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安全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建筑工程安全结构.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447681.5 (22)申请日 2016.06.21 (71)申请人 深圳爱易瑞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 道高新中一道2号长园新材料港8栋5 楼505 (72)发明人 何定 (51)Int.Cl. A62B 1/06(2006.01) A62B 3/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建筑工程安全结构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安全结构, 其包 括安全区; 所述安全区设置互通装置及开放区 域; 所述互通装置具有。
2、安装结构以及至少一固定 结构; 所述安装结构设置调节部及与所述调节部 连接的若干安装位, 每一所述固定结构固定设置 于一所述安装位, 所述调节部用于调节所述安装 位的位置以设置所述固定结构的高度; 对应每一 所述固定结构还设置有一绳索, 每一所述绳索穿 过所述开放区域, 每一所述绳索的第一端固定于 其所对应的所述固定结构, 第二端用于固定于其 余建筑工程安全结构的固定结构; 所述建筑工程 安全结构还设置有观光梯区。 本发明特别适合楼 层高、 密度大、 人数多的商务聚集区域及居住密 集区域, 一旦事故发生, 能够极大程度挽救生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4页 CN 105903129 。
3、A 2016.08.31 CN 105903129 A 1.一种建筑工程安全结构, 其特征在于, 包括安全区; 所述安全区设置互通装置及开放区域; 所述互通装置具有安装结构以及至少一固定结构; 所述安装结构设置调节部及与所述调节部连接的若干安装位, 每一所述固定结构固定 设置于一所述安装位, 所述调节部用于调节所述安装位的位置以设置所述固定结构的高 度; 对应每一所述固定结构还设置有一绳索, 每一所述绳索穿过所述开放区域, 每一所述 绳索的第一端固定于其所对应的所述固定结构, 第二端用于固定于其余建筑工程安全结构 的固定结构; 所述建筑工程安全结构还设置有观光梯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建筑。
4、工程安全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区与所述观光梯区连 通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建筑工程安全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区位于所述观光梯 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建筑工程安全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观光梯区还设置若干速降 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建筑工程安全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区位于所述建筑工程 安全结构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建筑工程安全结构, 其特征在于, 设置若干个所述安全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建筑工程安全结构, 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所述安全区位于所述建 筑工程安全结构的中间楼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建筑工程安全结构, 其特征在于, 至。
