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蝉人工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人工养殖金蝉的 底肥。
背景技术
金蝉有很丰富的营养成份,其药用价值亦很高。特别是金蝉的皮,是一 种中药。虽然蝉的生活领地越来越少,但自然界中存在的金蝉数量并未明显 减少;现在为满足市场需求,已经有人用人工养殖的方法来获取它。但现阶 段的现有技术,还主要依靠模拟和利用自然环境来人工养殖,人工干预的程 度较低。金蝉生产速度慢,养殖周期长,严重制约了金蝉人工养殖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进一步提出一种 用于人工养殖金蝉的底肥。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人工养殖金蝉的底肥,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 成:
玉米秸秆100份、瓜蔓25份、皇竹草12份、甘蔗渣25份、豆麸10份、棕榈 油6份、改性沸石粉5份、膨润土4份、西红柿7份、中药组合物12份、消石灰 粉3份、苦瓜籽粉2份、纳米氧化锌1.5份、雄黄1.5份、聚丙烯酰胺0.6份、聚 丙烯酸钠0.5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玉米秸秆、瓜蔓、皇竹草和西红柿粉碎,混合均匀后加水调节含水量 达到60%,将混合物装入发酵缸中,先升温至50-60℃保温3d,再继续升温至 70-80℃保温4d,即得发酵料;
向发酵料中加入消石灰粉、纳米氧化锌和雄黄,混合均匀后密封静置5h, 然后粉碎成粉末,即得物料A;
将甘蔗渣和中药组合物粉碎成粉末,再加入豆麸和棕榈油,混合物加热 至60-70℃保温混合10min,即得物料B;
将改性沸石粉和膨润土加热至90-100℃保温混合15min,待冷却至室温后再 加入物料A、物料B、苦瓜籽粉、聚丙烯酰胺和聚丙烯酸钠,充分混合均匀。
一种用底肥改良金蝉养殖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排灌水便利的 杨、榆、柳、桐树林或果园建立养殖场,使用农用犁将树下的土地深耕翻土, 将配制好的底肥均匀撒在深耕后的土壤表面,每亩用量80-150公斤,再用旋 耕机将土打碎并整平地面;
所述底肥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玉米秸秆100份、瓜蔓25份、皇竹草12份、甘蔗渣25份、豆麸10份、棕榈 油6份、改性沸石粉5份、膨润土4份、西红柿7份、中药组合物12份、消石灰 粉3份、苦瓜籽粉2份、纳米氧化锌1.5份、雄黄1.5份、聚丙烯酰胺0.6份、聚 丙烯酸钠0.5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玉米秸秆、瓜蔓、皇竹草和西红柿粉碎,混合均匀后加水调节含水量 达到60%,将混合物装入发酵缸中,先升温至50-60℃保温3d,再继续升温至 70-80℃保温4d,即得发酵料;
向发酵料中加入消石灰粉、纳米氧化锌和雄黄,混合均匀后密封静置5h, 然后粉碎成粉末,即得物料A;
将甘蔗渣和中药组合物粉碎成粉末,再加入豆麸和棕榈油,混合物加热 至60-70℃保温混合10min,即得物料B;
将改性沸石粉和膨润土加热至90-100℃保温混合15min,待冷却至室温后再 加入物料A、物料B、苦瓜籽粉、聚丙烯酰胺和聚丙烯酸钠,充分混合均匀。
作为优选,所述改性沸石粉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沸石粉95份、 松香10份、白炭黑4.5份、纳米胶粉2份、纳米二氧化钛1.5份、乙醇125 份,其制备方法为:先将沸石粉、纳米胶粉和松香加入乙醇中,混合均匀后 静置30min,然后于微波频率2450MHz、功率600W下微波处理15min,处理 结束后送入喷雾干燥机中,所得颗粒经粉碎机制成粉末,再加入白炭黑和纳 米二氧化钛,混合物加热至100-110℃保温研磨15min即可。
沸石粉经过改性后,具有优异的离子交换能力和吸附能力,能有效吸附 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尤其是重金属,从而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净化金 蝉的生长环境,避免金蝉受到重金属的污染。
作为优选,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材制成:紫河车10份、 白附子3份、莲子6份、瓜子仁15份、桂圆15份、荔枝12份、枳实8份、山茱萸 3份、当归2份、苏梗5份、麦冬4份、柏子仁3份,中药组合物研磨成粉状。
中药组合物被埋入土层下,有效成份被地下水缓慢的带走,在土壤中渗 透,其中一部分被植物的根系吸收,金蝉吸食植物的根茎的汁液,也就摄入 了中药组合物的有效成分;同时金蝉长期置身于泥土中,身体长期与泥土中 的地下水接触,金蝉壳在中药组合物有效成分长期接触下,为金蝉幼虫前期 生长提供了保护条件,避免金蝉受到其它土生动物的伤害。该中药成份使金 蝉对病菌具有较高的抵抗力,还可驱散土壤中的害虫。
一种用底肥改良土壤养殖金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改良养殖土壤 的步骤、殖种若虫的步骤、种植饲料的步骤,
改良养殖土壤的步骤:选择排灌水便利的杨、榆、柳、桐树林或果园建 立养殖场,使用农用犁将树下的土地深耕翻土,将配制好的底肥均匀撒在深 耕后的土壤表面,每亩用量80-150公斤,再用旋耕机将土打碎并整平地面;
殖种若虫的步骤:选择初孵若虫或接近孵化的卵做为蝉种,养殖场的寄 主植物树下地面远离树干基部1米,挖掘深30~50厘米的环形土沟,将蝉种殖 种在土沟内,再盖土压实,避免过度干旱和长时间积水;
