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现有线路且与既有线并行的钢混结合梁施工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越现有线路且与既有线并行的钢混结合梁施工工艺.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220741A43申请公布日20111019CN102220741ACN102220741A21申请号201110092727322申请日20110414E01D21/0020060171申请人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地址710032陕西省西安市辛家庙康新路中铁二十局集团六公司工程科技部72发明人王剑武群虎颜立宏冯晓强王柳新汪东瑞何涛赵国庆程刚74专利代理机构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61213代理人谭文琰54发明名称跨越现有线路且与既有线并行的钢混结合梁施工工艺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越现有线路且与既有线并行的钢混结合梁施工工艺,包括步骤一、支撑膺架搭设支撑膺架包括由。
2、左至右布设在两个所述桥墩之间的多个临时支墩,多个临时支墩的布设位置分别与所施工钢混结合梁的钢梁梁体中相邻两个钢梁节段间的连接位置相对应;二、钢梁节段吊装将组成钢梁梁体的多个钢梁节段逐一吊装到位;三、钢梁梁体拼装对钢梁梁体进行线型调整和拱度调整后再进行拼接;四、体系转换;五、道碴槽板混凝土浇筑施工;步骤六、支撑膺架拆除。本发明设计合理、施工方便、投资成本低且使用效果好、施工效率高、施工周期短、安全风险低,所采用的支撑膺架结构简单、稳定性强且经济实用。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3页说明书13页附图3页CN102220752A1/3页21一种跨越现有线路。
3、且与既有线并行的钢混结合梁施工工艺,所施工的钢混结合梁1架设在左右两个桥墩之间,所述钢混结合梁1所处的新建线路与既有运营线路并行且其跨越现有运行线路3,两个所述桥墩分别为一左一右进行布设的左桥墩61和右桥墩62,且所述左桥墩61和右桥墩62上均安装有安装支座,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支撑膺架搭设所述支撑膺架包括由左至右布设在两个所述桥墩之间的多个临时支墩;所述钢混结合梁1包括由从左至右依次布设的多个钢梁节段11拼装组成的钢梁梁体和布设在所述钢梁梁体上且现浇成型的道碴槽板12,所述道碴槽板12与所述钢梁梁体上部之间通过多个剪力件进行固定连接;所述临时支墩的数量为N1,其中N为钢梁节段。
4、11的数量,且多个所述临时支墩的布设位置分别与相邻两个钢梁节段11之间的连接位置相对应;所述临时支墩包括分体式临时支墩和一体式临时支墩53两种类型,且各临时支墩上均设置有用于临时支撑所述钢梁梁体的临时支座;所述分体式临时支墩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分体式临时支墩分别为沿现有运行线路3左右两侧布设的左侧分体式临时支墩和右侧分体式临时支墩;所述一体式临时支墩53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且一体式临时支墩53相应布设在左桥墩61与左侧分体式临时支墩之间或者右桥墩62与右侧分体式临时支墩之间;所述左侧分体式临时支墩包括左下层临时支墩511和左上层临时支墩512,所述右侧分体式临时支墩包括右下层临时支墩521。
5、和右上层临时支墩522,所述左下层临时支墩511和右下层临时支墩521的高度相同且二者上方搭设有呈水平布设的上横梁54,所述左下层临时支墩511、右下层临时支墩521和上横梁54组成门式支架,所述左上层临时支墩512和右上层临时支墩522分别布设在上横梁54的左右两侧上方;所述左上层临时支墩512、右上层临时支墩522和一体式临时支墩53的顶部标高均与所述钢梁梁体的底部设计标高一致;相邻两个一体式临时支墩53之间、左下层临时支墩511和与其相邻的一体式临时支墩53或左桥墩61之间、右下层临时支墩521和与其相邻的一体式临时支墩53或右桥墩62之间以及左上层临时支墩512与右上层临时支墩522之。
6、间均搭设有钢管脚手架4,且多个所述临时支墩与钢管脚手架4组成整体式膺架;所述支撑膺架的搭设过程如下101、膺架主体搭设施工由下至上对多个所述临时支墩进行搭设,且多个所述临时支墩搭设过程中,由下至上相应在已搭设完成的相邻两个一体式临时支墩53之间、左下层临时支墩511和与其相邻的一体式临时支墩53或左桥墩61之间、右下层临时支墩521和与其相邻的一体式临时支墩53或右桥墩62之间以及左上层临时支墩512与右上层临时支墩522之间搭设钢管脚手架4,使得搭设完成的多个临时支墩通过钢管脚手架4与左右两个桥墩紧固连接为一体;实际对左侧分体式临时支墩和右侧分体式临时支墩对搭设时,先对左下层临时支墩511和。