5、少一所述安全区位于所述建 筑工程安全结构的最高楼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建筑工程安全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建筑工程安全结构还设置 有储水区, 所述储水区邻接所述安全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建筑工程安全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水区半包围所述安全 区设置。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903129 A 2 一种建筑工程安全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 尤其涉及的是, 一种建筑工程安全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技术进步, 建筑高度越来越高, 然而, 消防能力的发展却无法跟上建筑高度的 进步; 现有的消防喷水能力受限于50至60米的高度, 。
6、大部分消防喷水车通常不超过40米, 往 往只能到达第11、 12层楼, 而建筑的高度, 却常常已经超过了100米, 较高的建筑物甚至到达 了300米左右。 0003 因此, 在高楼层上班或者生活的人, 需要更安全的防护途径, 而不只是被动地等待 救援或者等待火烧, 也希望国家能够加强高楼层逃生的立法, 强制要求较高的建筑物设置 至少50%人员的逃生能力。 0004 因此, 对于较高建筑物如何提升人员安全, 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建筑工程安全结构, 给出一种疏散方 式, 解决较高建筑物如何提升人员安全的技术问题。 0006 本发明的技术。
7、方案如下: 一种建筑工程安全结构, 其包括安全区; 所述安全区设置 互通装置及开放区域; 所述互通装置具有安装结构以及至少一固定结构; 所述安装结构设 置调节部及与所述调节部连接的若干安装位, 每一所述固定结构固定设置于一所述安装 位, 所述调节部用于调节所述安装位的位置以设置所述固定结构的高度; 对应每一所述固 定结构还设置有一绳索, 每一所述绳索穿过所述开放区域, 每一所述绳索的第一端固定于 其所对应的所述固定结构, 第二端用于固定于其余建筑工程安全结构的固定结构; 所述建 筑工程安全结构还设置有观光梯区。 0007 优选的, 所述安全区与所述观光梯区连通设置。 0008 优选的, 所述安。
8、全区位于所述观光梯区。 0009 优选的, 所述观光梯区还设置若干速降设备。 0010 优选的, 所述安全区位于所述建筑工程安全结构的顶部。 0011 优选的, 设置若干个所述安全区。 0012 优选的, 至少一所述安全区位于所述建筑工程安全结构的中间楼层。 0013 优选的, 至少一所述安全区位于所述建筑工程安全结构的最高楼层。 0014 优选的, 所述建筑工程安全结构还设置有储水区, 所述储水区邻接所述安全区。 0015 优选的, 所述储水区半包围所述安全区设置。 0016 采用上述方案, 本发明通过设置安全区, 使得建筑工程安全结构能够具有一定的 疏散能力, 从建筑工程安全结构的互通装置。
9、穿过开放区域到达其他建筑工程安全结构的安 全区, 特别适合楼层高、 密度大、 人数多的商务聚集区域及居住密集区域, 一旦事故发生, 能 够极大程度挽救生命。 说 明 书 1/7 页 3 CN 105903129 A 3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互通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 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
10、下面的实施例可以组合使 用, 并且, 本发明可利用各种形式来实现, 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各个具体的实施例, 提供 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地便于理解。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 是, 当某一结构固定于另一个结构, 包括将该结构直接或间接固定于该另一个结构, 或者将 该结构通过一个或多个其它中间结构固定于该另一个结构。 当一个结构连接另一个结构, 包括将该结构直接或间接连接到该另一个结构, 或者将该结构通过一个或多个其它中间结 构连接到该另一个结构。 并且, 所述的 “和/或” 包括了 “和” 与 “或” 两种可能的实施例。 0019 本发明的一个例子是, 一种建筑工程安全结构,。
