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机械的驾驶室.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729104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40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80141305.1

申请日:

2009.10.27

公开号:

CN102187038A

公开日:

2011.09.1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F 9/16申请日:20091027|||公开

IPC分类号:

E02F9/16; B60J5/00; B60J5/04; E05D3/06

主分类号:

E02F9/16

申请人: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发明人:

名村晴秀; 杉本浩和; 辻交堂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8.10.30 JP 279412/08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代理人:

岳雪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机械的驾驶室,该驾驶室(10)具有铰链(29)。铰链(29)的第一部件(31)固定在侧壁部(19)上,第二部件(32)固定在门(20)上,中间部件(33)绕第一转动轴(36)和第二转动轴(37)转动自如地连接在第一部件(31)和第二部件(32)上。第一限动部件(41,42)将第一部件(31)和中间部件(33)的转动角度限制在第一角度。第一限动部件(43,44)将第二部件(32)和中间部件(33)的转动角度限制在第二角度。以将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相加得到的角度转动打开乘降用门(20)的完全打开位置和门(20)的锁闩眼(27)卡合在设置于侧壁部(19)上的锁闩板(28)的卡止位置一致。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建筑机械的驾驶室, 由壁部包围驾驶席的周围, 用于操作人员乘降的门通过铰 链被安装成相对所述壁部能够转动,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所述铰链, 具有固定在所述壁部上的第一部件、 固定在所述门上的第二部件、 配置在所 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的中间部件、 以能够转动的状态连接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 中间部件的第一转动轴、 以能够转动的状态连接所述第二部件和所述中间部件的第二转动 轴, 所述铰链分别安装在从所述门的上下端部仅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上 ; 所述壁部, 在所述壁部的外侧面上形成有第一切口部 ; 所述门, 在所述门的外侧面上形成有第二切口部 ; 所述第一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切口部上, 所述第二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切口部上, 在使所述门处于关闭的状态下, 所述铰链的最外侧的假想面与所述壁部及所述门的外 表面构成大致同一平面。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动轴被配置成使所述第一部件的安装面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外周面的距 离和所述第一切口部的深度大致一致, 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门的端面接近而配置。
3: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 第一限动部件, 将所述中间部件相对所述第一部件的转动角度限制在第一角度 ; 第二限动部件, 将所述中间部件相对所述第二部件的转动角度限制在第二角度。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部件的连接部分的宽度与所述门处于完全打开状态下所述门和所述壁部之 间的间隙大小一致。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部件的连接部分的宽度为 10 ~ 40mm。
6: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角度为 90 度, 所述第二角度为 90 度。
7: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动轴设置在相距所述壁的端部的距离与所述中间部件的宽度对应的位置 上, 所述第二转动轴设置在所述门的端部上。

