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汇测量两用网箱.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7298622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30.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20771596.6

申请日:

20131129

公开号:

CN203775934U

公开日:

2014082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61/00,A01G33/00,G01N33/00

主分类号:

A01K61/00,A01G33/00,G01N33/00

申请人:

浙江海洋学院

发明人:

高鹏,夏灵敏,水落元之

地址:

316022 浙江省舟山市临城街道长峙岛海大南路1号

优先权:

CN201320771596U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吴秉中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碳汇测量两用网箱,包括具有流线型头部的船体,其中:船体的头部具有进水阀门;船体的尾部具有出水阀门;船体的头部还设有流速计;船体的内腔设有均布有气孔的充气管;船体的内腔内部具有能按需自行在水面移动的碳汇监测装置。自行在水面移动的碳汇监测装置配合船体的进水阀门和出水阀门的关闭,可以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计算出局部水域内的碳汇速度,能有效的去除海流的误差,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本实用新型具有稳定性好、具有碳汇量测量准确、时序监测效果较好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碳汇测量两用网箱,包括具有流线型头部的船体(1),其特征是:所述的船体(1)的头部具有进水阀门(3);所述的船体(1)的尾部具有出水阀门(4);所述的船体(1)的头部还设有流速计(2);所述的船体(1)的内腔设有均布有气孔(51)的充气管(5);所述的船体(1)的内腔内部具有能按需自行在水面移动的碳汇监测装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汇测量两用网箱,其特征是:所述的碳汇监测装置(6)包括一个安装在保护罩(64)上的开口向下的倒置罩体(61),并且该罩体(61)下侧外壁连接有浮架(63);所述的浮架(63)具有浮球(631);所述的浮架(63)下面设有螺旋桨(632);所述的钢架(64)上设有太阳能板(641);所述的罩体(61)上还安装有能感知方位的定位装置;所述的罩体(61)侧面上部贯穿设有能检测所述的罩体(61)内外二氧化碳浓度的二氧化碳检测收集组件(62);所述的罩体(61)上还设有能向所述的罩体(61)内侧进气和排气的进排气装置;所述的二氧化碳检测收集组件含有一个具有漏斗形底部的瓶体;所述的瓶体的底部经回水管(621)连接所述的罩体(61)侧面;所述的回水管(621)与所述的罩体(61)连接部的上方设有进气管(622);所述的瓶体内侧位于所述的进气管(622)开口附近设有倾斜的挡板(623);所述的瓶体顶部经抽气管(624)连接有检测器(625);所述的检测器(625)具有采样管(62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汇测量两用网箱,其特征是:所述的罩体(61)的侧面靠近中部的位置贯穿设有内侧设有进气阀管(612);所述的进排气装置含有贯穿设置在所述的罩体(61)顶部的气道(613);所述的气道(613)末端连接有气泵(615);所述的气道(613)上设有气阀(614);所述的进气阀管(612)位于所述的罩体(61)内侧部分的上方设有风扇(61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渔业设施,尤其涉及碳汇测量两用网箱。

