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盲沟集水井降排水方法及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基坑盲沟集水井降排水方法及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116033A43申请公布日20110706CN102116033ACN102116033A21申请号201110002790322申请日20110107E02D19/06200601E02D19/10200601E02D19/2020060171申请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地址510665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科韵路16号广州信息港B栋5楼72发明人杨再进谭启润王建明武琰玮徐松74专利代理机构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52100代理人刘楠54发明名称深基坑盲沟集水井降排水方法及装置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基坑盲沟集水井降排水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将地下室外墙外侧的积水通过截。
2、水沟集中流入地下室底板下部的盲沟管,地下室内的积水经泄水孔集中流入底板下部盲沟管,然后经盲沟管引至临时集水井,使用水泵外排。本发明施工简单,成型快速。在有效降低地下水位的同时,还解决了地下室周边无法降水施工的实际情况,解决了后期多余水体降排水的工作,便于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施工,解决了传统工艺后浇带施工积水无法处理的问题。地下室底板的施工难度降低,也使底板的施工时间大为缩短,节省了施工和建设成本,更为重要的是,保证了基坑护壁的安全,地下室施工周期的缩短,在保证整个基坑安全的同时,也保证了周边建筑和环境的安全。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
3、2页CN102116035A1/1页21一种深基坑盲沟集水井降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在地下室外墙(1)与基坑支护(2)之间设置截水沟(3),在截水沟(3)下面设置盲沟管(6);在地下室外墙(1)内侧的底板下面设置盲沟管(6);地下室外墙(1)内侧的盲沟管(6)与截水沟(3)下面的盲沟管(6)互通;在地下室外墙(1)内侧的盲沟管(6)与地下室后浇带(8)的重合部位设置临时集水井(7);沿地下室后浇带(8)间隔设置泄水孔(5);地下室外的积水通过截水沟(3)和盲沟管(6)引入临时集水井(7);地下室外的积水通过泄水孔(5)引入临时集水井(7),通过水泵将集中在临时集水井(7)积水外排。2根据。
4、权利要求1所述深基坑盲沟集水井降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盲沟管(6)是埋在地沟(9)里的排水管(10),排水管(10)上设有渗水孔(11);地沟(9)的底层为回填土层(12),回填土层(12)上面是细石砼垫层(13),细石砼垫层(13)上面是碎石填充层(14),排水管(10)放在碎石填充层(14)上面,然后再用碎石填充层(14)将排水管(10)覆盖,碎石填充层(14)上面铺一层土工布隔离层(4),最上面是细石砼垫层(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深基坑盲沟集水井降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集水井(7)采用砖砌筑,并在外侧用水泥砂浆抹灰。4一种深基坑盲沟集水井降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地下室。
5、外墙(1)与基坑支护(2)之间设置截水沟(3),截水沟(3)下面设有盲沟管(6);包括设在地下室外墙(1)内侧底板下面的设置盲沟管(6);截水沟(3)下面设有盲沟管(6)与地下室外墙(1)内侧底板下面的盲沟管(6)连通,在地下室外墙(1)内侧的盲沟管(6)与地下室后浇带(8)的重合部位设有临时集水井(7);在地下室后浇带(8)上设有一个以上的泄水孔(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深基坑盲沟集水井降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盲沟管(6)包括设在地沟(9)内的排水管(10),排水管(10)上设有渗水孔(11);排水管(10)底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碎石填充层(14)、细石砼垫层(13)和回填土层(12);。
6、排水管(10)顶部由下至上依次设有碎石填充层(14)、土工布隔离层(4)和细石砼垫层(13)。权利要求书CN102116033ACN102116035A1/3页3深基坑盲沟集水井降排水方法及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排水方法及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深基坑盲沟集水井降排水方法及装置,属于建筑排水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随着国内各大城市建筑密度越来越大,每一栋新建建筑周边都围绕着各类建、构筑物。新建建筑施工期间可供利用场地面积也越来越小,于是一大批建筑基坑支护都由有角度支护改为垂直支护,基坑护壁与地下室外墙垂直距离越来越小。大多数地下室底板标高均在场地地下水位以下,地下室外墙及地下室底板和。
