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就提涉及一种泥鳅生态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泥鳅属于小型鱼类,身体小而细长,其肉质细嫩、清淡、鲜美,营养价值高于一般鲤科鱼类,经济价值较高,泥鳅因其食性广,生命力强,不仅天然资源丰富,也适宜发展多形式养殖,泥鳅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池塘、沟边、湖泊、河流、水库、稻田等各种淡水水域中均能养殖繁衍,养殖效益较高,泥鳅喜居水域淤泥层较厚的浅水区,泥鳅白天潜伏在水底,甚少游到水面活动,这是由于泥鳅长期生活在光线及其暗淡的水底。近年,由于水资源污染、大量捕捉等原因,导致我国野生泥鳅产量逐年下降,而国内外市场又逐年上升,这为人工养殖泥鳅创造了很大的商机,我国泥鳅养殖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但养殖进展慢,规模也不大,人工养殖一般是在天然河塘湖泊内,由人工投喂饲料或粪肥进行养殖,泥鳅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人工投喂也会影响水质,捕捞也存在较大的不便,人工投放食物需要根据泥鳅的食量来调节,投喂食材也需要保证新鲜,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在投喂上面,而且人工喂食的泥鳅一般不具有野生泥鳅的口感。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泥鳅生态养殖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养殖池的建设:泥鳅养殖水深保持在60cm,池塘规格25mx100m,建池时水池的四周用花岗岩砌筑成养殖池围墙,围墙的中部设置进水口,进水口设1个由阀门控制的直径为80mm的PVC进水管入池。养殖池附近打设机井,采用功率为20kw的水泵向池塘供水,能够保证高温季节降温和池中缺氧时能够及时换水的需求。
原生态环境建设:向养殖池的底部铺一层厚度为20cm的土后向养殖池内注入水,将成熟的硅藻经优选后放置于养殖池中,硅藻的养殖密度为0.01kg/㎡,然后向养殖池的池底依次投入养殖密度为0.01kg/㎡的水蚯蚓、养殖密度为0.03kg/㎡幼螺、养殖密度为0.03kg/㎡幼蚌,待1个月后将泥鳅苗种引入养殖池内。
泥鳅苗种的来源及质量:以捕获野生苗种为主要来源,先按规格分级后放入暂养池中暂养,然后进行消毒、抽样检疫,确定无病害后,放入养殖池中饲养,泥鳅苗种要求体质健壮无外伤,体表光泽、柔软、润滑。
泥鳅放养密度:每尾重量为0.17kg左右的泥鳅,每1㎡放养1.8kg左右,每尾重量为0.01左右的泥鳅,每1㎡放养1.49kg左右,每尾重量为0.003kg左右的泥鳅,每1㎡放养1.49kg左右1.2kg左右,5月下旬至6月初陆续放养每尾重量为0.17kg左右的泥鳅,6月初至6月中旬陆续放养每尾重量为0.01左右的泥鳅,6月中旬至七月初陆续放养每尾重量为0.003kg左右的泥鳅,每天放养量保持均衡。
投放泥鳅后每天向池塘注入新水,交换量达到20%以上,遇到水质恶化,要及时大量换水。
每日22:00点时向养殖池中投放辅食,辅食由粉碎的肥水轮虫、小球藻、蛋黄与面粉混合后制成的颗粒,颗粒为直径为3cm—5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采用生态养殖的方法对泥鳅进行养殖,向养殖池内投放的硅藻、水蚯蚓、幼螺、幼蚌可以满足泥鳅的基本生长需求,只需在夜间投放一次食物来给泥鳅补充营养,降低了养殖的成本,构成一个良好的生态链,养殖出来的泥鳅体型壮硕,肉质肥美,成活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养殖池的建设:泥鳅养殖水深保持在60cm,池塘规格25mx100m,建池时水池的四周用花岗岩砌筑成养殖池围墙,围墙的中部设置进水口,进水口设1个由阀门控制的直径为80mm的PVC进水管入池。养殖池附近打设机井,采用功率为20kw的水泵向池塘供水,能够保证高温季节降温和池中缺氧时能够及时换水的需求。
原生态环境建设:向养殖池的底部铺一层厚度为20cm的土后向养殖池内注入水,将成熟的硅藻经优选后放置于养殖池中,硅藻的养殖密度为0.01kg/㎡,然后向养殖池的池底依次投入养殖密度为0.01kg/㎡的水蚯蚓、养殖密度为0.03kg/㎡幼螺、养殖密度为0.03kg/㎡幼蚌,待1个月后将泥鳅苗种引入养殖池内。
泥鳅苗种的来源及质量:以捕获野生苗种为主要来源,先按规格分级后放入暂养池中暂养,然后进行消毒、抽样检疫,确定无病害后,放入养殖池中饲养,泥鳅苗种要求体质健壮无外伤,体表光泽、柔软、润滑。
泥鳅放养密度:每尾重量为0.17kg左右的泥鳅,每1㎡放养1.8kg左右,每尾重量为0.01左右的泥鳅,每1㎡放养1.49kg左右,每尾重量为0.003kg左右的泥鳅,每1㎡放养1.49kg左右1.2kg左右,5月下旬至6月初陆续放养每尾重量为0.17kg左右的泥鳅,6月初至6月中旬陆续放养每尾重量为0.01左右的泥鳅,6月中旬至七月初陆续放养每尾重量为0.003kg左右的泥鳅,每天放养量保持均衡。
投放泥鳅后每天向池塘注入新水,交换量达到20%以上,遇到水质恶化,要及时大量换水。
每日22:00点时向养殖池中投放辅食,辅食由粉碎的肥水轮虫、小球藻、蛋黄与面粉混合后制成的颗粒,颗粒为直径为3cm—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