背景技术

据研究,1999-2008年,我国海水贝藻养殖平均每年从水体中移除的二氧化碳约440万吨,贝藻养殖对减少大气二氧化碳的贡献相当于造林500万公顷。贝藻养殖不仅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大量优质、健康的蛋白食品,同时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做出了重大贡献。基于人工海藻场的建设,研究不同藻类、不同光照、温度、盐度等环境因子、不同生长季节、不同污染物浓度等因素复合作用情况下的海区生态环境动态变化以及大型海藻产量变化,从而分析人工藻场固碳效果。探索生物减排增汇战略及策略,促进碳汇渔业建设。现有技术如中国发明专利《外海抗流防风浪升降养殖网箱》,专利号200610071322.0,公开了一种外海抗流防风浪升降网箱,网箱框架由立式浮力管、三道平行的卧式浮力管,加强的框架浮力管连接件、框架支管连接件,网箱升降进排气系统、网箱下降平衡控制系统及网箱降到水底的地锚固定装置构成。其特征是:网箱框架由中空的高强度塑料管组成,立式浮力管承担网箱的总重量并可调节进排水量控制网箱的升降,卧式浮力管用于承担网箱受海流作用产生的下沉力、人员在网箱上工作及物资重量使网箱增加的外来重力,并按计算网箱下降时网箱重量与网箱浮力的浮力差所需要卧式浮力管的浮力及网箱下部加强的连接支管内的配重,立式浮力管的下部留有进排水口,上部装有网箱下降时的平衡装置及进排气系统保证网箱的平稳升降,每根立式浮力管的底部都与带连接盘的地锚相连,网箱降到水底后可稳固网箱。然而该设备信息化水平较低,配套程度低,操作效率有限,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稳定性好、具有碳汇量测量准确、时序监测效果较好的碳汇测量两用网箱。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碳汇测量两用网箱,包括具有流线型头部的船体,其中:船体的头部具有进水阀门;船体的尾部具有出水阀门;船体的头部还设有流速计;船体的内腔设有均布有气孔的充气管;船体的内腔内部具有能按需自行在水面移动的碳汇监测装置。自行在水面移动的碳汇监测装置配合船体的进水阀门和出水阀门的关闭,可以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计算出局部水域内的碳汇速度,能有效的去除海流的误差,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船体内侧进行主要进行贝类和藻类养殖,作为进一步的优化也可以进行鱼类养殖,但是要在进水阀门和出水阀门上安装防逃网。养殖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阀门操作达到换水的目的,同时当换水不能满足耗氧量需要时,可以使用充气管进行应急充氧。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碳汇监测装置包括一个安装在保护罩上的开口向下的倒置罩体,并且该罩体下侧外壁连接有浮架;浮架具有浮球;浮架下面设有螺旋桨;钢架上设有太阳能板;罩体上还安装有能感知方位的定位装置;罩体侧面上部贯穿设有能检测罩体内外二氧化碳浓度的二氧化碳检测收集组件;罩体上还设有能向罩体内侧进气和排气的进排气装置。定位装置用于记录检测所在的GPS坐标,并可以探测整个检测浮标的朝向,并根据朝向调整螺旋桨的角度,根据天线收到的指令自行移动到需要检测碳汇量的海区,期间太阳能板提供整个设备的动力,并有相应设备进行电量存储。倒置罩体将受测水面上方的空气与外界隔绝,二氧化碳检测收集组件根据测试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抽取罩体内侧空气进行二氧化碳浓度检测,并且对空气进行采样保存,以待进一步分析。

二氧化碳检测收集组件含有一个具有漏斗形底部的瓶体;瓶体的底部经回水管连接罩体侧面;回水管与罩体连接部的上方设有进气管;瓶体内侧位于进气管开口附近设有倾斜的挡板;瓶体顶部经抽气管连接有检测器;检测器具有采样管。具有漏斗形底部的瓶体由于内部设有倾斜的挡板,因此,进气管中吸入的空气夹带的水滴会从挡板滴落并从回水管流出。待检测的空气从抽气管进入检测器后检测,同时,空气被单独保存到独立的采样管内。

罩体的侧面靠近中部的位置贯穿设有内侧设有进气阀管;进排气装置含有贯穿设置在罩体顶部的气道;气道末端连接有气泵;气道上设有气阀;进气阀管位于罩体内侧部分的上方设有风扇。进气阀管用于平衡气压,气道能对罩体内进行换气,并通过风扇强制内部空气的对流,通过换气以达到内外空气一致,进而重新进行测试。

由于本实用新型船体的头部具有进水阀门;船体的尾部具有出水阀门;船体的头部还设有流速计;船体的内腔设有均布有气孔的充气管;船体的内腔内部具有能按需自行在水面移动的碳汇监测装置。自行在水面移动的碳汇监测装置配合船体的进水阀门和出水阀门的关闭,可以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计算出局部水域内的碳汇速度,能有效的去除海流的误差,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船体内侧进行主要进行贝类和藻类养殖,作为进一步的优化也可以进行鱼类养殖,但是要在进水阀门和出水阀门上安装防逃网。养殖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阀门操作达到换水的目的,同时当换水不能满足耗氧量需要时,可以使用充气管进行应急充氧。因而,本实用新型具有稳定性好、具有碳汇量测量准确、时序监测效果较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碳汇监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标号说明:船体1、沿口11、流速计2、进水阀门3、出水阀门4、充气管5、气孔51、碳汇监测装置6、罩体61、风扇611、进气阀管612、气道613、气阀614、气泵615、二氧化碳检测收集组件62、回水管621、进气管622、挡板623、抽气管624、检测器625、采样管626、浮架63、浮球631、螺旋桨632、保护罩64、太阳能板641、天线642。