7、承台施工期间,深基坑盲沟集水井降、排水法成了深基坑施工期间的一个重要工程技术措施。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后期拆除、降排水经济、方便且实用可行的、并能有效减少后浇带的清理和底板的前期抗浮压力的深基坑盲沟集水井降排水方法及装置,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深基坑盲沟集水井降排水方法是在地下室外墙与基坑支护之间设置截水沟,在截水沟下面设置盲沟管;在地下室外墙内侧的底板下面设置盲沟管;地下室外墙内侧的盲沟管与截水沟下面的盲沟管互通;在地下室外墙内侧的盲沟管与地下室后浇带的重合部位设置临时集水井;沿地下室后浇带间隔设置泄水孔;地下室外的积水通过截水。
8、沟和盲沟管引入临时集水井;地下室外的积水通过泄水孔引入临时集水井,通过水泵将集中在临时集水井积水外排。0005前述深基坑盲沟集水井降排水方法中,所述盲沟管是埋在地沟里的排水管,排水管上设有渗水孔;地沟的底层为回填土层,回填土层上面是细石砼垫层,细石砼垫层上面是碎石填充层,排水管放在碎石填充层上面,然后再用碎石填充层将排水管覆盖,碎石填充层上面铺一层土工布隔离层,最上面是细石砼垫层。0006按照上述方法构建的本发明的一种深基坑盲沟集水井降排水装置,包括设在地下室外墙与基坑支护之间设置截水沟,截水沟下面设有盲沟管;包括设在地下室外墙内侧底板下面的设置盲沟管;截水沟下面设有盲沟管与地下室外墙内侧底板。
9、下面的盲沟管连通,在地下室外墙内侧的盲沟管与地下室后浇带的重合部位设有临时集水井;在地下室后浇带上设有一个以上的泄水孔。0007前述装置中,所述盲沟管包括设在地沟内的排水管,排水管上设有渗水孔;排水管底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碎石填充层、细石砼垫层和回填土层;排水管顶部由下至上依次设有碎石填充层、土工布隔离层和细石砼垫层。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施工简单,成型快速。在有效降低地下水位的同时,还解决了地下室周边无法降水施工的实际情况,而且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后期多余水体降排水的工作,便于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施工,解决了传统工艺后浇带施工积水无法处理的问题。实现说明书CN102116033ACN10211。
10、6035A2/3页4了提前底板垫层施工,避免因同期施工而造成多工序交叉带来的各种配合程序窝工现象。地下室底板的施工难度降低,也使底板的施工时间大为缩短,节省了施工和建设成本,更为重要的是,保证了基坑护壁的安全,地下室施工周期的缩短,在保证整个基坑安全的同时,也保证了周边建筑和环境的安全。附图说明0009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盲沟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截水沟的结构示意图。0010附图中的标记为1地下室外墙,2基坑支护,3截水沟,4土工布隔离层,5泄水孔,6盲沟管,7临时集水井,8地下室后浇带,9地沟,10排水管,11渗水孔,12回填土层,13细石砼垫层,14碎石填充层。具体实施方式00。
11、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0012实施例。0013本发明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深基坑盲沟集水井降排水方法,该方法是在地下室外墙1与基坑支护2之间设置截水沟3,在截水沟3下面设置盲沟管6;在地下室外墙1内侧的底板下面设置盲沟管6;地下室外墙1内侧的盲沟管6与截水沟3下面的盲沟管6互通;在地下室外墙1内侧的盲沟管6与地下室后浇带8的重合部位设置临时集水井7;沿地下室后浇带8间隔设置泄水孔5;地下室外的积水通过截水沟3和盲沟管6引入临时集水井7;地下室外的积水通过泄水孔5引入临时集水井7,通过水泵将集中在临时集水井7积水外排。0014所述盲沟管6。
12、如图2所示,盲沟管6是埋在地沟9里的排水管10,排水管10上设有渗水孔11;地沟9的底层为回填土层12,回填土层12上面是细石砼垫层13,细石砼垫层13上面是碎石填充层14,排水管10放在碎石填充层14上面,然后再用碎石填充层14将排水管10覆盖,碎石填充层14上面铺一层土工布隔离层4,最上面是细石砼垫层13。所述临时集水井7采用砖砌筑,并在外侧用水泥砂浆抹灰。0015按照前述深基坑盲沟集水井降排水方法构建的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设在地下室外墙1与基坑支护2之间设置截水沟3,截水沟3下面设有盲沟管6;包括设在地下室外墙1内侧底板下面的设置盲沟管6;截水沟3下面设有盲沟管6与地下室外墙1内侧底板。
13、下面的盲沟管6连通,在地下室外墙1内侧的盲沟管6与地下室后浇带8的重合部位设有临时集水井7;在地下室后浇带8上设有一个以上的泄水孔5。所述盲沟管6如图2所示,盲沟管6包括设在地沟9内的排水管10,排水管10上设有渗水孔11;排水管10底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碎石填充层14、细石砼垫层13和回填土层12;排水管10顶部由下至上依次设有碎石填充层14、土工布隔离层4和细石砼垫层13。0016具体施工时,可以在构筑地下室底板之前先进行本发明的施工,在图纸要求的地下室外墙1的内侧和外侧分别构筑一圈盲沟管6,并将地下室内外侧的盲沟管6连通。预计说明书CN102116033ACN102116035A3/3页5设置后浇带的位置构筑临时集水井7,然后再构筑地下室底板和外墙。本发明的原理是地下室外墙外侧的积水通过截水沟3集中流入地下室底板下部的盲沟管6,地下室内的积水经泄水孔5集中流入底板下部盲沟管6,然后经盲沟管6引至地下室后浇带8部位的临时集水井7,使用水泵抽出积水外排,在主体施工完毕后采取与后浇带一起施工的技术浇筑封堵临时集水井。集水井材料按现场实际情况采用。集水井的水体可采用潜污泵抽出基坑并外排。说明书CN102116033ACN102116035A1/2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116033ACN102116035A2/2页7图3说明书附图CN10211603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