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积水收集灌溉循环系统.pdf

上传人:罗明 文档编号:7295939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0709766.7

申请日:

20150914

公开号:

CN205017992U

公开日:

2016021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25/02,E03B3/02

主分类号:

A01G25/02,E03B3/02

申请人:

北京星河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书

地址:

100018 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北马房东路甲1号

优先权:

CN201520709766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张亚军;杨金才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雨水积水收集灌溉循环系统,它还包括外壳、储水箱、水泵,所述外壳为顶面敞口的长方体壳体,其中间竖直设置隔板将内部分为前侧腔、后侧腔、侧腔三个相互独立的空间;所述快速取水阀系统设置于后侧腔内,所述雨水收集井系统设置于所述前侧腔,所述前侧腔的顶面覆盖所述雨水篦子,其底部侧壁上连通所述波纹管外接下水管道;所述侧腔内设置有密闭的所述储水箱,所述储水箱中间横向竖直设置抽拉板,所述抽拉板上覆盖并贴合有过滤层,污水连接管上并串联所述水泵,副供水管一端连接供水管,另一端连通所述后腔。通过快速取水阀与雨水收集井整体设计,将积水或雨水通过雨水收集井回收,解决了积水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雨水积水收集灌溉循环系统,包括快速取水阀系统、雨水收集井系统,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外壳(1)、储水箱(2)、水泵(3),所述外壳(1)为顶面敞口的长方体壳体,其中间竖直设置隔板将内部分为前侧腔(4)、后侧腔(5)、侧腔(6)三个相互独立的空间;所述快速取水阀系统设置于后侧腔(5)内,其包括喷水接头(7)、供水管(8),所述后侧腔(5)内竖直设置由支架固定的管道(71),所述管道(71)顶部设置有所述喷水接头(7),所述喷水接头(7)位于靠近所述后侧腔(5)顶面处,所述管道(7)底部连通所述供水管(8),所述供水管(8)伸出所述后侧腔(5)外接水源,所述后侧腔(5)的顶面敞口通过上盖(9)封闭,所述上盖(9)对应所述喷水接头(7)处设置有圆形翻盖(10);所述雨水收集井系统设置于所述前侧腔(4),其包括波纹管(11)、雨水篦子(12),所述前侧腔(4)的顶面覆盖所述雨水篦子(12),所述前侧腔(4)连通底部侧壁上设置的所述波纹管(11)并外接下水管道;所述侧腔(6)内设置有密闭的所述储水箱(2),所述储水箱(2)中间横向竖直设置抽拉板(13)将所述储水箱(2)分隔为独立的前腔(14)、后腔(15),所述抽拉板(13)为框架结构中间设置过滤层(16),所述前侧腔(4)通过污水连接管(17)连通所述前腔(14),所述污水连接管(17)上并串联所述水泵(3),所述管道(7)底部连通副供水管(18),所述的副供水管(18)连通所述后腔(15),所述侧腔(6)顶部设置有盖板(20);所述壳体(1)整体沉入地面上预留的深坑中,其顶面与地面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积水收集灌溉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16)由所述前腔(14)向所述后腔(15)依次为筛网层(161)、活性炭层(162)、过滤棉层(16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积水收集灌溉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9)上压有卵石并漏出所述翻盖(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积水收集灌溉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管(8)、副供水管(18)上串联阀门(18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积水收集灌溉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板(13)通过所述储水箱(2)两侧的滑槽(21)插入,所述储水箱(2)设置有长条翻盖(10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积水收集灌溉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在传统园林景观设计中,用于园林绿化灌溉的快速取水阀一般单独设计埋 藏安装于绿地。在实际通过喷水接头取水、灌溉过程中,周围的草坪或者花卉 经常遭到踩踏破坏,并且在每次用完水后,由于取水阀周围没有设计排水,取 水阀处常遗留大量积水。亟需一种雨水积水收集灌溉循环系统,来解决快速取 水阀周围积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积水收集灌溉循环系统,来解决快速 取水阀周围积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雨水积水收集灌溉循环系统,包括快速取水阀系统、雨水收集井系统, 它还包括外壳(1)、储水箱(2)、水泵(3),所述外壳(1)为顶面敞口的长方 体壳体,其中间竖直设置隔板将内部分为前侧腔(4)、后侧腔(5)、侧腔(6) 三个相互独立的空间;

