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动卡扣的合页式锚固装置及锚杆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具有自动卡扣的合页式锚固装置及锚杆结构.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290842A43申请公布日20130911CN103290842ACN103290842A21申请号201310216164322申请日20130530E02D5/7420060171申请人曾庆义地址518000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莲花西路香丽大厦丽梅阁4D72发明人曾庆义54发明名称一种具有自动卡扣的合页式锚固装置及锚杆结构57摘要本发明涉及锚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自动卡扣的合页式锚固装置及锚杆结构,所述锚固装置包括一端相互铰接的第一合页和第二合页,所述第一合页和第二合页上均设有用于固定锚杆杆体的定位部,所述第一合页和第二合页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卡槽和卡扣,所述第一。
2、合页和第二合页通过所述卡槽和卡扣扣合。由于卡槽和卡扣在合页闭合时可以弹性变形并自动扣合,所以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把锚杆杆体弯折并保持为U形的工作,从而节省人力。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4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290842ACN103290842A1/1页21一种具有自动卡扣的合页式锚固装置,用于力学连接于锚杆杆体为锚杆提供锚固力,包括一端相互铰接的第一合页和第二合页,所述第一合页和第二合页上均设有用于固定锚杆杆体的定位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页和第二合页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卡槽和卡扣,所述第一。
3、合页和第二合页通过所述卡槽和卡扣扣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自动卡扣的合页式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页上设有用于套设拉绳的第一凸耳,所述卡槽设置在第一凸耳的下表面上,所述卡扣设置在第二合页上,向上拉动拉绳使第一凸耳变形,并使所述卡槽和卡扣解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具有自动卡扣的合页式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设置在第一凸耳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二合页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处设有卡扣,所述第一凸耳穿过所述通孔使卡槽和卡扣扣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具有自动卡扣的合页式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合页上设有第二凸耳,所述卡扣设置在第二凸耳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一凸耳位于第二凸耳的上方。5根据权。
4、利要求4所述具有自动卡扣的合页式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耳和所述第二凸耳设置在与第一合页和第二合页铰接端相对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凸耳的长度大于第二凸耳的长度。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具有自动卡扣的合页式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为局部卡槽,所述卡槽的宽度小于第一凸耳下表面的宽度。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具有自动卡扣的合页式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页或第二合页上设有使拉绳套圈始终位于卡槽内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凸耳前半段的限位件。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具有自动卡扣的合页式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设置在第一凸耳下表面上,所述限位件的形状为C形,所述限位件与第一凸耳下表面还设有用于拉绳套圈。
5、穿过的缺口;或者所述限位件为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设置在第一凸耳上并与第一凸耳的长度方向垂直;又或者所述限位件为第三凸耳,所述第三凸耳与第一凸耳平行,所述拉绳套圈被限定在第一凸耳、第二凸耳和第三凸耳围成的空间内。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具有自动卡扣的合页式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装置还包括滑轮,所述第一合页和第二合页通过轴铰接,所述滑轮套设在所述轴上。10一种锚杆结构,包括锚杆杆体和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锚固装置,所述锚杆杆体弯折为U形,所述锚固装置吊设在所述锚杆杆体上。权利要求书CN103290842A1/4页3一种具有自动卡扣的合页式锚固装置及锚杆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
