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空投射灭 火保护弹。
背景技术
近年来,森林火灾频发,其规模逐渐变大。当森林火灾发生在一些消防 人员难以到达的区域,如原始森林、热带丛林、山区、峡谷或沟壑等地理条 件苛刻的区域,或受有毒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区域,最有效的灭火工具就是飞 机或直升机。
目前,利用飞机(或直升机)灭火的主要方法是飞行员驾驶飞机从低空 (火场上方20-30米处)飞过,将飞机中携带的水或其它灭火剂喷洒到火源上, 以扑灭火灾。
但是,火灾消耗了地面附近的大量氧气,还带来了浓烟和火场上方复杂 且强大的上升气流,这都给飞行带来了危险因素。
由以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以防止飞机进行灭火 作业时遭遇到火灾造成的缺氧、浓烟或上升气流,提高灭火作业的安全性, 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用以解决飞机进 行灭火作业时遭遇到火灾造成的缺氧、浓烟或上升气流的问题,实现提高灭 火作业的安全性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体、设置在连接体中 且部分凸出于连接体底面的密封药筒、与密封药筒相连接的引爆装置和设置 在连接体底部的软质储存容器;
密封药筒中装填有发射药,软质储存容器中设置有灭火介质容纳腔。
优选的,在上述的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中,连接体为锥台体。
优选的,在上述的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中,连接体的顶部连接有与载机 相连接的钢丝绳。
优选的,在上述的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中,连接体包括多根支杆组成的 骨架和设置在骨架内用于存放配重的弹性薄膜袋。
优选的,在上述的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中,引爆装置包括与密封药筒顶 部相连接的预存筒、设置在预存筒上方的底火。
优选的,在上述的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中,底火为延缓行动的化学底火 或者电控底火或遥控电底火。
优选的,在上述的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中,连接体下方设置有多个软质 储存容器。
优选的,在上述的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中,每一软质储存容器中灭火介 质的上方均设置有引爆装置和密封药筒,多个引爆装置之间通过至少一根引 火线相连接。
优选的,在上述的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中,连接体下方的中央设置有一 个软质储存容器,其它软质储存容器围绕位于中央的软质储存容器呈环形设 置。
优选的,在上述的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中,位于中央的软质储存容器中 的密封药筒的体积大于其它软质储存容器中密封药筒的体积。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时,利用连接体将其悬 挂于飞机或直升机上。在飞行至适当位置时,操作人员手动或利用计算机自 动控制引爆装置点燃位于密封药筒中的发射药,产生的冲击波迅速毁掉填充 物和薄膜并搅动灭火介质而形成远延伸气体动力流,带有强大的气流载体向 下方喷射,形成锥状脉冲涡流。
与传统的自然喷洒灭火介质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空投射灭 火保护弹利用发射药将灭火介质在短时间内喷射出软质存储罐,形成锥状脉 冲涡流,以高效地扑灭高、低空火灾。载机无需在火场中低空飞行,从而避 免了遭遇到火灾造成的缺氧、浓烟或上升气流等情况,提高了灭火作业的安 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 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 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的示意图;
图2为设置有多个软质储存容器的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的示意图;
图3为利用悬挂平台组合多个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的示意图。
以上图1-3中:
连接体1、骨架11、弹性薄膜袋12、密封药筒2、引爆装置3、预存筒31、 底火32、软质储存容器4和悬挂平台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用以解决飞机进行 灭火作业时遭遇到火灾造成的缺氧、浓烟或上升气流的问题,实现提高灭火 作业的安全性的目的。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 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 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 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中包括连接体1、密 封药筒2、引爆装置3和软质储存容器4。
软质储存容器4设置在连接体1的底部,其内部设置有用以容纳灭火介质 的灭火介质容纳腔。
装填有发射药的密封药筒2设置在连接体1中,其底部凸出于连接体1的底 面。在软质储存容器4中盛装灭火介质后,密封药筒2向外凸出部分埋入灭火 介质之中。
引爆装置3与密封药筒2相连接,用以在适当时机引燃发射药。
在使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时,利用连接体1将其与飞 机、直升机等载机相连接。载机在飞经火场上方适当位置时,由操作人员手 动或计算机自动触发引爆装置3,以引燃发射药,产生的冲击波迅速毁掉填充 物和薄膜并搅动灭火介质而形成远延伸气体动力流,带有强大的气流载体, 形成锥状脉冲涡流,有效地扑灭火灾。