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3,碳汇测量两用网箱,包括具有流线型头部的船体1,其中:船体1的头部具有进水阀门3;船体1的尾部具有出水阀门4;船体1的头部还设有流速计2;船体1的内腔设有均布有气孔51的充气管5;船体1的内腔内部具有能按需自行在水面移动的碳汇监测装置6。自行在水面移动的碳汇监测装置6配合船体1的进水阀门3和出水阀门4的关闭,可以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计算出局部水域内的碳汇速度,能有效的去除海流的误差,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船体1内侧进行主要进行贝类和藻类养殖,作为进一步的优化也可以进行鱼类养殖,但是要在进水阀门3和出水阀门4上安装防逃网。养殖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阀门操作达到换水的目的,同时当换水不能满足耗氧量需要时,可以使用充气管5进行应急充氧。

碳汇监测装置6包括一个安装在保护罩64上的开口向下的倒置罩体61,并且该罩体61下侧外壁连接有浮架63;浮架63具有浮球631;浮架63下面设有螺旋桨632;钢架64上设有太阳能板641;罩体61上还安装有能感知方位的定位装置;罩体61侧面上部贯穿设有能检测罩体61内外二氧化碳浓度的二氧化碳检测收集组件62;罩体61上还设有能向罩体61内侧进气和排气的进排气装置。定位装置用于记录检测所在的GPS坐标,并可以探测整个检测浮标的朝向,并根据朝向调整螺旋桨632的角度,根据天线642收到的指令自行移动到需要检测碳汇量的海区,期间太阳能板641提供整个设备的动力,并有相应设备进行电量存储。倒置罩体61将受测水面上方的空气与外界隔绝,二氧化碳检测收集组件62根据测试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抽取罩体61内侧空气进行二氧化碳浓度检测,并且对空气进行采样保存,以待进一步分析。

二氧化碳检测收集组件含有一个具有漏斗形底部的瓶体;瓶体的底部经回水管621连接罩体61侧面;回水管621与罩体61连接部的上方设有进气管622;瓶体内侧位于进气管622开口附近设有倾斜的挡板623;瓶体顶部经抽气管624连接有检测器625;检测器625具有采样管626。具有漏斗形底部的瓶体由于内部设有倾斜的挡板623,因此,进气管622中吸入的空气夹带的水滴会从挡板623滴落并从回水管621流出。待检测的空气从抽气管624进入检测器625后检测,同时,空气被单独保存到独立的采样管626内。

罩体61的侧面靠近中部的位置贯穿设有内侧设有进气阀管612;进排气装置含有贯穿设置在罩体61顶部的气道613;气道613末端连接有气泵615;气道613上设有气阀614;进气阀管612位于罩体61内侧部分的上方设有风扇611。进气阀管612用于平衡气压,气道613能对罩体61内进行换气,并通过风扇611强制内部空气的对流,通过换气以达到内外空气一致,进而重新进行测试。

尽管已结合优选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在这里列出的主题实施各种改变、同等物的置换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提出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为准。

碳汇测量两用网箱.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碳汇测量两用网箱.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碳汇测量两用网箱.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碳汇测量两用网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汇测量两用网箱.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775934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08.20 CN 203775934 U (21)申请号 201320771596.6 (22)申请日 2013.11.29 A01K 61/00(2006.01) A01G 33/00(2006.01) G01N 33/00(2006.01) (73)专利权人 浙江海洋学院 地址 316022 浙江省舟山市临城街道长峙岛 海大南路 1 号 (72)发明人 高鹏 夏灵敏 水落元之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 ( 普通 合伙 ) 33213 代理人 吴秉中 (54) 实用新型名称 碳汇测量两用网箱 (5。

2、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碳汇测量两用网箱, 包括 具有流线型头部的船体, 其中 : 船体的头部具有 进水阀门 ; 船体的尾部具有出水阀门 ; 船体的头 部还设有流速计 ; 船体的内腔设有均布有气孔的 充气管 ; 船体的内腔内部具有能按需自行在水面 移动的碳汇监测装置。自行在水面移动的碳汇监 测装置配合船体的进水阀门和出水阀门的关闭, 可以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计算出局部水域内的碳 汇速度, 能有效的去除海流的误差, 具有极大的现 实意义。 本实用新型具有稳定性好、 具有碳汇量测 量准确、 时序监测效果较好的优点。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