说明书


建筑机械的驾驶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用于将门安装成相对壁能够打开 180 度的铰链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 背景技术 由于液压挖掘机等建筑机械在将门打开 180 度的完全打开的状态下进行作业, 因 此, 需要将门转动 180 度。但是, 如果通过单轴铰链使门转动 180 度, 则导致铰链的转动轴 从门或壁的表面突出 ( 例如, 照专利文献 1)。
     另外, 在专利文献 2 中公开了在桁架结构栅栏的后方端部 ( 栅栏的厚度部分 ) 上 设置双轴铰链以使栅栏转动的结构。
     专利文献 1 : ( 日本 ) 特开 2006-57245 号公报
     专利文献 2 : ( 日本 ) 特开 2005-88885 号公报
     但是, 从应对输送限制和外观上考虑, 不优选铰链的转动轴突出的结构, 而是优选 避免形成突出的部分的结构。
     在专利文献 2 中, 双轴铰链能够容易安装在栅栏的具有平坦部的后方端部上, 但 是, 如果将该双轴铰链应用在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的门上, 则需要确保门的厚度以便设置用 于安装双轴铰链的平坦部。但是, 如前所述, 当转动 180 度打开门时, 如果门的厚度大, 则导 致门与壁之间的间隙变小。进而, 为了应对输送限制而车整体宽度存在局限性, 因此, 在驾 驶室室内侧需要设置与门的厚度相应的空间, 导致使操作人员的活动空间狭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使门打开 180 度的铰链的建筑机械的驾驶 室, 当完全关闭门时铰链不会从驾驶室外表面突出, 外观性高, 并且能够应对输送限制。
     第一发明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 由壁部包围驾驶席的周围, 用于使操作人员乘降 的门通过铰链被安装成相对壁部能够转动,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铰链、 壁部和门。 铰链具第一 及第二部件、 中间部件和第一及第二转动轴, 分别安装在从门的上下端部仅离开规定距离 的位置上。第一部件固定在壁部上。第二部件固定在门上。中间部件配置在第一部件和第 二部件之间。第一转动轴以能够转动的状态连接第一部件和中间部件。第二转动轴以能够 转动的状态连接第二部件和中间部件。 壁部在其外侧面上形成有固定第一部件的第一切口 部。门在其外侧面上形成有固定第二部件的第二切口部。另外, 在使门处于关闭的状态下, 铰链的最外侧的假想面与壁部及门的外表面构成大致同一平面。
     在该建筑机械的驾驶室中, 在门的外侧面及驾驶室的侧壁部上设置切口部, 尽可 能地将双轴铰链安装成铰链的安装部件不会从驾驶室的外表面突出。
     由此, 在相对壁开闭门时, 中间部件相对第一部件转动, 而且第二部件相对中间部 件转动。然后, 通过将铰链的第一及第二部件分别固定在形成于壁部侧和门侧的第一及第 二切口部上, 能够避免在门处于关闭状态下铰链从外周面突出, 其结果, 能够使铰链的结构避免遇到输送限制等问题, 能够提高驾驶室的外观性。
     第二发明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在第一发明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的基础上, 第一转 动轴被配置成使第一部件的安装面与第一转动轴的外周面的距离和第一切口部的深度大 致一致。第二转动轴与门的端面接近而配置。
     由此, 能够将铰链安装成在关闭门的状态下尽可能地使第一转动轴的外周面不会 从壁部的外表面突出。
     第三发明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在第一或第二发明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的基础上, 进一步包括第一限动部件和第二限动部件, 该第一限动部件将中间部件相对第一部件的转 动角度限制在第一角度, 该第二限动部件将中间部件相对第二部件的转动角度限制在第二 角度。
     在此, 中间部件相对第一部件的相对转动角度通过第一限动部件来限制, 第二部 件相对中间部件的相对转动角度通过第二限动部件来限制。
     由此, 由于能够将门相对壁部定位, 因此, 不需要相对壁部侧的锁闩板调整锁闩眼 的位置, 能够在壁部上可靠地固定门, 其中, 锁闩眼用于在壁部上临时固定完全打开状态下 的门。 第四发明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在第三发明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的基础上, 中间部 件的连接部分的宽度与门处于完全打开状态下门和壁部之间的间隙大小一致。
     由此, 通过规定中间部件的连接部分的宽度尺寸, 能够确保形成在完全打开状态 下的门与壁部之间的合适大小的间隙, 以避免发生夹手。
     第五发明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在第四发明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的基础上, 中间部 件的宽度为 10 ~ 40mm。
     由此, 能够将完全打开状态下的门与壁部之间的间隙设定成合适的大小, 以避免 发生夹手并且门从驾驶室侧面较大地突出。
     第六发明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在第三发明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的基础上, 第一角 度为 90 度, 第二角度为 90 度。
     在该建筑机械的驾驶室中, 能够通过使中间部件相对第一部件转动 90 度且使第 二部件相对中间部件转动 90 度, 使门处于相对壁转动而打开约 180 度的状态。
     第七发明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在第一或第二发明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的基础上, 第一转动轴设置在从壁的端部离开中间部件的宽度的位置上, 第二转动轴设置在门的端部 上。
     在此, 由于第二转动轴被设置在门的端部上, 因此, 在门被完全打开时门的端部不 会向驾驶室的乘降口突出而使开口狭小。 由于第一转动轴被设置在从壁的端部离开中间部 件的宽度的位置上, 因此, 能够充分缩短中间部件的长度, 避免在门与壁之间生成不必要的 间隙。
     附图说明
     图 1 是表示安装有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驾驶室的液压挖掘机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
     图 2 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铰链结构的侧视图 ;
     图 3 是从正面看到的铰链结构的立体图 ;图 4 是从背面看到的铰链结构的立体图 ;
     图 5 是图 2 的 V-V 剖面图, 图 5(a) 表示门关闭着的状态的图, 图 5(b) 表示门打开 180 度的状态的图 ;
     图 6 是图 2 的 VI-VI 剖面图, 图 6(a) 表示门关闭着的状态的图, 图 6(b) 表示门打 开 180 度的状态的图 ;
     图 7 是图 2 的 VII-VII 剖面图, 图 7(a) 表示门关闭着的状态的图, 图 7(b) 表示门 打开 180 度的状态的图 ;
     图 8 是图 2 的 VIII-VIII 剖面图, 图 8(a) 表示门关闭着的状态的图, 图 8(b) 表示 门打开 180 度的状态的图 ;
     图 9 是用于说明第二限动部件的门关闭侧限动部件的调整部件的示意图 ;
     图 10 是完全打开门的状态下的驾驶室的侧视图 ;
     图 11 是图 10 的 XI-XI 剖面图, 表示锁闩眼和锁闩板的卡合状态 ;
     图 12 是表示卡止部结构的图, 特别表示锁止锁闩眼的状态 ;
     图 13 是表示卡止部结构的图, 特别表示拉拽金属丝以解除锁止的状态 ;
     图 14 是利用现有的双轴铰链完全打开门的状态的示意图 ;
     图 15 是表示关闭安装在图 1 的液压挖掘机的驾驶室门的状态的立体图 ;
     图 16 是表示图 1 的驾驶室门打开 90 度状态的立体图 ;
     图 17 是表示图 1 的驾驶室门打开 180 度状态的立体图 ;
     图 18 是从驾驶室外侧看到的图 15 的门关闭状态下的铰链结构的立体图 ;
     图 19 是从驾驶室外侧看到的图 16 的门打开 90 度状态下的铰链结构的立体图 ;
     图 20 是从驾驶室外侧看到的图 17 的门打开 180 度状态下的铰链结构的立体图 ;
     图 21 是从驾驶室内侧看到的图 17 的门打开 180 度状态下的铰链结构的立体图 ;
     图 22 是从驾驶室内侧看到的图 16 的门关闭 90 度状态下的铰链结构的立体图 ;
     图 23 是从驾驶室内侧看到的图 15 的门关闭状态下的铰链结构的立体图 ;
     图 24 是图 17 所示的门打开 180 度状态下的门与侧壁部之间的间隙大小和中间部 件的连接部分的宽度之间的关系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液压挖掘机 ( 建筑机械 )
     2 下部行驶体
     3 旋转台
     4 工作装置
     5 配重
     6 发动机室
     9 设备室
     10 驾驶室
     11 大臂
     11a 液压缸
     12 小臂
     12a 液压缸13 13a 19 19a 20 20a 25 26 27 28 29 30 31 31a 32 32a 32b 33 33a 33b 33c 33d 36 37 41 42 43 44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61 61a 61b铲斗 液压缸 侧壁部 ( 壁 ) 端部 乘降用门 ( 门 ) 端部 内部手柄 卡止机构 锁闩眼 锁闩板 ( 卡合部件 ) 铰链 铰链 第一部件 第一支撑部 第二部件 第二支撑部 突起 中间部件 轴筒 轴筒 突起 螺钉孔 第一转动轴 第二转动轴 门关闭侧限动部件 ( 第一限动部件 ) 门打开侧限动部件 ( 第一限动部件 ) 门关闭侧限动部件 ( 第二限动部件 ) 门打开侧限动部件 ( 第二限动部件 ) 第一抵接部 ( 抵接部 ) 第二抵接部 ( 抵接部 ) 第三抵接部 ( 抵接部 ) 第四抵接部 ( 抵接部 ) 第五抵接部 ( 抵接部 ) 第六抵接部 ( 抵接部 ) 第七抵接部 ( 抵接部 ) 第八抵接部 ( 抵接部 ) 固定部件 壁部 侧壁部61c 62 63 64 65 66 67 71 72 73 73a 74 74a 75 76卡合凹部 第一转动部 第一突出部 凹部 第二突出部 突出卡合部 凹部 限动板 第二转动部 第一延长部 顺时侧的面 前端凹部 前端凸部 第二延长部 金属丝A ~ F 方向 d 宽度 S 间隙具体实施方式
     [ 第一实施方式 ]
     对于安装有采用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铰链结构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的液压挖 掘机 1, 采用图 1 说明如下。
     [ 液压挖掘机 1 的整体结构 ]
     如图 1 所示, 本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 1 包括下部行驶体 2、 旋转台 3、 工作装置 4、 配重 5、 发动机室 6、 设备室 9、 驾驶室 10。
     下部行驶体 2 通过使卷挂在行进方向左右两端部分的履带 P 旋转, 使液压挖掘机 1 前进或者后退, 并且在上面侧以能够旋转的状态安装有旋转台 3。
     旋转台 3 在下部行驶体 2 上能够任意方向旋转, 而且在上面安装有工作装置 4、 配 重 5、 发动机室 6、 驾驶室 10。
     工作装置 4 包括大臂 11、 安装在大臂 11 前端的小臂 12、 安装在小臂 12 前端的铲 斗 13。 在挖掘砂土、 沙砾等的土木施工现场, 工作装置 4 通过包含在未图示的液压回路的各 液压缸 11a, 12a, 13a 等, 一边使大臂 11、 小臂 12、 铲斗 13 等上下移动, 一边进行作业。
     配重 5 为例如在将钢板组装而形成的箱中放入铁屑或者混凝土等并加固而形成, 在进行挖掘等时, 为了使车体处于平衡而设置在旋转台 3 的发动机室 6 的后方。
     发动机室 6 配置在未图示的主架上的旋转台 3 的后端部且与配重 5 邻接。而且, 发动机室 6 形成有在其内部收纳发动机等的空间。发动机室 6 在其内部的收纳空间收纳后 冷却装置、 作为用于驱动下部行驶体 2 和工作装置 4 的动力源的发动机器等。
     设备室 9 配置在工作装置 4 的后方, 收容有未图示的燃料箱、 液压油箱、 操作阀等。驾驶室 10 是液压挖掘机 1 的操作人员乘降的操纵室, 配置在旋转台 3 上成为工作 装置 4 的侧方的左侧前部, 以便看得见工作装置 4 的前端部。而且, 如图 1 所示, 在驾驶室 10 的左侧面上安装有能够通过铰链 29, 30 开闭的乘降用门 20。
     铰链 29, 30 分别安装在形成于将乘降用门 20 和驾驶室 10 的侧壁部 19 连接的部 分中的上部和下部的凹部上。而且, 通过卡止机构 26( 后述 ) 以相对关闭状态打开 180 度 的状态卡止设置在驾驶室 10 的左侧面上的乘降用门 20。由此, 驾驶室 10 内的操作人员能 够在相对关闭状态将乘降用门 20 打开 180 度的状态下进行挖掘机 1 的操纵。
     [ 铰链 29, 30 的结构 ]
     (a) 基本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 用于乘降驾驶室 10 的乘降用门 20 通过铰链 29, 30 以可开闭的 状态安装在驾驶室 10 的侧面上。铰链 29, 30 分别安装在将乘降用门 20 和驾驶室 10 的侧 壁部 19 连接的部分中形成在从上下的端部隔着规定距离的内侧的切口部分。在此, 将在门 20 和侧壁部 19 中相互最接近的侧方的端部称为两部件的端部 20a, 19a 并进行说明。
     下面, 以在铰链 29, 30 中安装于上部的铰链 29 为例进行说明, 但是, 安装于下部的 铰链 30 的基本结构与铰链 29 相同。在下面的说明中, 将图 1 的左侧称为前侧, 将图 1 的右 侧称为后侧。 如图 2 和图 4 所示, 铰链 29 被设置成彼此连接乘降用门 20 和驾驶室 10 的侧壁部 19 的端部 20a, 19a。铰链 29 主要包括第一部件 31、 第二部件 32、 中间部件 33。铰链 29 为 具有两个转动轴 36, 37 的双轴型铰链。图 2 至图 4 表示门 20 被关闭时的铰链 29 的状态。
     第一部件 31 固定在侧壁部 19 上。由图可见, 第一部件 31 具有沿上下方向较长地 延长的形状。第一部件 31 在上下两侧具有用于转动自如地支承第一转动轴 36 的第一支撑 部 31a。
