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竹笋的培育方法.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263690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60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390432.1

申请日:

20170527

公开号:

CN107155582A

公开日:

2017091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1/00,A01C1/00

主分类号:

A01G1/00,A01C1/00

申请人:

贵州省德均农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发明人:

唐德均

地址:

563207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黄莲乡向坪村上马组土地垭口

优先权:

CN201710390432A

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蒙捷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园艺或蔬菜的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方竹笋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种子土壤选择;步骤二,种子预处理;步骤三,播种育苗;步骤四,选地整地;步骤五,起苗浆根;步骤六,竹苗移栽;步骤七,管理;步骤八,采笋。本方案不仅能够对起苗后的竹苗立即浆根,还能够减少竹苗根部被划伤的情况出现。

权利要求书

1.方竹笋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种子土壤选择:选取包含以下质量份数物质的土壤作为种植培育基地:沙子1份、淤泥2份和粘土1份;且该土壤的厚度为20~30cm;步骤二,种子预处理:将选好的种子放入清水中清洗,然后将种子捞起放置在太阳下晾晒1~3h,然后再将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5~13h;步骤三,播种育苗:将步骤二中的种子从水中取出并放置15~25min;在步骤一中的土壤上挖坑,然后将种子放入坑内并放入肥料再覆土浇水;步骤四,选地整地:选择土层在20cm以上的土地作为竹苗移栽的土地,并将土地中的块状土敲碎,对土地进行整平,然后撒上5~7cm厚的河沙,最后覆盖40~60cm厚的土壤并整平;步骤五,起苗浆根:待步骤三中的竹苗长到45~60cm后,进行起苗,并采用浆根设备进行浆根;浆根所采用的浓液包括15~20质量份泥浆、6~9质量份草木灰和1~3质量份吲哚丁酸;所述浆根设备包括盛装浆根浓液的浆根桶,所述浆根桶底的中心处设有相互平行的过滤块和搅拌块;所述搅拌块和过滤块均与浆根桶底垂直,搅拌块和过滤块上均设有滤孔;且过滤块的底部的一侧与浆根桶底面的中心处连接,过滤块的底部的另一侧与浆根桶的桶壁连接;所述搅拌块的底部的一侧与浆根桶底面的中心处转动连接,搅拌块的底部的另一侧与浆根桶的桶壁滑动连接;所述搅拌块上连接有正反转电机;所述浆根桶内壁上设有滑道,且滑道位于所述过滤块的上方,所述滑道处设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两端位于滑道内,所述滑动杆上设有用于夹持竹苗的夹持部,所述滑动杆穿过所述夹持部靠近浆根筒内壁的一侧;步骤六,竹苗移栽:在步骤四中整平后的土地上进行挖坑并撒入肥料;且保证坑底距离河沙11~17cm;然后将步骤五中浆根后的竹苗插入坑中并覆土浇水;步骤七,管理:对步骤六中的竹苗进行日常浇水施肥,同时结合除草松土;步骤八,采笋:步骤七中的竹苗长成竹子出笋后,笋尖到离地面10~12cm时,即可采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竹笋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的肥料为厩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竹笋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覆盖的土壤的容重为0.9~1.4g/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竹笋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包括相互对称设置的左部和右部,左部和右部的相对面均为凹弧面;左部和右部之间设有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竹笋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浆根所采用的浓液包括15~20质量份泥浆、2~5质量份草木灰和2~4质量份稀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竹笋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块和过滤块上还套有滤网。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园艺或蔬菜的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方竹笋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方竹的竹杆方形,竹节上有刺状突起。且方竹笋期为9~10月,到第二年的3~4月方散叶成竹。而方竹笋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主要是因为,方竹笋中蛋白质含量12%,脂肪0.4%,粗纤维8%,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钙、铁、硒、锌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B1、B2、C等。食之则有助于人体肠胃蠕动、促进消化,达到减肥、美容和防治肠胃及心血管疾病之特效。

现有方竹的种植步骤如下:一、育苗:播种育苗。每亩播种10~15千克,可产苗30000~40000株。关键在于在幼苗期必须对幼苗遮荫,减少阳光的直接照射,造成幼苗的死亡。二、整地:整地以穴状整地为主,整地规格为60×60×50厘米,塘打完后要把表层土壤回进塘内,回土要达到塘深的三分之二以上,有条件的可结合回土,在塘内施足以有机肥为主的厩肥。三、起苗栽种:竹苗根系由于木质化程度高,起苗后放置时间过长,容易造成竹苗失水,影响成活率,因此不易长途运输,为了保证成活率,从起苗到栽植完毕,一般不要超过72小时,在48小时内栽植完毕,成活率比较高,最好是随起随栽。四、管理:造林前期,如果是造在农耕地上,由于长期施用化肥,土壤中的有机肥少,土壤板结度大,所以主要施有机肥——厩肥为主,同时结合除草松土,在竹苗周围种植绿肥。五、采笋:方竹的出笋时间随海拔的高低不同,高海拔的山区先出笋。所以要根据不同的时间进行采笋和留足母笋。采笋时间不能过早或过晚,一般笔尖长到离地面10厘米左右时采为佳。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竹苗起苗后,如果不立即进行浆根则容易出现根部缺水的情况,影响后续竹苗的栽种。2、现有技术中浆根一般是将竹苗根部放入到浓液中,为了使得竹苗的根部粘上浓液均匀,一般会将竹苗在浓液中晃动一下,但是由于竹苗前期还比较脆弱晃动时容易造成根部损坏;而且,常此积累,浓液中容易出现一些由竹苗根部带来的碎石,由于竹苗根部较为脆弱,后续的竹苗放入浓液内的时候容易被划伤,影响竹苗后续的成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方竹笋的培育方法,不仅能够对起苗后的竹苗立即浆根,还能够减少竹苗根部被划伤的情况出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