3、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775934 U CN 203775934 U 1/1 页 2 1. 碳汇测量两用网箱, 包括具有流线型头部的船体 (1) , 其特征是 : 所述的船体 (1) 的 头部具有进水阀门 (3) ; 所述的船体 (1) 的尾部具有出水阀门 (4) ; 所述的船体 (1) 的头部 还设有流速计 (2) ; 所述的船体 (1) 的内腔设有均布有气孔 (51) 的充气管 (5) ; 所述的船体 (1) 的内腔内部具有能按需自行在水面移动的。

4、碳汇监测装置 (6)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汇测量两用网箱, 其特征是 : 所述的碳汇监测装置 (6) 包括 一个安装在保护罩 (64) 上的开口向下的倒置罩体 (61) , 并且该罩体 (61) 下侧外壁连接有 浮架 (63) ; 所述的浮架 (63) 具有浮球 (631) ; 所述的浮架 (63) 下面设有螺旋桨 (632) ; 所述 的钢架 (64) 上设有太阳能板 (641) ; 所述的罩体 (61) 上还安装有能感知方位的定位装置 ; 所述的罩体 (61) 侧面上部贯穿设有能检测所述的罩体 (61) 内外二氧化碳浓度的二氧化碳 检测收集组件 (62) ; 所述的罩体 (61)。

5、 上还设有能向所述的罩体 (61) 内侧进气和排气的进 排气装置 ; 所述的二氧化碳检测收集组件含有一个具有漏斗形底部的瓶体 ; 所述的瓶体的 底部经回水管 (621) 连接所述的罩体 (61) 侧面 ; 所述的回水管 (621) 与所述的罩体 (61) 连 接部的上方设有进气管 (622) ; 所述的瓶体内侧位于所述的进气管 (622) 开口附近设有倾斜 的挡板 (623) ; 所述的瓶体顶部经抽气管 (624) 连接有检测器 (625) ; 所述的检测器 (625) 具 有采样管 (626) 。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碳汇测量两用网箱, 其特征是 : 所述的罩体 (61) 的侧面靠。

6、近 中部的位置贯穿设有内侧设有进气阀管 (612) ; 所述的进排气装置含有贯穿设置在所述的 罩体 (61) 顶部的气道 (613) ; 所述的气道 (613) 末端连接有气泵 (615) ; 所述的气道 (613) 上设有气阀 (614) ; 所述的进气阀管 (612) 位于所述的罩体 (61) 内侧部分的上方设有风扇 (611)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775934 U 2 1/3 页 3 碳汇测量两用网箱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渔业设施, 尤其涉及碳汇测量两用网箱。 背景技术 0002 据研究, 1999-2008 年, 我国海水贝藻养殖平均每年从水体中移除的二。

7、氧化碳约 440万吨, 贝藻养殖对减少大气二氧化碳的贡献相当于造林500万公顷。 贝藻养殖不仅为人 类社会提供了大量优质、 健康的蛋白食品, 同时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做出了重大贡 献。基于人工海藻场的建设, 研究不同藻类、 不同光照、 温度、 盐度等环境因子、 不同生长季 节、 不同污染物浓度等因素复合作用情况下的海区生态环境动态变化以及大型海藻产量变 化, 从而分析人工藻场固碳效果。探索生物减排增汇战略及策略, 促进碳汇渔业建设。现有 技术如中国发明专利 外海抗流防风浪升降养殖网箱 , 专利号 200610071322.0, 公开了一 种外海抗流防风浪升降网箱, 网箱框架由立式浮力管、 。

8、三道平行的卧式浮力管, 加强的框架 浮力管连接件、 框架支管连接件, 网箱升降进排气系统、 网箱下降平衡控制系统及网箱降到 水底的地锚固定装置构成。 其特征是 : 网箱框架由中空的高强度塑料管组成, 立式浮力管承 担网箱的总重量并可调节进排水量控制网箱的升降, 卧式浮力管用于承担网箱受海流作用 产生的下沉力、 人员在网箱上工作及物资重量使网箱增加的外来重力, 并按计算网箱下降 时网箱重量与网箱浮力的浮力差所需要卧式浮力管的浮力及网箱下部加强的连接支管内 的配重, 立式浮力管的下部留有进排水口, 上部装有网箱下降时的平衡装置及进排气系统 保证网箱的平稳升降, 每根立式浮力管的底部都与带连接盘的地。

