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塔式起重机的塔身立降机构及其立降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塔式起重机的塔身立降机构及其立降方法.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410370A43申请公布日20131127CN103410370ACN103410370A21申请号201310349976522申请日20130813E04H12/3420060171申请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地址065000河北省廊坊市金光道61号申请人廊坊凯博建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72发明人杨国栋王东红李志国鲍会丽赵进昌肖洪涛田国承李育平田学坤陈浩高娟高洪伟牛雅静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11004代理人朱丽岩54发明名称一种塔式起重机的塔身立降机构及其立降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塔式起重机的塔身立降机构,安装于塔身及转台上。
2、,该塔身包括相互铰接的上塔身及下塔身,该上塔身包括相互套接的内塔身及外塔身,该塔身立降机构包括连接组件、扳塔组件、顶升组件及锁止组件,该扳塔组件、该顶升组件及该锁止组件分别通过该连接组件与该塔身相连。本发明通过扳塔组件带动上塔身及下塔身转动,从而实现塔身的立起,然后通过顶升组件顶起内塔身,还通过锁止组件使得内塔身安全可靠地锁止在目标位置,使得塔身的立塔和降塔动作灵活快捷,极大地提高了塔身立塔和降塔过程的安全系数,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及安全可靠等特点。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塔身立降机构的立降方法。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7页附图7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
3、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7页附图7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410370ACN103410370A1/2页21一种塔式起重机的塔身立降机构,安装于塔身及转台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身包括相互铰接的上塔身及下塔身,所述上塔身包括相互套接的内塔身及外塔身;所述塔身立降机构包括连接组件、扳塔组件、顶升组件及锁止组件,所述扳塔组件、所述顶升组件及所述锁止组件分别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塔身相连;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销轴件、耳板件及长轴件,所述销轴件包括第一销轴、第二销轴、第三销轴、第四销轴、第五销轴及第六销轴,所述耳板件包括第一耳板、第二耳板及第三耳板;所述长轴件包括第一长轴及第二长轴;所述第一耳板固定于所述下。
4、塔身的外侧壁,所述第二耳板固定于所述外塔身的顶部,所述第三耳板固定于所述转台的一端;其中,所述下塔身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五销轴及所述第三耳板与所述转台相铰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六销轴与所述外塔身相铰接;所述扳塔组件包括扳塔油缸,所述扳塔油缸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销轴及所述第一耳板与所述下塔身相铰接;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销轴与所述外塔身相铰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长轴与所述扳塔油缸相铰接;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推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长轴与所述下塔身相铰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长轴分别与所述第一推杆及所述扳塔油缸相铰接;所述顶升组件包括油缸支架,所述油缸支架设于所述外塔身内并与所述外塔身螺接;油。
