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沪地龙活体生态养殖与地力提升的技术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稻田沪地龙活体生态养殖与地力提升的技术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317650.2 (22)申请日 2017.05.08 (71)申请人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地址 201106 上海市闵行区北翟路2901号 申请人 上海朗博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郑宪清 吕卫光 张翰林 李双喜 宋科 张娟琴 周文宗 陶晓斌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代理人 李艳 许亦琳 (51)Int.Cl. A01K 67/033(2006.01) A01G 1/00(2006.01) A01G 16/00(2006.01。
2、) (54)发明名称 一种稻田沪地龙活体生态养殖与地力提升 的技术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稻 田沪地龙活体生态养殖与地力提升的技术方法。 所述方法, 包括步骤: 在稻田中, 种植水稻, 水稻 收割后产生的水稻秸秆切碎后全量还田, 而后在 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的稻田中养殖沪地龙活体。 本 发明充分利用稻田各种水旱轮作方式带来的有 效空间, 为沪地龙活体养殖提供充裕的生长环 境、 充足且安全的饵料, 利用沪地龙活体喜土壤 环境的特性、 生命活动中取食与代谢功能, 疏松 熟化土壤结构的同时将秸秆等有机废弃物转化 为土壤的优质肥源。 不仅可实现沪地龙活体的生 态养殖, 便。
3、捷采收, 提高品质, 增加效益; 又可实 现作物秸秆与残叶原地生物处理, 并可助力土壤 积蓄肥力, 改善物理性状, 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 定基础。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CN 107125209 A 2017.09.05 CN 107125209 A 1.一种稻田沪地龙活体生态养殖与地力提升的方法, 包括步骤: 在稻田中, 种植水稻, 水稻收割后产生的水稻秸秆切碎后全量还田, 而后在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的稻田中养殖沪地 龙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沪地龙活体为环毛蚓属蚯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沪地龙活体选自通俗环毛蚓、 威廉环 毛。
4、蚓或栉盲环毛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水稻收割后产生的水稻秸秆全量还田, 无 秸秆外运, 焚烧现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水稻秸秆切碎后全量还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5月中下旬种植水稻, 当年10月中下旬至 11月上旬收割水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水稻收割后, 在当年10月上中旬到11月上 旬投放沪地龙活体种苗, 在第二年种植水稻前泡田时采收沪地龙活体成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沪地龙活体种苗投放时, 保持土壤含水量 在306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
5、法, 其特征在于, 沪地龙活体种苗投放量为每亩地50100 公斤。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养殖沪地龙活体期间, 稻田休耕; 或在 养殖沪地龙活体期间, 稻田还种植其他旱作作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养殖沪地龙活体期间, 稻田还种植耐 寒蔬菜或绿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种植耐寒蔬菜或绿肥前, 施用有机肥, 施用有机肥的量为每亩地6001000公斤。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十一月上旬到次年三月种植耐寒蔬 菜, 次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采收所述耐寒蔬菜, 蔬菜残叶全量还田。 14。