11、 其包括安全区; 所述安全区设置互 通装置及开放区域; 所述互通装置具有安装结构以及至少一固定结构; 所述安装结构设置 调节部及与所述调节部连接的若干安装位, 每一所述固定结构固定设置于一所述安装位, 所述调节部用于调节所述安装位的位置以设置所述固定结构的高度; 对应每一所述固定结 构还设置有一绳索, 每一所述绳索穿过所述开放区域, 每一所述绳索的第一端固定于其所 对应的所述固定结构, 第二端用于固定于其余建筑工程安全结构的固定结构; 所述建筑工 程安全结构还设置有观光梯区。 0020 例如, 一种建筑工程安全结构, 其包括安全区; 用于在火灾或者其他需要逃生的时 候, 让人们从所述安全区中逃。
12、生, 尤其是高层用户, 例如住户或者工作人员等, 在火灾发生 时, 当火情超出消防喷水车射程时, 能够从所述安全区中逃出该建筑工程安全结构, 例如摩 天大楼, 又如高层办公楼或高住宅楼等。 例如, 所述建筑工程安全结构为高度超过60米的建 筑物, 优选的, 希望政府能够强制要求高度超过60米的建筑物一律安装若干逃生设备, 避免 现有的消防喷水车对高空火情无能为力, 也避免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又如, 所述安全区 设置于所述建筑工程安全结构中高度超过60米的位置, 用于从高空疏散人群。 其中, 所述高 空指的是高度超过60米的位置, 例如, 距离地面100、 120、 150或200米的位置。。
13、 又如, 所述安 全区的高度超过所述建筑工程安全结构的一个楼层, 例如, 所述安全区的高度为所述建筑 工程安全结构的两个楼层、 三个楼层或者更高, 这样, 有利于后续调整绳索两端的相对高度 差。 0021 优选的, 所述安全区位于所述建筑工程安全结构的顶部; 或者, 所述安全区位于所 述建筑工程安全结构的中部。 优选的, 设置若干个所述安全区。 又如, 如图3所示, 第一安全 说 明 书 2/7 页 4 CN 105903129 A 4 区110位于第一建筑工程安全结构100的顶部。 或者, 如图4所示, 第一安全区110位于第一建 筑工程安全结构100的中部位置, 例如, 其中一绳索113两。
14、端的高度差小于图3所示实施例的 绳索113两端的高度差。 需要说明的是, 虽然各图中仅给出了一个建筑工程安全结构一个安 全区的示例, 但是可以理解的是, 建筑工程安全结构可设置若干个安全区, 例如各安全区的 位置高度相异; 或者, 至少两个安全区的位置高度相同或相异。 例如, 至少一所述安全区位 于所述建筑工程安全结构的中间楼层; 为了便于逃生, 又如, 至少一所述安全区位于所述建 筑工程安全结构的最高楼层。 0022 为了提升所述安全区的防火安全性能, 优选的, 所述建筑工程安全结构还设置有 储水区, 所述储水区邻接所述安全区。 优选的, 所述储水区半包围所述安全区设置。 这样, 即 使周边。
15、已有火情, 所述安全区仍可给其中的人们留下一定的逃生时间, 有助于挽救生命。 0023 优选的, 所述安全区设置有指示灯, 用于指示所述安全区或其位置, 也可以在黑暗 中提供一些照明作用。 优选的, 所述建筑工程安全结构还设置若干指向所述安全区的指示 箭头, 这样, 人们可以依照指示箭头方便地找到所述安全区。 优选的, 所述指示箭头设置有 荧光涂层, 这样, 可以在黑暗中提供指示。 0024 所述安全区设置互通装置及开放区域; 其中, 所述互通装置用于在高空中与其他 建筑工程安全结构的安全区的互通装置进行互通, 所述开放区域用于对所述建筑工程安全 结构的外部空间开放, 例如, 所述开放区域为一。
16、个没有遮挡的空域, 例如, 一面没有玻璃的 窗户或者一个没有门的门框等, 以此类推。 优选的, 所述安全区在所述开放区域处设置隔离 结构, 以免发生危险直接从所述开放区域掉落; 例如, 所述隔离结构为窗户, 在使用时打开 即可, 又如, 所述隔离结构为滑槽窗或者推拉窗等。 例如, 所述隔离结构枢接于所述开放区 域。 优选的, 所述隔离结构外翻式枢接于所述开放区域, 并且设置有固定栓, 其一端固定于 所述隔离结构, 另一端活动设置于所述开放区域的固定槽。 优选的, 所述隔离结构为玻璃; 或者, 所述隔离结构为隔离栏; 或者, 所述隔离结构为纱网。 0025 所述互通装置具有安装结构以及至少一固定。