9、锚相连, 网箱降到水底后 可稳固网箱。然而该设备信息化水平较低, 配套程度低, 操作效率有限, 有进一步改进的空 间。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稳定性好、 具有碳汇量测量准确、 时序监测效果较好的碳汇测量两用网箱。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 碳汇测量两用网箱, 包括具 有流线型头部的船体, 其中 : 船体的头部具有进水阀门 ; 船体的尾部具有出水阀门 ; 船体的 头部还设有流速计 ; 船体的内腔设有均布有气孔的充气管 ; 船体的内腔内部具有能按需自 行在水面移动的碳汇监测装置。 自行在水面移动的碳汇监测装置配合船体的进水阀门。

10、和出 水阀门的关闭, 可以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计算出局部水域内的碳汇速度, 能有效的去除海 流的误差, 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船体内侧进行主要进行贝类和藻类养殖, 作为进一步的优 化也可以进行鱼类养殖, 但是要在进水阀门和出水阀门上安装防逃网。 养殖过程中, 可以根 据需要进行阀门操作达到换水的目的, 同时当换水不能满足耗氧量需要时, 可以使用充气 管进行应急充氧。 0005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 采取的措施还包括 : 碳汇监测装置包括一个安装在保护罩 上的开口向下的倒置罩体, 并且该罩体下侧外壁连接有浮架 ; 浮架具有浮球 ; 浮架下面设 说 明 书 CN 203775934 U 3 2/3 。

11、页 4 有螺旋桨 ; 钢架上设有太阳能板 ; 罩体上还安装有能感知方位的定位装置 ; 罩体侧面上部 贯穿设有能检测罩体内外二氧化碳浓度的二氧化碳检测收集组件 ; 罩体上还设有能向罩体 内侧进气和排气的进排气装置。定位装置用于记录检测所在的 GPS 坐标, 并可以探测整个 检测浮标的朝向, 并根据朝向调整螺旋桨的角度, 根据天线收到的指令自行移动到需要检 测碳汇量的海区, 期间太阳能板提供整个设备的动力, 并有相应设备进行电量存储。 倒置罩 体将受测水面上方的空气与外界隔绝, 二氧化碳检测收集组件根据测试需要, 在不同的时 间抽取罩体内侧空气进行二氧化碳浓度检测, 并且对空气进行采样保存, 以待。

12、进一步分析。 0006 二氧化碳检测收集组件含有一个具有漏斗形底部的瓶体 ; 瓶体的底部经回水管连 接罩体侧面 ; 回水管与罩体连接部的上方设有进气管 ; 瓶体内侧位于进气管开口附近设有 倾斜的挡板 ; 瓶体顶部经抽气管连接有检测器 ; 检测器具有采样管。具有漏斗形底部的瓶 体由于内部设有倾斜的挡板, 因此, 进气管中吸入的空气夹带的水滴会从挡板滴落并从回 水管流出。 待检测的空气从抽气管进入检测器后检测, 同时, 空气被单独保存到独立的采样 管内。 0007 罩体的侧面靠近中部的位置贯穿设有内侧设有进气阀管 ; 进排气装置含有贯穿设 置在罩体顶部的气道 ; 气道末端连接有气泵 ; 气道上设有。

13、气阀 ; 进气阀管位于罩体内侧部 分的上方设有风扇。 进气阀管用于平衡气压, 气道能对罩体内进行换气, 并通过风扇强制内 部空气的对流, 通过换气以达到内外空气一致, 进而重新进行测试。 0008 由于本实用新型船体的头部具有进水阀门 ; 船体的尾部具有出水阀门 ; 船体的头 部还设有流速计 ; 船体的内腔设有均布有气孔的充气管 ; 船体的内腔内部具有能按需自行 在水面移动的碳汇监测装置。 自行在水面移动的碳汇监测装置配合船体的进水阀门和出水 阀门的关闭, 可以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计算出局部水域内的碳汇速度, 能有效的去除海流 的误差, 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船体内侧进行主要进行贝类和藻类养殖,。

14、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 也可以进行鱼类养殖, 但是要在进水阀门和出水阀门上安装防逃网。 养殖过程中, 可以根据 需要进行阀门操作达到换水的目的, 同时当换水不能满足耗氧量需要时, 可以使用充气管 进行应急充氧。因而, 本实用新型具有稳定性好、 具有碳汇量测量准确、 时序监测效果较好 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09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 0010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碳汇监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以下结合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2 附图标号说明 : 船体 1、 沿口 11、 流速计 2、 进水阀门 3、 出水阀门 4、 充气管 5。

