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菜孢子杂藻过滤装置.pdf

上传人:sha****007 文档编号:7294931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7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1358445.8

申请日:

20161212

公开号:

CN206251716U

公开日:

2017061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33/02,B01D29/11,B01D29/90

主分类号:

A01G33/02,B01D29/11,B01D29/90

申请人:

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发明人:

胡传明,陆勤勤,周伟,许广平,杨立恩,邓银银,陈国耀

地址:

226000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教育路31号

优先权:

CN201621358445U

专利代理机构: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闫东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紫菜孢子杂藻过滤装置,包括滑筒、过滤桶、活塞件,过滤桶内部设置有内套筒,滑筒置于内套筒内并且通过螺纹与内套筒连接;内套筒的外壁纵向分布有与滑筒外壁相对的环形槽,环形槽内置过滤件;活塞件滑动纵向设置于滑筒内,在活塞件与滑筒之间形成环形的并且可纵向移动的高压腔;一供液管经由连接管与高压腔连通;滑筒的侧壁设置有原液出孔,内套筒的侧壁设置有滤液出孔,过滤桶的底端设置有输出孔以及若干汇流孔道,从而供液管内的原液经由连接管进入高压腔内继而原液经过原液出孔穿过过滤件后再经由滤液出孔进入缓存腔最终经由汇流孔道流入输出孔。利用本实用新型无需对杂藻的生长进行控制从而也就不会降低紫菜孢子的放散量。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紫菜孢子杂藻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滑筒、过滤桶、活塞件以及纵向移动驱动机构,所述过滤桶内部设置有内套筒,所述内套筒的外壁与所述过滤桶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的缓存腔;所述内套筒的内壁下部设置有螺纹,所述滑筒的下部外壁同样设置有与所述内套筒对应的螺纹,并且滑筒的外径与所述内套筒的内径相适应,所述滑筒置于所述内套筒内并且通过螺纹与所述内套筒连接;所述内套筒的外壁纵向分布有与所述滑筒外壁相对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置有过滤件;所述活塞件滑动纵向设置于所述滑筒内,该活塞件包括上活塞板、下活塞板以及连接管,所述上活塞板、下活塞板的中心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上活塞板、下活塞板的外沿与所述滑筒的内壁相抵,所述纵向移动驱动机构与所述上活塞板连接驱动所述活塞件在所述滑筒内纵向移动,从而在所述上活塞板、下活塞板以及滑筒之间形成环形的并且可纵向移动的高压腔;所述上活塞板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管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还与位于活塞件外部的供液管连接,从而使得所述供液管经由所述连接管与所述高压腔连通;所述滑筒的侧壁设置有原液出孔,所述内套筒的侧壁设置有与过滤件相对应的滤液出孔,所述过滤桶的底端设置有输出孔,并且过滤桶的底壁设置有连通所述缓存腔与输出孔的若干汇流孔道,从而所述供液管内的原液经由连接管进入高压腔内继而原液经过原液出孔穿过过滤件后再经由滤液出孔进入所述缓存腔最终经由汇流孔道流入所述输出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菜孢子杂藻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筒的上部外壁连接有带有倾斜面的限位环,所述倾斜面向下倾斜,所述内套筒的上部具有与所述倾斜面相抵的抵触面,所述抵触面与倾斜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菜孢子杂藻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移动驱动机构为气压伸缩杆或者液压伸缩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菜孢子杂藻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的孔隙大于紫菜孢子小于绿藻孢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菜孢子杂藻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活塞板的通孔下侧设置有螺纹接口,所述连接管的上端螺纹连接于所述上活塞板的下侧,所述连接管的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活塞板的中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紫菜培育设备领域,尤其为紫菜孢子杂藻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紫菜壳孢子培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混杂有绿藻等杂藻孢子,现有技术通过降低温度、降低光照强度以及调节酸碱度等方式迫使杂藻孢子减少,而在此过程中,上述措施也会影响紫菜孢子的培育进程,因此现有技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控制杂藻与扩大紫菜孢子放散量之间的矛盾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紫菜孢子杂藻过滤装置,具体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紫菜孢子杂藻过滤装置,包括滑筒、过滤桶、活塞件以及纵向移动驱动机构,所述过滤桶内部设置有内套筒,所述内套筒的外壁与所述过滤桶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的缓存腔;所述内套筒的内壁下部设置有螺纹,所述滑筒的下部外壁同样设置有与所述内套筒对应的螺纹,并且滑筒的外径与所述内套筒的内径相适应,所述滑筒置于所述内套筒内并且通过螺纹与所述内套筒连接;所述内套筒的外壁纵向分布有与所述滑筒外壁相对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置有过滤件;所述活塞件滑动纵向设置于所述滑筒内,该活塞件包括上活塞板、下活塞板以及连接管,所述上活塞板、下活塞板的中心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上活塞板、下活塞板的外沿与所述滑筒的内壁相抵,所述纵向移动驱动机构与所述上活塞板连接驱动所述活塞件在所述滑筒内纵向移动,从而在所述上活塞板、下活塞板以及滑筒之间形成环形的并且可纵向移动的高压腔;所述上活塞板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管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还与位于活塞件外部的供液管连接,从而使得所述供液管经由所述连接管与所述高压腔连通;所述滑筒的侧壁设置有原液出孔,所述内套筒的侧壁设置有与过滤件相对应的滤液出孔,所述过滤桶的底端设置有输出孔,并且过滤桶的底壁设置有连通所述缓存腔与输出孔的若干汇流孔道,从而所述供液管内的原液经由连接管进入高压腔内继而原液经过原液出孔穿过过滤件后再经由滤液出孔进入所述缓存腔最终经由汇流孔道流入所述输出孔。

