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封山育林的茶叶种植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封山育林的茶叶种植技术.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382132.9 (22)申请日 2017.05.26 (71)申请人 贵州省安顺市黔艺贝纺织有限公司 地址 561000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残疾人 创业园 (轿子山镇) (72)发明人 游时刚 (74)专利代理机构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52106 代理人 刘安宁 (51)Int.Cl. A01G 17/00(2006.01) A01B 79/00(2006.01) C05G 1/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用于封山育林的茶叶种植技术 (5。
2、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封山育林的茶叶种 植技术, 包括以下步骤: 1.茶叶品种的筛选; 2.松 土和除杂, 采用三犁、 三填的松土和除杂方式对 土壤进行处理; 3.挖沟, 采用主沟和辅沟相配合 的方式; 4.堆种植带; 5.土地施肥, 调节土壤pH值 并施高效复合肥; 6.挖种植沟; 7.栽种茶叶苗; 8. 保水, 在茶叶苗周围设置保持水层; 9.定期施肥。 本发明提出的茶叶种植技术, 从选种、 土壤处理 到栽培的整个过程都以封山育林的特殊环境为 中心, 综合考虑天气因素对茶叶苗生长的影响, 对种植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 使种植的茶叶苗成 活率高、 生长速度快、 生长旺盛, 且茶叶苗根系。
3、稳 固, 能够防风固沙, 也可以帮助山区快速育林。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CN 107231995 A 2017.10.10 CN 107231995 A 1.一种用于封山育林的茶叶种植技术,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茶叶品种的筛选: 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以及气候条件, 选取成活率高、 易种植品种; 松土和除杂: 将种植土地进行首次犁田, 深度为1020cm, 并将石块、 杂草剥离出土 地, 同时将犁出的土块捣碎、 铺平, 再进行第二次犁田, 深度为2030cm, 将犁出的土块捣成 1cm以下的小块、 再铺平, 然后进行第三次犁田, 深度为3040m, 并将犁出的土块捣成2mm以 下。
4、的小块、 再铺平, 三次犁田结束后向土地中均匀释放蚯蚓; 挖沟: 松土和除杂后对种植土地进行挖沟, 挖沟采用主沟和辅沟相配合的方式, 每亩 种植土地主沟至少为10条, 方向为从地势高处到地势低处, 深度为3040cm, 并从主沟向两 侧延伸辅沟, 且辅沟方向与主沟垂直, 辅沟深度小于主沟深度35cm; 堆种植带: 在与辅沟平行的方向堆高于土地1015cm的种植带, 且相邻种植带的间 距为3050cm, 每条种植带呈上窄下宽的梯形状, 上底宽度为7090cm, 下底的宽度为80 110cm; 土地施肥: 先对种植带上的土地进行喷水, 以地下3040cm略潮湿为宜, 并取样检测 土壤pH值, 再根。
5、据检测的pH值喷洒土壤酸碱调节剂, 调节土壤pH为57, 再向喷水后的土地 施高效复合肥; 挖种植沟: 在种植带上挖双行双株的种植沟, 且相邻种植沟的间距为3540cm, 深度 为3040cm; 栽种茶叶苗: 先在步骤挖好的种植沟中加少量水, 再将茶叶苗的根系捋顺并垂直 放置于种植沟的正中央, 再向种植沟中加土, 将茶叶苗的根系覆盖, 并轻拍使土壤均匀填 平, 浇水使土壤潮湿, 再填土510cm, 再轻拍、 浇水, 重复填土、 轻拍、 浇水的操作直至种植 沟内土壤与种植带外围土地在同一水平, 即完成茶叶苗的栽种; 保水, 在种植带上填覆保水层, 以每珠茶叶苗为中心, 画两同心圆, 且两同心圆之。
6、间 的区域为保水区, 种植带的保水区上层覆盖保水层, 所述两同心圆的内圆与茶叶苗的间距 为38cm, 所述两同心圆的外圆与茶叶苗的间距为1016cm, 且两同心圆的内圆与外圆的 间距至少为5cm; 定期施肥。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封山育林的茶叶种植技术,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中 蚯蚓的释放数量为每亩60100只。 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封山育林的茶叶种植技术,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中 主沟与相邻主沟之间的距离为35m。 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封山育林的茶叶种植技术,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中 种植带上底的宽度比下底的宽度小510cm。 5.根据权利要求 1 。