5、缸定位板,所述油缸定位板设于所述内塔身一端的内侧壁并与所述内塔身固定连接;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于所述内塔身另一端的内侧壁并与所述内塔身固定连接;顶升油缸,所述顶升油缸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销轴与所述油缸支架销接,并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油缸定位板相固定;所述锁止组件包括卡块,所述卡块固定于所述内塔身的外侧壁;卡板,所述卡板通过所述第四销轴与所述第二耳板转动连接;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耳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卡板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身立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扳塔组件进一步包括扳塔拉杆,所述销轴件进一步包括第七销轴及第八销轴;所述扳塔拉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七。
6、销轴与所述转台相铰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八销轴与所述外塔身相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塔身立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台上设有三角支架,所述扳塔拉杆通过所述第七销轴与所述三角支架的一端相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身立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塔身与所述下塔身相铰接的一端分别固定有第一连接架及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在其一顶点处通过所述第六销轴与所述第二连接架相铰接,在其另一顶点处通过所述第二销轴与所述第一推杆相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架在其一顶点处通过所述第二长轴与所述第二推杆相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身立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扳塔组件进一步包括转换权利要求书CN103410370A2。
7、/2页3套,所述销轴件进一步包括第九销轴,所述转换套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九销轴与所述扳塔油缸销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长轴相套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身立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塔身顶部的内侧壁上分别固定有薄滑板及厚滑板,所述薄滑板及所述厚滑板沿所述内塔身伸缩方向与所述内塔身滑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任意一项所述的塔身立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件进一步包括第十销轴、第十一销轴及第十二销轴,所述耳板件进一步包括第四耳板、第五耳板及第六耳板,所述内塔身的伸出端分别与所述第四耳板、所述第五耳板及所述第六耳板固定连接,所述内塔身通过所述第十销轴、所述第四耳板及所述第十一销轴及所述第五耳板与所述塔式起。
8、重机的尾拉索撑架的一端相销接,所述尾拉索撑架的另一端固定有尾拉索撑架滚轮,所述内塔身通过所述第十二销轴及所述第六耳板与所述塔式起重机的起重臂相销接。8根据权利要求1任意一项所述的塔身立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为梯形体,包括顶面及斜侧面,所述卡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凸部及第二凸部;其中,当所述卡块卡入所述卡板时,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凸部相交的第一侧面与所述顶面相抵接,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一凸部相交的第二侧面与所述斜侧面相抵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塔身立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组件进一步包括细钢丝绳,所述细钢丝绳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卡板的另一侧,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下塔身的外侧壁。10一种根据权利要。