     第二部件 32 固定在门 20 上。如图所示, 第二部件 32 是沿上下方向较长地延长的 大致板状的部件。而且, 第二部件 32 在上下两侧具有用于转动自如地支承第二转动轴 37 的第二支撑部 32a。
     中间部件 33 具有大致长方形的板状本体。中间部件 33 还包括插入有构成第一转 动轴 36 的芯棒的轴筒 33a、 插入有构成第二转动轴 37 的芯棒的轴筒 33b。轴筒 33a 设置在 本体的后侧。轴筒 33b 设置在本体的前侧。第一转动轴 36 和第二转动轴 37 分别沿铅垂方 向上下延伸。
     在门 20 被关闭的状态下, 中间部件 33 和第二部件 32 大致平行地从第一部件 31 朝前侧延伸。在该状态下, 如图 5(a)、 图 6(a)、 图 7(a) 及图 8(a) 所示, 中间部件 33 沿着乘 降用门 20 和侧壁部 19 的外侧面配置。由图可见, 铰链 29( 即中间部件 33) 与门 20 的面构 成共面。
     如图 2 至图 4 所示, 第二转动轴 37 设置在门 20 的端部 20a 上, 而且, 第一转动轴 36 设置在从端部 20a 离开对应于中间部件 33 的宽度的规定距离的位置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 第一转动轴 36 的轴的过盈量小于第二转动轴 37 的轴的过盈量。 因此, 第二转动轴 37 的转动阻力小于第一转动轴 36 的转动阻力, 在开闭门 20 时, 第二转 动轴 37 的转动相比第一转动轴 36 的转动容易。作为调整轴的过盈量的技术, 考虑在轴筒 33a, 33b 内的局部轴套上设置小径部, 或者在轴筒 33a 内插入与轴套不同的部件即缩小过
     盈量的轴环。
     (b) 限动部件的结构
     接着, 采用图 6、 图 8 及图 9 说明限制各部件的转动角的限动部件。铰链 29 具有第 一限动部件 41, 42、 第二限动部件 43, 44。第一限动部件 41, 42 用于限制第一部件 31 和中 间部件 33 的相对转动角。第二限动部件 43, 44 用于限制中间部件和第二部件 32 的相对转 动角。
     (b-1) 第一限动部件
     第一限动部件 41, 42 将第一部件 31 和中间部件 33 的相对转动角限制成相对转动 角的最大值达到约 90 度, 具有门关闭侧限动部件 41 和门打开侧限动部件 42。
     门关闭侧限动部件 41 用于设置中间部件 33 相对第一部件 31 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时的极限位置, 将第一部件 31 的第一抵接部 51 和中间部件 33 的第二抵接部 52 组合而构 成。如图 4 所示, 第一抵接部 51 是形成在第一部件 31 的前侧面的上下方向中央部的突起。 如图 4 所示, 第二抵接部 52 是形成在中间部件 33 的背面的上下方向中央部的突起。如图 4 和图 8(a) 所示, 在门 20 被关闭的状态下, 第一抵接部 51 和第二抵接部 52 沿着第一转动 轴 36 的转动方向彼此抵接。
     门打开侧限动部件 42 用于设置中间部件 33 相对第一部件 31 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时的极限位置, 将第一部件 31 的第三抵接部 53 和中间部件 33 的第四抵接部 54 组合而构 成。如图 4 所示, 第三抵接部 53 是形成在第一部件 31 的前侧面的上侧部的突起。如图 3 所示, 第四抵接部 54 是形成在中间部件 33 的侧部的上侧部的突起。如图 6(b) 所示, 在相 对门 20 被关闭的状态打开门 20 为 180 度的状态下, 第三抵接部 53 和第四抵接部 54 沿着 第一转动轴 36 的转动方向彼此抵接。
     (b-2) 第二限动部件
     如图 8(b) 和图 9 所示, 第二限动部件 43, 44 将中间部件 33 和第二部件 32 的相对 转动最大角限制在约 90 度, 具有门关闭侧限动部件 43 和门打开侧限动部件 44。
     门关闭侧限动部件 43 用于设置第二部件 32 相对中间部件 33 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时的极限位置, 将第二部件 32 的第五抵接部 55 和中间部件 33 的第六抵接部 56 组合而构 成。如图 4 和图 9 所示, 第五抵接部 55 是设置在从第二部件 32 的背面的后侧部分的上下 方向两侧部分向后方延伸的一对突起 32b 上的剖面为圆形的销。该销由硬度比突起 32 材 料更大的硬质材料形成。因此, 第五抵接部 55 即使与螺栓的前端抵接也难以磨损。如图 4 和图 9 所示, 第六抵接部 56 是设置在中间部件 33 中的螺栓。在中间部件 33 上形成有从上 下方向两侧突出的突起 33c。在突起 33c 上形成有螺钉孔 33d, 在螺钉孔 33d 中螺纹接合有 螺栓。 更具体而言, 螺栓从正面螺纹结合在形成于中间部件 33 的突起 33c 的螺钉孔 33d 上, 前端向背面突出。如图 5(a) 和图 9 所示, 在门 20 被关闭的状态下, 第五抵接部 55 和第六 抵接部 56( 具体而言为螺栓的前端 ) 沿着第二转动轴 37 的转动方向彼此抵接。
     通过相对中间部件 33 转动, 作为第六抵接部 56 的螺栓在轴向上移动, 并调整其与 第五抵接部 55 的间隙角度。由此, 门关闭侧限动部件 43 的限制角度被调整。
     门打开侧限动部件 44 用于设置第二部件 32 相对中间部件 33 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时的极限位置, 将第二部件 32 的第七抵接部 57 和中间部件 33 的第八抵接部 58 组合而构 成。如图 4 所示, 第七抵接部 57 是形成于第二部件 32 的背面的后侧端部的上下方向中央部的突起。如图 3 所示, 第八抵接部 58 是形成于中间部件 33 的正面的前侧的上下方向中 央部的突起。如图 8(b) 所示, 在门 20 从关闭状态打开 180 度的状态下, 第七抵接部 57 和 第八抵接部 58 沿着第二转动轴 37 的转动方向彼此抵接。
     [ 卡止机构 26 的结构 ]
     如图 10 所示, 在门 20 被打开 180 度的完全打开的状态下, 卡止机构 26 使门 20 固 定在侧壁部 19 上, 由此在门打开状态下防止门 20 的晃动。如图 10 的 XI-XI 剖面图即图 11 所示, 卡止机构 26 具有设置在门 20 的外侧面的锁闩眼 27 和设置在侧壁部 19 上的锁闩板 28。锁闩眼 27 是 U 形部件, 从门 20 突出。锁闩板 28 在侧壁部 19 被支撑为转动自如, 如果 锁闩眼 27 抵接, 则该锁闩板 28 转动而与锁闩眼 27 卡合。该卡合状态能够通过操作内部手 柄 25 来解除。
     参照图 12 和图 13 详细说明卡止机构 26 的结构以及卡止动作和解除动作。图 12 表示锁闩眼 27 从卡止机构 26 脱离的解除状态。图 13 表示锁闩眼 27 卡止在卡止机构 26 的卡止状态。
     卡止机构 26 主要具有固定部件 61、 锁闩板 28、 限动板 71。固定部件 61 固定在侧 壁部 19 上, 并且转动自如地支撑锁闩板 28 和限动板 71。锁闩板 28 进行锁闩眼 27 对于固 定部件 61 的锁止和解锁。限动板 71 对锁闩板 28 的转动进行限制和解除限制。 固定部件 61 设置在侧壁部 19 上, 由上下的壁部 61a 和前后的壁部 61b 形成箱形 状。在上下的壁部 61a 的车辆外侧面上, 形成有用于收纳锁闩眼 27 的卡合凹部 61c。
     锁闩板 28 配置在固定部件 61 的内部, 通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转动部 62 转动 自如地支撑在固定部件 61 上。第一转动部 62 在图中位于相对卡合凹部 61c 斜向内侧的位 置。锁闩板 28 具有从第一转动部 62 附近向卡合凹部 61c 侧延伸的第一突出部 63。而且, 锁闩板 28 在自第一突出部 63 沿着逆时针方向隔着间隔的位置具有朝相同方向延伸的第二 突出部 65。在第一突出部 63 和第二突出部 65 之间形成具有凹形状的凹部 64。第一突出 部 63 和第二突出部 65 构成在图中整体形状沿着顺时针方向圆滑地弯曲的形状。而且, 锁 闩板 28 具有突出卡合部 66。突出卡合部 66 隔着第一转动部 62 形成在与第一突出部 63 相 反的一侧。突出卡合部 66 的顺时针方向一侧的面以凹状弯曲。突出卡合部 66 的逆时针方 向一侧的面构成为大致直线状的面以形成凹部 67。
     限动板 71 配置在锁闩板 28 的进一步靠近车辆内部的一侧。限动板 71 通过沿上 下方向延伸的第二转动部 72 转动自如地支撑在固定部件 61 上。限动板 71 具有从第二转 动部 72 附近向图中左侧延伸的第一延长部 73。 在第一延长部 73 的前端面上形成有前端凹 部 74。前端凹部 74 由两侧的前端凸部 74a 形成。而且, 第一延长部 73 的顺时针方向一侧 的面 73a 成为弯曲成凹状的凸轮面。限动板 71 具有从第二转动部 72 附近沿图中向右斜侧 延伸的第二延长部 75。第二延长部 75 从固定部件 61 突出。在第二延长部 75 的前端可转 动地连接有金属丝 76 的前端。在金属丝 76 上作用有来自内部手柄 25 的操作力。
     图 12 表示如下状态, 即来自金属丝 76 的操作力未作用于限动板 71, 其结果, 锁闩 眼 27 卡合在固定部件 61 的卡合凹部 61c 内, 被锁闩板 28 锁止。锁闩板 28 的第二突出部 65 位于锁闩眼 27 的车辆外侧。另外, 锁闩板 28 的突出卡合部 66 卡合在限动板 71 的前端 凹部 74。而且, 限动板 71 的前端凸部 74a 卡合在锁闩板 28 的凹部 67。在该状态下, 锁闩 板 28 不能逆时针转动。原因在于 : 即使外力作用于锁闩板 28 上, 从锁闩板 28 作用于限动
     板 71 的力未沿着转动限动板 71 的朝向作用。因此, 锁闩眼 27 不会从固定部件 61 脱落。
     接着, 如果操作人员操作门 20 的内部手柄 25, 则金属丝 76 被拉引。因此, 限动板 71 以第二转动部 72 为中心逆时针转动。由此, 锁闩板 28 和限动板 71 的卡合被解除。在 该状态下, 如果锁闩眼 27 向车辆外侧推压锁闩板 28 的第二突出部 65, 则锁闩板 28 以第一 转动部 62 为中心逆时针转动。其结果, 进入到图 13 的状态, 锁闩板 28 处于逆时针转动而 到头的状态。于是, 突出卡合部 66 被支撑在限动板 71 的第一延长部 73 的顺时针一侧的面 73a 上。
     即, 当乘降用门 20 的锁闩眼 27 从锁闩板 28 分离时保持图 13 的状态。然后, 当门 20 打开约 180 度时, 锁闩眼 27 移动到固定部件 61 的卡合凹部 61c 侧, 一边推压锁闩板 28 的第一突出部 63, 一边进入卡合凹部 61c。锁闩板 28 以第一转动部 62 为中心顺时针转动, 如图 12 所示, 在锁闩眼 27 抵接于卡合凹部 61c 的底部的状态下, 第二突出部 65 位于锁闩 眼 27 的外侧 ( 图 12)。
     [ 铰链 29, 30 的动作 ]
     接着, 说明乘降用门 20 开闭时的铰链 29, 30 的动作。图 5(a)、 图 6(a)、 图 7(a)、 图 8(a) 表示门 20 的关闭状态。图 5(b)、 图 6(b)、 图 7(b)、 图 8(b) 表示门 20 打开 180 度的状 态。在各图中采用双点划线来表示门 20 打开 90 度时的部件的姿态。 (a) 打开动作
     如图 8(a) 所示, 在乘降用门 20 被关闭的状态下, 中间部件 33 在第一限动部件 41, 42 的门关闭侧限动部件 41 的作用下不能相对第一部件 31 顺时针转动。另外, 如图 5(a) 所 示, 第二部件 32 在第二限动部件 43, 44 的门关闭侧限动部件 43 的作用下不能相对中间部 件 33 顺时针转动。
     如果液压挖掘机 1 的操作人员从该状态打开乘降用门 20, 首先如图 8(b) 所示, 乘 降用门 20 以第二转动轴 37 为转动中心转动。即, 第二部件 32 相对中间部件 33 逆时针转 动。因此, 中间部件 33 相对第一部件 31 不转动, 但是, 第二部件 32 相对中间部件 33 转动。 此时, 在第二限动部件 43, 44 的门关闭侧限动部件 43 中, 第五抵接部 55 自第六抵接部 56 离开。
     如果操作人员进一步打开乘降用门 20 而使第二部件 32 相对中间部件 33 转动 90 度, 则如图 8(a) 所示, 在第二限动部件 43, 44 的门打开侧限动部件 44 中, 第八抵接部 58( 双 点划线 ) 抵接在第七抵接部 57。
     如果操作人员再进一步打开乘降用门 20, 则第二部件 32 和中间部件 33 成为一体, 并以第一转动轴 36 为转动中心相对第一部件 31 转动。即, 第二转动轴 37 也与中间部件 33 等一起移动。其结果, 在第一限动部件 41, 42 的门关闭侧限动部件 41 中, 第二抵接部 52 自 第一抵接部 51 离开。
     如果操作人员进一步打开乘降用门 20, 如图 6(b) 所示, 在第一限动部件 41, 42 的 门打开侧限动部件 42 中, 第三抵接部 53 与第四抵接部 54 抵接。由此, 第二部件 32 和中间 部件 33 停止相对第一部件 31 进行的转动。在该状态下, 中间部件 33 相对第一部件 31 转 动 90 度, 进而第二部件 32 相对中间部件 33 转动 90 度。因此, 第二部件 32 相对第一部件 31 转动 180 度。
     由此, 乘降用门 20 相对侧壁部 19 处于打开 180 度的状态, 结束门的打开动作。
     在该状态下, 乘降用门 20 处于相对侧壁部 19 平行的完全打开状态。 然后, 如图 11 所示, 在卡止机构 26 中, 门 20 的锁闩眼 27 卡止在侧壁部 19 的锁闩板 28 上。即, 乘降用门 20 固定在侧壁部 19 上。由于铰链 29 对于角度的限制精度高, 因此, 卡止机构 26 将门 20 可 靠地卡止在侧壁部 19 上。换言之, 在卡止机构 26 中, 锁闩眼 27 准确地移动到锁闩板 28 的 位置。
     下面, 参照立体图简明易懂地说明驾驶室 10 的整体和铰链 29 的结构, 并说明上述 乘降用门 20 的打开动作。
     首先, 说明在驾驶室 10 中从如 15 图所示的关闭乘降用门 20 的状态, 经过如图 16 所示的将乘降用门 20 打开 90 度的状态, 完成如图 17 所示的将乘降用门 20 打开 180 度的 状态时的铰链 29 的动作。图 15 至图 17 中的箭头表示下面将要说明的各附图 ( 图 18 至图 23) 的所示方向。
     即, 图 18 是从图 15 的 A 方向看到的铰链 29 的立体图。图 19 是从图 16 的 B 方向 看到的铰链 29 的立体图。图 20 是从图 17 的 C 方向看到的铰链 29 的立体图。
     在此, 说明铰链 29 中的各部件的动作, 但是, 该说明同样适用于铰链 30。
     即, 如果将图 18 所示的处于关闭状态的乘降用门 20 打开, 则根据第一转动轴 36 和第二转动轴 37 的过盈量 ( 转动阻力 ) 之差, 以第二转动轴 37 为转动中心, 第二部件 32( 乘降用门 20) 相对中间部件 33 转动。此时, 如图 19 所示, 如果第二部件 32( 乘降用门 20) 相对中间部件 33 转动约 90 度, 则第二部件 32 侧的第七抵接部 57 抵接在中间部件 33 侧的第八抵接部 58, 并结束两部件 32, 33 之间的转动。 接着, 如果进一步打开图 19 所示的打开了约 90 度的乘降用门 20, 则第二部件 32 和中间部件 33 成为一体, 以第一转动轴 36 为转动中心, 相对第一部件 31 转动。然后, 在第 二部件 32( 乘降用门 20) 和中间部件 33 成为一体的状态下, 如果中间部件 33 相对第一部 件 31 转动 ( 第二部件 32 相对第一部件 31 转动约 180) 约 90 度, 则中间部件 33 的第四抵 接部 54 抵接在第一部件 31 的第三抵接部 53( 参照图 20), 并结束两部件 31, 33 之间的以第 一转动轴 36 为中心的转动。
