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裂的回风立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726136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1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127712.5

申请日:

2013.04.10

公开号:

CN103256066A

公开日:

2013.08.2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21F 1/08申请日:20130410|||公开

IPC分类号:

E21F1/08

主分类号:

E21F1/08

申请人:

山西晋城煤业集团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毛清华; 褚东生; 崔永红; 宋朝阳; 张俊峰; 樊晓飞

地址:

048006 山西省晋城市北石店镇晋煤设计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裂的回风立井,解决了现有回风立井井筒容易产生开裂的问题。包括在风硐连接口(3)的上方的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的筒壁内设置有圆锥形上锁口圈梁加强笼(4),在风硐连接口(3)的下方的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的筒壁内设置有倒圆锥形下锁口圈梁加强笼(8),在风硐连接口(3)的前侧的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的筒壁内设置有前立柱加强笼(12),在风硐连接口(3)的后侧的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的筒壁内设置有后立柱加强笼(13)。本发明在矿井的回风立井的井筒壁中增加了暗梁和暗柱结构,有效地避免了井筒开裂的产生。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防裂的回风立井,包括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和风硐(2),在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上设置有风硐连接口(3),其特征在于,在风硐连接口(3)的上方的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的筒壁内设置有圆锥形上锁口圈梁加强笼(4),圆锥形上锁口圈梁加强笼(4)是由上内圈梁筋(5)、上外圈梁筋(6)和上缩口圈梁直角梯形连接筋(7)组成,在风硐连接口(3)的下方的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的筒壁内设置有倒圆锥形下锁口圈梁加强笼(8),倒圆锥形下锁口圈梁加强笼(8)是由下内圈梁筋(9)、下外圈梁筋(10)和下缩口圈梁直角梯形连接筋(11)组成,在风硐连接口(3)的前侧的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的筒壁内设置有前立柱加强笼(12),前立柱加强笼(12)是由前外侧立筋(14)、前内侧立筋(15)和前直角梯形水平圈筋(16)组成,在风硐连接口(3)的后侧的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的筒壁内设置有后立柱加强笼(13),后立柱加强笼(13)是由后外侧立筋(17)、后内侧立筋(18)和后直角梯形水平圈筋(19)组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裂的回风立井,其特征在于,上内圈梁筋(5)为5根,上外圈梁筋(6)为3根,下内圈梁筋(9)为3根,下外圈梁筋(10)为5根,前外侧立筋(14)和后外侧立筋(17)均为5根,前内侧立筋(15)和后内侧立筋(18)均为3根。

说明书

防裂的回风立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风立井,特别涉及一种可克服倾斜风硐的作用力的回风立井。
背景技术
回风立井一般是通过风硐与地面风机的风道连接在一起的。为减少通风阻力,风硐与回风立井之间的夹角一般取45度左右,造成了回风立井与风硐连接处应力非常集中,为了防止回风立井的井筒与风硐之间产生开裂,传统做法是在风硐与回风立井的井筒之间采用钢筋接茬连接混凝土支护方式构建,由于风硐倾斜布置,风硐本身重量的水平分力会直接作用到回风立井井筒的出风口处,容易造成回风立井井筒开裂,影响到了矿井的安全通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裂的回风立井,解决了现有回风立井井筒容易产生开裂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
一种防裂的回风立井,包括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和风硐,在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上设置有风硐连接口,在风硐连接口的上方的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的筒壁内设置有圆锥形上锁口圈梁加强笼,圆锥形上锁口圈梁加强笼是由上内圈梁筋、上外圈梁筋和上缩口圈梁直角梯形连接筋组成,在风硐连接口的下方的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的筒壁内设置有倒圆锥形下锁口圈梁加强笼,倒圆锥形下锁口圈梁加强笼是由下内圈梁筋、下外圈梁筋和下缩口圈梁直角梯形连接筋组成,在风硐连接口的前侧的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的筒壁内设置有前立柱加强笼,前立柱加强笼是由前外侧立筋、前内侧立筋和前直角梯形水平圈筋组成,在风硐连接口的后侧的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的筒壁内设置有后立柱加强笼,后立柱加强笼是由后外侧立筋、后内侧立筋和后直角梯形水平圈筋组成。
上内圈梁筋为5根,上外圈梁筋为3根,下内圈梁筋为3根,下外圈梁筋为5根,前外侧立筋和后外侧立筋均为5根,前内侧立筋和后内侧立筋均为3根。
本发明在矿井的回风立井的井筒壁中增加了暗梁和暗柱结构,有效地避免了井筒开裂的产生,提高了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取得了良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在图1中的A向视图;
图3是本发明在图1中的B‑B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防裂的回风立井,包括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和风硐2,在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上设置有风硐连接口3,在风硐连接口3的上方的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的筒壁内设置有圆锥形上锁口圈梁加强笼4,圆锥形上锁口圈梁加强笼4是由上内圈梁筋5、上外圈梁筋6和上缩口圈梁直角梯形连接筋7组成,在风硐连接口3的下方的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的筒壁内设置有倒圆锥形下锁口圈梁加强笼8,倒圆锥形下锁口圈梁加强笼8是由下内圈梁筋9、下外圈梁筋10和下缩口圈梁直角梯形连接筋11组成,在风硐连接口3的前侧的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的筒壁内设置有前立柱加强笼12,前立柱加强笼12是由前外侧立筋14、前内侧立筋15和前直角梯形水平圈筋16组成,在风硐连接口3的后侧的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的筒壁内设置有后立柱加强笼13,后立柱加强笼13是由后外侧立筋17、后内侧立筋18和后直角梯形水平圈筋19组成。
上内圈梁筋5为5根,上外圈梁筋6为3根,下内圈梁筋9为3根,下外圈梁筋10为5根,前外侧立筋14和后外侧立筋17均为5根,前内侧立筋15和后内侧立筋18均为3根。
本发明的圆锥形上锁口圈梁加强笼4也可称为上部暗梁结构,它是由3根内侧间距200毫米的φ18螺纹钢和5根外侧间距200毫米的φ18螺纹钢和1根φ12的螺纹钢采用20号铅丝绑扎组成。本发明的倒圆锥形下锁口圈梁加强笼8也可称为下部暗梁结构,它是由5根内侧间距200毫米的φ18螺纹钢和3根外侧间距200毫米的φ18螺纹钢和1根φ12的螺纹钢采用20号铅丝绑扎组成。
本发明的前立柱加强笼12也就是在出风口3的一侧的筒体中设置的左暗柱,本发明的后立柱加强笼13也就是在出风口3的另一侧的筒体中设置的右暗柱。左、右暗柱结构均由5根内侧间距200毫米的φ18螺纹钢、3根外侧间距200毫米的φ18螺纹钢和1根φ12的螺纹钢(7)采用20号铅丝绑扎组成。
圆锥形上锁口圈梁加强笼4、倒圆锥形下锁口圈梁加强笼8、前立柱加强笼12和后立柱加强笼13共同组成了风硐连接口3的传力加强钢筋体系,特别适合风硐连接口3向上倾斜的结构特征,使45度倾斜的风硐的重力得到有效地传递和分解,彻底解决了由于风硐倾斜布置,风硐本身重量的水平分力会直接作用到回风立井井筒的出风口处,容易造成回风立井井筒开裂的难题。

