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现代农业立体生产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厂化现代农业立体生产系统.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919114 B (45)授权公告日 2014.04.30 CN 102919114 B (21)申请号 201210462027.3 (22)申请日 2012.11.15 A01G 31/06(2006.01) A01G 31/02(2006.01) A01K 63/00(2006.01) (73)专利权人 孙以川 地址 255100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城里大街 311 号 (72)发明人 孙以川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401 代理人 皋吉甫 CN 202949814 U,2013.05.29,权利要求1 10. CN 。
2、1915768 A,2007.02.21, 全文 . CN 101658127 A,2010.03.03, 全文 . CN 101926269 A,2010.12.29, 全文 . CN 101336602 B,2011.01.19, 全文 . CN 101502222 B,2012.07.04, 全文 . JP 特開2008-245554 A,2008.10.16,全文. CN 202310788 U,2012.07.11, 全文 . WO 2008/074066 A1,2008.06.26, 全文 . (54) 发明名称 工厂化现代农业立体生产系统 (57)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工厂化现代农。
3、业立体生产系 统, 包括立体组合框架形成的多个基本种养殖单 元, 立体组合框架 (1) 的 4 个角的立柱 (2) 为补水 立柱, 通过为种养殖单元提供补水, 两个相对侧边 的立柱 (2) 为通电立柱, 为种养殖单元提供电力 ; 底座架 (11) 固定立柱 (2) , 作为框架的底座 ; 该生 产系统具有水光电一体化智能平台 (29) 和种养 植系统, 水光电一体化智能平台 (29) 为种养殖系 统提供生长所需的光照、 补水和电力 ; 种养植系 统包括种植盘和养殖箱, 所述种植盘放置在基本 种养殖单元内, 养殖箱放置在底座架 (11) 下部, 形成种养殖一体的立体生产系统。本发明使农业 生产组。
4、装到一个集成模块化的系统上, 有利于在 高效节能的农业生态循环经济体系中的应用。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李平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7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7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2919114 B CN 102919114 B 1/2 页 2 1. 一种工厂化现代农业立体生产系统, 所述生产系统包括立体组合框架, 所述立体组 合框架由模块化的立柱、 横梁、 插接件和底座架组装而成, 形成多个基本种养殖单元, 其特 征在于, 所述立体组合框架 (1) 的 4 个角。
5、的立柱 (2) 为补水立柱, 通过为种养殖单元提供补水, 两个相对侧边的立柱 (2) 为通电立柱, 为种养殖单元提供电力 ; 所述底座架 (11) 固定立柱 (2) , 并且和最底层的插接件固定, 作为框架的底座, 使所述 立体组合框架 (1) 成为一体 ; 所述生产系统具有水光电一体化智能平台 (29) 和种养殖系统, 所述水光电一体化智能 平台 (29) 为种养殖系统提供生长所需的光照、 补水和电力 ; 所述种养殖系统包括种植盘和养殖箱, 所述种植盘放置在基本种养殖单元内, 养殖箱 放置在底座架 (11) 下部, 使立体组合框架 (1) 形成种养殖一体的立体生产系统。 2. 根据权利要求 。