17、结构; 各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安装结 构, 例如, 各固定结构高度可调地设置于所述安装结构, 这样, 在需要时, 可以调整所述建筑 工程安全结构的各固定结构相对于其他建筑工程安全结构的各固定结构的高度。 例如, 所 述互通装置设置监测设备, 用于监测所述固定结构和/或所述安装结构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又如, 所述互通装置还设置通讯设备, 用于发送所述监测设备所监测得到的监测信息。 0026 所述安装结构设置调节部及与所述调节部连接的若干安装位, 每一所述固定结构 固定设置于一所述安装位, 所述调节部用于调节所述安装位的位置以设置所述固定结构的 高度; 这样, 通过所述调节部, 可以调节安装位的位置。
18、, 从而对应调节固定结构的高度, 以实 现调整所述建筑工程安全结构的各固定结构相对于其他建筑工程安全结构的各固定结构 的高度。 0027 对应每一所述固定结构还设置有一绳索, 每一所述绳索穿过所述开放区域, 每一 所述绳索的第一端固定于其所对应的所述固定结构, 第二端用于固定于其余建筑工程安全 结构的固定结构。 这样, 在逃生的时候, 人们可以顺着绳索到达其余建筑工程安全结构的安 全区。 优选的, 所述绳索为滑索; 又如, 所述绳索为双股结构, 其具有主索及副索, 主索及副 索之间还设置加强作用的连接带。 又如, 所述绳索为回转结构, 例如, 所述绳索整体形成一 个封闭式的跑道形状。 说 明 。
19、书 3/7 页 5 CN 105903129 A 5 0028 例如, 如图1所示, 一种第一建筑工程安全结构100, 其包括第一安全区110; 第一安 全区设置第一互通装置111及第一开放区域112; 第一互通装置具有固定结构, 对应该固定 结构还设置有一绳索113, 绳索穿过开放区域, 每一绳索的第一端固定于其所对应的固定结 构, 第二端用于固定于其余建筑工程安全结构的固定结构。 0029 又如, 如图2所示, 第一建筑工程安全结构100包括第一安全区110; 第一安全区设 置第一互通装置111及第一开放区域112; 第一互通装置具有固定结构, 对应该固定结构还 设置有一绳索113, 第二。
20、建筑工程安全结构200包括第二安全区210; 第二安全区设置第二互 通装置211及第二开放区域212; 绳索穿过第一开放区域与第二开放区域, 绳索的第一端固 定于其所对应的第一建筑工程安全结构的第一互通装置的固定结构, 第二端固定于第二建 筑工程安全结构的第二互通装置的固定结构。 0030 优选的, 每一所述固定结构对应其所述绳索设置一驱动结构, 用于驱动所述绳索, 使其上面的人们被传送到该绳索的第二端所固定的其余建筑工程安全结构的安全区; 例 如, 所述驱动结构设置滑轮组, 用于驱动所述绳索沿预设方向传送; 例如, 所述滑轮组为定 向滑轮组或方向可控滑轮组; 优选的, 所述滑轮组为方向可控滑。
21、轮组, 所述驱动结构设置驱 动器及滑轮方向控制器, 所述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方向可控滑轮组转动, 所述滑轮方向控 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方向可控滑轮组沿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 优选的, 所述绳索绕设所述 方向可控滑轮组, 这样, 每一所述绳索的第一端定绕设于其所对应的所述固定结构的所述 方向可控滑轮组, 第二端用于绕设于其余建筑工程安全结构的固定结构的方向可控滑轮 组, 所述绳索整体形成一个封闭环, 绕两个所述方向可控滑轮组传送; 例如, 每一所述绳索 所绕的两个所述方向可控滑轮组为一组, 其一为受所述滑轮方向控制器控制的、 受所述驱 动器驱动的主动方向可控滑轮组, 另一为非受控的从动方向可控滑轮组。。