7、右下层临时支墩521分别进行搭设,再在已搭设完成的左下层临时支墩511和右下层临时支墩521上安装上横梁54,并形成门式支架;随后,再在已安装完成的上横梁54左右两侧上方分别搭设左上层临时支墩512和右上层临时支墩522;102、临时支座安装在步骤101中已搭设完成的多个所述临时支墩上,分别安装用于权利要求书CN102220741ACN102220752A2/3页3临时支撑所述钢梁梁体的临时支座;步骤二、钢梁节段吊装采用吊装设备将组成钢梁梁体的多个钢梁节段11逐一吊装到位,并使得各钢梁节段11的左右两端部分别搭设在相邻两个所述临时支墩上或者所述桥墩和与其相邻的临时支墩上;步骤三、钢梁梁体拼装拼。
8、装之前,先按照常规简支桥梁的线型调整方法和拱度调整方法,对由步骤二中已安装到位的多个钢梁节段11组成的钢梁梁体进行线型调整和拱度调整;之后,再采用连接件对调整到位的相邻两个钢梁节段11进行拼接,并形成处于简支状态的钢梁梁体;步骤四、体系转换按照常规简支梁体系转换为连续梁体系的体系转换施工方法,对步骤三中处于简支状态的钢梁梁体进行体系转换;且体系转换完成后,对安装在所述临时支座进行拆除,并使得经体系转换后的钢梁梁体的左右两端部分别支撑在左桥墩61和右桥墩62上;步骤五、道碴槽板混凝土浇筑施工在步骤四中经体系转换后的钢梁梁体上支设用于浇筑成型道碴槽板12的成型模板,再利用所述成型模板,对道碴槽板1。
9、2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且待所浇筑混凝土凝固后,便获得施工完成的钢混结合梁1;步骤六、支撑膺架拆除由上至下对步骤一中所搭设的整体式膺架进行拆除。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越现有线路且与既有线并行的钢混结合梁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整体式膺架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钢梁梁体的横向宽度,且所述钢梁梁体沿所述整体式膺架的纵向中心轴线进行布设;所述整体式膺架还包括位于所述钢梁梁体左右两侧的上部支撑结构,所述上部支撑机构包括搭设在各临时支墩上的支墩接长段7和搭设在各钢管脚手架4上的脚手架接长段,所述脚手架接长段搭设在相邻两个支墩接长段7之间以及所述支墩接长段7和与其相邻的桥墩之间,且所述支墩接长段7和脚手。
10、架接长段的顶部标高均与道碴槽板12的底部设计标高一致;相应地,步骤四中体系转换完成后,还需进行所述上部支撑结构的搭设施工,且实际施工时,先由下至上搭设支墩接长段7,再由下至上在已搭设完成的相邻两个支墩接长段7以及已搭设完成的支墩接长段7和与其相邻的桥墩之间搭设脚手架接长段,获得搭设完成的上部支撑结构;步骤五中所述的支设用于浇筑成型道碴槽板12的成型模板时,利用所述上部支撑结构进行支设。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越现有线路且与既有线并行的钢混结合梁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钢梁梁体包括下层梁体和布设在所述下层梁体正上方的上层梁体,且各钢梁节段11相应均包括下层梁体节段和布设在所述下层梁。
11、体节段正上方的上层梁体节段;步骤一中所述的整体式膺架搭设完成后,先按照步骤二中所述的钢梁节段吊装方法将多个钢梁节段11中的所有下层梁体节段逐一吊装到位,再按照步骤三中所述的钢梁梁体拼装方法对由已安装到位的多个下层梁体节段组成的下层梁体进行线型调整、拱度调整和拼接,并相应获得所述钢梁梁体的下层梁体;之后,按照步骤二中所述的钢梁节段吊装方法将多个钢梁节段11中的所有上层梁体节段逐一吊装到位,再按照步骤三中所述的钢梁梁体拼装方法对下层梁体和由已安装到位的多个上层梁体节段组成的上层梁体同步进行线型调整、拱度调整和拼接,便获得所述钢梁梁体的上层梁体;最后,采用连接装置对已施工完成的下层梁体和上层梁体进行。
12、紧固连接,便完成所述钢梁梁体的施工权利要求书CN102220741ACN102220752A3/3页4过程。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越现有线路且与既有线并行的钢混结合梁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临时支墩为碗口式脚手架,且钢管脚手架4和所述碗口式脚手架均为满堂支架。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越现有线路且与既有线并行的钢混结合梁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墩接长段7为碗口式脚手架且其结构与所述临时支墩的结构相同,所述临时支墩与布设在其上的支墩接长段7搭设为一体;所述脚手架接长段的结构与钢管脚手架4的结构相同,所述脚手架接长段与钢管脚手架4搭设为一体,且所述支墩接长段7和脚手架接长段均为满堂。
