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装置,属于救生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层建筑用个人救生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大中城市里,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市民的普遍居住方式,但是高层建筑的紧急逃生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还未得到最终解决。主要原因有两点:1. 逃生时间短;2. 需救助人数多。现在公安消防部门的应对措施主要依赖于消防部门的外部组织救援。在发生火灾等的紧急情况下,高层建筑的居民如果无法快速逃生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害,甚至致命事故。因此,高层建筑住户为了自身和家庭的紧急逃生要求,需要一种个人使用的简单,安全的逃生设备。随着科技的进步,市面上出现了各种救生装置,但这些救生器均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01735071 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救生装置,该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授权公告号为CN 202478426 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高空降落救生气囊,包括左右两个气囊,气囊包括呈半球体结构的外膜、使外膜膨胀的气管,气管连接有气体发生器,而外膜上开有进气口,进气口上安装有单向阀,两气囊通过固定带相连接并组合成一空心球体,在两气囊之间的上端连接有降落伞。但该救生器在高空降落的过程中,人始终是保持站立的姿势,在着地时也是使人体的脚部先着地,然后通过脚部缓冲,保护人体,由于脚部的受力面积非常小,因此着地瞬间地面对人体的冲击力还是很大,由此可见,该发明公开的救生气囊不适合老人和小孩等弱势群体使用。授权公告号为CN 203075485 U公开的专利“高空降落救生气囊”同样也存在上述缺陷。因此,为了填补市场空白,亟需开发出一种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可靠性强且能适用于各类群体的高层建筑用个人救生器。
本实用新型使用成熟的工程技术方法。此技术已在汽车工程和航空领域广泛应用。它具备以下优于各种其它已有方法的特点:1) 产品大众化-低成本,适宜价格;成为适用于家庭自救日常安全必需品;2) 安全性能高-高科技的专业工程设计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危险;3) 无序逃生-不依赖组织协调和公共设施;4) 操作简单-无须专业培训;用户通过使用说明书即可掌握使用方法;5) 被动保护-适用于老弱幼病人群,符合中国的老年化人口特点;6) 自用兼他用-完全独自操作,在必要时可帮助他人使用;7) 逃逸时间短-完成准备工作时间和降落时间较短;8) 不可复制性-用户不太可能冒生命危险购买仿冒产品;9) 适用于各种楼层地形-人体安全保护是按最大下落速度设计计算;适用于几乎所有城市的住户人群,高层建筑形式和地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层建筑用个人救生器,其结构基于最先进的现代工程技术方法,减小人体落地的冲击力,保证人体背部着地,通过对人体最大加速度,头部受力,颈部受力等技术指标达到保护逃生者的生命安全。
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层建筑用个人救生器,包括气囊和副伞,所述气囊和副伞通过若干根充气立柱连接,所述气囊位于副伞下部,所述气囊与充气立柱内部相连通;所述气囊包括外膜,和将气囊内部分割为若干个腔体的内膜,在内膜上设置有短气管,气囊外膜上表面圆心处设置有气膜开口,气膜开口外接长气管。
所述的短气管和长气管上设置有单向阀。
所述的高层建筑用个人救生器,还包括背包,所述背包内表面接在气囊外膜表面,所述背包上设置有安全带和安全绳索,背包在存储时包裹气囊,副伞和立柱的折叠后整体。
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层建筑用个人救生器,其优点是:气囊和副伞包裹着人体的四周,副伞利用空气阻力以延缓下降速度,同时稳定气囊的姿态,保证人体背部着地姿势。气囊的作用是在人体接触地面时,多层气垫形成缓冲来保护人体安全,最大限度的保证了人员的安全着落。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气囊内部结构的组成示意图;
图5、图6、图7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时各个时段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其中:气囊1,气囊外膜1-1,气囊内膜1-2,气囊内部气管1-3,气囊外部气管1-4,气囊开口1-5,副伞2,压缩空气瓶3,充气立柱4,背包5,安全绳索6,人体安全带7,人体8,建筑物9。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高层建筑用个人救生器,其结构基于最先进的现代工程技术方法,减小人体落地的冲击力,保证人体背部着地,通过对人体最大加速度,头部受力,颈部受力等技术指标达到保护逃生者的生命安全。
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层建筑用个人救生器,包括气囊1和副伞2,所述气囊1和副伞2通过若干根充气立柱4连接,所述气囊1位于副伞2下部,所述气囊1与充气立柱4内部相连通;所述气囊1包括外膜1-1,和将气囊内部分割为若干个腔体的内膜1-2,在内膜1-2上设置有短气管1-3,气囊外膜上表面圆心处设置有气膜开口1-5,气膜开口外接长气管1-4。
所述的短气管1-3和长气管1-4上设置有单向阀。
所述的高层建筑用个人救生器,还包括背包5,所述背包5固定连接在气囊外膜1-1上表面,所述背包5上设置有安全带7和安全绳索6。
本实用新型高层建筑用个人救生器是这样实现的:当高楼建筑发生灾害时,逃生者8穿上背包5,将安全绳索6一端连接建筑物9固定处,人体8通过安全绳索6翻越到建筑物9的外墙体。开启压缩气瓶3充气开关,压缩气瓶3通过长气管1-4往气囊1充气。气囊1达到指定压力后,人体8释放背包5上的安全绳索6,长气管1-4与压缩气瓶脱离,最终人体8在气囊1和副伞2的空气阻力作用下,自由降落至地面实现安全着陆。实现安全快速逃离灾害建筑物。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