6、1 所述的立体生产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水立柱由多个立柱 (2) 连 接而成, 其连接处采用多道防水圈, 在补水立柱最下端设置堵头, 中心为封闭的空腔 (14) , 所述空腔 (14) 的侧壁设置与空腔 (14) 连通的进水口 (12) 和补水口 (13) , 所述进水口 (12) 和补水口 (13) 分别接通进水弯管 (41) 和补水弯管 (42) , 向种养殖单元提供补充水分。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立体生产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接件为脚套 (3) 和通用 接头 (7) , 所述脚套 (3) 包括二通脚套, 三通脚套和四通脚套, 所述通用接头 (7) 包括通用二 通, 。
7、通用三通和通用四通 ; 所述通用接头 (7) 和脚套 (3) 分别具有连接座 (6) 和脚套连接座 (4) ; 所述立柱 (2) 的底端插入脚套 (3) 的立柱插口 (5) , 通用接头 (7) 安装在立柱 (2) 设定 的安装位置, 脚套 (3) 和通用接头 (7) 的侧边分别设置脚套插槽 (15) 和通用接头插槽 (8) 。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立体生产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梁为带电气插座的电器 通用滑道 (9) 和横向通用连接器 (10) , 所述电器通用滑道 (9) 和横向通用连接器 (10) 的两 端设置插头 (18) , 所述插头 (18) 插入通用接头 (7) 的。
8、连接座 (6) 或脚套 (3) 的脚套连接座 (4), 分别与通用接头 (7) 或脚套 (3) 插接, 将电器通用滑道 (9) 和横向通用连接器 (10) 的 两端固定, 组装框架结构。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立体生产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器通用滑道 (9) 设置电 器箱插孔 (45) 和通电连接柱 (17) 的插口, 安装电器箱和通电连接柱 (17) , 所述通电连接柱 (17) 上设置电气插座 (40) , 为设备提供电力。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立体生产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用接头为分体式, 便于安 装在立柱 (2) 的特定安装位 ; 所述通用四通接头其中一个。
9、连接座 (6) 的下端设置营养液管 托架 (16) , 作为营养液管的固定装置使用。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立体生产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脚套 (3) 在组合框架 4 个侧 边中间部位为三通脚套, 中心为一个四通脚套, 4 个角为四个二通脚套 ; 所述二通脚套与三 通脚套之间以及四通脚套和两个侧面的三通脚套之间固定电器通用滑道 ; 两个相对外侧边 的三通脚套分别和四个角的二通脚套之间固定电器通用滑道 ; 四通脚套和另外两个相对侧 边的三通脚套之间固定横向通用连接器。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立体生产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光电一体化智能平台 (29) 由补水系统、 补光系。
10、统和散热管 (28) 构成 ; 所述补水系统包括进水管道 (44) 、 一体化喷杆 (31) 、 一体化喷头 (30) 和喷杆喷片安装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19114 B 2 2/2 页 3 孔 (43) , 进水管道 (44) 和补水软管 (42) 连接, 通过一体化喷头 (30) 和喷杆喷片安装孔 (43) 内安装的喷水旋转片, 为下排的种植盘提供生长所需的水分, 并使该补水充分, 分布均匀 ; 所述补光系统包括设置在智能平台 (29)背面的多个平行排列的补光灯管安装槽 (50) 、 补光灯管托架 (48) 和补光灯管 (47) ; 所述补光灯管 (47) 的补光灯头 (49。