6、锚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自动卡扣的合页式锚固装置及锚杆结构。背景技术0002现有技术中锚杆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中,取得了非常好的使用效果,锚杆一般包括锚固装置和锚杆杆体,锚固装置固定在锚杆杆体的尾端以提供锚固力,其中有很多锚杆采用了柔性的锚杆杆体,比如钢铰线,柔性锚杆杆体弯折为U形,锚固装置吊设在柔性锚杆尾部,柔性锚杆杆体的两个端头伸出锚孔,由于柔性锚杆弹性回复力较大,所以需要设置固定装置使锚杆杆体保持U形,也有人使用合页式锚固装置使锚杆杆体保持U形,合页式锚固装置包括一端相互铰接的两个合页,所述两个合页上均设有用于固定锚杆杆体的定位部,另外两个合页上还设有锁扣,锁扣上设有固定孔,首先在合。
7、页打开时,使锚杆杆体进入定位部,使锚固装置和锚杆杆体相对定位,然后一个人用双手弯折锚杆杆体成U形,弯折的同时合页闭合,两个合页锁扣上的固定孔位置对齐,另一个人把插销插入固定孔,使两个合页锁合,从而使锚杆杆体始终保持U形,固定销一般由金属材料制成,成本较高,在插入固定销时费时费力,而且需要两人配合共同完成操作,浪费人力,效率低下。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动卡扣的合页式锚固装置及锚杆结构,该锚固装置在合页闭合时可以自动扣合,使锚杆杆体保持U形,节省人力。0004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自动卡扣的合页式锚固装置,用于力学连接于锚杆杆体为锚杆提供锚固力,包括一端相互铰接的第一合。
8、页和第二合页,所述第一合页和第二合页上均设有用于固定锚杆杆体的定位部,所述第一合页和第二合页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卡槽和卡扣,所述第一合页和第二合页通过所述卡槽和卡扣扣合。0005优选的,所述第一合页上设有用于套设拉绳的第一凸耳,所述卡槽设置在第一凸耳的下表面上,所述卡扣设置在第二合页上,向上拉动拉绳使第一凸耳变形,并使所述卡槽和卡扣解扣。0006优选的,所述卡槽设置在第一凸耳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二合页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处设有卡扣,所述第一凸耳穿过所述通孔使卡槽和卡扣扣合。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合页上设有第二凸耳,所述卡扣设置在第二凸耳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一凸耳位于第二凸耳的上方。0008优选的,所。
9、述第一凸耳和所述第二凸耳设置在与第一合页和第二合页铰接端相对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凸耳的长度大于第二凸耳的长度。0009优选的,所述卡槽为局部卡槽,所述卡槽的宽度小于第一凸耳下表面的宽度。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合页或第二合页上设有使拉绳套圈始终位于卡槽内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凸耳前半段的限位件。说明书CN103290842A2/4页40011优选的,所述限位件设置在第一凸耳下表面上,所述限位件的形状为C形,所述限位件与第一凸耳下表面还设有用于拉绳套圈穿过的缺口;或者所述限位件为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设置在第一凸耳上并与第一凸耳的长度方向垂直;又或者所述限位件为第三凸耳,所述第三凸耳与第一凸耳平行,所述拉绳。
10、套圈被限定在第一凸耳、第二凸耳和第三凸耳围成的空间内。0012优选的,所述锚固装置还包括滑轮,所述第一合页和第二合页通过轴铰接,所述滑轮套设在所述轴上。0013本发明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锚杆结构,包括锚杆杆体和上面所述的锚固装置,所述锚杆杆体弯折为U形,所述锚固装置吊设在所述锚杆杆体上。00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合页式锚固装置包括一端相互铰接的第一合页和第二合页,所述第一合页和第二合页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卡槽和卡扣,所述第一合页和第二合页通过所述卡槽和卡扣扣合,由于卡槽和卡扣在合页闭合时可以弹性变形并自动扣合,所以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把锚杆杆体弯折并保持为U形的工作,从而节省人力。附。