所述的紫菜孢子杂藻过滤装置,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滑筒的上部外壁连接有带有倾斜面的限位环,所述倾斜面向下倾斜,所述内套筒的上部具有与所述倾斜面相抵的抵触面,所述抵触面与倾斜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所述的紫菜孢子杂藻过滤装置,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纵向移动驱动机构为气压伸缩杆或者液压伸缩杆。

所述的紫菜孢子杂藻过滤装置,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过滤件的孔隙大于紫菜孢子小于绿藻孢子。

所述的紫菜孢子杂藻过滤装置,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上活塞板的通孔下侧设置有螺纹接口,所述连接管的上端螺纹连接于所述上活塞板的下侧,所述连接管的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活塞板的中部。

一种紫菜孢子去除杂藻的方法,该方法采用一种紫菜孢子杂藻过滤装置,该装置包括滑筒、过滤桶、活塞件以及纵向移动驱动机构,所述过滤桶内部设置有内套筒,所述内套筒的外壁与所述过滤桶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的缓存腔;所述内套筒的内壁下部设置有螺纹,所述滑筒的下部外壁同样设置有与所述内套筒对应的螺纹,并且滑筒的外径与所述内套筒的内径相适应,所述滑筒置于所述内套筒内并且通过螺纹与所述内套筒连接;所述内套筒的外壁纵向分布有与所述滑筒外壁相对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置有过滤件;所述活塞件滑动纵向设置于所述滑筒内,该活塞件包括上活塞板、下活塞板以及连接管,所述上活塞板、下活塞板的中心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上活塞板、下活塞板的外沿与所述滑筒的内壁相抵,所述纵向移动驱动机构与所述上活塞板连接驱动所述活塞件在所述滑筒内纵向移动,从而在所述上活塞板、下活塞板以及滑筒之间形成环形的并且可纵向移动的高压腔;所述上活塞板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管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还与位于活塞件外部的供液管连接,从而使得所述供液管经由所述连接管与所述高压腔连通;所述滑筒的侧壁设置有原液出孔,所述内套筒的侧壁设置有与过滤件相对应的滤液出孔,所述过滤桶的底端设置有输出孔,并且过滤桶的底壁设置有连通所述缓存腔与输出孔的若干汇流孔道,从而所述供液管内的原液经由连接管进入高压腔内继而原液经过原液出孔穿过过滤件后再经由滤液出孔进入所述缓存腔最终经由汇流孔道流入所述输出孔;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将混杂有杂藻孢子的紫菜丝状体通过粉碎机打碎形成混合物孢子水;利用水泵将所述混合物孢子水泵入所述供液管,继而经由所述高压腔、原液出孔、过滤件、滤液出孔汇流至所述输出孔,与此同时,所述纵向移动驱动机构带动所述活塞件上下往复运动,所述杂藻孢子被截留在滤纸上,含有大量紫菜孢子的孢子水最终从所述输出孔输出。

