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渗透性复合润滑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高渗透性复合润滑油.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212606A43申请公布日20141217CN104212606A21申请号201410435292122申请日20140830C10M169/04200601C10N30/0620060171申请人青岛特瑞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地址266000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九水东路320号D区101室72发明人刘宏法54发明名称一种高渗透性复合润滑油57摘要一种高渗透性复合润滑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甲苯基硅油711份,冰醋酸15份,氢氧化锂48份,异构磷酸二甲酯359份,甘油35份,多元聚羧酸49份,聚氧乙基磺酸盐46份,二羟基聚甲基乙烯基硅氧烷257份,六偏磷酸钠38份,柏。
2、木醇13份,苯骈三氮唑24份,烧碱36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润滑油,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抗极压性能,减小摩擦系数,增长设备的使用寿命。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212606ACN104212606A1/1页21一种高渗透性复合润滑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甲苯基硅油711份,冰醋酸15份,氢氧化锂48份,异构磷酸二甲酯359份,甘油35份,多元聚羧酸49份,聚氧乙基磺酸盐46份,二羟基聚甲基乙烯基硅氧烷257份,六偏磷酸钠38份,柏木醇13份,苯骈三氮唑24份,烧碱3。
3、6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渗透性复合润滑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甲苯基硅油9份,冰醋酸3份,氢氧化锂6份,异构磷酸二甲酯7份,甘油4份,多元聚羧酸6份,聚氧乙基磺酸盐5份,二羟基聚甲基乙烯基硅氧烷45份,六偏磷酸钠55份,柏木醇2份,苯骈三氮唑3份,烧碱5份。权利要求书CN104212606A1/2页3一种高渗透性复合润滑油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渗透性复合润滑油。背景技术0002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汽车、机械设备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或半固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在机械设备中,润滑剂大多通过润滑系统输配给各需要润滑的部。
4、位。现代机械加工向高速、强力、精密方向发展,超硬、超强度等难加工材料的发展也使切削加工的难度日益增加。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切削加工过程中的摩擦力、摩擦热大幅度提高,这就对润滑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明内容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润滑油,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抗极压性能,减小摩擦系数,增长设备的使用寿命。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渗透性复合润滑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甲苯基硅油711份,冰醋酸15份,氢氧化锂48份,异构磷酸二甲酯359份,甘油35份,多元聚羧酸49份,聚氧乙基磺酸盐46份,二羟基聚甲基乙烯基硅氧烷257份,六偏。
5、磷酸钠38份,柏木醇13份,苯骈三氮唑24份,烧碱36份。0005本发明优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渗透性复合润滑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甲苯基硅油9份,冰醋酸3份,氢氧化锂6份,异构磷酸二甲酯7份,甘油4份,多元聚羧酸6份,聚氧乙基磺酸盐5份,二羟基聚甲基乙烯基硅氧烷45份,六偏磷酸钠55份,柏木醇2份,苯骈三氮唑3份,烧碱5份。000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润滑油,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抗极压性能,减小摩擦系数,增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具体实施方式0007实施例1一种高渗透性复合润滑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甲苯基硅油7份,冰醋酸1份,氢氧化锂4份,异构磷酸二甲酯35份,甘油3份,多元聚羧。
6、酸4份,聚氧乙基磺酸盐4份,二羟基聚甲基乙烯基硅氧烷25份,六偏磷酸钠3份,柏木醇1份,苯骈三氮唑2份,烧碱3份。0008实施例2一种高渗透性复合润滑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甲苯基硅油11份,冰醋酸5份,氢氧化锂8份,异构磷酸二甲酯9份,甘油5份,多元聚羧酸9份,聚氧乙基磺酸盐6份,二羟基聚甲基乙烯基硅氧烷7份,六偏磷酸钠8份,柏木醇说明书CN104212606A2/2页43份,苯骈三氮唑4份,烧碱6份。0009实施例3一种高渗透性复合润滑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甲苯基硅油9份,冰醋酸3份,氢氧化锂6份,异构磷酸二甲酯7份,甘油4份,多元聚羧酸6份,聚氧乙基磺酸盐5份,二羟基聚甲基乙烯基硅氧烷45份,六偏磷酸钠55份,柏木醇2份,苯骈三氮唑3份,烧碱5份。说明书CN10421260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