22、 这样, 可以控制绳 索的传动方向。 0031 例如, 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安装柱, 各所述安装位设置于所述安装柱, 并通过所述 安装柱连接所述调节部, 所述调节部用于调节所述安装柱的高度。 例如, 所述调节部与所述 安装柱螺接, 采用螺旋调整方式调节所述安装柱的高度。 优选的, 所述调节部设置驱动杆及 其驱动气缸, 所述驱动杆与所述安装柱连接, 所述驱动气缸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杆以升降所 述安装柱。 又如, 采用气撑调节方式调节所述安装柱的高度。 这样, 通过调节所述安装柱的 高度, 可以达到调节安装位的高度的效果, 从而调节绳索的第一端的相对高度, 使其对第二 端具有一定的高度差值, 从而可以通。
23、过滑索方式将人们从一个建筑工程安全结构转移到另 一建筑工程安全结构。 特别适用于CBD或者住宅小区等高楼密集区域。 0032 又如, 所述互通装置如图8所示, 其具有安装结构300以及至少一固定结构330; 所 述安装结构300设置调节部310及与所述调节部连接的若干安装位320, 例如, 所述安装结构 300设置安装座340, 各所述安装位320设置于所述安装座340, 所述调节部310连接所述安装 座340并用于调整所述安装座340的高度以调整各所述安装位320的高度; 每一所述固定结 构310固定设置于一所述安装位320, 所述调节部310用于调节所述安装位的位置以设置所 述固定结构的高。
24、度; 如图8所示, 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安装柱350, 又如, 安装柱350与安装座 340一体成型设置, 整体形成一个T形或者柱状的安装柱; 各所述安装位设置于所述安装柱, 并通过所述安装柱连接所述调节部, 所述调节部用于调节所述安装柱的高度。 0033 优选的, 所述调节部设置无线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远程无线信号, 并根据所述远程 说 明 书 4/7 页 6 CN 105903129 A 6 无线信号调节所述安装柱的高度。 这样, 管理人员可以远程控制调节所述安装柱的高度, 还 可以远程遥控调节计划转移目标的另一建筑工程安全结构的对应安装柱的高度, 以调整绳 索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的相对高度, 。
25、以便于依靠重力滑索或传输以转移人群。 优选的, 所述无 线接收单元设置校验模块, 用于对所述远程无线信号鉴权通过时, 由所述无线接收单元根 据所述远程无线信号调节所述安装柱的高度; 这样, 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调节所述安装柱的 高度; 优选的, 所述校验模块设置密码比对单元, 用于进行密码比对。 例如, 在密码比对通过 时, 由所述无线接收单元根据所述远程无线信号调节所述安装柱的高度。 0034 为了便于提升续航能力, 避免电力中断或者电池能量耗尽导致安全区无法产生计 划作用, 优选的, 所述开放区域设置与所述无线接收单元连接的太阳能充电装置, 通过太阳 能充电方式, 为所述无线接收单元进行供电。。
26、 例如, 所述无线接收单元设置与所述太阳能充 电装置连接的蓄电池, 用于持续通过所述太阳能充电装置进行太阳能充电, 以保持所述安 全区的所述无线接收单元和/或其他用电设备具有可信赖的电源供应。 优选的, 所述太阳能 充电装置设置于所述开放区域的外侧。 和/或, 所述太阳能充电装置设置多组并联的太阳能 电池板。 和/或, 所述太阳能充电装置还设置分别连接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充电控制电 路, 例如, 其连接所述蓄电池。 这样, 每一太阳能电池板单独通过充电控制电路连接所述蓄 电池, 形成多路充电保障。 0035 例如, 所述安全区还设置至少一隔离门, 用于将所述安全区隔离于所述建筑工程 安全结构的。
27、其余区域。 这样, 可以短期避免火灾延展到所述安全区或者在日常避免闲杂人 等进入所述安全区。 又如, 如图5所示, 第一安全区110还设置一隔离门114, 用于将安全区隔 离于建筑工程安全结构的其余区域; 隔离门可开启或关闭设置, 例如, 隔离门设置有控制 锁, 用于锁闭隔离门。 例如, 所述隔离门滑动设置于所述安全区; 或者, 所述隔离门枢接设置 于所述安全区。 和/或, 所述隔离门具有钢化玻璃; 或者, 所述隔离门具有建筑安全玻璃, 用 于经剧烈振动或撞击不破碎, 即使被震碎也不会四散飞溅伤人。 这样, 在紧急时可以破坏所 述隔离门以进入所述安全区。 例如, 所述建筑安全玻璃设置若干破坏区。