7、所述的用于封山育林的茶叶种植技术,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中 的高效复合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秸秆3146份, 腐殖酸钠612份, 微量元素14份, 碳酸氢铵610份, 重过磷酸钙510份, 光卤石13份, 硝酸钾26份, 菌种粉24份。 6.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用于封山育林的茶叶种植技术, 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效复合 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秸秆38份, 腐殖酸钠10份, 微量元素2份, 碳酸氢铵8份, 重过磷酸 钙7份, 光卤石2份, 硝酸钾4份, 菌种粉3份。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7231995 A 2 一种用于封山育林的茶叶种植技术 技术领域 000。
8、1 本发明涉及种植, 尤其涉及茶叶种植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封山育林是利用森林的更新能力, 在自然条件适宜的山区, 实行定期封山, 禁止垦 荒、 放牧、 砍柴等人为的破坏活动, 以恢复森林植被的一种投资少、 见效快的育林方式。 根据 实际情况可分为 “全封” 即较长时间内禁止一切人为活动,“半封” 即季节性的开山和 “轮封” 即定期分片轮封轮开。 0003 用于封山育林的茶叶种植方法与传统的茶叶种植方法存在一定的不同, 由于封山 育林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都会对茶叶苗的生长起到制约作用, 如果用传统的茶叶种植方 法来种植封山育林用的茶叶苗, 则存活率较低。 在长期的封山情况下, 太阳的强烈。
9、照射会使 得土壤的水分流失过快, 导致茶叶苗缺水严重, 长期处于缺水状态的茶叶苗会生长缓慢, 甚 至缺水死亡, 而连雨天气又会使得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过多, 过多的水分浸泡茶叶苗的根部, 会使得根部腐烂, 影响茶叶苗养分的传输, 最终茶叶苗会因营养缺失而停止生长。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 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封山育林的 茶叶种植技术。 0005 一种用于封山育林的茶叶种植技术, 包括以下步骤: 茶叶品种的筛选: 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以及气候条件, 选取成活率高、 易种植品种; 松土和除杂: 将种植土地进行首次犁田, 深度为1020cm, 并将石块、 杂草剥离出土。
10、 地, 同时将犁出的土块捣碎、 铺平, 再进行第二次犁田, 深度为2030cm, 将犁出的土块捣成 1cm以下的小块、 再铺平, 然后进行第三次犁田, 深度为3040m, 并将犁出的土块捣成2mm以 下的小块、 再铺平, 三次犁田结束后向土地中均匀释放蚯蚓; 挖沟: 松土和除杂后对种植土地进行挖沟, 挖沟采用主沟和辅沟相配合的方式, 每亩 种植土地主沟至少为10条, 方向为从地势高处到地势低处, 深度为3040cm, 并从主沟向两 侧延伸辅沟, 且辅沟方向与主沟垂直, 辅沟深度小于主沟深度35cm; 堆种植带: 在与辅沟平行的方向堆高于土地1015cm的种植带, 且相邻种植带的间 距为3050。
11、cm, 每条种植带呈上窄下宽的梯形状, 上底宽度为7090cm, 下底的宽度为80 110cm; 土地施肥: 先对种植带上的土地进行喷水, 以地下3040cm略潮湿为宜, 并取样检测 土壤pH值, 再根据检测的pH值喷洒土壤酸碱调节剂, 调节土壤pH为57, 再向喷水后的土地 施高效复合肥; 挖种植沟: 在种植带上挖双行双株的种植沟, 且相邻种植沟的间距为3540cm, 深度 为3040cm; 栽种茶叶苗: 先在步骤挖好的种植沟中加少量水, 再将茶叶苗的根系捋顺并垂直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7231995 A 3 放置于种植沟的正中央, 再向种植沟中加土, 将茶叶苗的根系覆盖,。
12、 并轻拍使土壤均匀填 平, 浇水使土壤潮湿, 再填土510cm, 再轻拍、 浇水, 重复填土、 轻拍、 浇水的操作直至种植 沟内土壤与种植带外围土地在同一水平, 即完成茶叶苗的栽种; 保水, 在种植带上填覆保水层, 以每珠茶叶苗为中心, 画两同心圆, 且两同心圆之间 的区域为保水区, 种植带的保水区上层覆盖保水层, 所述两同心圆的内圆与茶叶苗的间距 为38cm, 所述两同心圆的外圆与茶叶苗的间距为1016cm, 且两同心圆的内圆与外圆的 间距至少为5cm; 定期施肥。 0006 优选的, 所述步骤中蚯蚓的释放数量为每亩60100只。 0007 优选的, 所述步骤中主沟与相邻主沟之间的距离为35。