种植饲料的步骤:在寄住植物树之间间作一些根茎类植物,根茎类植物 选择土豆、甘薯、山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底肥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玉米秸秆100份、瓜蔓25份、皇竹草12份、甘蔗渣25份、豆麸10份、棕榈 油6份、改性沸石粉5份、膨润土4份、西红柿7份、中药组合物12份、消石灰 粉3份、苦瓜籽粉2份、纳米氧化锌1.5份、雄黄1.5份、聚丙烯酰胺0.6份、聚 丙烯酸钠0.5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玉米秸秆、瓜蔓、皇竹草和西红柿粉碎,混合均匀后加水调节含水量 达到60%,将混合物装入发酵缸中,先升温至50-60℃保温3d,再继续升温至 70-80℃保温4d,即得发酵料;
向发酵料中加入消石灰粉、纳米氧化锌和雄黄,混合均匀后密封静置5h, 然后粉碎成粉末,即得物料A;
将甘蔗渣和中药组合物粉碎成粉末,再加入豆麸和棕榈油,混合物加热 至60-70℃保温混合10min,即得物料B;
将改性沸石粉和膨润土加热至90-100℃保温混合15min,待冷却至室温 后再加入物料A、物料B、苦瓜籽粉、聚丙烯酰胺和聚丙烯酸钠,充分混合均 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利用底肥改变金蝉的生长环境,让金蝉在泥土下缓慢的吸收中药 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中药成份也在土壤中为金蝉提供保护。
改良后的土壤疏松肥沃,人工灌溉后也不会出现板结现象,并能充分满 足金蝉寄住植物对营养的需求,寄住植物生长期间无需再补充其它营养物质;
底肥安全环保、无毒无味,不会污染寄住植物和收获的农产品的品质;
底肥具有保墒省水的特点,可有效抑制水分蒸发,省水量达50%以上;
充分利用农业和食品下脚料,降低制备成本和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中药组合物留下的药渣可增加营养土的肥力,并具有一定的杀虫和除草 功效。
本发明的对土壤进行改良后,养殖金蝉的周期大大缩短,养殖的金蝉1-2 年即可出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 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一种用于人工养殖金蝉的底肥,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玉米秸秆100份、瓜蔓25份、皇竹草12份、甘蔗渣25份、豆麸10份、棕榈 油6份、改性沸石粉5份、膨润土4份、西红柿7份、中药组合物12份、消石灰 粉3份、苦瓜籽粉2份、纳米氧化锌1.5份、雄黄1.5份、聚丙烯酰胺0.6份、聚 丙烯酸钠0.5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玉米秸秆、瓜蔓、皇竹草和西红柿粉碎,混合均匀后加水调节含水量 达到60%,将混合物装入发酵缸中,先升温至50-60℃保温3d,再继续升温至 70-80℃保温4d,即得发酵料;
向发酵料中加入消石灰粉、纳米氧化锌和雄黄,混合均匀后密封静置5h, 然后粉碎成粉末,即得物料A;
将甘蔗渣和中药组合物粉碎成粉末,再加入豆麸和棕榈油,混合物加热 至60-70℃保温混合10min,即得物料B;
将改性沸石粉和膨润土加热至90-100℃保温混合15min,待冷却至室温 后再加入物料A、物料B、苦瓜籽粉、聚丙烯酰胺和聚丙烯酸钠,充分混合均 匀。
改性沸石粉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沸石粉95份、松香10份、白 炭黑4.5份、纳米胶粉2份、纳米二氧化钛1.5份、乙醇125份,其制备方 法为:先将沸石粉、纳米胶粉和松香加入乙醇中,混合均匀后静置30min, 然后于微波频率2450MHz、功率600W下微波处理15min,处理结束后送入喷 雾干燥机中,所得颗粒经粉碎机制成粉末,再加入白炭黑和纳米二氧化钛, 混合物加热至100-110℃保温研磨15min即可。
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材制成:紫河车10份、白附子3份、莲 子6份、瓜子仁15份、桂圆15份、荔枝12份、枳实8份、山茱萸3份、当归2份、 苏梗5份、麦冬4份、柏子仁3份,中药组合物研磨成粉状。
用底肥改良土壤养殖金蝉的方法,包括改良养殖土壤的步骤、殖种若虫 的步骤、种植饲料的步骤,
改良养殖土壤的步骤:选择排灌水便利的杨、榆、柳、桐树林或果园建 立养殖场,使用农用犁将树下的土地深耕翻土,将配制好的底肥均匀撒在深 耕后的土壤表面,每亩用量80-150公斤,再用旋耕机将土打碎并整平地面;
殖种若虫的步骤:选择初孵若虫或接近孵化的卵做为蝉种,养殖场的寄 主植物树下地面远离树干基部1米,挖掘深30~50厘米的环形土沟,将蝉种殖 种在土沟内,再盖土压实,避免过度干旱和长时间积水;
种植饲料的步骤:在寄住植物树之间间作一些根茎类植物,根茎类植物 选择土豆、甘薯、山药中的至少一种。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以及本发明的优点。本 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 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 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 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