将混有杂藻的紫菜培养物打碎后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过滤,从而将紫菜孢子过滤出而杂藻被截留在滤纸上,通过这种方式,无需在培养期对杂藻的生长进行控制从而也就不会降低紫菜孢子的放散量,提高了培养效率;利用纵向移动驱动机构对活塞件进行往复驱动可以分段使用过滤件的不同段,避免过滤件全部处于高压孢子水的作用下导致孔隙被堵塞从而影响紫菜孢子穿过所述过滤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外部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断面结构图。

图3是过滤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滑筒结构示意图。

图5是通过更换连接管和下活塞板改变高压腔压力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该紫菜孢子杂藻过滤装置包括滑筒1、过滤桶2、活塞件3以及纵向移动驱动机构4,纵向移动驱动机构为气压伸缩杆或者液压伸缩杆;过滤桶内部设置有内套筒21,内套筒的外壁与过滤桶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的缓存腔22;内套筒21的内壁下部设置有螺纹,滑筒1的下部外壁同样设置有与内套筒对应的螺纹,并且滑筒的外径与内套筒的内径相适应,滑筒1置于内套筒21内并且通过螺纹与内套筒连接;内套筒21的外壁纵向分布有与滑筒外壁相对的环形槽,环形槽内置有过滤件5;过滤件的孔隙大于紫菜孢子小于绿藻孢子。

活塞件3滑动纵向设置于滑筒1内,该活塞件3包括上活塞板31、下活塞板32以及连接管33,连接管33的下端固定连接于下活塞板的中部,连接管33的上端螺纹连接于上活塞板的下侧,上活塞板31、下活塞板32的外沿与滑筒的内壁相抵,纵向移动驱动机构与上活塞板连接驱动活塞件在滑筒内纵向移动,从而在上活塞板、下活塞板以及滑筒之间形成环形的并且可纵向移动的高压腔34;在不改变水泵功率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可以通过更换不同长度的连接管配以与之相连接的下活塞板从而调节高压腔的空间,从而改变高压腔内的压力,满足过滤件在不同使用状况下的使用需要,例如,过滤件经过长期使用后,网目发生变化时,可以进行如上操作,使得过滤效果保持不变。上活塞板31的中部设置有与连接管连通的通孔,通孔还与位于活塞件3外部的供液管6连接,从而使得供液管6经由连接管与高压腔34连通。

滑筒1的侧壁设置有原液出孔11,内套筒21的侧壁设置有与过滤件相对应的滤液出孔211,过滤桶2的底端设置有输出孔23,并且过滤桶的底壁设置有连通缓存腔与输出孔的若干汇流孔道24,从而供液管内的原液经由连接管进入高压腔内继而原液经过原液出孔穿过过滤件后再经由滤液出孔进入缓存腔最终经由汇流孔道流入输出孔23。滑筒1的上部外壁连接有带有倾斜面的限位环,倾斜面向下倾斜,内套筒的上部具有与倾斜面相抵的抵触面,抵触面与倾斜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7。将滑筒旋入内套筒中时,最终倾斜面与所述抵触面相抵最终两者之间的密封圈将两者之间的间隙密封。

结合图2所示,将混杂有杂藻孢子的紫菜丝状体通过粉碎机打碎形成混合物孢子水;利用水泵将所述混合物孢子水泵入所述供液管,继而经由所述高压腔、原液出孔、过滤件、滤液出孔汇流至所述输出孔,与此同时,所述纵向移动驱动机构带动所述活塞件上下往复运动,所述杂藻孢子被截留在滤纸上,含有大量紫菜孢子的孢子水最终从所述输出孔输出。

一种紫菜孢子杂藻过滤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紫菜孢子杂藻过滤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紫菜孢子杂藻过滤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紫菜孢子杂藻过滤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紫菜孢子杂藻过滤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358445.8 (22)申请日 2016.12.12 (73)专利权人 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地址 226000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教育路 31号 (72)发明人 胡传明 陆勤勤 周伟 许广平 杨立恩 邓银银 陈国耀 (74)专利代理机构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代理人 闫东伟 (51)Int.Cl. A01G 33/02(2006.01) B01D 29/11(2006.01) B01D 29/90(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

2、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紫菜孢子杂藻过滤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紫菜孢子杂藻过滤装 置, 包括滑筒、 过滤桶、 活塞件, 过滤桶内部设置 有内套筒, 滑筒置于内套筒内并且通过螺纹与内 套筒连接; 内套筒的外壁纵向分布有与滑筒外壁 相对的环形槽, 环形槽内置过滤件; 活塞件滑动 纵向设置于滑筒内, 在活塞件与滑筒之间形成环 形的并且可纵向移动的高压腔; 一供液管经由连 接管与高压腔连通; 滑筒的侧壁设置有原液出 孔, 内套筒的侧壁设置有滤液出孔, 过滤桶的底 端设置有输出孔以及若干汇流孔道, 从而供液管 内的原液经由连接管进入高压腔内继而原液经 过原液出孔穿过过滤件后再经由。

