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排结合的幕墙.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729886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031293.6

申请日:

2011.01.28

公开号:

CN102121288A

公开日:

2011.07.1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B 2/88申请日:20110128|||公开

IPC分类号:

E04B2/88

主分类号:

E04B2/88

申请人:

中山盛兴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毛伙南; 杨欢军; 崔传芹; 王秋; 贺炜; 冯鉴辉; 王为; 梁洞庭; 林健荣; 罗贤忠

地址: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坦背工业区东二马路12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代理人:

张海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排结合的幕墙,包括横梁及与横梁连接的竖梁、横梁及竖梁上装有面板,面板间或面板与横梁间留有缝隙,缝隙内涂有密封胶,其特征在于:竖梁及横梁内设有与缝隙相通的排水道,且渗入缝隙的水能够通过该排水道排出室外。幕墙外侧仍采用打胶密封,在胶缝内侧设置排水通道,通过有组织的排水,把从打胶处渗进内侧的渗漏水排放到室外,同时保证幕墙的气密性,避免了因密封胶与接触材质不相容或失效时渗入的水积聚在幕墙骨架衔接处造成漏水,从而使幕墙具有了更好的防水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防排结合的幕墙, 包括横梁 (2) 及与横梁 (2) 连接的竖梁 (1) 、 横梁 (2) 及竖梁 (1) 上装有面板 (3) , 面板 (3) 间及面板 (3) 与横梁 (2) 间留有缝隙, 缝隙内涂有密封胶 (4), 其特征在于 : 竖梁 (1) 及横梁 (2) 内设有与缝隙相通的排水道, 且渗入缝隙的水能够通过该 排水道排出室外。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防排结合的幕墙,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缝隙包括面板 (3) 间 留有的第一缝隙 (8) 及面板 (3) 与横梁 (2) 间留有的第二缝隙 (9), 所述排水道包括设置于 竖梁 (1) 上的排水槽 (5)、 设置于横梁 (2) 内的上腔 (6) 及下腔 (7), 所述排水槽 (5) 分别 与第一缝隙 (8) 及上腔 (6) 相通, 该上腔 (6) 与下腔 (7) 间设有第一泄水孔 (10) , 且该上腔 (6) 通过第一泄水孔 (10) 与下腔 (7) 相通, 该下腔 (7) 壁上设有与外界相通的第二泄水孔 (11) , 所述第二缝隙 (9) 通过第一泄水孔 (10) 与下腔 (7) 相通。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防排结合的幕墙, 其特征在于 : 其还包括设置于横梁 (2) 及竖梁 (1) 上的面板附框 (12) , 该面板附框 (12) 与横梁 (2) 及竖梁 (1) 间设有密封胶条 (13) 。

