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空用消防机器人.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293472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49.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0610722.8

申请日:

20170527

公开号:

CN206852966U

公开日:

2018010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2C27/00,A62C3/00,A62C31/03,A62C37/00,A62C33/00

主分类号:

A62C27/00,A62C3/00,A62C31/03,A62C37/00,A62C33/00

申请人:

安徽沪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志豪,刘静

地址:

238200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11号

优先权:

CN201720610722U

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顺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代理人:

赵宗海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机器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空用消防机器人,包括消防机器人本体、喷口、消防水带、水带放置框、电控伸缩杆、转轴、转动电机、水带连接杆、控制器、中控器、红外线瞄准器和无线遥控器,水带放置框设置于消防机器人本体上方右侧,喷口位于消防机器人本体喷嘴处,电控伸缩杆设置于消防机器人本体中部上方,水带连接杆设置于电控伸缩杆顶端且与电控伸缩杆通过转轴连接,转轴连接转动电机,消防水带连接喷口和水带连接杆,本实用新型易于操作,其调节功能可以适用于多种高度和角度的灭火施工工作,适用范围广且使用方便,操作简便,且红外线瞄准器便于定位灭火位置,水带放置框便于收纳过长的水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空用消防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消防机器人本体(1)、喷口(2)、消防水带(3)、水带放置框(4)、电控伸缩杆(5)、转轴(6)、转动电机(7)、水带连接杆(8)、控制器(9)、中控器(10)、红外线瞄准器(11)和无线遥控器(12),所述水带放置框(4)设置于所述消防机器人本体(1)上方右侧,所述喷口(2)位于所述消防机器人本体(1)喷嘴处,所述电控伸缩杆(5)设置于所述消防机器人本体(1)中部上方,所述水带连接杆(8)设置于所述电控伸缩杆(5)顶端且与所述电控伸缩杆(5)通过所述转轴(6)连接,所述转轴(6)连接所述转动电机(7),所述消防水带(3)连接所述喷口(2)和所述水带连接杆(8),所述水带连接杆(8)侧面设置有所述红外线瞄准器(11),所述消防机器人本体(1)内部嵌有所述控制器(9)和所述中控器(10),所述控制器(9)分别电连接所述电控伸缩杆(5)和所述转动电机(7),所述中控器(10)分别电连接所述控制器(9)、所述红外线瞄准器(11)和所述无线遥控器(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用消防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防水带(3)放置于所述水带放置框(4)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用消防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瞄准器(11)的朝向与所述消防水带(3)上端朝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用消防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防水带(3)下端与所述喷口(2)螺旋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用消防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带放置框(4)为网状框。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机器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空用消防机器人。

背景技术

消防机器人作为特种机器人的一种,在灭火和抢险救援中愈加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种大型石油化工企业、隧道、地铁等不断增多,油品燃气、毒气泄漏爆炸、隧道、地铁坍塌等灾害隐患不断增加。消防机器人能代替消防救援人员进入易燃易爆、有毒、缺氧、浓烟等危险灾害事故现场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反馈。然而传统的消防机器人在失火楼房外部时,只能从地面进行洒水工作,对于较高的楼层,消防机器人理所不能急,只能倚靠消防车工作,使得消防机器人利用率受阻。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空用消防机器人,用于解决消防机器人只能对较低楼层进行灭火工作的局限性问题,设置有遥控的升降装置,可以对灭火部位进行高度和角度的调整,同时配合红外线瞄准器对灭火部位进行定位工作。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空用消防机器人,包括消防机器人本体、喷口、消防水带、水带放置框、电控伸缩杆、转轴、转动电机、水带连接杆、控制器、中控器、红外线瞄准器和无线遥控器,所述水带放置框设置于所述消防机器人本体上方右侧,所述喷口位于所述消防机器人本体喷嘴处,所述电控伸缩杆设置于所述消防机器人本体中部上方,所述水带连接杆设置于所述电控伸缩杆顶端且与所述电控伸缩杆通过所述转轴连接,所述转轴连接所述转动电机,所述消防水带连接所述喷口和所述水带连接杆,所述水带连接杆侧面设置有所述红外线瞄准器,所述消防机器人本体内部嵌有所述控制器和所述中控器,所述控制器分别电连接所述电控伸缩杆和所述转动电机,所述中控器分别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红外线瞄准器和所述无线遥控器;