3、滤液出孔进入 缓存腔最终经由汇流孔道流入输出孔。 利用本实 用新型无需对杂藻的生长进行控制从而也就不 会降低紫菜孢子的放散量。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06251716 U 2017.06.16 CN 206251716 U 1.一种紫菜孢子杂藻过滤装置, 其特征在于包括滑筒、 过滤桶、 活塞件以及纵向移动驱 动机构, 所述过滤桶内部设置有内套筒, 所述内套筒的外壁与所述过滤桶的内壁之间形成 环形的缓存腔; 所述内套筒的内壁下部设置有螺纹, 所述滑筒的下部外壁同样设置有与所 述内套筒对应的螺纹, 并且滑筒的外径与所述内套筒的内径相适应, 所述滑筒置于所述内 套筒内并且通过。

4、螺纹与所述内套筒连接; 所述内套筒的外壁纵向分布有与所述滑筒外壁相 对的环形槽, 所述环形槽内置有过滤件; 所述活塞件滑动纵向设置于所述滑筒内, 该活塞件 包括上活塞板、 下活塞板以及连接管, 所述上活塞板、 下活塞板的中心通过连接管连接, 所 述上活塞板、 下活塞板的外沿与所述滑筒的内壁相抵, 所述纵向移动驱动机构与所述上活 塞板连接驱动所述活塞件在所述滑筒内纵向移动, 从而在所述上活塞板、 下活塞板以及滑 筒之间形成环形的并且可纵向移动的高压腔; 所述上活塞板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管连 通的通孔, 所述通孔还与位于活塞件外部的供液管连接, 从而使得所述供液管经由所述连 接管与所述高压腔连通。

5、; 所述滑筒的侧壁设置有原液出孔, 所述内套筒的侧壁设置有与过 滤件相对应的滤液出孔, 所述过滤桶的底端设置有输出孔, 并且过滤桶的底壁设置有连通 所述缓存腔与输出孔的若干汇流孔道, 从而所述供液管内的原液经由连接管进入高压腔内 继而原液经过原液出孔穿过过滤件后再经由滤液出孔进入所述缓存腔最终经由汇流孔道 流入所述输出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菜孢子杂藻过滤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筒的上部外壁连 接有带有倾斜面的限位环, 所述倾斜面向下倾斜, 所述内套筒的上部具有与所述倾斜面相 抵的抵触面, 所述抵触面与倾斜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菜孢子杂藻过滤装置, 其特征。

6、在于, 所述纵向移动驱动机构 为气压伸缩杆或者液压伸缩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菜孢子杂藻过滤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件的孔隙大于 紫菜孢子小于绿藻孢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菜孢子杂藻过滤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活塞板的通孔下 侧设置有螺纹接口, 所述连接管的上端螺纹连接于所述上活塞板的下侧, 所述连接管的下 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活塞板的中部。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251716 U 2 一种紫菜孢子杂藻过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紫菜培育设备领域, 尤其为紫菜孢子杂藻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紫菜壳孢子培养过程中, 不。

7、可避免地混杂有绿藻等杂藻孢子, 现有技术通过降低 温度、 降低光照强度以及调节酸碱度等方式迫使杂藻孢子减少, 而在此过程中, 上述措施也 会影响紫菜孢子的培育进程, 因此现有技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控制杂藻与扩大紫菜孢子放 散量之间的矛盾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 提供了一种紫菜孢子杂藻过滤装置, 具体由 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4 一种紫菜孢子杂藻过滤装置, 包括滑筒、 过滤桶、 活塞件以及纵向移动驱动机构, 所述过滤桶内部设置有内套筒, 所述内套筒的外壁与所述过滤桶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的缓 存腔; 所述内套筒的内壁下部设置有螺纹, 所述滑筒的下部外壁同样设。