28、域, 用于在任一所述 破坏区域受力超过一定阈值时安全破碎。 0036 优选的, 所述隔离门设置控制锁, 用于锁闭所述隔离门。 这样, 可以更好地避免或 阻止非相关人员有意或误入所述安全区。 优选的, 所述控制锁设置于所述隔离门的顶部。 这 样, 只有授权人员采用工具才有机会进入所述安全区, 或者在危急时刻也可以由人梯形式 开启所述控制锁; 又如, 所述控制锁为密码锁; 或者, 所述控制锁为声控锁; 或者, 所述控制 锁为指纹锁。 优选的, 所述控制锁为遥控锁, 并且设置于所述隔离门的顶部。 这样, 一方面可 以避免遭遇恶意破坏, 另一方面具有易于开启的优点。 0037 为了便于滑行, 例如, 。
29、每一所述绳索上还套置若干滑行件, 例如, 如图7所示, 第一 绳索113上还套置若干滑行件113A, 用于通过重力作用或者传送作用, 向第一绳索113的第 二端所固定于其余建筑工程安全结构的固定结构方向滑动。 又如, 所述滑行件设置套接部, 所述绳索穿过所述套接部, 使得所述滑行件套置于所述绳索上。 例如, 人们通过滑行件在重 力作用下从所述绳索一端滑行到另一端; 例如, 人们通过滑行件在重力作用下从所述绳索 的第一端滑行到第二端。 为了切实保障人们的安全, 例如, 每一所述滑行件设置一降落伞 包, 这样, 在滑行件意外掉落时, 还可以通过降落伞包实现安全降落。 例如, 所述降落伞包的 启动开。
30、关连接其所在的滑行件与所述绳索的连接位置, 这样, 在滑行件从绳索掉落分离时, 说 明 书 5/7 页 7 CN 105903129 A 7 自动拉开所述降落伞包, 以挽救使用者的生命。 优选的, 所述滑行件具有管状结构, 所述绳 索穿过所述管状结构; 或者, 所述滑行件具有环状结构, 所述绳索穿过所述环状结构。 这样, 可以增强所述滑行件的安全系数。 0038 优选的, 每一所述滑行件设置挂钩, 例如, 所述降落伞包的启动开关连接器所对应 的所述滑行件的所述挂钩。 优选的, 每一所述滑行件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挂钩的运输舱。 例如, 所述运输舱为至少半封闭结构; 或者, 所述运输舱为全半封闭结。
31、构。 优选的, 所述运输 舱设置有舱门。 这样, 有利于使用者克服心理恐惧, 便于其通过绳索逃生。 和/或, 每一所述 滑行件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挂钩的座位部, 这样, 结构更小, 在安全区可以放置更多的座 位部。 优选的, 所述座位部具有倒置的T形结构, 使用时只需跨坐其上即可。 这样比较刺激, 较为适合年轻人; 但是非常适合快速上下座位部, 有利于循环运作, 提高传输效率, 挽救更 多生命。 0039 例如, 所述建筑工程安全结构还设置有观光梯区。 观光梯区的结构设计, 特别适合 与所述安全区结合使用, 理想的情况下, 可以对于观光梯区进行许多结构的改进, 以形成更 多的逃生方式。 例如,。
32、 所述观光梯区设置内螺纹管道, 以旋转方式抵消部分下降速度和冲击 力, 又如, 所述观光梯区还设置与所述内螺纹管道配套使用的若干外螺纹舱, 使用时, 用户 进入外螺纹舱中, 关上外螺纹舱门, 然后从内螺纹管道坠落即可, 可以通过外力使得外螺纹 舱进入内螺纹管道, 优选的, 所述内螺纹管道设置传输带, 用于按顺序自动传输所述外螺纹 舱进入所述内螺纹管道, 优选的, 所述内螺纹管道设置侦测装置, 用于侦测所述传输带上的 任一所述外螺纹舱内部存在使用者时, 自动将该存在使用者的所述外螺纹舱传输进入所述 内螺纹管道; 优选的, 所述外螺纹舱设置有上弹性件与下弹性件, 以便在发生碰撞时通过弹 性形变减轻。
33、碰撞强度。 优选的, 所述内螺纹管道设置有缓冲减速槽, 用于在下降过程中对所 述外螺纹舱进行缓冲减速; 例如, 所述缓冲减速槽设置第一磁体, 所述外螺纹舱适配设置第 二磁体, 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匹配设置, 两者磁极相斥设置, 用于在所述外螺纹舱 坠落时, 通过磁力作用进行缓冲减速。 优选的, 所述内螺纹管道在接近地面的位置具有缓冲 区, 用于缓冲减速且避免各所述外螺纹舱剧烈碰撞, 例如, 所述缓冲区具有弧形结构或折线 形结构; 例如, 所述缓冲区的第一端垂直于地面, 且其连通所述内螺纹管道的下降通道, 第 二端连通外界, 其平行于地面且与地面接触, 这样, 所述外螺纹舱接近地面时, 其。