所述快速取水阀系统设置于后侧腔(5)内,其包括喷水接头(7)、供水管 (8),所述后侧腔(5)内竖直设置由支架固定的管道(71),所述管道(71) 顶部设置有所述喷水接头(7),所述喷水接头(7)位于靠近所述后侧腔(5) 顶面处,所述管道(7)底部连通所述供水管(8),所述供水管(8)伸出所述 后侧腔(5)外接水源,所述后侧腔(5)的顶面敞口通过上盖(9)封闭,所述 上盖(9)对应所述喷水接头(7)处设置有圆形翻盖(10);

所述雨水收集井系统设置于所述前侧腔(4),其包括波纹管(11)、雨水篦 子(12),所述前侧腔(4)的顶面覆盖所述雨水篦子(12),所述前侧腔(4) 连通底部侧壁上设置的所述波纹管(11)并外接下水管道;

所述侧腔(6)内设置有密闭的所述储水箱(2),所述储水箱(2)中间横 向竖直设置抽拉板(13)将所述储水箱(2)分隔为独立的前腔(14)、后腔(15), 所述抽拉板(13)为框架结构中间设置过滤层(16),所述前侧腔(4)通过污 水连接管(17)连通所述前腔(14),所述污水连接管(17)上并串联所述水泵 (3),所述管道(7)底部连通副供水管(18),所述的副供水管(18)连通所 述后腔(15),所述侧腔(6)顶部设置有盖板(20);

所述壳体(1)整体沉入地面上预留的深坑中,其顶面与地面平齐。

所述过滤层(16)由所述前腔(14)向所述后腔(15)依次为筛网层(161)、 活性炭层(162)、过滤棉层(163)。

所述上盖(9)上压有卵石并漏出所述翻盖(10)。

所述供水管(8)、副供水管(18)上串联阀门(181)。

所述抽拉板(13)通过所述储水箱(2)两侧的滑槽(21)插入,所述储水 箱(2)设置有长条翻盖(101)。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通过快速取水阀与雨水收集井整体设计,将积水或雨水通过雨水收集井回收, 解决了积水问题。

2.通过所述储水箱过滤积水并通过所述水泵打入副供水管,用于快速取水阀的 灌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储水箱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以下实施例仅是为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 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下述说明的基础上 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引出的 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一种雨水积水收集灌溉循环系统,包括快速取水阀系统、雨水收集井系统, 它还包括外壳1、储水箱2、水泵3,所述外壳1为顶面敞口的长方体壳体,其 中间竖直设置隔板将内部分为前侧腔4、后侧腔5、侧腔6三个相互独立的空间;

所述快速取水阀系统设置于后侧腔5内,其包括喷水接头7、供水管8,所 述后侧腔5内竖直设置由支架固定的管道71,所述管道71顶部设置有所述喷水 接头7,所述喷水接头7位于靠近所述后侧腔5顶面处,所述管道7底部连通所 述供水管8,所述供水管8伸出所述后侧腔5外接水源,所述后侧腔5的顶面敞 口通过上盖9封闭,所述上盖9对应所述喷水接头7处设置有圆形翻盖10;

所述雨水收集井系统设置于所述前侧腔4,其包括波纹管11、雨水篦子12, 所述前侧腔4的顶面覆盖所述雨水篦子12,所述前侧腔4连通底部侧壁上设置 的所述波纹管11并外接下水管道;

所述侧腔6内设置有密闭的所述储水箱2,所述储水箱2中间横向竖直设置 抽拉板13将所述储水箱2分隔为独立的前腔14、后腔15,所述抽拉板13为框 架结构中间设置过滤层16,所述前侧腔4通过污水连接管17连通所述前腔14, 所述污水连接管17上并串联所述水泵3,所述管道7底部连通副供水管18,所 述的副供水管18连通所述后腔15,所述侧腔6顶部设置有盖板20;

所述壳体1整体沉入地面上预留的深坑中,其顶面与地面平齐。

所述过滤层16由所述前腔14向所述后腔15依次为筛网层161、活性炭层 162、过滤棉层163。

所述上盖9上压有卵石并漏出所述翻盖10。

所述供水管8、副供水管18上串联阀门181。

所述抽拉板13通过所述储水箱2两侧的滑槽21插入,所述储水箱2设置 有长条翻盖101。

其工作过程如下:

流入所述雨水篦子12的雨水或积水,通过污水连接管17进入所述储水箱2 的所述前腔14,通过过滤层16的多层筛选将积水雨水中的杂质过滤掉,并进入 后腔15,当所述水泵3开启时,所述前腔内的水会加压加速的通过所述副供水 管18所述流入所述喷水接头7,再次提供水源进行灌溉或取水,另一方面所述 供水管8也可以从水源处直接进入进行灌溉或者取水。所述抽拉板13可以通过 所述滑槽21滑动并更换其上覆盖的所述过滤层16。

所述的筛网层161、活性炭层162、过滤棉层163分别过滤大、中、小积水 中的污物。所述供水管8、副供水管18上串联阀门181控制其所述喷水接头7 引水。

一种雨水积水收集灌溉循环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雨水积水收集灌溉循环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雨水积水收集灌溉循环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雨水积水收集灌溉循环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雨水积水收集灌溉循环系统.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0709766.7 (22)申请日 2015.09.14 A01G 25/02(2006.01) E03B 3/02(2006.01) (73)专利权人 北京星河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 100018 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北马房东 路甲 1 号 (72)发明人 张书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责任公司 11230 代理人 张亚军 杨金才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雨水积水收集灌溉循环系统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雨水积水收集灌溉循环系 统, 它还包括外壳、 储水箱、 水泵, 所述外壳为顶面 敞口。

2、的长方体壳体, 其中间竖直设置隔板将内部 分为前侧腔、 后侧腔、 侧腔三个相互独立的空间 ; 所述快速取水阀系统设置于后侧腔内, 所述雨水 收集井系统设置于所述前侧腔, 所述前侧腔的顶 面覆盖所述雨水篦子, 其底部侧壁上连通所述波 纹管外接下水管道 ; 所述侧腔内设置有密闭的所 述储水箱, 所述储水箱中间横向竖直设置抽拉板, 所述抽拉板上覆盖并贴合有过滤层, 污水连接管 上并串联所述水泵, 副供水管一端连接供水管, 另 一端连通所述后腔。通过快速取水阀与雨水收集 井整体设计, 将积水或雨水通过雨水收集井回收, 解决了积水问题。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

3、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05017992 U 2016.02.10 CN 205017992 U 1/1 页 2 1.一种雨水积水收集灌溉循环系统, 包括快速取水阀系统、 雨水收集井系统, 其特征在 于 : 它还包括外壳 (1)、 储水箱 (2)、 水泵 (3), 所述外壳 (1) 为顶面敞口的长方体壳体, 其中 间竖直设置隔板将内部分为前侧腔 (4)、 后侧腔 (5)、 侧腔 (6) 三个相互独立的空间 ; 所述快速取水阀系统设置于后侧腔(5)内, 其包括喷水接头(7)、 供水管(8), 所述后侧 腔 (5) 内竖直设置由支架固定的管道 (71), 所。

4、述管道 (71) 顶部设置有所述喷水接头 (7), 所述喷水接头 (7) 位于靠近所述后侧腔 (5) 顶面处, 所述管道 (7) 底部连通所述供水管 (8), 所述供水管 (8) 伸出所述后侧腔 (5) 外接水源, 所述后侧腔 (5) 的顶面敞口通过上盖 (9) 封闭, 所述上盖 (9) 对应所述喷水接头 (7) 处设置有圆形翻盖 (10) ; 所述雨水收集井系统设置于所述前侧腔 (4), 其包括波纹管 (11)、 雨水篦子 (12), 所述 前侧腔 (4) 的顶面覆盖所述雨水篦子 (12), 所述前侧腔 (4) 连通底部侧壁上设置的所述波 纹管 (11) 并外接下水管道 ; 所述侧腔(6)内。