8、置有与所述内套筒 对应的螺纹, 并且滑筒的外径与所述内套筒的内径相适应, 所述滑筒置于所述内套筒内并 且通过螺纹与所述内套筒连接; 所述内套筒的外壁纵向分布有与所述滑筒外壁相对的环形 槽, 所述环形槽内置有过滤件; 所述活塞件滑动纵向设置于所述滑筒内, 该活塞件包括上活 塞板、 下活塞板以及连接管, 所述上活塞板、 下活塞板的中心通过连接管连接, 所述上活塞 板、 下活塞板的外沿与所述滑筒的内壁相抵, 所述纵向移动驱动机构与所述上活塞板连接 驱动所述活塞件在所述滑筒内纵向移动, 从而在所述上活塞板、 下活塞板以及滑筒之间形 成环形的并且可纵向移动的高压腔; 所述上活塞板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管。

9、连通的通 孔, 所述通孔还与位于活塞件外部的供液管连接, 从而使得所述供液管经由所述连接管与 所述高压腔连通; 所述滑筒的侧壁设置有原液出孔, 所述内套筒的侧壁设置有与过滤件相 对应的滤液出孔, 所述过滤桶的底端设置有输出孔, 并且过滤桶的底壁设置有连通所述缓 存腔与输出孔的若干汇流孔道, 从而所述供液管内的原液经由连接管进入高压腔内继而原 液经过原液出孔穿过过滤件后再经由滤液出孔进入所述缓存腔最终经由汇流孔道流入所 述输出孔。 0005 所述的紫菜孢子杂藻过滤装置, 其进一步设计在于, 所述滑筒的上部外壁连接有 带有倾斜面的限位环, 所述倾斜面向下倾斜, 所述内套筒的上部具有与所述倾斜面相抵。

10、的 抵触面, 所述抵触面与倾斜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0006 所述的紫菜孢子杂藻过滤装置, 其进一步设计在于, 所述纵向移动驱动机构为气 压伸缩杆或者液压伸缩杆。 0007 所述的紫菜孢子杂藻过滤装置, 其进一步设计在于, 所述过滤件的孔隙大于紫菜 孢子小于绿藻孢子。 0008 所述的紫菜孢子杂藻过滤装置, 其进一步设计在于, 所述上活塞板的通孔下侧设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251716 U 3 置有螺纹接口, 所述连接管的上端螺纹连接于所述上活塞板的下侧, 所述连接管的下端固 定连接于所述下活塞板的中部。 0009 一种紫菜孢子去除杂藻的方法, 该方法采用一种紫菜孢子杂藻过。

11、滤装置, 该装置 包括滑筒、 过滤桶、 活塞件以及纵向移动驱动机构, 所述过滤桶内部设置有内套筒, 所述内 套筒的外壁与所述过滤桶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的缓存腔; 所述内套筒的内壁下部设置有螺 纹, 所述滑筒的下部外壁同样设置有与所述内套筒对应的螺纹, 并且滑筒的外径与所述内 套筒的内径相适应, 所述滑筒置于所述内套筒内并且通过螺纹与所述内套筒连接; 所述内 套筒的外壁纵向分布有与所述滑筒外壁相对的环形槽, 所述环形槽内置有过滤件; 所述活 塞件滑动纵向设置于所述滑筒内, 该活塞件包括上活塞板、 下活塞板以及连接管, 所述上活 塞板、 下活塞板的中心通过连接管连接, 所述上活塞板、 下活塞板的外沿。

12、与所述滑筒的内壁 相抵, 所述纵向移动驱动机构与所述上活塞板连接驱动所述活塞件在所述滑筒内纵向移 动, 从而在所述上活塞板、 下活塞板以及滑筒之间形成环形的并且可纵向移动的高压腔; 所 述上活塞板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管连通的通孔, 所述通孔还与位于活塞件外部的供液 管连接, 从而使得所述供液管经由所述连接管与所述高压腔连通; 所述滑筒的侧壁设置有 原液出孔, 所述内套筒的侧壁设置有与过滤件相对应的滤液出孔, 所述过滤桶的底端设置 有输出孔, 并且过滤桶的底壁设置有连通所述缓存腔与输出孔的若干汇流孔道, 从而所述 供液管内的原液经由连接管进入高压腔内继而原液经过原液出孔穿过过滤件后再经由滤 液。