说明书


一种防排结合的幕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幕墙, 特别是一种防排结合的幕墙。背景技术
     幕墙作为建筑外部围护结构, 其防水功能是基本要求, 幕墙在使用过程中, 常见的 质量问题便是漏水。 传统框架式幕墙采用 “堵” 的方式进行防水, 即在缝隙处注密封胶, 依靠 密封胶与板材的粘接密封达到防水的目的。 由于密封胶与接触材质不一定相容, 即使相容, 如果注胶面未清洗干净 (如有油、 水、 灰尘等) , 也会影响密封胶的粘接性能。此外, 密封胶作 为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 若干年后将会老化开裂, 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密封胶的防水性能, 造 成幕墙的渗漏。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提供一种打胶处渗水后能将渗漏水排出的幕 墙。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防排结合的幕墙, 包括横梁及与横梁连接的竖梁、 横梁及竖梁上装有面板, 面板间及面 板与横梁间留有缝隙, 缝隙内涂有密封胶, 其特征在于 : 竖梁及横梁内设有与缝隙相通的排 水道, 且渗入缝隙的水能够通过该排水道排出室外。
     所述缝隙包括面板间留有的第一缝隙及面板与横梁间留有的第二缝隙, 所述排水 道包括设置于竖梁上的排水槽、 设置于横梁内的上腔及下腔, 所述排水槽分别与第一缝隙 及上腔相通, 该上腔与下腔间设有第一泄水孔, 且该上腔通过第一泄水孔与下腔相通, 该下 腔壁上设有与外界相通的第二泄水孔, 所述第二缝隙通过第一泄水孔与下腔相通。
     其还包括设置于横梁及竖梁上的面板附框, 该面板附框与横梁及竖梁间设有密封 胶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本发明幕墙外侧仍采用打胶密封, 在胶缝内侧设置排水通 道, 通过有组织的排水, 把从打胶处渗进内侧的渗漏水排放到室外, 同时保证幕墙的气密 性, 避免了因密封胶与接触材质不相容或失效时渗入的水积聚在幕墙骨架衔接处造成漏 水, 从而使幕墙具有了更好的防水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 图 1 是本发明排水立体示意图 ; 图 2 是竖梁横截面示意图 ; 图 3 是横梁纵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 1 至图 3,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排结合的幕墙, 包括横梁 2 及与横梁 2 连接 的竖梁 1、 横梁 2 及竖梁 1 上装有面板 3, 面板 3 间及面板 3 与横梁 2 间留有缝隙, 缝隙内涂 有密封胶 4, 竖梁 1 及横梁 2 内设有与缝隙相通的排水道, 且渗入缝隙的水能够通过该排水 道排出室外。
     如图所示, 于本实例中, 缝隙包括面板 3 间留有的第一缝隙 8 及面板 3 与横梁 2 间 留有的第二缝隙 9, 所述排水道包括设置于竖梁 1 上的排水槽 5、 设置于横梁 2 内的上腔 6 及下腔 7, 所述排水槽 5 分别与第一缝隙 8 及上腔 6 相通, 该上腔 6 与下腔 7 间设有第一泄 水孔 10, 且该上腔 6 通过第一泄水孔 10 与下腔 7 相通, 该下腔 7 壁上设有与外界相通的第 二泄水孔 11, 所述第二缝隙 9 通过第一泄水孔 10 与下腔 7 相通。
     如图 1 所示, 面板 3 之间的缝隙采用密封胶 4 进行粘接密封, 竖梁 1 设置排水槽, 竖梁 1 胶缝处若发生渗漏, 则渗漏水将沿排水槽 5 往下排放, 直至横梁 2 的上腔 6, 因上、 下 腔 7 之间设有第一泄水孔 10, 渗漏水沿第一泄水孔 10 排至下腔 7, 并从底部的第二泄水孔 11 排至室外。横梁 2 胶缝处的渗漏水也可以从第二泄水孔 11 排至室外。由于第一泄水孔 10 及第二泄水孔 11 使横梁 2 上腔 6, 下腔 7 均与室外气压相等, 室外的雨水因没有压力差 作用不会进到横梁 2 内腔。进一步, 横梁 2 及竖梁 1 上设有面板附框 12, 该面板附框 12 与 横梁 2 及竖梁 1 间设有密封胶条 13。采用螺丝压紧面板附框 12, 密封胶条 13 压紧后, 成为 第二道密封, 更保证系统良好的气密性。 上述只是对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 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 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 只要其以基本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都应属于本发 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防排结合的幕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防排结合的幕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防排结合的幕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防排结合的幕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防排结合的幕墙.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121288A43申请公布日20110713CN102121288ACN102121288A21申请号201110031293622申请日20110128E04B2/8820060171申请人中山盛兴股份有限公司地址528400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坦背工业区东二马路120号72发明人毛伙南杨欢军崔传芹王秋贺炜冯鉴辉王为梁洞庭林健荣罗贤忠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代理人张海文54发明名称一种防排结合的幕墙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排结合的幕墙,包括横梁及与横梁连接的竖梁、横梁及竖梁上装有面板,面板间或面板与横梁间留有缝隙,缝隙内涂有密封胶,其特。

2、征在于竖梁及横梁内设有与缝隙相通的排水道,且渗入缝隙的水能够通过该排水道排出室外。幕墙外侧仍采用打胶密封,在胶缝内侧设置排水通道,通过有组织的排水,把从打胶处渗进内侧的渗漏水排放到室外,同时保证幕墙的气密性,避免了因密封胶与接触材质不相容或失效时渗入的水积聚在幕墙骨架衔接处造成漏水,从而使幕墙具有了更好的防水性。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3页CN102121295A1/1页21一种防排结合的幕墙,包括横梁(2)及与横梁(2)连接的竖梁(1)、横梁(2)及竖梁(1)上装有面板(3),面板(3)间及面板(3)与横梁(2)间留有缝隙,缝。

3、隙内涂有密封胶4,其特征在于竖梁(1)及横梁(2)内设有与缝隙相通的排水道,且渗入缝隙的水能够通过该排水道排出室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排结合的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包括面板(3)间留有的第一缝隙8及面板(3)与横梁(2)间留有的第二缝隙9,所述排水道包括设置于竖梁(1)上的排水槽5、设置于横梁(2)内的上腔6及下腔7,所述排水槽5分别与第一缝隙8及上腔6相通,该上腔6与下腔7间设有第一泄水孔(10),且该上腔6通过第一泄水孔(10)与下腔7相通,该下腔7壁上设有与外界相通的第二泄水孔(11),所述第二缝隙9通过第一泄水孔(10)与下腔7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排结合的幕墙。