15、、 气孔 51、 碳汇监测装置 6、 罩体 61、 风扇 611、 进气阀管 612、 气道 613、 气阀 614、 气泵 615、 二氧化 碳检测收集组件62、 回水管621、 进气管622、 挡板623、 抽气管624、 检测器625、 采样管626、 浮架 63、 浮球 631、 螺旋桨 632、 保护罩 64、 太阳能板 641、 天线 642。 0013 实施例 : 参照图1至图3, 碳汇测量两用网箱, 包括具有流线型头部的船体1, 其中 : 船体 1 的头部具有进水阀门 3 ; 船体 1 的尾部具有出水阀门 4 ; 船体 1 的头部还设有流速计 说 明 书 CN 20377593。

16、4 U 4 3/3 页 5 2 ; 船体 1 的内腔设有均布有气孔 51 的充气管 5 ; 船体 1 的内腔内部具有能按需自行在水面 移动的碳汇监测装置 6。自行在水面移动的碳汇监测装置 6 配合船体 1 的进水阀门 3 和出 水阀门 4 的关闭, 可以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计算出局部水域内的碳汇速度, 能有效的去除 海流的误差, 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船体 1 内侧进行主要进行贝类和藻类养殖, 作为进一步 的优化也可以进行鱼类养殖, 但是要在进水阀门 3 和出水阀门 4 上安装防逃网。养殖过程 中, 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阀门操作达到换水的目的, 同时当换水不能满足耗氧量需要时, 可以 使用充气管 5 。

17、进行应急充氧。 0014 碳汇监测装置6包括一个安装在保护罩64上的开口向下的倒置罩体61, 并且该罩 体61下侧外壁连接有浮架63 ; 浮架63具有浮球631 ; 浮架63下面设有螺旋桨632 ; 钢架64 上设有太阳能板641 ; 罩体61上还安装有能感知方位的定位装置 ; 罩体61侧面上部贯穿设 有能检测罩体 61 内外二氧化碳浓度的二氧化碳检测收集组件 62 ; 罩体 61 上还设有能向罩 体 61 内侧进气和排气的进排气装置。定位装置用于记录检测所在的 GPS 坐标, 并可以探测 整个检测浮标的朝向, 并根据朝向调整螺旋桨632的角度, 根据天线642收到的指令自行移 动到需要检测碳。

18、汇量的海区, 期间太阳能板 641 提供整个设备的动力, 并有相应设备进行 电量存储。倒置罩体 61 将受测水面上方的空气与外界隔绝, 二氧化碳检测收集组件 62 根 据测试需要, 在不同的时间抽取罩体 61 内侧空气进行二氧化碳浓度检测, 并且对空气进行 采样保存, 以待进一步分析。 0015 二氧化碳检测收集组件含有一个具有漏斗形底部的瓶体 ; 瓶体的底部经回水管 621 连接罩体 61 侧面 ; 回水管 621 与罩体 61 连接部的上方设有进气管 622 ; 瓶体内侧位于 进气管 622 开口附近设有倾斜的挡板 623 ; 瓶体顶部经抽气管 624 连接有检测器 625 ; 检测 器 。

19、625 具有采样管 626。具有漏斗形底部的瓶体由于内部设有倾斜的挡板 623, 因此, 进气 管 622 中吸入的空气夹带的水滴会从挡板 623 滴落并从回水管 621 流出。待检测的空气从 抽气管 624 进入检测器 625 后检测, 同时, 空气被单独保存到独立的采样管 626 内。 0016 罩体 61 的侧面靠近中部的位置贯穿设有内侧设有进气阀管 612 ; 进排气装置含有 贯穿设置在罩体 61 顶部的气道 613 ; 气道 613 末端连接有气泵 615 ; 气道 613 上设有气阀 614 ; 进气阀管 612 位于罩体 61 内侧部分的上方设有风扇 611。进气阀管 612 用于平衡气 压, 气道 613 能对罩体 61 内进行换气, 并通过风扇 611 强制内部空气的对流, 通过换气以达 到内外空气一致, 进而重新进行测试。 0017 尽管已结合优选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 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 任 何本领域技术人员,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 能够对在这里列出的主 题实施各种改变、 同等物的置换和修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提出的权利要 求限定的范围为准。 说 明 书 CN 203775934 U 5 1/1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775934 U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