11、图说明0015图1是本发明所述锚杆结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16图2是图1中锚固装置实施例一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0017图3是图1中锚固装置实施例一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0018图4是本发明所述锚固装置实施例二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0019图5是本发明所述锚固装置实施例二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0020图6是图4中第一凸耳的结构放大图;0021图7是本发明所述锚固装置实施例三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0022图8是本发明所述锚固装置实施例三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0023图9是本发明所述锚固装置实施例四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0024图10是本发明所述锚固装置实施例四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0025图。
12、11是本发明所述锚固装置实施例五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0026图12是本发明所述锚固装置实施例五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0027图13是本发明所述锚固装置实施例六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0028图14是本发明所述锚固装置实施例六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0029图15是本发明所述锚固装置实施例七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0030图16是本发明所述锚固装置实施例七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0031图17是本发明所述锚固装置实施例八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0032图18是本发明所述锚固装置实施例八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0033其中,100锚杆杆体;200锚固装置;1、第一合页;11、定位部;12、第一凸耳;13、卡。
13、槽;14、限位件;15、缺口;16、卡扣;2、第二合页;21、定位部;22、通孔;23、卡扣;24、第二凸耳;25、卡槽;3、拉绳;4、轴;5、滑轮。具体实施方式0034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说明书CN103290842A3/4页5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0035作为本发明锚固装置及采用该锚固装置的锚杆结构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锚杆结构包括锚杆杆体100和锚固装置200,所述锚杆杆体100弯折为U形,所述锚固装置200吊设在所述锚杆杆体100上,所述锚固装置20。
14、0用于力学连接于锚杆杆体100为锚杆提供锚固力,包括一端相互铰接的第一合页1和第二合页2,所述第一合页1和第二合页2上均设有用于固定锚杆杆体100的定位部11、21,具体为设有通孔的凸耳,所述第一合页1和第二合页2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卡槽和卡扣,所述第一合页1和第二合页2通过所述卡槽和卡扣扣合。更具体的,第一合页1上设有第一凸耳12,所述卡扣16设置在第一凸耳12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二合页2上设有通孔22以形成卡槽。0036由于卡槽和卡扣在合页闭合时可以弹性变形并自动扣合,所以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把锚杆杆体100弯折并保持为U形的工作,从而节省人力。0037作为本发明所述具有自动卡扣的合页式锚固装。
15、置的实施例二,如图4至图6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合页1上设有用于套设拉绳3的第一凸耳12,所述卡槽13设置在第一凸耳12的下表面上,所述卡扣16设置在第二合页2上,向上拉动拉绳3使第一凸耳12变形,并使所述卡槽13和卡扣16解扣。更具体的,所述第二合页2上设有通孔22,所述通孔22处设有卡扣23,所述第一凸耳12穿过所述通孔22使卡槽13和卡扣23扣合。0038由于合页式锚固装置在合页打开时,可以提供更大的锚固力,所以有时需要在把锚固装置放置到锚孔设定位置之后,使合页式锚固装置的合页打开,现有技术中人们会在插销上固定拉绳,然后把插销拔出,从而使锁扣解锁,合页在锚杆杆体的弹性恢复力。
16、的作用下自动张开,插销长度一般较长,容易卡在锚孔内,难以取出,另外虽然插销被拔出,但仍不能确认锁扣真正解锁,这是因为锁扣之间如果进入小石子或者大沙粒,则很有可能使锁扣卡死,即使拔出插销合页仍不能打开,会严重影响锚固装置的锚固力。003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凸耳12上套设拉绳3,向上拉动拉绳3使第一凸耳12变形,从而使所述卡槽13和卡扣23解扣,并且只有在合页打开时,拉绳3的套圈才能从第一凸耳12上脱出,即只要拉绳3被拉出,就像一个信号一样证明合页已经打开。0040为了使拉绳3的套圈更容易地从第一凸耳12上脱出,本发明人特别把所述卡槽13设计为局部卡槽,即所述卡槽13的宽度小于。