     通过以上顺序, 乘降用门 20 相对侧壁部 19 处于打开 180 度的状态, 结束乘降用门 20 的打开动作。
     在此, 在乘降用门 20 相对侧壁部 19 打开 180 度的状态下, 如图 24 所示, 乘降用门 20 的面与侧壁部 19 的面之间的间隙 S 大小为 10 ~ 40mm。而且, 该间隙 S 与中间部件 33 中的连接部分的宽度 d 相等。即, 在乘降用门 20 打开 180 度的状态下, 由于中间部件 33 相 对侧壁部 19 的面处于打开 90 度的状态, 因此, 中间部件 33 的连接部分的宽度 d 就直接成 为乘降用门 20 与侧壁部 10 之间的间隙 S 的大小。
     由此, 在开闭乘降用门 20 时, 能够可靠地防止操作人员的手指被夹住。而且, 通过 调整中间部件 33 的连接部分的宽度 d 的大小, 能够容易设定乘降用门 20 与侧壁部 19 之间 的间隙 S 的大小。
     (b) 关闭动作
     如图 6(b) 所示, 在乘降用门 20 被完全打开的状态下, 在第一限动部件 41, 42 的门 打开侧限动部件 42 的作用下, 中间部件 33 不能相对第一部件 31 逆时针转动。而且, 如图 8(b) 所示, 在第二限动部件 43, 44 的门打开侧限动部件 44 的作用下, 第二部件 32 不能相对
     中间部件 33 逆时针转动。
     如果操作人员从该状态关闭乘降用门 20, 首先乘降用门 20 以第二转动轴 37 为转 动中心转动。即, 第二部件 32 相对中间部件 33 顺时针转动。因此, 中间部件 33 相对第一 部件 31 不改变姿态, 但是, 第二部件 32 相对中间部件 33 转动。此时, 在第二限动部件 43, 44 的门打开侧限动部件 44 中, 第八抵接部 58 自第七抵接部 57 离开。
     如果操作人员进一步打开乘降用门 20, 则第二部件 32 相对中间部件 33 转动 90 度。此时, 在第二限动部件 43, 44 的门关闭侧限动部件 43 中, 第五抵接部 55 抵接在第六抵 接部 56( 参照图 5)。
     如果操作人员进一步关闭乘降用门 20, 则第二部件 32 和中间部件 33 成为一体, 并以第一转动轴 36 为转动中心相对第一部件 31 转动。即, 第二转动部件 37 也与中间部件 33 等部件一起移动。其结果, 在第一限动部件 41, 42 的门打开侧限动部件 42 中, 第三抵接 部 53 自第四抵接部 54 离开。
     如果操作人员进一步关闭乘降用门 20, 则在第一限动部件 41, 42 的门关闭侧限动 部件 41 中, 第二抵接部 52 抵接在第一抵接部 51。由此, 第二部件 32 和中间部件 33 停止相 对第一部件 31 的转动。
     通过以上的操作, 门 20 处于关闭状态, 结束门的关闭动作。
     如上所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 由于第二转动轴 37 中的轴的过盈量小于第一转动轴 36, 因此, 在门的打开动作中, 能够经由仅将第二部件 32 转动的第一阶段以及将第二部件 32 和中间部件 33 转动的第二阶段, 将乘降用门 20 分阶段地打开到完全打开状态。 而且, 在 门的关闭动作中, 也能够经由仅将第二部件 32 转动的第一阶段以及将第二部件 32 和中间 部件 33 转动的第二阶段, 将乘降用门 20 分阶段地关到关闭状态。
     下面, 参照立体图 ( 图 21 至图 23) 简明易懂地说明驾驶室 10 整体和铰链 29 的结 构并说明上述乘降用门 20 的关闭动作。
     图 21 是在将图 17 所示的乘降用门 20 打开 180 度的状态下从驾驶室后方看到的 铰链 29 的立体图。图 22 是从图 16 所示的 E 方向看到的铰链 29 的立体图。图 23 是在将 图 15 所示的乘降用门关闭的状态下从驾驶室室内侧看到的铰链 29 的立体图。
     即, 如图 21 所示, 如果关闭被打开 180 度的乘降用门 20, 则第二部件 32( 乘降用 门 20) 以第二转动轴 37 为转动中心相对中间部件 33 转动。此时, 如图 22 所示, 如果第二 部件 32( 乘降用门 20) 相对中间部件 33 转动约 90 度, 则设置在第二部件 32 侧的突起 32b 的前端部分的第五抵接部 55 抵接于中间部件 33 侧的第六抵接部 56, 结束两部件 32, 33 之 间的转动 ( 参照图 20)。
     接着, 如果进一步关闭图 22 所示的被关闭 90 度的乘降用门 20, 则第二部件 32 和 中间部件 33 成为一体, 并以第一转动轴 36 为转动中心相对第一部件 31 转动。然后, 如果 被一体化的第二部件 32( 乘降用门 20) 和中间部件 33 相对第一部件 31 转动 90 度, 则中间 部件 33 的第二抵接部 52 抵接在第一部件 31 的第一抵接部 51, 结束两部件 31, 33 之间的转 动。此时, 如图 23 所示, 第二部件 32( 乘降用门 20) 处于相对第一部件 31( 侧壁部 19) 转 动 0 度的关闭状态。
     通过以上顺序, 乘降用门 20 从相对侧壁部 19 打开 180 度的打开状态转变成关闭 状态, 结束门的关闭动作。< 参考例 >
     在采用双轴铰链的情况下, 当把门从关闭状态打开 180 度而完全打开时, 如果不 对转动角进行限制, 则有时不能确定锁闩眼相对壁的卡合部件的相对位置。 因此, 有可能不 能将门的锁闩眼在一定位置卡止在壁的卡合部件上。
     图 14 是表示采用了双轴铰链的门的开闭结构的示意图。
     双轴铰链 133 具有设置在车辆的侧壁部 119 上的第一转动轴 136、 设置在门 120 的 端部上的第二转动轴 137。在门 120 上设置有锁闩眼 127。在门 120 从关闭状态被打开约 180 度与侧壁部 119 平行的状态下, 锁闩眼 127 靠近与卡合部件 126 卡合的位置。
     但是, 如图 14(a) 所示, 在第一转动轴 136 的转动角超过 90 度而第二转动轴 137 的 转动角未到 90 度的情况下, 或者, 如图 14(b) 所示, 在第一转动轴 136 的转动角未到 90 度 而第二转动轴 137 的转动角超过 90 度的情况下, 即使门 120 与侧壁部 119 平行, 锁闩眼 127 也不与卡合部件 126 的位置一致。因此, 在该情况下, 需要进行将门 120 沿着侧壁部 119 移 动而将锁闩眼 127 与卡合部件 126 对准的调整作业。
     [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 ]
     (1)
     在由壁包围驾驶席的周围且将用于操作人员乘降的门 20 以相对壁转动而打开的 方式安装的驾驶室 10 中设置有铰链 29。铰链 29 具有第一部件 31、 第二部件 32、 中间部件 33、 第一限动部件 41, 42 和第二限动部件 43, 44。第一部件 31 固定在侧壁部 19 上。第二 部件 32 固定在门 20 上。中间部件 33 分别绕第一转动轴 36 和第二转动轴 37 转动自如地 连接在第一部件 31 和第二部件 32 上。第一限动部件 41, 42 包括用于将第一部件 31 和中 间部件 33 的转动角限制在第一角度且在转动方向上彼此抵接的部分 ( 第一至第四抵接部 51 ~ 54)。第二限动部件 43, 44 包括用于将第二部件 32 和中间部件 33 的转动角限制在第 二角度且在在转动方向上彼此抵接的部分 ( 第五至第八抵接部 55 ~ 58)。 以将第一角度和 第二角度相加的角度转动乘降用门 20 而使其完全打开的位置和门 20 的锁闩眼 27 卡合在 作为设置于侧壁部 19 上的卡止部件的锁闩板 28 的卡止位置一致。
     在该建筑机械的驾驶室 10 中, 在将门 20 相对侧壁部 19 开闭时, 第一部件 31 和中 间部件 33 进行相对转动, 进而第二部件 32 和中间部件 33 进行相对转动。由此, 门 20 能够 以较大的角度相对侧壁部 19 进行转动。而且, 第一部件 31 和中间部件 33 的转动角度被第 一限动部件 41, 42 限制, 第二部件 32 和中间部件 33 的转动角度被第二限动部件 43, 44 限 制。由此, 能够进行门 20 相对侧壁部 19 的定位, 因此, 不需要相对锁闩板 28 的位置调整门 20 的锁闩眼 27 的位置。
     而且, 以将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相加的角度约 180 度转动打开门 20 的完全打开位 置和门 20 的锁闩眼 27 卡合在设置于壁上的卡止机构 26 的卡止位置相一致。
     (2)
     第一转动轴 36 的转动角度为约 90 度, 第二转动角 37 的转动角度为约 90 度。在 该建筑机械的驾驶室 10 中, 使中间部件 33 相对第一部件 31 转动约 90 度 ( 例如图 6(b)) 且使第二部件 32 相对中间部件 33 转动约 90 度 ( 例如图 8(b)), 其结果, 门 20 处于相对侧 壁部 19 转动打开约 180 度的状态。如图 6(b) 所示, 在门打开侧限动部件 42 中, 第三抵接 部 53 与第四抵接部 54 抵接, 如图 8(b) 所示, 在门打开侧限动部件 44 中第七抵接部 57 与第八抵接部 58 抵接。
     (3)
     在铰链 29 中, 第一限动部件 41, 42 的各部分 ( 第一至第四抵接部 51 ~ 54) 设置 在第一部件 31 和中间部件 33 上, 第二限动部件 43, 44 的各部分 ( 第五至第八抵接部 55 ~ 58) 设置在第二部件 32 和中间部件 33 上。
     在该建筑机械的驾驶室 10 中, 由于在中间部件 33 上设置有第一限动部件 41, 42 抵接的部分 ( 第一至第四抵接部 51 ~ 54) 和第二限动部件 43, 44 抵接的部分 ( 第五至第 八抵接部 55 ~ 58), 因此无需设置第一部件 31 和第二部件 32 彼此抵接的抵接部。
     (4)
     在将门 20 关闭的状态下, 铰链 29 相对侧壁部 19 的外侧面位于内侧或者位于与侧 壁部 19 的外侧面形成共面的位置。
     更详细而言, 在将门关闭的状态下, 为了不使铰链从驾驶室的外表面突出, 将铰链 安装成使铰链的最外侧的假想面位于驾驶室的侧壁部和门的外侧面的内侧, 或者与驾驶室 的侧壁部和门的外侧面形成共面的位置。
     在该建筑机械的驾驶室 10 中, 在将门 20 关闭的状态下, 铰链 29 不会从门 20 的开 放侧的面突出。其结果, 铰链不会以使其部件突出的方式安装在驾驶室的外侧的面上, 因 此, 能够避免铰链结构导致输送限制等问题。 (5)
     第一转动轴 36 设置在从侧壁部 19 的端部 19a 离开中间部件 33 的宽度的位置上, 第二转动轴 37 设置在门 20 的端部 20a 上。
     在该建筑机械的驾驶室中, 由于第二转动轴 37 设置在门 20 的端部 20a 上, 因此, 当门被完全打开时, 门 20 的端部 20a 不会从驾驶室 10 的乘降口突出而使开口变狭窄, 并 且, 由于第一转动轴 36 被设置在从侧壁部 19 的端部 19a 离开中间部件 33 的宽度的位置上, 因此, 在充分缩短中间部件 33 的宽度的基础上避免在门 20 与侧壁之间产生不必要的间隙。
     (6)
     第一转动轴 36 和第二转动轴 37 的过盈量不同, 因此, 在对门 20 进行关闭时规定 了第一转动轴 36 和第二转动轴 37 的转动顺序。在该建筑机械的驾驶室 10 中, 由于规定了 第一转动轴 36 和第二转动轴 37 的转动顺序, 因此, 能够使门 20 稳定地进行开闭动作。
     [ 其他实施方式 ]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在上述实施方式, 在不脱 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说明了将中间部分 33 沿着乘降用门 20 和侧壁部 19 的外侧面 配置的例子, 但是, 本发明并不限定在该例子。
     例如, 可以使中间部件 33 配置在相对乘降用门 20 和侧壁部 19 的外侧面靠内侧的 位置。该情况下, 由于也能够在铰链结构中消除从驾驶室 10 的外侧面进一步向外侧突出的 部分, 因此, 也能够容易消除在搬运驾驶室时的输送限制等问题。
     但是, 在驾驶室的外观上, 优选在铰链部分中不设置台阶的结构, 因此, 如上述实 施方式那样, 更优选为将中间部件 33 沿着乘降用门 20 等外表面配置的结构。
     (B)
     如图 5 至图 8 所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作为将乘降用门 20 分阶段地进行开闭的 例子, 说明了先使第二转动轴 37 转动的第一阶段和之后使第一转动轴 36 转动的第二阶段 的情况。但是, 本发明并不限定在该例子。
     例如, 作为将乘降用门 20 分阶段地进行开闭的例子, 可以设置先转动第一转动轴 36 的第一阶段和之后转动第二转动轴 37 的第二阶段。
     而且, 在同时转动第一转动轴 36 和第二转动轴 37 且转动角度不一样的情况下, 可 以构成为暂时同时转动。
     另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说明了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均转动 90 度的情况, 但是, 只要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的总转动角度为 180 度, 就不限定于该 90 度。
     (C)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说明了在用于开闭安装在液压挖掘机 1 的驾驶室 10 的乘降用 门 20 的铰链 29, 30 上采用本发明的铰链结构的例子, 但是, 本发明并不限定在该例子。
     例如, 将本发明的铰链结构也可以采用在用于开闭安装在起重机车辆、 推土机、 轮 式装载机、 机动平地机等其他建筑机械的驾驶室门的铰链上。 特别是, 如上述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 起重机车辆那样, 优选采用在安装于驾驶 中以完全打开乘降用门的状态进行作业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上。
     (D)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作为抵接在螺栓前端的对方侧部件采用了由硬质材料形成的 销, 但是, 本发明并不限定在该销。例如, 除了销以外, 该部件可以具有球状等其他形状。而 且, 可以在中间部件的一部分上设置突起并在该突起部分上实施镀覆硬质铬等表面处理。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由于具有能够确保铰链的较打的开闭角度且充分提 高限动部件的角度精度的效果, 因此, 能够广泛适用于各种建筑机械的驾驶室上。
    

