排的排水钻孔1之间错开布置,排水钻孔1之间的距离为2~3m,排水钻孔1的深度为3~4m,排水钻孔1的直径为75~110mm,排水钻孔1的仰角为0~10°,最佳仰角为5~10°,在每个排水钻孔1内设有高孔隙率排水管5,边坡6最下一层的高孔隙率排水管5高出底层平台20~30cm,边坡6的坡面布置有纵向微型集水沟2和横向微型集水沟3,纵向微型集水沟2和横向微型集水沟3的断面为20cm×10cm,每个高孔隙率排水管5的出口均与纵向微型集水沟2或横向微型集水沟3对接,纵向微型集水沟2和横向微型集水沟3与排水沟4连通。 

参见图1和图2,通过在边坡6上密集布置深度不大的排水钻孔1和高孔隙率排水管5快速、高效排出渗入到边坡6的土体浅层中的地下水,在边坡6的表面设置的纵向微型集水沟2和横向微型集水沟3将高孔隙率排水管5流出的水体引入到排水沟4中并排出到边坡6之外,防止坡面被冲刷。 

一种边坡浅层排水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边坡浅层排水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边坡浅层排水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边坡浅层排水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边坡浅层排水系统.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296580A43申请公布日20111228CN102296580ACN102296580A21申请号201110101198922申请日20110421E02B11/00200601E03F1/00200601E02D17/2020060171申请人长沙理工大学地址410004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72发明人蒋中明付宏渊曾铃李磊74专利代理机构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43114代理人邓建辉54发明名称一种边坡浅层排水系统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边坡浅层排水系统,边坡6的底层平台设有排水沟4,在所述的边坡6上密集布置有多排多列的排水钻孔1,所述的排水钻孔1。

2、之间的距离为23M,深度为34M,仰角为010,在每个所述的排水钻孔1内设有排水管,所述的边坡6的坡面布置有与每个所述的排水管的出口对接的纵向微型集水沟2和/或横向微型集水沟3,所述的纵向微型集水沟2和/或横向微型集水沟3与所述的排水沟4连通。本发明是一种快速高效排出降雨入渗到边坡浅层土体内的地下水的边坡浅层排水系统。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CN102296586A1/1页21一种边坡浅层排水系统,其特征是边坡6的底层平台设有排水沟4,在所述的边坡6上密集布置有多排多列的排水钻孔1,所述的排水钻孔1之间的距离为23M,深度为。

3、34M,仰角为010,在每个所述的排水钻孔1内设有排水管,所述的边坡6的坡面布置有与每个所述的排水管的出口对接的纵向微型集水沟2和/或横向微型集水沟3,所述的纵向微型集水沟2和/或横向微型集水沟3与所述的排水沟4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浅层排水系统,其特征是上、下排所述的排水钻孔1之间错开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边坡浅层排水系统,其特征是每级边坡最下一层所述的排水管高出底层平台2030CM。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边坡浅层排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排水管为高孔隙率排水管5。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边坡浅层排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纵向微型集水沟2和横向微型集水沟3的断面为20C。

4、M10CM。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边坡浅层排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排水钻孔1的仰角为510。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边坡浅层排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排水钻孔1的直径为75110MM。权利要求书CN102296580ACN102296586A1/2页3一种边坡浅层排水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技术涉及用于公路、铁路、水利水电工程等领域边坡浅层排水设计及施工工艺,尤其是针对降雨条件下土质边坡的坡体排水。背景技术0002现有技术条件下,对于大量的土质边坡而言,边坡排水系统一般采用在坡面布置排水沟和坡体内布置深层排水管的方式排出降雨入渗到坡体中的地下水。大多数工程只在第一级边坡的底部布置一排排水。

5、孔,少量工程采用在每一级边坡的台阶上布置一排深度510M的排水孔。其工法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排水系统中排水管数量较少,不能及时排出降雨入渗到坡体中的地下水,严重影响边坡体内的排水效果,容易引起边坡失稳破坏。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高效排出降雨入渗到边坡浅层土体内的地下水的边坡浅层排水系统。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边坡浅层排水系统,边坡的底层平台设有排水沟,在所述的边坡上密集布置多排多列的排水钻孔,所述的排水钻孔之间的距离为23M,所述的排水钻孔的深度为34M,所述的排水钻孔的仰角为010,在每个所述的排水钻孔内设有排水管,所述的边坡的坡面布置有与每。

6、个所述的排水管的出口对接的纵向微型集水沟和/或横向微型集水沟,所述的纵向微型集水沟和/或横向微型集水沟与所述的排水沟连通。0005上、下排所述的排水钻孔之间错开布置。0006每级边坡最下一层所述的排水管高出底层平台2030CM。0007所述的排水管为高孔隙率排水管。0008所述的纵向微型集水沟和横向微型集水沟的断面为20CM10CM。0009所述的排水钻孔的仰角为510。0010所述的排水钻孔的直径为75110MM。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边坡浅层排水系统,通过在每级边坡上设置多排排水钻孔缩小排水钻孔之间的间距,形成较高密度的排水钻孔布置体系,实现增强排水效果,加大排水流量的目的;通过合理缩。

7、短排水管的长度,既保证排水管的排水能力,又能合理控制工程造价。通过在坡面设置微型集水沟,防止排水管流出的地下水通过坡面二次入渗进入坡体,同时也能起到防止坡面被冲刷的作用。该浅层排水系统工艺设计合理,施工方法简单,可以较大幅度提高边坡的排水能力和抗冲刷能力,减少相应的支护加固措施,增加边坡稳定性,节省工程造价。0012本发明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在边坡上密集布置深度不大的排水钻孔快速、高效排出渗入到土体浅层中的地下水,在坡体表面设置微型排水沟将排水管流出的水体引入到排水沟中,防止坡面被冲刷。说明书CN102296580ACN102296586A2/2页40013综上所述,本发明是一种快速高效排出降雨。

8、入渗到边坡浅层土体内的地下水的边坡浅层排水系统。附图说明0014图1是边坡浅层排水系统的立面布置图;0015图2是边坡浅层排水系统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0017参见图1和图2,边坡6的底层平台设有排水沟4,在边坡6上密集布置多排多列的排水钻孔1,上、下排的排水钻孔1之间错开布置,排水钻孔1之间的距离为23M,排水钻孔1的深度为34M,排水钻孔1的直径为75110MM,排水钻孔1的仰角为010,最佳仰角为510,在每个排水钻孔1内设有高孔隙率排水管5,边坡6最下一层的高孔隙率排水管5高出底层平台2030CM,边坡6的坡面布置有纵向微型集水沟2和横向微型集水沟3,纵向微型集水沟2和横向微型集水沟3的断面为20CM10CM,每个高孔隙率排水管5的出口均与纵向微型集水沟2或横向微型集水沟3对接,纵向微型集水沟2和横向微型集水沟3与排水沟4连通。0018参见图1和图2,通过在边坡6上密集布置深度不大的排水钻孔1和高孔隙率排水管5快速、高效排出渗入到边坡6的土体浅层中的地下水,在边坡6的表面设置的纵向微型集水沟2和横向微型集水沟3将高孔隙率排水管5流出的水体引入到排水沟4中并排出到边坡6之外,防止坡面被冲刷。说明书CN102296580ACN102296586A1/1页5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296580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