34、运动方向 从垂直于地面转向平行于地面, 一方面避免相互撞击, 另一方面可以便于使用者逃生。 优选 的, 所述内螺纹管道的所述缓冲区具有光滑内壁, 无需设置内螺纹。 优选的, 所述缓冲区的 第二端的出口位置之外部还设置若干缓冲垫, 例如橡胶垫或者弹性形变体等, 以减轻所述 外螺纹舱的撞击力。 0040 优选的, 所述安全区与所述观光梯区连通设置; 或者, 所述安全区位于所述观光梯 区。 这样, 可以直接从观光梯区进入所述安全区; 又如, 可以直接通过观光梯区接触外界。 又 如, 如图6所示, 第一建筑工程安全结构100还设置有观光梯区120, 例如, 第一安全区110设 置于观光梯区120上方,。
35、 例如, 第一安全区110的底部与观光梯区120的顶部连通设置。 或者, 第一安全区110设置于观光梯区120的旁边。 又如, 所述安全区位于所述观光梯区; 例如, 所 述观光梯区向上或者向周边延伸设置一个区域作为所述安全区。 0041 为了避免烟火从所述观光梯区进入所述安全区, 优选的, 所述安全区与所述观光 梯区之间, 或者所述安全区与所述观光梯区的其它区域之间, 还设置密封门; 例如, 所述密 说 明 书 6/7 页 8 CN 105903129 A 8 封门活动设置, 用于连通所述安全区与所述观光梯区或者隔断所述安全区与所述观光梯 区, 或者, 用于连通所述安全区与所述观光梯区的其它区。
36、域或隔断所述安全区与所述观光 梯区的其它区域。 例如, 所述密封门滑动设置; 优选的, 所述密封门为防火门。 为了从多方式 进行逃生, 优选的, 所述观光梯区还设置若干速降设备, 例如, 所述观光梯区还设置下降铁 索, 以及套置所述下降铁索的若干速降套件。 这样, 在没有烟火的条件下, 使用者可以直接 从下降铁索滑下去。 0042 为了提升建筑工程安全结构自身的灭火能力或防灾能力, 例如, 所述建筑工程安 全结构还设置有储水池, 用于在发生火灾时喷水或流水, 已在一定程度上灭火或者减缓火 情。 例如, 所述储水池设置于所述建筑工程安全结构的顶部; 优选的, 所述储水池设置水位 探测器, 其与所。
37、述建筑工程安全结构的供电系统联动设置, 用于在启动状态下, 探测所述储 水池的水位发生下降时, 自动切断所述建筑工程安全结构的供电系统, 以防止电器着火。 又 如, 设置多个所述储水池, 例如, 在所述建筑工程安全结构的特定楼层或者特定位置, 分别 设置所述储水池。 又如, 每一所述储水池设置一水位探测器, 其与所述储水池所在楼层的供 电系统联动设置, 或者与所述储水池所连接的供电系统联动设置, 用于在启动状态下, 探测 所述储水池的水位发生下降时, 自动切断对应的所述供电系统, 以防止电器着火。 0043 进一步地,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包括, 上述各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 相互组合形成的 建筑工。
38、程安全结构或者高层建筑工程安全结构或者高层建筑结构。 0044 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 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 均视为本发明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并且, 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 以改进或变换, 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7/7 页 9 CN 105903129 A 9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10 CN 105903129 A 10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11 CN 105903129 A 11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12 CN 105903129 A 12 图7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13 CN 105903129 A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