5、设置有密闭的所述储水箱(2), 所述储水箱(2)中间横向竖直设置抽拉 板 (13) 将所述储水箱 (2) 分隔为独立的前腔 (14)、 后腔 (15), 所述抽拉板 (13) 为框架结 构中间设置过滤层 (16), 所述前侧腔 (4) 通过污水连接管 (17) 连通所述前腔 (14), 所述污 水连接管 (17) 上并串联所述水泵 (3), 所述管道 (7) 底部连通副供水管 (18), 所述的副供 水管 (18) 连通所述后腔 (15), 所述侧腔 (6) 顶部设置有盖板 (20) ; 所述壳体 (1) 整体沉入地面上预留的深坑中, 其顶面与地面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雨水积。

6、水收集灌溉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过滤层 (16) 由所述前腔 (14) 向所述后腔 (15) 依次为筛网层 (161)、 活性炭层 (162)、 过滤棉层 (16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积水收集灌溉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上盖(9) 上压有卵石并漏出所述翻盖 (10)。 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雨水积水收集灌溉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供水管 (8)、 副供水管 (18) 上串联阀门 (181)。 5.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雨水积水收集灌溉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抽拉板 (13) 通过所述储水箱 (2) 两侧的滑槽 (21) 插入,。

7、 所述储水箱 (2) 设置有长条翻盖 (101)。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5017992 U 2 1/3 页 3 一种雨水积水收集灌溉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积水收集灌溉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在传统园林景观设计中, 用于园林绿化灌溉的快速取水阀一般单独设计埋藏安装 于绿地。在实际通过喷水接头取水、 灌溉过程中, 周围的草坪或者花卉经常遭到踩踏破坏, 并且在每次用完水后, 由于取水阀周围没有设计排水, 取水阀处常遗留大量积水。 亟需一种 雨水积水收集灌溉循环系统, 来解决快速取水阀周围积水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

8、积水收集灌溉循环系统, 来解决快速取水阀 周围积水的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 0005 一种雨水积水收集灌溉循环系统, 包括快速取水阀系统、 雨水收集井系统, 它还包 括外壳(1)、 储水箱(2)、 水泵(3), 所述外壳(1)为顶面敞口的长方体壳体, 其中间竖直设置 隔板将内部分为前侧腔 (4)、 后侧腔 (5)、 侧腔 (6) 三个相互独立的空间 ; 0006 所述快速取水阀系统设置于后侧腔(5)内, 其包括喷水接头(7)、 供水管(8), 所述 后侧腔 (5) 内竖直设置由支架固定的管道 (71), 所述管道 (71) 顶部设置有所述喷水接头 (7), 所述喷水。

9、接头 (7) 位于靠近所述后侧腔 (5) 顶面处, 所述管道 (7) 底部连通所述供水 管 (8), 所述供水管 (8) 伸出所述后侧腔 (5) 外接水源, 所述后侧腔 (5) 的顶面敞口通过上 盖 (9) 封闭, 所述上盖 (9) 对应所述喷水接头 (7) 处设置有圆形翻盖 (10) ; 0007 所述雨水收集井系统设置于所述前侧腔 (4), 其包括波纹管 (11)、 雨水篦子 (12), 所述前侧腔 (4) 的顶面覆盖所述雨水篦子 (12), 所述前侧腔 (4) 连通底部侧壁上设置的所 述波纹管 (11) 并外接下水管道 ; 0008 所述侧腔(6)内设置有密闭的所述储水箱(2), 所述储。

10、水箱(2)中间横向竖直设置 抽拉板 (13) 将所述储水箱 (2) 分隔为独立的前腔 (14)、 后腔 (15), 所述抽拉板 (13) 为框 架结构中间设置过滤层 (16), 所述前侧腔 (4) 通过污水连接管 (17) 连通所述前腔 (14), 所 述污水连接管 (17) 上并串联所述水泵 (3), 所述管道 (7) 底部连通副供水管 (18), 所述的 副供水管 (18) 连通所述后腔 (15), 所述侧腔 (6) 顶部设置有盖板 (20) ; 0009 所述壳体 (1) 整体沉入地面上预留的深坑中, 其顶面与地面平齐。 0010 所述过滤层 (16) 由所述前腔 (14) 向所述后腔 。