17、第一凸耳12下表面的宽度,第一凸耳12的轮廓光滑无阻挡,拉绳3套圈自然可以顺利地从第一凸耳12上脱出。0041作为本发明所述具有自动卡扣的合页式锚固装置的实施例三,如图7和图8所示,与实施例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合页1或第二合页2上设有使拉绳3套圈始终位于卡槽13内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凸耳12前半段的限位件14。当拉绳3套圈的位置未被固定时,拉绳3套圈有可能停留在第一凸耳12的根部,拉动拉绳3时不能轻松地把第一凸耳12拉变形,导致解扣困难,本发明所述限位件14可以限定拉绳3套圈的位置,所以能够保证轻松地就能把第一凸耳12拉变形,解扣容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14设置在第一凸耳12下表面上,所述。
18、限位件14的形状为C形,所述限位件14与第一凸耳12下表面还设有用于拉绳3套圈穿过的缺口15,拉绳3套圈进入限位件14,需要施力才能从缺口15处脱出。说明书CN103290842A4/4页60042作为本发明所述具有自动卡扣的合页式锚固装置的实施例四,如图9和图10所示,与实施例三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限位件14为限位杆,限位杆设置在第一凸耳12上并与第一凸耳12的长度方向垂直,限位杆同样可以防止拉绳3套圈进入第一凸耳12的根部区域。0043作为本发明所述具有自动卡扣的合页式锚固装置的实施例五,如图11和图12所示,与实施例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二合页2上设有第二凸耳24,所述卡扣23设置在第二凸耳2。
19、4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一凸耳12位于第二凸耳24的上方,由于设置了第二凸耳24,第一凸耳12的长度减小,所以制作难度降低,降低制造成本,而且第一凸耳12和第二凸耳24强度都较好,可以承受较大锚杆杆体的弹性恢复力。0044作为本发明所述具有自动卡扣的合页式锚固装置的实施例六,如图13和图14所示,与实施例五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凸耳12和所述第二凸耳24设置在与第一合页1和第二合页2铰接端相对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凸耳12的长度大于第二凸耳24的长度,所述第一凸耳12和第二凸耳24距离第一合页1和第二合页2铰接端越远,相当于力臂越长,在承受同样的力矩情况下,扣合力越小,当锚杆杆体较粗或者锚杆杆体为多根时。
20、,导致锚杆杆体的弹性恢复力较大时,就可以采用该方案。004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耳12上还设有使拉绳3套圈始终位于卡槽13内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凸耳12前半段的限位件14,所述限位件14与实施例三中的限位件作用完全一致,此处不再赘述。0046作为本发明所述具有自动卡扣的合页式锚固装置的实施例七,如图14和图15所示,与实施例六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限位件14为第三凸耳,所述第三凸耳与第一凸耳12平行,所述拉绳3套圈被限定在第一凸耳12、第二凸耳24和第三凸耳围成的空间内。0047作为本发明所述具有自动卡扣的合页式锚固装置的实施例八,如图16和图17所示,与实施例六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锚固装置还包括滑轮5。
21、,所述第一合页1和第二合页2通过轴4铰接,所述滑轮5套设在所述轴4上,所述锚固装置通过所述滑轮5吊设在锚杆杆体上。0048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柔性锚杆尾部杆体的回转半径小,与锚固装置之间的滑动摩擦力非常大,柔性锚杆杆体基本上无法主动绕锚固装置移动或阻力很大,所以在受到预紧力或工作拉力时,柔性锚杆杆体两端受力不能自动调整平衡,直接影响与锚杆连接物体的受力平衡,同时由于柔性锚杆杆体受力不平衡易产生局部应力集中,杆体拉力强度一般会有5090的折减。0049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滑轮5可以做回转运动,把原来锚杆杆体与锚固装置之间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当然想要使滑轮5转动起来还需要克服滑轮5的转动摩擦力,一。
22、般情况下滑轮5的转动摩擦力要远远小于锚杆杆体与锚固装置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所以锚杆杆体绕锚固装置移动更容易,在受到预紧力或工作拉力时,锚杆杆体的两端受力自动调整更加趋于平衡,从而使锚杆杆体的受力达到更佳的状态,锚杆杆体拉力强度可以没有折减。当所述锚杆为可回收锚杆时,可以较为轻松地拉出锚杆杆体。0050所述滑轮可以设置在上面所有的锚固装置实施例中,以实现实施例八中所述的功能。005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说明书CN103290842A1/4页7图1图2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3290842A2/4页8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说明书附图CN103290842A3/4页9图11图12图13图14说明书附图CN103290842A4/4页10图15图16图17图18说明书附图CN103290842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