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联网消防给水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物联网消防给水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008573.X (22)申请日 2016.08.31 (73)专利权人 苏州洪恩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沙溪镇 工业开发区5幢 (72)发明人 洪长茂 (51)Int.Cl. A62C 37/00(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物联网消防给水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联网消防给水装置, 属于消防技术领域。 所述共用出水管上设置有闸 阀, 所述出水通道上分别设置有立。
2、式泵, 所述立 式泵的进水口处设置有连接钢管, 所述连接钢管 上设置有偏心异径管, 所述偏心异径管上设置有 可曲挠橡胶管接头, 所述可曲挠橡胶管接头上设 置有真空表安装管, 所述真空表安装管上设置有 筒型过滤器, 所述筒型过滤器的上端连接有蝶 阀, 所述蝶阀连接到吸水管道上。 本实用新型的 有益之处是: 将立式泵和多种连接管及仪表安装 在一起形成一个给水装置的整体, 安装的时候, 将这个给水装置的整体安装到消防现场即可, 从 而解决了行业中给水装置由多个部门分开安装 的做法,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成本较 低。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6026941 U 2。
3、017.03.22 CN 206026941 U 1.一种物联网消防给水装置, 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机架(1), 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共用 出水管(2), 所述共用出水管(2)上设置有多个出水通道(3), 所述共用出水管(2)上设置有 闸阀(4), 所述出水通道(3)上分别设置有立式泵(5), 所述立式泵(5)上设置有进水口(6), 所述立式泵(5)的进水口(6)处设置有连接钢管(7), 所述连接钢管(7)上设置有偏心异径管 (8), 所述偏心异径管(8)上设置有可曲挠橡胶管接头(9), 所述可曲挠橡胶管接头(9)上设 置有真空表安装管(10), 所述真空表安装管(10)上设置有筒型过滤器(。
4、11), 所述筒型过滤 器(11)的上端连接有蝶阀(12), 所述蝶阀(12)连接到吸水管道上, 所述吸水管道将消防给 水送到立式泵(5)和共用出水管(2)上, 然后通过管网送到各个楼层上, 所述机架(1)的侧边 设置有控制柜(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消防给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蝶阀(12)为涡轮对夹 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消防给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共用出水管(2)的管 道直径为2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消防给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型过滤器(11)的过 水面积大于0.14平方毫米, 孔径大于等于3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
5、1所述的物联网消防给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柜(13)里设置有 PLC, 所述PLC连接有交换机, 所述交换机实时采集给水装置的参数, 所述参数包括阀门开度 参数、 液位参数, 所述交换机通过以太网将采集到的参数发送给云端, 所述云端为数据存储 装置, 所述云端再将数据发送到客户手机APP上或者设备制造厂APP上。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026941 U 2 一种物联网消防给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联网消防给水装置, 属于消防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已建成的消防给水系统存在诸多重大隐患, 造成了发生火灾时消防给水系 。
6、统不能及时正常地投入工作, 严重影响了消防安全工作。 例如, 消防水泵产品达不到现行国 家规范GB50974的技术要求; 阀门、 仪器仪表质量良莠不齐; 系统设计由给排水、 电气、 控制 等专业共同完成, 各专业的系统之间普遍存在不完善、 不匹配的现象; 系统安装中施工质量 把控不严, 偷工减料; 日常缺乏维护, 重视力度不足; 灭火工作时, 现有系统不能实时监控消 防水泵的运行状态参数等重大隐患, 随着物联网以及大数据的发展, 如何将物联网应用到 消防装置上, 成了行业中面临的问题, 所以行业中需要一种新型的物联网消防给水装置, 将 原来由多个部门组建的物联网消防给水装置进行系统集成, 以解。