建筑机械的驾驶室.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建筑机械的驾驶室.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建筑机械的驾驶室.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机械的驾驶室.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机械的驾驶室.pdf(4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187038A43申请公布日20110914CN102187038ACN102187038A21申请号200980141305122申请日20091027279412/0820081030JPE02F9/16200601B60J5/00200601B60J5/04200601E05D3/0620060171申请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地址日本东京都72发明人名村晴秀杉本浩和辻交堂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代理人岳雪兰54发明名称建筑机械的驾驶室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机械的驾驶室,该驾驶室10具有铰链29。铰链29的第一部件31固定在侧壁部19上,第二。

2、部件32固定在门20上,中间部件33绕第一转动轴36和第二转动轴37转动自如地连接在第一部件31和第二部件32上。第一限动部件41,42将第一部件31和中间部件33的转动角度限制在第一角度。第一限动部件43,44将第二部件32和中间部件33的转动角度限制在第二角度。以将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相加得到的角度转动打开乘降用门20的完全打开位置和门20的锁闩眼27卡合在设置于侧壁部19上的锁闩板28的卡止位置一致。30优先权数据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10419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09/06840120091027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0/050469JA201。

3、00506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4页附图22页按照条约第19条修改的权利要求书1页按照条约第19条修改的声明或说明1页CN102187042A1/1页21一种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由壁部包围驾驶席的周围,用于操作人员乘降的门通过铰链被安装成相对所述壁部能够转动,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铰链,具有固定在所述壁部上的第一部件、固定在所述门上的第二部件、配置在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的中间部件、以能够转动的状态连接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中间部件的第一转动轴、以能够转动的状态连接所述第二部件和所述中间部件的第二转动轴,所述铰链分别安装在从所述门的。

4、上下端部仅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上;所述壁部,在所述壁部的外侧面上形成有第一切口部;所述门,在所述门的外侧面上形成有第二切口部;所述第一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切口部上,所述第二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切口部上,在使所述门处于关闭的状态下,所述铰链的最外侧的假想面与所述壁部及所述门的外表面构成大致同一平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被配置成使所述第一部件的安装面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外周面的距离和所述第一切口部的深度大致一致,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门的端面接近而配置。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限动部件,将所述中间部件相对所述第一部件的转动角。

5、度限制在第一角度;第二限动部件,将所述中间部件相对所述第二部件的转动角度限制在第二角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件的连接部分的宽度与所述门处于完全打开状态下所述门和所述壁部之间的间隙大小一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件的连接部分的宽度为1040MM。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为90度,所述第二角度为90度。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设置在相距所述壁的端部的距离与所述中间部件的宽度对应的位置上,所述第二转动轴设置在所述门的端部上。权利要求书CN10。

6、2187038ACN102187042A1/14页3建筑机械的驾驶室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具有用于将门安装成相对壁能够打开180度的铰链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背景技术0002由于液压挖掘机等建筑机械在将门打开180度的完全打开的状态下进行作业,因此,需要将门转动180度。但是,如果通过单轴铰链使门转动180度,则导致铰链的转动轴从门或壁的表面突出例如,照专利文献1。0003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桁架结构栅栏的后方端部栅栏的厚度部分上设置双轴铰链以使栅栏转动的结构。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57245号公报0005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88885号公报0006但是,从应对输送。