9、求19任意一项所述塔身立降机构的立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立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启动扳塔油缸使其向外伸出,所述扳塔油缸推动第一推杆绕第二销轴作逆时针旋转以及第二推杆绕第二长轴作顺时针旋转;S102所述第一推杆带动上塔身绕第六销轴作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二推杆带动下塔身绕第五销轴作逆时针转动,直至所述上塔身和所述下塔身处于竖直方向的同一直线上;S103启动顶升油缸使其向外伸出,所述顶升油缸通过推动连接板使得内塔身在外塔身中竖直向上伸出,同时拉动细钢丝绳,使得卡板绕第四销轴作逆时针旋转;S104所述顶升油缸继续推动所述内塔身向上伸出,直至所述内塔身上的卡块位于所述卡板上方100CM左右,停止所述。
10、顶升油缸顶升;S105松开所述细钢丝绳,所述卡板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绕所述第四销轴作顺时针旋转回复原位;S106启动所述顶升油缸使其向内收缩,所述顶升油缸通过推动所述连接板使得所述内塔身在所述外塔身中竖直向下缩进100CM左右,直至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板相抵,至此立塔过程完毕。权利要求书CN103410370A1/7页4一种塔式起重机的塔身立降机构及其立降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塔式起重机的架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塔式起重机的塔身立降机构及其立降方法。背景技术0002塔式起重机由于其固有的大型稳定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施工物料的输送及建筑构件的安装。通常塔式起重机均是现场安装,工程完成。
11、后再原地拆卸装运,现有的下旋式塔式起重机一般包括塔身、回转机构、卷扬机构、架设机构及臂架等,其架设方式一般采用二次性架设,包括立塔、顶升和起升三个操作动作,即先立塔身,待塔身立起后再拉起臂架,最后放开塔吊吊钩,如果是采用套接筒式塔身,架设步骤还包括在立直外塔身之后通过顶升机构使内塔身从外塔身中顶起的顶升过程。传统塔式起重机的立塔和顶升操作需要另配吊车或汽车起重机等辅助起吊设备由数名工人花费较长时间才能完成,不仅架设步骤复杂,增加了人力物力及施工成本,而且费时费力,不能快速转移场地,严重影响施工效率和进度。目前,下旋式塔式起重机的立塔及顶升架设操作一般是在回转平台上专设一部架设卷扬机,由架设卷扬。
12、机驱动架设钢丝绳拉动塔身及臂架,从而实现立塔等架设工作,但此种方式在立直塔身后一般需要重新缠绕架设钢丝绳进行下一步架设工作,存在结构复杂、操作不便以及架设速度慢等问题,而且一般只适合于塔身和臂架为桁架结构的塔式起重机的架设,使用范围较窄。对于采用箱型或筒型构件套装组成塔身的塔式起重机,其立塔及顶升等架设工作一般是采用液压油缸驱动或齿轮齿条驱动完成的,但无论是采用液压油缸驱动还是齿轮齿条驱动,内塔身在顶升过程中均缺乏安全自锁装置,一旦架设过程出现误操作造成内塔身非正常回缩,不仅影响起重机施工效率,还降低了施工安全系数,严重时甚至会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因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
13、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塔式起重机的塔身立降机构存在结构复杂、操作不便、架设速度慢、架设效率低以及安全性差等问题。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塔式起重机的塔身立降机构,安装于塔身及转台上,所述塔身包括相互铰接的上塔身及下塔身,所述上塔身包括相互套接的内塔身及外塔身;所述塔身立降机构包括连接组件、扳塔组件、顶升组件及锁止组件,所述扳塔组件、所述顶升组件及所述锁止组件分别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塔身相连;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销轴件、耳板件及长轴件,所述销轴件包括第一销轴、第二销轴、第三销轴、第四销轴、第五销轴及第六销轴,所述耳板件包括第一耳板、第二耳板及第三耳板;所述长。
14、轴件包括第一长轴及第二长轴;所述第一耳板固定于所述下塔身的外侧壁,所述第二耳板固定于所述外塔身的顶部,所述第三耳板固定于所述转台的一端;其中,所述下塔身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五销轴及所述第三耳板与所述转台相铰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六销轴与所述外塔身相铰接;所述扳塔组件包括扳塔油缸,所述扳塔油缸的一端通过所述第说明书CN103410370A2/7页5一销轴及所述第一耳板与所述下塔身相铰接;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销轴与所述外塔身相铰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长轴与所述扳塔油缸相铰接;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推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长轴与所述下塔身相铰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长轴分别与所述第一推杆及所述。