7、决行业中面临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提供一种物联网消防给水装置, 以解决行业 中面临的问题。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物联网消 防给水装置, 设置有机架, 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共用出水管, 所述共用出水管上设置有多个出 水通道。 0005 所述共用出水管上设置有闸阀, 所述出水通道上分别设置有立式泵, 所述立式泵 上设置有进水口。 0006 所述立式泵的进水口处设置有连接钢管, 所述连接钢管上设置有偏心异径管, 所 述偏心异径管上设置有可曲挠橡胶管接头。 0007 所述可曲挠橡胶管接头上设置有真空表安装管。
8、, 所述真空表安装管上设置有筒型 过滤器, 所述筒型过滤器的上端连接有蝶阀, 所述蝶阀连接到吸水管道上, 所述吸水管道将 消防给水送到立式泵和共用出水管上, 然后通过管网送到各个楼层上, 所述机架的侧边设 置有控制柜。 0008 作为优选, 所述蝶阀为涡轮对夹式结构。 0009 作为优选, 所述共用出水管的管道直径为200mm。 0010 作为优选, 所述筒型过滤器的过水面积大于0.14平方毫米, 孔径大于等于3毫米。 0011 作为优选, 所述控制柜里设置有PLC, 所述PLC连接有交换机, 所述交换机实时采集 给水装置的参数, 所述参数包括阀门开度参数、 液位参数, 所述交换机通过以太网将。
9、采集到 的参数发送给云端, 所述云端为数据存储装置, 所述云端再将数据发送到客户手机APP上或 者设备制造厂APP上。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 设置有机架, 然后将立式泵和多种连 接管及仪表安装在一起形成一个给水装置的整体, 安装的时候, 将这个给水装置的整体安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026941 U 3 装到消防现场即可, 从而解决了行业中给水装置由多个部门分开安装的做法, 本实用新型 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001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4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中: 1、。
10、 机架; 2、 共用出水管; 3、 出水通道; 4、 闸阀; 5、 立式泵; 6、 进水口; 7、 连接钢 管; 8、 偏心异径管; 9、 可曲挠橡胶管接头; 10、 真空表安装管; 11、 筒型过滤器; 12、 蝶阀; 13、 控制柜。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 物联网消防给水装置, 设置有机架1, 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共用出水管2, 所述共用出水管2上 设置有多个出水通道3。 0017 所述共用出水管2上设置有闸阀4, 所述出水通道3上分别设置有立式泵5, 所述立 式泵5上设置有进水口6。 0018 所述立式泵5的进水。
11、口6处设置有连接钢管7, 所述连接钢管7上设置有偏心异径管 8, 所述偏心异径管8上设置有可曲挠橡胶管接头9。 0019 所述可曲挠橡胶管接头9上设置有真空表安装管10, 所述真空表安装管10上设置 有筒型过滤器11。 0020 所述筒型过滤器11的上端连接有蝶阀12, 所述蝶阀12连接到吸水管道上, 所述吸 水管道将消防给水送到立式泵5和共用出水管2上, 然后通过管网送到各个楼层上, 所述机 架1的侧边设置有控制柜13。 0021 所述蝶阀12为涡轮对夹式结构。 0022 所述共用出水管2的管道直径为200mm。 0023 所述筒型过滤器11的过水面积大于0.14平方毫米, 孔径大于等于3毫。
12、米。 0024 所述控制柜里设置有PLC, 所述PLC连接有交换机, 所述交换机实时采集给水装置 的参数, 所述参数包括阀门开度参数、 液位参数, 所述交换机通过以太网将采集到的参数发 送给云端, 所述云端为数据存储装置, 所述云端再将数据发送到客户手机APP上或者设备制 造厂APP上, 这样用户就能通过手机APP随时监控给水装置的使用状态。 0025 使用时, 设置有机架1, 在机架1上设置有共用出水管2, 在共用出水管2上设置有闸 阀4, 通过闸阀4控制共用出水管2的出水, 共用出水管2连接到出水管网上, 所述共用出水管 2上设置有多个出水通道3, 在出水通道3上分别设置有立式泵5, 立式。
13、泵5的进水口6处设置 有连接钢管7, 所述连接钢管7上设置有偏心异径管8, 所述偏心异径管8上设置有可曲挠橡 胶管接头9, 所述可曲挠橡胶管接头9上设置有真空表安装管10, 所述真空表安装管10上设 置有筒型过滤器11, 所述筒型过滤器11的上端连接有蝶阀12, 所述蝶阀12连接到吸水管道, 首先将吸水管道中消防用水吸取到蝶阀12中, 然后消防用水进入到筒型过滤器11中, 通过 筒型过滤器11对消防用水进行过滤净化, 消防用水并进入到真空表安装管10中, 随后通过 立式泵5被打进共用出水管2中, 并通过共用出水管2将消防用水通过管网输送到各个楼层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026941 U 4 中即可。 0026 需要强调的是: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 何形式上的限制, 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 等 同变化与修饰, 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026941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206026941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