13、出孔进入所述缓存腔最终经由汇流孔道流入所述输出孔; 所述方法具体包括: 将混杂有 杂藻孢子的紫菜丝状体通过粉碎机打碎形成混合物孢子水; 利用水泵将所述混合物孢子水 泵入所述供液管, 继而经由所述高压腔、 原液出孔、 过滤件、 滤液出孔汇流至所述输出孔, 与 此同时, 所述纵向移动驱动机构带动所述活塞件上下往复运动, 所述杂藻孢子被截留在滤 纸上, 含有大量紫菜孢子的孢子水最终从所述输出孔输出。 0010 将混有杂藻的紫菜培养物打碎后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过滤, 从而将紫菜孢子过滤 出而杂藻被截留在滤纸上, 通过这种方式, 无需在培养期对杂藻的生长进行控制从而也就 不会降低紫菜孢子的放散量, 提高了。

14、培养效率; 利用纵向移动驱动机构对活塞件进行往复 驱动可以分段使用过滤件的不同段, 避免过滤件全部处于高压孢子水的作用下导致孔隙被 堵塞从而影响紫菜孢子穿过所述过滤件。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外部结构图。 0012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断面结构图。 0013 图3是过滤桶结构示意图。 0014 图4是滑筒结构示意图。 0015 图5是通过更换连接管和下活塞板改变高压腔压力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0017 如图1、 图2所示, 该紫菜孢子杂藻过滤装置包括滑筒1、 过滤桶2、 活塞件3以。

15、及纵向 移动驱动机构4, 纵向移动驱动机构为气压伸缩杆或者液压伸缩杆; 过滤桶内部设置有内套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251716 U 4 筒21, 内套筒的外壁与过滤桶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的缓存腔22; 内套筒21的内壁下部设置 有螺纹, 滑筒1的下部外壁同样设置有与内套筒对应的螺纹, 并且滑筒的外径与内套筒的内 径相适应, 滑筒1置于内套筒21内并且通过螺纹与内套筒连接; 内套筒21的外壁纵向分布有 与滑筒外壁相对的环形槽, 环形槽内置有过滤件5; 过滤件的孔隙大于紫菜孢子小于绿藻孢 子。 0018 活塞件3滑动纵向设置于滑筒1内, 该活塞件3包括上活塞板31、 下活塞板32。

16、以及连 接管33, 连接管33的下端固定连接于下活塞板的中部, 连接管33的上端螺纹连接于上活塞 板的下侧, 上活塞板31、 下活塞板32的外沿与滑筒的内壁相抵, 纵向移动驱动机构与上活塞 板连接驱动活塞件在滑筒内纵向移动, 从而在上活塞板、 下活塞板以及滑筒之间形成环形 的并且可纵向移动的高压腔34; 在不改变水泵功率的情况下, 如图3所示, 可以通过更换不 同长度的连接管配以与之相连接的下活塞板从而调节高压腔的空间, 从而改变高压腔内的 压力, 满足过滤件在不同使用状况下的使用需要, 例如, 过滤件经过长期使用后, 网目发生 变化时, 可以进行如上操作, 使得过滤效果保持不变。 上活塞板3。

17、1的中部设置有与连接管连 通的通孔, 通孔还与位于活塞件3外部的供液管6连接, 从而使得供液管6经由连接管与高压 腔34连通。 0019 滑筒1的侧壁设置有原液出孔11, 内套筒21的侧壁设置有与过滤件相对应的滤液 出孔211, 过滤桶2的底端设置有输出孔23, 并且过滤桶的底壁设置有连通缓存腔与输出孔 的若干汇流孔道24, 从而供液管内的原液经由连接管进入高压腔内继而原液经过原液出孔 穿过过滤件后再经由滤液出孔进入缓存腔最终经由汇流孔道流入输出孔23。 滑筒1的上部 外壁连接有带有倾斜面的限位环, 倾斜面向下倾斜, 内套筒的上部具有与倾斜面相抵的抵 触面, 抵触面与倾斜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7。。

18、 将滑筒旋入内套筒中时, 最终倾斜面与所述抵 触面相抵最终两者之间的密封圈将两者之间的间隙密封。 0020 结合图2所示, 将混杂有杂藻孢子的紫菜丝状体通过粉碎机打碎形成混合物孢子 水; 利用水泵将所述混合物孢子水泵入所述供液管, 继而经由所述高压腔、 原液出孔、 过滤 件、 滤液出孔汇流至所述输出孔, 与此同时, 所述纵向移动驱动机构带动所述活塞件上下往 复运动, 所述杂藻孢子被截留在滤纸上, 含有大量紫菜孢子的孢子水最终从所述输出孔输 出。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251716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6 CN 206251716 U 6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7 CN 206251716 U 7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8 CN 206251716 U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