15、扳塔油缸相铰接;所述顶升组件包括油缸支架,所述油缸支架设于所述外塔身内并与所述外塔身螺接;油缸定位板,所述油缸定位板设于所述内塔身一端的内侧壁并与所述内塔身固定连接;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于所述内塔身另一端的内侧壁并与所述内塔身固定连接;顶升油缸,所述顶升油缸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销轴与所述油缸支架销接,并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油缸定位板相固定;所述锁止组件包括卡块,所述卡块固定于所述内塔身的外侧壁;卡板,所述卡板通过所述第四销轴与所述第二耳板转动连接;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耳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卡板固定连接。0005优选地,所述扳塔组件进一步包括扳塔拉杆,所述销轴件。
16、进一步包括第七销轴及第八销轴;所述扳塔拉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七销轴与所述转台相铰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八销轴与所述外塔身相铰接。0006优选地,所述转台上设有三角支架,所述扳塔拉杆通过所述第七销轴与所述三角支架的一端相铰接。0007优选地,所述外塔身与所述下塔身相铰接的一端分别固定有第一连接架及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在其一顶点处通过所述第六销轴与所述第二连接架相铰接,在其另一顶点处通过所述第二销轴与所述第一推杆相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架在其一顶点处通过所述第二长轴与所述第二推杆相铰接。0008优选地,所述扳塔组件进一步包括转换套,所述销轴件进一步包括第九销轴,所述转换套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九销轴与所述。
17、扳塔油缸销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长轴相套接。0009优选地,所述外塔身顶部的内侧壁上分别固定有薄滑板及厚滑板,所述薄滑板及所述厚滑板沿所述内塔身伸缩方向与所述内塔身滑动连接。0010优选地,所述销轴件进一步包括第十销轴、第十一销轴及第十二销轴,所述耳板件进一步包括第四耳板、第五耳板及第六耳板,所述内塔身的伸出端分别与所述第四耳板、所述第五耳板及所述第六耳板固定连接,所述内塔身通过所述第十销轴、所述第四耳板及所述第十一销轴及所述第五耳板与所述塔式起重机的尾拉索撑架的一端相销接,所述尾拉索撑架的另一端固定有尾拉索撑架滚轮,所述内塔身通过所述第十二销轴及所述第六耳板与所述塔式起重机的起重臂相销接。00。
18、11优选地,所述卡块为梯形体,包括顶面及斜侧面,所述卡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凸部及第二凸部;其中,当所述卡块卡入所述卡板时,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凸部相交的第一侧面与所述顶面相抵接,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一凸部相交的第二侧面与所述斜侧面相抵接。0012优选地,所述锁止组件进一步包括细钢丝绳,所述细钢丝绳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卡板的另一侧,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下塔身的外侧壁。001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时提供一种塔身立降机构的立降方法,所述立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启动扳塔油缸使其向外伸出,所述扳塔油缸推动第一推杆绕第二销轴作逆时针说明书CN103410370A3/7页6旋转以及第二推。
19、杆绕第二长轴作顺时针旋转;S102所述第一推杆带动上塔身绕第六销轴作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二推杆带动下塔身绕第五销轴作逆时针转动,直至所述上塔身和所述下塔身处于竖直方向的同一直线上;S103启动顶升油缸使其向外伸出,所述顶升油缸通过推动连接板使得内塔身在外塔身中竖直向上伸出,同时拉动细钢丝绳,使得卡板绕第四销轴作逆时针旋转;S104所述顶升油缸继续推动所述内塔身向上伸出,直至所述内塔身上的卡块位于所述卡板上方100CM左右,停止所述顶升油缸顶升;S105松开所述细钢丝绳,所述卡板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绕所述第四销轴作顺时针旋转回复原位;S106启动所述顶升油缸使其向内收缩,所述顶升油缸通过推动所述连接。