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十一月上旬到次年三月种植绿肥, 在4 月下旬至5月上旬翻耕绿肥全量还田。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耐寒蔬菜选自上海青、 花菜、 甘蓝、 油菜、 菠菜、 芥蓝、 生菜、 葱、 大蒜、 芹菜、 豌豆、 马铃薯、 香菜或蚕豆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绿肥选自鼠茅草、 紫云英、 苕子、 茹 菜或蚕豆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实施时的温度不低于-10。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7125209 A 2 一种稻田。
7、沪地龙活体生态养殖与地力提升的技术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稻田沪地龙活体生态养殖与地力提升的 技术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沪地龙” 为钜蚓科动物通俗环毛蚓、 威廉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的干燥体。 主产区 分布在上海, 江苏, 浙江和安徽等地。 这种地球上存活6亿年的古老土壤动物, 被达尔文称之 为 “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动物” , 可制成中医药产品和保健食品, 作为畜禽和水产动物的蛋白 饲料, 加工成绿色有机肥料, 处理作物秸秆、 畜禽粪便和有机垃圾, 制成轻化产品和食品及 饲料添加剂, 也可作为土壤环境质量的指示动物。 作为我国独有的传统常用动物类中药,。
8、 地 龙性咸寒, 归肝、 脾、 膀肌经。 具有清热定惊, 通络平喘, 利尿的功效。 临床应用广泛, 可用于 高热神昏、 关节痹痛、 半身不遂、 降压、 抗血栓、 抗心律失常、 抗癌等症。 大量研究表明, 地龙 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还含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 其药理作用几乎涉及人体各个系统, 由于生活方式造成 “三高” 不断增加, 因此近年来地龙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年需求量达千吨 以上, 年交易额达30亿美元。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沪地龙的市场需求量的持续增长与地龙 品种混乱、 资源短缺、 加工粗糙、 质量低下的问题之间的矛盾逐渐突显。 首先, 由于地龙类药 用原品种繁多, 不同品种的地龙。
9、其活性成分含量相差甚远, 不可一概做药用; 目前尚缺乏药 用品种真实有效的鉴别方法, 经常出现误采误收的现象, 导致各地市场上的地龙药材品种 混杂, 伪品混入造成地龙药材市场鱼目混珠, 其品种质量直接影响到临床用药安全, 使得 “方灵药不灵” ; 同时药材品质优劣参差不齐等问题, 造成地龙饮片市场价格变化较大, 极大 地影响了地龙的生产与发展。 其次, 由于长期以来地龙处于自然生长状态, 地龙药材的主要 来源为野生采收, 野生资源日益减少, 且近年来, 由于产地农田菜地大量使用农药, 以及工 业发展产生的环境污染, 导致使其生存环境不断恶化, 种质退化, 繁殖受到制约, 上市量正 逐步减少, 。
10、人工养殖尚未较大规模开展, 使得地龙药材的供给更加短缺, 至今地龙人工养殖 尚未较大规模开展, 导致市场上地龙供不应求, 价格一直往上飚升, 如以大开沪地龙为例, 2005年每公斤为55元60元, 到2015年其价达每公斤为180元220元, 升幅近4倍。 此外, 地 龙药材的产量和质量易受采集方法、 环境以及自然气候影响而不定, 加剧了药材市场的 “以 次充好” 。 严重影响地龙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有鉴于此, 一些业内人士呼吁, 地龙主产 地和有养殖地龙条件的地区, 大力开展地龙养殖, 并逐步形成规模, 进而过渡到产业化养 殖。 这样, 既能保证市场的地龙供应和出口的需要, 又能提高农。
11、民的经济收入。 0003 同时,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的 “鱼米之乡” , 粮食生产以稻麦轮作为主要种植模式, 粮 食丰产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秸秆, 带来了极大的污染等的问题, 且常年的产量目的驱使化 学肥料大量使用, 造成产量没有得到有效提高, 但却极大地破坏了土壤的质量, 严重影响了 土壤的肥力和保肥能力。 进而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严重受损。 发明内容 说 明 书 1/7 页 3 CN 107125209 A 3 0004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稻田沪地龙活体 生态养殖与地力提升的技术方法。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相关目的,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12、0006 本发明的一种稻田沪地龙活体生态养殖与地力提升的方法, 包括步骤: 在稻田中, 种植水稻, 水稻收割后产生的水稻秸秆全量还田, 而后在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的稻田中养殖 沪地龙活体。 0007 优选地, 所述沪地龙活体为环毛蚓属蚯蚓。 进一步地, 所述沪地龙活体选自通俗环 毛蚓 【Pheretima vulgaris Chen】 、 威廉环毛蚓 【Pheretimaguillelmi(Michaelsen)】 或栉 盲环毛蚓 【Pheretimapectinifera(Michaelsen)】 。 通俗环毛蚓 【Pheretima vulgaris Chen】、 威廉环毛 蚓 【Pheret。