13、支架。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越现有线路且与既有线并行的钢混结合梁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建线路与现有运行线路3之间的夹角为,所述左侧分体式临时支墩和右侧分体式临时支墩的中心轴线均与现有运行线路3的中心线呈平行布设,所述一体式临时支墩53的纵向中心轴线与所述新建线路的中心线呈垂直布设,且所述左侧分体式临时支墩和右侧分体式临时支墩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钢混结合梁1延伸方向的夹角均为。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跨越现有线路且与既有线并行的钢混结合梁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上横梁54由布设在同一平面上且尺寸相同的多片六四军用梁541连接组成,多片所述六四军用梁541由前至后依次进行布设且其左右。
14、两端部分别搭设在左下层临时支墩511和右下层临时支墩521上,所述六四军用梁541的布设方向与所述钢混结合梁1的延伸方向相同,且六四军用梁541的长度不小于H/SIN,其中H为现有运行线路3的路宽。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跨越现有线路且与既有线并行的钢混结合梁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多片所述六四军用梁541之间通过多根呈水平向的槽钢542进行固定连接,多根所述槽钢542由下至上依次进行布设,且所述槽钢542与六四军用梁541呈正交布设;所述上横梁54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由多根固定在上横梁54顶部且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多根工字钢543组成,所述下支架由多根固定在上横梁54底部。
15、且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多根工字钢543组成;多根所述工字钢543均呈平行布设且所述工字钢543与六四军用梁541呈正交布设。9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越现有线路且与既有线并行的钢混结合梁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采用吊装设备将多个钢梁节段11逐一吊装到位时,从需施工所述钢梁梁体的固定端向活动端依次进行吊装。10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越现有线路且与既有线并行的钢混结合梁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建线路与既有运营线路之间的线间距5M6M,步骤一中所述支撑膺架远离所述既有运营线路的一侧设置有人行道;且待所述上部支撑结构搭设完成后,拆除所述既有运营线路靠近支撑膺架一侧的人行道和护栏;待步骤五。
16、中所述的道碴槽板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再在所述既有运营线路与新建线路之间铺设线间步板。权利要求书CN102220741ACN102220752A1/13页5跨越现有线路且与既有线并行的钢混结合梁施工工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钢混结合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跨越现有线路且与既有线并行的钢混结合梁施工工艺。背景技术0002如图2所示,改建铁路襄渝线增建第二线工程即正在修建的新建线安康至梁家坝段,YD1K46392756后河10号右线大桥共计16跨,全长507米,安康方向紧临万源市火车站出站端。该新建线和既有的后河10号桥即既有铁路运营线2,简称既有线并行,且两线线间距550M552M。实。
17、际施工时,新建线的第1至10跨穿越四川省万源市主城区,其中上跨城区主街道和210国道的1墩与3墩之间的桥段,应地方政府要求设计变更跨度为48M的钢混结合梁1,所述钢混结合梁1的净空高度146M且其墩高135M。另外,本新建线和210国道即现有运行线路3,简称现有线路之间呈46度斜交,也就是说,所述钢混结合梁1与现有运行线路3之间的夹角为46度。实际施工时,如何在保证既有线行车安全和桥下行车、行人安全的前提下,按设计和钢桥架设规范要求,进行钢箱梁吊装架设;同时在确保既有线行车安全和桥下行车、行人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高性能桥面板现浇施工是跨越既有线的钢混结合梁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0003现如今,跨越。
