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T 双圆盾构机注浆置换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圆盾构机注浆工艺, 尤其是一种采用惰性单液注浆系统的注浆工艺。 背景技术 上海轨道交通 2 号线东延伸某区间隧道工程, 采用 1 台 Φ6520mm×W11120mm( 外 径 × 外宽度 ) 辐条式双圆 (DOT) 盾构机施工。隧道管片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衬砌管片, 采 用错缝拼装。该地区的土质较差, 在许多地段的土的液性指数 IL > 1, 呈流塑状态。在施工 中原盾构机注浆工艺为双液注浆施工, 压注的双液浆凝结时间为 8 ~ 10s, 不能有效填充管 片与土体间隙 ( 图 1), 同时由于局部注浆压力过大, 造成浆液霹裂现象严重, 水泥浆凝结在 盾构机壳凹槽部位形成背土, 使地面的沉降量超出设计要求。
在上半区间隧道施工过程中, 但由于大量的双液浆补浆在呈流塑状态土质中的压 浆的分布效果较差, 并伴随盾构机背土现象, 出盾构尾部的地面突降现象也很明显, 且时有 水泥浆堵管和现象, 处理故障的时间较长, 影响了盾构机的平稳推进与地面沉降的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解决 DOT 双圆盾构在流塑地层中施工的地面沉降控制技术问题, 而提 供一种 DOT 双圆盾构机注浆置换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 DOT 双圆盾构机注浆置换工艺, 采用 置换工法流程 :
在双圆盾构掘进时同步压注单液惰性浆, 使惰性浆充分填充管片脱出盾尾后的建 筑空隙, 同时, 在盾构台车上方进行壁后注双液水泥浆, 提高浆液与土体的强度 ;
浆液成分包括 : 天然纳基膨润土、 粉煤灰、 细沙、 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液比重为 1.34, 初凝时间为 24 ~ 28 小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本发明基于原 DOT 双圆盾构机注浆工艺所采用的双液快凝 浆的缺点, 创新了盾构机 ( 同步单液惰性浆 + 壁后双液浆置换 ) 注浆工艺。单液浆凝结时 间长, 不会在盾构机注浆口附近产生局部硬块, 有效的解决了盾构机背土现象, 有效的减小 了盾构机推进对周围土体的扰动影响。单液浆扩散性好, 可以快速均匀的对盾尾管片与四 周土体之间的空隙进行填充, 通过采用了二次注浆工艺, 在距离双圆盾构机盾尾 25 米处对 盾构管片外壁进行二次注浆, 采用双液快凝浆液对单液惰性浆进行置换, 更快速的稳定盾 尾土体的变形, 进一步巩固对地表变形的控制。
本发明通过创新了双圆盾构机注浆工艺, 巧妙的更换浆液材料并运用合理的注浆 工法, 解决了盾构机背土以及流塑性地层中注浆串跑等问题, 有效的控制了地表沉降。 附图说明
图 1 是现有双圆盾构机浆液分布示意图 ;图 2 是本发明的双圆盾构机浆液分布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 DOT 双圆盾构机注浆置换工艺实施可分为三个部分即 : 注浆系统改造、 同步单液惰性浆压注和同步壁后双液浆置换。
1、 盾构机注浆系统改造内容 :
(1) 更换原 2 台挤压注浆泵改用 schwing 柱塞泵 1 台 ;
(2) 由于功率增大 ( 电机 55Kw) 及无级变量的控制要求, 需设计、 配置新油泵车一 套作 schwing 泵的动力站, 包括油箱等辅助装置。满足 15m3/h-5Mpa 压浆量的动力要求 ;
(3) 更改原搅拌箱, 重新设计配置搅拌装置 (4 台 x7Kw) ;