7、限制和外观上考虑,不优选铰链的转动轴突出的结构,而是优选避免形成突出的部分的结构。0007在专利文献2中,双轴铰链能够容易安装在栅栏的具有平坦部的后方端部上,但是,如果将该双轴铰链应用在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的门上,则需要确保门的厚度以便设置用于安装双轴铰链的平坦部。但是,如前所述,当转动180度打开门时,如果门的厚度大,则导致门与壁之间的间隙变小。进而,为了应对输送限制而车整体宽度存在局限性,因此,在驾驶室室内侧需要设置与门的厚度相应的空间,导致使操作人员的活动空间狭小。发明内容0008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使门打开180度的铰链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当完全关闭门时铰链不会从驾驶室外表面突。

8、出,外观性高,并且能够应对输送限制。0009第一发明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由壁部包围驾驶席的周围,用于使操作人员乘降的门通过铰链被安装成相对壁部能够转动,其特征在于,包括铰链、壁部和门。铰链具第一及第二部件、中间部件和第一及第二转动轴,分别安装在从门的上下端部仅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上。第一部件固定在壁部上。第二部件固定在门上。中间部件配置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第一转动轴以能够转动的状态连接第一部件和中间部件。第二转动轴以能够转动的状态连接第二部件和中间部件。壁部在其外侧面上形成有固定第一部件的第一切口部。门在其外侧面上形成有固定第二部件的第二切口部。另外,在使门处于关闭的状态下,铰链的最外侧的。

9、假想面与壁部及门的外表面构成大致同一平面。0010在该建筑机械的驾驶室中,在门的外侧面及驾驶室的侧壁部上设置切口部,尽可能地将双轴铰链安装成铰链的安装部件不会从驾驶室的外表面突出。0011由此,在相对壁开闭门时,中间部件相对第一部件转动,而且第二部件相对中间部件转动。然后,通过将铰链的第一及第二部件分别固定在形成于壁部侧和门侧的第一及第二切口部上,能够避免在门处于关闭状态下铰链从外周面突出,其结果,能够使铰链的结构说明书CN102187038ACN102187042A2/14页4避免遇到输送限制等问题,能够提高驾驶室的外观性。0012第二发明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在第一发明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的基础。

10、上,第一转动轴被配置成使第一部件的安装面与第一转动轴的外周面的距离和第一切口部的深度大致一致。第二转动轴与门的端面接近而配置。0013由此,能够将铰链安装成在关闭门的状态下尽可能地使第一转动轴的外周面不会从壁部的外表面突出。0014第三发明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在第一或第二发明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第一限动部件和第二限动部件,该第一限动部件将中间部件相对第一部件的转动角度限制在第一角度,该第二限动部件将中间部件相对第二部件的转动角度限制在第二角度。0015在此,中间部件相对第一部件的相对转动角度通过第一限动部件来限制,第二部件相对中间部件的相对转动角度通过第二限动部件来限制。001。

11、6由此,由于能够将门相对壁部定位,因此,不需要相对壁部侧的锁闩板调整锁闩眼的位置,能够在壁部上可靠地固定门,其中,锁闩眼用于在壁部上临时固定完全打开状态下的门。0017第四发明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在第三发明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的基础上,中间部件的连接部分的宽度与门处于完全打开状态下门和壁部之间的间隙大小一致。0018由此,通过规定中间部件的连接部分的宽度尺寸,能够确保形成在完全打开状态下的门与壁部之间的合适大小的间隙,以避免发生夹手。0019第五发明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在第四发明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的基础上,中间部件的宽度为1040MM。0020由此,能够将完全打开状态下的门与壁部之间的间隙设定成合适。

12、的大小,以避免发生夹手并且门从驾驶室侧面较大地突出。0021第六发明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在第三发明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的基础上,第一角度为90度,第二角度为90度。0022在该建筑机械的驾驶室中,能够通过使中间部件相对第一部件转动90度且使第二部件相对中间部件转动90度,使门处于相对壁转动而打开约180度的状态。0023第七发明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在第一或第二发明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的基础上,第一转动轴设置在从壁的端部离开中间部件的宽度的位置上,第二转动轴设置在门的端部上。0024在此,由于第二转动轴被设置在门的端部上,因此,在门被完全打开时门的端部不会向驾驶室的乘降口突出而使开口狭小。由于第一转动轴。

13、被设置在从壁的端部离开中间部件的宽度的位置上,因此,能够充分缩短中间部件的长度,避免在门与壁之间生成不必要的间隙。附图说明0025图1是表示安装有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驾驶室的液压挖掘机整体结构的立体图;0026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铰链结构的侧视图;0027图3是从正面看到的铰链结构的立体图;说明书CN102187038ACN102187042A3/14页50028图4是从背面看到的铰链结构的立体图;0029图5是图2的VV剖面图,图5A表示门关闭着的状态的图,图5B表示门打开180度的状态的图;0030图6是图2的VIVI剖面图,图6A表示门关闭着的状态的图,图6B表示门打开180度的状态的。

14、图;0031图7是图2的VIIVII剖面图,图7A表示门关闭着的状态的图,图7B表示门打开180度的状态的图;0032图8是图2的VIIIVIII剖面图,图8A表示门关闭着的状态的图,图8B表示门打开180度的状态的图;0033图9是用于说明第二限动部件的门关闭侧限动部件的调整部件的示意图;0034图10是完全打开门的状态下的驾驶室的侧视图;0035图11是图10的XIXI剖面图,表示锁闩眼和锁闩板的卡合状态;0036图12是表示卡止部结构的图,特别表示锁止锁闩眼的状态;0037图13是表示卡止部结构的图,特别表示拉拽金属丝以解除锁止的状态;0038图14是利用现有的双轴铰链完全打开门的状态的。

15、示意图;0039图15是表示关闭安装在图1的液压挖掘机的驾驶室门的状态的立体图;0040图16是表示图1的驾驶室门打开90度状态的立体图;0041图17是表示图1的驾驶室门打开180度状态的立体图;0042图18是从驾驶室外侧看到的图15的门关闭状态下的铰链结构的立体图;0043图19是从驾驶室外侧看到的图16的门打开90度状态下的铰链结构的立体图;0044图20是从驾驶室外侧看到的图17的门打开180度状态下的铰链结构的立体图;0045图21是从驾驶室内侧看到的图17的门打开180度状态下的铰链结构的立体图;0046图22是从驾驶室内侧看到的图16的门关闭90度状态下的铰链结构的立体图;00。

16、47图23是从驾驶室内侧看到的图15的门关闭状态下的铰链结构的立体图;0048图24是图17所示的门打开180度状态下的门与侧壁部之间的间隙大小和中间部件的连接部分的宽度之间的关系的剖面图。0049附图标记说明00501液压挖掘机建筑机械00512下部行驶体00523旋转台00534工作装置00545配重00556发动机室00569设备室005710驾驶室005811大臂005911A液压缸006012小臂006112A液压缸说明书CN102187038ACN102187042A4/14页6006213铲斗006313A液压缸006419侧壁部壁006519A端部006620乘降用门门0067。

17、20A端部006825内部手柄006926卡止机构007027锁闩眼007128锁闩板卡合部件007229铰链007330铰链007431第一部件007531A第一支撑部007632第二部件007732A第二支撑部007832B突起007933中间部件008033A轴筒008133B轴筒008233C突起008333D螺钉孔008436第一转动轴008537第二转动轴008641门关闭侧限动部件第一限动部件008742门打开侧限动部件第一限动部件008843门关闭侧限动部件第二限动部件008944门打开侧限动部件第二限动部件009051第一抵接部抵接部009152第二抵接部抵接部009253第。

18、三抵接部抵接部009354第四抵接部抵接部009455第五抵接部抵接部009556第六抵接部抵接部009657第七抵接部抵接部009758第八抵接部抵接部009861固定部件009961A壁部010061B侧壁部说明书CN102187038ACN102187042A5/14页7010161C卡合凹部010262第一转动部010363第一突出部010464凹部010565第二突出部010666突出卡合部010767凹部010871限动板010972第二转动部011073第一延长部011173A顺时侧的面011274前端凹部011374A前端凸部011475第二延长部011576金属丝0116AF。

19、方向0117D宽度0118S间隙具体实施方式0119第一实施方式0120对于安装有采用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铰链结构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的液压挖掘机1,采用图1说明如下。0121液压挖掘机1的整体结构0122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1包括下部行驶体2、旋转台3、工作装置4、配重5、发动机室6、设备室9、驾驶室10。0123下部行驶体2通过使卷挂在行进方向左右两端部分的履带P旋转,使液压挖掘机1前进或者后退,并且在上面侧以能够旋转的状态安装有旋转台3。0124旋转台3在下部行驶体2上能够任意方向旋转,而且在上面安装有工作装置4、配重5、发动机室6、驾驶室10。0125工作装置4包括大臂11。

20、、安装在大臂11前端的小臂12、安装在小臂12前端的铲斗13。在挖掘砂土、沙砾等的土木施工现场,工作装置4通过包含在未图示的液压回路的各液压缸11A,12A,13A等,一边使大臂11、小臂12、铲斗13等上下移动,一边进行作业。0126配重5为例如在将钢板组装而形成的箱中放入铁屑或者混凝土等并加固而形成,在进行挖掘等时,为了使车体处于平衡而设置在旋转台3的发动机室6的后方。0127发动机室6配置在未图示的主架上的旋转台3的后端部且与配重5邻接。而且,发动机室6形成有在其内部收纳发动机等的空间。发动机室6在其内部的收纳空间收纳后冷却装置、作为用于驱动下部行驶体2和工作装置4的动力源的发动机器等。。

21、0128设备室9配置在工作装置4的后方,收容有未图示的燃料箱、液压油箱、操作阀等。说明书CN102187038ACN102187042A6/14页80129驾驶室10是液压挖掘机1的操作人员乘降的操纵室,配置在旋转台3上成为工作装置4的侧方的左侧前部,以便看得见工作装置4的前端部。而且,如图1所示,在驾驶室10的左侧面上安装有能够通过铰链29,30开闭的乘降用门20。0130铰链29,30分别安装在形成于将乘降用门20和驾驶室10的侧壁部19连接的部分中的上部和下部的凹部上。而且,通过卡止机构26后述以相对关闭状态打开180度的状态卡止设置在驾驶室10的左侧面上的乘降用门20。由此,驾驶室10。