18、现有线路且与既有线并行的钢混结合梁施工项目较少,并且施工过程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结构设计复杂、要求施工工期短、安全风险大、施工及运营相互干扰大等施工特点,因而施工难度很大。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跨越现有线路且与既有线并行的钢混结合梁施工工艺,其设计合理、施工方便、投资成本低且使用效果好、施工效率高、施工周期短、安全风险低,所采用的支撑膺架结构简单、稳定性强且经济实用。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跨越现有线路且与既有线并行的钢混结合梁施工工艺,所施工的钢混结合梁架设在左右两个桥墩之间,所述钢混结合梁所处的新建线路与既。
19、有运营线路并行且其跨越现有运行线路,两个所述桥墩分别为一左一右进行布设的左桥墩和右桥墩,且所述左桥墩和右桥墩上均安装有安装支座,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0006步骤一、支撑膺架搭设所述支撑膺架包括由左至右布设在两个所述桥墩之间的多个临时支墩;所述钢混结合梁包括由从左至右依次布设的多个钢梁节段拼装组成的钢梁梁体和布设在所述钢梁梁体上且现浇成型的道碴槽板,所述道碴槽板与所述钢梁梁体上部之间通过多个剪力件进行固定连接;所述临时支墩的数量为N1,其中N为钢梁节段的数量,且多个所述临时支墩的布设位置分别与相邻两个钢梁节段之间的连接位置相对应;所述临时支墩包括分体式临时支墩和一体式临时支墩两种类型,且。
20、各临时支墩上均设置有用说明书CN102220741ACN102220752A2/13页6于临时支撑所述钢梁梁体的临时支座;所述分体式临时支墩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分体式临时支墩分别为沿现有运行线路左右两侧布设的左侧分体式临时支墩和右侧分体式临时支墩;所述一体式临时支墩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且一体式临时支墩相应布设在左桥墩与左侧分体式临时支墩之间或者右桥墩与右侧分体式临时支墩之间;所述左侧分体式临时支墩包括左下层临时支墩和左上层临时支墩,所述右侧分体式临时支墩包括右下层临时支墩和右上层临时支墩,所述左下层临时支墩和右下层临时支墩的高度相同且二者上方搭设有呈水平布设的上横梁,所述左下层临时支墩、右。
21、下层临时支墩和上横梁组成门式支架,所述左上层临时支墩和右上层临时支墩分别布设在上横梁的左右两侧上方;所述左上层临时支墩、右上层临时支墩和一体式临时支墩的顶部标高均与所述钢梁梁体的底部设计标高一致;相邻两个一体式临时支墩之间、左下层临时支墩和与其相邻的一体式临时支墩或左桥墩之间、右下层临时支墩和与其相邻的一体式临时支墩或右桥墩之间以及左上层临时支墩与右上层临时支墩之间均搭设有钢管脚手架,且多个所述临时支墩与钢管脚手架组成整体式膺架;所述支撑膺架的搭设过程如下0007101、膺架主体搭设施工由下至上对多个所述临时支墩进行搭设,且多个所述临时支墩搭设过程中,由下至上相应在已搭设完成的相邻两个一体式临。
22、时支墩之间、左下层临时支墩和与其相邻的一体式临时支墩或左桥墩之间、右下层临时支墩和与其相邻的一体式临时支墩或右桥墩之间以及左上层临时支墩与右上层临时支墩之间搭设钢管脚手架,使得搭设完成的多个临时支墩通过钢管脚手架与左右两个桥墩紧固连接为一体;0008实际对左侧分体式临时支墩和右侧分体式临时支墩对搭设时,先对左下层临时支墩和右下层临时支墩分别进行搭设,再在已搭设完成的左下层临时支墩和右下层临时支墩上安装上横梁,并形成门式支架;随后,再在已安装完成的上横梁左右两侧上方分别搭设左上层临时支墩和右上层临时支墩;0009102、临时支座安装在步骤101中已搭设完成的多个所述临时支墩上,分别安装用于临时支。
23、撑所述钢梁梁体的临时支座;0010步骤二、钢梁节段吊装采用吊装设备将组成钢梁梁体的多个钢梁节段逐一吊装到位,并使得各钢梁节段的左右两端部分别搭设在相邻两个所述临时支墩上或者所述桥墩和与其相邻的临时支墩上;0011步骤三、钢梁梁体拼装拼装之前,先按照常规简支桥梁的线型调整方法和拱度调整方法,对由步骤二中已安装到位的多个钢梁节段组成的钢梁梁体进行线型调整和拱度调整;之后,再采用连接件对调整到位的相邻两个钢梁节段进行拼接,并形成处于简支状态的钢梁梁体;0012步骤四、体系转换按照常规简支梁体系转换为连续梁体系的体系转换施工方法,对步骤三中处于简支状态的钢梁梁体进行体系转换;且体系转换完成后,对安装在。