与传统的自然喷洒灭火介质方式相比,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高空投射灭火 保护弹利用发射药将灭火介质在短时间内喷射出软质存储罐4,形成锥状脉冲 涡流,以高效地扑灭高、低空火灾。载机无需在火场中低空飞行,从而避免 了遭遇到火灾造成的缺氧、浓烟或上升气流等情况,提高了灭火作业的安全 性。
同时,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还可以直接悬挂于仓库、 厂房等建筑物内部的房顶、横梁、立柱或墙壁之上,同样能够起到及时扑灭 火灾的作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高空投射灭火保 护弹中,灭火介质为任意能够起到灭火作用的粒状物、液体或粘稠液态物类介质。 如:散粒材料,包括沙子、疏松的泥土等;粘性材料,包括尘土、凝胶体、吸 附剂和高密度水等;或液体,包含掺有起泡剂的水或掺有杂质的水;再如灭 火粉末等。灭火介质的选择根据火情的不同灵活选择,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在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中,连接体1为锥台 体。锥台体具有回转体外形,在任意平行于其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相同,使 连接体1具有良好的气动外形,减少对载机飞行产生干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中,直接利用连接在 连接体1顶部的钢丝绳与载机相连。操作过程简单、迅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灵活调整钢丝绳的长度,以控制灭火介质的喷射高度;或直接将钢丝绳连接 到载机的绞盘上,实现对钢丝绳长度的实时控制。
利用钢丝绳连接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与载机时,在完成灭火介质的喷射 后,由于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的重量大大降低,钢丝绳将在自身弹性的作用 下向上弹起。为了避免弹起的钢丝绳碰触到载机,造成破坏,在上述实施例 所提供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中,连接体1包括骨架11与弹性薄膜袋12。如图1 中所示,骨架11由多根支杆组成;弹性薄膜袋12设置在骨架之中,用以存放 配重。
在使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时,在弹性薄膜袋12中置 入配重,以在喷射完灭火介质后使钢丝绳保持下坠,避免伤害到载机。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高空投射 灭火保护弹中,引爆装置3有多种的具体实现方式。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 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引爆装置3包括预存筒31和底火32。预存筒31设置在密 封药筒2的顶部,底火32则设置在预存筒31上。利用预存筒31将底火32向上托 起,以便于操作人员对其进行设定。
底火32同样具有多种的具体选择,优选的,底火32为延缓行动的化学底 火,或者电控底火或遥控电底火。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还能够根据 具火情对挂蛋数量进行调整,以实现对灭火涡流种类、规模和功率的控制。
如图2中所示,在连接体1的下方设置有多个软质储存容器4,每一软质储 存容器4中既可以盛装同样的灭火介质,也可以在不同软质储存容器中盛装不 同种类的灭火介质,以实现混合灭火。
再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中,每一软质 储存容器4的上方均设置有密封药筒2及引爆装置3,多个引爆装置3之间以引 火线相连接。操作人员能够掌握每一软质储存容器4的喷射时机,以不同的灭 火涡流种类、规模、功率,保证快速、高效地灭火。
优选的,在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高空投射灭火保护弹中,连接体1下方的 中央位置设置有一个软质储存容器,在中央软质储存容器的周围环绕有一圈 软质储存容器。
进一步优选的,位于中央的软质储存容器的容积大于位于其周围的软质 储存容器。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高空投射保护弹时,还可以利用悬挂 平台对多枚高空投射保护弹进行组合使用。
如图3中所示,悬挂平台5通过钢索与载机相连,在悬挂平台5的下方设置 有多枚高空投射保护弹。由于每一枚高空投射保护弹上都设置有独立的引爆 装置,操作人员能够利用载机电脑或手动控制每一高空投射保护弹的引爆。
具体的,悬挂平台5的外壳是带栅栏的,目的是为了当其多次受到爆炸波 作用能够保持稳定。外壳是由管子,钢条,角钢,槽钢制作而成的,这样就 可以击退,消除爆炸波,从而避免出现扰乱直升机稳定航行的因素。在一次 出航中能够进行多次喷射和扑灭一些局部火灾或者连续扑灭火灾或者利用悬 挂平台对多枚弹体进行组合引爆,有效地扑灭复杂火源或者大的森林起火。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 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 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 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 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 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 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