22、内的操作人员能够在相对关闭状态将乘降用门20打开180度的状态下进行挖掘机1的操纵。0131铰链29,30的结构0132A基本结构0133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乘降驾驶室10的乘降用门20通过铰链29,30以可开闭的状态安装在驾驶室10的侧面上。铰链29,30分别安装在将乘降用门20和驾驶室10的侧壁部19连接的部分中形成在从上下的端部隔着规定距离的内侧的切口部分。在此,将在门20和侧壁部19中相互最接近的侧方的端部称为两部件的端部20A,19A并进行说明。0134下面,以在铰链29,30中安装于上部的铰链29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安装于下部的铰链30的基本结构与铰链29相同。在下面的说明中,将图。

23、1的左侧称为前侧,将图1的右侧称为后侧。0135如图2和图4所示,铰链29被设置成彼此连接乘降用门20和驾驶室10的侧壁部19的端部20A,19A。铰链29主要包括第一部件31、第二部件32、中间部件33。铰链29为具有两个转动轴36,37的双轴型铰链。图2至图4表示门20被关闭时的铰链29的状态。0136第一部件31固定在侧壁部19上。由图可见,第一部件31具有沿上下方向较长地延长的形状。第一部件31在上下两侧具有用于转动自如地支承第一转动轴36的第一支撑部31A。0137第二部件32固定在门20上。如图所示,第二部件32是沿上下方向较长地延长的大致板状的部件。而且,第二部件32在上下两侧具。

24、有用于转动自如地支承第二转动轴37的第二支撑部32A。0138中间部件33具有大致长方形的板状本体。中间部件33还包括插入有构成第一转动轴36的芯棒的轴筒33A、插入有构成第二转动轴37的芯棒的轴筒33B。轴筒33A设置在本体的后侧。轴筒33B设置在本体的前侧。第一转动轴36和第二转动轴37分别沿铅垂方向上下延伸。0139在门20被关闭的状态下,中间部件33和第二部件32大致平行地从第一部件31朝前侧延伸。在该状态下,如图5A、图6A、图7A及图8A所示,中间部件33沿着乘降用门20和侧壁部19的外侧面配置。由图可见,铰链29即中间部件33与门20的面构成共面。0140如图2至图4所示,第二转。

25、动轴37设置在门20的端部20A上,而且,第一转动轴36设置在从端部20A离开对应于中间部件33的宽度的规定距离的位置上。014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轴36的轴的过盈量小于第二转动轴37的轴的过盈量。因此,第二转动轴37的转动阻力小于第一转动轴36的转动阻力,在开闭门20时,第二转动轴37的转动相比第一转动轴36的转动容易。作为调整轴的过盈量的技术,考虑在轴筒33A,33B内的局部轴套上设置小径部,或者在轴筒33A内插入与轴套不同的部件即缩小过说明书CN102187038ACN102187042A7/14页9盈量的轴环。0142B限动部件的结构0143接着,采用图6、图8及图9说明限制各部。

26、件的转动角的限动部件。铰链29具有第一限动部件41,42、第二限动部件43,44。第一限动部件41,42用于限制第一部件31和中间部件33的相对转动角。第二限动部件43,44用于限制中间部件和第二部件32的相对转动角。0144B1第一限动部件0145第一限动部件41,42将第一部件31和中间部件33的相对转动角限制成相对转动角的最大值达到约90度,具有门关闭侧限动部件41和门打开侧限动部件42。0146门关闭侧限动部件41用于设置中间部件33相对第一部件3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的极限位置,将第一部件31的第一抵接部51和中间部件33的第二抵接部52组合而构成。如图4所示,第一抵接部51是形成在第。

27、一部件31的前侧面的上下方向中央部的突起。如图4所示,第二抵接部52是形成在中间部件33的背面的上下方向中央部的突起。如图4和图8A所示,在门20被关闭的状态下,第一抵接部51和第二抵接部52沿着第一转动轴36的转动方向彼此抵接。0147门打开侧限动部件42用于设置中间部件33相对第一部件3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的极限位置,将第一部件31的第三抵接部53和中间部件33的第四抵接部54组合而构成。如图4所示,第三抵接部53是形成在第一部件31的前侧面的上侧部的突起。如图3所示,第四抵接部54是形成在中间部件33的侧部的上侧部的突起。如图6B所示,在相对门20被关闭的状态打开门20为180度的状态下。

28、,第三抵接部53和第四抵接部54沿着第一转动轴36的转动方向彼此抵接。0148B2第二限动部件0149如图8B和图9所示,第二限动部件43,44将中间部件33和第二部件32的相对转动最大角限制在约90度,具有门关闭侧限动部件43和门打开侧限动部件44。0150门关闭侧限动部件43用于设置第二部件32相对中间部件33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的极限位置,将第二部件32的第五抵接部55和中间部件33的第六抵接部56组合而构成。如图4和图9所示,第五抵接部55是设置在从第二部件32的背面的后侧部分的上下方向两侧部分向后方延伸的一对突起32B上的剖面为圆形的销。该销由硬度比突起32材料更大的硬质材料形成。因此。

29、,第五抵接部55即使与螺栓的前端抵接也难以磨损。如图4和图9所示,第六抵接部56是设置在中间部件33中的螺栓。在中间部件33上形成有从上下方向两侧突出的突起33C。在突起33C上形成有螺钉孔33D,在螺钉孔33D中螺纹接合有螺栓。更具体而言,螺栓从正面螺纹结合在形成于中间部件33的突起33C的螺钉孔33D上,前端向背面突出。如图5A和图9所示,在门20被关闭的状态下,第五抵接部55和第六抵接部56具体而言为螺栓的前端沿着第二转动轴37的转动方向彼此抵接。0151通过相对中间部件33转动,作为第六抵接部56的螺栓在轴向上移动,并调整其与第五抵接部55的间隙角度。由此,门关闭侧限动部件43的限制角。

30、度被调整。0152门打开侧限动部件44用于设置第二部件32相对中间部件33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的极限位置,将第二部件32的第七抵接部57和中间部件33的第八抵接部58组合而构成。如图4所示,第七抵接部57是形成于第二部件32的背面的后侧端部的上下方向中央说明书CN102187038ACN102187042A8/14页10部的突起。如图3所示,第八抵接部58是形成于中间部件33的正面的前侧的上下方向中央部的突起。如图8B所示,在门20从关闭状态打开180度的状态下,第七抵接部57和第八抵接部58沿着第二转动轴37的转动方向彼此抵接。0153卡止机构26的结构0154如图10所示,在门20被打开18。

31、0度的完全打开的状态下,卡止机构26使门20固定在侧壁部19上,由此在门打开状态下防止门20的晃动。如图10的XIXI剖面图即图11所示,卡止机构26具有设置在门20的外侧面的锁闩眼27和设置在侧壁部19上的锁闩板28。锁闩眼27是U形部件,从门20突出。锁闩板28在侧壁部19被支撑为转动自如,如果锁闩眼27抵接,则该锁闩板28转动而与锁闩眼27卡合。该卡合状态能够通过操作内部手柄25来解除。0155参照图12和图13详细说明卡止机构26的结构以及卡止动作和解除动作。图12表示锁闩眼27从卡止机构26脱离的解除状态。图13表示锁闩眼27卡止在卡止机构26的卡止状态。0156卡止机构26主要具有。

32、固定部件61、锁闩板28、限动板71。固定部件61固定在侧壁部19上,并且转动自如地支撑锁闩板28和限动板71。锁闩板28进行锁闩眼27对于固定部件61的锁止和解锁。限动板71对锁闩板28的转动进行限制和解除限制。0157固定部件61设置在侧壁部19上,由上下的壁部61A和前后的壁部61B形成箱形状。在上下的壁部61A的车辆外侧面上,形成有用于收纳锁闩眼27的卡合凹部61C。0158锁闩板28配置在固定部件61的内部,通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转动部62转动自如地支撑在固定部件61上。第一转动部62在图中位于相对卡合凹部61C斜向内侧的位置。锁闩板28具有从第一转动部62附近向卡合凹部61C侧延。

33、伸的第一突出部63。而且,锁闩板28在自第一突出部63沿着逆时针方向隔着间隔的位置具有朝相同方向延伸的第二突出部65。在第一突出部63和第二突出部65之间形成具有凹形状的凹部64。第一突出部63和第二突出部65构成在图中整体形状沿着顺时针方向圆滑地弯曲的形状。而且,锁闩板28具有突出卡合部66。突出卡合部66隔着第一转动部62形成在与第一突出部63相反的一侧。突出卡合部66的顺时针方向一侧的面以凹状弯曲。突出卡合部66的逆时针方向一侧的面构成为大致直线状的面以形成凹部67。0159限动板71配置在锁闩板28的进一步靠近车辆内部的一侧。限动板71通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转动部72转动自如地支撑在。

34、固定部件61上。限动板71具有从第二转动部72附近向图中左侧延伸的第一延长部73。在第一延长部73的前端面上形成有前端凹部74。前端凹部74由两侧的前端凸部74A形成。而且,第一延长部73的顺时针方向一侧的面73A成为弯曲成凹状的凸轮面。限动板71具有从第二转动部72附近沿图中向右斜侧延伸的第二延长部75。第二延长部75从固定部件61突出。在第二延长部75的前端可转动地连接有金属丝76的前端。在金属丝76上作用有来自内部手柄25的操作力。0160图12表示如下状态,即来自金属丝76的操作力未作用于限动板71,其结果,锁闩眼27卡合在固定部件61的卡合凹部61C内,被锁闩板28锁止。锁闩板28的。

35、第二突出部65位于锁闩眼27的车辆外侧。另外,锁闩板28的突出卡合部66卡合在限动板71的前端凹部74。而且,限动板71的前端凸部74A卡合在锁闩板28的凹部67。在该状态下,锁闩板28不能逆时针转动。原因在于即使外力作用于锁闩板28上,从锁闩板28作用于限动说明书CN102187038ACN102187042A9/14页11板71的力未沿着转动限动板71的朝向作用。因此,锁闩眼27不会从固定部件61脱落。0161接着,如果操作人员操作门20的内部手柄25,则金属丝76被拉引。因此,限动板71以第二转动部72为中心逆时针转动。由此,锁闩板28和限动板71的卡合被解除。在该状态下,如果锁闩眼27。