4、,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设置于横梁(2)及竖梁(1)上的面板附框(12),该面板附框(12)与横梁(2)及竖梁(1)间设有密封胶条(13)。权利要求书CN102121288ACN102121295A1/2页3一种防排结合的幕墙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幕墙,特别是一种防排结合的幕墙。背景技术0002幕墙作为建筑外部围护结构,其防水功能是基本要求,幕墙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便是漏水。传统框架式幕墙采用“堵”的方式进行防水,即在缝隙处注密封胶,依靠密封胶与板材的粘接密封达到防水的目的。由于密封胶与接触材质不一定相容,即使相容,如果注胶面未清洗干净(如有油、水、灰尘等),也会影响密封胶的粘接性。

5、能。此外,密封胶作为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若干年后将会老化开裂,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密封胶的防水性能,造成幕墙的渗漏。发明内容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打胶处渗水后能将渗漏水排出的幕墙。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防排结合的幕墙,包括横梁及与横梁连接的竖梁、横梁及竖梁上装有面板,面板间及面板与横梁间留有缝隙,缝隙内涂有密封胶,其特征在于竖梁及横梁内设有与缝隙相通的排水道,且渗入缝隙的水能够通过该排水道排出室外。0005所述缝隙包括面板间留有的第一缝隙及面板与横梁间留有的第二缝隙,所述排水道包括设置于竖梁上的排水槽、设置于横梁内的上腔及下腔,所述排水槽分别与第一缝。

6、隙及上腔相通,该上腔与下腔间设有第一泄水孔,且该上腔通过第一泄水孔与下腔相通,该下腔壁上设有与外界相通的第二泄水孔,所述第二缝隙通过第一泄水孔与下腔相通。0006其还包括设置于横梁及竖梁上的面板附框,该面板附框与横梁及竖梁间设有密封胶条。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幕墙外侧仍采用打胶密封,在胶缝内侧设置排水通道,通过有组织的排水,把从打胶处渗进内侧的渗漏水排放到室外,同时保证幕墙的气密性,避免了因密封胶与接触材质不相容或失效时渗入的水积聚在幕墙骨架衔接处造成漏水,从而使幕墙具有了更好的防水性。附图说明000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发明排水立体示意图;图2是竖梁横截面。

7、示意图;图3是横梁纵截面示意图。说明书CN102121288ACN102121295A2/2页4具体实施方式0009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排结合的幕墙,包括横梁2及与横梁2连接的竖梁1、横梁2及竖梁1上装有面板3,面板3间及面板3与横梁2间留有缝隙,缝隙内涂有密封胶4,竖梁1及横梁2内设有与缝隙相通的排水道,且渗入缝隙的水能够通过该排水道排出室外。0010如图所示,于本实例中,缝隙包括面板3间留有的第一缝隙8及面板3与横梁2间留有的第二缝隙9,所述排水道包括设置于竖梁1上的排水槽5、设置于横梁2内的上腔6及下腔7,所述排水槽5分别与第一缝隙8及上腔6相通,该上腔6与下腔7间设有第一。

8、泄水孔10,且该上腔6通过第一泄水孔10与下腔7相通,该下腔7壁上设有与外界相通的第二泄水孔11,所述第二缝隙9通过第一泄水孔10与下腔7相通。0011如图1所示,面板3之间的缝隙采用密封胶4进行粘接密封,竖梁1设置排水槽,竖梁1胶缝处若发生渗漏,则渗漏水将沿排水槽5往下排放,直至横梁2的上腔6,因上、下腔7之间设有第一泄水孔10,渗漏水沿第一泄水孔10排至下腔7,并从底部的第二泄水孔11排至室外。横梁2胶缝处的渗漏水也可以从第二泄水孔11排至室外。由于第一泄水孔10及第二泄水孔11使横梁2上腔6,下腔7均与室外气压相等,室外的雨水因没有压力差作用不会进到横梁2内腔。进一步,横梁2及竖梁1上设有面板附框12,该面板附框12与横梁2及竖梁1间设有密封胶条13。采用螺丝压紧面板附框12,密封胶条13压紧后,成为第二道密封,更保证系统良好的气密性。0012上述只是对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只要其以基本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2121288ACN102121295A1/3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2121288ACN102121295A2/3页6图2说明书附图CN102121288ACN102121295A3/3页7图3说明书附图CN102121288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