13、imaguillelmi (Michaelsen)】或栉盲环毛 蚓 【Pheretimapectinifera(Michaelsen)】 可用于制备中药材-地龙干。 通俗环毛蚓 【Pheretima vulgaris Chen】 、 威廉环毛蚓 【Pheretimaguillelmi (Michaelsen)】 或栉盲环 毛蚓 【Pheretimapectinifera(Michaelsen)】 的干燥体习称为沪地龙。 0008 优选地, 水稻收割后产生的水稻秸秆全量还田, 无秸秆外运, 焚烧现象。 0009 优选地, 将水稻秸秆切碎后全量还田。 例如, 切碎后的水稻秸秆的长度为810cm。 。
14、0010 优选地, 在5月中下旬种植水稻, 当年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收割水稻。 0011 优选地, 水稻收割后, 在当年10月上中旬到11月上旬投放沪地龙活体种苗, 在第二 年种植水稻前泡田时采收沪地龙活体成品。 0012 优选地, 沪地龙活体种苗投放时, 保持土壤含水量在3060范围内。 所述土壤含 水量是指土壤中水分的质量占比。 0013 优选地, 沪地龙活体种苗投放量为每亩地50100公斤。 0014 优选地,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养殖沪地龙活体期间, 稻田休耕, 亦即稻田中不再种 植其他旱作作物。 0015 优选地,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养殖沪地龙活体期间, 稻田还种植其他旱作作物。
15、。 0016 优选地, 在养殖沪地龙活体期间, 稻田还种植耐寒蔬菜或绿肥。 0017 优选地, 在种植耐寒蔬菜或绿肥前, 施用有机肥, 施用有机肥的量为每亩地600 1000公斤。 0018 优选地, 在十一月上旬到次年三月种植耐寒蔬菜, 次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采收所 述耐寒蔬菜, 蔬菜残叶全量还田。 0019 优选地, 在十一月上旬到次年三月种植绿肥, 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翻耕绿肥全量 还田。 0020 优选地, 所述耐寒蔬菜为可露天种植的耐寒蔬菜。 例如, 所述耐寒蔬菜可选自上海 青、 花菜、 甘蓝、 油菜、 菠菜、 芥蓝、 生菜、 葱、 大蒜、 芹菜、 豌豆、 马铃薯、 香菜或蚕豆中的任。
16、一 种或多种。 0021 优选地, 所述绿肥可为越冬绿肥。 例如, 所述越冬绿肥可选自鼠茅草、 紫云英、 苕 子、 茹菜或蚕豆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0022 优选地, 所述方法实施时的温度不低于-10。 0023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4 本发明充分利用稻田各种水旱轮作方式带来的有效空间, 为沪地龙活体养殖提供 说 明 书 2/7 页 4 CN 107125209 A 4 充裕的生长环境、 充足且安全的饵料, 利用沪地龙活体喜土壤环境的特性、 生命活动中取食 与代谢功能, 疏松熟化土壤结构的同时将秸秆等有机废弃物转化为土壤的优质肥源。 不仅 可实现沪地龙活体的生态养殖。
17、, 便捷采收, 提高品质, 增加效益; 又可实现作物秸秆与残叶 原地生物处理, 并可助力土壤积蓄肥力, 改善物理性状, 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本发明的稻田沪地龙活体生态养殖与地力提升的方法, 包括步骤: 在稻田中, 种植 水稻, 水稻收割后产生的水稻秸秆全量还田, 而后在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的稻田中养殖沪地 龙活体。 0026 本实施例中, 所述沪地龙活体为环毛蚓属蚯蚓。 所述环毛蚓属蚯蚓体选自通俗环 毛蚓、 威廉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 养殖获得的通俗环毛蚓、 威廉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可以用 于制备中药材-地龙干。 通俗环毛蚓、 威廉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的干燥体习称为沪地龙。