防裂的回风立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防裂的回风立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防裂的回风立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裂的回风立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裂的回风立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256066A43申请公布日20130821CN103256066ACN103256066A21申请号201310127712522申请日20130410E21F1/0820060171申请人山西晋城煤业集团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地址048006山西省晋城市北石店镇晋煤设计院72发明人毛清华褚东生崔永红宋朝阳张俊峰樊晓飞54发明名称防裂的回风立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裂的回风立井,解决了现有回风立井井筒容易产生开裂的问题。包括在风硐连接口3的上方的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的筒壁内设置有圆锥形上锁口圈梁加强笼4,在风硐连接口3的下方的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的筒壁内设置有倒圆锥形。

2、下锁口圈梁加强笼8,在风硐连接口3的前侧的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的筒壁内设置有前立柱加强笼12,在风硐连接口3的后侧的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的筒壁内设置有后立柱加强笼13。本发明在矿井的回风立井的井筒壁中增加了暗梁和暗柱结构,有效地避免了井筒开裂的产生。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256066ACN103256066A1/1页21一种防裂的回风立井,包括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和风硐2,在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上设置有风硐连接口3,其特征在于,在风硐连接口3的上方的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

3、1的筒壁内设置有圆锥形上锁口圈梁加强笼4,圆锥形上锁口圈梁加强笼4是由上内圈梁筋5、上外圈梁筋6和上缩口圈梁直角梯形连接筋7组成,在风硐连接口3的下方的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的筒壁内设置有倒圆锥形下锁口圈梁加强笼8,倒圆锥形下锁口圈梁加强笼8是由下内圈梁筋9、下外圈梁筋10和下缩口圈梁直角梯形连接筋11组成,在风硐连接口3的前侧的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的筒壁内设置有前立柱加强笼12,前立柱加强笼12是由前外侧立筋14、前内侧立筋15和前直角梯形水平圈筋16组成,在风硐连接口3的后侧的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的筒壁内设置有后立柱加强笼13,后立柱加强笼13是由后外侧立筋17、后内侧立筋18和后直角梯形水。

4、平圈筋19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裂的回风立井,其特征在于,上内圈梁筋5为5根,上外圈梁筋6为3根,下内圈梁筋9为3根,下外圈梁筋10为5根,前外侧立筋14和后外侧立筋17均为5根,前内侧立筋15和后内侧立筋18均为3根。权利要求书CN103256066A1/2页3防裂的回风立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回风立井,特别涉及一种可克服倾斜风硐的作用力的回风立井。背景技术0002回风立井一般是通过风硐与地面风机的风道连接在一起的。为减少通风阻力,风硐与回风立井之间的夹角一般取45度左右,造成了回风立井与风硐连接处应力非常集中,为了防止回风立井的井筒与风硐之间产生开裂,传统做法是在风硐。