11、) 固定安放 在补光灯管托架 (48) 内, 补光灯管 (47) 平行排列, 为下排种植托盘 (35) 提供均匀补光 ; 所述散热管 (28) 与调温管道连解, 通入一定温度的水进行循环 ; 所述水光电一体化智能平台 (29) 两个侧边设置导向轮安装孔 (36) , 安装导向轮, 便于 营养液大托盘 (37) 和种植托盘 (35) 滑进滑出, 方便操作。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立体生产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种植盘包括营养液托盘 (32) 和种植托盘 (35) , 所述种植托盘 (35) 放置在营养液托盘 (32) 上, 所述种植托盘 (35) 包括种植托盘外框 (38) 、 种植网。
12、 (34) 和种植网压网栅 (33) , 种植网 (34) 放入外框 (38) , 用 压网栅 (33) 压住形成种植托盘 (35) ; 所述营养液托盘 (32) 盘内设置分隔片 (46) 形成营养液平衡槽 (37) , 所述分隔片 (46) 上部均匀设置凹口, 使整个托盘 (32) 内的液面达到平衡, 便于作物生长。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立体生产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体生产系统还包括空气 保温调节系统 (19) , 所述空气保温调节系统 (19) 包括顶盖 (20) 和保温门 (24) 和保温门固 定装置, 所述顶盖 (20) 安装在立体框架顶部, 所述保温门 (24) 通。
13、过保温门滑道 (25) 安装在 立体框架侧面, 上述结构和所述散热管 (28) 共同构成空气保温调节系统, 为生长单元提供 适宜作物生长的环境 ; 所述顶盖 (20) 包括风扇安装孔 (21) 、 风扇和散热片 (22) , 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 ; 所述保温门固定装置包括保温门滑道角通 (27) 、 连接件 (26) 和保温门滑道 (25) , 所述 连接件 (26) 两端分别与角通 (27) 和滑道 (25) 插接, 连接件 (26) 侧面具有插接槽 (39) , 所述 插接槽 (39) 插入脚套插槽 (15) 或通用接头的插槽 (8) , 在框架侧面固定保温门滑道 (25) ; 所述保温门。
14、 (24) 使用安装压条将保温膜 (23) 复盖在保温门框 (51) 上, 形成保温门 (24) ; 所述顶盖 (20) 的散热片 (22) 周边加保温膜, 形成封闭环境。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19114 B 3 1/7 页 4 工厂化现代农业立体生产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产设备, 尤其是涉及在工厂化现代农业中使用的立体生产体 系, 该系统采用模块化组建, 实现种养植的自动化和集约化。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我国农业发展呈现新的形势, 随着农业生产增长方式发生巨大改变以及农 业经营方式向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方向转化, 农业生产和加工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
15、 全地位的提高, 使农业生产环境条件的优化成为当务之急。 0003 由于水资源相对贫乏以及人口的增加和土地资源的减少, 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 如何正确地分析和认识制约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因素, 是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0004 水资源相对贫乏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一大缺陷, 农业一直是我国使用水资源的 “ 第 一大户“, 约占总用水量的50%左右。 但是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趋势的加速, 农 业在用水上已受到工业和人民生活用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用水 “ 第一大户 “ 的地位不可 能长期保持下去。 0005 土地在多方面的制约作用, 我国农业土地人均降至 0。