优选的,所述消防水带放置于所述水带放置框内;

优选的,所述红外线瞄准器的朝向与所述消防水带上端朝向一致;

优选的,所述消防水带下端与所述喷口螺旋连接;

优选的,所述水带放置框为网状框。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消防水带连接喷口和水带连接杆,水带连接杆侧面的红外线瞄准器可以定位灭火时水柱喷洒的部位,便于施救时进行灭火位置的判断和定位工作;通过无线遥控器可以发送信息给中控器,对转动电机以及电控伸缩杆进行控制操作,电控伸缩杆升降使得消防机器人灭火施救的高度范围得到拓展,转轴带动水带连接杆转动,从而对消防水带顶端喷洒的角度进行调节工作,多余的消防水带放置于水带放置框内,放置水带掉落到外界影响灭火工作,整个装置拓展了消防机器人的灭火范围,增强了其实用性,且操作方便,提高了灭火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高空用消防机器人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高空用消防机器人原理图。

附图标记如下:1、消防机器人本体,2、喷口,3、消防水带,4、水带放置框,5、电控伸缩杆,6、转轴,7、转动电机,8、水带连接杆,9、控制器,10、中控器,11、红外线瞄准器,12、无线遥控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看图1:一种高空用消防机器人,包括消防机器人本体1、设置于消防机器人本体1右侧上方的水带放置框4、位于消防机器人本体1喷口处的喷口2、设置于消防机器人本体1上方中部位置的电控伸缩杆5、设置于电控伸缩杆5顶端的水带连接杆8、连接水带连接杆8和电控伸缩杆5的转轴6、连接转轴6的转动电机7、连接水带连接杆8和喷口2的消防水带3、设置于水带连接杆8侧部的红外线瞄准器11、嵌于消防机器人本体1内部的控制器9和中控器10、无线遥控器12,消防水带3放置于水带放置框4内,红外线瞄准器11的朝向与消防水带3上端朝向一致,消防水带3下端与喷口2螺旋连接,水带放置框4为网状框,参看图2:控制器9分别电连接电控伸缩杆5和转动电机7,中控器10分别电连接控制器9、红外线瞄准器11和无线遥控器12,本实用新型的消防水带3连接喷口2和水带连接杆8,水带连接杆8侧面的红外线瞄准器11可以定位灭火时水柱喷洒的部位,便于施救时进行灭火位置的判断和定位工作;通过无线遥控器12可以发送信息给中控器10,对转动电机7以及电控伸缩杆5进行控制操作,电控伸缩杆5升降使得消防机器人灭火施救的高度范围得到拓展,转轴6带动水带连接杆8转动,从而对消防水带3顶端喷洒的角度进行调节工作,多余的消防水带3放置于水带放置框4内,放置水带掉落到外界影响灭火工作,整个装置拓展了消防机器人的灭火范围,增强了其实用性,且操作方便,提高了灭火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易于操作,其调节功能可以适用于多种高度和角度的灭火施工工作,适用范围广且使用方便,操作简便,且红外线瞄准器便于定位灭火位置,水带放置框便于收纳过长的水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一种高空用消防机器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高空用消防机器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高空用消防机器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高空用消防机器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高空用消防机器人.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610722.8 (22)申请日 2017.05.27 (73)专利权人 安徽沪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38200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经济开 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11号 (72)发明人 刘志豪 刘静 (74)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顺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20 代理人 赵宗海 (51)Int.Cl. A62C 27/00(2006.01) A62C 3/00(2006.01) A62C 31/03(2006.01) A62C 37/00(2006.。