一种方竹笋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种子土壤选择:选取包含以下质量份数物质的土壤作为种植培育基地:沙子1份、淤泥2份和粘土1份;且该土壤的厚度为20~30cm;

步骤二,种子预处理:将选好的种子放入清水中清洗,然后将种子捞起放置在太阳下晾晒1~3h,然后再将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5~13h;

步骤三,播种育苗:将步骤二中的种子从水中取出并放置15~25min;在步骤一中的土壤上挖坑,然后将种子放入坑内并放入肥料再覆土浇水;

步骤四,选地整地:选择土层在20cm以上的土地作为竹苗移栽的土地,并将土地中的块状土敲碎,对土地进行整平,然后撒上5~7cm厚的河沙,最后覆盖40~60cm厚的土壤并整平;

步骤五,待步骤三中的竹苗长到45~60cm后,进行起苗,并采用浆根设备进行浆根;浆根所采用的浓液包括15~20质量份泥浆、6~9质量份草木灰和1~3质量份吲哚丁酸;所述浆根设备包括盛装浆根浓液的浆根桶,所述浆根桶底的中心处设有相互平行的过滤块和搅拌块;所述搅拌块和过滤块均与浆根桶底垂直,搅拌块和过滤块上均设有滤孔;且过滤块的底部的一侧与浆根桶底面的中心处连接,过滤块的底部的另一侧与浆根桶的桶壁连接;所述搅拌块的底部的一侧与浆根桶底面的中心处转动连接,搅拌块的底部的另一侧与浆根桶的桶壁滑动连接;所述搅拌块上连接有正反转电机;所述浆根桶内壁上设有滑道,且滑道位于所述过滤块的上方,所述滑道处设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两端位于滑道内,所述滑动杆上设有用于夹持竹苗的夹持部,所述滑动杆穿过所述夹持部靠近浆根筒内壁的一侧;

步骤六,竹苗移栽:在步骤四中整平后的土地上进行挖坑并撒入肥料;且保证坑底距离河沙11~17cm;然后将步骤五中浆根后的竹苗插入坑中并覆土浇水;

步骤七,管理:对步骤六中的竹苗进行日常浇水施肥,同时结合除草松土;

步骤八,采笋:步骤七中的竹苗长成竹子出笋后,笋尖到离地面10~12cm时,即可采摘。

本方案的技术效果:

1、选用步骤一中的土壤对初期的种子进行培育,能够很好的提供种子前期所需的湿度,而且沙子也保证了土壤中间隙较大,防止水积累在种子周围对种子进行浸泡,非常利于种子的生长发芽。

2、种子预处理的时候,首先用清水洗净,然后再晾晒,最后再浸泡使得种子从休眠中醒来,便于其发芽。

3、选地整地的时候,在土地上覆盖5~7cm厚的河沙,最后覆盖40~60cm厚的土壤整平,主要是为了便于水渗透;浇水或降雨时,即保持了竹子附件水土的湿润,还能够防止水积累在竹苗的根部。

4、起苗后浆根,能使竹苗根系保持湿润,同时采用15~20份泥浆、6~9份草木灰和1~3份吲哚丁酸作为浆根的浓液,改浓液能够促进竹苗根系早生。另外,草木灰除含钾、钙等大量营养元素外,还含有铁、镁等多种微量元素,能够保证竹苗的质量,还能够可控制伤流,防止伤口感染腐烂,促进愈合;能够减少烂根的情况出现,利于竹苗的后续生长。

采用本方案时,将浆根的浓液倒入浆根桶内,且液面低于搅拌块和过滤块的高度。起苗后,启动电机,电机带动搅拌块转动,搅拌块靠近浆根桶内壁的一端会沿着浆根桶的内壁滑动,此时搅拌块实际是沿着背对过滤块的方向运动的,搅拌块会将浓液推动,使得搅拌块与过滤块之间的几乎没有浓液,此时将捆好后的竹苗放入到夹持部中,使得夹持部将竹苗杆夹住,而竹苗的根部则全部位于过滤块和搅拌块之间,此时浓液会从搅拌块和过滤块上的滤孔流向搅拌块和过滤块之间,进而冲击竹苗的根部,对竹苗的根部进行批量的浆根;当搅拌块运动到与过滤块相抵的时候,电机停止转动,将竹苗整捆取出。此时移动夹持部,使得夹持部运动到搅拌块和过滤块的左侧,启动电机,此时电机会反向转动,搅拌块再次朝着背对过滤块的方向运动,带搅拌块和过滤块之间有一定间隔后,同上,再将捆好后的竹苗放入到夹持部处进行夹持,从滤孔中流出的浓液会再次冲击竹苗根部,进而对竹苗进行批量的浆根。

本方案不仅能够对起苗后的竹苗立即浆根,还能够对竹苗成批浆根,由于浆根的时候浓液是流动的,而且会冲击竹苗的根部,能够保证将竹苗的根部都能够进行浆根,而且这个过程中竹苗是不动的,运动的是浓液,能够减少竹苗自身晃动而损伤;而且搅拌块和过滤块能够防止浓液中的沙粒冲击竹苗的根部,在保证竹苗充分浆根的同时减少竹苗的损伤。另外,本方案中浆根的时候,浓液一直是流动的能够保证浓液中的物质一直混合均匀,不会沉淀,保证了浆根的质量。