18、。 0027 水稻收割后产生的水稻秸秆全量还田, 无秸秆外运, 焚烧现象。 可将水稻秸秆切碎 后全量还田。 例如, 切碎后的水稻秸秆的长度为810cm。 0028 可选择在5月中下旬种植水稻, 当年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收割水稻。 水稻收割 后, 可在当年10月上中旬到11月上旬投放沪地龙活体种苗, 在第二年种植水稻前泡田时采 收沪地龙活体成品。 0029 沪地龙活体种苗投放时, 保持土壤含水量在3060范围内。 0030 本发明对于沪地龙活体种苗投放量没有特殊限制只要不限制本发明的目的即可。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 例举了沪地龙活体种苗投放量为每亩地50公斤。 但不并限于此, 例如沪地龙。
19、活体种苗投放量可以为每亩地50100公斤。 0031 进一步地,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养殖沪地龙活体期间, 稻田休耕, 亦即稻田中不再 种植其他作物。 也可以在养殖沪地龙活体期间, 稻田还种植其他作物。 本发明对于种植的其 他作物没有特殊限制, 只要不限制本发明的目的即可。 例如包括但不限于, 在养殖沪地龙活 体期间, 稻田还种植耐寒蔬菜或绿肥。 0032 在种植耐寒蔬菜或绿肥前, 可施用有机肥, 施用有机肥的量为每亩地6001000公 斤。 0033 可在十一月上旬到次年三月种植耐寒蔬菜, 次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采收所述耐寒 蔬菜, 蔬菜残叶全量还田。 所述耐寒蔬菜为可露天种植的耐寒蔬菜。 。
20、本发明对于所述耐寒蔬 菜没有特殊限制, 只要不限制本发明的目的即可。 例如, 所述耐寒蔬菜可选自但不限于上海 青、 花菜、 甘蓝、 油菜、 菠菜、 芥蓝、 生菜、 葱、 大蒜、 芹菜、 豌豆、 马铃薯、 香菜或蚕豆中的任一 种或多种。 0034 可在十一月上旬到次年三月种植绿肥, 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翻耕绿肥全量还田。 所述绿肥可为越冬绿肥。 本发明对于越冬绿肥的种类没有特殊的限制, 只要不限制本发明 的目的即可。 例如, 所述越冬绿肥可选自但不限于鼠茅草、 紫云英、 苕子、 茹菜或蚕豆中的任 一种或多种。 0035 本发明的稻田沪地龙活体生态养殖与地力提升的方法适用于冬季气温不低于-10 的。
21、区域。 0036 在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之前, 应理解,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下 说 明 书 3/7 页 5 CN 107125209 A 5 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 还应当理解, 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具体 实施方案, 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 通常按照常规条件, 或者按照各制造商所建议的条件。 0037 当实施例给出数值范围时, 应理解, 除非本发明另有说明, 每个数值范围的两个端 点以及两个端点之间任何一个数值均可选用。 除非另外定义, 本发明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和 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意义相同。。
22、 除实施例中使用的具体方法、 设备、 材料外, 根据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现有技术的掌握及本发明的记载, 还可以使用与本 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设备、 材料相似或等同的现有技术的任何方法、 设备和材料来实 现本发明。 0038 除非另外说明, 本发明中所公开的实验方法、 检测方法、 制备方法均采用本技术领 域常规的技术。 0039 实施例1 0040 水稻-蔬菜(威廉环毛蚓)模式, 实施地点为崇明岛, 崇明岛冬季平均温度为2.8, 历史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0.5, 符合耐寒蔬菜露天种植的条件。 具体为在4月中下旬开始 水稻稻苗育秧, 5月中旬进行机插秧, 10月中下旬成熟收割水稻, 并实行水。
23、稻秸秆切碎(8- 10cm)全量还田, 无秸秆外运, 焚烧现象, 且不影响下茬水稻和蔬菜种植和田间管理; 10月上 中旬每亩地施加6001000公斤有机肥, 同时在11月上旬进行至次年3月种植耐寒蔬菜(本 实施例中, 所述耐寒蔬菜为花菜、 榨菜、 芹菜、 马铃薯、 上海青、 紫甘蓝、 大白菜、 大葱和大蒜 等, 同时每亩地投威廉环毛蚓种苗50公斤, 威廉环毛蚓种苗投放时, 保持土壤含水量在30 60范围内, 次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采收蔬菜, 5月上旬泡田采收威廉环毛蚓。 0041 结果, 在稻-菜模式下, 生态养殖的威廉环毛蚓成活率为70-85。 在稻菜模式下, 生态养殖的威廉环毛蚓产量为30。