2、01) A62C 33/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高空用消防机器人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机器人领域, 具体涉及 一种高空用消防机器人, 包括消防机器人本体、 喷口、 消防水带、 水带放置框、 电控伸缩杆、 转轴、 转动电机、 水带连接杆、 控制器、 中控器、 红外线 瞄准器和无线遥控器, 水带放置框设置于消防机 器人本体上方右侧, 喷口位于消防机器人本体喷 嘴处, 电控伸缩杆设置于消防机器人本体中部上 方, 水带连接杆设置于电控伸缩杆顶端且与电控 伸缩杆通过转轴连接, 转轴连接转动电机, 消防 水带连接喷口和水带连接杆, 本实用新型易于操 作, 其调节功能可。

3、以适用于多种高度和角度的灭 火施工工作, 适用范围广且使用方便, 操作简便, 且红外线瞄准器便于定位灭火位置, 水带放置框 便于收纳过长的水带,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6852966 U 2018.01.09 CN 206852966 U 1.一种高空用消防机器人, 其特征在于: 包括消防机器人本体(1)、 喷口(2)、 消防水带 (3)、 水带放置框(4)、 电控伸缩杆(5)、 转轴(6)、 转动电机(7)、 水带连接杆(8)、 控制器(9)、 中控器(10)、 红外线瞄准器(11)和无线遥控器(12), 所述水带放置框(4)设置于所述消防机 器。

4、人本体(1)上方右侧, 所述喷口(2)位于所述消防机器人本体(1)喷嘴处, 所述电控伸缩杆 (5)设置于所述消防机器人本体(1)中部上方, 所述水带连接杆(8)设置于所述电控伸缩杆 (5)顶端且与所述电控伸缩杆(5)通过所述转轴(6)连接, 所述转轴(6)连接所述转动电机 (7), 所述消防水带(3)连接所述喷口(2)和所述水带连接杆(8), 所述水带连接杆(8)侧面设 置有所述红外线瞄准器(11), 所述消防机器人本体(1)内部嵌有所述控制器(9)和所述中控 器(10), 所述控制器(9)分别电连接所述电控伸缩杆(5)和所述转动电机(7), 所述中控器 (10)分别电连接所述控制器(9)、 。

5、所述红外线瞄准器(11)和所述无线遥控器(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用消防机器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防水带(3)放置于所 述水带放置框(4)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用消防机器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红外线瞄准器(11)的朝 向与所述消防水带(3)上端朝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用消防机器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防水带(3)下端与所 述喷口(2)螺旋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用消防机器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带放置框(4)为网状 框。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852966 U 2 一种高空用消防机器人 技术领域 0001。

6、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机器人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高空用消防机器人。 背景技术 0002 消防机器人作为特种机器人的一种, 在灭火和抢险救援中愈加发挥举足轻重的作 用。 各种大型石油化工企业、 隧道、 地铁等不断增多, 油品燃气、 毒气泄漏爆炸、 隧道、 地铁坍 塌等灾害隐患不断增加。 消防机器人能代替消防救援人员进入易燃易爆、 有毒、 缺氧、 浓烟 等危险灾害事故现场进行数据采集、 处理、 反馈。 然而传统的消防机器人在失火楼房外部 时, 只能从地面进行洒水工作, 对于较高的楼层, 消防机器人理所不能急, 只能倚靠消防车 工作, 使得消防机器人利用率受阻。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的。

7、不足,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空用消防机器人, 用于解决消防 机器人只能对较低楼层进行灭火工作的局限性问题, 设置有遥控的升降装置, 可以对灭火 部位进行高度和角度的调整, 同时配合红外线瞄准器对灭火部位进行定位工作。 0004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 一种高空用消防机器人, 包括消防机器人本体、 喷口、 消防水带、 水带放置框、 电控 伸缩杆、 转轴、 转动电机、 水带连接杆、 控制器、 中控器、 红外线瞄准器和无线遥控器, 所述水 带放置框设置于所述消防机器人本体上方右侧, 所述喷口位于所述消防机器人本体喷嘴 处, 所述电控伸缩杆设置于所述消防机器人本体中部上方, 所述水带连接杆设置。