5、在步骤四中整平后的土地上进行挖坑并撒入肥料;且保证坑底距离河沙11~17cm;保证了竹苗的根部与河沙之间的距离,即保持了竹子附件水土的湿润,还能够防止水积累在竹苗的根部。

6、出笋后,笋尖到离地面10~12cm时,开始采摘,不仅保证了采摘的竹笋的质量,而且能够保证留有充足的母笋。

对基础方案的改进得到的优选方案1,步骤三中的肥料为厩肥。

厩肥能够保证种子的营养,促进种子生长。

对基础方案的改进得到的优选方案2,步骤四中的覆盖的土壤的容重为0.9~1.4g/cm3。

土壤越疏松多孔,容重越小,土壤越紧实,容重越大;发明人在试验中发现,容重保持在0.9~1.4g/cm3的土壤更适合本方案中的竹苗生长,土质过于疏松,土壤空隙过多,使得竹苗的肥料流失过快,不利于竹苗的生长;而土质过于紧实,水容易浸透慢,容易使得竹苗吸水和肥料吸收较慢,下雨或浇水时,还容易使得竹苗长期浸泡在水中。

对基础方案的改进得到的优选方案3,所述夹持部包括相互对称设置的左部和右部,左部和右部的相对面均为凹弧面;左部和右部之间设有弹簧。

上述结构非常简单的实现了对竹苗的夹持。当需要夹持竹苗的时候,移动左部或者右部,然后将竹苗放置在左部或右部之间即可。

对基础方案的改进得到的优选方案4,步骤五中浆根所采用的浓液包括15~20质量份泥浆、2~5质量份草木灰和2~4质量份稀土。

采用上述浓液混合的浓液对竹苗进行浆根,也能够促进竹苗根系的生长,竹苗起根过程中被刮坏时,上述浓液能够控制伤流,防止伤口感染,促进伤口的愈合;减少了竹苗烂根的情况出现。

对基础方案的改进得到的优选方案5,所述搅拌块和过滤块上还套有滤网。

滤网的设置进一步保证了多浓液的过滤,同时还便于拆卸清理滤网上夹住的沙粒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竹笋的培育方法的步骤五中浆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夹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浆根桶1、过滤块2、搅拌块3、滤孔4、正反转电机5、滑道11、滑动杆12、左部6、右部7、弹簧8。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以实施例1为例详细描述方竹笋的培育方法,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相关数据在表1中体现,未示出的其他文字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

步骤一,种子土壤选择:选取包含以下质量份数物质的土壤作为种植培育基地:沙子1份、淤泥2份和粘土1份;且该土壤的厚度为20~30cm。

步骤二,种子预处理:将选好的种子放入清水中清洗,然后将种子捞起放置在太阳下晾晒1~3h,然后再将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5~13h。

步骤三,播种育苗:将步骤二中的种子从水中取出并放置15~25min;在步骤一中的土壤上挖坑,然后将种子放入坑内并放入厩肥再覆土浇水。

步骤四,选地整地:选择土层在20cm以上的土地作为竹苗移栽的土地,并将土地中的块状土敲碎,对土地进行整平,然后撒上5~7cm厚的河沙,最后覆盖40~60cm厚的土壤并整平;覆盖的土壤的容重为0.9~1.4g/cm3。

步骤五,起苗浆根:待步骤三中的竹苗长到45~60cm后,进行起苗,并采用浆根设备进行浆根;浆根所采用的浓液包括15~20质量份泥浆、6~9质量份草木灰和1~3质量份吲哚丁酸;或者浓液包括15~20质量份泥浆、2~5质量份草木灰和2~4质量份稀土。

如图1和图2所示,浆根设备包括盛装浆根浓液的浆根桶1,浆根桶1底的中心处设有相互平行的过滤块2和搅拌块3;搅拌块3和过滤块2均与浆根桶1底垂直,搅拌块3和过滤块2上均设有滤孔4;且过滤块2的底部的一侧与浆根桶1底面的中心处连接,过滤块2的底部的另一侧与浆根桶1的桶壁连接;搅拌块3的底部的一侧与浆根桶1底面的中心处转动连接,搅拌块3的底部的另一侧与浆根桶1的桶壁滑动连接;搅拌块3上连接有正反转电机5;浆根桶1内壁上设有滑道11,且滑道11位于过滤块2的上方,滑道11处设有滑动杆12,滑动杆12的两端位于滑道11内,滑动杆12上设有用于夹持竹苗的夹持部。夹持部包括相互对称设置的左部6和右部7,左部6和右部7的相对面均为凹弧面;左部6和右部7之间设有弹簧8;滑动杆12穿过左部6和右部7靠近浆根筒内壁的一侧。另外,搅拌块3和过滤块2上还套有滤网。

步骤六,竹苗移栽:在步骤四中整平后的土地上进行挖坑并撒入肥料;且保证坑底距离河沙11~17cm;然后将步骤五中浆根后的竹苗插入坑中并覆土浇水。

步骤七,管理:对步骤六中的竹苗进行日常浇水施肥,同时结合除草松土。

步骤八,采笋:步骤七中的竹苗长成竹子出笋后,笋尖到离地面10~12cm时,即可采摘。

表1

分别检测实施例1至对比例17中得到的移栽后的竹苗的烂根情况、生长情况等数据如下:

表2

根据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实施例2为最佳实施例,经实施例2的方式种植得到的方竹笋的种子发芽率高,且未出现烂根的情况。

实施例1与对比例1相比可以看出,种子未经过晾晒直接浸泡相比于晾晒后的种子的发芽率低,主要是因为晾晒,能使种子内部发热变化,促进早发芽,提高发芽率;而且阳光中紫外线杀死附着在种子表皮上的病菌,减少菌源,减轻病害;另外,试验中还发现晾晒后的种子吸水迅速均匀。

实施例3与对比例2相比可以看出,晾晒时间大于3h容易使得种子缺水严重,影响种子的发芽率。

实施例1与对比例3相比可以看出,种子浸泡的时间小于6h,种子吸水不够,影响种子的发芽率。

实施例3与对比例4相比可以看出,种子浸泡时间大于12h容易使得种子皮过于软,影响后期的发芽。

实施例1与对比例5相比可以看出,步骤四中河沙厚度小于5cm,铺设厚度不够,会导致有烂根的情况出现,主要是因为水积在竹根部,渗透较慢。

实施例3与对比例6相比可以看出,步骤二中河沙铺厚度大于7cm,铺设过厚,导致水分流失较快,而且土质过于疏松,影响竹子后期对养分的吸收。

实施例1与对比例7相比可以看出,步骤四中覆盖的土壤的容重小于0.9g/cm3时,表示土壤越疏松多孔;导致土壤空隙过多,使得竹苗的肥料流失过快,不利于竹苗的生长;所以移栽后的竹苗生长情况较为一般。

实施例3与对比例8相比可以看出,步骤一中土壤容重大于1.4g/cm3时,表示土壤越紧实;因为土质紧实,所以水浸透慢,容易使得竹苗吸水和肥料吸收较慢,下雨或浇水时,还容易使得竹苗长期浸泡在水中,容易造成竹苗烂根的情况。

实施例1与对比例9相比可以看出,步骤五中泥浆的质量份数会影响竹苗浆根的情况,泥浆的质量份数少于15份时,会影响浓液的附着力,进而导致浆根不好,竹苗的根部的滋润度不够,导致竹苗容易烂根。

从实施例4和实施例5可以看出,由于稀土元素可以提高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根系发育,增加根系对养分吸收,因此,在浆根的时候加入稀土,明显的能够看出竹苗的生长较好。

实施例1与对比例11相比可以看出,步骤五中的浆根浓液中不加草木灰会直接影响竹苗的烂根情况,草木灰肥料因草木灰为植物燃烧后的灰烬,其中含量最多的是钾元素,一般含钾6~12%,其中90%以上是水溶性,以碳酸盐形式存在;其次是磷,一般含1.5~3%;还含有钙、镁、硅、硫和铁、锰、铜、锌、硼、钼等微量营养元素,可以促进竹苗根系的生长,防止其烂根。

实施例1与对比例13相比可以看出,步骤五中的浆根浓液不加吲哚丁酸会影响竹苗的生长速度。

实施例1与对比例15相比可以看出,步骤六中坑底距离河沙小于11cm时,此时移栽的竹苗根部与河沙距离较近,虽然能够防止移栽后的竹苗烂根,但是养分在河沙处流失较快,会影响移栽后的竹苗对养分的吸收。

实施例3与对比例16相比可以看出,步骤六中坑底距离河沙大于17cm时,会使得移栽后的竹苗的根部的水流失的速度较慢,也容易造成烂根的情况。

实施例1与对比例17相比可以看出,在笋尖离地面高度小于10cm的时候就进行采摘,得到的竹笋产量较低。

实施例3与对比例18相比可以看出,在笋尖离地面高度大于12cm的时候才进行采摘,基部老化,即影响竹笋品质,同时也多消耗竹鞭的养分,影响竹笋的生长,从总体上影响竹笋的产量。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方竹笋的培育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方竹笋的培育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方竹笋的培育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竹笋的培育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竹笋的培育方法.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390432.1 (22)申请日 2017.05.27 (71)申请人 贵州省德均农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地址 563207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黄莲乡 向坪村上马组土地垭口 (72)发明人 唐德均 (74)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50217 代理人 蒙捷 (51)Int.Cl. A01G 1/00(2006.01) A01C 1/00(2006.01) (54)发明名称 方竹笋的培育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属于园艺或蔬菜的种植技术领域,。

2、 具 体涉及方竹笋的培育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 一, 种子土壤选择; 步骤二, 种子预处理; 步骤三, 播种育苗; 步骤四, 选地整地; 步骤五, 起苗浆根; 步骤六, 竹苗移栽; 步骤七, 管理; 步骤八, 采笋。 本方案不仅能够对起苗后的竹苗立即浆根, 还能 够减少竹苗根部被划伤的情况出现。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附图2页 CN 107155582 A 2017.09.15 CN 107155582 A 1.方竹笋的培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 种子土壤选择: 选取包含以下质量份数物质的土壤作为种植培育基地: 沙子1 份、 淤泥2份和粘土1份; 且该土壤的。