11、(15) 依次为筛网层 (161)、 活性炭 层 (162)、 过滤棉层 (163)。 0011 所述上盖 (9) 上压有卵石并漏出所述翻盖 (10)。 0012 所述供水管 (8)、 副供水管 (18) 上串联阀门 (181)。 0013 所述抽拉板 (13) 通过所述储水箱 (2) 两侧的滑槽 (21) 插入, 所述储水箱 (2) 设 置有长条翻盖 (101)。 说 明 书 CN 205017992 U 3 2/3 页 4 0014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 0015 1. 通过快速取水阀与雨水收集井整体设计, 将积水或雨水通过雨水收集井回收, 解决了积水问题。 0016 2. 通过所述储。

12、水箱过滤积水并通过所述水泵打入副供水管, 用于快速取水阀的灌 溉。 附图说明 : 0017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 0018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的 A-A 剖面结构示意图 ; 0019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的储水箱结构示意图 ; 0020 图 4 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层结构示意图 ;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0022 以下实施例仅是为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 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 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下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 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 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精神所。

13、引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0023 一种雨水积水收集灌溉循环系统, 包括快速取水阀系统、 雨水收集井系统, 它还包 括外壳1、 储水箱2、 水泵3, 所述外壳1为顶面敞口的长方体壳体, 其中间竖直设置隔板将内 部分为前侧腔 4、 后侧腔 5、 侧腔 6 三个相互独立的空间 ; 0024 所述快速取水阀系统设置于后侧腔5内, 其包括喷水接头7、 供水管8, 所述后侧腔 5内竖直设置由支架固定的管道71, 所述管道71顶部设置有所述喷水接头7, 所述喷水接头 7 位于靠近所述后侧腔 5 顶面处, 所述管道 7 底部连通所述供水管 8, 所述供水管 8 伸出所 述。

14、后侧腔 5 外接水源, 所述后侧腔 5 的顶面敞口通过上盖 9 封闭, 所述上盖 9 对应所述喷水 接头 7 处设置有圆形翻盖 10 ; 0025 所述雨水收集井系统设置于所述前侧腔 4, 其包括波纹管 11、 雨水篦子 12, 所述前 侧腔4的顶面覆盖所述雨水篦子12, 所述前侧腔4连通底部侧壁上设置的所述波纹管11并 外接下水管道 ; 0026 所述侧腔 6 内设置有密闭的所述储水箱 2, 所述储水箱 2 中间横向竖直设置抽拉 板 13 将所述储水箱 2 分隔为独立的前腔 14、 后腔 15, 所述抽拉板 13 为框架结构中间设置 过滤层 16, 所述前侧腔 4 通过污水连接管 17 连通。

15、所述前腔 14, 所述污水连接管 17 上并串 联所述水泵3, 所述管道7底部连通副供水管18, 所述的副供水管18连通所述后腔15, 所述 侧腔 6 顶部设置有盖板 20 ; 0027 所述壳体 1 整体沉入地面上预留的深坑中, 其顶面与地面平齐。 0028 所述过滤层 16 由所述前腔 14 向所述后腔 15 依次为筛网层 161、 活性炭层 162、 过 滤棉层 163。 0029 所述上盖 9 上压有卵石并漏出所述翻盖 10。 0030 所述供水管 8、 副供水管 18 上串联阀门 181。 说 明 书 CN 205017992 U 4 3/3 页 5 0031 所述抽拉板 13 通过。

16、所述储水箱 2 两侧的滑槽 21 插入, 所述储水箱 2 设置有长条 翻盖 101。 0032 其工作过程如下 : 0033 流入所述雨水篦子 12 的雨水或积水, 通过污水连接管 17 进入所述储水箱 2 的所 述前腔 14, 通过过滤层 16 的多层筛选将积水雨水中的杂质过滤掉, 并进入后腔 15, 当所述 水泵3开启时, 所述前腔内的水会加压加速的通过所述副供水管18所述流入所述喷水接头 7, 再次提供水源进行灌溉或取水, 另一方面所述供水管 8 也可以从水源处直接进入进行灌 溉或者取水。所述抽拉板 13 可以通过所述滑槽 21 滑动并更换其上覆盖的所述过滤层 16。 0034 所述的筛网层161、 活性炭层162、 过滤棉层163分别过滤大、 中、 小积水中的污物。 所述供水管 8、 副供水管 18 上串联阀门 181 控制其所述喷水接头 7 引水。 说 明 书 CN 205017992 U 5 1/3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17992 U 6 2/3 页 7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17992 U 7 3/3 页 8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17992 U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