8、于所述电 控伸缩杆顶端且与所述电控伸缩杆通过所述转轴连接, 所述转轴连接所述转动电机, 所述 消防水带连接所述喷口和所述水带连接杆, 所述水带连接杆侧面设置有所述红外线瞄准 器, 所述消防机器人本体内部嵌有所述控制器和所述中控器, 所述控制器分别电连接所述 电控伸缩杆和所述转动电机, 所述中控器分别电连接所述控制器、 所述红外线瞄准器和所 述无线遥控器; 0006 优选的, 所述消防水带放置于所述水带放置框内; 0007 优选的, 所述红外线瞄准器的朝向与所述消防水带上端朝向一致; 0008 优选的, 所述消防水带下端与所述喷口螺旋连接; 0009 优选的, 所述水带放置框为网状框。 0010。

9、 有益效果: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消防水带连接喷口和水带连接杆, 水带连接杆侧面的红外线瞄准器 可以定位灭火时水柱喷洒的部位, 便于施救时进行灭火位置的判断和定位工作; 通过无线 遥控器可以发送信息给中控器, 对转动电机以及电控伸缩杆进行控制操作, 电控伸缩杆升 降使得消防机器人灭火施救的高度范围得到拓展, 转轴带动水带连接杆转动, 从而对消防 水带顶端喷洒的角度进行调节工作, 多余的消防水带放置于水带放置框内, 放置水带掉落 到外界影响灭火工作, 整个装置拓展了消防机器人的灭火范围, 增强了其实用性, 且操作方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852966 U 3 便, 提高了灭火。

10、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 图1: 高空用消防机器人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 高空用消防机器人原理图。 0015 附图标记如下: 1、 消防机器人本体, 2、 喷口, 3、 消防水带, 4、 水带放置框, 5、 电控伸 缩杆, 6、 转轴, 7、 转动电机, 8、 水带连接杆, 9、 控制。

11、器, 10、 中控器, 11、 红外线瞄准器, 12、 无 线遥控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 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 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 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7 参看图1: 一种高空用消防机器人, 包括消防机器人本体1、 设置于消防机器人本体 1右侧上方的水带放置框4、 位于消防机器人本体1喷口处。

12、的喷口2、 设置于消防机器人本体1 上方中部位置的电控伸缩杆5、 设置于电控伸缩杆5顶端的水带连接杆8、 连接水带连接杆8 和电控伸缩杆5的转轴6、 连接转轴6的转动电机7、 连接水带连接杆8和喷口2的消防水带3、 设置于水带连接杆8侧部的红外线瞄准器11、 嵌于消防机器人本体1内部的控制器9和中控 器10、 无线遥控器12, 消防水带3放置于水带放置框4内, 红外线瞄准器11的朝向与消防水带 3上端朝向一致, 消防水带3下端与喷口2螺旋连接, 水带放置框4为网状框, 参看图2: 控制器 9分别电连接电控伸缩杆5和转动电机7, 中控器10分别电连接控制器9、 红外线瞄准器11和 无线遥控器12。

13、, 本实用新型的消防水带3连接喷口2和水带连接杆8, 水带连接杆8侧面的红 外线瞄准器11可以定位灭火时水柱喷洒的部位, 便于施救时进行灭火位置的判断和定位工 作; 通过无线遥控器12可以发送信息给中控器10, 对转动电机7以及电控伸缩杆5进行控制 操作, 电控伸缩杆5升降使得消防机器人灭火施救的高度范围得到拓展, 转轴6带动水带连 接杆8转动, 从而对消防水带3顶端喷洒的角度进行调节工作, 多余的消防水带3放置于水带 放置框4内, 放置水带掉落到外界影响灭火工作, 整个装置拓展了消防机器人的灭火范围, 增强了其实用性, 且操作方便, 提高了灭火的工作效率。 0018 本实用新型易于操作, 其。

14、调节功能可以适用于多种高度和角度的灭火施工工作, 适用范围广且使用方便, 操作简便, 且红外线瞄准器便于定位灭火位置, 水带放置框便于收 纳过长的水带,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0019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 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852966 U 4 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 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 围。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852966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206852966 U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