3、厚度为2030cm; 步骤二, 种子预处理: 将选好的种子放入清水中清洗, 然后将种子捞起放置在太阳下晾 晒13h, 然后再将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513h; 步骤三, 播种育苗: 将步骤二中的种子从水中取出并放置1525min; 在步骤一中的土 壤上挖坑, 然后将种子放入坑内并放入肥料再覆土浇水; 步骤四, 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在20cm以上的土地作为竹苗移栽的土地, 并将土地中的块 状土敲碎, 对土地进行整平, 然后撒上57cm厚的河沙, 最后覆盖4060cm厚的土壤并整 平; 步骤五, 起苗浆根: 待步骤三中的竹苗长到4560cm后, 进行起苗, 并采用浆根设备进 行浆根; 浆根所采用的浓液。

4、包括1520质量份泥浆、 69质量份草木灰和13质量份吲哚 丁酸; 所述浆根设备包括盛装浆根浓液的浆根桶, 所述浆根桶底的中心处设有相互平行的 过滤块和搅拌块; 所述搅拌块和过滤块均与浆根桶底垂直, 搅拌块和过滤块上均设有滤孔; 且过滤块的底部的一侧与浆根桶底面的中心处连接, 过滤块的底部的另一侧与浆根桶的桶 壁连接; 所述搅拌块的底部的一侧与浆根桶底面的中心处转动连接, 搅拌块的底部的另一 侧与浆根桶的桶壁滑动连接; 所述搅拌块上连接有正反转电机; 所述浆根桶内壁上设有滑 道, 且滑道位于所述过滤块的上方, 所述滑道处设有滑动杆, 所述滑动杆的两端位于滑道 内, 所述滑动杆上设有用于夹持竹苗。

5、的夹持部, 所述滑动杆穿过所述夹持部靠近浆根筒内 壁的一侧; 步骤六, 竹苗移栽: 在步骤四中整平后的土地上进行挖坑并撒入肥料; 且保证坑底距离 河沙1117cm; 然后将步骤五中浆根后的竹苗插入坑中并覆土浇水; 步骤七, 管理: 对步骤六中的竹苗进行日常浇水施肥, 同时结合除草松土; 步骤八, 采笋: 步骤七中的竹苗长成竹子出笋后, 笋尖到离地面1012cm时, 即可采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竹笋的培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三中的肥料为厩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竹笋的培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四中覆盖的土壤的容重 为0.91.4g/cm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

6、竹笋的培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部包括相互对称设 置的左部和右部, 左部和右部的相对面均为凹弧面; 左部和右部之间设有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竹笋的培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五中浆根所采用的浓液 包括1520质量份泥浆、 25质量份草木灰和24质量份稀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竹笋的培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块和过滤块上还套 有滤网。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7155582 A 2 方竹笋的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园艺或蔬菜的种植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方竹笋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方竹的竹杆方形, 竹节上有刺状突。

7、起。 且方竹笋期为910月, 到第二年的34月 方散叶成竹。 而方竹笋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主要是因为, 方竹笋中蛋白质含量12, 脂肪 0.4, 粗纤维8, 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 钙、 铁、 硒、 锌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B1、 B2、 C 等。 食之则有助于人体肠胃蠕动、 促进消化, 达到减肥、 美容和防治肠胃及心血管疾病之特 效。 0003 现有方竹的种植步骤如下: 一、 育苗: 播种育苗。 每亩播种1015千克, 可产苗 3000040000株。 关键在于在幼苗期必须对幼苗遮荫, 减少阳光的直接照射, 造成幼苗的死 亡。 二、 整地: 整地以穴状整地为主, 整地规格为606050厘米, 塘。

8、打完后要把表层土壤回 进塘内, 回土要达到塘深的三分之二以上, 有条件的可结合回土, 在塘内施足以有机肥为主 的厩肥。 三、 起苗栽种: 竹苗根系由于木质化程度高, 起苗后放置时间过长, 容易造成竹苗失 水, 影响成活率, 因此不易长途运输, 为了保证成活率, 从起苗到栽植完毕, 一般不要超过72 小时, 在48小时内栽植完毕, 成活率比较高, 最好是随起随栽。 四、 管理: 造林前期, 如果是造 在农耕地上, 由于长期施用化肥, 土壤中的有机肥少, 土壤板结度大, 所以主要施有机 肥厩肥为主, 同时结合除草松土, 在竹苗周围种植绿肥。 五、 采笋: 方竹的出笋时间随海 拔的高低不同, 高海拔。

9、的山区先出笋。 所以要根据不同的时间进行采笋和留足母笋。 采笋时 间不能过早或过晚, 一般笔尖长到离地面10厘米左右时采为佳。 0004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 竹苗起苗后, 如果不立即进行浆根则容易出现根部缺 水的情况, 影响后续竹苗的栽种。 2、 现有技术中浆根一般是将竹苗根部放入到浓液中, 为了 使得竹苗的根部粘上浓液均匀, 一般会将竹苗在浓液中晃动一下, 但是由于竹苗前期还比 较脆弱晃动时容易造成根部损坏; 而且, 常此积累, 浓液中容易出现一些由竹苗根部带来的 碎石, 由于竹苗根部较为脆弱, 后续的竹苗放入浓液内的时候容易被划伤, 影响竹苗后续的 成长。 发明内容 0005 本。

10、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方竹笋的培育方法, 不仅能够对起苗后的竹苗立即浆根, 还能够减少竹苗根部被划伤的情况出现。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 0007 一种方竹笋的培育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0008 步骤一, 种子土壤选择: 选取包含以下质量份数物质的土壤作为种植培育基地: 沙 子1份、 淤泥2份和粘土1份; 且该土壤的厚度为2030cm; 0009 步骤二, 种子预处理: 将选好的种子放入清水中清洗, 然后将种子捞起放置在太阳 下晾晒13h, 然后再将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513h; 说 明 书 1/8 页 3 CN 107155582 A 3 0010 步骤三, 播种育苗。