20、板使得所述内塔身在所述外塔身中竖直向下缩进100CM左右,直至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板相抵,至此立塔过程完毕。00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的塔式起重机的塔身立降机构通过扳塔油缸推动第一推杆及第二推杆转动,进而带动上塔身及下塔身转动,从而实现塔身的立起,然后通过顶升组件顶起内塔身,本发明的塔身立降机构采用自备的扳塔油缸及顶升油缸作为动力装置,无需另配辅助起吊设备,使得塔身的立塔和降塔动作灵活快捷,方便塔机在需要转换场地时快速拆除、运输、架设并迅速投入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塔机的工作效率。同时,本发明还通过锁止组件使得内塔身安全可靠地锁止在目标位置,杜绝了内塔身非正常回缩造成的安全。
21、隐患,极大的提高了塔身立塔和降塔过程的安全系数,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及安全可靠等特点。附图说明0015图1是本发明塔式起重机的塔身立降机构处于水平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扳塔组件JJ剖面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中M向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3中N向的剖面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1中的锁止组件的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5中锁止组件另一个角度的放大示意图;图7图13为本发明塔身立降机构立塔过程的系列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6请一并参阅图1,本发明的塔式起重机的塔身立降机构,安装于塔身1及转台2上,塔身1包括相互铰接的上塔身101及下塔身102,上塔身101包括相互套接的内塔身1。
22、01A及外塔身101B,内塔身101A套接于外塔身101B中并沿竖直方向作伸出或缩回运动。外塔身101B顶部(靠近内塔身101A伸出段的一端)的内侧壁上分别固定有薄滑板3及厚滑板4,薄滑板3及厚滑板4为长条状,且长度方向与外塔身101B的延展方向一致,薄滑板3及厚滑板4分别设有第一光滑面(图中未画出)及第二光滑面(图中未画出),薄滑板3及厚滑板4分别在第一光滑面及第二光滑面上沿内塔身101A伸缩方向与内塔身101A滑动连接,引导和支撑内塔身101A的伸出和缩回动作。说明书CN103410370A4/7页70017请一并参阅图1图6,该塔身立降机构包括连接组件、扳塔组件6、顶升组件7及锁止组件8。
23、,扳塔组件6、顶升组件7及锁止组件8分别通过连接组件与塔身1相连。连接组件包括销轴件、耳板件及长轴件503,耳板件上设有销轴孔(图中未标出),销轴件通过销轴孔与耳板件连接,销轴件与耳板件的数量均为多个,在各组件之间的连接处相互配合使用。其中,销轴件包括第一销轴501A、第二销轴501B、第三销轴501C、第四销轴501D、第五销轴501E、第六销轴501F、第七销轴501G、第八销轴501H、第九销轴501I、第十销轴501J、第十一销轴501K及第十二销轴501L,耳板件包括第一耳板502A、第二耳板502B、第三耳板502C、第四耳板502D、第五耳板502E及第六耳板502F,长轴件50。
24、3包括第一长轴503A及第二长轴503B。其中,第一耳板502A固定于下塔身102的外侧壁,第二耳板502B固定于外塔身101B的顶部,第三耳板502C固定于转台2的一端,内塔身101A的伸出端分别与第四耳板502D、第五耳板502E及第六耳板502F固定连接,下塔身102的一端通过第五销轴501E及第三耳板502C与转台2相铰接,另一端通过第六销轴501F与外塔身101B相铰接,内塔身101A通过第十销轴501J、第四耳板502D及第十一销轴501K及第五耳板502E与塔式起重机的尾拉索撑架9的一端相销接,尾拉索撑架9的另一端固定有尾拉索撑架滚轮10,进一步地,内塔身101A通过第十二销轴5。
25、01L及第六耳板502F与塔式起重机的起重臂(图中未画出)相销接。0018请继续参阅图1及图2,扳塔组件6包括扳塔油缸601、第一推杆602、第二推杆603、转换套604及扳塔拉杆605,扳塔油缸601的一端通过第一销轴501A及第一耳板502A与下塔身102相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一长轴503A分别与第一推杆602及第二推杆603相铰接。第一推杆602的一端通过第二销轴501B与外塔身101B相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一长轴503A与扳塔油缸601相铰接,第二推杆603的一端通过第二长轴503B与下塔身102相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一长轴503A分别与第一推杆602及扳塔油缸601相铰接。0019具体地,。