36、向车辆外侧推压锁闩板28的第二突出部65,则锁闩板28以第一转动部62为中心逆时针转动。其结果,进入到图13的状态,锁闩板28处于逆时针转动而到头的状态。于是,突出卡合部66被支撑在限动板71的第一延长部73的顺时针一侧的面73A上。0162即,当乘降用门20的锁闩眼27从锁闩板28分离时保持图13的状态。然后,当门20打开约180度时,锁闩眼27移动到固定部件61的卡合凹部61C侧,一边推压锁闩板28的第一突出部63,一边进入卡合凹部61C。锁闩板28以第一转动部62为中心顺时针转动,如图12所示,在锁闩眼27抵接于卡合凹部61C的底部的状态下,第二突出部65位于锁闩眼27的外侧图12。01。

37、63铰链29,30的动作0164接着,说明乘降用门20开闭时的铰链29,30的动作。图5A、图6A、图7A、图8A表示门20的关闭状态。图5B、图6B、图7B、图8B表示门20打开180度的状态。在各图中采用双点划线来表示门20打开90度时的部件的姿态。0165A打开动作0166如图8A所示,在乘降用门20被关闭的状态下,中间部件33在第一限动部件41,42的门关闭侧限动部件41的作用下不能相对第一部件31顺时针转动。另外,如图5A所示,第二部件32在第二限动部件43,44的门关闭侧限动部件43的作用下不能相对中间部件33顺时针转动。0167如果液压挖掘机1的操作人员从该状态打开乘降用门20,。

38、首先如图8B所示,乘降用门20以第二转动轴37为转动中心转动。即,第二部件32相对中间部件33逆时针转动。因此,中间部件33相对第一部件31不转动,但是,第二部件32相对中间部件33转动。此时,在第二限动部件43,44的门关闭侧限动部件43中,第五抵接部55自第六抵接部56离开。0168如果操作人员进一步打开乘降用门20而使第二部件32相对中间部件33转动90度,则如图8A所示,在第二限动部件43,44的门打开侧限动部件44中,第八抵接部58双点划线抵接在第七抵接部57。0169如果操作人员再进一步打开乘降用门20,则第二部件32和中间部件33成为一体,并以第一转动轴36为转动中心相对第一部件。

39、31转动。即,第二转动轴37也与中间部件33等一起移动。其结果,在第一限动部件41,42的门关闭侧限动部件41中,第二抵接部52自第一抵接部51离开。0170如果操作人员进一步打开乘降用门20,如图6B所示,在第一限动部件41,42的门打开侧限动部件42中,第三抵接部53与第四抵接部54抵接。由此,第二部件32和中间部件33停止相对第一部件31进行的转动。在该状态下,中间部件33相对第一部件31转动90度,进而第二部件32相对中间部件33转动90度。因此,第二部件32相对第一部件31转动180度。0171由此,乘降用门20相对侧壁部19处于打开180度的状态,结束门的打开动作。说明书CN102。

40、187038ACN102187042A10/14页120172在该状态下,乘降用门20处于相对侧壁部19平行的完全打开状态。然后,如图11所示,在卡止机构26中,门20的锁闩眼27卡止在侧壁部19的锁闩板28上。即,乘降用门20固定在侧壁部19上。由于铰链29对于角度的限制精度高,因此,卡止机构26将门20可靠地卡止在侧壁部19上。换言之,在卡止机构26中,锁闩眼27准确地移动到锁闩板28的位置。0173下面,参照立体图简明易懂地说明驾驶室10的整体和铰链29的结构,并说明上述乘降用门20的打开动作。0174首先,说明在驾驶室10中从如15图所示的关闭乘降用门20的状态,经过如图16所示的将乘。

41、降用门20打开90度的状态,完成如图17所示的将乘降用门20打开180度的状态时的铰链29的动作。图15至图17中的箭头表示下面将要说明的各附图图18至图23的所示方向。0175即,图18是从图15的A方向看到的铰链29的立体图。图19是从图16的B方向看到的铰链29的立体图。图20是从图17的C方向看到的铰链29的立体图。0176在此,说明铰链29中的各部件的动作,但是,该说明同样适用于铰链30。0177即,如果将图18所示的处于关闭状态的乘降用门20打开,则根据第一转动轴36和第二转动轴37的过盈量转动阻力之差,以第二转动轴37为转动中心,第二部件32乘降用门20相对中间部件33转动。此时。

42、,如图19所示,如果第二部件32乘降用门20相对中间部件33转动约90度,则第二部件32侧的第七抵接部57抵接在中间部件33侧的第八抵接部58,并结束两部件32,33之间的转动。0178接着,如果进一步打开图19所示的打开了约90度的乘降用门20,则第二部件32和中间部件33成为一体,以第一转动轴36为转动中心,相对第一部件31转动。然后,在第二部件32乘降用门20和中间部件33成为一体的状态下,如果中间部件33相对第一部件31转动第二部件32相对第一部件31转动约180约90度,则中间部件33的第四抵接部54抵接在第一部件31的第三抵接部53参照图20,并结束两部件31,33之间的以第一转动。

43、轴36为中心的转动。0179通过以上顺序,乘降用门20相对侧壁部19处于打开180度的状态,结束乘降用门20的打开动作。0180在此,在乘降用门20相对侧壁部19打开180度的状态下,如图24所示,乘降用门20的面与侧壁部19的面之间的间隙S大小为1040MM。而且,该间隙S与中间部件33中的连接部分的宽度D相等。即,在乘降用门20打开180度的状态下,由于中间部件33相对侧壁部19的面处于打开90度的状态,因此,中间部件33的连接部分的宽度D就直接成为乘降用门20与侧壁部10之间的间隙S的大小。0181由此,在开闭乘降用门20时,能够可靠地防止操作人员的手指被夹住。而且,通过调整中间部件33。

44、的连接部分的宽度D的大小,能够容易设定乘降用门20与侧壁部19之间的间隙S的大小。0182B关闭动作0183如图6B所示,在乘降用门20被完全打开的状态下,在第一限动部件41,42的门打开侧限动部件42的作用下,中间部件33不能相对第一部件31逆时针转动。而且,如图8B所示,在第二限动部件43,44的门打开侧限动部件44的作用下,第二部件32不能相对说明书CN102187038ACN102187042A11/14页13中间部件33逆时针转动。0184如果操作人员从该状态关闭乘降用门20,首先乘降用门20以第二转动轴37为转动中心转动。即,第二部件32相对中间部件33顺时针转动。因此,中间部件3。

45、3相对第一部件31不改变姿态,但是,第二部件32相对中间部件33转动。此时,在第二限动部件43,44的门打开侧限动部件44中,第八抵接部58自第七抵接部57离开。0185如果操作人员进一步打开乘降用门20,则第二部件32相对中间部件33转动90度。此时,在第二限动部件43,44的门关闭侧限动部件43中,第五抵接部55抵接在第六抵接部56参照图5。0186如果操作人员进一步关闭乘降用门20,则第二部件32和中间部件33成为一体,并以第一转动轴36为转动中心相对第一部件31转动。即,第二转动部件37也与中间部件33等部件一起移动。其结果,在第一限动部件41,42的门打开侧限动部件42中,第三抵接部。

46、53自第四抵接部54离开。0187如果操作人员进一步关闭乘降用门20,则在第一限动部件41,42的门关闭侧限动部件41中,第二抵接部52抵接在第一抵接部51。由此,第二部件32和中间部件33停止相对第一部件31的转动。0188通过以上的操作,门20处于关闭状态,结束门的关闭动作。0189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转动轴37中的轴的过盈量小于第一转动轴36,因此,在门的打开动作中,能够经由仅将第二部件32转动的第一阶段以及将第二部件32和中间部件33转动的第二阶段,将乘降用门20分阶段地打开到完全打开状态。而且,在门的关闭动作中,也能够经由仅将第二部件32转动的第一阶段以及将第二部件32。

47、和中间部件33转动的第二阶段,将乘降用门20分阶段地关到关闭状态。0190下面,参照立体图图21至图23简明易懂地说明驾驶室10整体和铰链29的结构并说明上述乘降用门20的关闭动作。0191图21是在将图17所示的乘降用门20打开180度的状态下从驾驶室后方看到的铰链29的立体图。图22是从图16所示的E方向看到的铰链29的立体图。图23是在将图15所示的乘降用门关闭的状态下从驾驶室室内侧看到的铰链29的立体图。0192即,如图21所示,如果关闭被打开180度的乘降用门20,则第二部件32乘降用门20以第二转动轴37为转动中心相对中间部件33转动。此时,如图22所示,如果第二部件32乘降用门2。

48、0相对中间部件33转动约90度,则设置在第二部件32侧的突起32B的前端部分的第五抵接部55抵接于中间部件33侧的第六抵接部56,结束两部件32,33之间的转动参照图20。0193接着,如果进一步关闭图22所示的被关闭90度的乘降用门20,则第二部件32和中间部件33成为一体,并以第一转动轴36为转动中心相对第一部件31转动。然后,如果被一体化的第二部件32乘降用门20和中间部件33相对第一部件31转动90度,则中间部件33的第二抵接部52抵接在第一部件31的第一抵接部51,结束两部件31,33之间的转动。此时,如图23所示,第二部件32乘降用门20处于相对第一部件31侧壁部19转动0度的关闭。

49、状态。0194通过以上顺序,乘降用门20从相对侧壁部19打开180度的打开状态转变成关闭状态,结束门的关闭动作。说明书CN102187038ACN102187042A12/14页1401950196在采用双轴铰链的情况下,当把门从关闭状态打开180度而完全打开时,如果不对转动角进行限制,则有时不能确定锁闩眼相对壁的卡合部件的相对位置。因此,有可能不能将门的锁闩眼在一定位置卡止在壁的卡合部件上。0197图14是表示采用了双轴铰链的门的开闭结构的示意图。0198双轴铰链133具有设置在车辆的侧壁部119上的第一转动轴136、设置在门120的端部上的第二转动轴137。在门120上设置有锁闩眼127。在门120从关闭状态被打开约180度与侧壁部119平行的状态下,锁闩眼127靠近与卡合部件126卡合的位置。0199但是,如图14A所示,在第一转动轴136的转动角超过90度而第二转动轴137的转动角未到90度的情况下,或者,如图14B所示,在第一转动轴136的转动角未到90度而第二转动轴137的转动角超过90度的情况下,即使门120与侧壁部119平行,锁闩眼127也不与卡合部件126的位置一致。因此,在该情况下,需要进行将门120沿着侧壁部119移动而将锁闩眼127与卡合部件126对准的调整作业。0200本实施方式的特征020110202在由壁包围驾驶席的周围且将用于操作人员乘降的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