11、: 将步骤二中的种子从水中取出并放置1525min; 在步骤一中 的土壤上挖坑, 然后将种子放入坑内并放入肥料再覆土浇水; 0011 步骤四, 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在20cm以上的土地作为竹苗移栽的土地, 并将土地中 的块状土敲碎, 对土地进行整平, 然后撒上57cm厚的河沙, 最后覆盖4060cm厚的土壤并 整平; 0012 步骤五, 待步骤三中的竹苗长到4560cm后, 进行起苗, 并采用浆根设备进行浆 根; 浆根所采用的浓液包括1520质量份泥浆、 69质量份草木灰和13质量份吲哚丁酸; 所述浆根设备包括盛装浆根浓液的浆根桶, 所述浆根桶底的中心处设有相互平行的过滤块 和搅拌块; 所述搅。

12、拌块和过滤块均与浆根桶底垂直, 搅拌块和过滤块上均设有滤孔; 且过滤 块的底部的一侧与浆根桶底面的中心处连接, 过滤块的底部的另一侧与浆根桶的桶壁连 接; 所述搅拌块的底部的一侧与浆根桶底面的中心处转动连接, 搅拌块的底部的另一侧与 浆根桶的桶壁滑动连接; 所述搅拌块上连接有正反转电机; 所述浆根桶内壁上设有滑道, 且 滑道位于所述过滤块的上方, 所述滑道处设有滑动杆, 所述滑动杆的两端位于滑道内, 所述 滑动杆上设有用于夹持竹苗的夹持部, 所述滑动杆穿过所述夹持部靠近浆根筒内壁的一 侧; 0013 步骤六, 竹苗移栽: 在步骤四中整平后的土地上进行挖坑并撒入肥料; 且保证坑底 距离河沙111。

13、7cm; 然后将步骤五中浆根后的竹苗插入坑中并覆土浇水; 0014 步骤七, 管理: 对步骤六中的竹苗进行日常浇水施肥, 同时结合除草松土; 0015 步骤八, 采笋: 步骤七中的竹苗长成竹子出笋后, 笋尖到离地面1012cm时, 即可 采摘。 0016 本方案的技术效果: 0017 1、 选用步骤一中的土壤对初期的种子进行培育, 能够很好的提供种子前期所需的 湿度, 而且沙子也保证了土壤中间隙较大, 防止水积累在种子周围对种子进行浸泡, 非常利 于种子的生长发芽。 0018 2、 种子预处理的时候, 首先用清水洗净, 然后再晾晒, 最后再浸泡使得种子从休眠 中醒来, 便于其发芽。 0019 。

14、3、 选地整地的时候, 在土地上覆盖57cm厚的河沙, 最后覆盖4060cm厚的土壤 整平, 主要是为了便于水渗透; 浇水或降雨时, 即保持了竹子附件水土的湿润, 还能够防止 水积累在竹苗的根部。 0020 4、 起苗后浆根, 能使竹苗根系保持湿润, 同时采用1520份泥浆、 69份草木灰和 13份吲哚丁酸作为浆根的浓液, 改浓液能够促进竹苗根系早生。 另外, 草木灰除含钾、 钙 等大量营养元素外, 还含有铁、 镁等多种微量元素, 能够保证竹苗的质量, 还能够可控制伤 流, 防止伤口感染腐烂, 促进愈合; 能够减少烂根的情况出现, 利于竹苗的后续生长。 0021 采用本方案时, 将浆根的浓液倒。

15、入浆根桶内, 且液面低于搅拌块和过滤块的高度。 起苗后, 启动电机, 电机带动搅拌块转动, 搅拌块靠近浆根桶内壁的一端会沿着浆根桶的内 壁滑动, 此时搅拌块实际是沿着背对过滤块的方向运动的, 搅拌块会将浓液推动, 使得搅拌 块与过滤块之间的几乎没有浓液, 此时将捆好后的竹苗放入到夹持部中, 使得夹持部将竹 苗杆夹住, 而竹苗的根部则全部位于过滤块和搅拌块之间, 此时浓液会从搅拌块和过滤块 上的滤孔流向搅拌块和过滤块之间, 进而冲击竹苗的根部, 对竹苗的根部进行批量的浆根; 说 明 书 2/8 页 4 CN 107155582 A 4 当搅拌块运动到与过滤块相抵的时候, 电机停止转动, 将竹苗整。

16、捆取出。 此时移动夹持部, 使得夹持部运动到搅拌块和过滤块的左侧, 启动电机, 此时电机会反向转动, 搅拌块再次朝 着背对过滤块的方向运动, 带搅拌块和过滤块之间有一定间隔后, 同上, 再将捆好后的竹苗 放入到夹持部处进行夹持, 从滤孔中流出的浓液会再次冲击竹苗根部, 进而对竹苗进行批 量的浆根。 0022 本方案不仅能够对起苗后的竹苗立即浆根, 还能够对竹苗成批浆根, 由于浆根的 时候浓液是流动的, 而且会冲击竹苗的根部, 能够保证将竹苗的根部都能够进行浆根, 而且 这个过程中竹苗是不动的, 运动的是浓液, 能够减少竹苗自身晃动而损伤; 而且搅拌块和过 滤块能够防止浓液中的沙粒冲击竹苗的根部。