16、.08 公顷, 远低于世界人均 0.27 公顷的水平, 而且平均每年以 36.7 万公顷的速度在减少。我国耕地的承载力陷入严 重的危机状态。 0006 我国农业长期以来采取传统的粗放外延扩大再生产方式, 投入高但有效利用率低 和成本高, 并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的副作用大。在农业进入市场经济和即将融入国际大市场 的今天, 这种传统的增长方式 ( 即沿用常规性农业现代化的模式 ) 已经不可能也不应该再 维持下去了。 0007 为了打破传统农业对自然条件强烈的依赖性, 开辟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的新途径和 新方法 , 推动现代农业为发展目标, 实现农业经济的良性发展, 通过实现农作物的自动化, 集约化生产来解。
17、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 改良农村的环境结构成为 目前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 0008 现代农业自动化, 集约化生产是多项技术的综合作用 , 以降低了人工最优化生态 环境控制的成本 , 其中 , 节约用水和实现水在农业中的循环利用, 为发展特别恶劣环境下 的人工智能生态农业, 供了可行性, 为开展沙漠农业、 高原农业、 太空农业、 极地农业提供了 可能性。 而空间利用上从一层空间发展到多层空间, 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也增强 了城市的造血功能。 创新工程, 为打破传统 的城乡将局、 工农业对立、 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难 的问题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方法。 0009 整个种植生产。
18、采用的工业模块化生产模式, 实现农作物的自动化, 集约化生产的 关键在于对整个种植区实现立体化的生产, 将农作物的生产向空间发展, 而使用多层的立 体组合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0010 现有的组合架一般采用固定组装式的, 组装不方便, 尤其是补光系统和补水系统 说 明 书 CN 102919114 B 4 2/7 页 5 多采用临时加装, 不便于使用和对光源和补水系统的控制, 尤其是难以实现系统的自动控 制和农作物的智能化生产。 发明内容 0011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实现工厂化现代农业的立体化集约化生产的系统, 实 现对水源、 能源综合利用, 以达到作物生产的综合节水, 节能, 高效, 。
19、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 发展。 0012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 0013 一种工厂化现代农业立体生产系统, 所述生产系统包括立体组合框架, 所述立体 组合框架由模块化的立柱、 横梁、 插接件和底座架组装而成, 形成多个基本种养殖单元, 所 述立体组合框架 1 的 4 个角的立柱 2 为补水立柱, 通过为种养殖单元提供补水, 两个相对侧 边的立柱 2 为通电立柱, 为种养殖单元提供电力 ; 0014 所述底座架 11 固定立柱 2, 并且和最底层的插接件固定, 作为框架的底座, 使所述 立体组合框架 1 成为一体 ; 0015 所述生产系统具有水光电一体化智能平台 29 和种养植系统, 所述水。