24、所述临时支座进行拆除,并使得经体系转换后的钢梁梁体的左右两端部分别支撑在左桥墩和右桥墩上;0013步骤五、道碴槽板混凝土浇筑施工在步骤四中经体系转换后的钢梁梁体上支设用于浇筑成型道碴槽板的成型模板,再利用所述成型模板,对道碴槽板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且待所浇筑混凝土凝固后,便获得施工完成的钢混结合梁;0014步骤六、支撑膺架拆除由上至下对步骤一中所搭设的整体式膺架进行拆除。说明书CN102220741ACN102220752A3/13页70015上述跨越现有线路且与既有线并行的钢混结合梁施工工艺,其特征是步骤一中所述整体式膺架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钢梁梁体的横向宽度,且所述钢梁梁体沿所述整体式膺架的。
25、纵向中心轴线进行布设;所述整体式膺架还包括位于所述钢梁梁体左右两侧的上部支撑结构,所述上部支撑机构包括搭设在各临时支墩上的支墩接长段和搭设在各钢管脚手架上的脚手架接长段,所述脚手架接长段搭设在相邻两个支墩接长段之间以及所述支墩接长段和与其相邻的桥墩之间,且所述支墩接长段和脚手架接长段的顶部标高均与道碴槽板的底部设计标高一致;相应地,步骤四中体系转换完成后,还需进行所述上部支撑结构的搭设施工,且实际施工时,先由下至上搭设支墩接长段,再由下至上在已搭设完成的相邻两个支墩接长段以及已搭设完成的支墩接长段和与其相邻的桥墩之间搭设脚手架接长段,获得搭设完成的上部支撑结构;步骤五中所述的支设用于浇筑成型道。
26、碴槽板的成型模板时,利用所述上部支撑结构进行支设。0016上述跨越现有线路且与既有线并行的钢混结合梁施工工艺,其特征是步骤一中所述的钢梁梁体包括下层梁体和布设在所述下层梁体正上方的上层梁体,且各钢梁节段相应均包括下层梁体节段和布设在所述下层梁体节段正上方的上层梁体节段;步骤一中所述的整体式膺架搭设完成后,先按照步骤二中所述的钢梁节段吊装方法将多个钢梁节段中的所有下层梁体节段逐一吊装到位,再按照步骤三中所述的钢梁梁体拼装方法对由已安装到位的多个下层梁体节段组成的下层梁体进行线型调整、拱度调整和拼接,并相应获得所述钢梁梁体的下层梁体;之后,按照步骤二中所述的钢梁节段吊装方法将多个钢梁节段中的所有上。
27、层梁体节段逐一吊装到位,再按照步骤三中所述的钢梁梁体拼装方法对下层梁体和由已安装到位的多个上层梁体节段组成的上层梁体同步进行线型调整、拱度调整和拼接,便获得所述钢梁梁体的上层梁体;最后,采用连接装置对已施工完成的下层梁体和上层梁体进行紧固连接,便完成所述钢梁梁体的施工过程。0017上述跨越现有线路且与既有线并行的钢混结合梁施工工艺,其特征是步骤一中所述的临时支墩为碗口式脚手架,且钢管脚手架和所述碗口式脚手架均为满堂支架。0018上述跨越现有线路且与既有线并行的钢混结合梁施工工艺,其特征是所述支墩接长段为碗口式脚手架且其结构与所述临时支墩的结构相同,所述临时支墩与布设在其上的支墩接长段搭设为一体。
28、;所述脚手架接长段的结构与钢管脚手架的结构相同,所述脚手架接长段与钢管脚手架搭设为一体,且所述支墩接长段和脚手架接长段均为满堂支架。0019上述跨越现有线路且与既有线并行的钢混结合梁施工工艺,其特征是所述新建线路与现有运行线路之间的夹角为,所述左侧分体式临时支墩和右侧分体式临时支墩的中心轴线均与现有运行线路的中心线呈平行布设,所述一体式临时支墩的纵向中心轴线与所述新建线路的中心线呈垂直布设,且所述左侧分体式临时支墩和右侧分体式临时支墩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钢混结合梁延伸方向的夹角均为。0020上述跨越现有线路且与既有线并行的钢混结合梁施工工艺,其特征是步骤一中所述的上横梁由布设在同一平面上且尺寸相同。
29、的多片六四军用梁连接组成,多片所述六四军用梁由前至后依次进行布设且其左右两端部分别搭设在左下层临时支墩和右下层临时支墩上,所述六四军用梁的布设方向与所述钢混结合梁的延伸方向相同,且六四军用梁的长度不小于H/SIN,其中H为现有运行线路的路宽。0021上述跨越现有线路且与既有线并行的钢混结合梁施工工艺,其特征是多片所述说明书CN102220741ACN102220752A4/13页8六四军用梁之间通过多根呈水平向的槽钢进行固定连接,多根所述槽钢由下至上依次进行布设,且所述槽钢与六四军用梁呈正交布设;0022所述上横梁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由多根固定在上横梁顶部且布设于同一。
30、水平面上的多根工字钢组成,所述下支架由多根固定在上横梁底部且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多根工字钢组成;多根所述工字钢均呈平行布设且所述工字钢与六四军用梁呈正交布设。0023上述跨越现有线路且与既有线并行的钢混结合梁施工工艺,其特征是步骤二中所述的采用吊装设备将多个钢梁节段逐一吊装到位时,从需施工所述钢梁梁体的固定端向活动端依次进行吊装。0024上述跨越现有线路且与既有线并行的钢混结合梁施工工艺,其特征是所述新建线路与既有运营线路之间的线间距5M6M,步骤一中所述支撑膺架远离所述既有运营线路的一侧设置有人行道;且待所述上部支撑结构搭设完成后,拆除所述既有运营线路靠近支撑膺架一侧的人行道和护栏;待步骤五。