17、, 在保证竹苗充分浆根的同时减少竹苗的损 伤。 另外, 本方案中浆根的时候, 浓液一直是流动的能够保证浓液中的物质一直混合均匀, 不会沉淀, 保证了浆根的质量。 0023 5、 在步骤四中整平后的土地上进行挖坑并撒入肥料; 且保证坑底距离河沙11 17cm; 保证了竹苗的根部与河沙之间的距离, 即保持了竹子附件水土的湿润, 还能够防止水 积累在竹苗的根部。 0024 6、 出笋后, 笋尖到离地面1012cm时, 开始采摘, 不仅保证了采摘的竹笋的质量, 而且能够保证留有充足的母笋。 0025 对基础方案的改进得到的优选方案1, 步骤三中的肥料为厩肥。 0026 厩肥能够保证种子的营养, 促进种。

18、子生长。 0027 对基础方案的改进得到的优选方案2, 步骤四中的覆盖的土壤的容重为0.9 1.4g/cm3。 0028 土壤越疏松多孔, 容重越小, 土壤越紧实, 容重越大; 发明人在试验中发现, 容重保 持在0.91.4g/cm3的土壤更适合本方案中的竹苗生长, 土质过于疏松, 土壤空隙过多, 使 得竹苗的肥料流失过快, 不利于竹苗的生长; 而土质过于紧实, 水容易浸透慢, 容易使得竹 苗吸水和肥料吸收较慢, 下雨或浇水时, 还容易使得竹苗长期浸泡在水中。 0029 对基础方案的改进得到的优选方案3, 所述夹持部包括相互对称设置的左部和右 部, 左部和右部的相对面均为凹弧面; 左部和右部之。

19、间设有弹簧。 0030 上述结构非常简单的实现了对竹苗的夹持。 当需要夹持竹苗的时候, 移动左部或 者右部, 然后将竹苗放置在左部或右部之间即可。 0031 对基础方案的改进得到的优选方案4, 步骤五中浆根所采用的浓液包括1520质 量份泥浆、 25质量份草木灰和24质量份稀土。 0032 采用上述浓液混合的浓液对竹苗进行浆根, 也能够促进竹苗根系的生长, 竹苗起 根过程中被刮坏时, 上述浓液能够控制伤流, 防止伤口感染, 促进伤口的愈合; 减少了竹苗 烂根的情况出现。 0033 对基础方案的改进得到的优选方案5, 所述搅拌块和过滤块上还套有滤网。 0034 滤网的设置进一步保证了多浓液的过滤。

20、, 同时还便于拆卸清理滤网上夹住的沙粒 等。 附图说明 0035 图1是本发明方竹笋的培育方法的步骤五中浆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说 明 书 3/8 页 5 CN 107155582 A 5 0036 图2是图1中夹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附图标记: 浆根桶1、 过滤块2、 搅拌块3、 滤孔4、 正反转电机5、 滑道11、 滑动杆12、 左 部6、 右部7、 弹簧8。 0038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9 以实施例1为例详细描述方竹笋的培育方法, 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相关数据在表1中 体现, 未示出的其他文字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 0040 实施例1。

21、: 0041 步骤一, 种子土壤选择: 选取包含以下质量份数物质的土壤作为种植培育基地: 沙 子1份、 淤泥2份和粘土1份; 且该土壤的厚度为2030cm。 0042 步骤二, 种子预处理: 将选好的种子放入清水中清洗, 然后将种子捞起放置在太阳 下晾晒13h, 然后再将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513h。 0043 步骤三, 播种育苗: 将步骤二中的种子从水中取出并放置1525min; 在步骤一中 的土壤上挖坑, 然后将种子放入坑内并放入厩肥再覆土浇水。 0044 步骤四, 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在20cm以上的土地作为竹苗移栽的土地, 并将土地中 的块状土敲碎, 对土地进行整平, 然后撒上57cm厚。

22、的河沙, 最后覆盖4060cm厚的土壤并 整平; 覆盖的土壤的容重为0.91.4g/cm3。 0045 步骤五, 起苗浆根: 待步骤三中的竹苗长到4560cm后, 进行起苗, 并采用浆根设 备进行浆根; 浆根所采用的浓液包括1520质量份泥浆、 69质量份草木灰和13质量份 吲哚丁酸; 或者浓液包括1520质量份泥浆、 25质量份草木灰和24质量份稀土。 0046 如图1和图2所示, 浆根设备包括盛装浆根浓液的浆根桶1, 浆根桶1底的中心处设 有相互平行的过滤块2和搅拌块3; 搅拌块3和过滤块2均与浆根桶1底垂直, 搅拌块3和过滤 块2上均设有滤孔4; 且过滤块2的底部的一侧与浆根桶1底面的中。

23、心处连接, 过滤块2的底部 的另一侧与浆根桶1的桶壁连接; 搅拌块3的底部的一侧与浆根桶1底面的中心处转动连接, 搅拌块3的底部的另一侧与浆根桶1的桶壁滑动连接; 搅拌块3上连接有正反转电机5; 浆根 桶1内壁上设有滑道11, 且滑道11位于过滤块2的上方, 滑道11处设有滑动杆12, 滑动杆12的 两端位于滑道11内, 滑动杆12上设有用于夹持竹苗的夹持部。 夹持部包括相互对称设置的 左部6和右部7, 左部6和右部7的相对面均为凹弧面; 左部6和右部7之间设有弹簧8; 滑动杆 12穿过左部6和右部7靠近浆根筒内壁的一侧。 另外, 搅拌块3和过滤块2上还套有滤网。 0047 步骤六, 竹苗移栽。