20、光电一体化 智能平台 29 为种养殖系统提供生长所需的光照、 补水和电力 ; 0016 所述种养植系统包括种植盘和养殖箱, 所述种植盘放置在基本种养殖单元内, 养 殖箱放置在底座架 11 下部, 使立体组合框架 1 形成种养殖一体的立体生产系统。 0017 所述补水立柱由多个立柱 2 连接而成, 其连接处采用多道防水圈, 在补水立柱最 下端设置堵头, 中心为封闭的空腔 14, 所述空腔 14 的侧壁设置与空腔 14 连通的进水口 12 和补水口 13, 所述进水口 12 和补水口 13 分别接通进水弯管 41 和补水弯管 42, 向种养殖单 元提供补充水分。 0018 所述插接件为脚套 3 和。
21、通用接头 7, 所述脚套 3 包括二通脚套, 三通脚套和四通脚 套, 所述通用接头 7 包括通用二通, 通用三通和通用四通 ; 所述通用接头 7 和脚套 3 分别具 有连接座 6 和脚套连接座 4 ; 所述立柱 2 的底端插入脚套 3 的立柱插口 5, 通用接头 7 安装 在立柱 2 设定的安装位置, 脚套 3 和和通用接头 7 的侧边分别设置脚套插槽 15 和通用接头 插槽 8。 0019 所述横梁为带电气插座的电器通用滑道 9 和横向通用连接器 10, 所述电器通用滑 道 9 和横向通用连接器 10 的两端设置插头 18, 所述插头 18 插入通用接头 7 的连接座 6 或 脚套 3 的脚。
22、套连接座 4, 分别与通用接头 7 或脚套 3 插接, 将电器通用滑道 9 和横向通用连 接器 10 的两端固定, 组装框架结构。 0020 所述电器通用滑道 9 设置电器箱插孔 45 和通电连接柱 17 的插口, 安装电器箱和 通电连接柱 17, 所述通电连接柱 17 上设置电气插座 40, 为设备提供电力。 0021 所述通用接头为分体式, 便于安装在立柱 2 的特定安装位 ; 所述通用四通接头其 中一个连接座 6 的下端设置营养液管托架 16, 作为营养液管的固定装置使用。 0022 所述脚套 3 在组合框架 4 个侧边中间部位为三通脚套, 中心为一个四通脚套, 4 个 角为四个二通脚套。
23、 ; 所述二通脚套与三通脚套之间以及四通脚套和两个侧面的三通脚套之 间固定电器通用滑道。 两个相对外侧边的三通脚套分别和四个角的二通脚套之间固定电器 通用滑道 ; 四通脚套和另外两个相对侧边的三通脚套之间固定横向通用连接器。 说 明 书 CN 102919114 B 5 3/7 页 6 0023 所述水光电一体化智能平台 29 由补水系统、 补光系统和散热管 28 构成 ; 0024 所述补水系统包括进水管道44、 一体化喷杆31、 一体化喷头30和喷杆喷片安装孔 43, 进水管道 44 和补水软管 42 连接, 通过一体化喷头 30 和喷杆喷片安装孔 43 内安装的喷 水旋转片, 为下排的种。
24、植盘提供生长所需的水分, 并使该补水充分, 分布均匀 ; 0025 所述补光系统包括设置在智能平台 29 背面的多个平行排列的补光灯管安装槽 50、 补光灯管托架 48 和补光灯管 47 ; 所述补光灯管 47 的补光灯头 49 固定安放在补光灯管 托架 48 内, 补光灯管 47 平行排列, 为下排种植托盘 35 提供均匀补光。 0026 所述散热管 28 与调温管道连解, 通入一定温度的水进行循环 ; 0027 所述水光电一体化智能平台 29 两个侧边设置导向轮安装孔 36, 安装导向轮, 便于 营养液大托盘 37 和种植托盘 35 滑进滑出, 方便操作。 0028 所述种植盘包括营养液托。
25、盘 32 和种植托盘 35, 所述种植托盘 35 放置在营养液托 盘 32 上, 所述种植托盘 35 包括种植托盘外框 38、 种植网 34 和种植网压网栅 33, 种植网 34 放入外框 38, 用压网栅 33 压住形成种植托盘 35 ; 0029 所述营养液托盘32盘内设置分隔片46形成营养液平衡槽37, 所述分隔片46上部 均匀设置凹口, 使整个托盘 32 内的液面达到平衡, 便于作物生长。 0030 所述立体生产系统还包括空气保温调节系统 19, 所述空气保温调节系统 19 包括 顶盖 20 和保温门 24 和保温门固定装置, 所述顶盖 20 安装在立体框架顶部, 所述保温门 24 通。
26、过保温门滑道 25 安装在立体框架侧面, 上述结构和所述散热管 28 共同构成空气保温调 节系统, 为生长单元提供适宜作物生长的环境 ; 0031 所述顶盖 20 包括风扇安装孔 21、 风扇和散热片 22, 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 ; 0032 所述保温门固定装置包括保温门滑道角通27、 连接件26和保温门滑道25, 所述连 接件 26 两端分别与角通 27 和滑道 25 插接, 连接件 26 侧面具有插接槽 39, 所述插接槽 39 插入脚套插槽 15 或通用接头的插槽 8, 在框架侧面固定保温门滑道 25 ; 0033 所述保温门 24 使用安装压条将保温膜 23 复盖在保温门框 51 上,。