31、中所述的道碴槽板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再在所述既有运营线路与新建线路之间铺设线间步板。0025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00261、设计合理、施工步骤简单,实现方便且投入成本低。00272、施工工期短且施工效率高,为节约支架材料,按连续梁结构搭设,待结合梁施工全部完成后,进行体系转换。00283、所采用支撑膺架的结构设计合理,受力体系稳定,且节约材料,所需用六四式军用梁的数量较少。00294、所采用支撑膺架的结构与需施工钢混结合梁的拼装节段布设位置相对应,施工方式灵活,并且按照系数高,支架整体结构稳定;同时,能简单、方便解决钢混结合梁现浇翼板的支撑问题。00305、所采用的支撑膺架能充分。
32、利用现有资源,具体采用碗口钢管架支墩和普通钢管脚手架相结合的简支型支架,大量节约了钢材使用量,保证了施工方案的经济合理性,搭设方便,同时也大大减小了施工对国道的影响,能满足桥下行车行人以及既有线行车的安全需求,其在满足施工安全的情况下,能最大限度节约成本。00316、采用合理的吊装和拼装工艺,加上有效的检测、监控手段和合理的施工组织,使钢梁吊装、拼接、调整与体系转换等工序得以顺利实施,消除了上跨国道和紧临既有线施工的安全隐患,保证了钢梁施工各项技术指标,大幅节约成本,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00327、使用效果好,本发明采用的支撑膺架在保证既有线行车安全和桥下行车、行人安全的前提下,。
33、能按设计和钢桥架设规范要求,简单、方便且安全地对钢箱梁进行吊装架设;同时,在确保既有线行车安全和桥下行车、行人安全的前提下,能解决钢混结合梁现浇翼板的支撑问题,继而实现高性能桥面板的现浇施工。00338、推广应用前景广泛,在上跨国道和临近既有线的类似工程施工中起到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0034综上所述,本发明设计合理、施工方便、投资成本低且使用效果好、施工效率高、施工周期短、安全风险低,所采用的支撑膺架结构简单、稳定性强且经济实用。说明书CN102220741ACN102220752A5/13页90035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0036图1为本发明的。
34、工艺流程框图。0037图2为本发明所采用支撑膺架与既有铁路运营线和现有运行线路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0038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0039图4为本发明所采用支撑膺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0040附图标记说明00411钢混结合梁;11钢梁节段;12道碴槽板;004213剪力钉;2既有铁路运营线;3现有运行线路;00434钢管脚手架;511左下层临时支512左上层临时支0044墩;墩;0045521右下层临时支墩;522右上层临时支53一体式临时支墩;0046墩;004754上横梁;541六四军用梁;542槽钢;0048543工字钢;544U字形托架;545方木;004961左桥墩;62右桥墩;7支。
35、墩接长段;00509人行通道。具体实施方式0051如图1所示的一种跨越现有线路且与既有线并行的钢混结合梁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0052步骤一、支撑膺架搭设所述支撑膺架包括由左至右布设在两个所述桥墩之间的多个临时支墩。0053结合图2、图3和图4,所施工的钢混结合梁1架设在左右两个桥墩之间,所述钢混结合梁1所处的新建线路与既有运营线路并行且其跨越现有运行线路3,两个所述桥墩分别为一左一右进行布设的左桥墩61和右桥墩62,且所述左桥墩61和右桥墩62上均安装有安装支座。所述钢混结合梁1包括由从左至右依次布设的多个钢梁节段11拼装组成的钢梁梁体和布设在所述钢梁梁体上且现浇成型的道碴槽板12,所述道碴。
36、槽板12与所述钢梁梁体上部之间通过多个剪力件进行固定连接。所述临时支墩的数量为N1,其中N为钢梁节段11的数量,且多个所述临时支墩的布设位置分别与相邻两个钢梁节段11之间的连接位置相对应。所述临时支墩包括分体式临时支墩和一体式临时支墩53两种类型,且各临时支墩上均设置有用于临时支撑所述钢梁梁体的临时支座。所述分体式临时支墩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分体式临时支墩分别为沿现有运行线路3左右两侧布设的左侧分体式临时支墩和右侧分体式临时支墩。所述一体式临时支墩53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且一体式临时支墩53相应布设在左桥墩61与左侧分体式临时支墩之间或者右桥墩62与右侧分体式临时支墩之间。所述左侧分体式临。