(4) 设计、 加工搅拌箱箱底液控阀门与泵的连接装置、 软接头等 ;
(5) 设计、 配置全套注浆管路, 硬管及软管 ;
(6) 设计、 配置注浆管路的全套液压闸阀 ;
(7) 设计、 配置全套清洗注浆管的回路, 硬管及软管 ;
(8) 设计、 配置全套清洗注浆管的回路中的液压闸阀 ; (9) 设计、 配置清水回路进出水管、 阀等 ;
(10) 盾构更换成适应单液惰性沙浆的注浆清洗阀, 数量为 2 用 2 备 ;
(11) 设计、 配置同步注浆控制阀的液压泵站 2 台。
2、 盾构机注浆系统改造步骤 :
(1) 原双园同步注浆双液注系统图纸及使用情况及施工现场的调研 ;
(2) 单液惰性浆同步注浆改进方案的流程设计 ;
(3) 同步注浆系统的机电改进方案的市场调研, 落实关键设备 ( 包括 schwing 泵 ) 与材料 ;
(4) 改进同步注浆机电系统的详细设计, 包括拌浆系统的设计 ;
(5) 各非标控制阀件的设计加工 ;
(6) 各管路、 硬管、 软管、 接口件的备料, 包括盾构 4 套注浆口的注浆清洗阀 ;
(7) 油泵车 ( 动力站 ) 的设计, 油泵、 液压阀的订货, 各附件的订货或加工 ;
(8) 工厂部件调试验收, 包括泵车、 各液控阀 ;
(9) 盾构机进中间井后, 先更换注浆阀 3 套, 加装 1 套注浆阀, 安装后须单独试注水 动作, 进行验收 ;
(10) 搅拌浆箱的出口改造, 安装浆箱出口控制阀、 软接头、 喇叭口等, 必要时进行 车架的局部改造 ;
(11) 现场安装就位 SCHWINGD 泵 ;
(12) 搅拌装置安装就位 ;
(13) 安装压浆管、 阀、 回浆管、 阀;
(14) 安装清洗水管路、 阀;
(15) 现场安装油泵车 ;
(16) 安装压力传感器、 位移开关传感器。
3、 控制及数据通讯部分的改造实施步骤
(1) 对原双园盾构注浆系统程序进行调研 ;
(2) 对改进后的同步注浆系统的动作与功能进行分析 ;
(3) 对相应的控制所需的传感器、 开关提出方案及要求 ;
(4) 用与主控相容 PLC 程序进行编程, 满足各分步动作控制的要求 ;
(5) 进行与主控机通讯设计 ;
(6) 进行触摸屏各显示操作画面的设计 ;
(7) 采购所需的控制元件, 进行安装及模拟调试 ;
(8) 现场总安装, 接线、 调试, 完成各实控功能。
2、 置换工法流程
在双圆盾构掘进时同步压注单液惰性浆, 使惰性浆充分填充管片脱出盾尾后的建 筑空隙, 同时, 在盾构台车上方进行壁后注双液水泥浆, 提高浆液与土体的强度。浆液流动 性好, 稠度、 分层度、 凝结时间均能满足盾构掘进需要, 拌制简单、 成本低。 主要成分包括 : 天 然纳基膨润土、 粉煤灰、 细沙、 普通硅酸盐水泥。同步惰性浆采用的配合比如表 2 所示。浆 液比重为 1.34, 初凝时间为 24 ~ 28 小时。
3、 浆液分布情况
置换工法下盾构掘进同步采用压注惰性浆液, 浆液分布特点与单圆盾构相似, 可 以对盾尾后建筑空隙进行及时、 充分的填充, 通过壁后同步压注水泥浆对惰性浆液起到固 结作用 ( 图 2), 解决了单圆盾构施工地表后期沉降大的问题, 施工质量能够有效保证。 由于 惰性浆、 水泥浆采用两套注浆系统分别施工, 避免了堵管、 浆箱内结块现象的产生, 大大降 低了设备维修时间, 提高了施工效率。
在液性指数较高的土层中置换工艺的优点在于 : 通过浆液自身较好的流动性, 及 时填充管片脱离盾尾后的建筑空隙, 起到初期填充作用 ; 再通过壁后壁后压注水泥浆液, 进 行二次加固, 较传统的隧道贯通后进行浆液置换能够更好的减小后期沉降。
由于水泥浆液是在管片外部进行二次加固, 避免了盾构尾部注浆口处局部结块和 背土现象的发生, 有效控制了施工阶段地表沉降的产生。如图 2 所示为置换工法下浆液固 结情况示意图, 红色的区域即为置换工法下的泥浆分布。可以看出置换工法下浆液可以将 盾尾空隙完全填充, 将管片完全包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