27、 形成保温门 24 ; 所述顶盖 20 的散热片 22 周边加保温膜, 形成封闭环境。 0034 本发明提出的工厂化农业立体生产系统的优势, 一方面表现在对原有技术的系统 集成上, 使农业生产技术被组装到一个集成模块化的系统上, 从节能、 经济、 生态、 循环、 系 统安全、 市场、 产业、 资源高效利用等多角度全方位的价值理念出发进行综合创新。立体生 产系统的使用有利于实现农业创新技术在先进农业生态循环经济体系中的应用。 0035 本发明用于立体种植循环产业链在实施过程中将生态农业产业集群良性循环链 项目按照特定的生产目的进行组合以符合生态农业产业集群良性循环理念, 建立高效生态 种养加工体。
28、系, 提高生产水平。 附图说明 0036 图 1 显示工厂化农业立体生产系统使用的立体组合框架示意图 ; 0037 图 2 显示立体组合框架的立柱 ; 0038 图 3 显示立柱和脚套分解图 ; 0039 图 4 显示带电气插座的电器通用滑道 ; 0040 图 5 显示带通用三通的电器通用滑道 ; 说 明 书 CN 102919114 B 6 4/7 页 7 0041 图 6 显示本发明使用的各种通用接头 ; 0042 图 7 显示本发明使用的各种脚通 ; 0043 图 8 显示本发明的水光电一体化智能平台 ; 0044 图 9 显示水光电一体化智能平台背面图 ; 0045 图 10 显示种植。
29、托盘结构 ; 0046 图 11 显示营养液托盘结构 ; 0047 图 12 显示本发明的空气保温调节系统组成结构。 0048 1 立体组合框架27 保温门滑道角通 2 立柱28 散热管 3 脚套29 水光电一体化智能平台 4 脚套连接座30 一体化喷头 5 立柱插口31 一体化喷杆 6 连接座32 营养液托盘 7 通用接头33 种植网压网栅 8 通用接头插槽34 种植网 9 电器通用滑道35 种植托盘 10 横向通用连接器36 导向轮安装孔 11 底座架37 营养液平衡槽 12 进水口38 种植托盘外框 13 补水口39 连接件插槽 14 空腔40 电气插座 15 脚套插槽41 进水弯管 1。
30、6 营养液管托架42 补水弯管 17 通电连接柱43 喷杆喷片安装孔 18 插头44 进水管道 19 空气保温调节系统45 电器箱插孔 20 顶盖46 分隔片 21 风扇安装孔47 补光灯管 22 散热片48 补光灯管托架 23 保温膜49 补光补光灯头 24 保温门50 补光灯管安装槽 25 保温门滑道51 保温门框 26 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结构, 本发明的工厂化农业立体生产系统的核心 是使用了一种用于种养植的多层立体框架结构, 图 1 显示工厂化农业立体生产系统使用的 立体组合框架 ; 如图1所示, 整个立体组合框架1由立柱2、 横梁、 插接件和底。
31、座架11组装而 成, 整个立体组合框架 1 形成多个基本种养殖单元 ; 立柱 2 和各个连接横梁均为模块结构 , 他们之间的连接采用标准化的连接件 ; 每个基本种养殖单元的高度由立柱上的连接件安装 位确定, 其宽度和长度由连接横梁的长度确定, 上述尺寸可以按照需要设计, 形成不同大小 的基本单元。立柱 2 作为立体组合框架系统的垂直支撑柱, 采用分体的结构, 各个立柱 2 之 间用螺纹连接, 每个基本单元配置一个底座架 11, 与立柱连接形成多个种养殖单元, 组合成 多层立体组合框架结构的种养殖系统。本发明的多层立体架构结构灵活多变, 满足不同生 产规模和不同生产条件的要求。 说 明 书 CN。
32、 102919114 B 7 5/7 页 8 0050 立体组合框架 1 的 4 个角的立柱为补水立柱, 通过一套补水系统为种养殖单元提 供补水, 两个相对侧边的立柱为通电立柱, 为种养殖单元和调温系统提供电力。 0051 底座架 11 固定立柱, 和最底层的插接件固定组合, 作为框架的基础, 使整个立体 组合框架成为一体。 0052 底座架11上部放种植盘, 下部放置养殖箱, 作为是养殖 (养鱼) 设备, 使立体组合框 架 1 形成种养殖一体的系统。 0053 图 2 和图 3 显示立体组合框架的立柱安装结构 ; 0054 图 2 显示一个作为补水的立柱 2, 该立柱 2 的中心为一个空腔 。