5、与回风立井的井筒之间采用钢筋接茬连接混凝土支护方式构建,由于风硐倾斜布置,风硐本身重量的水平分力会直接作用到回风立井井筒的出风口处,容易造成回风立井井筒开裂,影响到了矿井的安全通风。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裂的回风立井,解决了现有回风立井井筒容易产生开裂的技术问题。0004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0005一种防裂的回风立井,包括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和风硐,在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上设置有风硐连接口,在风硐连接口的上方的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的筒壁内设置有圆锥形上锁口圈梁加强笼,圆锥形上锁口圈梁加强笼是由上内圈梁筋、上外圈梁筋和上缩口圈梁直角梯形连接筋组成,在风硐连接口的下方的。

6、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的筒壁内设置有倒圆锥形下锁口圈梁加强笼,倒圆锥形下锁口圈梁加强笼是由下内圈梁筋、下外圈梁筋和下缩口圈梁直角梯形连接筋组成,在风硐连接口的前侧的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的筒壁内设置有前立柱加强笼,前立柱加强笼是由前外侧立筋、前内侧立筋和前直角梯形水平圈筋组成,在风硐连接口的后侧的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的筒壁内设置有后立柱加强笼,后立柱加强笼是由后外侧立筋、后内侧立筋和后直角梯形水平圈筋组成。0006上内圈梁筋为5根,上外圈梁筋为3根,下内圈梁筋为3根,下外圈梁筋为5根,前外侧立筋和后外侧立筋均为5根,前内侧立筋和后内侧立筋均为3根。0007本发明在矿井的回风立井的井筒壁中增加了暗梁和暗柱。

7、结构,有效地避免了井筒开裂的产生,提高了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取得了良好效果。附图说明0008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0009图2是本发明在图1中的A向视图;0010图3是本发明在图1中的BB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11一种防裂的回风立井,包括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和风硐2,在圆筒形回风立井井说明书CN103256066A2/2页4筒1上设置有风硐连接口3,在风硐连接口3的上方的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的筒壁内设置有圆锥形上锁口圈梁加强笼4,圆锥形上锁口圈梁加强笼4是由上内圈梁筋5、上外圈梁筋6和上缩口圈梁直角梯形连接筋7组成,在风硐连接口3的下方的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的筒壁内设置有倒圆锥形。

8、下锁口圈梁加强笼8,倒圆锥形下锁口圈梁加强笼8是由下内圈梁筋9、下外圈梁筋10和下缩口圈梁直角梯形连接筋11组成,在风硐连接口3的前侧的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的筒壁内设置有前立柱加强笼12,前立柱加强笼12是由前外侧立筋14、前内侧立筋15和前直角梯形水平圈筋16组成,在风硐连接口3的后侧的圆筒形回风立井井筒1的筒壁内设置有后立柱加强笼13,后立柱加强笼13是由后外侧立筋17、后内侧立筋18和后直角梯形水平圈筋19组成。0012上内圈梁筋5为5根,上外圈梁筋6为3根,下内圈梁筋9为3根,下外圈梁筋10为5根,前外侧立筋14和后外侧立筋17均为5根,前内侧立筋15和后内侧立筋18均为3根。0013。

9、本发明的圆锥形上锁口圈梁加强笼4也可称为上部暗梁结构,它是由3根内侧间距200毫米的18螺纹钢和5根外侧间距200毫米的18螺纹钢和1根12的螺纹钢采用20号铅丝绑扎组成。本发明的倒圆锥形下锁口圈梁加强笼8也可称为下部暗梁结构,它是由5根内侧间距200毫米的18螺纹钢和3根外侧间距200毫米的18螺纹钢和1根12的螺纹钢采用20号铅丝绑扎组成。0014本发明的前立柱加强笼12也就是在出风口3的一侧的筒体中设置的左暗柱,本发明的后立柱加强笼13也就是在出风口3的另一侧的筒体中设置的右暗柱。左、右暗柱结构均由5根内侧间距200毫米的18螺纹钢、3根外侧间距200毫米的18螺纹钢和1根12的螺纹钢7采用20号铅丝绑扎组成。0015圆锥形上锁口圈梁加强笼4、倒圆锥形下锁口圈梁加强笼8、前立柱加强笼12和后立柱加强笼13共同组成了风硐连接口3的传力加强钢筋体系,特别适合风硐连接口3向上倾斜的结构特征,使45度倾斜的风硐的重力得到有效地传递和分解,彻底解决了由于风硐倾斜布置,风硐本身重量的水平分力会直接作用到回风立井井筒的出风口处,容易造成回风立井井筒开裂的难题。说明书CN103256066A1/3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3256066A2/3页6图2说明书附图CN103256066A3/3页7图3说明书附图CN103256066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