13、m。 0008 优选的, 所述步骤中种植带上底宽度比下底宽度小510cm。 0009 优选的, 所述步骤中的高效复合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秸秆3146份, 腐殖 酸钠612份, 微量元素14份, 碳酸氢铵610份, 重过磷酸钙510份, 光卤石13份, 硝 酸钾26份, 菌种粉24份。 0010 优选的, 前述高效复合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秸秆38份, 腐殖酸钠10份, 微量 元素2份, 碳酸氢铵8份, 重过磷酸钙7份, 光卤石2份, 硝酸钾4份, 菌种粉3份。 0011 本发明的茶叶种植技术, 从选种、 土壤处理到栽培的整个过程都以封山育林的特 殊环境为中心, 综合考虑天气因素对茶叶。
14、苗生长的影响, 对种植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 使种 植的茶叶苗成活率高、 生长速度快、 生长旺盛, 且茶叶苗根系稳固, 能够防风固沙, 可以帮助 山区快速育林。 本种植技术中选取成活率高的品种进行种植, 同时在种植前对土壤采用三 犁、 三填的松土和除杂方式进行处理, 能够快速、 有效防止结节的土壤以及杂物对茶树苗的 影响, 且在松土和除杂结束后使用蚯蚓对土壤进行再次松土, 以保证茶叶苗健康生长的基 本条件, 在种植的茶叶苗周围进行挖沟, 以主沟和辅沟相互配合的方式, 当在雨水过多时, 种植带上的雨水流入邻近的辅沟中, 辅沟中的水量增大后水再向主沟中流入, 主沟中的水 再由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 。
15、将水输送出种植区域, 有效避免雨水过多对茶叶苗的损害, 而 种植带设计成梯形结构可以保证种植带的稳定性, 防止雨水冲塌; 在栽种茶叶苗前在种植 带上浇灌高效复合肥可以减少对不必要区域施肥造成的肥料浪费的现象, 保证肥料的最大 化利用率, 同时使用具有合理配比的高效复合肥, 可以长时间为茶叶苗提供充足的营养成 分, 保证茶叶苗的正常生长, 提高茶叶苗的成活率, 最后在茶叶苗的周围铺上保水层, 可以 保持茶叶苗附近区域的水量, 避免强光照射导致的茶叶苗缺水的现象发生。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0013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封山育林的茶叶种植技术, 包括以下。
16、步骤: 步骤1, 茶叶品种的筛选: 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以及气候条件, 选取成活率高、 易种植品 种; 步骤2, 松土和除杂: 将种植土地进行首次犁田, 深度为20cm, 并将石块、 杂草剥离出土 地, 同时将犁出的土块捣碎、 铺平, 再进行第二次犁田, 深度为30cm, 将犁出的土块捣成1cm 以下的小块、 再铺平, 然后进行第三次犁田, 深度为40m, 并将犁出的土块捣成2mm以下的小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7231995 A 4 块、 再铺平, 三次犁田结束后向土地中均匀释放蚯蚓, 每亩100只; 步骤3: 挖沟, 松土和除杂后对种植土地进行挖沟, 挖沟采用主沟和辅沟相配合。
17、的方式, 且主沟与相邻主沟之间的距离为5m, 方向为从地势高处到地势低处, 深度为40cm, 并从主沟 向两侧延伸辅沟, 且辅沟方向与主沟垂直, 辅沟深度小于主沟深度5cm; 步骤4: 堆种植带, 在与辅沟平行的方向堆高于土地1015cm的种植带, 且相邻种植带 的间距为3050cm, 每条种植带呈上窄下宽的梯形状, 上底宽度为90cm, 下底的宽度为 110cm; 步骤5: 土地施肥, 先对种植带上的土地进行喷水, 以地下40cm略潮湿为宜, 并取样检测 土壤pH值, 再根据检测的pH值喷洒土壤酸碱调节剂, 调节土壤pH为6, 再向喷水后的土地施 高效复合肥, 备用; 步骤6: 挖种植沟, 。
18、在种植带上挖双行双株的种植沟, 且相邻种植沟的间距为40cm, 深度 为40cm; 步骤7: 栽种茶叶苗, 先在步骤6挖好的种植沟中加少量水, 再将茶叶苗的根系捋顺并垂 直放置于种植沟的正中央, 再向种植沟中加土, 将茶叶苗的根系覆盖, 并轻拍使土壤均匀填 平, 浇水使土壤潮湿, 再填土5cm, 再轻拍、 浇水, 重复填土、 轻拍、 浇水的操作直至种植沟内 土壤与种植带外围土地在同一水平, 即完成茶叶苗的栽种; 步骤8: 保水, 在种植带上填覆保水层, 以每珠茶叶苗为中心, 画两同心圆, 且两同心圆 之间的区域为保水区, 种植带的保水区上层覆盖保水层, 所述两同心圆的内圆与茶叶苗的 间距为3c。
19、m, 所述两同心圆的外圆与茶叶苗的间距为10cm; 步骤9: 定期施肥。 0014 本发明中, 所述高效复合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秸秆38份, 腐殖酸钠10份, 微 量元素2份, 碳酸氢铵8份, 重过磷酸钙7份, 光卤石2份, 硝酸钾4份, 菌种粉3份。 0015 用上述实施例的种植方法和传统茶叶苗的种植方法分别模拟封山育林进行种植, 并对实施例种植的茶叶苗与传统方法种植的茶叶苗的存活率计算, 计算结果如下: 实施例传统方法 存活率89%67% 长势高、 茂盛矮、 稀疏 上述结果表明, 本实施例提出的茶叶种植方式可以显著提高茶叶苗在封山育林的恶劣 环境下的存活率, 且茶叶苗的长势旺盛。 0016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 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7231995 A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