37、时支墩包括左下层临时支墩511和左上层临时支墩512,所述右侧分体式临时支墩包括右下层临时支墩521和右上层临时支墩说明书CN102220741ACN102220752A6/13页10522,所述左下层临时支墩511和右下层临时支墩521的高度相同且二者上方搭设有呈水平布设的上横梁54,所述左下层临时支墩511、右下层临时支墩521和上横梁54组成门式支架,所述左上层临时支墩512和右上层临时支墩522分别布设在上横梁54的左右两侧上方。所述左上层临时支墩512、右上层临时支墩522和一体式临时支墩53的顶部标高均与所述钢梁梁体的底部设计标高一致。相邻两个一体式临时支墩53之间、左下层临时支墩。
38、511和与其相邻的一体式临时支墩53或左桥墩61之间、右下层临时支墩521和与其相邻的一体式临时支墩53或右桥墩62之间以及左上层临时支墩512与右上层临时支墩522之间均搭设有钢管脚手架4,且多个所述临时支墩与钢管脚手架4组成整体式膺架,实际施工时,所述支撑膺架的搭设过程如下0054101、膺架主体搭设施工由下至上对多个所述临时支墩进行搭设,且多个所述临时支墩搭设过程中,由下至上相应在已搭设完成的相邻两个一体式临时支墩53之间、左下层临时支墩511和与其相邻的一体式临时支墩53或左桥墩61之间、右下层临时支墩521和与其相邻的一体式临时支墩53或右桥墩62之间以及左上层临时支墩512与右上层。
39、临时支墩522之间搭设钢管脚手架4,使得搭设完成的多个临时支墩通过钢管脚手架4与左右两个桥墩紧固连接为一体。0055实际对左侧分体式临时支墩和右侧分体式临时支墩对搭设时,先对左下层临时支墩511和右下层临时支墩521分别进行搭设,再在已搭设完成的左下层临时支墩511和右下层临时支墩521上安装上横梁54,并形成门式支架;随后,再在已安装完成的上横梁54左右两侧上方分别搭设左上层临时支墩512和右上层临时支墩522。0056102、临时支座安装在步骤101中已搭设完成的多个所述临时支墩上,分别安装用于临时支撑所述钢梁梁体的临时支座。0057步骤二、钢梁节段吊装采用吊装设备将组成钢梁梁体的多个钢梁。
40、节段11逐一吊装到位,并使得各钢梁节段11的左右两端部分别搭设在相邻两个所述临时支墩上或者所述桥墩和与其相邻的临时支墩上。0058实际施工过程中,步骤二中所述的采用吊装设备将多个钢梁节段11逐一吊装到位时,从需施工所述钢梁梁体的固定端向活动端依次进行吊装。本实施例中,所述现有运行线路3的布设位置靠近左桥墩61一侧;所述左桥墩61为活动端,所述右桥墩62相应为固定端,且左桥墩61上所安装的安装支座为活动支座,右桥墩62上所安装的安装支座为固定支座。0059步骤三、钢梁梁体拼装拼装之前,先按照常规简支桥梁的线型调整方法和拱度调整方法,对由步骤二中已安装到位的多个钢梁节段11组成的钢梁梁体进行线型调。
41、整和拱度调整;之后,再采用连接件对调整到位的相邻两个钢梁节段11进行拼接,并形成处于简支状态的钢梁梁体。0060步骤四、体系转换按照常规简支梁体系转换为连续梁体系的体系转换施工方法,对步骤三中处于简支状态的钢梁梁体进行体系转换;且体系转换完成后,对安装在所述临时支座进行拆除,并使得经体系转换后的钢梁梁体的左右两端部分别支撑在左桥墩61和右桥墩62上。0061步骤五、道碴槽板混凝土浇筑施工在步骤四中经体系转换后的钢梁梁体上支设用于浇筑成型道碴槽板12的成型模板,再利用所述成型模板,对道碴槽板12进行混凝土说明书CN102220741ACN102220752A7/13页11浇筑施工,且待所浇筑混凝。
42、土凝固后,便获得施工完成的钢混结合梁1。0062步骤六、支撑膺架拆除由上至下对步骤一中所搭设的整体式膺架进行拆除。0063本实施例中,所述既有运营线路为既有铁路运营线2;且步骤一中所述的钢梁梁体包括下层梁体和布设在所述下层梁体正上方的上层梁体,且各钢梁节段11相应均包括下层梁体节段和布设在所述下层梁体节段正上方的上层梁体节段,各钢梁节段11中下层梁体节段和上层梁体节段的纵向长度均相同。实际施工过程中,步骤一中所述的整体式膺架搭设完成后,先按照步骤二中所述的钢梁节段吊装方法将多个钢梁节段11中的所有下层梁体节段逐一吊装到位,再按照步骤三中所述的钢梁梁体拼装方法对由已安装到位的多个下层梁体节段组成。
43、的下层梁体进行线型调整、拱度调整和拼接,并相应获得所述钢梁梁体的下层梁体。之后,按照步骤二中所述的钢梁节段吊装方法将多个钢梁节段11中的所有上层梁体节段逐一吊装到位,再按照步骤三中所述的钢梁梁体拼装方法对下层梁体和由已安装到位的多个上层梁体节段组成的上层梁体同步进行线型调整、拱度调整和拼接,便获得所述钢梁梁体的上层梁体;最后,采用连接装置对已施工完成的下层梁体和上层梁体进行紧固连接,便完成所述钢梁梁体的施工过程。0064本实施例中,所施工钢混结合梁1中钢梁梁体的全长491M,净高364M,且分上下两层设置,其中上层梁体的高度为184M,下层梁体的高度为180M。并且所述钢梁梁体的全梁纵向分为五。
44、个钢梁节段11,五个钢梁节段11的节段长度分别为101503960010150,即沿梁体纵向方向上设置的第15个钢梁段的长度分别为1015M、96M、96M、96M和1015M。实际对所述钢梁梁体进行施工时,分上下两层制造和运输。所述钢梁梁体的上翼缘板宽500MM,厚28MM;下翼缘板宽3814MM,梁端由于摆放支座要求将宽度加宽至3980MM,板厚为28MM。腹板厚度靠近支座区域为20MM,其它区域的厚度为14MM。所述钢梁梁体的主要构件采用Q345QD钢,人行道支架和检查设备采用Q235钢。桥面板混凝土等级为C55,挡碴墙混凝土等级为C20。相邻两个钢梁节段11之间采用连接钢板和配套使用的。
