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窄河谷高陡坝肩混凝土坝的中高速缆机系统的布置型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狭窄河谷高陡坝肩混凝土坝的中高速缆机系统的布置型式.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225293A43申请公布日20130731CN103225293ACN103225293A21申请号201310198622522申请日20130524E02B9/0020060171申请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地址100024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西街1号72发明人薛宝臣范建章白宇卢勃高永辉刘新钢74专利代理机构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2101代理人李凤54发明名称狭窄河谷高陡坝肩混凝土坝的中高速缆机系统的布置型式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狭窄河谷高陡坝肩混凝土坝的中高速缆机系统的布置型式,中高速缆机系统包括运行起重机的跨江缆索、位于一侧坝肩用于固定跨。
2、江缆索一端的缆机固定端、位于另一侧坝肩的缆机移动端和安装主机牵引设备的主机机房,所述缆机固定端固定在坝肩上部开挖的短平洞外侧,主机机房通过设置在缆机固定端下方的导向竖井布置在地下,主机牵引设备通过导向竖井与固定在缆机固定端上的导向系统连接,运行缆索起重机。本发明整体布置简单,对高陡坝肩整体稳定影响比较小,对环境影响比较小。解决了高边坡稳定、开挖、支护及环保等技术难题,大幅度的减少工程量及节省工程投资。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225293ACN103225293A1/1页。
3、21一种狭窄河谷高陡坝肩混凝土坝的中高速缆机系统的布置型式,中高速缆机系统包括运行起重机的跨江缆索(1)、位于一侧坝肩用于固定跨江缆索一端的缆机固定端(2)、位于另一侧坝肩的缆机移动端(12)和安装主机牵引设备的主机机房(3),其特征在于,所述缆机固定端(2)固定在坝肩上部开挖的短平洞(10)外侧,主机机房(3)通过设置在缆机固定端(2)下方的导向竖井(5)布置在地下,主机牵引设备通过导向竖井(5)与固定在缆机固定端上的导向系统(6)连接,运行缆索起重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窄河谷高陡坝肩混凝土坝的中高速缆机系统的布置型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坝的坝肩中设置有坝顶帷幕灌浆廊道(7),主机。
4、机房(3)与坝顶帷幕灌浆廊道(7)结合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窄河谷高陡坝肩混凝土坝的中高速缆机系统的布置型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短平洞(10)中设置有混凝土锚洞式固定端(4),所述缆机固定端(2)设置在混凝土锚洞式固定端(4)上。权利要求书CN103225293A1/3页3狭窄河谷高陡坝肩混凝土坝的中高速缆机系统的布置型式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中高速缆机系统的布置型式,具体说,是一种适合于高山峡谷河段,不宜大规模开挖或开挖形成超高边坡,带来高边坡稳定及工程量较大等技术问题的狭窄河谷高陡坝肩混凝土坝的中高速缆机系统的布置型式。背景技术0002目前国内、外已建水电工程中,中高速缆机一般采。
5、用平移式或辐射式布置方式。根据高速牵引系统机械特性及运行要求,辐射式缆机机房一般布置在固定端正下方的地面上,需要拦河坝与坝肩开挖边坡之间有一定宽度的布置场地,以满足主机房布置要求。而对布置在峡谷河段高陡边坡的拦河坝,如缆机机房布置成地面式,则需要大规模开挖,将带来高边坡开挖、支护及环保等技术难题,工程量及工程投资较大。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竖井连接、将主机房布置在地下,优化固定端及主机房的布置型式,在满足安全运行的前提下,解决高边坡开挖、支护及环保等技术难题,大幅度节省工程投资的狭窄河谷高陡坝混凝土坝的中高速缆机系统的布置型式。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