33、14, 立柱 2 的侧壁设 置与空腔 14 连通的进水口 12 和补水口 13, 进水口 12 和补水口 13 分别接通进水弯管 41 和 补水弯管 42, 连接补水总阀和补水总软管向种养殖设备补充水分。图 1 所示框架的四个角 的立柱均为补水立柱, 分别接通相应的补水管道, 实现补水功能。 为了防止分体结构的立柱 2漏水, 在立柱2的连接处采用多道防水圈。 立柱2组装后, 在最下端设置堵头, 形成封闭的 补水立柱。 0055 图 3 所示的立柱 2 上分别安装脚套 3 和和通用接头 7, 各个脚套 3 和底座架 11 固 定连接, 作为整个的框架的底座, 立柱2的底端插入脚套3的立柱插口5,。
34、 形成框架结构。 脚 套 3 根据不同位置分为二通脚套, 三通脚套和四通脚套, 根据图 1 所示的组合单元, 二通脚 套位于四个角, 四通脚套位于中心, 4个边中间分别设置三通脚套。 同样, 通用接头7也设计 成通用二通, 通用三通和通用四通, 根据需要分别安装在不同位置的立柱上 ; 脚套 3 和和通 用接头 7 安装在立柱 3 的设定的安装位置, 脚套 3 和和通用接头 7 分别有脚套连接座 4 和 连接座 6, 便于连接不同的横梁, 形成立体框架结构以及为底座架 11 提供固定位置。 0056 脚套 3 和和通用接头 7 的侧边分别设置脚套插槽 15 和通用接头插槽 8, 插接保温 门滑道。
35、的连接件, 固定保温门滑道。 0057 图 4 显示带电气插座的电器通用滑道 ; 图 5 显示带通用三通的电器通用滑道。在 上述图 1 所示的横梁分别是电器通用滑道 9 和横向通用连接器 10, 如图 4 和图 5 所示。电 器通用滑道 9 设置电器箱插孔 45 和通电连接柱 17 的插口, 下面是通电管道, 供安装电器箱 和通电连接柱 17, 通电连接柱 17 上设置电气插座 40, 为设备提供电力。 0058 电器通用滑道 9 的两端设置插头 18, 组装时, 插头 18 插入通用接头 7 的连接座 6 和通用接头 7 插接, 将电器通用滑道 9 的两端固定。 0059 电器通用滑道作为立。
36、柱 2 的横向支撑, 又是水光电一体智能平台的摆放滑道, 具 有防水、 通风作用。 0060 横向通用连接器 10 对框架起到横向固定连接作用。 0061 图 6 显示本发明使用的各种通用接头 ; 图 7 显示本发明使用的各种脚通。如图所 示, 本发明使用的通用接头包括通用二通、 三通和四通接头, 通用接头为分体式, 便于安装 在立柱 2 的特定安装位 ; 通用接头设置连接座 6, 便于固定电器通用滑道 9 和横向通用连接 器 10, 组装框架结构。通用二通和三通的侧面设置供插接保温门滑道的接头插槽 8 ; 同时, 通用四通接头其中一个连接座 6 的下端设置营养液管托架 16, 作为营养液管的。
37、固定装置使 用。 0062 本发明使用的脚套 3, 根据安装部位不同, 分为二通脚套、 三通脚套、 四通脚套 ; 如 图1所示框架结构, 该组合框架4个侧边中间部位为三通脚套, 中心为一个四通脚套, 4个角 说 明 书 CN 102919114 B 8 6/7 页 9 为四个二通脚套。 0063 4 个角的的二通脚套和侧边的三通脚套侧面分别设置脚套插槽 15, 是固定保温门 滑道的连接件 ; 4 个角的二通脚套与中间部位的三通脚套之间以及四通脚套和两个侧面的 三通脚套之间固定电器通用滑道。两个相对外侧边的三通脚套分别和四个角的二通脚套 之间固定电器通用滑道 ; 四通脚套和另外两个相对侧边的三通。
38、脚套之间固定横向通用连接 器。 0064 图 8 显示本发明的水光电一体化智能平台 ; 图 9 显示水光电一体化智能平台背面 图 ; 0065 水光电一体化智能平台 29 由补水系统、 补光系统和调温系统构成, 补水系统包括 进水管道44、 一体化喷杆31、 一体化喷头30和喷杆喷片安装孔43, 管道系统44和补水软管 42 连接, 通过一体化喷头 30 和喷杆喷片安装孔 43, 孔内安装的喷水旋转片, 与一体化喷头 30 一起为下排的种植盘提供生长所需的水分, 该补水充分, 分布均匀。 0066 散热管28配合调温系统, 通过向散热管28通入一定温度的水进行循环, 配合图12 所示的装置在生。