24、: 在步骤四中整平后的土地上进行挖坑并撒入肥料; 且保证坑底 距离河沙1117cm; 然后将步骤五中浆根后的竹苗插入坑中并覆土浇水。 0048 步骤七, 管理: 对步骤六中的竹苗进行日常浇水施肥, 同时结合除草松土。 0049 步骤八, 采笋: 步骤七中的竹苗长成竹子出笋后, 笋尖到离地面1012cm时, 即可 采摘。 0050 表1 说 明 书 4/8 页 6 CN 107155582 A 6 0051 说 明 书 5/8 页 7 CN 107155582 A 7 0052 0053 分别检测实施例1至对比例17中得到的移栽后的竹苗的烂根情况、 生长情况等数 据如下: 0054 表2 说 明。

25、 书 6/8 页 8 CN 107155582 A 8 0055 0056 根据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 实施例2为最佳实施例, 经实施例2的方式种植得到的 方竹笋的种子发芽率高, 且未出现烂根的情况。 0057 实施例1与对比例1相比可以看出, 种子未经过晾晒直接浸泡相比于晾晒后的种子 的发芽率低, 主要是因为晾晒, 能使种子内部发热变化, 促进早发芽, 提高发芽率; 而且阳光 中紫外线杀死附着在种子表皮上的病菌, 减少菌源, 减轻病害; 另外, 试验中还发现晾晒后 的种子吸水迅速均匀。 0058 实施例3与对比例2相比可以看出, 晾晒时间大于3h容易使得种子缺水严重, 影响 种子的发芽率。 0。

26、059 实施例1与对比例3相比可以看出, 种子浸泡的时间小于6h, 种子吸水不够, 影响种 子的发芽率。 0060 实施例3与对比例4相比可以看出, 种子浸泡时间大于12h容易使得种子皮过于软, 影响后期的发芽。 0061 实施例1与对比例5相比可以看出, 步骤四中河沙厚度小于5cm, 铺设厚度不够, 会 导致有烂根的情况出现, 主要是因为水积在竹根部, 渗透较慢。 0062 实施例3与对比例6相比可以看出, 步骤二中河沙铺厚度大于7cm, 铺设过厚, 导致 水分流失较快, 而且土质过于疏松, 影响竹子后期对养分的吸收。 0063 实施例1与对比例7相比可以看出, 步骤四中覆盖的土壤的容重小于。

27、0.9g/cm3时, 表示土壤越疏松多孔; 导致土壤空隙过多, 使得竹苗的肥料流失过快, 不利于竹苗的生长; 所以移栽后的竹苗生长情况较为一般。 0064 实施例3与对比例8相比可以看出, 步骤一中土壤容重大于1.4g/cm3时, 表示土壤 越紧实; 因为土质紧实, 所以水浸透慢, 容易使得竹苗吸水和肥料吸收较慢, 下雨或浇水时, 还容易使得竹苗长期浸泡在水中, 容易造成竹苗烂根的情况。 0065 实施例1与对比例9相比可以看出, 步骤五中泥浆的质量份数会影响竹苗浆根的情 况, 泥浆的质量份数少于15份时, 会影响浓液的附着力, 进而导致浆根不好, 竹苗的根部的 滋润度不够, 导致竹苗容易烂根。

28、。 说 明 书 7/8 页 9 CN 107155582 A 9 0066 从实施例4和实施例5可以看出, 由于稀土元素可以提高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增强 光合作用,促进根系发育,增加根系对养分吸收, 因此, 在浆根的时候加入稀土, 明显的能够 看出竹苗的生长较好。 0067 实施例1与对比例11相比可以看出, 步骤五中的浆根浓液中不加草木灰会直接影 响竹苗的烂根情况, 草木灰肥料因草木灰为植物燃烧后的灰烬, 其中含量最多的是钾元素, 一般含钾612, 其中90以上是水溶性, 以碳酸盐形式存在; 其次是磷, 一般含1.5 3; 还含有钙、 镁、 硅、 硫和铁、 锰、 铜、 锌、 硼、 钼等微量营养。

29、元素, 可以促进竹苗根系的生 长, 防止其烂根。 0068 实施例1与对比例13相比可以看出, 步骤五中的浆根浓液不加吲哚丁酸会影响竹 苗的生长速度。 0069 实施例1与对比例15相比可以看出, 步骤六中坑底距离河沙小于11cm时, 此时移栽 的竹苗根部与河沙距离较近, 虽然能够防止移栽后的竹苗烂根, 但是养分在河沙处流失较 快, 会影响移栽后的竹苗对养分的吸收。 0070 实施例3与对比例16相比可以看出, 步骤六中坑底距离河沙大于17cm时, 会使得移 栽后的竹苗的根部的水流失的速度较慢, 也容易造成烂根的情况。 0071 实施例1与对比例17相比可以看出, 在笋尖离地面高度小于10cm。

30、的时候就进行采 摘, 得到的竹笋产量较低。 0072 实施例3与对比例18相比可以看出, 在笋尖离地面高度大于12cm的时候才进行采 摘, 基部老化, 即影响竹笋品质, 同时也多消耗竹鞭的养分, 影响竹笋的生长, 从总体上影响 竹笋的产量。 0073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 方案中公知的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 应当指出,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作出若干变 形和改进, 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 的实用性。 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 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 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说 明 书 8/8 页 10 CN 107155582 A 10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11 CN 107155582 A 1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12 CN 107155582 A 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