26、如图1所示,外塔身101B与下塔身102相铰接的一端分别固定有第一连接架101C及第二连接架102A,其中,第一连接架101C为三角形型钢,其两条边均与外塔身101B的一端焊接固定,第二连接架102A为不规则四边形型钢,其两条边均与下塔身102的一端焊接固定。如图所示,第一连接架101C设有A顶点和B顶点,在A顶点处第一连接架101C通过第二销轴501B与第一推杆602相铰接,第二连接架102A设有C顶点和D顶点,第二连接架102A在C顶点处通过第二长轴503B与第二推杆603相铰接,第一连接架101C的B顶点与第二连接架102A的D顶点相重合,第一连接架101C及第二连接架102A在B顶点或。
27、D顶点处通过第六销轴501F相铰接,从而使得外塔身101B铰接于下塔身102。0020请接着参阅图2,转换套604包括本体604A及轴套604B,其中,本体604A为对称结构的凸五边形,具有两个斜边、两个直边及一个底边,两个斜边相交的一端设有转换套销轴孔(图中未画出),转换套604的一端通过第九销轴501I与转换套销轴孔与扳塔油缸601销接。轴套604B为两个,分别对称连接于底边的两侧,转换套604的轴套与第一长轴503A相套接。0021如图1所示,扳塔拉杆605的一端通过第七销轴501G与转台2相铰接,另一端通过第八销轴501H与外塔身101B相铰接。具体地,转台2上设有三角支架201,用于。
28、在立塔过程中支撑扳塔拉杆605,其中,三角支架201的两个顶点分别固定于转台2上,扳塔拉杆605通过第七销轴501G在三角支架201的另外一个顶点处与三角支架201相铰接。说明书CN103410370A5/7页80022请参看图3及图4,顶升组件7包括油缸支架701、油缸定位板702、连接板703及顶升油缸704,油缸支架701设于外塔身101B内并与外塔身101B螺接,如图3所示,油缸支架701呈工字型结构,包括上连接板701A、下连接板701B、左竖板701C及右竖板701D,上连接板701A、下连接板701B、左竖板701C及右竖板701D为焊接固定的一体结构,其中,上连接板701A及下。
29、连接板701B分别通过螺栓与外塔身101B的上内侧壁101B1及下内侧壁101B2相固定。油缸定位板702设于内塔身101A一端的内侧壁并与内塔身101A固定连接,油缸定位板702为两个,分别对称分布于内塔身101A同一水平截面的两侧内侧壁上,连接板703设于内塔身101A另一端的内侧壁并与内塔身101A固定连接,连接板703为两个,分别对称分布于内塔身101A同一水平截面的两侧内侧壁上。顶升油缸704的一端通过第三销轴501C与油缸支架701销接,并与连接板70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油缸定位板702相固定;如图4所示,顶升油缸704设有活塞杆704A及环形凸台704B,活塞杆704A与环形凸台。
30、704B设于顶升油缸的同一端,活塞杆704A从顶升油缸704中伸向左竖板701C及右竖板701D之间,并通过第三销轴501C分别与左竖板701C及右竖板701D相销接,环形凸台704B设于活塞杆704A的出口处,环形凸台704B通过销轴或螺栓与连接板703相固定。0023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锁止组件8包括卡块801、卡板802、复位弹簧803及细钢丝绳804,卡块801为梯形体,固定于内塔身101A的外侧壁,包括顶面801A及斜侧面801B,卡板802通过第四销轴501D与第二耳板502B转动连接,卡板802的一侧设有第一凸部802A及第二凸部802B,当卡块801卡入卡板802时,第一凸部。
31、802A与第二凸部802B相交的第一侧面802A1与顶面801A相抵接,第二凸部802B与第一凸部802A相交的第二侧面802B1与斜侧面801B相抵接。复位弹簧803的一端与第二耳板502B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卡板802固定连接,优选与卡板802的第一凸部802A相连。细钢丝绳804的一端固定于卡板802的另一侧,另一端固定于下塔身102的外侧壁。0024请参考图7图16,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塔身立降机构的立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1启动扳塔油缸601使其向外伸出,扳塔油缸601推动第一推杆602绕第二销轴501B作逆时针旋转以及第二推杆603绕第二长轴503B作顺时针旋转。0025在此步骤中。
32、,如图7所示,第一推杆602、第二推杆603及转换套604通过第一长轴503A相互铰接,板塔油缸601的活塞杆向外做功,推动转换套604及第一长轴503A向右移动,第一长轴503A对第一推杆602及第二推杆603施力,进而推动第一推杆602绕第二销轴501B作逆时针旋转以及第二推杆603绕第二长轴503B作顺时针旋转。0026S102第一推杆602带动上塔身101绕第六销轴501F作顺时针转动,第二推杆603带动下塔身102绕第五销轴501E作逆时针转动,直至上塔身101和下塔身102处于竖直方向的同一直线上。0027在此步骤中,如图8所示,第一推杆602、第二推杆603、第二连接架102A及。