39、长单元中形成一个适合生长的小气候, 促进作物生长。 0067 水光电一体化智能平台 29 两个侧边设置导向轮安装孔 36, 安装导向轮, 便于营养 液大托盘 37 和种植托盘 35 滑进滑出, 方便操作。 0068 智能平台 29 的背面设置补光灯管安装槽 50、 补光灯管托架 48, 补光灯管 47, 补光 灯管 47 的补光灯头 49 固定安放在托架 48 内, 补光灯管 47 平行排列, 为下排种植托盘 35 提供均匀补光。 0069 图 10 显示种植托盘结构 ; 图 11 显示营养液托盘结构 ; 种植托盘 35 包括种植托盘 外框 38、 种植网 34 和种植网压网栅 33, 种植网。
40、 34 放入外框 38, 用压网栅 33 压住形成种植 托盘 35。 0070 营养液托盘32盘内设置分隔片46形成营养液平衡槽37, 分隔片46上部均匀设置 凹口, 使整个托盘 32 内的液面达到平衡, 便于作物生长。 0071 图 12 显示本发明的空气保温调节系统组成结构。空气保温调节系统 19 包括有顶 盖20和保温门24, 顶盖20安装在立体框架顶部, 保温门24通过保温门滑道25安装在立体 框架侧面, 上述结构和水光电一体化智能平台29的散热管28共同构成空气保温调节系统, 为生长单元提供适宜作物生长的环境。 0072 顶盖 20 包括风扇安装孔 21、 风扇和散热片 22, 必要。
41、时, 启动风扇降温和加速空气 流通, 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 0073 保温门 24 的固定装置包括保温门滑道角通 27、 连接件 26 和保温门滑道 25, 连接 件 26 两端分别与角通 27 和滑道 25 插接, 连接件 26 侧面的插接槽 39 插入脚套或通用接头 的插槽, 在框架侧面固定保温门滑道 25。 0074 使用安装压条将保温膜 23 复盖保温门框 51, 形成保温门 24。顶盖 20 的散热片 22 周边加保温膜, 形成封闭环境。 0075 本发明的多功能组合架每一层框架上都安装有所述水光电一体化智能平台 29 ; 植物生长的种植托盘和营养液托盘组合逐层插入所述多层支架, 形。
42、成相对密集的种植区, 再利用空气保温调节系统, 便于控制生长的条件, 达到集约化生产。 0076 所述的补水系统可以根据作物生长的需要精确控制补水量, 节约用水, 同时可以 说 明 书 CN 102919114 B 9 7/7 页 10 通过喷头和喷片形成雾化小环境, 有利于作物生长。本系统的结构便于实现计算机程序控 制, 实现自动化生产, 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 0077 所述的补光系统包括得多排 LED 发光管, 模拟日光变化。所述的补光系统中的发 光装置包括平面光源结构和管状光源结构。 0078 本发明采用智能生态光源系统, 能够最有效地满足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对于光强、 光谱构成和光周期的需。
43、要。该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生物在一天内不同时段的需要, 以及不同 生长阶段的需要, 按需定制最佳的光源。按照一天 24 小时内生物对于光强、 光谱构成和光 周期的不同需求将光强、 光谱调整到合适的状态。这就最大程度地避免了阴晴变化对于生 物生长的影响。 说 明 书 CN 102919114 B 10 1/7 页 11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19114 B 11 2/7 页 1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19114 B 12 3/7 页 1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19114 B 13 4/7 页 14 图 6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19114 B 14 5/7 页 15 图 8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19114 B 15 6/7 页 16 图 10 图 1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19114 B 16 7/7 页 17 图 1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19114 B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