6、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狭窄河谷高陡坝肩混凝土坝的中高速缆机系统的布置型式,中高速缆机系统包括运行起重机的跨江缆索、位于一侧坝肩用于固定跨江缆索一端的缆机固定端、位于另一侧坝肩的缆机移动端和安装主机牵引设备的主机机房,所述缆机固定端固定在坝肩上部开挖的短平洞外侧,主机机房通过设置在缆机固定端下方的导向竖井布置在地下,主机牵引设备通过导向竖井与固定在缆机固定端上的导向系统连接,运行缆索起重机。0005所述混凝土坝的坝肩中设置有坝顶帷幕灌浆廊道,主机机房与坝顶帷幕灌浆廊道结合布置。0006所述短平洞中设置有混凝土锚洞式固定端,所述缆机固定端设置在混凝土锚洞式固定端上。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国。
7、内、外已建水电工程中高速缆机布置型式相比,本发明整体布置简单,对高陡坝肩整体稳定影响比较小,对环境影响比较小。解决了高边坡稳定、开挖、支护及环保等技术难题,大幅度的减少工程量及节省工程投资。附图说明0008图1是本发明的狭窄河谷高陡坝肩混凝土坝的中高速缆机系统的布置型式的示意图。0009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说明书CN103225293A2/3页4具体实施方式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11本发明的中高速缆机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是相同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所以不再叙述。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不同点是中高速缆机系统的布置型式不同,下面进行详细的说明0012如图。
8、1、2所示,本发明的狭窄河谷高陡坝肩混凝土坝的中高速缆机系统的布置型式,中高速缆机系统包括运行起重机的跨江缆索1、位于一侧坝肩9用于固定跨江缆索一端的缆机固定端2、位于另一侧坝肩的缆机移动端12和安装主机牵引设备的主机机房3,所述缆机固定端2固定在坝肩上部开挖的短平洞10外侧,主机机房3通过设置在缆机固定端2下方的导向竖井5布置在地下,主机牵引设备通过导向竖井5与固定在缆机固定端上的导向系统6连接,运行缆索起重机。0013所述混凝土坝9的坝肩中设置有坝顶帷幕灌浆廊道7,主机机房3与坝顶帷幕灌浆廊道7结合布置。0014所述短平洞10中设置有混凝土锚式固定端4,所述缆机固定端2设置在混凝土锚式固定。
9、端4上。001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0016某水电站拦河坝为碾压式混凝土重力坝,两岸山势雄伟,左岸山顶高程延伸到2450M,右岸为2150M。两岸地形无大型冲沟发育,河谷两岸对称性尚好,左岸坡度一般为5075的基岩陡坡,坡高可达1000M。右岸为4050的单面山坡,坡高可达400M。由于该水电站上游位于深山峡谷中,按目前国内、外通用做法,缆机布置方式只能在平移式或辐射式中选择。考虑地形、地质、枢纽布置条件及施工需要,按常规辐射式缆机进行布置,为满足固定端及主机机房布置,需要对两岸山体进行大规模开挖,除带来高边坡开挖稳定及加强支护等技术难题,还需大幅增加工程投资。0017采用本发明的中高速。
10、缆机系统的布置型式,将缆机主机机房与坝顶帷幕灌浆廊道相结合,设计成全地下式主机机房,通过近50M的导向竖井与锚洞式固定端相连接,形成缆机系统。0018缆机起重量30T,辐射端轨道长度78M,跨距307M,垂跨比5。左岸出索点高程1532M,吊钩最大扬程150M,小车运行速度75M/S,满载下降速度30M/S,满载起升速度22M/S。0019采用本发明的布置形式,避免了对左岸山体进行开挖,化解了高边坡稳定及加强支护等技术难题,大幅度节省了工程投资。副塔(辐射端)布置在右岸,左岸为固定端,利用左岸灌浆平洞扩挖后布置主机房,充分利用两岸地形条件,减少开挖量的方案可行,满足本工程建设需要。0020在上。
11、述水电站设计过程中,结合工程地形及地质条件,开创性的提出通过竖井连接,结合坝肩帷幕灌浆廊道布置主机机房,将机房布置在地下,解决了高边坡开挖、支护及环保等技术难题,大幅度的减少工程量及节省工程投资,可为后续峡谷河段高陡坝肩水电工程缆机布置所采用及借鉴。0021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范说明书CN103225293A3/3页5围,即凡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仍落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说明书CN103225293A1/1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322529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