24、0-400kg/亩。 0042 如表1-1, 生态养殖的威廉环毛蚓品质测定结果中各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 版)标准。 0043 表1-1: 威廉环毛蚓品质详表 0044 0045 同时如表1-2所示, 与传统的稻-麦模式相比, 稻-菜(威廉环毛蚓)模式使得土壤有 机质等养分含量增加, 土壤容重明显降低, 团粒结构显著改善。 0046 具体地, 稻-菜(威廉环毛蚓)模式使得土壤有机质等养分含量增加0.3-0.5。 土 壤容重明显降低5-10。 干团粒R0.25增加10-15。 湿团粒R0.25增加10-15。 0047 表1-2: 土壤质地与肥力比较 说 明 书 4/7 页 6 CN 10。
25、7125209 A 6 0048 0049 实施例2 0050 水稻-绿肥(通俗环毛蚓)模式, 实施地点为崇明岛, 崇明岛冬季平均温度为2.8, 历史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0.5, 符合越冬绿肥种植的条件。 具体为在4月中下旬开始水稻 稻苗育秧, 5月中旬进行机插秧, 10月中下旬成熟收割水稻, 并实行水稻秸秆切碎(8-10cm) 全量还田, 无秸秆外运, 焚烧现象。 11月上旬每亩地施加600公斤有机肥, 在12月上旬前种植 越冬绿肥(本实施例中, 所述越冬绿肥为油菜、 蚕豆、 紫云英), 同时每亩地投放通俗环毛蚓 种苗50公斤, 通俗环毛蚓种苗投放时, 保持土壤含水量在3060范围内, 次年5。
26、月上中旬 翻耕绿肥, 并泡田采收通俗环毛蚓。 0051 结果, 在稻-绿肥模式下, 生态养殖的通俗环毛蚓成活率为75-90。 在稻-绿肥模 式下, 生态养殖的通俗环毛蚓的产量为350-450kg/亩。 0052 同样, 如表2-1, 在稻-绿肥模式下, 生态养殖的通俗环毛蚓品质测定结果中各指标 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标准。 0053 表2-1: 通俗环毛蚓品质详表 0054 0055 同时如表2-2所示, 与传统的稻-麦模式相比, 稻-绿肥模式(通俗环毛蚓)使得土壤 有机质等养分含量增加, 土壤容重明显降低, 团粒结构显著改善。 0056 具体地, 稻-绿肥(通俗环毛蚓)模式使得土壤有机。
27、质等养分含量增加0.4-0.7。 土壤容重明显降低8-10。 干团粒R0.25增加12-18。 湿团粒R0.25增加12-18。 0057 表2-2: 土壤质地与肥力比较 说 明 书 5/7 页 7 CN 107125209 A 7 0058 0059 实施例3 0060 水稻-休耕(栉盲环毛蚓)模式, 实施地点为崇明岛, 崇明岛冬季平均温度为2.8, 历史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0.5。 具体为在4月中下旬开始水稻稻苗育秧, 5月中旬进行机 插秧, 10月中下旬成熟收割水稻, 并实行水稻秸秆切碎(8-10cm)全量还田, 无秸秆外运, 焚 烧现象。 接下来, 休耕, 不再种植其他作物。 且于12月。
28、上旬每亩地投放栉盲环毛蚓种苗50公 斤, 栉盲环毛蚓种苗投放时, 保持土壤含水量在3060范围内, 次年5月上中旬泡田采收 栉盲环毛蚓。 0061 结果, 在稻-休耕模式下, 生态养殖的栉盲环毛蚓成活率为70-80。 在稻-休耕模 式下, 生态养殖的栉盲环毛蚓的产量为250-350kg/亩。 0062 同样, 如表3-1, 在稻-休耕模式下, 生态养殖的栉盲环毛蚓品质测定结果中各指标 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标准。 0063 表3-1: 栉盲环毛蚓品质详表 0064 0065 同时如表3-2所示, 与传统的稻-麦模式相比, 稻-休耕模式虽没有肥料投入, 仅秸 秆被栉盲环毛蚓分解, 同样使得。
29、土壤有机质等养分含量增加, 土壤容重明显降低, 团粒结构 显著改善。 0066 具体地, 稻-休耕(栉盲环毛蚓)模式使得土壤有机质等养分含量增加0.2-0.4。 土壤容重明显降低3-5。 干团粒R0.25增加5-8。 湿团粒R0.25增加5-8。 0067 表3-2: 土壤质地与肥力比较 0068 说 明 书 6/7 页 8 CN 107125209 A 8 0069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并非对本发明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 还将可以做出 若干改进和补充, 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 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 动、 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 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 同时, 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 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 修饰与演变, 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内。 说 明 书 7/7 页 9 CN 107125209 A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