45、高强螺栓进行连接,即所述连接装置为连接钢板和配套使用的高强螺栓,圆柱头钉的材质为ML15钢,高强螺栓的材质为20MNTIB,螺母及垫圈均为45号优质碳素钢,连接钢板抗滑移系数设计采用045,桥面板混凝土板的宽度为49米,厚度为250MM;桥面横向设2的人字排水坡,且混凝土板分段浇注。所述剪力件为剪力钉13。0065实际在专业厂家制作生产五个钢梁节段11,五个钢梁节段11中单件具体指上层梁体节段的最大总量为176T,结构尺寸为长宽高1015M330M184M;五个钢梁节段11中单件具体指下层梁体节段的最小重量1240T,结构尺寸为长宽高960M330M180M,吊装高度146M,由于吊装高度较高。
46、且单件重量较大,因而支撑膺架的安全性能要求较高,并且吊装安全压力大。0066实际施工时,步骤一中所述整体式膺架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钢梁梁体的横向宽度,且所述钢梁梁体沿所述整体式膺架的纵向中心轴线进行布设。所述整体式膺架还包括位于所述钢梁梁体左右两侧的上部支撑结构,所述上部支撑机构包括搭设在各临时支墩上的支墩接长段7和搭设在各钢管脚手架4上的脚手架接长段,所述脚手架接长段搭设在相邻两个支墩接长段7之间以及所述支墩接长段7和与其相邻的桥墩之间,且所述支墩接长段7和脚手架接长段的顶部标高均与道碴槽板12的底部设计标高一致。相应地,步骤四中体系转换完成后,还需进行所述上部支撑结构的搭设施工,且实际施工时。
47、,先由下至上搭说明书CN102220741ACN102220752A8/13页12设支墩接长段7,再由下至上在已搭设完成的相邻两个支墩接长段7以及已搭设完成的支墩接长段7和与其相邻的桥墩之间搭设脚手架接长段,获得搭设完成的上部支撑结构;步骤五中所述的支设用于浇筑成型道碴槽板12的成型模板时,利用所述上部支撑结构进行支设。本实施例中,所述整体式膺架的横向宽度为6M,所述钢梁梁体的横向宽度最大为398M。0067本实施例中,步骤一中所述的临时支墩为碗口式脚手架,且钢管脚手架4和所述碗口式脚手架均为满堂支架。所述支墩接长段7为碗口式脚手架且其结构与所述临时支墩的结构相同,所述临时支墩与布设在其上的支。
48、墩接长段7搭设为一体;所述脚手架接长段的结构与钢管脚手架4的结构相同,所述脚手架接长段与钢管脚手架4搭设为一体,且所述支墩接长段7和脚手架接长段均为满堂支架。0068如图1所示,所述新建线路与现有运行线路3之间的夹角为,所述左侧分体式临时支墩和右侧分体式临时支墩的中心轴线均与现有运行线路3的中心线呈平行布设,所述一体式临时支墩53的纵向中心轴线与所述新建线路的中心线呈垂直布设,且所述左侧分体式临时支墩和右侧分体式临时支墩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钢混结合梁1延伸方向的夹角均为。0069本实施例中,所述钢梁梁体的净空高度为146M,所述桥墩的墩高为135M,现有运行线路3为210国道,且现有运行线路3和钢。
49、混结合梁1呈46度斜交,即46。0070步骤一中所述的上横梁54由布设在同一平面上且尺寸相同的多片六四军用梁541连接组成,多片所述六四军用梁541由前至后依次进行布设且其左右两端部分别搭设在左下层临时支墩511和右下层临时支墩521上,所述六四军用梁541的布设方向与所述钢混结合梁1的延伸方向相同,且六四军用梁541的长度不小于H/SIN,其中H为现有运行线路3的路宽。0071本实施例中,多片所述六四军用梁541之间通过多根呈水平向的槽钢542进行固定连接,多根所述槽钢542由下至上依次进行布设,且所述槽钢542与六四军用梁541呈正交布设。所述上横梁54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由多根固定在上横梁54顶部且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多根工字钢543组成,所述下支架由多根固定在上横梁54底部且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多根工字钢543组成;多根所述工字钢543均呈平行布设且所述工字钢543与六四军用梁541呈正交布设。位于上横梁54正上方的临时支墩和钢管脚手架4固定安装在所述上支架上,且位于上横梁54正下方的临时支墩和钢管脚手架4上、位于所述钢梁梁体正下方的临时支墩和钢管脚手架4上以及所述支墩接长段7和脚手架接长段上均设置有上托架,所述上托架包括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多个U字形托架544和安装在各U字形托架544内的方木545,多个U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