33、第一连接架101C两两依次铰接,从而形成铰接四杆结构,第一推杆602、第二推杆603分别带动第一连接架101C绕第二销轴501B作顺时针转动,以及第二连接架102A绕第二长轴503B作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上塔身101绕第六销轴501F作顺时针转动以及下塔身102绕第五销轴501E作逆时针转动,使得上塔身101及下塔身102均逐渐竖起,即从水平状态转到竖直状态。在此过程中,上塔身101绕第八销轴501H作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扳塔拉杆605的说明书CN103410370A6/7页9另一端绕第七销轴501G作逆时针旋转,扳塔拉杆605对上塔身101起平衡制约作用,防止上塔身101的转动过快而发生危险。
34、,当上塔身101及下塔身102均处于竖直方向且在同一直线上,停止扳塔油缸601工作,如图9所示S103启动顶升油缸704使其向外伸出,顶升油缸704通过推动连接板703使得内塔身101A在外塔身101B中竖直向上伸出,同时拉动细钢丝绳804,使得卡板802绕第四销轴501D作逆时针旋转。0028在此步骤中,如图1、图4及图10所示,顶升油缸704的活塞杆704A向外做功,顶升油缸704的环形凸台704B对连接板703施加顶升作用力,从而带动内塔身101A沿竖直方向向上与外塔身101B发生相对滑动,在此过程中,薄滑板3及厚滑板4对内塔身101A的顶升起支撑及导向作用,油缸定位板702在顶升油缸7。
35、04的另一端对顶升油缸704起支撑固定作用。同时,卡板802在细钢丝绳804的作用下绕第四销轴501D与第二耳板501B相对转动,复位弹簧803在卡板802的转动作用下受力变形,卡板802转动的角度以其第二凸部802B到内塔身101A的直线距离大于卡块801的宽度为准,即卡块801能顺利通过卡板802而不与第二凸部802B发生碰撞。0029S104顶升油缸704继续推动内塔身101A向上伸出,直至内塔身101A上的卡块801位于卡板802上方100CM左右,停止顶升油缸704顶升。0030在此步骤中,如图11所示,当卡块801顺利通过卡板802之后,内塔身101A继续上升100CM,此时停止顶。
36、升油缸704顶升。0031S105松开细钢丝绳804,卡板802在复位弹簧803的作用下绕第四销轴501D作顺时针旋转回复原位;在此步骤中,如图12所示,松开细钢丝绳804,复位弹簧803在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带动卡板802绕第四销轴501D作顺时针转动,直至复位弹簧803恢复非变形状态,卡板802回到水平原位。0032S106启动顶升油缸704使其向内收缩,顶升油缸704通过推动连接板703使得内塔身101A在外塔身101B中竖直向下缩进100CM左右,直至卡块801与卡板802相抵,至此立塔过程完毕。0033在此步骤中,如图1、图4及13所示,顶升油缸704的活塞杆704A向内缩回,环形凸台。
37、704B对连接板703施加回缩作用力,从而带动内塔身101A沿竖直方向向下与外塔身101B发生相对滑动100CM左右,直至卡板802的第一凸部802A与第二凸部802B相交的第一侧面802A1与卡块801的顶面801A相抵接,第二凸部802B与第一凸部801A相交的第二侧面802B1与卡块801的斜侧面801B相抵接,即卡块801完全卡入卡板802中,从而使得内塔身101A固定于目标位置,防止非正常回缩。0034以上方法只给出了本发明塔式起重机的塔身立降机构的立塔方法,其降塔过程是立塔过程的逆过程,具体步骤请参阅上述针对立塔方法中的各步骤的描述,因其在本技术领域人员的理解范围内,故此处不作赘述。
38、。0035本发明的塔式起重机的塔身立降机构通过扳塔油缸推动第一推杆及第二推杆转动,进而带动上塔身及下塔身转动,从而实现塔身的立起,然后通过顶升组件顶起内塔身,本发明的塔身立降机构采用自备的扳塔油缸及顶升油缸作为动力装置,无需另配辅助起吊设备,使得塔身的立塔和降塔动作灵活快捷,方便塔机在需要转换场地时快速拆除、运输、说明书CN103410370A7/7页10架设并迅速投入使用,极大的提高了塔机的工作效率。同时,本发明还通过锁止组件使得内塔身安全可靠地锁止在目标位置,杜绝了内塔身非正常回缩造成的安全隐患,极大的提高了塔身立塔和降塔过程的安全系数,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及安全可靠等特点。。
39、003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说明书CN103410370A101/7页11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3410370A112/7页12图3说明书附图CN103410370A123/7页13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3410370A134/7页14图6图7说明书附图CN103410370A145/7页15图8说明书附图CN103410370A156/7页16图9图10说明书附图CN103410370A167/7页17图11图12图13说明书附图CN103410370A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